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春节的随笔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的随笔1
农历正月初一是新年,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这是我们小孩子最最盼望的日子,俗话说得好:“大人望种田啊,小孩望过年啊。”过年最主要的是能吃饺子、放鞭炮、还有更实惠的就是可以得到压岁钱了。
今年过年我就学习包饺子了,我跟着妈妈到了姑妈家。妈妈首先走进厨房兴致勃勃的帮姑妈包饺子,我闲着没事干也来到厨房学着包起了饺子。我看见妈妈把包面皮摊开放上瘦肉料然后卷起皮子,做成了一个弯弯的大饺子,我也学着她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我包了一个歪歪扭扭的饺子。
妈悄悄的在我的饺子里放了一枚硬币,我也乘着妈不注意也在她的饺子里放了硬币。不一会我们就在说笑中将饺子包完了。过了一会我听见姑妈叫着:“吃饺子了”。我的姐妹妹们都等不及的跑过来。妈笑着说:“今天我要尝尝我儿子的饺子”。我也高声叫起来:“我也要尝尝我自己的`饺子”。妈“笑里藏刀”地笑起来了。我也咪咪地笑着。妈一口咬下去,我两眼看着妈也一口咬下去,“哎呀”。我和妈异口同声地说:“我的饺子里怎么也有硬币啊?”这时可把大家都给乐坏了。
到了晚上,姑妈说:“给压岁钱了哦”我一听,第一个冲了上去。姑妈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红包,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个纸条。我看了一看,条子上面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哎!”还是二爹豪爽地给了我们一个大红包,我打开看了看,“啊!一千元!”可把我乐坏了。我一蹦三尺高。妹妹们最淘气了,她们三个可在我家里是出了名的“淘气三剑客”啊!她们对我说:“哥哥我们也送给你一个红包”,我想今天她们给我送红包,可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啊!这里面肯定有鬼,于是我想了想就把红包对着她们一打开,突然一只只虫子向她们面前跳过去。她们吓得落荒而逃了,我在后边哈哈大笑。
你们看,这个新年够有趣味的吧!放鞭炮、猜谜语等等活动都是在我们家里开展的,房间里一直充满着欢声笑语。
春节的随笔2
昨天是三十,除夕夜。
昨晚看电视,十一点半就睡了。
今天一大早被鞭炮声吵醒,还没爬起来,就听见妈妈和爸爸讨论回老家的事情。昨天一整天都呆在老家,上网也是用手机上的`,今天还要去老家?虽然可以得到很多压岁钱,但是呢,我只希望在家里和小伙伴们煲电话粥或者QQ的聊天,再或者出去玩玩也行,回老家真是太没新意了。
好不容易爬起来,穿上新衣来到窗户前,想呼吸点新年的新鲜空气,但是我错了。我缓缓打开窗户,一股浓烈的火药味直钻鼻孔,难闻极了,辣的眼睛生疼。我关上窗户,看着雾蒙蒙的窗外和白苍苍的天空,心里默默地想着:
难道过年非放鞭炮不可吗?
春节的随笔3
虽然春节在悄悄地离开了我们,但那多姿多彩的春节在我的脑海中仍回味着. 春节那天,爷爷在墙上挂了两个大红灯笼,准备张灯结彩迎春节的到来.不仅我家挂上了红灯笼,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焕然一新,张灯结彩.光写春联,挂花灯,还要买烟花.爷爷买了一盘很大的烟花,有一百多筒,乐死我了.晚上又可以看烟花了.那烟花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多姿多彩,五彩斑澜,我最爱看了.
到了晚上,大家都点亮了灯笼,吃起了香喷喷的年夜饭,饭桌上的菜很多很多,可以说是"满汉全席"了.吃完饭后,我的家人休息了一会儿,就要放烟花了,啪啪啪,一下子就出现了好几个大圆盘,而且还是五彩缤纷的,非常漂亮.放完了烟花,大家都跑到屋里,打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绚丽多姿,有相声,小品,歌舞等。节目非常好看,尤其是小品<<公鸡下蛋>>,<<免费手机>>把我们一家人逗得捧腹大笑.
