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2023-06-25 22:25:56 历史 我要投稿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集合14篇)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集合14篇)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1

  秋季学期始,我任A、B、C、D班的历史课,属跨年纪授课。现将本学期的思想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本学期我听课达20节,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

  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4、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三、考勤方面

  我严格要求自已,遵守学校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从不缺课、缺会、缺出操。积极参加学校和县教育局举办的各项活动,本学期我参加了县举办的第二届教师基本功大赛。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2

  九年级以来,课堂全面回归传统,我也开始使用自己探索出来的模式进行教学。比如,针对课本内容多、层次杂的特点,在每次上课之前,我专门让学生准备一张白纸,把我在黑板上板书的重点内容抄到纸上,课下好好背之,下次上课时我提问。可以说,这种方法是我锻炼学生总结能力及背书能力的开端,此后,大范围的背书活动展开了。

  在具体讲课的时候,我也开始注意向学生灌输知识之外的史学理论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如,很多学生到后来一见到我进班,就会想起来八个字,那就是我天天和他们讲的如何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一分为二,有好有坏。“一分为二”本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史学理论观点,但是由于中国人向来具有直线思维的特点,对人物、事件的评价往往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坏,非对即错,因此普及这个观点便显得极为重要。很多学生经常问我,拿破仑是好人还是坏人?孙中山是好人还是坏人?他们从来不想一想,好人也做过坏事,坏人也干过好事。于是,针对这个问题,我就天天向他们灌输“一分为二”的观点。在讲具体人物和历史事件时,我也总是从正反两方面来评价他们。慢慢地学生们都接受了这个观点,有的甚至到了“过火”的程度。他们一从书上见到一个人,就找他的优点和缺点。在讲美国的开国功勋华盛顿的时候,书上并没有说他的缺点,只是高度评价了他的优点,于是有的学生便对我这个理论产生了怀疑,他们让我当堂说出华盛顿的缺点。其实,实话实说,华盛顿这个人的缺点还真的非常非常的少,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但是如果我说他没有缺点,那么这个“一分为二”的理论就站不住脚。幸亏我平时涉猎比较广泛,知道华盛顿家里养了很多奴隶,他当时没有废除黑奴制,这就为近百年后的美国内战埋下了伏笔。于是,从此学生们都认为不废除黑奴制是华盛顿的缺点。

  这个时候,我还特别注重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为“历史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我们学习历史,并不是要站在旁观的角度看历史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以及有哪些人,而是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入到自己的性格之中,利于人生的丰富与进步。因此,凡是能讲到可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容时,我都不吝惜时间。记得当初讲《法国大革命》这一课的时候,课本只为拿破仑这个人安排了几百字的内容,这是非常不好的。拿破仑坚韧不拔、愈挫愈勇、敢于战斗的高昂精神,对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任何人都具有励志作用,因此,我专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来讲这个人物。结束的时候,我还专门挑选十条拿破仑的名言,让学生抄到了书上,比如,“人生的荣光,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屡败屡战”等。我想让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习得,向大人物看齐,当自己的人生遇到黑暗与困难的时候,可以获取持续进步的精神力量。

  我的教学思想,可以在毕业之前在班里录毕业赠言时送给学生的一句话里得到体现,这话是:存中正平和之心,行利人利己之事。前面一句,是要求学生看问题做事情不要偏激不要非黑即白,而是像我以前经常讲的那样“一分为二”,区别对待。而后一句则是要求他们向华盛顿、波利瓦尔、章西女王、孙中山等人学习,做事情时,既要对自己有好处,更应该对别人有好处。

