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宵节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元宵节作文1
盼望着,盼望着,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快到了。老师说学校要举行元宵节活动,我们听了个个欢呼雀跃。元宵节前几天我们就从网上搜集有关元宵节的资料,元宵节这天人们会舞龙、舞狮子,猜灯谜、赏花灯、扭秧歌……
我们学校的活动有两大项,一项是猜灯谜,另一项是包汤圆。为了这次活动我可下了一番苦心,一有空就在网上搜集灯谜,还缠着爸爸妈妈教我包汤圆。
猜灯谜开始了,老师一公布谜面,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有的同学生怕老师看不到,甚至站了起来;有几个同学猜错了,其他同学立刻七嘴八舌地帮他回答,看来每个人都下了一番苦功,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猜完了灯谜我们就开始包汤圆,我们这一组真是惭愧万分,激动得连米粉都没有带,只好厚着脸皮从别的小组借。我们先往盆中倒入糯米粉,再加入水,开始和面。我们六双小手在盆里上下翻动,不一会儿我们的衣服上就沾上了白花花的面粉,一不留神沈晓悦变成了“花斑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才把面和成团。但是拿一小团一搓,很快就碎了,问老师才知道是水放少了。只好再往里面加水重新和面,可谁知面太粘手,只好再往里面加面粉,好不容易才把面和好。
和好了面,包汤圆就容易多了,拿一个小面团放在手心反复搓,搓得像乒乓球那样圆圆的,一个汤圆就完成了,不一会儿功夫盆子里就摆满了汤圆。
汤圆下锅了,性急的陶然不时掀开锅盖看看汤圆有没有熟,可刚开始汤圆总是埋在锅底一动不动,不久汤圆一个个的'活跃起来,它们随着沸水上下翻滚,白白的、柔柔的,真让人垂涎三尺。终于吃到自己亲手做的汤圆了,真是太香了,柔柔的、甜甜的,吃在嘴里,甜在心里,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汤圆,也不知是今天的汤圆真的好吃,还是因为这汤圆是自己亲手做的缘故。
吃完了汤圆,我仍然回味无穷,觉得真是过瘾;自己做的汤圆真是太香了!这个活动让我明白了许多,也学会了许多。我学会了做汤圆,更体会到了自已动手的乐趣。
时间过得飞快,放学的时间到了,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快乐、难忘的元宵节。
元宵节作文2
“爱元宵三五分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一起庆祝这个节日。
先将一些米粉倒在盆里,倒入热水,反复揉搓,揉成面团后,将面团分成一块一块的,搓成细细长长的条条,别看这搓成条很简单,却很难把它们搓匀,有时太细了,有时太粗了,就要重新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搓好一条,我分成均匀的一小块一小块,只见奶奶们用力揉搓,搓出一个又一个元宵,我学着奶奶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轻轻搓一搓,一个元宵就做好了。
这时,蒋老师来到我们身边,说:“大家想不想做金元宝啊?”“想!”全班的声音如雷声滚滚。“那你们眼睛睁大了,我要做喽!”只见蒋老师将面团搓圆,两边轻轻一按,一翘,金元宝就出现了。“哇,我们要自己做一个!”全班拿起一块,开始做金元宝,我做了好多次,可就没有一次让我满意,我望着后面已经做了好多元宝的罗悦,又羡慕又好奇:“罗悦,有什么诀窍吗?”“有啊,按的时候不要太深,元宝就好看了。”我试了试,果然,包出的元宝十分漂亮,于是,我做了一个又一个,突然,我发现蒋老师在做一种我不认识的样子,就问:“蒋老师,这是什么东西啊?”“小鸡,我来教你一下吧。”只见蒋老师将面团搓圆并搓长,将顶部捏出一个小嘴巴,尾部翘起来,就成功了。我回到位置上,照着蒋老师的.方法捏出了一个怪模怪样的小鸡,我重新搓了一遍,这才搓出一个像样的小鸡来。我发现许多同学捏出了各种各样的东西,有:棒棒糖、冰淇淋、山、鸟头……我也捏了四角星、五角星、爱心等。
开吃啦!我们一窝蜂冲到了盛汤圆的位置,我一盛好,就迫不及待地冲到座位上,大口大口地吃起来,香香甜甜的味道在我嘴里弥漫开来,我还吃到了快乐的味道、团圆的味道。
今天真是难忘的一天,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元宵节作文3
唐人有诗云:“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节到了,此时此刻不闹更待何时?于是,一吃完晚饭,我和爸爸就一起去红梅公园闹他一闹。
一出家门,我们便感受到了浓浓的元宵节气氛。炮竹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一朵朵礼花在天空绽放,花团锦族,五颜六色,煞是好看。月亮若隐若现,像个害羞的孩子躲在天边,仔细看才能看出她圆圆的轮廓。咦?半空中出现两点亮光,那是什么呀?风筝?不像。难道是传说中的UFO?
