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音乐课后反思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课后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课后反思1
《小马》是一首C调的2拍子,很有轻快节奏感的歌曲,描写的是一匹小马跟着爸爸妈妈外出玩耍的情景。执教过这堂课以后,我发现孩子们虽然很喜欢这首歌曲,也能很快的学会,但是我发现孩子们在唱的过程中,只顾嘴巴儿忘了身体力行,可能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疏忽了某个环节,以至于出现这样的情况。
下面我对自己的出现的几点不足做简单的分析:
一、提问引导
这个环节一直是我的一个薄弱点,我常常在提问环节出状况,要么是问的不到位,要么就是提问不关键,这种情况的.出现常会致使自己的教学出现孩子不能明白老师问的是什么,或者是不知道自己要回答什么。以后针对这类问题还有待加强学习,不仅是音乐课,其他课的提问同样重要。
二、歌词学念
每次学唱歌曲的时候,我总会忽视学念歌词这个部分,直接跳过让孩子学唱。可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步骤非常关键,如果没有这个步骤,当孩子学会之后大家齐唱时,常会碰到某个部分的词唱的含糊不清,可能连孩子们也不知这里是唱什么,只是用一个含糊的音代替。一直这么下去,孩子们每当唱这首歌曲时都会在这个不清楚的地方疙瘩,成为一种习惯性,这样对于学习歌曲很不好。
我在教学时,先前是忘了让孩子们先念再学唱,由于歌曲比较吸引小朋友,所以第一次效果出来还算可以,就是在部分地方有不清楚的现象。于是我赶紧补上漏洞,让孩子们学第一段时就先念一遍,清楚的让孩子们知道每个地方讲的是什么,最后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三、动作学习
在歌曲后面还有配套动作,这给我节省了很多创造的时间,而我发现这套动作在孩子们歌唱时是属于安静的运动,基本上是在座位上就可以进行,而且小朋友对于手指上的小动作反映不是很灵敏,有些孩子做的动作比较奇怪,但是我看的出来大家都努力学习了。在课堂学习时让孩子们学习了这套动作,算是给孩子们一次手指锻炼,课外我在复习时,又带上了一些跑跑跳跳的动作,孩子们唱的带劲多了,可能我班孩子在学习这类歌曲时比较喜欢活泼点的。
不管是简单的歌曲还是复杂的歌曲,对于音乐教学都有一套模式,自己在教学中要逐步的去摸索,并坚持走这样的步骤,相信自己会有更好的教学成果,今后在音乐教学上就更上一层楼了。
音乐课后反思2
上课已过去许久,而这两天的工作学习却让我依然沉浸在上课的过程中无法自拔。
三月上旬,教研员给我了一个任务,完成全区公开课,要求内容、课题自定,也正是因为这个自定,让我犹豫不决,难上加难,琢磨了许久,才定下这个课题《电影音乐》,接下来我就本节课的个人体会和想法与改进记录下来,以便以后更好的总结和学习。
一、导入环节:“小而精”
很多年轻的教师(也包括我自己)会把音乐课导入环节,在备课之时,作为一个重点,亮点来完成。本堂课的导入环节的设计,最初的想法,用陶笛吹奏《雪绒花》,播放《音乐之声》中的主题音乐导入,提高吸引学生的音乐兴趣,再来介绍奥斯卡电影。而后在试教上课过程中,发现了众多问题,时间不够,过于繁琐,新颖但不实际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后经过几次整改之后,最终以《哆来咪》为导入,直接介绍电影音乐分类中的一首形式“插曲”,这种导入准备的直入人心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授课过程:“小而准”学会整理、归类
本堂课在电影音乐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杂而多,如果没有很好的归类,整合内容,是无法清晰,清楚完成本课的`目标。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欣赏还是唱歌课,都需要采用三维思考教学模式,把所有的问题设计连贯起来,用二条线索和思路在其中,这样备课上课都会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而免走弯路。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设计也极为讲究,有效问题与无效问题区别在于,问题的设计最终的目的是为上课的内容做一个很好的铺垫,而无效问题的设置非但没有效果,并且会把自己也套在其中。因而问题的设计的有效性,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主要问题,其次,还有比如语言逻辑,思路清晰等等,都是我本堂课出现的一些细小的问题。
最终归纳几点:
1、思路清晰
2、语言简朴,无需过多无效的语言。
3、问题、知识点二条线路时刻贯穿于其中
4、逻辑、归纳的能力提高
5、针对老师设计的问题,学生无法回答出来之时,老师就需要采用引导,更多是如选择题式等等。
音乐课后反思3
幼儿园要举行双高课和新教师展示课的评比啦,这次我上的活动是音乐游戏《汽车上》,感觉自己班的孩子虽然是新中班但是接受能力还可以,想当然的以为所以就让这堂课上的一发不可收拾。
刚开始的导入部分,问到汽车上的物件时,孩子们就答不上来,我本来是想引导他们说出来的,可是幼儿没有实际经验所以都说不出来,所以只能我灌输给他们这个物件的名称,第一环节没有通透了以后,后面的环节简直是无法继续下去了。我真的有一种不想上下去的冲动,可我还是硬着头皮上下去了。虽然结果可想而知,但我也从这节课中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1、课前经验准备不足。由于这节课学习的都是新知识,而孩子们也没有实际经验,所以就需要在课前有一定的经验准备,比如汽车的雨刮器,有些没有乘过车的孩子肯定不认识,就算乘过车,也不知道这个专业名词,在课前就要带孩子们去乘乘汽车,看看汽车上都有些什么,给他们一个认识的`过程。然后在活动的时候孩子就可以和我有一个互动,而这堂课本身就是着重点在游戏上,这些本来就可以认识了就一带而过。
2、新知识太多。很多的经验由于幼儿事先都不知道,所以新知识只能通过我去传授而不是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说出来,造成了师生之间没有相应的互动,也让时间无限制的延长,拖了很长的时间也没有把课上完。由于时间太长,很多的幼儿也有点不耐烦,场面就有点混乱。
虽然本次的教学活动自己有点小失败,但我不会气馁,有问题才会有进步,所以我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努力使自己的大问题变成小问题!