享受着香喷喷的年夜饭,观看着绚丽多姿的联欢晚会,品味着人生的.乐趣,使我感悟到了多姿多彩的春节,象征着其乐无穷的生活,此时此刻我感到我是一个最幸福,快乐的人。
春节的随笔4
盼啊!盼啊!终于盼到过春节了。过春节大家都要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给压岁钱、看春晚。
我们先吃团圆饭,团圆饭吃的是团圆、幸福。吃团圆饭了!我急忙跑到饭桌上一看,哇!“山珍海味”啊!有香甜可口的鸡肉,有象征着团圆的元宵,有象征着年年有余的鱼,还有象征着步步高升的年糕。我们举杯畅饮,说出自己心里的祝福和愿望。
酒足饭饱以后,我们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视来看春晚。大家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说着闲话。春晚的`节目真精彩!有惊心动魄的杂技,有让人产生好奇心的魔术,有发笑后又令人深思的小品,还有优美的舞蹈。看得我都入迷了!
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放鞭炮。看完春晚,我们被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吸引住了,我和妹妹一家也下楼放鞭炮了。刚下去,爸爸就把我们买的那一大串鞭炮拿了出来,用打火机点着烟花的导火线,只听“砰”的一声,一个小火球直冲上天,“啪”小火球在空中炸开了,飞散的火星点缀得天空绚丽多彩。看到这里,我们手舞足蹈欢呼起来,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欢笑声中。
除夕之夜,真令我难忘!我一定会记住这美好的时刻!
春节的随笔5
过春节也就是过年。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要来临了,大年二十九日早上五点,爸爸妈妈把我从睡梦中揪起来,我洗完脸,匆忙的吃了一点早饭,爸爸妈妈带着我提着行李往车站赶去,乘车去外婆家过年。经过一天的奔波,终于来到了外婆家,外婆见了我们非常高兴。
除夕的早上,大家都忙着贴对联,挂灯笼,好一片红红火火的景象。早上外婆搞了一盆浆糊,我和爸爸忙的贴了起来,我在墙上涂浆糊,爸爸在墙上贴对联,上联是:一帆风顺吉星到下联是:万事如意福临门横批:财源广进。最后,爸爸站在椅子上把几个红灯笼挂了起来。
到了傍晚,吃年夜饭了,外婆把一桌非常丰富的饭菜端了上来,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了起来,吃完后,大人们都给我了压岁钱,我非常高兴。之后,我们一家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不知不觉的到了晚上八点,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里面有相声,歌舞,和小品……好看极了。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时,电视里全国人民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十,九,八……”外面已经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们也不例外,也在门口放了起来。外面的烟花五颜六色,漂亮极了!
正月初一,我穿上了新衣服,爸爸妈妈带着我,提着礼品去给长辈拜年,每到一处,我都会收到一个红包,还能吃到各家的美味佳肴,还有好吃的糖果。
过年真好,我喜欢过年。
春节的随笔6
除夕已过数日,可现在每逢除夕之时,总会有些感叹: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的口袋不缺钱了,年货准备的越来越提前了,准备的越来越丰富了,为孩子准备的`新衣服越来越款式新颖了,给孩子买的烟花炮竹花样多了,给孩子准备的压岁钱越大方了......露天的集市上、摆放着琳琅满目商品的超市里,不管价钱比平时贵出多少,不管家里是否真的还缺少,为了过年的喜庆买就买了吧,图的就是喜庆图的就是心情,总之,有钱就是任性,有钱才能过好年。
除夕相聚,杯盏交错,聊得更多的话题是:你又抢了多少个红包?你又挣了多少钱?你的手机、你的车、你的楼房......何曾有人说起平时有多少时间与孩子谈心交流的?有多少时间是与父母聊天话家常的?除夕晚上的联欢会节目不在牵动着你我,更关注的是各种手机摇一摇、凑福字、抢红包活动,亲戚朋友间原本质朴的新年问候已苍白无味,不发几个红包总显得人情淡薄,抢到了你的红包你才是亲情。
春节的随笔7
时间如流水般不迨你着意就悄然溜走,今天觉得明年是遥远的,但今天又很快逝去。对于过去,是有留下点什么吗?或许只是一些短暂的记忆,或许很美好,或许很悲伤,也或许是很无奈。
当20xx年新春的鞭炮轰然想起。除夕夜,本就是聚少离多,一家人原应该和和乐乐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联欢晚会,诉说着细细思念。然而,想象中的总是和现实相差得太远太远。或许,那本就是我一心臆想罢了,不是吗?