  可以说,在九年级这紧张的一年中,我尽自己所能教学生课本内容,还尽自己所能教他们正确的评判标准和价值观,我自认为已经“无愧于心”了。

  关于纪律。九年级时的班级纪律已经大为好转。传统课堂占据上风,学生们已经被压制得有些习惯和麻木,不复有八年级时候的嚣张气焰。很多老师都已经使用了铁腕手段,上课时用巧妙的手段讽刺人、骂人,这已成家常便饭;让学生一站就是半节课甚至一节课,这也习以为常。在一些班里,我经常说“你给我滚出去”等话语,学生也没什么意见。现在让我总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我想至少有以下五个原因。第一,大环境变好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极度影响个体。当时整个环境是严抓狠管,一些调皮学生自无兴风作浪的环境。第二,我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束纪方法,这都是在残酷的现实中磨练出来的,每一条方法之后都有说不清的辛酸往事。第三,各班班主任加强了纪律管理,有些班主任开始坐班,久而久之,学生渐渐习惯上课不说话的“不正常”现象了。第四,有一些差生转走了。这些差生转走之后,不仅所在班级纪律为之一变,甚至整个九年级都发生了不少变化。我感到非常好笑,我教他们一年,都没有管住他们,最后还靠他们走人才了事。这让我想起了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学习好的,不是老师教的,学习差的,也不是老师教的。看来这话很有道理。第五,中招考试的紧迫感。无论如何,再不学习的学生也知道中考马上将临,也多少有了点紧迫感,这就为纪律好转准备了条件。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3

  一、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初三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并和同科的教师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二、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时,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有更大的的.提高。

  三、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目前的考试题目灵活,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解题方法。设置的问题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点和兴趣点,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讲要少而精,发动学生去探究,通过自身的努力建构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交流者和参与者,我总是在课堂上极力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四、坚持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经常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五、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认真做好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等

  等。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这样虽然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两个毕业班的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本学期,我根据本人所从事的具体教学工作和自己的实际,认真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不断变革自己的思想观念,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武装自己。

  首先,为打破自己原有的旧的思想观念,转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学会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指导具体的工作。通过不断的修炼,我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在教学中不仅仅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不仅仅本学科的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整体、全面的发展。

  其次,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本学期在教科室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所教的历史学科,我在这一学期进一步深入学习了《历史新课程标准》,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积极学习探究式教学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本学期学校以探究式教学为核心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学期我认真的听了学校各科老师的公开课,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同时,我还利用其他时间积极学习与探究式教学相关的理论,通过这一学期

  的学习,我对探究式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初中历史课标、研究九年级历史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2、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时,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有更大的的提高。

  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同时经常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4、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引到学生形成科学的解题方法。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而发动学生去探究,通过自身的努力建构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交流者和参与者,我总是在课堂上极力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2、把握中考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科学,更有方向性。

  3、进一步的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做到教育和教学有效的统一。在教学中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通过这学期的教学,我感到最大的满足是教和学之间的互动进入一个良好状态,师生间平等民主的探索与交流,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和意义。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5

  本学期,本人任教九年级四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又通俗易懂。在教学中采用做些简单的小游戏、讲故事、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历史课变得生动了、有趣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上这门学科了。

  进入九年级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削弱,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我只能“激”趣了,每次统考后,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着耳朵听,他们挺乐意的,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从九年级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我采用课堂笔记本和历史作业本合二为一,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由于历史学科是中考考试科目,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复习显得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勾划课本。

  临近期末,各个学科进入都进入大复习阶段,各科作业接踵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0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也没有作业,学生负担减轻了。

  三、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历史的内容,繁杂且琐碎,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不太现实的做法。我首先采劝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再把考点逐题改编为小问答,让学生当堂训练,熟悉中考的每一个知识点。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练习一遍,同样一张小问答,我一般让学生训练三、四遍。一而再,再而三地训练,学生对考点由陌生逐渐熟悉。对于重要的章节,我则采劝重点进攻,让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识记下来,课堂上再默写。学生通过小问答题的反复训练,基础知识得到夯实。仅仅训练小问答是远远不够的。中考的选择题和材料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第二步就是针对中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我十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寻找关键词语”、“先读问题,后读材料“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四、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第一次模拟考试结束后,我主要进行专项复习,把近三年来的全国各地的中考题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项进行分类,再按世界近代时间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行训练。

  历年中考题经常涉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这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没有相关资料,自己动手,上网查询、结合考纲,整理、编写综合性专题,再配以相关的练习题。我通过查询、收集、整理,自编出中考综合题复习资料,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历史所涉及的综合题。专题复习使零散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五、注后进生的成长