“咚咚锵,咚咚锵……”,来不及细想,我们就被庙前广场上锣鼓声吸引过去。挤进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中一看,原来是杨桥人在进行民俗表演呢。游行的队伍里有“媒婆”,有“补锅匠”,有“书生”……三十六行的'都有,个个千姿百态,打扮各异。特别是“接生婆”,样子特别吓人:脸上涂满红朵朵,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左手拿着大木桶,右手拿着剪刀,时不时地“咔嚓、咔嚓”,空剪两刀。谁要是请她来做“接生婆”,不被她吓死才怪呢!
走进公园,我们才恍然大悟,哪里是什么UFO呀,是人们放飞的孔明灯。草坪上,道路旁,池塘边……人们摩肩接踵,三五成群地在放孔明灯。一盏盏各色各样的孔明灯相继飞上天空,映红了半边天,十分壮观,像一个个小精灵在空中飞舞。让人感到有一种温馨的感觉。我也忍不住买了一盏,放飞时,我默默地许了一个愿:祝愿我们一家和和美美,幸福安康。
我们来到湖边,盏盏莲花灯飘浮在水面上,映衬着天宁寺宝塔的倒影,十分美丽动人。不时传来游船上人们的欢声笑语。
回来的路上,炮竹声更响了,焰火越加美丽。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爬上半空,纯洁无比。怪不得古人写诗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元宵节晚上的红梅公园真热闹啊!
元宵节作文4
昨天是元宵节,可热闹了!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傍晚7:00多,我刚刚吃完饭,天空中响起了炸雷一般的响声,嘭!嘭!嘭!每一家接二连三的放起了烟火!我赶忙停下手中的筷子,冲出饭厅和爸爸、弟弟跑到楼上观赏起烟火来!因为我家在这一带是属比较高的楼房!我站在楼顶上一切景物尽收眼底!烟火升起来了!
有的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有的像萤火虫般满天飞舞,有的像一座雪山炸开了一般!看的要数“大礼花”,朵朵犹如火山爆发,嫣红、翠绿、金黄,“一座山”连“一座山”爆发出来!如流星般四散,衬着漆黑的夜幕,艳丽夺目!把漆黑的夜晚照成了明亮的白天!我们看后无一人不发出赞叹声!最使人耐人寻味的要属“导弹”了,先是一束白色的.烟火串上天空,而后便在空中爆炸,最后销声匿迹……
看完了别人的烟火,我和弟弟也把自己的烟火拿出来放了!我拿出了“冲天炮”,点燃后,像流星般射了出去,后面还拖着长长的“尾巴”!五彩缤纷!弟弟拿出了“圣诞树”,发出了强烈的火花!颜色各种个样!
