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活动方案(优选)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音乐活动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
————- “爱我中华”七年一班音乐会
一、活动目的:
为了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励全班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报国的巨大热情,使学生人人会唱爱国主义歌曲,掀起演唱爱国主义歌曲高潮。学生在合作中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地点:
学位音乐教室
三、参加人员:
学校领导、音体美组的教师、七年一班全体同学。
四、节目范围:
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与“爱我中华“主题密切相关的节目。
五、节目形式:
包括唱歌(独唱、小合唱、表演唱)、音乐情景剧、舞蹈、小品、相声、诗歌朗诵、故事剧、乐器表演等。
六、活动形式:
报幕式:在科代表的组织下预先制定好节目单,通过选举确定主持人。活动时由主持人按节目单顺序报幕,演员按顺序演出。
七、活动过程:
1、搜集有关爱国歌曲。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进行排练,老师定期指导检查。
2、每个同学都要参与,表演形式、合作伙伴、节目主持人和评委都让学生自己选。
3、学生自由搭配,每人准备节目一个或一个以上节目,形式和内容自由组合,自愿报名,节目单由音乐科代表完成。
4、音乐会将在音乐课堂进行,根据每个学生的参与、表现来评定学生的平时音乐考核成绩。
师小结:在这次活动中,大家表现得非常出色,希望今后大家能努力学唱更多的歌曲,继续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祝福、喝彩!
活动总结与反思:
七年级学生已学习了的大部分音乐课程,所以组织这样一场班级音乐会学生可选择表演的内容较多。音乐会这样一种难得运用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而言较新鲜,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演平台,学生兴趣浓厚,基本达到了课前预设的`活动目的。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搜集到的资料在课上的汇总,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丰富知识,是一次难得的音乐实践活动。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2
一、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嘻哈音乐,该曲有鲜明、强烈的节奏,歌曲里幽默又特别的唱腔吸引了幼儿,孩子们都觉得音乐里“有着一个搞笑的人’。
同时,作为嘻哈音乐,是幼儿很少接触的新事物,对他们来说是新奇的有兴趣的,同时也能丰富幼儿对音乐作品的认识,有利于开阔幼儿的音乐视野。
小丑,这一特殊的角色,正好体现了幽默、搞笑、滑稽的特点,于是我选择了讣丑的角色,借助小丑这个角色充分去感受音乐幽默风趣的特点。而整个活动以‘‘小丑当大厨”的情境为背景,以“切菜”的脉络贯穿其中,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幽默滑稽的风格,并能创造出多种切菜方法。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l、感受音乐幽默滑稽的风格,伴随音乐学习小丑得意、走、看和选菜的动作。
2、在了解4/4X X XX XO/这个节奏的基础上,伴随音乐创编出与该节奏相匹配的切菜动作。
3、体验当厨师进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已经用该音乐玩过找朋友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了解故事情节,模仿学习情节所匹配的动作。(幼儿围圈坐)
l、在教师动作、语言的引导下初步学习基本动作。
①师完整讲述故事
师:看看我是谁?(教师戴上小丑的红鼻头)
