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评课稿集锦(汇总4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乘法分配律》评课稿集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集锦1
乘法分配律原本是一节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课。可在周老师的精心组织与动态演绎之下,却让整节课生动活泼,不仅充满了浓浓的数学味,而且夹杂着一股淡淡的生活味。
一、注重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本课一开始,通过送学生一句话,用看似简单的12个字,不仅拉开了新课的序幕,而且对学生的行为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听要专心,说要大声,学要用心,写要认真。让学生有章可依,注重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加深了等式的“变形”必须有运算律保证的意识。
简便运算很大程度上是凑整,但必须在运算律保证下才能将算式恒等变换,整理或改变成运算律的标准式,可学生往往不能深刻地理解这个要领,随意性很强,就会出现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形算式,最终酿成错误。周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对等式进行“变形”。如后面几道练习与拓展练习中都出现了这种类型的题目。周老师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理解乘法分配律,同时培养学生利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的课堂中不同的学生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既注重它的外形结构特点,同时注重其内涵。
比如在尝试探究环节,先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外在的结构特点,而后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乘法分配律的特点,最后让学生仿写算式和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通过以上几个环节,使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外形特点由模糊不清到清晰可见,最后直至在头脑中成像,让学生亲身经历并体验了知识获得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的能力。
如果说以上环节重点是对乘法分配律的外形轮廓的勾勒的话,那接下来的`环节就是对其内涵的深层次挖掘和剖析。
比如在检测环节,周老师通过多样化的变式练习,步步深入,让学生在一次次的纠错过程中内化新知,掌握新知。特别是闯关习题的设计,以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一次次快乐的游戏中,多角度多方位完成了知识的建构,这样有助于学生不仅从乘法分配律角度去理解,更从乘法意义角度去理解为什么两个算式是相等的,再一次丰富了分配律的内涵。
总之,周老师极力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去探索、去感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正如瑞士教育学家所说的:教育的主要责任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我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不仅积累了知识,更发展了思维。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集锦2
今天听了汪蕾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汪老师的这节课,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从生活问题入手,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经历了“寻条件、设问题、找方法、明规律、自总结”这样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整节教学过程中都得以体现。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这节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能力培养探究中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以故事情景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找条件,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开拓学生思维。学生根据找出的条件和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从而发现(4+2)×25=4×25+2×25这个等式。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等式两边的运算顺序,使学生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再让学生“观察这个等式左右两边的不同之处”,再次感知“乘法分配律”。
二、独立探究自主学习搭好台
汪老师要求学生观察得到的两个等式,提出“你有什么发现?”。此时学生对“乘法分配律”已有了初步感知,此时汪老师出示问题(32+4)×2○32×2+4×2让学生完成,通过计算再次找到相等关系。不过,如果能让学生自己模仿,自己再写几个类似的等式,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
课堂中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做好适时地引导,在这节课上,汪老师抓住学生的已有感知,通过“观察这一组等式,你发现了什么”。为学生提供了发散的思维空间。提供猜测与验证的机会,将学习的'主动权力还给了学生。学生的兴趣激起了探究的火花。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让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集锦3
今天听了我们教研组的郭印老师的一节数学课《乘法分配律》,让我受到了许多启发,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刚上岗时的一些教学情景。现结合我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
本节课郭老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平台,让学生感到数学就是从身边的生活中来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郭老师采取“五步六动”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学生根据提供的条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从而发现(4+2)×25=4×25+2×25这个等式,接着在小组内交流这个等式两边的运算顺序,使学生感知“乘法分配律”,为接下来的探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课堂上郭老师的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学生自主上台展示学习效果一环节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良好体现。
对于一个上岗一年半的教师来说,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所欠缺。如,郭老师对个别学生的'精彩表现并没有及时的进行评价;还有课堂的掌控不够灵活,学生出现争议时教师可以借机进行指导,课堂生成更是体现教师机智的地方,而把握教学各环节时间而没有课上解决是一大遗憾。相信随着我们课后的交流,郭老师在今后的课堂上定能注意这些环节。
回想自己刚上班时的青涩,再对比现在,更让我感受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的贴切。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相信,随着学校对新教师培养力度的加大,一两年后定会涌现出更多的教学新秀。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集锦4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乘法分配律》。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情境演示、激趣导入
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之前学过哪些运算律?
请你来说!哦!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看来你对之前所学习的知识掌握的真牢固啊!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运算律-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请看大屏幕,用你们敏锐的数学眼光,发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请你来说!芍药每行12棵,牡丹每行8棵,都有9行,一共有多少棵?
你提的问题真有价值!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完成自主学习单。
讨论完成请保持坐姿端正,看来大家都已经讨论完了。
三、小组展示,形成新知板书。
请智慧小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发现。
哦!12x9+8x9=108+72=180(棵)也就是分别求出芍药和牡丹的棵数,再相加,最后得180棵。
你们讨论的真精彩!请坐!还有没有不同的?
勤思组的同学,哦!(12+8)x9=20x9=180(棵)先求每行有多少棵花,再乘行数,最后也得180棵。
同学们真聪明!能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
下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再解决一下,芍药占地长为15m,牡丹区长10m,宽都为8m,种植面积一种为多少平方米?
时间到!谁来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请你来说!哦!15x8+10x8=200(平方米)
还有吗?
你有不同的做法,你来说!(15+10)x8=200(平方米)真不错!请坐!
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看来大家都发现了,这两组算式的结果分别相等!我听到有同学说,这可能又是一个规律,好!那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请看大屏幕,比较这两组算式的大小。
都算完了吗?好,你来说一下!哦,这两组算式都是一样大小的!
我们研究了这么多,你发现他们有什么样的规律了吗?
谁想说!勇敢的举手告诉老师!你来说!
哦!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他们分别乘这个数,然后再相加。
你总结的真精辟!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学习的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通过乘法分配律,可以是我们的运算变得更简便。
四、提高练习
下面跟老师进行数学大闯关! 第一关,怎样简便怎样算 12x105,将105拆分成100+5,利用乘法分配律,12分别乘100和5,再相加,最后得1260,看来第一关根本难不倒大家,第二关火眼金睛辩对错。同学们顺利闯关,看来掌握的不错!
七、总结提升
谁来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呢?
这节课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利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我们的计算变得简便,还通过小组合作,体会交流的重要性
你们的收获真不少啊!你们的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幸福!
八、布置作业
课下请同学们完成自主练习1、2题,并搜集一下生活中有关乘法分配律的例子
下节课上课前我们再一起交流一下。
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鞠躬)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相关文章: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12-01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10-02
乘法分配律的评课稿08-12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03-15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集锦04-11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5篇12-01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4篇03-15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5篇)01-10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集锦5篇)03-03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通用21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