像喷泉一样,时高时矮,时亮时暗!火花从“天”而降,像无数条珍珠挂在天空!落下时像天上的银河一样!闪闪发光!还放了“雨花”就像仙女散花一样,从空中落下来,时而“花”心中还绽开“小花”,如花蕊一般。还有的像“ufo”一样闪过去,速度快的眼睛跟不上。
有的像陀螺一般“疯狂旋转”……在夜幕中,家家户户的烟火就好象在比“美”,一家比一家壮观,一家比一家希奇……终于放完了烟花,四周也静下来了,看到这美丽的烟花,让我想起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元宵晚会已经结束了,但那欢声笑语,久久缭绕在我们窗前……
元宵节作文5
中国有众多传统节日,其中我最喜爱的还是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
之所以喜爱元宵节,是因为元宵节可以让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坐在一桌上吃汤圆。
去年元宵节,我和奶奶一起做汤圆。首先要和面,我自告奋勇地向奶奶提出:我来和。我十分努力地和,可眼看着在我手中的面团要干了,我却无能为力了。奶奶看到了这个情况,立刻着手帮我和。看着奶奶熟练的动作,我佩服极了。等奶奶把面团处理好后,我们开始包芝麻馅。这次,我小心翼翼地将汤圆包好,奶奶看到我的'成果,一个劲儿地夸我,我的心里甜甜的。晚上,我们全家人坐在一张桌子上,一起吃着我和奶奶忙了一下午的成果。我看到这个景象,心里美极了。
其实,令我喜爱上这个节日的不仅是全家人可以团团圆圆地坐在一起吃汤圆,还有一个我在小时候看得很重要的原因——牵兔子灯。
我记得在我五岁那年的元宵节,爷爷对我说要给我一个惊喜,那时我还疑惑,是什么呢?巧克力?蛋糕?小熊玩偶?还是……突然,爷爷牵了一个兔子灯给我,那时的我都快要乐疯了。我赶紧牵着那个兔子灯左跑右跳的,开心极了。忽然,我发现牵着兔子灯的手柄上有一个开关,我按来按去都没反应。爷爷走了过来,往手柄里放了什么东西,那只兔子灯就亮了起来,还放出了美妙的音乐,后来我才知道,爷爷放的是电池。爷爷关了开关,对我说:“这兔子灯只有晚上放才好看哦。”到了晚上,我迫不及待地把兔子灯牵出去,爷爷帮我打开了开关。我便拉着兔子灯在场地上跑,即使摔跤了,我也没有哭,只是重新站了起来,继续拉着兔子灯跑来跑去。只见,鞭炮声声的黑夜中,有一只发光的小兔子在奔跑。
元宵节,全家团圆的日子。吃着汤圆,让我又勾起对以往元宵节的回忆。所以,元宵节,我爱你!
哦,我爱我们的传统节日!我爱元宵节!
元宵节作文6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之所以被称为“元宵”,是因为正月是元月,夜就是“宵”,而正月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因此就称为元宵节。
据说很多传统节日的来历最初都跟神话有关,元宵节也不例外,我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与元宵节的来历相关的神话故事:很久以前,毒蛇和猛兽非常多,四处伤害人和家禽,人们忍无可忍就组织起来,带着弓箭和棍棒上山除害。但其中有一只神鸟,是天帝的宠物。在天上呆得无聊,就飞到人间转悠,猎人误以为它是猛兽,把它射死了。天帝很生气,下令立刻让火部天兵于正月十五这一天降下天火,把所有的人和他们的房舍、财物、家禽都烧个精光。好在这话被天帝的小女儿听到了。天女心地善良,不忍心看到无辜的人间百姓受难。她偷偷来到人间。趁着夜色,天女分出许许多多的化身,在每一个熟睡的人耳边轻轻的叨念着一句话:“正月十五灾祸生,消灾不如闹花灯;天上人间难分辨,红红火火到五更。”天亮了,人们惊奇地发现做了相同的梦。其中有一位睿智的老人家猜破了天机:“天上的仙女教我们点起花灯,好好热闹一通宵,让老天爷以为人间着火了,就不会降下灾难了啊!”