年夜饭,父亲已经准备就绪,就等在外干活的母亲回来吃了。我也准备好了碗筷,摆好了桌椅。
终于,母亲回来了,本来以为一家人可以开开心心吃年夜饭的,谁知,她说,今晚要去帮一个朋友坐摊子,“是有钱的哦”“我们一家四口都要去”,说完,从上饶尚美医美敷出的脸上更有光彩了。我是不想去的`,只是突然想,大过年的,长辈们开心就好,反正出去溜一溜也没什么不好。于是想着吃完年夜饭就跟他们出门。却不想,母亲凳子还未坐上,她朋友的电话就到了,说时间到了,要我们马上动身出发。我是极不情愿的,我们一家人一年才见一次面,就是见了面,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也是难得的,今日好容易天时地利齐全,不料,人和突生变故。父亲也说等吃过了再去,也不差这一会儿。母亲却不管,脑中想着报酬,身子还在家里,心却飞到那边的摊子上了。母亲终于坐上朋友的车走了,留下我和父亲面面相觑。这一顿年夜饭吃得极没滋味。
我嚼完了饭菜,父亲也骑着车去摊位了,冷风嗖嗖袭来,坐在后面的我瑟瑟发抖。我和父亲终于到了他们赌场的摊子上,是人们喜欢的押葫芦。
今年摊子上的生意没有预期好,主要是这几年交通发达了,一起打工的伙伴们一到年关都纷纷回去,所以出租区的街头街尾都冷清的很。母亲也在那等待开庄。我们了解了规则正准备坐下来等开庄。却突然听得有人大嚷一声“警察来啦”。一伙人嘭地散开,有的庄家还迅速地收好了摊子。警察当然是抓不到人的了,看到赌桌东倒西歪,就把倒在地上刻着葫芦图案的桌子没收了。一瞟周围的人,个个都是看热闹的眼神,也无可奈何,便坐上车巡逻去了。
经过这一闹,胆小的人都不敢再坐到摊位上了,父亲也想回去,想叫母亲也一同回去。母亲却想再观望观望。我们便只好等她一起。
他们终于还是没能再次聚起来。我们就回去了,一路上,母亲意犹未尽地谈论着他们的生意。这时已是晚上十点多,冰冷的风无情地吹来,我感觉更冷了。
年初一,母亲又出去了,又是昨晚那位朋友邀她去做托了,父亲不想去,就骑着车出去拉客了;我也不想去,只能自己骑着车子四处闲逛。本想找几个同学玩,不过他们都去拜年了。
我逛了一会,觉得无聊,又回去了。
年初二,我便计算着归期,正巧,母亲也说要赶回去给外公过生日。
初四,母亲回去了,父亲是要出去干活的。于是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待在小屋。美文
初五,一个人数着时刻过了。
初六,终于等到回去的日子。回到家的时刻,感觉全身心被解放了。从未感到那样愉悦。
春节的随笔8
“欢度春节”这些标语在电视机的广告上经常可见到,也正是这些标语为春节添上了欢喜的气氛。
每个人都在春节前上街购物,买件新衣服,新鞋等等,我也不列外,听说这意味着新的一年能焕然一新,来个好运。我觉得春节也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当然了对于我们来说是好的`,有假放,有利可收。而对于清洁工来说,新年可是辛苦的一段时期。他们在春节期间要打扫的垃圾增多了很多。其实只要我们在开心的同时不要破坏东西和乱扔东西,我们“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清洁工人们也做到“欢度春节”。
当我们“欢度春节”的时候,那些清洁工人们推着车,拿着扫帚在仔细的清理街道,公路边烟花炮竹残留下了的垃圾随处都是。这些清洁工人忙个不停,个个都弯下腰捡垃圾。当我看到这样的场景,心想清洁工人捡完后一定很累了。过大年了也要做得这么累真是辛苦!所以我们在放烟花时个个都能做到自觉,那么我们的清洁工人们同样也能得到“欢度春节”。
大年初一,我们全家去了杭州,那里的市民比较守规,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他们都能把手中的垃圾扔进垃圾桶,虽然有个别人还做不到,但和我的家乡——柯桥有一定的差距了。虽然这几年柯桥比以前有好大的进步,但我觉得还是不够,必须再加强教育,只有强教育才是提高人民环境意识的途径。
我希望下一年的春节,我们都是文明人,使清洁工们也能真真正正享受到“欢度春节”。
