中国古代音乐故事

时间:2023-06-14 17:58:16 音乐 我要投稿

【推荐】中国古代音乐故事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1

  梅花三弄

【推荐】中国古代音乐故事

  这首乐曲产生于晋代。曲调在不同音高上重复弹奏3次,所以称为“三弄”。乐曲用平稳的音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端庄静态;用急促的音调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在刺骨的`寒风中摇弋的动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补动,体现了创作者的精湛技艺。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2

  一: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歌唱能手,闻名全国。有一年,韩国突然发起狂风暴雨,洪水决堤,巨浪冲天,把田园、房屋都冲毁了,百姓纷纷跑命。韩娥在乡亲帮助下幸免于难,投奔齐国。途中盘缠用尽,唯有卖唱为生。她一路走一路唱,歌声的美妙动人,可谓登峰造极。她人走了,大家还是觉得她仍在自己身旁,歌声仍旧回旋在屋梁之间,久久不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成语,就原于此。

  三:广陵散

  产生于古代汉朝和魏晋时期,是一部组曲中的一段。当时有一位博学多才的大音乐家叫嵇康的,因反对当时晋朝统治者司马家族的'独断专横而惨遭杀害。临刑前,他神态自如,从容不迫地弹奏了这首乐曲。在乐曲中表达了他对统治者的愤恨和心中的不平。此曲因此而广为流传。

  四:梅花三弄

  这首乐曲产生于晋代。曲调在不同音高上重复弹奏3次,所以称为三弄。乐曲用平稳的音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端庄静态;用急促的音调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在刺骨的寒风中摇弋的动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补动,体现了创作者的精湛技艺。

  五:十面埋伏

  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它描绘的是公元前202年,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天下决战于垓下的战争场面。汉王刘邦用十面埋伏的战术大败楚王项羽的军队,迫使项羽在乌江岸边自刎,刘邦大胜后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曲中那惊天动地的金鼓声、弓剑撞击声、人马嘶叫声,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六:春江花月夜

  原名为夕阳箫鼓,产生在清朝光绪年间,演绎的是唐代的巨宏诗篇《春江花月夜》中所描绘的回风、缺月、临月、登山、啸嚷、晚眺共6个段落。乐曲美妙动听,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置身于西下的夕阳,平静的湖面,悠扬的箫声,月上东山,花影层叠,鱼歌唱晚的情景之中。

  音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端庄静态;用急促的音调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在刺骨的寒风中摇弋的动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补动,体现了创作者的精湛技艺。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3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4

  十面埋伏

  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它描绘的.是公元前202年,楚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天下决战于垓下的战争场面。汉王刘邦用十面埋伏的战术大败楚王项羽的军队,迫使项羽在乌江岸边自刎,刘邦大胜后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曲中那惊天动地的金鼓声、弓剑撞击声、人马嘶叫声,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5

  春江花月夜

  原名为夕阳箫鼓,产生在清朝光绪年间,演绎的是唐代的'巨宏诗篇《春江花月夜》中所描绘的回风、缺月、临月、登山、啸嚷、晚眺共6个段落。乐曲美妙动听,让人浮想联翩,仿佛置身于西下的夕阳,平静的湖面,悠扬的箫声,月上东山,花影层叠,鱼歌唱晚的情景之中。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09-23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通用01-06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集合01-06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推荐】06-14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5篇)12-18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精选5篇12-18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5篇10-28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精选5篇)01-06

中国古代音乐故事(合集5篇)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