家家户户都赶紧忙活起来,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挂花灯,放花炮,敲锣打鼓,热热闹闹。下凡放火的.天兵,被老百姓热情地拉进家里,每人都得到一碗用糯米做的圆圆的甜甜的汤圆。“真好吃啊!”他们完全忘记了放火。
这招果然有效,到了晚上天帝拨开云雾往下一看,果然看见人间火光映照,响声震天,以为是燃烧的火焰。他满意地去睡觉了。
不管这个神话故事出自于何处,也不管它真实与否。但在元宵节放花灯与吃汤圆的习俗却长久地保留了下来,成为我们的传统节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吃汤圆,到了晚上,会放烟花,挂花灯,猜灯谜,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求与向往,在这一天吃汤圆,有全家团团圆圆的寓意。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即使相隔千年,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诗句感受到当时元宵节灯市的火树银花,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令人向往……
元宵节作文7
元宵节是我喜欢过的节日,我喜欢的不是看花灯,也不是吃元宵或者吃汤圆,我喜欢的是看我家的大姐和大哥争论到底是吃元宵还是吃汤圆。他们这两个一南一北去上学的大学生呀,一到元宵节就开始在家展开辩论了,让我们这些家人们有了新的元宵大戏可看。
大姐是大姨的女儿,大哥是大姨的儿子,他俩是龙凤胎,长得一个随大姨夫一个随大姨,性格却还是都随了大姨,越长大越看得出他们的`伶牙俐齿来,时常惹得大人们说是“家里又得添俩主任了。”大姨是我们这边的妇联主任,那张嘴以前没有谁说得过她,直到大哥大姐出去读大学了,我们所有人才看出了大姨有对手了,不过奇怪的是他俩从来都不跟大姨斗嘴,就两同胞兄妹自己斗嘴,最爱斗的就是吃元宵还是吃汤圆。
我们这边以前一直是吃元宵的,每到元宵节的时候,超市门口就摆了各式各样的元宵在卖,随着时间的流逝,外来人口以及文化的涌入,我们元宵节买的也就不分元宵和汤圆了,煮出来,吃起来都好吃就行。大哥和大姐这俩大学生则不一样,他俩因着他们所学的专业,极力保护着传统文化,生怕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忘记。可惜他俩还没学完,按大姨夫的说法是他俩还未学成,闹得笑话可以包容。
他俩一个坚持元宵节要吃元宵,这是去到北方上学的大哥的坚持,一个坚持元宵节要吃汤圆,这是去到更南的地方上学的大姐的坚持。他俩一到元宵节就各自去买回来一大袋我们该吃的元宵和汤圆,为难到底是煮元宵还是煮汤圆的大姨也被他们换了下来,他俩一人一锅煮元宵和汤圆,我们这些不方便参与辩论的家人们则在这一天一边看他俩的辩论一边享受又吃元宵又吃汤圆的待遇。
我听大人们说,他俩这是魔怔了,就不知道变通变通,想想我们这南方不也一样吃元宵嘛,哪有什么南北方的差别,都是每家口味的不同而已,元宵汤圆也就是一个寓意,团团圆圆的就行了,还像他俩那么“吵架”,元宵又哪来的团圆呢。
元宵节作文8
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
相传,是汉文帝把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称为元宵节的,我们也可以把这一天叫做元节、元夜、灯节。这天晚上,街上处处张灯结彩,而赏灯,猜灯谜,吃汤圆就成了人们的主要活动。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庆祝活动出现了,比如放烟花、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等等。
我们社区也不例外,每年居委会都会在小区门口的空地上举办一些活动,吸引人们来共度佳节,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年的元宵节。记得那天晚饭过后,“工作狂”妈妈忽然说要带我到楼下参加活动。为此,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到了一楼我远远望去,只见社区门口搭起了一个个红色的帐篷,帐篷里挂满了一排排红色的`小灯笼,就像一条条红色的圆球链子。近看,那些小灯笼好像又变成了一团团燃烧的火球,悬挂在帐篷之下,人们在这些“火球”底下来回穿梭,热闹极了!