肚子好饿呀,我要去厨房做一顿香喷喷大餐,(做得意的动作),进了厨房,我走走走走走 /左看看右看看/(3遍)。哇,发现了我最喜欢的菜(做指菜动作),我,拿呀拿呀拿呀拿。准备切,切切切切切0/……看看我切的菜。
②配乐,教师完整示范动作两遍。
③幼儿完整模仿学习两遍
2、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初步有节奏的随音乐做动作。
①重点练习有节奏的切的动作
②连续完整游戏(两遍)
第一遍游戏:教师重点用语言提示切菜的节奏
第二遍游戏:教师重点关注能力较弱的幼儿在做切的动作时候的节奏
(二)用4/4X X XX XO/节奏创编不同的切菜方法
1、在教师引导下,学习用替换的方法创编片和拍的动作
①重点练习有节奏的.片鱼的动作,幼儿在圈上按顺时针的方向移动,完整玩片鱼片的游戏(关注幼儿在移动时候的节奏和空间距离的调整,教师重点用语言提示走走,走走走,的节奏,以及片鱼片的节奏。)
②重点练习有节奏的拍姜的动作,完整玩拍姜的游戏
2、幼儿自由创编切菜的动作
①幼儿创编不同菜的切法
②教师引入魔法菜板,进一步激发孩子创编的兴趣
③配乐完整游戏三遍
3、结束
师:现在,端上我们切好的菜吧,跟着老师走,咱们炒菜去吧。(幼儿假装端菜状,离开)
活动延伸:
1、魔法菜板放置位置的不同变化:高、低、左、右、前、后
2、可增加魔法菜板的数量。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3
设计意图:
一天,有个孩子带来了皮影,舞蹈《俏夕阳》的光盘。大家在欣赏了这个节目后,为老奶奶和小朋友的表演喝彩,同时对皮影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组织了“快乐皮影人”的创造性韵律活动,以创造性地进行艺术化的表现,并培养幼儿对身边事物的敏感性。乐曲《快乐皮影人》是根据春节联欢晚会舞蹈节目《俏夕阳》的音乐改编而成的,幽默、滑稽,具有民族特色。由于原来的乐曲节奏较快,缺乏变化,不适合幼儿表现,因此我将乐曲改编为ABA结构,将B段乐曲的各乐句后半句处理成停止旋律并出现锣及木鱼的节奏型。为幼儿随乐创编表现皮影人的造型动作提供自由空间。由于幼儿对皮影戏缺少经验,活动前我让他们观看舞蹈《俏夕阳》和皮影馆的录像,让他们模仿图片上的皮影造型,操纵皮影人进行造型表演等,这些经验准备为幼儿创编造型提供了条件。另外,A段乐曲中皮影人入场的动作已在第一课时完成,在这个活动中,我重点让幼儿尝试独立造型,并借助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幼儿变化方位,创编B段乐曲中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目标:
1.理解并能用动作表现作品的ABA结构。
2.能变化方位创编B段音乐中皮影人的各种造型动作。
3.在音乐旋律停止、出现节奏型时,能够迅速控制自己的身体并做出有创意的造型。
4.初步了解皮影戏的特点,产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准备:
1.《快乐皮影人》音乐磁带,一块长白布,一盏太阳灯。
2.幼儿观看过皮影表演以及皮影动画片,观看过舞蹈《俏夕阳》VCD,了解皮影戏的特点。
3.熟悉A段音乐并探索过A段乐曲中皮影人入场的各种动作。
过程:
一、随A段音乐做“皮影人”排队进入活动室
二、自主探索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一)欣赏B段音乐,引导幼儿表现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1.欣赏B段音乐。
师:听,喇叭吹起来了。皮影人要干什么了呢?仔细听。你觉得在这段乐曲中皮影人在干什么?
幼:皮影人在跳舞。
幼:皮影人在玩。
幼:皮影人在摆造型。
幼:好像在敲鼓。
幼:皮影人在表演节目。
幼:皮影人出场了。
2.边听音乐边尝试表现皮影人的各种样子。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把自己的想法用动作表现出来。
(幼儿随着音乐自由表演,有的幼儿挥动双手表现皮影人在跳舞:有的幼儿双手十指上下摆动表现皮影人在敲鼓:有的幼儿滑稽地表演皮影人头和手向前一伸一缩的样子,并在音乐出现“镗”时停住,摆出一个造型……)
3.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一个幼儿的造型。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个小朋友的动作特别合拍,我们请他上来表演给大家看看。
(播放B段两小节音乐,请该幼儿随着音乐表现自己创编的造型动作。)
师:这位皮影人在表演什么?
幼:在摆造型。
师:你们觉得他表演得怎么样?