  后进生所占比例的大小程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成绩的提高。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来驱散他们内心的孤独和自卑。转化一个后进生谈何容易,需要老师极大的韧性。他们屡教不改,让老师头疼、甚至想到放弃,但欲罢不能。《士兵突击》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是“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每个人面对困难挫折时,不应该轻言放弃。转化后进生要多动脑、想办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把握时机等。后进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他会出现动尧反复,老师不能轻易放弃,而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每次考试后,对于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后进生交流,共同寻找考试失败的原因,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自我调整与改进。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和尝试。九年级学生所用的复习资料绝大部分都是我们自己整理、编写的,工作量虽然很大,却很实用,而且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扎实、细致、到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6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学就是适应于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教学,它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社会在发展变化,教师也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性,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一、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在实行新课改后,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完成哪些教学任务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摆正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在新课程的教学大纲中,有许多教学内容,包括我们以前认定的重点主干知识,现在都被冠以“了解”、“知道”、“感受”、“课外阅读”等要求,一些章节的教学目标中还有“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大部分学生掌握和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的层次性教学目标。

  因此,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定位太高,要根据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实际的教学时间来确定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如在学习必修1《世界多极化趋势》一课时,首先明确本课学习内容要点是:“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其次注意到“简述”和“了解”这两个不同能力层次目标要求,进而明确“简述”的是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了解”的是“多极化趋势”既“发展”又“曲折”的特点,最后根据上下节的课标内容,把本节的时段确定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由此展开本节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学习探讨。

  在处理简述四种政治力量的兴起是有主次、轻重之分的,欧共体、日本、中国是本课的重点,不结盟运动则相对不是主要的,是可以略讲的;而简述部分则可由学生根据教材和所学的知识自主学习。对欧共体和日本兴起的原因可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得以完成。这样的目标定位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能有效促进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索,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事实上高一学生由于学习水平、学习时间、学习目的的限制,不愿意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把握高一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前提。

  二、转换问题情境,将问题进行类化

  这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关键。问题情境是问题的呈现方式。一个问题的呈现方式与构建的认知结构越接近,就越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在具体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问题情境的转换。

  1、对问题进行“变式”。“变式”是对问题的变换样式,“变式”的目的'是转换问题的呈现情境和样式,以使其与学生所构建的认知结构相接近,为知识的迁移和问题的解决做准备。如,20xx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长城题中的一问:“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开拓有密切关系,请参照材料(略)和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这里面的“所学知识”即是在平时学习中的书本上的知识,但是在教科书中却没有关于魏晋时期经营河西地区的内容,也没有关于汉长城促进河西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容,这样,本题便无法纳入所建立的知识结构中。

  因此,需要将本题的呈现情境进行转换,以接近或适应所构建的知识结构的情境。如,根据材料所知修筑长城是西汉开拓河西地区(西北地区)的一个举措,代表了西汉经营西北地区的努力和活动,因此可以将此题变换为“分析西汉、东汉为促进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所做的努力及影响”,便可将该题纳入到所构建的知识结构中了,可以顺利地迁移“西汉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入侵、设置西域都护、使者校尉”等内容进行分析和回答。

  2、依据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将问题进行“类化”。“类化”是指将问题纳入相应的同类知识结构中,并从这个结构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过程。在转换问题的情境后,根据转换后的问题与认知结构间的共同因素和联系,将问题与知识结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相“链接”,利用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去“类化”这个新问题。如上题,问题的情境进行转化后,便将该题“类化”到学生已构建的关于“西汉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和意义”的认知结构中,在这个结构中易于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三、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针对普及高中教育时期学生的认知特点,首先将教材内容的问题化。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

  我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总之,新教材教学中,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我们在加强自身教学理论学习和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加强了集体备课,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7

  又是一年毕业季,6月7日8日两天进行高考,而高考的结束,也意味着,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完成,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历史教学工作带三个文科班(1、2、5)的历史课,在年级组的领导下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对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落实上学期制定的高三复课计划,加强训练力度。

  1、20xx年开学—20xx年2月上旬一轮复习上学期

  2、20xx年3月15日20xx年5月25日(二轮复习)

  在本学期开学政、史、地科目,进行突出专题复习的同时,强化文科大综合的特点,重点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

  3、20xx年5月25日6月5日(三轮复习)

  各科进行自查纠错,强化答题技巧,和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教育,注重高考动态。

  本学期一开学,就对一轮复习进行专项系统训练。从第三周开始进入二轮复习,狠抓学生学科内的综合能力,从培养规范书写,到认真阅读分析,从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到如何组织答案要点。从课堂到自习辅导,从教发到学法,从励志教育到信心教育,都进行了大量针对性的'训练。在5月底,加强对学生的信心,心理素质,答题技巧的训练。