晚上八点,活动正式开始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猜不透的灯谜,这些我都不大感兴趣。我被一个名叫“蒙眼睛贴猪鼻子”的游戏活动吸引住了,现场很多人,我踮起脚看了好久才看清楚游戏规则。经过15分钟漫长的等待时间,终于轮到我了,被蒙住眼睛的我一只手拿着“猪鼻子”,另一只手在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着。刚走两步,才发现这个活动并没我想象中那么容易,眼睛被蒙住了什么看不见很容易走偏,而且走路全靠感觉。变得焦虑的我心想:“什么时候才到终点啊!”就这样大概走了十五步,我的右手突然摸到了画板,于是我双手拿着“猪鼻子”盲目地往前一贴。然后,就听到有人拍着手大喊:“太好了,贴中了!”意外的我连忙把眼罩摘下,发现刚刚好贴中。我高兴得跳起来,在人海中寻找妈妈欣慰的目光,但却不见妈妈的踪影。于是,我拿着奖品到处寻找妈妈,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
终于找到她了,她正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向我走来。
“饿了吧?快,趁热吃了吧,可好吃了!”
“谢谢妈妈,这个,送给你。”
就这样,妈妈接过我的奖品,我端着妈妈的汤圆,大家都笑了。
元宵节作文9
春节的气氛还在弥漫,元宵的气息又扑面而来,街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七点左右,我就着急地叫爸爸带我去城隍庙看花灯。走在街上,和我一样要去看灯的人真多,一家老老少少,欢欢喜喜的人流挤得街上水泄不通。这……
春节的气氛还在弥漫,元宵的'气息又扑面而来,街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七点左右,我就着急地叫爸爸带我去城隍庙看花灯。走在街上,和我一样要去看灯的人真多,一家老老少少,欢欢喜喜的人流挤得街上水泄不通。这儿的花灯真是琳琅满目,看都看不过来。一进城隍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盏荷花灯,粉红色的花瓣儿,饱满的荷苞上还有一串红,荷花座落在一片翠绿的荷叶上,美丽极了。再看看那边,呵,人可真多呀!咦?这是在干什么呢?挤进去一看,原来在现场制作金猪灯:把铁丝卷成椭圆形,外面再裹上金纸,并把事先做好的猪鼻子沾上去,这样一个栩栩如生的金猪灯就做好了。继续向纵深行进,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走廊上,上面挂着十几幅画,我来到了“鲤鱼跳龙门”这幅画前,好像在祝我新学期要更上一层楼;来到了“龙凤双雕”这幅画前,好像在祝国家资源充足……我又走到了一群象灯前,见这几只小象的耳朵不停的摇摆,头也在不停地扭动着,真是憨态可掬!“咚——咚——咚——”我随着钟声的敲打,走进了财神殿,一进财神殿,只见殿的中央竖立着几位三国名将:刘备、关羽和张飞,两旁还站有黄忠、关平等人,真是英姿飒爽。 观看完了财神殿,不知不觉地我走到了出口。在这浓浓的喜庆之中,我度过了一个欢欢喜喜的元宵节。正当我要出去时,无意中又看见了一组“米老鼠乐队”,他们正在敲锣打鼓,仿佛在对我说:“欢迎下将次光临……”看完所有的灯展之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但观赏灯展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灯像天空中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
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元宵节作文10
沿着粉墙黛瓦踏在青石板上,我轻抚着这青砖墙上留下的斑驳痕迹,映入眼帘的是一抹厚重的沧桑之感。指尖拂过长有苔藓的墙壁,小心翼翼地,宛若珍宝。
就这样向着老街深处走去,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香味指引着我。
驻足在香味的源头,一扇熟悉的原木色小门露出一点缝隙。轻推一下,“嘎吱”,半掩着的门向我全部敞开。屋里的老婆婆缓缓抬起头来,惊异之色被温柔取代。
“丫头,都长那么大啦?!站在外头干啥?快进来坐。”她步履轻快地走到我跟前,亲昵地拉起我的手,手掌上的老茧擦过我的手。