幼:造型动作特别好看。
幼:他的造型动作和音乐很合拍。
师:我们再来看看他是在乐曲的什么时候停住摆造型的。
(教师哼唱乐曲,该幼儿随着音乐再表演一遍。)
幼:在音乐出现锣声的时候停住摆造型。
幼:在音乐没有旋律、出现“镗”的时候。
4.边听音乐边尝试表现皮影人的动作造型。
师:现在请大家来试试,在乐曲出现“镗”的时候停住并摆造型。
(幼儿边听B段音乐边尝试表现皮影人的动作造型,教师有意识地用体态语提醒幼儿在旋律停止、出现节奏X X X | 0 X X| 时停住并摆造型。)
师:现在谁来表演给大家看看?
(播放B段两小节音乐,请几名幼儿随着音乐展示自己创编的造型动作,其余幼儿模仿他们的造型动作。)
5.变化方位创编各种皮影人的造型动作。
师:大家看这位小朋友是站着造型的。除了站着造型,皮影人还可以怎么造型?
幼:蹲着。
师:谁来试试蹲的造型?
(一幼儿上来展示蹲的造型。)
师:谁再来摆个站的造型?
(一幼儿上来展示站的造型。)
师:大家看这三个皮影人,一个是站着的,一个是半蹲的,一个是蹲着的',造型有高有低。
(教师用手势请站立前倾的幼儿留下,其余两个幼儿回位。)
师:大家看,他的造型是身子向前倾的。皮影人除了身体向前造型,还可以怎么造型?
幼:向后。
幼:向上。
幼:向下。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让他们上来分别展示身子向后、向上、向下的造型,并用夸张的动作加以模仿。)
师:皮影人造型时身体方向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捕捉到一个幼儿的手臂是弯曲向下造型的。)
师:瞧,他的手臂关节很灵活,是弯曲向下造型的。手臂除了向下造型,还可以向什么方向造型?
幼:向上/向前/向后。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做出手臂弯曲向上、向前、向后的造型。)
师:除了手臂关节,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关节变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幼:脚部关节。
师:我们来试一试。
(教师和幼儿摆动脚尖做出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的造型。)
师:还可以利用什么部位的关节?
幼:膝盖。
幼:脖子。
幼:手腕。
幼:大胳膊。
幼:胯。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启发他们摆弄各个关节做出不同的造型。)
师:现在请每个小朋友找个空位置摆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动作,注意运用身体的各个关节向不同方向造型。
(幼儿自由摆造型,教师巡回指导,积极评价幼儿的动作。)
6.随乐创编各种皮影人造型动作。
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注意要利用各个关节变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播放四句乐曲,幼儿随乐造型。)
7.合着音乐完整地创编B段造型动作。
师:现在我们要完整地合着音乐来玩一玩,注意要变出各种各样的造型。
(幼儿合着B段音乐完整地创编造型动作。)
(二)欣赏A’段音乐,引导幼儿表现皮影人走回去的动作。
师:皮影人的造型表演结束了,真精彩。现在皮影人准备回家了。
(放A’段音乐,幼儿排成一排,合着音乐节奏做皮影人走回去的动作。)
三、游戏:快乐的皮影人
1.师幼一起随音乐完整表现皮影人的动作。
师:现在我们将皮影人的游戏完整地玩一遍。请小朋友排成两排。每一位皮影人准备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出场动作。
(幼儿完整地游戏一遍。)
2.观看表演。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块长长的布,这块布加上灯光就是我们皮影人的小舞台了。刚才小朋友的造型很棒,有高有低,身体有向前也有向后的,还利用了身体的每一个关节。下面谁来试一试到小舞台上表演皮影戏?