音乐课后反思4
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课堂气氛就会出现冷场,更不用说音乐情感方面了。下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来说一说如何有效的识谱:
在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会用今天要学的歌曲的音乐,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并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音乐课后反思5
歌曲《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情绪比较欢快、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欢悦。歌曲以第一人称叙述了孩子们所熟悉的“小红帽”的故事。乐曲音阶式的级进进行与分解和弦式进行的穿插运用,使旋律流畅、活泼,歌曲的音乐材料相对较简单。除第五乐句外,歌曲实际是围绕着第一、二乐句的音乐材料展开的。第一、三乐句基本相同,第二、四乐句基本相同,均以do、re、mi、fa的级进式旋律开始,而第六乐句则完全重复第四乐句。歌曲旋律流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导入: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听童话故事?谁来说一说你听过看过什么童话故事? 生: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由童话改编的儿歌《小红帽..》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播放视频《小红帽》。
师:在课前我们已经吧预习案分配给每个组了,现在我们来对预先案进行讨论Ppt 展示预先案问题:1 儿歌的背景,童话故事的内容,人物性格,2 赏析乐曲(风格)3 乐谱分析(共几句、如何划分?有什么特点和区别)
师: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做的很到位,《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情绪比较欢快、节奏明快、旋律活泼欢悦。歌曲以第一人称叙述了孩子们所熟悉的“小红帽”的故事。乐曲音阶式的级进进行与分解和弦式进行的穿插运用,使旋律流畅、活泼,歌曲的音乐材料相对较简单。除第五乐句外,歌曲实际是围绕着第一、二乐句的音乐材料展开的。第一、三乐句基本相同,第二、四乐句基本相同,均以do、re、mi、fa的级进式旋律开始,而第六乐句则完全重复第四乐句。歌曲旋律流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以小红帽为例来学习如何为旋律编配伴奏和弦
2弹唱旋律
师:在课前我们已经让大家学唱小红帽旋律,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完成情况(分组合唱) 师; 我们来一起唱一遍
师: 旋律我们已经熟悉了,接下来我们为这首乐曲编配和弦。这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我们编配和弦之前我们一起通过微课来回忆一下如何为乐曲编配伴奏和弦
播放微课
师:大家已经清楚了如何编配和弦了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谱子我们一起尝试着为小红帽的`前四小节编配和弦(编配和弦)
师:看来大家已经掌握好如何编配和弦的方法了,下面我们来做分组练习,青同学们以组为单位为乐曲编配和弦同时练习第一乐句的弹唱,并在小组展示环节派出一名代表出来展示同时填写评价表记入平时成绩
小组目标:就是为小红帽全曲编配和弦并弹奏第一乐句,我们的重难点:1伴奏和弦的正确连接2完整弹唱第一句(出示ppt)
小组讨论并练习。老师巡视解答疑问
师:谁能告诉大家小红帽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你得到什么启示?