我轻轻地应着,“嗯,好久没回来了,好像变化很大。”,边说边扶着她走向屋里。
“唉,这几年怪冷清的。”她眼神倏地黯淡下去。
初夏的天气有些闷热,屋里快要退休的电风扇摇晃着自己硕大的叶片,慢慢地搅动着稀薄的空气,那熟悉的香味便渐渐弥漫了开来。甜甜的,还带着些清凉,我略有期待地询问:“婆婆你是又做了什么好吃的了吗?”她恍然大悟似的敲了敲自己的脑袋,然后快步跨进厨房,在厨房里忙的不亦乐乎,还扯着嗓子对我喊:“你算是赶着巧了,一锅元宵新鲜出炉。”
片刻,婆婆就端来了一个青瓷碗,一朵朵青花在釉色的渲染下跃然于碗身,如此便已秀色可餐。碗口滚滚水汽扑面而来夹杂着甜丝丝的香味,朦胧的水雾笼罩之下是暗红色的豆沙,用勺子缓缓搅拌,碗口的热气升腾地更加欢快了,蹦跳着冲进空气里,那股香甜又全部钻进了鼻腔。碗里的元宵被勺子推动着,滑来滑去,我推着你,你挤着我。本来还只是半隐半现像一个个羞涩的女孩,此时却又是一群调皮的孩子玩得不亦乐乎。我尝了一口,甜而不腻的豆沙包裹着白白胖胖的.元宵滑入口中,清甜如花朵般在舌尖绽放,却又极其霸道地侵占了整个口腔。这味道亦如儿时,稀释了我内心尘封的那一隅温暖。
“好吃!”,我竖起大拇指夸赞着婆婆,“还是以前的味道一点也没变。”她笑靥如花。
我道别后又走上了冷清的老街,人烟稀少,正是夕日欲颓之时,余晖布满这老街的每一个角落,这景象与某段记忆悄然重合,却早已物是人非。没有了谈笑的妇孺,缺少了闭目养神的老人,孩子们银铃般的欢闹声也只存于记忆深处。婆婆手中的香甜依旧,虽无人问津,但这分明是我儿时的味道。
元宵节作文11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汉族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夜“宵”,所以称是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祝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火,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元宵节到了,这次我决定做一个更好看的花灯,首先我将做花灯的材料准备好,我将彩纸卷成漏斗状,在接头处用双面胶贴上,再剪下两个小圆点,在原点上画眼珠,贴上双面胶,然后将卷起来的几个漏斗用线绳串起来,再贴上黑眼珠就好了。我带着这可爱的花灯,去参加学校元宵节。一进校门就看到校园的院子被一根红线纵横交错的挂满了红色的灯笼,到处张灯结彩,我们都被热闹的节日气氛给感染了,同学们手中都拿着自己做的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花灯,红扑扑的脸被花灯照亮,可爱极了。老师把同学们做的花灯都悬挂在楼道和院子上面,花灯更加丰富多彩了!老师宣布猜迷语活动开始啦!同学们欢呼雀跃,迫不及待的涌向了校园广场!一个个兴高采烈,兴趣盎然的参加观灯和猜谜语活动中去。花灯上贴满了无数的灯谜,有的稀奇古怪,有的内涵丰富,有的非常有趣,令人哈哈大笑,校园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真是热闹至极!这个元宵节过的真开心啊!令人回味无穷……
元宵节作文12
过年每天都喜气洋洋,我最喜闹元宵,可以看花灯。终于等到了元宵节,一早起来,我便迫不及待地希望晚上快点来。
晚上七点,我便随家人一起到新市区去看花灯。那早已是人山人海,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喜悦的笑容。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异,市政府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做看。八点多钟,在市委大楼旁边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 呀!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生意的人早早来到摆好摊位,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整个市区都沸腾了……