  二、认真钻研考纲,研究平时练习的试卷,强化重点知识点的训练本学期特别注重研究教学大纲与考纲的区别,在备课的过程中以考

  纲为基准,进行排雷式的复习,针对每次月考的试卷,练习题每道题都不放过,让学生理解的情况下记住答案,把每套试题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集中强调分解。强化高频考点的训练,在每节课堂上都让学生先做5道选择题。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学科知识点。

  三、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发扬备课组协作精神。

  本学期备课组十分重视集体的力量,每周二下午是我们备课组探讨、解决疑难问题的固定时间,在备课时,我们共同交流授课心得、分享教学成功案例,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探讨教育教学新思路,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式的选择,历史知识的整合,课程资源的利用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在备课过程中要处理好通史与专题史之间的关系,注意专题之间的联系。专题史体系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存在理解上困难,对此,我对每课知识按进行重新整合、梳理,大胆取舍,深入浅出,形成系统性。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资源共享,一一进行切磋,以免在的教学过程中走弯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研组会议和高考研讨会

  本学期和以往一样积极参加教研会,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积极请教教研组的老师帮助解决,在3月12日13日,4月5日先后两次参加了全市组织的高考研讨会,获得了一些信息,也和一些名师进行了交流,对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很大的帮助。

  五、本学期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在本学期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学校的一些临时活动会耽误正常

  的教学秩序,尤其是今年招生工作发生变化对高三正常复课工作冲击很大。高三年级学生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学习的学生不贪学、不好学、后面普通班的学生几乎就不学,有时候上课书本都找不到,部分学生基础非常差,连初中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都不知道。作业不能按时交,上课的时候骗假逃课。这给正常教学带来的困惑。

  六、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与方法。

  1、按照年级组的要求,针对每次月考进行成绩分析与汇总,及时向学生反馈。

  2、对全市的三次联考数据认真分析,加强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与定位。

  3、落实年级的三晚补差工作。

  4、每周二下午课前对1班2班学生加强选择题训练。

  5、对尖子生谈话交流帮助其克服困难。

  本学期,做了很多工作,也付出了很多,但我深知自已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不够,对尖子生能力的培养有所不足。今后多多学习、加强交流。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8

  又是一年高三,有必要进行一下总结。

  我主要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历史教学问题另一个是班级管理问题其中谈谈尖子生培养问题

  工作四年了,这两年学校对我确实委以重任,连续两年带高三毕业班。下面对高三这两年历史教学进行一下总结。

  通过连续两年高考,我认识到,若想赢在高考,在整个高中阶段历史教学就必须要做到熟悉性、连续性、制度性、整合性。

  首先是熟悉:包括课本和学生的熟悉。课本指的是书本上的知识要十分的熟悉,应能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这一点我是能够做到的,但通过去年高三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既是我们对学生很不熟悉,不知道他们刚上高中时掌握到什么水平。我们总是抱怨学生笨、学不明白,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讲明白排除学生上课不听的因素我们对学生没有比较彻底的了解,没有给学生仔细解释明白每一个知识点。严重点说,从高一入学时我们就落后了,高三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了弥补基础上,这样对知识的整合、处理,提高解题能力等这些关乎高考最终分数的训练便无从谈起了。

  连续性是今年高考后,我认识到的。现在的高考可以说完全脱离了书本,今年37分的大题,完全考察的是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以及解题能力,完全不是以前的高中生考察模式,倒像是大学的考试题而选修更是书本上根本没有学过,死记硬背根本没用。而选择题中至少有2道题总共12题跟历史知识无关,只是考察理解材料、解析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另外还有2—3道题是历史基本素养、历史素质类题,高三的三轮复习根本不会涵盖到此类型题。上面说的这一切都应该是从高一抓起,在每节历史课,每次历史考试过程中不断去灌输,这就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既高一时以教材整体布局为基架,填补完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历史素质,高二时重点掌握知识点,解读并逐渐培养做题思路及方法,高三抓重点,抓思路,抓大题技巧。只有这样才能突破高考文综的藩篱,达到一个高的程度。