生:(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机智、勇敢、不怕困难、亲切、善良、善恶分明的孩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听大人的话,在外面不要和陌生人讲话) 师:你喜欢她吗? 生:(喜欢)。
师:作曲家把《小红帽》的故事改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来学唱呢?(想)
师:那让我们一同进入今天的音乐童话《小红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让学生了解《小红帽》的故事内容。
b、学生学唱歌曲《小红帽》,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2)能力目标:
a、指导学生能用轻巧的声音演唱叙事歌曲《小红帽》。 b、引导学生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跟着歌曲音乐做律动。
(3)德育目标:
a、让学生学会关心、孝敬长辈。 b、引导学生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c、通过学习使学生
增强安全保护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保护自己
课后反思
《小红帽》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同时《小红帽》也是一个童话故事。《小红帽》深受幼儿的喜爱,故事中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善恶美丑昭然若揭。在欣赏故事之余,我体会到:要找准教材与幼儿内在情感的结合致关重要。我知道孩子对这一课肯定很感兴趣,于是就认真准备想给孩子上一堂精彩的音乐课。。
上课时我先戴了一顶红色手工制作的帽子,问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老师今天和平常有什么不一样啊?他们看到我戴了个帽子很是喜欢。然后给幼儿观看了动画片《小红帽》。观看过后,我顺势导入今天学习的歌曲《小红帽》,孩子们带着极大的兴致和热情很快就学会了《小红帽》这首歌。在接下来为歌曲《小红帽》编排舞蹈动作这一环节,我给孩子们自由发挥,然后分组表演,第一组不仅表演的很精彩,而且时间也恰到好处。但到了第二组上台表演时,却出现了严重超时问题。最后,我播放了《小红帽》的音乐,让大家唱起歌,跳着舞出教室。
在研究教材时,我首先考虑:这首歌最吸引孩子的是什么?而幼儿最感兴趣的又是什么?只有找到了最佳结合点,那么接下来的教学思路便会比较合理,也容易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教学中的重、难点也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在这堂课的设计中无论是新课的引入,歌曲的感受与简单的学唱,还是情境的创设,舞蹈的创编都围绕“童话”这条主线开展,自然而又生动。幼儿学起来轻松,都比
较贴近孩子的认知,为幼儿提供了较大的创作空间。在表演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相互协作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孩子的学习还是愉快的。的确,孩子是个鲜活的个体,这就决定了课堂上孩子反应的变化莫测。有时候常会出乎老师的预料。好奇、好动又是幼儿的天性。课堂上,哪怕是一丁点的小事,孩子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沸腾起来。特别是像音乐这样的美感和动感很强的科目,需要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充实课堂。因此,课堂秩序就更难调控。这时,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因势利导孩子,将孩子的兴趣、注意力引导入"正轨",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然,有了兴趣孩子自然就会学好,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教态,语言都会激发孩子的兴趣,感染孩子的情绪。教师只有在课后不断反思,才能进步,这节课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音乐课后反思6
今天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我们学的是《你的名字叫什么》,在课前准备的过程中,我就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在坐得最好的小朋友面前,竖起大拇指,这一竖,引得其他小朋友马上坐得端端正正了,在课的一开始,我对孩子们说:“以后,你们的音乐课,就由我来做你们的音乐老师了,你们想认识我吗?”“想!”,“既然我们上的是音乐课,那么,老师想通过音乐的方式来介绍我自己,你们可要听好了,我叫李老师,我叫李老 师!(同时,在黑板上板书节奏:** *下面,我想认识一下我们的`小朋友,那么你能不能学着李老师,用音乐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自己呢?”一下子,十几双小手高高举了起来,我叫起一个学生,轻轻对她唱着:“你的名字叫什么?”她高兴地拍手说:“我叫** *,我叫** *!”。
于是,我又唱着《你的名字叫什么》的最后一句对她说:“你的名字真好听!”同时,奖了她一个笑脸,这下,孩子们可激动了,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经过一番“开火车”后,孩子们基本上把这首歌曲在无形中学会了,接着,我对学生说:“因为我们上的是音乐课,以后我们就要用音乐的方式来进行上、下课问好,你们想学吗?”“想!”一声高过一声!忽然有个声音说:“哇,音乐老师好厉害啊!”当我们经过比赛、游戏等过程学完上、下课问好及“静坐”音乐后,我们的下课铃声在不知不觉中响起来了,课后,有几个孩子跑来对我说:“李老师,你真厉害!”呵呵……这些孩子,一句“甜言蜜语”,竟让我一下子有点“飘飘然”了!
今天的音乐教学真得让我很快乐!