(四个幼儿上台表演。)
师:刚才老师看到有几位小朋友的影子特别好看,也特别有趣。这是因为他的动作幅度大,特别夸张(教师边评价边配上夸张的动作)。下面我们分成两组将皮影人的游戏完整地表演一遍。
(幼儿分组上台表演。)
延伸活动:
在日常游戏中,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皮影人的各种动作及合作造型。
评析: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4
活动目标
1.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快和慢、重和轻的变化。
2.愿意参与活动中让手脚动起来。
3.在音乐活动中感到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1、感受音乐节奏的快和慢、重和轻
2、让手脚随着节奏的快慢、轻重动起来
活动准备
1.节奏快慢、轻重的音乐各一段
2.一只鼓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音乐游戏《黄老先生有块地》,让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声音。
(二)、动动手
1、教师:“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小鼓,现在我来敲一敲这个小鼓,请小朋友来听一听,我先敲第一遍:____(慢)
2、我再敲第二遍:___________________(快)
3、提问:“刚才老师敲的两遍声音一样吗?
4、教师:“我们现在跟着小鼓的'声音来拍拍手吧,请你仔细听好老师敲的是快还是慢。”游戏反复两次。
(三)、动动脚
1、教师:“现在老师再敲一敲这个小鼓,请小朋友来听一听这次敲的声音。我先敲第一遍:___(轻)
2、我再敲第二遍:___(重)
3、提问:“刚才老师敲的两遍声音一样吗?
4、教师:“我们现在跟着小鼓的声音来踏踏脚吧,请你仔细听好老师敲的是重还是轻。”游戏反复两次。
(四)、动手动脚
小朋友,刚才小鼓敲得快和慢时,我们做了什么动作?敲得重和轻时,我们又做了什么动作呢?咱们再来玩一次,看看谁的小手小脚最能干。
(五)、听听音乐
1、教师:“小朋友能听懂小鼓说话,声音可以重可以轻,可以快可以慢,现在我们来听两段音乐,听听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我们先听第一段。”——播放快节奏音乐,幼儿可以随音乐拍手。
提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2、我们再来听一段音乐——播放慢节奏音乐,幼儿可以随音乐拍手
提问:“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
3、根据音乐模仿动物形象
A、师:“现在我们来根据音乐模仿小动物,想一想听到快节奏的音乐我们可以模仿什么动物?听到慢节奏的音乐我们可以模仿什么动物?那听到重而响的音乐呢?听到轻声的音乐我们可以模仿什么动物?
B、师幼共同随着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5
音乐游戏――吊琴
一、材料提供。
长短不一的空心金属管或会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三角铁、小铃等,木制或塑料制的棒槌。
二、操作层次。
第一层次:原地跳起,能用棒槌敲出一个音。
第二层次:原地跳起,与同伴合作,敲出一个乐句。
第三层次:连续跳跃,独立敲出一个乐句。
音乐游戏――小兔捉迷藏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旋律,学习蹦跳步,在B段音乐伴奏下做花的造型并静止不动。
2、能创造性地表现花的不同造型动作。
3、体验游戏中小兔与兔妈妈捉迷藏时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兔妈妈和小兔胸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兔妈妈和宝宝在甜美的睡觉,听音乐大家揉揉眼睛,伸伸懒腰。
2、兔妈妈:“起床以后要刷牙、洗脸,做个干净的宝宝。
3、律动:生活模仿动作――刷牙、洗脸
(二)、完整欣赏
1、兔妈妈:“我的宝宝可真干净呀!今天,兔妈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兔捉迷藏》
2、师配乐讲故事。
提问:“故事好听吗?故事里的小兔和谁捉迷藏”?
(三)、分段欣赏
1、欣赏A段音乐
提问:“你觉得音乐里的小兔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认知经验,提问:“小兔是怎样跳的?”
在教师带领下,学习兔跳动作,并将双手的食指中指竖起保持耳朵造型。
幼儿随音乐表演。
2、欣赏B段音乐
提问:“小兔跳到了哪里?”“它在花园里干什么呢?”