春节的随笔9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刚刚过去的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视的节日,远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也用自己的方式在异国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
今年过年,在法国已留学三年的许晴第一次包了饺子;在德国留学第二年的周丹,与家人视频时,和去年一样,又哭了;在英国留学李然则是在学习中度过中国年。
在法国包了第一次饺子
“今年是我第一次包饺子,重庆人不是很有包饺子的习惯,我妈妈都不会。”今年是重庆女孩许晴在法国留学的第三年,从没有包过饺子的她,在巴黎第一次尝试了包饺子。
她说,这得益于她留学期间的一位朋友——来自山西大同的包饺子“高手”,自己从她那里学会了包饺子。
除了饺子,许晴春节期间还和朋友一起做了桂花糖红枣年糕,这一结合了中国南北特色的年糕,被他们称为“过年版年糕”。
“看到舞龙舞狮我也很兴奋啊!”巴黎十三区是华人区,很有过节的感觉,在重庆时,许晴并没有特意参加过春节的庆祝活动,反而巴黎十三区的舞龙舞狮让她感觉年味很浓。
在法国3年,每一年的春节,许晴都是和中外朋友一起度过的。因为每年都过得特别热闹,许晴在春节期间并没有特别想家。
孔昊来自山东省济南市,今年是他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的第四年。他说,斯坦福大学每年都有中国学生联谊会组织的“春晚”,人气很旺。
今年大年初一下午,孔昊和他的几个中国同学一起去距离学校30多公里的东圣何塞玩了国内现在也很流行的抓娃娃机,晚上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包了饺子。
“饺子是一定会包的,我觉得反而在国外可能会更加遵循国内的一些传统,包括腊八节吃腊八粥,冬至吃饺子,小年吃饺子,(大年)三十吃饺子。”在法国留学的陈尚容说。
“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一帮中国博士学生一起过的年,包的饺子,看的春晚。”同样在法国留学的董正说。
今年是董正在法国的第四个春节,他说往年的春节也会和朋友一起准备年货包饺子,“每次都是和同学一起,每次都是多于6个人,我所在的城市图卢兹,重庆人第一多,其次是山东人,包饺子的习俗还是保存得很好。”
董正说,今年的大年三十过得比较特殊,“因为女朋友的妈妈也来法国,所以我们用了比较特殊的方式。我们去了图卢兹当地比较有滋味的一家西餐厅,西餐厅以前是酒窖,现在改成西餐厅的。西餐厅里有一架钢琴,正好有一桌一起用餐的客人,他们的每个人都会弹钢琴,而且弹得非常优美,所以整个晚餐吃得非常浪漫、非常享受。”
春节和考试撞车
“我没有春节。今年春节我就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周丹说,中国的春节和他在德国的考试月正好撞车,从2月2日到3月3日都是他要考试和准备考试的阶段。
“1月25日要考一场,2月6日又要考一场。”周丹说春节前后他也都在考试,“我们是考试季,德国这一块儿就没有考虑到中国春节的问题。”
“我有一节课是年三十下午,北京时间晚上11点我才下课。”虽然如此,周丹说,过年期间,他还是忙里偷闲和几个中国学生一起吃了顿晚饭。
在法国留学的陈尚容说,虽然自己没有遇到过春节和考试周撞车的情况,但是她有不少同学曾经遇到过,“他们跟我讲的情况是,还在图书馆看书,然后和爸妈在图书馆视频。不能当着父母面哭,又因为想家,所以视频完了自己难过一会儿,然后继续复习。”
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就读的李然春节前后的学习压力也特别大:有论文的问题要单独请教老师,又要到学校上课。
“春节怎么过的,我一句话就说完了,发烧了,作业一堆在宿舍咬着牙做完的。”她说,春节期间没有出门,不知道伦敦的'过年气氛怎么样,但是宿舍楼里有挂有中国特色的灯笼,宿舍的食堂里也尽量做了中餐。
虽然足不出户,又生病发烧,但是李然还是和父母通了电话,互道了新年快乐。
