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

时间:2024-04-13 10:40:23 进利 其他 我要投稿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精选9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评课稿,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我们该怎么去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精选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精选9篇)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 1

  张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有广度和深度,比如:对"祝福"一词两个字的偏旁的辩论,就蕴含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对多音字"铺""盛"的注音和组词的拓展就开阔了小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巩固了原有的知识点。

  同时,张芹老师对教材的开发和研读,有让我佩服的地方。张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看到,大胆的在课堂上展开对一个自然段文字的分析,能够弥补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短文阅读的短板。比如:在解读第三自然段时,张老师大胆的提问:可以用"走来"代替"赶来"这个词语吗?为什么呀?再如:生活中你看到什么时候、在哪些场合要铺上红地毯呀?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能锻炼小学生说话能力。达到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大语文目标!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 2

  新课程改革,教师面临着新的教学观念、教材和策略的挑战,教学情境的变化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师生间的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上周,听了杨老师执教的一节公开课《难忘的泼水节》,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教学情境的变化给教师、学生带来的乐趣。

  新课一开始,杨老师就用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当草长莺飞的时候,当火红火红的杜鹃花开了的时候,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他们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把学生带入了傣族人民热闹的泼水节当中。接着老师领着学生和傣族人民一起欢迎周总理,孩子们用最动情的声音呼唤着总理。胡老师适时出示挂图,孩子们结合课文与挂图看到了总理朴素的装扮,感受到了他的平易近人。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 3

  今天,我在坟台中心校参加了太和县中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的决赛,让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有了飞跃似的提高。懂得了教学设计与多媒体高科技紧密融合的好几点技巧,更大的收获是张老师的《难忘的泼水节》课堂教学给我的启发和反思。

  我总喜欢把自己和同行的.人相比较,回归平静,才理解年轻的张芹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涵:

  课堂上年轻老师少有的平和大方的态度,常话说得好:"老不看三国,少不谈水浒"。张老师的课不张扬、不浮夸,教学流程像起伏的远山,平静的潭水一样有内涵和深度。丛生字词认读到句段文本的解析,环环相扣渐入佳境。哪怕是在开"小火车"的识字教学中也能用"火车火车从哪儿开?"的温馨的话语来导入。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 4

  孙老师的课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活泼幽默的课堂语言。孙老师毫不吝啬表扬的语言,在善意的表扬和鼓励的教学语言中,我看到了一位亲和温柔的孙老师,看到了一位尽可能的把每一位小朋友都带到课堂情境中的孙老师,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孩子们喜欢亲近呢? 孙老师还抛弃了灌输式的说教,而是大量的采用了"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就采用了默读、齐度、指名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反复读,有感情的读,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情。例如,在教学"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做了哪些准备?"这块内容时,孙老师先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读一读。再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同学们边看边读。最后又用肢体动作来演示,孩子们不自觉的跟着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层层推进,不断引导,使得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到了傣族人民高兴,愉快的心情,感受到了泼水节热闹的气氛和场景。

  孙老师的这节课秉承了新课改的理念,秀出了独特的风格。值得学习、借鉴!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 5

  1、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缺乏课堂应变能力,有时会忘记一些细节,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不能及时纠正和引导,板书不能及时出现,课件播放与教学进度不符,有感情朗读环节忘记等。这些方面还需今后进一步努力改进。

  2、教学设计时能紧扣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预设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教学活动,但实际操作时又将课文进行过细的解析,逐句讲析体会,显得课堂教学琐碎杂乱,不利于学生整体感知理解。

  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也是我们师徒今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 6

  在集中识字这一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活泼生动的方式,让孩子们自己读一读生字,给了他们最大的自主权,拔萝卜游戏识字游戏,提高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摘苹果识字游戏,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图文并茂,紧抓学生的目光。在教学课文中把生字放在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便于学生记忆,在做游戏的同时让孩子们掌握了知识难点,这真是一举数得。

  "笑容满面"词语的教学更是课堂中的'一个亮点,孙老师先出示周总理的图片,然后然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把看到的说出来,当孩子们说到表情的时候,孙老师抓住机会说:"像周总理这样开心的笑着就是笑容满面的",引导孩子们理解"笑容满面"的意思,不知不觉中又掌握了一个词语,避开了以往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孙老师正是创造了这样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轻松的环境,采用了各种各样不同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乐趣与生机,让孩子们喜欢学习生字,认识词语,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 7

  听了何玲静老师一节《难忘的泼水节》,我真是收获良多,这是一节比较扎实的课,何老师的课让我感觉是眼前一亮,在此我就说说自己在这节课里的收获吧:

  一、真实、有效、扎实:何老师上课不搞花架子,摒弃了以往公开课的虚假,还原真实的课堂,踏踏实实教学。

  二、以“情”为契机,利用情绪的感染性特征,让学生在“情感”中学习:老师一句句充满激情的话语,煽情的过渡语,每每把学生读书的热情调动起来。读的形式很多,有个人读、小组读、男女赛读、齐读等等。

