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读后感

时间:2023-07-07 16:05:0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实用)史记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史记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史记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 篇1

  《史记》是中国古代最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年璀璨的文明,生动地描写了三千年大大小小的一些史事。读过这本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伟大,令我心存敬意。史记的生动描写一直鼓励我们的写作,以及我们祖国的发展,史记一出来,可谓是洛阳纸贵啊。

  一部伟大的作品,总会有辉煌的成就。《史记》这一部伟大的'作品,是祖国文化的一颗明珠。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随着情节的起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而改变。喜着主人公的喜,忧着主人公的忧,感受着主人公的感受。轻松幽默的语言,紧张刺激的情节,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各个时代的背景特色;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史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

  就像尤安·艾肯在《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中所说的那样,看《史记》就仿佛在做一次历史旅行,读者像是穿越了时空,成了一位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体会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就仿佛在和司马迁面对面的谈话,被他那准确到位的语言所打动,在不知不觉中也增长了必要的历史知识,丰富了头脑……《史记》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一本令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细细阅读的经典!是一本既生动有趣又能增长知识的值得一看的好书!

  史记读后感 篇2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这部书总共有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多字。此书也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对后来历朝历代的正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里的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编织成了这部世界闻名的鸿篇巨著,作者司马迁先生因此成为流芳百世的文化名人。

  司马迁笔下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有着鲜明的'个性。书中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文字,让我读起来仿佛置身于一个个真实的场景中。随着情节的起起伏伏,我的心情也在为之改变,我感受到了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多么纷繁的时代,多么紧张的情节,这本神奇的书仿佛把我带回到了那些遥远的年代。

  《史记中》,我印象最深刻的的人物是秦始皇——嬴政。为了一统天下,他努力奋斗,在一次次成功和一次次失败过后,终于横扫千军统一六国。他于始皇十七年灭韩,二十二年灭魏,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赵,二十六年灭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建立秦朝以后,还统一了货币,让天下使用同一种方孔钱;统一了商人们使用的秤、斗、尺的标准,给人们带来了方便。他的故事还有很多,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呢! 通过读《史记》,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了解了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知道了一些已经被遗忘的历史典故,懂得了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独特的背景、曲折的过程以及对当时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读了《史记》,还让我学到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呢!

  史记读后感 篇3

  《史记》是司马迁忍辱负重、呕心沥血,花费一生的精力来创作的。它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大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一代明君唐太宗也感喟:“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史记》为我们生动形象的展现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画面,还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让我们从历史中明白道理,揭露丑恶行为,歌颂高尚的品德。

  《史记》中那一个个活灵活现、生动形象的历史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对人谦恭有礼、和蔼可亲、孝敬父亲的虞禹;令人尊敬、勤政爱民、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受到了大家的爱戴;还有那残暴、沉迷于酒色、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最终丢失了江山的商纣王;只为博得美人一笑,点起烽火、不惜一切戏弄诸侯的周幽王,“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这就是周幽王堕落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忘亡国之耻,卧薪尝胆从而最终战胜吴国的`越王勾践。知识渊博、见闻深广、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的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用“发愤以抒情”的方式创作的《离骚》而名垂千古。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千古,映射着未来。读完《史记》,让我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了一点点历史发展的规律。读史使人明智,就是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把理解历史当作把握人生的一把钥匙。明智的人既要不忘过去、重视将来,更要全力把握现在、创造将来。

  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到圣贤真正的精神何在?我认为这才是读《史记》的最大意义。

  史记读后感 篇4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这篇课文讲了司马迁受父亲司马谈的临前嘱托,要完成这部史书。司马迁很认真的去写。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横祸降落到他身上。司马迁为了一位将军辩护,却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后,受了酷刑。但是,这些伤痛并没有阻止司马迁写史记的进展。经过了13年的奋斗,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司马迁以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精神,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谈迁,就是重于泰山的人。

  在明末清初,浙江有一位史学家谈迁。他从小立志要写一部史书。他用了20多年的时间,6次修改,完成了一部52万多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但是,就在书稿即将复印的前一天晚上,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了他家,只见家徒四壁,以为锁在竹箱里的是珍贵的财物,遍整个箱子偷走了。20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这么大的一击,深深地打在谈迁的身上。他茶饭不思,决定重新撰写这部史书。他为了让书的内容更加完备、翔实,就到了许多地方寻访,广泛收集前朝的'逸闻。他穿着一袭破衫,四处奔波。又经过了多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精彩。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是啊!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会有更大更突出的成就!

 

【史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史记》读后感11-17

史记的读后感05-30

史记读后感01-04

史记的读后感范文06-05

《史记》读后感范文06-09

史记读后感范文04-19

史记少年读后感12-28

初中史记经典读后感12-27

《史记故事》读后感01-29

《史记故事》读后感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