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是北方人嘛,我们家族传统的习俗还是比较深的。”在法国留学的董正说他不但会和父母拜年,而且会给父母的每一个兄弟姐妹都打电话拜年。
“虽说国内国外都在说年味淡了,有人说过年越来越没意思。不过,我觉得春节特别好,这是一种传承,这是一种规矩,虽然(我在法国)放不了鞭炮,但我还是怀念小时候放鞭炮的场景,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去和家里人联系,我觉得这一点特别的好。”董正说。
董正说:“每年买年货,包饺子,吃火锅,我觉得不管人在哪里,每个人都有这种自发的行为和情怀,我觉得这一点是我们作为中国人比较骄傲的一件事情。”
“非常想家。”周丹说,他在德国的两年,每年春节的时候都有和家人视频,“今年好一些了,去年特别难受。(这两年)都哭了,去年的时候和其他中国留学生一起看春晚,大家都好难受。”
周丹听说了国内很多人都在吐槽春晚,他说:“但是我们对春晚的感觉越来越不一样了。”周丹因为时差原因,直播春晚的时候正在上课,是之后看的录播。
“你体会不到这种感觉,当你一个人在国外,距离家乡几千公里的时候,你在电视里面听到‘给海外华人拜年’这种话会很难受的、也很感动的,我们能看
到春晚已经很满足了。”周丹说。
周丹说,虽然他在德国也吃了饺子,但是包饺子的面不一样。他觉得自己所在的德累斯顿并非中国人的聚集地,“完全没有年味”,“当地人也不了解中国春节”。
在美国杜克大学留学第五年的姚睡也说,他的很多同学都会看春晚,“而且很多人设备很高端,会在家里,用投影仪,把春晚放在墙上看。”
姚睡说,当地有一些老的华人华侨更会遵循中国过年的传统过春节,“和在国内可能差别不大。”
已5年没在国内过春节的陈尚容说,她前四年是在法国过年,今年春节则在巴塞罗那做交换生,“在法国的时候,有时也会参加一些领馆和市政府的新年招待会,是针对中国新年的。”
对于春晚,陈尚容说:“虽然可能和国内的时间没有对上,但是重播还是会看的,有的时候吃饭的时候会把春晚的节目作为背景音乐。”
春节的随笔10
回到老家的那几日,才真正领略到冷的概念,北风呼啸,天寒地冻,万物萧条,天地间一片苍白。刚到家,真是不习惯,冷的直跳脚,幸亏没有电脑,可以不停走动,增加运动的热量。
年前一天,才忙好所以的事,天气太冷,婆婆也没要我做什么事,但我也没闲着,看着孩子,不让他们跑到风头上去玩,新春佳节,感冒可不是什么好事。这个春节,也预想差不多,没什么新颖的,甚至有点孤单吧,村里的人都各忙各的,我平时很少在家,彼此间都不怎么熟,见面打个招呼,互相寒暄几句,就没话可说了,我老公就不一样了,到家就没影了,到处找人打扑克,炸鸡,那些同村,同学,三朋四友,这家请那家带的,乐得整日不归家,我们那男人就是王,厨房里永远没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什么事都不用做,就长张嘴留着吃饭。过年那几天更是得意忘形。
没结婚在家时,母亲是最忙碌的,现在婆婆是最忙碌的。春节那天,婆婆就早早忙着洗菜,切菜,打点着零碎的事,天太冷我就没参与,我就负责烧菜就行了,在他们家,我烧菜是公认的好吃,虽赶不上丰富的盛宴,也不算色香味俱全,但吃起来,还是不错滴,全家人围在一张大圆桌上,还有我老公哥哥家也在一起做满的了一桌,孩子喝果汁,大人们喝白酒,红酒。席间不时笑语连连,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感受着只有春节才能相聚在一起的喜悦。
由于家里的近亲有人老(死了)了,所以春节不贴春联,不贴福字,不放鞭炮,烟花,所有和喜庆有关都不得有,而且整个村子每一家都得如此,所以这个春节显得异常冷清,除了家人团聚,没一点春节该有的喜气。大年初一,天气特别好,阳光绚烂,我就跟着老公到朋友家看别人“炸鸡”(一种赌钱游戏),因为不懂,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就看着他们个个乐翻了天。村里的女人也不知跑哪去了,连聊天的人都没有,我就坐在门前晒着太阳,磕着瓜子,有阳光相伴也算是享受吧,也只能这么认为吧。