  制度性:去年高三“走出去”比较多,去了二十、二中、抚顺二中、辽师附中、三十一等学校听课,我自己假期的时候还去了鞍山一中了解学习,并通过同学了解了一下锦州中学、辽阳一高的做法。总体来说,一个感受,这些学校的历史成绩之所以好,主要好在了制度性。历史教学非常的系统而制度化。

  首先是教材被系统整合,以教材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加工整合,对教材进行在加工,使得学生更能够理解教材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整个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是基本固定的经过多次试验的最好的一套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来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学既不会出现失误,又能够不断的增加新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不仅如此,每个阶段都会有相应的试题伴随,且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试题也分成不同层次鞍山一中、抚顺二中,做到因材施教。另外,设置尖刀班,班型在30人以内,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都做到全批全改,密切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心态及学习的变化,以保证成绩的绝对突出。

  整合性:既是历史内部的学科整合,又是各学科之间的整合。首先历史内部的整合,教材是经过整理、编写的,高一注重知识的基本框架、高二注重知识的具体内容、高三注重知识的整合与解题技巧。不仅如此,与之配套的题也很有针对性,都是精挑细选,按照不同阶段做不同程度的联系,用他们话讲“没有一套题是白做的,要有效果,要解决问题。”另外各学科之间也要整合,这尤其在高三表现尤为突出。学校严格控制高三各科的作业量,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及课时分配,来规定不同学科的作业量,并严格规定自习时间,绝不可以随意占用,一定要保证学生自己学习时间符合文科特点。而且有很多具体的要求,比如绝对不可以随便乱发卷子尤其数学、地理等摧毁学生的科目,每套题在要求学生做之前,老师必须首先熟悉,并清楚每套题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效果。卷子的讲解绝对不可以推着来,必须是有总结,有对比,达到训练效果。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9

  20xx年度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本学年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已经如期完成了八年级历史下册的教学任务。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就分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在这学期教育教学方面的心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备课——周到细致,找准重、难点

  作为中青年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经常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忙到夜里十一、二点。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还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同时进行教材分析,争取把第节课都备到完美。复习阶段,我把全书及每一单元的'重点内容、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予以概括。总结,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思路。并精心印发了一些历年中考、期末试卷中出现的最新题型,及时地让学生明确考试的方向。

  二、上课——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让他们更了解历史,更喜欢学习历史。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上课后及时做课后反思和写教后感,找出不足之处及时加以改进。

  三、作业布置——有针对性和有层次性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每次布置作业时,我都会精心地挑选,认真地选择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有利于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作业批改后,我又能及时给予讲解对于作业错误教多的学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这样虽然作业量不多,但是作业的质量很高,学生通过不多的练习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四、辅导——面向全体,关注个别。

  在课后,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需求,避免了只重视优生忽视后进生的思想和做法。在课后的辅导中我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我对后进生的辅导,主要是学习思想的辅导,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同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事实证明,我的这一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在今年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上课进度过慢以致于学生没多少时间复习,这可能跟之前学生搞很多活动冲了一些课影响了教学进度有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好复习这个环节。第二:落实得不够到位,这次期末统考试卷比较灵活学生一考试起来就束手无策,结果考试下来不够理想,所以还应加强学生做题的技巧和方法。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绩已经成为过去,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我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8、9、10三个班的历史教学,经过一年的事历史教学工作和国培培训,对历史教学的内容结构、知识体系、目标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有了一定的了解,理论联系实际,边学边教。经过本学期的努力和探索实践,在业务知识掌握上、新课堂的构建上及学生的知识水平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业务知识学习方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深感知识的匮乏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教师教师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和时代的引领者,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否则就out了。为此,我自主钻研业务知识,看与历史有关的书籍和教育教学方法。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坚决不打无备之仗。坚持听课,听先进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从而我的业务知识水平有很大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我教学能力的提高。

  二、新课堂的构建上

  新课堂的构建上,坚持运用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理论,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健全制度、坚持分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堂的构建,分组教学是关键,制度是保障,灵活多样的环节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通过实施分组教学以来,我感觉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能现在看起来有些耽误好学生,可时间久了,对全体学生都有好处,能培养优等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能帮助差生提高成绩,但是也存在不会还不学的学生,这是分组尝试路上的老大难。也是教学中的困惑所在。

  三、学生成绩

  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习惯、方法、知识水平都有一定的提高,在几次的考试中有了良好生,这是上个学年没有的。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进步,这与我对本年级的教学设计和能力培养相协调的。