创编花的不同造型。
“花园里的花真美呀,请你用动作来开出漂亮的花。”教师注意反馈部分幼儿创编的动作,供全体幼儿模仿练习。
听B段音乐,全体幼儿自由做创编花的造型,教师及时肯定幼儿优美的造型。
3、欣赏A段音乐
提问:“小兔在干什么?”
幼儿随音乐表演。
(四)、分角色游戏
师:“你们想不想跟兔妈妈来玩《小兔捉迷藏》的游戏?小兔子们蹦蹦跳跳地在花园里玩得很开心,听到兔妈妈说:‘妈妈来了’你们赶快变成一朵漂亮的花。”
教师或幼儿扮演“兔妈妈”,随音乐完成游戏。
(五)、结束活动
音乐游戏――听音乐跳出去
玩法:
1、参加者分甲、乙两方,间隔3米,面对面一字排开。场地中间划一条横线。
2、甲、乙双方互相唱问之后,甲方派一名代表和乙方被点名的孩子进行推手比赛。双方立定,双手互推,脚移动者算输。输者便要成为胜方得队员。。
3、双方循环几轮比赛后,决出获胜的一方。
提示:
双方推手时,脚移动即可,防止将对方推倒。
音乐游戏――《神奇的列车旅程》
选至约翰.斯特劳斯的作品《豪华列车》
适用班级: 大班
重点领域: 艺术
活动方式:分组
执教者:番禺区北城幼儿园-----刘海燕
活动目标:
1、通过以游戏的方式了解熟悉音乐的曲式结构。
2、学习用创造性的动作自由表现乐曲中不同乐段的情景和情节。
3、学习建立游戏的规则,并体验与别人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图形谱,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
2、音乐和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1、老师:“呜……”,听什么开来了?
“对,是火车,而且是一列奇妙的旅游列车,在旅程中,它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呐,现在老师请大家边听音乐,边看图谱,想想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听完以后告诉我好吗?”
二、看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孩子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内容
1、安静倾听乐曲,教师根据音乐的变化,在电脑上操作图形乐谱。(欣赏后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换感受)
2、再次倾听乐曲。教师在图形谱上指示音乐的进行,幼儿坐在座位上用不妨碍他人的小动作表现来表现音乐中的情景动作。
3、提问后,老师根据孩子的讲述进行整体描述(或请一个孩子进行)
三、分段欣赏,并跟随音乐做游戏
“原来我们的列车有一个这么奇妙的旅程,我们今天就来玩这个奇妙的列车旅程好吗?”
(1) 引子:重点弄清什么时候收拾行装,什么时候告别,什么时候拉汽笛,什么时候派队(起踵点头)启动。
(2) Ba段:重点弄清什么时候进山洞,什么时候出山洞,什么时候过长隧道。并且提示幼儿表情的投入。
(3) 3段:重点指导黑子们想象奇妙的森林里有什么景物或动植物,并用身体去表现,并鼓励孩子们与别人一起合作摆造型,并提示孩子的造型要留出“铁轨”给列车通行。
(4) 尾声:重点是放气和减速刹车,要求能卡准节奏做。
四、完整地进行游戏
1、教师作火车头,带领孩子完整地做游戏。把幼儿分成两组,女孩子先扮演列车,男孩子先扮演奇妙的森林。
2、玩第二遍时,男女孩子交换角色。教师在玩之前提示第一次游戏中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鼓励孩子们做出与别人不同的造型。
3、让孩子自由扮演角色,并提醒幼儿听准音乐,按音乐的变化进行游戏,并遵守游戏的规则。
4、高潮结束。
音乐游戏――兔子和狼
游戏目标
1、体验与混龄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2、能遵守游戏规则。
3、在游戏中学习谦让。
游戏准备
布置森林场景,兔子、狼的头饰。
游戏过程
1、大中小班幼儿进入多媒体教室,主动寻找异龄伙伴相互拥抱,并相互认识名字。
2、复习音乐游戏“找朋友”,体验与混龄同伴一起唱歌、跳舞的快乐。
3、新授游戏“兔子和狼”
(1)学习歌曲《兔子和狼》。
教师先集体教学。然后大班幼儿带着中小班幼儿再次学唱歌曲。注意:①要求唱到“风儿呼呼吹,树叶沙沙响”时,要唱出害怕的感觉。②幼儿边唱边表演兔子的动作,教师鼓励幼儿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示范游戏玩法。
游戏规则:一名幼儿扮演狼,其余幼儿当小兔。小兔一边唱,一边随音乐做兔跳等动作。当唱到“狼来了”时,狼跑出来抓小兔,如果小兔找到一个不是同班的伙伴抱着,狼就不能抓他们。