初二,才是我对于这个春节最具有意义的一天,回娘家喽,天气依然很好,迎着阳光,老公开着车奔驰在回家的路上,心生感慨,以前回家,都是我妈妈家,只是现在换了位置,但还是憧憬待会见到我母亲的喜悦,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怎能不激动呢。一路上都是走亲访友的行人,带着新年的祝福,赶往各自目的地,年礼当然必不可少,车行至镇上,买了礼物,正好和我妹妹一家相遇,一起到了我妈妈家,上次见我妈妈还是在病床上,因为眼睛动了手术,这次见她精神很好,眼睛也早就痊愈了,只是脸上的皱纹一点也没少,一家最能干的人,也是一家最忙碌的人,真希望她以后不要在那样辛苦了。 一辈子任劳任怨,不知疲倦 ,也该是享享清福的.时候了。
姐姐一家早已提前到了。终于我们全家人又一次相聚在一起,也只有每年春节这个时候,才能有机会在妈妈家聚全了,每个人都特别的高兴,孩子也不例外,大大小小七个孩子,虽彼此间不常见面,不熟悉,但毕竟是孩子,就是比大人间容易沟通,很快就玩到了一起。男人们很快围成一桌打起麻将来。我们姐妹们边拉家常边做饭,菜都是现成的,只要烧一烧就行,不知怎么的,这又成了我的工作。一桌丰盛的午餐摆上桌,人太多,分成两桌,大人一桌,孩子一桌,菜是好菜,酒是好酒,可是男的都要开车,不敢多喝,也都不怎么贪杯,所以也是好事,少喝酒,多吃菜,够不着站起来哦,呵呵呵,随意的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多幸福啊……
虽说现在过年没那么有气氛了,年味也没那么足了,这可能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吃的,用的,穿的,不用等到过年才能拥有,所以到过年时,一切就显的那么随意,没有了期盼,就会少了热情。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没有减少,反而在这特定的节日里成了联络感情的盛宴,成了家庭团聚,朋友相聚最好的大联欢。美好的日子就从这一天开始,生生不息,绵绵流长。
在此:恭祝全家人:
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春节的随笔11
欢声辞旧岁,笑语迎新年,新的一年里我们播种希望,新的历程承载新的梦想,又是一年的春节,和往常一样的拜年拿红包,几乎没什么新意。不过,尽管是这般无新意,还是让我欢呼雀跃了许久,这恐怕就是俗话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过个年呀,可不都是热热闹闹的。
一到这过年,家里边免不了:“少点空闲,少点时间,多点朋友,又热闹几分呐!”麻将声和炮竹声是绝不会少的这可是每逢过年打人、小孩的.最爱呢!今年事虎年,那么家里就少不了一些常有的祝福小贴士啦!小孩虎头虎脑,工资虎背熊腰,气势虎虎生威,合家虎年行大运。在就算是不出门呆在家里也都能嗅出喜庆的味儿呢!大年三十晚上自然是要吃团年饭的,7:30准时开餐,一年不见的大圆桌又和我见面了,一道道美味的香气早已萦绕在我们的身边了,圆桌上有着自家特有的酥肉,肉丸。酥肉嘛,顾名思义,是入口么么香香酥的肉,说夸张点的就是入口即化了!这肉最重要的并不在它的工序,而是品尝它的人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制作它的人带着什么样的心思……别的时候可是吃不到的,盼望了一年的美味,终于来到了我口边,嘿嘿可是有些迫不及待了,转眼就看见十几双筷子像同一个盘子中伸去,大有虎年之势,众虎夺食嘛……一大家子,忙碌了一年,各忙各的不同,好容易聚了个头,自是其乐融融,笑语不断了。
去年的心情还不坏,今年的生活必将会更精彩……
春节的随笔12
除夕,一家相聚,共进晚餐,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了。
“吃饭先喝汤,不用请药方”,我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碗很快就见底了。“上菜喽!”我压抑不住兴奋的心情,手中的筷子蠢蠢欲动。终于等到开饭时间了,餐桌上的食物令我目不暇接:长寿菜、螃蟹、龙虾……应有尽有,丰富可口。我一边迫不及待地夹菜夹肉,一边听着大人们分享着一年来的辛酸苦辣,嘴里的菜肉竟然也随着大人们的话语变换味道,我的舌头上仿佛打翻了五味瓶,别有一番滋味!