音乐课后反思7
《论语八佾》中,孔子对鲁国大司乐说:“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皎如也,绎如也,以成。”这是孔子对音乐的理论说明,他要求音乐和谐、纯粹、清晰。孔子不只仅认识到了音乐是对实际的摹仿,同时也注意到了并不是对实际的自然摹仿,而是要求对实际进行艺术概括。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纯粹和谐”。
《我当老师》就是这样一首天真的歌曲,表达了一个小主人公对“当老师”的有趣实践。
千年前的孔圣人已经意识到:音乐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全面发展,不只需要智慧、勇敢,而且必需“文之以礼乐”,所以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为人生而音乐” 是音乐课堂的远程目标,从近处点滴做起,为远方的理想服务,是音乐课堂“投入不问回报”的事实和有效地价值。
一、读小诗的改进
“小鬼当家”第五单元的开头语,很适合小朋友的心理“胃口”:我能做点啥?你快猜一猜,扫地洗衣钉扣子,小鬼当家人人夸。
在其他班级,让学生按节奏朗读这四句,觉得结束感不强,有戛然而止的不适感,所以重复了最后三个字——“人人夸”。在做课件的时候加了进去。
二、“乐以发和”
“和谐”成为当代的最强音,课堂也求和谐。但课前十分钟,课件还是出了点小问题。电脑开机后,自动跳出一个对话框,说装置了一个什么程序我匆忙中没有记住,然后再打开昨天调试时非常正常的课件,糟糕!其中的视频竟然无法播放,于是只好重新插入视频,眼看上楼去带学生来音乐教室来不和了,早早来准备听课的徐雪红老师主动说“我去帮你带下来吧!”真的心里是感激不尽,在此感谢善解人意、“救”我于“水火”之中、笑靥如花又倩声如银铃般悦耳的徐老师——谢谢!
原本想让学生下楼来音乐教师的时候,顺便带些凳子下来,给听课的老师坐,可是因为课件故障的关系,搞到铃声响的那秒钟才“排除险情”,所以造成了课堂凳子“紧缺”的状况,在此道歉——sorry!
三、“人而不仁,如乐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提出人的品质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他说假如一个人没有仁德,那又怎能很好地掌握音乐呢?”
在听课老师的众目睽睽之下,我和二2班的小朋友度过了一节“难得和平”的音乐课,那个我研究课题中的“问题小孩”小潘同学,迫于“听课”这种氛围的压力,所以“水火相融”的“现象”让我很欣慰:终究是个聪明的小孩啊!可造之材!歌唱中,小潘同学的声音逐步融入了大家的声音之中,我和全班同学不必如平时般为潘同学的随性而行的捣乱行为而承当无可奈何中的“殃和池鱼”的后果。是听课老师带来的“人气”让“问题小孩”今天表示“例外”让课堂顺利进行。小潘表示了自身的'“仁”,对我来说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啊。
四、宽容胜于苛求
“歌者直己而陈德”。这节课,虽然没有占据“天时”优势,气温转冷,让教室中咳嗽一片确实让我有些小小的沮丧,但“人和”让我的感动一直在加分。
学校的地理位置处在风、湿的当口,冷风夹杂着回湖水的潮湿,教室里一咳就是一大片。当我课堂上初次听到那压抑的一片咳嗽声,就在后悔时间选的有点不妙。于是为了不让咳嗽来破坏歌声的音响效果,出了个下策:“当你咳嗽了,你干脆停下来,不要唱了。”但是在“公开课”的氛围下,我发现几乎没有小小朋友停下来真正不唱了,休息了,都在尽力配合我的要求。咳嗽的小孩,只停了以秒来计算的实间,然后又跟上大部队的脚步。所以想想自身有一点点残暴。
五、音乐课堂以外的故事
这节音乐课上的表示,以至于我在2班的下一节美术课上,有“说话不算话”的“心太软”行为。
上节美术课结束时候已经确定要“惩办”,因为两节课完成一张画,但是画画时候总有小孩在讲话,影响画画速度,下课铃声响了,很多小朋友没有完成作品,所以吃批评了。
但是上完公开课的第二天,我走进教室,想到咳嗽了还“捧我的场”,批评他们真有点不近人情,于是心软:想到你们上节课,那么认真的配合老师,咳嗽了,还在唱歌,所以这节课,不忍心再骂你们,惩办你们了。但是你们以后的美术课,画画时候应该少讲些废话,认真些画画,对自身画画的要求高中一年级些,不要怕难,一味追求简单省力。你们唱歌时候那么活泼聪明,相信你们动脑筋了,画画也会很出色的。
于是,再给五分钟,完成上次的画,再画今天的作业,教室里,出奇的恬静,没有小家伙再交头接耳。画画的质量明显提高了。
五、春天的氛围
音乐的表示,是需要内心的热情。让学生对音乐充溢兴趣和热情,并乐意把上音乐课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音乐”上,二不是浪费在发呆等颓废的事情上。并在动脑中找到乐趣,在应约中体会到想象的愉悦,让课堂出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状态。
音乐课后反思8
昨天,我们带领小班的孩子们进行了一趟音乐游戏的课程,这次课程的主题是小老鼠吃米,其中主要的人物是小老鼠和小猫,我们都知道,《小老鼠吃米》这首歌曲是音乐游戏,非常滑稽和好玩。在活动中,孩子们都会唱歌曲,但是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复习歌曲时,我采用了幼儿唱,老师绘画的方法进行,从而引导幼儿说出歌曲中唱到了谁,有什么特点,由于是小班的幼儿,孩子们对小老鼠的特征说的不是很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充分的去说,结合图片让幼儿去说出老鼠的特征和引导幼儿去模仿小老鼠走路。