(3)幼儿游戏,教师参与游戏,并指导。
①第一遍游戏,教师当狼,大班幼儿当小兔,请中小班幼儿观看哥哥姐姐玩游戏。
②第二遍游戏,大班幼儿当狼,中小班幼儿当小兔,请大班哥哥姐姐带着中小班的弟弟妹妹玩游戏。
③第三遍游戏,幼儿自由讨论、分配角色进行游戏。
注意:幼儿做自己创编的动作时,不要和别人发生碰撞,特别是“狼来了”奔跑时,不能与别人相撞;狼跑出来抓小兔时,小兔必须找到一个不是同班的伙伴抱着。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6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现和培养艺术人才,为我校热爱艺术的中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艺术学习环境,同时为高中艺术班培养和输送更多合格、优秀的生源,在校领导的指导下音、体、美兴趣小组成立。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学生文化成绩与个性特长的共同发展。
二、培养目标
1、升入高中继续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2、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系统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钢琴演奏技巧,提高歌曲演唱技能。
3、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主要课程:
声乐、视唱练耳、基本乐理、钢琴、等。
四、主要课程设置简况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主要内容为:歌唱的呼吸、共鸣、咬字和发声的训练、中外歌曲的演唱、艺术表现等。
2、钢琴
基本技术训练。弹奏的基本姿势、手指、手型、关节、腕、大臂、小臂、身体的弹奏要求。识谱的基本知识、各种符号、术语。指法练习、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和弦练习等练琴方法。
3、通过视唱、听辨练习,提高学生音乐听辨的敏锐性和精确性。培养学生独立视唱的能力,为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4、通过简单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用以提高对音乐的感受性,提高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对音高及乐谱的理解能力。
5、课程:声乐、视唱练耳、基本乐理、钢琴等。
五、开设班级
每学期开设一个音乐兴趣小组培训班
六、录选办法
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愿报名
七、授课时间
1、星期一至星期四下午第三节下后,这样安排便于学生灵活使用课余时间。
八、师资投入
中学音乐教师
九、授课方式
由任课教师在指定的教室或区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课程强化训练。
十、教室准备
理论知识、钢琴弹奏实践授课在九年级
(一)班,教室进行。
十一、教学器材保管
音乐教学使用的器材由由音乐教师保管统一发放给学生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7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安静地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抒情旋律。
2、幼儿乐意用动作、歌曲、表情,来表达对外婆的喜爱之情。
3、在说说、唱唱、玩玩中,拓展幼儿的语言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活动准备:
准备外婆头饰一个,外婆围裙、MP3音乐、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播放轻音乐MP3两只小鸟,作手指游戏:即:儿歌《两只小鸟》两只小鸟站在大树上,(两手大拇指伸出,其他手指握拳,左右摆动)它叫丁丁,它叫咚咚,(先伸出左手大拇指,再伸出右手大拇指)丁丁飞走了,咚咚飞走了,(左手藏在身后,再右手藏在身后)回来吧丁丁,回来吧咚咚。(左手从身后伸出来,右手从身后伸出来)问答游戏,引出话题:老师问,幼儿答。《组织形式灵活性》如:天气晴朗,小鸟都喜欢停在大树上,晒晒太阳,小朋友想不想出去晒晒太阳呢?幼儿回答想
(二)谈话导入:
1、你们都有外婆吗?外婆住在什么地方?