五彩的花灯被高高的挂在了半空中,闪着耀眼的光芒。美丽的花灯给这里增加了秀丽的色彩。这些造花灯的人手还真巧,什么羊龙形,拖拉机耕田形的……都能造出来,真了不起。当我们看到一半时,我惊讶地叫了一声,因为在花灯里,这个是我见到的最有意思的是:花灯里居然还有三只活羊,灯箱里还有一群小鸡,据介绍,它们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呢!真让我不佩服不行。有些大胆的人甚至还过去摸摸它,而那些羊只是晃晃脑袋,不时地抬起头“咩—咩—”地叫唤两声,然后又继续吃它的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当我们往回走时,看到一群人在猜灯谜,其中有一个字谜是:天下人间会七星,我和爸爸妈妈猜了许多次也没猜中……
时间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三个多小时,但我们一点也没觉得累。
这个元宵节之夜又将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元宵节作文13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佳节,大人们常说元宵节一过,这新年也就算过完了。还沉浸在新年气氛中的我,既盼望元宵节早点来到,好欣赏到许多美丽的烟花和漂亮的花灯,可又不想这么早就和新年说拜拜,所以我非常珍惜这新年的闭幕曲。
这天,天一擦黑,我就早早地站在屋外,凝神谛听那第一声鞭炮响。大约五点半左右,第一声鞭炮响了,它像是元宵节节日演出的报幕员,拉开了整场节日烟花盛宴的帷幕。
一开始先是“噼噼啪啪”的响声由远至近,此起彼伏,那是小鞭炮在调皮地敲打着锣鼓;随后二踢脚那响震天空的声音,像击鼓乐一样,将这整场盛宴渐渐带入佳境;最耀眼的当然数那“主角”的登场,几声巨响,空中绽放出无数火树银花,那是有许多人家在燃放礼炮和烟花弹,灿烂的烟花弹亮彻了夜空,仿佛身处白昼,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啊!
我睁大双眼紧盯着天空,不愿放过每一幕美妙的演出……
一会儿,烟花盛宴结束了,整个世界寂静了许多,让人觉得像是来到了另一个空间,耳畔仿佛传来星星和月亮的呢喃细语。
但是,天空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单调,很快,天边飘过来几个亮点,并且越来越多,我好惊奇,仔细地盯着:来了,来了,飞到我这边来了。
哦!原来是许愿灯,一盏、两盏、三盏……飞在前面的一共有九盏。紧接着,近处又升上了一些,在晚风的催动下,它们像一群小鸟,快速地向同伴们飞去,它们在空中嬉戏、追赶,像一群快乐的孩童,我目送了一群又一群。
按捺不住好奇的'我也买了一只孔明灯,拆开包装袋,展开灯,缠好方形燃料,用蜡烛点燃了它,只见原先蜷缩的纸灯在热气的作用下开始膨胀起来,而且越来越大,不一会儿,我就按不住它了,于是我拎着灯的两只角,慢慢地松开了手,只见它缓缓地飘了起来,越飘越高,我望着那它,默默地许了个愿:“我希望……”
这时还有不少小朋友在家人的陪同下,提着形形色色的花灯,流连忘返……
元宵节结束了,春节也就结束了。时间不等人,我也进入初中阶段的冲刺时段,我要好好学习,在新的学期奋起直追!
元宵节作文14
我今年10岁,算来已过了10次元宵节了,但是最让我难忘的还是今年这个元宵节。
一贯注重传统节日的奶奶一大早就去买回了三大袋元宵。妈妈知道我最喜欢吃元宵,也去买了四袋。爸爸工作忙,下班时想起今天是元宵节,也匆匆带回两袋。这样一来,我家就有九袋元宵了!怎么消灭这一堆东西呢?大厨妈妈前思后想,终于果断下令:“吃!”于是,傍晚时,我、爸爸和爷爷早早坐在桌前,物尽其用地等待大厨们的“虐待”。
“上菜喽!”妈妈殷勤地大呼小叫着,端出了三碗元宵。唉!我们三人同时叹了口气。没办法,军令如山,吃呗!我安慰着自己,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率先端过一碗,大吃起来。爸爸、爷爷对视一眼,也无可奈何地各端一碗。“一个、两个、三个……”我吃了一个数一个,一会功夫便吃下十四个。我忙对爸爸说:“我吃完了!”爸爸却皱着眉头说:“我这一碗里起码有二十个,是不是多了点?”爷爷含糊不清地说:“嗝!我这一碗最少有三十个!”唉!我正准备开溜,却被从厨房里出来的奶奶逮住了,说:“乖,再吃一碗!”转眼间,我们三人面前又各多了一碗。“妈,我吃不下了!”没用,老妈正忙着煮第四锅。时间一点点流逝,等到八点元宵节晚会开始时,我们终于撑不住了,一个个东倒西歪,成了残兵败将。算算,我总共吃了三小碗,爸爸吃了四小碗,爷爷最惨,吃得最多!正说着,我的肚子一阵翻江倒海,哇,好疼呀!看来是吃坏了肚子。可卫生间还有人,不用说,当然是爷爷或爸爸占着喽!