活动一开始的时候我引导孩子们先学习并大胆创编小老鼠的基本动作,引导孩子们大胆表现、大胆回答。接着就是一起理解学习歌曲的内容,孩子们在并游戏边学习中很快掌握了歌曲的基本内容。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孩子们分批扮演小老鼠和小花猫来进行抢凳子的游戏,孩子们兴趣很高。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孩子们在游戏中兴趣还是十分的.高涨的,但是在最后一个环节中,由于幼儿第一次接触角色游戏,再加上扮老猫的老师的动作幅度小,所以孩子们没有感觉到角色游戏的快乐,孩子们也没有进行尝试,这是这节游戏不出彩的一个方面;想象孩子们会更加喜欢这个音乐游戏,也可以使整个游戏更加有乐趣。
反思:通过活动我知道了音乐游戏多种多样,有纯粹在歌声中活动的,还有纯粹在乐曲声中活动的,有些是有情节、有角色的音乐游戏,内容繁简不一,然而小班幼儿年龄小,一切从兴趣出发。兴趣能诱发幼儿学习的动机,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另外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在音乐游戏时与同伴交流情感,孩子们在这种耳鬓厮磨的互动中还可以建立信任、了解和友谊,形成一个相互学习、开放的学习环境, 因此音乐游戏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
小猫和小老鼠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两个动物形象,幼儿很喜欢,尤其是出现了动画片《猫和老鼠》,孩子们更是对小老鼠的聪明、可爱形象喜欢的不得了,因此我选了这个音乐游戏《小老鼠吃米》,在这个音乐游戏中,我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在玩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出现游戏规则,使幼儿自始至终保持极高的兴趣,掌握游戏。
音乐课后反思9
《丰收的喜悦》这节音乐课是以教材为载体,融表演唱、欣赏感受、伴奏表演活动等为一体的综合型音乐课。教学分三个步骤走:一是歌表演《采金秋》,意在复习歌曲,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展现桔园丰收的情景,掀起课堂的第一个高潮。这个环节是平时课中已经完成过的,在这儿只是一个展示过程,由于是现场摘桔子,真实模拟丰收情景,所以学生表演很投入,课堂的气氛成功地被营造起来了。
第二个环节,也是课的主体部分——欣赏民乐合奏曲《喜洋洋》。欣赏前,我考虑到学生年龄层次小,欣赏能力的培养的少,在教学的设计中尽量降低要求,学习目标的门槛放低。但又要体现出主题内容的充分性,于是还是设置了重难点,设置了一些欣赏能力的训练。比如从感性上思考:听完这首曲子,你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你对这首乐曲的印象?此处我预设了学生可能会答不准确,于是启发学生看老师在欣赏时的情绪表现,当时有一个同学说出来了:老师听得很陶醉!我连忙抓住“陶醉”问:为什么曲子让老师那么陶醉?你们陶醉了吗?从而有机地突破欣赏的第一个重点目标,那就是感受乐曲的情绪:欢快。
第二环节的第二个重点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想象乐曲所表现的情景或画面。问题提出后学生马上想到了丰收的情景,还有的想到了过年的情景。学生在课堂表述时很简单,没有充分想象喜庆的场景,过程,教师也没有深入启发。因为只要充分想象了就能积极调动他们的情绪,使他们的内心将画面和乐曲融合起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绪。
第二个环节的第三个重点是认识作者刘明源,了解我国一些民族乐器,并辨听乐曲演奏的乐器,分段聆听感受。为了加深乐曲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让三年级
第三个环节是为乐曲伴奏伴舞。课堂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个难点课前稍微突破了一下,就是简单熟悉一下各个打击乐器的伴奏方法。但真正能否合着乐曲的节奏,听着乐曲伴奏不能预计。学生往往拿起这些乐器就兴奋激动,课堂会出现混乱骚动的情绪。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我课前进行预设,首先是课前就把这些乐器提前放在他们的桌子里面,不引起他们的注意。然后在聆听前将课堂的气氛小小的骚动一下,即让他们拿出桌里的这些乐器尽情地玩一玩、敲一敲,满足他们的心情,也是一个初步认识,练习怎样打击的一个过程,然后再让他们收进去放好暂时吊一吊他们的胃口,激发他们下一个环节更好的表现。
当真正要来伴奏的时候他们不再是骚动,而是信心十足,跃跃欲试了。因此在课堂中小组分工,很有秩序跟着老师的指挥进行练习,最后合着乐曲成功地进行了伴奏。由于时间的有限,没有进行分段的伴奏练习,因此直接合奏时乐段转换时,中间的同学们一会拍桌子一会儿舞彩带,着实有点手忙脚乱。但,这就是课堂,有缺陷的课堂才是最真实的课堂,不完美中的完美感觉——学生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就是完美的了。
最后一个环节,一个拓展欣赏。即欣赏《喜洋洋》的视频演奏,感受演奏者的投入表演,对这首曲子建立一个完整印象,从而激发他们对我国民族乐曲的热爱。