辟邪驱鬼,保佑平安,是压岁钱的寓意,同样寄托了人们想要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的美好愿望。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嘻嘻!”过年了,大家都在发红包、领红包!我的压岁钱积少成多,已经高达一千多元,再看兄弟们,也不少,大家都收获颇多!
春节的“年味”妙不可言,我爱春节!
春节,在中国人心中具有特殊分量,而对于一名守卫边疆的军人来讲更是如此。
1993年是我入伍的第三年,也是我第一次过年回家探亲。为了给亲朋好友带些驻地的土特产,我提前一个月忙着采购物资,当时部队管理严格,除了周末请假外出采购外,很多时候还需请其他战友帮忙采购。这样断断续续采购了多次,土特产终于装满了两个野战背囊。
火车票也是一票难求,需提前一个月订购。出发当天,由于担心现金被偷,我就把钱放于袜子里和内衣口袋等数个隐秘之处,路上怕行李丢失,我少吃饭、少喝水。无论是中途购票转车,还是上洗手间,行李一直都在我的`视线里。
经过二十六个小时的奔波,我终于到达了我的家乡——河南许昌。回家后,亲朋好友收到我带回的土特产,别提有多高兴,很多土特产还是他们生平第一次见到。在家的日子总是幸福和短暂的,假期很快要结束了,我又开始忙着采购家乡土特产,准备归队赠送给战友们。
每次回家和归队,内心总是矛盾重重。一是不知道这次离家后,多久才能再回来;二是因为每次探亲路途遥远,让我饱尝奔波劳累之苦。类似的探亲之旅一直持续到20xx年,才慢慢得以改善。
回想二十年前,春节想要寄些特产给父母,需要提前一个月或者二十多天开始采购物资,当时快递也不像现在这样便捷,邮寄到家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后来当地邮局拓展了代购代邮业务,有时索性不再去超市选购物品,直接让邮局代购代寄。
再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道路交通建设的大力完善,从成都到河南许昌老家的时间也大大缩短,仅需八个小时,没有以前那种在火车上紧盯行李不敢睡觉的情景了。各地的物资也丰富起来了,快递也四通八达了,父母索性不让我再邮寄东西回家。现在回家探亲的路越来越畅通,速度也越来越快,昔日偏远的乡村早已焕然一新,乡亲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回想往事,当初那么坎坷的回家之旅,图的是什么呢?我想,图的是与家人团聚,吃一碗妈妈煮的饺子,和爸爸下一盘棋。
春节的随笔13
“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吵醒了熟睡的我和爸爸,我们连忙穿好新衣服,然后爸爸把早已准备好的对联、灯笼,拿到门外,先挂上红红的灯笼,再贴上对联,我用手指着对联高兴的念道:“万家春,千里秀。”
过了一会儿,爷爷奶奶来了,我迎上去忙把爷爷奶奶扶进了屋,给他们倒了杯热茶,又给他们削水果,爷爷笑着说;“瞧!我们的孙女儿懂事了!”