在三位食客的`强烈抗议下,大厨们终于收兵了。当大伙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老妈突然及温柔地问:“今晚吃的还行吧?”“行!行!”我们小鸡啄米般答道。“那一定很难忘吧?”“难忘极了!”我苦笑着,心中却想:“废话,这么吃能忘得了吗?”最后,老妈甩出一句石破天惊的话:“要不,我再去煮点元宵当宵夜吧!”
哇!我们三人同时昏厥。此时大家心中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有没有搞错啊!
有没有搞错啊!元宵买多了。可以放到第二天吃啊,为什么一定要一天吃完呢?
元宵节作文15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农历正月十五也就是传统节日元宵节。
在元宵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比如:吃汤圆,吃饺子,放天灯等等,最令我感兴趣的则是放孔明灯。
传说,在三国时期,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了平阳,诸葛亮的手下也各个个束手无策,干在城外着急,诸葛亮在这时想到了一个可以通风报信的办法,那就是点烟火,让军队知道自己的位置。于是他令人拿来了千万张白纸,糊糊弄弄,裹成了一个个“小灯笼”,再算准风向,将“小灯笼”放上天,“小灯笼”飞上天后,在城外的军队看到了飞上天的“小灯笼”和一些轻烟,大喊道:“诸葛亮先生做灯笼突围啦!”
司马懿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竟然相信了,带着自己的'兵队向灯笼飞的方向赶去,诸葛亮才得以脱险,后人为了祭念这“小灯笼”,就把它命名为“孔明灯”。
现代孔明灯都是用布做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它的底部是一个圆形,五颜六色,各不相同。
通常刚买到的孔明灯是还没有组装的,所以用的时候还需要我们组装。先将孔明灯的灯体用铁丝撑开,让它里面有足够的空间,然后再将燃料球捆在灯体下方,捆牢固,有的孔明灯则是需要牵引线的,这时,我们就应该将牵引线绑在牵引环上。
组装完后,我们就可以点火了,将燃料球点燃后,将孔明灯的底部尽量放低一点儿,这是为了让灯体内的空气加热,使它上升,但不能过低,以免灯体内的氧气不足而熄火。等我们赶到灯体有点儿烫时,并且有一股往上“蹬”的感觉,就可以慢慢松手,让孔明灯缓缓上升后,就可以拉灯体上的线,由此来控制孔明灯的高度和方向。
飞到空中的孔明灯像一个个气球似的,五彩斑斓。它渐渐越飞越高后就更像一颗颗小星星一样,闪亮亮的,遍布在黑漆漆的夜空中。
现在孔明灯不仅让我学到了科学知识,好玩,还寄托了我们对未来美好的愿望和期盼。我爱元宵节,更爱放孔明灯,仿佛与唐寅心有灵犀。
【元宵节作文】相关文章:
热闹的元宵节元宵节作文01-31
元宵节日作文10-25
元宵节作文06-16
元宵节节的作文01-15
元宵节的作文08-10
作文元宵节08-11
元宵节作文06-17
元宵节日作文02-05
元宵节作文(精选)07-03
元宵节作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