总之,课堂设计及教学呈现了三个特点。一是欣赏与表演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寓动于静,有动有静,动静相宜,使单调乏味的欣赏生动活泼,课堂气氛高潮叠起。二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感受乐曲的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情景是感性;认识作者,认识中国民族乐器并辨听乐器,激发他们热爱我国优秀的民族乐曲是理性。三是三个环节脉络清楚,目标适当,环环相扣,完整合一。环节与环节之间自然过渡,教师的语言设计具有激发性,连接性。
不足是课前做过一些准备,有些表演的痕迹,看起来很完整,很完美,学生感官充分调动和参与了,但是自主创造性的表演却没有,教师也不敢放开,一是怕耽误时间,二是怕出不来效果。另外略感不够的是课的设计仍还嫌单薄了些,虽然时间紧了又紧,最后还是拖了三分钟左右。如果课的开始不表演《采金秋》直接进入给乐器玩一玩的环节,有感觉太随便平淡了些。课后我还反思了一下对于欣赏类别的课该如何分年级去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使课的内容既不单调枯燥又富有层次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除了听,赏,析,奏,唱,更多的是还要将学生的心和情感带进音乐之中,让他们用语言,用声音,肢体去表达出来。
音乐课后反思10
在当代的教学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首先表现是学生学习的引路者。教师作为引路者应充分发挥爱心,了解与辅导学生,引导其积极全面的发展;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由此可见,教师一定要细心地用宽容的爱呵护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用赞赏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代课堂教学是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音乐教学更是如此。我在初一、三班上《雪绒花》这一课时,在课前我准备了大量的教学用具,课堂上用此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在歌曲的导入部分,我提示性地讲述着:一年有四季,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呢?学生说:“冬季”。我就让学生思考:冬天有些什么景象、有些什么感受,我们南方和北方的冬天最大的不同在哪里?于是学生根据我的提示,逐渐引出冬天下雪的情景,我也描述着冬天的雪有多美,雪天的情景有多美?大部份同学都沉浸在这“美丽的雪景”中,这时我发现有一位平时比较调皮的男生趴在桌子上,我心里顿时不悦,这时他唯恐没有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还发出夸张的呼噜声,我强忍着心中的火气,提示性问这位学生:“请问你在干嘛?”那位同学望着我回答说:“我是属蛇的,我在雪地的洞穴里冬眠”我愣了一下,他的回答令同学费解,也出乎了我的意料。那时,我已阴转多云了,接着让学生说说理由。学生说:“冬天雪花飞舞,白茫茫的一片,好多动物都去冬眠了,我想到我是属蛇的,现在也开始冬眠了”。我用赞许的目光和满脸的笑容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该同学一番。在该学生的影响下,班内其他学生的思维也开阔了,想象着雪天的'情景:有堆雪人的坐雪锹的,打雪仗的等等。同学们发挥着想象,课堂活跃起来了,整个一堂新授课在轻松、愉快中结束。
后来我就想,如果当时我不分青红皂白地把那位学生批评一番,这样处理一定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只能循规蹈矩。这不仅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影响了班内其他学生的兴致。可见,教师在课上的一言一行是举足轻重的,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朵智慧的火花。在这堂课上,当教师放下尊严而且露出友善的笑脸,用天街小雨般的爱感化每一棵成长的幼苗,当教师以润物细无声的情滋养每一棵幼小的心,此时,班级就成为师生共同融筑的温馨“家园”,教师就成为学生可以依赖的朋友。我想:孩子们的这些表现就是爱的感召力,是对“教育人情味”的热切呼唤,是还生命以绿洲的深情期盼。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渴望能有“花好月圆”的局面出现,但是花开只是一种偶然,我相信,只有我们允许学生追求精神与思想的自由,追求独立完整的人格,追求心灵的丰富与滋润,学生一定会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音乐课后反思11
幼儿喜欢在动作模仿和游戏情景中学习,音乐游戏正是满足了小班年龄段孩子的这种学习特点。小班音乐活动《找小猫》这个活动中可以充分体现良好的师幼互动。虽然它只是一个简单的音乐游戏但是它有值得深入挖掘的教育价值:首先猫是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幼儿喜欢它,爱模仿,通过游戏幼儿知道猫轻声走路;让幼儿有大胆表达表现的机会,最后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感受到与老师平等的关系,体会浓浓的亲情。让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