  三、重视了引导读忽视指导读。虽然老师一句句充满激情的话语,煽情的`过渡语,激发学生读书但指导不够。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老师没有利用这些词语让学生发现总理的可亲,而是老师告诉学生总理是可亲来引导朗读。

  建议:

  一、忘记了词语句式的训练,也就是双基的训练。如“一条”跟“一条条”的比较,“一手······一手······”的理解,跟“一边······一边······”的比较,等等。

  二、课堂应变能力不够,没有很好把握课堂生成。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 8

  今天下午有幸听了段老师执教的《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深受启发。本篇课文记述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快乐地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的温情故事。作者用热情洋溢的笔调抒发了兴奋和喜悦,表达了激动和幸福。加上段老师慷慨激昂地执教,真可谓相得益彰,令人印象深刻。我将本节课的收获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工匠精神

  今天是我初次接触段老师,虽未说上只言片语但深刻感受到这位小语前辈的工匠精神。首先,段老师在上课之前,反复检查课件是否能够正常播放,将上课所需道具提前准备妥当,早早地站在讲台上期待孩子们的到来。看起来十分重视与孩子们的这次相会,想要把自己这节课精彩的呈现给大家。其次,段老师对于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也比较熟练,从精心准备的课件和道具可以看出他对比赛的重视,对这一次思想与思想碰撞的尊重。这种敬业、精益、专注的职业操守是十分令人敬佩的。在这里我向所有和段老师一样的小语前辈表示感谢,正是像您这样的躬耕者才有了供我们年轻教师乘凉的大树。

  二、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上课伊始,段老师用葫芦丝吹出一曲动人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作为导入,创设情趣,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更好地学习文章作出了铺垫。

  在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时,段老师设计和组织了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并且喜闻乐见的识字活动,让学生读两遍再组词,开火车读等等方式。段老师在学生读字词的过程中渗透汉字的特点及规律,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习,主动探索,调动学生主动识字读词的积极性,使学习识字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内在需要和追求。

  段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也十分具有创新精神。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为欢迎周总理做了那些准备的教学片段。段老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动作,例如把桌子当成象脚鼓拍打出欢快的节奏、模仿龙船奋力划过江面的动作、模拟花炮升空的声音。并作出了示范,引导学生互相配合,大胆表现。这样做不仅帮助学生不断加深阅读中的感受和体验,还培养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在写字教学中,段老师安排了给“包”换偏旁和积累“心”字底的字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寸积铢累中拓宽了自己的识字面,并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倡导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

  在整堂课中,听段老师一直挂在嘴边的就是“我们要快乐地学习”“高兴地学习”“没事,勇敢地读出来”等等话语。可想而知,段老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是倡导快乐学习的理念。我想这一点也是我需要多加学习的,当学生有积极向上快乐的情绪状态,能心情开朗,轻松稳定,精力充沛时,自然而然的会对学习生活充满热情与信心。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中我想和段老师商榷的一点是: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学中,学生做起动作时,如果把带领孩子们唱歌曲换成朗读课文相关片段,是否更扎实有效。

  以上就是我对段老师执教的《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 9

  鲁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看到,整堂课老师没有什么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总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文本的理解采用了“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就采用了齐读、指名读、自由读、分角色读、比较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尤其令我欣赏的是鲁老师在课文教授中依然没忘记对学生说话、听话、口语交际的适时指导,比如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一同出现的“一边一边”,“一手一手”的句式训练;比如老师范读课文时有意的要学生“听好哦,等一下老师要请你来点评的哦。”而且还真的请学生来评一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这都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说话、聆听和口语交际的能力。课文拓展时老师要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老师能注重这个教学环节的生成是很难得的,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的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鲁老师的这堂课还有一个的特别的地方,那就是整堂课从“复习”到“新授”到“拓展”,老师的语言精美,衔接自然。比如在自由读课文后鲁老师就接着课文深情地说道:“多么幸福、难忘的泼水节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体会泼水节的幸福和难忘。”如此不留痕迹地就进入了品读课文的环节,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绪带动了起来

  在课堂上,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激励方法来表扬学生,口头的语言表扬也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恩,不错!”,“你真棒!”等,还有学生的鼓掌,让孩子们是倍受鼓舞。

  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建议把有关傣族的知识在分析课文之前说一说,尤其是傣族的泼水节在傣族节日中的地位,(相当于我们汉民族的春节)这样也许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周总理到傣族地区过泼水节的深远意义。

  2、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3、合理安排时间。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相关文章: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04-13

《难忘的泼水节》的评课稿04-13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04-13

(精选)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07-07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通用04-13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优选)07-23

(精)《难忘的泼水节》的评课稿07-23

《难忘的泼水节》的评课稿(热门)07-05

【推荐】《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07-06

《难忘的泼水节》的评课稿[合集]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