2、你去看外婆吗?你是坐什么车到外婆家的'?
3、有一个宝宝他也要到外婆家,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去外婆家的?《活动过程问题情景性》 (教师问,幼儿举手回答)
(三)欣赏歌曲:(教师播放MP4画面) 1、电视机里的宝宝是怎么去外婆家的?
2、你们乘过船吗?乘船的时候船是怎么摇摆的?(请幼儿做做摇船的摸样)
3、宝宝摇着船,到了什么地方呢?我们来仔细听一听!
4(欣赏音乐后提问)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搭一座桥?
5、听音乐摇船、搭桥去外婆家。(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来做不同的动作)
延伸:老师也想跟你一起去看外婆,这只船太小,能不能造得大一点,让老师也能乘?)
(四)学歌曲、明规则、做游戏。
1、分弟弟,妹妹做游戏。(体验游戏规则)
2、听音乐跟唱歌曲。(喜欢跟音乐唱歌,唱清歌词)
3、听听唱唱做音乐游戏。(再次激发幼儿爱外婆的情感,强化游戏规则。)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爱你们的外婆吗?回家以后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孝敬老人的乖宝宝。
(六)结束
师:我们一起和太阳宝宝来跳个舞吧!走出教室。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8
活动由来
幼儿园的孩子们经常吃鸡蛋,大班的孩子有时还会经常比比咱俩的鸡蛋谁的大,而且我们班的孩子在美术区活动中还做过蛋壳画。孩子对鸡蛋并不陌生。在表演区中幼儿有时也会模仿公鸡的叫声。在前两天的活动中我有意播放母鸡下蛋的声音,让幼儿模仿,并要求他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搜集相关的资料,听听母鸡下蛋的声音,看看母鸡下蛋的样子,为今天的教育活动做好前期准备。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学唱歌曲,能够看图谱有节奏地念诵“大母鸡”的叫声(十六分音符),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难点)
2.在老师启发下有意识地观察图片,通过动作尝试记忆歌词。(重点)
3.能认真听音乐,并愿意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听过母鸡下蛋的声音。
物质准备:教学图片4张,节奏图片8张,背景音乐;鸡蛋小的4个,大的一个;钢琴;节奏棒与幼儿人数同;响板、三角铁各占幼儿人数一半。
活动过程
幼儿坐好后教师也坐好,教师不讲话,等待幼儿安静。播放母鸡下蛋的声音,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
师:你们谁能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呢?幼儿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
1.听《大母鸡》的`音乐伴奏,感受音乐欢快的情绪。
(1)听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段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听着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呢?”(幼儿听音乐做自己想象的动作。)
师:“这是一段什么样的音乐?你是什么感觉?”
幼:“开心的音乐”、“欢快的音乐”。
师: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看看谁来了?教师播放音乐《大母鸡》,同时出示一只母鸡的图片,引起幼儿注意。
师:“快看,母鸡干什么呢?”
教师出示鸡蛋(4个小的,1个大的),让幼儿从视觉上感知到母鸡下蛋了,但大小不一样,引导幼儿模仿母鸡下蛋的声音。
教师再根据鸡蛋的大小出示节奏图谱,让幼儿念诵节奏谱1:咯咯咯咯哒,节奏谱2:咯咯咯咯哒,使其感受十六分音符的速度。继续引导幼儿念节奏谱3:咯哒,咯哒,节奏谱4:咯咯哒,让幼儿充分感受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不同,体会其中的乐趣。幼儿先按照节拍说,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边打节拍,边看图谱,边说歌词。也可以让幼儿试试按照节奏说,尝试用节奏棒帮助幼儿掌握节奏和节拍的特点,从而做到难点前置。
(2)听音乐并看图。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师:“呀,是谁这么开心呀?大母鸡在什么地方呀?”
幼:“母鸡在草地上。”
师:母鸡在草地上干什么呢?