活动是以孩子们熟悉又喜爱的的小猫为载体来开展音乐游戏活动。活动开始以学习小猫走路,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接下来是学唱歌曲《找小猫》,然后通过问题,学习歌曲,初步了解小猫和老猫在游戏中要怎么做;最后就开始玩游戏啦,让孩子在游戏中验小猫的快乐。
整个活动我个人认为上得比较成功,孩子与我的配合默契,孩子都非常投入地参与游戏,老师和孩子的距离非常的近,达到了所设的教学目标,增进老师、同伴之间的感情。在活动中我自始至终是以猫妈妈的身份进入游戏的,教态亲切自然,语速较慢,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倾听。在游戏过程中,我也考虑地比较周全,怕孩子出现安全问题,及时提出了相关的'要求,比如要小心头,不要碰到桌角等,保证了孩子们活动中的安全。在游戏的环节设计上,还注重了由浅入深的原则,刚开始玩捉迷藏游戏时,我请孩子藏在椅背后面,当孩子熟悉了歌曲及游戏规则后,就可以请幼儿选择安全的地方进行捉迷藏,孩子有了一定的规则意识,效果好多了。
还有活动中也存在着不足,如:
1、第二环节,学会唱歌曲后要边表演边唱歌,这里孩子们没有真正地大胆地去表演,没有投入进去。
2、在分唱小猫与老猫的角色时,孩子没有表现出小猫与妈妈做游戏的快乐,猫妈妈的表演也没有出来,整个复习的环节没有达到好的效果。
3、之后在游戏环节里面,没有充分起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游戏过程中没有体验到在游戏中应该有的乐趣。
4、在最后一遍游戏时,请孩子来当猫妈妈,这里也没有充分让幼儿清楚当猫妈妈的角色应该怎么样做。在结束环节里面太仓促,没有交代清楚游戏之后应该怎么样做。
音乐课后反思12
一、活动取材:
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具有生动活泼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形式,很容易吸引幼儿,教师带领幼儿们在玩玩乐乐中能够使他们愉悦身心。喜羊羊这个角色是孩子们非常喜欢而又熟悉的,用孩子喜欢的动物角色吸引孩子.在环节设置中提高能力。因此,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活动《羊村生日会》是由体育游戏《抢椅子》演变而来,前段音乐愉快、欢畅地去吃蛋糕,当抢椅子时,音乐则是非常非常紧急,两段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对于小班班孩子来说比较容易好掌握,活动设计是我以喜羊羊过生日聚会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小熊来吃蛋糕纽着走路,后来来不及就赶紧跑抢到椅子的才能吃到蛋糕森林,没有抢到椅子就自己回家,让孩子在情境中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
二、环节设计:
“羊村生日会”这个游戏就是在抢椅子的基础上新生成的一个音乐游戏,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玩抢椅子游戏是用小铃,小铃敲得快幼儿跑得快,小铃敲得慢跑得慢,这次我选取了一段小熊纽的音乐,宝宝们一边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走路,一边绕圈,音乐节奏快时快快走,慢时慢慢走,当音乐停时迅速地找到一把小椅子坐下。在这个音乐游戏的过程当中,不仅让宝宝们掌握了节奏和韵律,也感受到了集体游戏的乐趣,在抢椅子的游戏过程中也发展其反应能力和快速动作能力。
三、流程反思:
活动进行后,对自己的活动也有一些思考:
(一)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反思:我以喜羊羊过生日,喜羊羊买了一只大蛋糕,小动物都想来吃这块大蛋糕,播放音乐听听有谁来吃蛋糕了?引导幼儿说出是小熊,我准备的小熊头饰过早地出示,以至于牵引着孩子说出教师所要的答案,课堂上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回答,不要太过牵引。这样会死板地跟着教师的教案走,课堂就不活了。
(二)第二环节:倾听理解音乐做动作。
活动中我分了两段音乐让幼儿倾听理解,在让幼儿模仿小熊纽着去吃蛋糕的时候,孩子们都走到蛋糕那里堆成一堆吃蛋糕,小班的幼儿对于蛋糕的兴趣太有诱惑力,这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以至于第二次让他们学着纽着,又纽到蛋糕那去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三)游戏:小熊抢椅子。
1.在设计抢椅子时,我想:平时,我们总是告诉孩子要友好谦让、相互合作。但是平时我们玩抢椅子游戏中的胜利者只有唯一的一位。于是我在让孩子们玩游戏时没抢到椅子的'只有一位幼儿,而不是竞争到最后,小班音乐游戏的时间也不是很长,如果竞争到最后的话时间太长了。
2.在第一次游戏时我也参与到了幼儿的游戏中,让他们学会游戏,第二次和第三次游戏没有参与只是用鼓励的语言让游戏大胆表现小熊纽的动作。
3.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自己连接的音乐不是很好,快慢两段音乐中间有空隙,导致幼儿听好第一段音乐就坐下去抢椅子了。