  四、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构建新课堂方面存在问题 没有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核心精神,仍然习惯于控制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虽然在学习新课程的精神中意识到了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潜意识中仍然习惯于把课堂看成是我们自己崇尚自由、自主的场所,担心把自由、自主还给学生以后,自己就失去了自由、自主。升学考试的重压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愈来愈重,迫使我,愈来愈背离教育的本质,以图牢牢地控制学生。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让学生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总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是待解决的问题。

  努力方向: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本学期,新课堂构建初见成效,成绩也有所提高。但是无论成绩的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形成模式。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尽力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11

  本学期我担任八、九年级班的历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

  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能踊跃回答教师的问题,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二、注重研究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具。

  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作为年轻教师,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经常听取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四、认真备课。

  在备课中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老教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五、 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六、存在的问题。

  1 、教材挖掘不够深入,学生对知识点不能做到综合运用。

  2 、教法运用不够灵活,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 、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 , 缺乏理论指导 .

  4、差生转化的力度不够。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思想过于社会化,[第一范文 ]上课时常利用讨论空间开小差,给转化差生工作带来困难,转差效果不是很明显。

  5、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6、教学反思不够。不能针对全体学生。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12

  随着期末考试的临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也即将划上句号,回顾本期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主要工作

  1、贯彻教育方针,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经常阅读学习新课标和教学专业知识,体会其中的内涵与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转变教学观念。

  2、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

  (1)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营造师生平等、互助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氛围。认真创设历史情境,让历史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3)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4)历史教学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历史书籍。

  3、关心、了解、爱护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本期通过各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加强师生沟通,开展赏识教育。及时反馈信息,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耐心细致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积极引导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历史学科能力,不断进步。

  4、利用各种辅助教学手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备,如投影机、幻灯片等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增强直观效果,提高学生兴趣。

  5、扎实认真抓紧、抓好历史常规教学工作。

  凸现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学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笔记达3000字左右。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累计参加集体备课20节左右。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听课节数达16节。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

  (1)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

  (2)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学习抗美援朝战争时,给学生推荐一些优秀影视片如《英雄儿女》《上甘岭》等,播放给他们观看,让他们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情境,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3)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

  (4)社会生活情况调查,在学完第二单元时,让学生对其进行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二、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尽如人意。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13

  一、用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

  学海无涯。一学期来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结合课程改革要求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学习他人在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方法等。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进行目标的细化,从三维目标的角度进行落实。教学中,要视学生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仅把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接受者培养。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习,让自己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教学方法推陈出新,使自己永葆教学的青春和活力。

  二、用踏实的工作锻炼自己。

  本学期我主要担任八年级五个班的地理教学。由于初中地理强调对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说"理",难度较大。因此,我在备课前,认真研究地理课程标准,综合各种版本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适当增加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深度,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建议成就,注重生活与所学知识内容的联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为知识兴趣的切入点,把握好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是搞好地理教学的关键。在课堂上准确无误的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经常启发学生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趣味性,分析问题深入浅出,列举学生喜闻乐见的事例剖析难点,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性,另一方面,多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课堂效率有较大提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有关章节内容,对全体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如大气污染,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破坏等。

  除了认真做好教学五认真外,还积极尝试教育教学的改革,认真履行学科带头人的职责。上好校级研讨课。在扬中市地理地理教师教研活动中开设了《20xx地理中考复习策略探讨》讲座,对全市广大地理教师中考复习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积极躬身科研,由我主持的《一趣二疑三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顺利通过了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课题立项。教学之余勤于笔耕,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认真做好拜师结对工作,在我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校年轻的地理教师冯晨已崭露头角。作为教研组长,能积极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开展教研活动、各项学习和培训活动,促进本组成员共同进步。

  三、用同仁的关爱鞭策自己。

  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xx年我有幸再次任命为镇江市中考地理学科命题组组长,较好地完成了命题工作。我撰写的《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课程变革》论文获江苏省二等奖,在我的指导和帮助下,冯晨老师在扬中市信息技术教学能手竞赛活动中获一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展望未来,我将上下求索,无愧领导、同仁的关爱。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14