吃饭了,我把爷爷奶奶扶进了饭厅,啊,今天的菜可真丰盛呀!有香喷喷的红烧肉、鲜美的鸡汤可、口的干烧鱼绿、油油的波菜……我的手不听使唤的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津津有味的.嚼起来,爷爷举杯说;“祝你学习进步!”我也举杯说;“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晚上,我们一家围着电视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有小品,相声,精彩的杂技和唱歌跳舞,奶奶看的高兴的笑了,爷爷看的拍手叫好,我也开心的手舞足蹈,爸爸对我微微的笑了。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礼花漫天飞舞,有的像仙女撒下的花瓣,有的像天空上盛开的花……,爷爷拿来了送给我的新年礼物,我打开一看,一条漂亮的围巾,爷爷说:“冬天很冷,戴好围巾别着凉了,”啊!爷爷把他对我的关爱送来了,把对我的关心送来了。我心里默默的想着,等我长大了,我也一定会关心你们的。
这个春节家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春节的随笔14
在大年三十,餐桌上,各种各样的美味摆满了餐桌,尽管每年都有新的特色,新的风味,只是少不了的,是那盘热气腾腾的年夜饺子。循着那团团的蒸气,我又再一次陷入了沉沉的回忆……
我记得每一年的年三十的下午,奶奶就会在家备上满满的两锅饺子,这样只要有人回来,一进门就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饺子。奶奶是个地地道道的乡下人,平常时日没有家人回来,她从来不大桌的`张罗饭菜,唯独这年夜饺子是奶奶的必备节目。每每三十都会看奶奶包饺子看的出神,那些呆笨的面团只在奶奶手里一转,就变成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小饺子。我总是不甘心只在一旁眼巴巴的看着,就也拿起面团在手里捏着。只是饺子没捏出来,倒是捏出个“面丸子”。每次我捏的饺子,奶奶总是笑笑的接过去,然后用她的巧手改上几下,就又成了一只灵动的饺子。一边捏还一边说:“我孙子真能干,还会包饺子呢,真好看。”
我最爱吃奶奶包的年夜饺子,一年到头也才有这么一次机会好好享受一次美食。我总是缠着奶奶问,为什么一定要等到三十晚上才能吃饺子呢。 每次奶奶听到这个问题,她都微笑着避开不答。
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是因为当时在奶奶的那个时代很穷,而爸爸要吃饺子,奶奶四处乞讨,可还是空手而归,就这样,奶奶不想再让爸爸受以前一样的苦!
春节的随笔15
一进入腊月,空气中就似乎多了点儿什么味道,那当然是年味儿啦。大街上摆满了红红的春联、灯笼。把大街装点得非常喜庆。
盼啊盼,终于盼来了除夕夜。姐姐一家都从扬州回来了,爷爷奶奶也都到我家来了,家里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除夕这一天是忙碌的,也是快乐的。爸爸和叔叔贴好了春联,挂好了灯笼,家里立刻变得喜气洋洋起来。妈妈中午就开始在厨房里面忙碌,切菜、烧肉、炖汤、演奏着一首精彩而动听的锅碗瓢盆交响曲。
夜色将小镇厚厚的包裹了起来,厨房里透出了明亮又温暖的橘黄色灯光。除夕的压轴大戏——年夜饭正式拉开序幕。妈妈在厨房里喊了一声“吃饭啦!”我们就连忙向厨房走去,只见桌上红的红,绿的绿,令人赏心悦目,都有点儿舍不得伸筷子了。
酒满上了,饮料也满上了。大人们喝着酒,聊着天。我们小孩吃着菜,看着电视,哈哈的笑个不停。我们吃的难道就只是菜吗,当然不是!从这一道道的菜中,我品出了浓浓的亲情,家人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喜悦,他们也一定尝到了亲情的味道。
外面响起了鞭炮声,声音真大,似乎要把祝福送到每一个人家。我站在门前,看见许多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尽情绽放着,把夜空装点得十分美丽。
新年的阳光洒满了大地,大年初一,以往我都是起床最晚的人,这次也争了个第一。上午,回老家拜年,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最前面,看见长辈们,祝他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总能收到红包,我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村子里挂上了五颜六色的旗子,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大红的春联,人们见了面,都互相说着恭喜。人人脸上都闪烁的喜悦的.光,彼此之间的隔膜似乎在这一天都消失了,没有争吵,只有祝福与快乐。许多小孩子在街上跑来跑去,放着鞭炮,追逐打闹着,愉快的笑声伴随着鞭炮声,在大街小巷里回荡。
在这新的一年里,处处都透着新的气息,村子里的小汽车越来越多,昔日的砖路也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家家户户都盛开着幸福的花儿!
【春节的随笔】相关文章:
春节随笔01-05
春节的随笔06-10
春节随笔11-09
春节的随笔06-13
春节生活的随笔11-22
春节期间的随笔11-22
春节高中随笔03-07
学生春节随笔03-07
小学春节随笔03-07
春节寒假随笔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