4.音乐中最后的那个抢到椅子坐下去的点没有扣住。音乐游戏中我们较常见的就是按照音乐的节奏做动作,本次活动中小熊出现的那段音乐则是非常有节奏性的,需要孩子按照节奏走路,这点孩子们都会了。但是音乐中最后的那个抢到椅子坐下去的点没有扣住,后来游戏时个别幼儿还不会听坐椅子上的音乐,所以活动的难点没法突破。所以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要求,才能圆满的完成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周全,准备工作要充分,包括受场地的局限的变数。要在活动中本着以幼儿为本的思想,幼儿就一定会在活动获得成功的喜悦。一节游戏课看似简单,但要上出质量上出效果,则离不开老师的精心备课和有效的组织。因此,任何活动课只要用心去组织,精心备课,一定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音乐课后反思13
课后反思:
在现实生活中,幼儿对于小闹钟已再熟悉不过,我以一首《我会变》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接着就变出了一件小礼物,原本我想直接把它变出来,后来一想,要想吸引幼儿,最重要的就是投入于行动中,因此,我就让幼儿上来用手触摸下,由于人都有好奇心,这时的他们,安静的一点声音都没有,我叫了2位幼儿上来,最后,我揭开纱布,原来是一只小闹钟,顿时,深深吸引了他们。在这堂课中,幼儿很喜欢这首歌,我估计跟我创编的动作也有极大的关系,幼儿不仅喜欢唱,更喜欢用肢体动作来表现,最后,在他们熟悉歌词的同时,我变出了一个青蛙钟与小羊钟的头饰,此时,他们表演的欲望更加强烈了,对这首歌掌握的也不错。
在此同时,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值得好好改进:
1、在变出小闹钟的时候,我把小闹钟的声音开起来了,让幼儿听听原来它 还可以“唱歌”,提问:“小闹钟用来干什么?”就这个问题,提问的`幼儿可以再多几个,给幼儿更大的空间去回答。
2、为了让幼儿更方便的记住歌词,我采取每句加不同的动作,但后来他们一下学会了,我也没加动作,不过,我看到不少幼儿都对我做的动作感兴趣,但我也没特别提醒,其实,可以让幼儿更加投入于歌曲与我创编的动作中,效果会更佳。
3、自己这堂课上下来,有一大缺陷,就是自我感觉教案的形式单一了点,可以在唱歌时,加入各种不同的形式,来学习这首歌曲。
4、为考虑给更多幼儿表现的机会,我反思了下,最后头饰应该再可以多做几个,这样,就能给幼儿一个更大的舞台。
音乐课后反思14
本次音乐活动——《小老鼠和大懒猫》音乐选自海顿的第94交响曲片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度与力度变化。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在活动中结合故事、课件、游戏等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强度、力度的变化,并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力度的变化。孩子在扮演小老鼠走路的时候,能分辨出音乐的轻重,根据轻重声音,他们一步一步有节奏地走,也给这个音乐很好的`表现出来。通过本次的欣赏活动初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惊愕交响曲》中的“惊愕”,我可以在刚开始引出的时候,铺垫词语“惊愕”;虽说有图谱的出示帮助幼儿理解整段音乐的结构,但是总体来说图谱的利用还是不够,可以与音乐配合;吃饼干的环节可以省略,用动作代替;在胸饰的摆放方面也需要我再仔细考虑,我是不是可以事先在教室里贴好或者贴在黑板上,让幼儿自己来撕取,这样一来也减少了幼儿注意力的分散。
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性很高,兴趣也很浓,我可以在以后的艺术教学中,多多开展此类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
音乐课后反思15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反思
五年级音乐课里有一首歌是京剧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段脍炙人口的'唱腔运用京音字调,旋律比较新颖,突破了传统[西皮流水]的音调模式。在节奏方面具有个性化、新鲜感,显得活泼清新。尤其是唱腔中节奏形式与唱词内在节奏规律的吻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的情感。唱腔中,对“妙”、“能”、“猜”等字的精心处理,都生动地表现了《红灯记》中饰演女儿的李铁梅揣测、观察时活泼、得意的神态。这个唱段具有清新、明朗又略带单纯、幼稚的趣味。
每次教学这首歌,总会让我对作品中的英雄人物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之情。而学生在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的同时,也确实地被李铁梅人小志大、天真淳朴所感染。
【音乐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音乐的课后教学反思06-18
音乐课后反思12-05
【精选】音乐课后反思07-06
(精选)音乐课后反思07-06
荐音乐课后反思05-09
小学音乐课后反思05-03
【热门】音乐课后反思01-17
音乐课后反思【热门】01-17
【热】音乐课后反思01-17
【推荐】音乐课后反思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