  纵观近年历史高考,以能力立意,以知识为载体,对理论观点和史学方法及思想文化素质的考查渗透其中;依托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突出创新;对历史问题认识水平的考查,强调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强调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运用知识的方法,体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发展现;试题综合性强,既包括学科内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也适当引进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试题反映或折射社会现实的需要,不回避热点问题。下面是我在这一年里进行高三历史教学法的一些做法。

  一、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高考的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为高等学校选拔出优秀学生,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深造和发展。高考试题作为人材选拔的一种手段,又具有知识面覆盖广、层次深、能力标准要求高的特点。

  培养探究精神,提高思维品质,是二期课改的前进方向。强调能力立意是近年来高考命题改革的努力方向。于是一些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只是提高能力,这是错误的。这里有个对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的认识问题,也有个对历史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问题。就能力与知识的关系而言,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二者不能分割开来。忽视知识片面强调能力,能力将成为一座沙丘之塔;忽视能力片面强调知识,知识只能是一堆待工之料。

  事实上,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必须以扎实的历史知识作基础,即使是解答那些对历史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理论分析性的历史问答题、小论文,如果没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的历史知识,其答案充其量也只是一副没有血肉的骨骼。就历史基础知识的内涵而言,我们绝不能将其简单地理解为时间、地点、人名、数据等只需记忆的“死知识”。历史基础知识,还应包括教材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在内。在高三历史教学中,我始终引导学生多看教材,让学生明白历史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一样要细水长流,建议坚持每天花1小时,对教材进行阅读;不仅读教材,也读教材中的历史地图、情景图、图表、漫画等,了解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图讲史,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建立紧密的图文关系,而后再挖掘图中的隐性知识等,从而掌握有关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夯实基础。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只有基础扎实,对概念充分把握理解,知识的运用和迁移才能灵活,思维能力才能提高。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和高考命题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到在学科能力的考查方面,高考以考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重点。所谓“学习潜能”,是指学生到大学里继续学习历史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决不是死记硬背的能力,而是一种学科能力的迁移,所以也可以称作迁移能力。具体地讲,迁移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把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比较、表达等能力运用到新的历史材料和新的历史情景中去,并且能够准确回答出根据新材料和新情景所提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考查迁移能力,就要“解除‘以本为本’的束缚”,适应“题在课本外,答案在课内”的命题新趋势。“题在课本外”,使高考试题具有了“起点高”的特点;“答案在课内”,又使其具有了“落点低”的特点。起点高,起于高校选拔合格新生的高度;落点低,落于高中教学的基本要求;合起来就是考查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我们教师应当明确:“答案在课内”,并不是“答案在本内”的同义语。

  二、精选试题,把握方向

  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题型趋于稳定,选择题、材料分析题成为基本的考试题型,但试题的灵活性提高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训练中一定要精选试题,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不能搞题海战术。这是因为,我们让学生做题的目的是要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查找知识漏洞,但做题不能只重视结果和结论,更要重视过程,要知来龙去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而题海之战无异于将人引入无舵舢板,很难达到预定的彼岸。因此,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我对试题的选择都特别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在命题原则上,应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主、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的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巧妙地将理论观点、史学方法、思想素质和教育功能渗透其中,全面考查学生的人文知识和基本素养。

  (2)在试题内容上,应强调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注重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力摈弃“繁、难、偏、怪、旧”等方面内容,所涉及的内容应该都是历史学科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主体知识。

  (3)在试题设计上必须以高考试题为模块,命出适度的模拟题,不偏离《课程标准》、《高考考纲》。

  (4)在答案设置上,应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尽量贴近我们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同时又能激励学生发展创新能力。

  三、关注热点,贴近现实

  历史出自“故纸堆”,但又是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学问。鉴古察今是学习历史的基本作用,贴近时代潮流,不避社会热点是上海卷的一贯传统,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大都与学科热点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体现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直引导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埋头学好、掌握好课本知识,也要注意关注和参与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探讨,积极寻找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确定新的历史专题;不仅要有历史的回光留意生活中发生的日常“小事”,更注意观察影响世界趋势的国家“大事”,从而培养学生传承惩恶扬善的人文精神和中国史学“经世致用”的社会责任,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理念,也就是学史要以史入今,以史鉴今,史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06-26

历史教学优秀工作总结03-24

历史教学个人工作总结08-14

高一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01-25

高三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01-09

高三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01-11

高三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01-11

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15篇10-09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06-25

历史教学个人工作总结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