幼:“母鸡在下蛋。”
师:“下了这么多蛋,母鸡特别高兴,它怎么表现的?”
幼:“母鸡在唱歌。”
师:“咱们看看母鸡下了多少个蛋?蛋是什么样的?”
幼:“鸡蛋又大又多。”
2.幼儿学唱歌曲。
(1)老师指图慢速范唱。(第一遍。)
(2)老师边做动作边原速范唱。(第二遍。)
师:“刚才老师唱了一首大母鸡的歌,你最喜欢哪句?”
(3)幼儿学念歌词
师:“我们一起来念念歌词。”(幼儿第一遍。)
(4)幼儿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能不能跟着好听的音乐把这首歌完整地唱一遍呢?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幼儿第一遍试唱。)
师:“第一组的小朋友很好,第二组的小朋友要加油哦!我们再来一次。”
希望小朋友耳朵要听琴,用好听的声音演唱。(幼儿唱第二遍。)
教师播放《大母鸡》的音乐,幼儿自由找同伴尝试演唱,可以用响板或节奏棒帮助模仿大母鸡的叫声。
3.启发幼儿通过图片或动作尝试记忆歌词。
(1)用遮图的方式考考幼儿。
师:“今天学的歌你们会了吗?”“那咱们玩一个捉迷藏的小游戏:老师把一张图片遮起来,看看小朋友能不能不看那张图片也能把歌唱完整。我们来试试啊?”
师:“真不错,现在我请男孩子来试试。”
男孩子和女孩子交换,比比哪组唱得好。(幼儿第三遍。)
(2)启发幼儿用图片或动作来记忆歌词。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最聪明,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师:“谁能给这首歌曲编动作呢?”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
幼儿在琴声的伴奏下,尝试按歌词编动作,继续记忆歌词。(幼儿第四遍。)
(3)小结:“我们可以用看图片的方法记住新歌,也可以用做动作的方法来提醒自己记住新歌。”
(4)幼儿选用一种方法记忆并演唱歌曲。
师:“现在请小朋友选一种方法来演唱这首歌,可以选图片也可以选动作。现在小眼睛闭起来想一下,想好了只要坐好,老师就知道了。”
(5)咱们试试男孩子和女孩子对唱好吗?男孩子先唱有词的句子,女孩子唱“咯咯咯咯哒”的句子,然后再换过来。幼儿尝试。(幼儿第五、第六遍)幼儿分成两部分,如十人拿响板,十人拿三角铁伴奏,让幼儿体会乐器的不同。教师把幼儿的演唱录下来。
4.听音乐做游戏,再次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幼儿听着自己演唱的歌曲,与老师一起做动作走出教室。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学大母鸡,开心地唱着歌到外面去玩一会儿吧。”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9
设计思路
偶尔读到《大米是怎么来的》这本图画书,书中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画面介绍了大米的“诞生”过程,于是我把图画书推荐给了大班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幼儿对农民种大米的情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我找来相关视频给幼儿看时,他们更是忍不住手舞足蹈,模仿起视频中农民欢快劳动的场面。由此,我想到设计一个舞蹈活动,让幼儿充分表现,进一步体验、感受农民种大米时的心情。
根据图画书的内容和舞蹈表现的需要,我选择了著名作曲家俞逊发创作的经典乐曲《扬鞭催马运粮忙》,以农民种大米过程中的心情为线索,对乐曲进行了剪辑。第一段乐曲热情欢快:表现农民播种时的快乐、期盼:第二段乐曲悠扬舒缓:表现农民劳作过程中的辛苦:第三段乐曲热情奔放:表现农民收获时的喜悦。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主要设计了回忆一欣赏一想象一表现这几个环节,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农民种大米的心情,发现舞蹈创编的方法。
活动目标
1.回忆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大米是怎么来的”,乐意伴随着变化的乐曲用肢体动作来表现种大米的过程,体验农民的心情。
2.发现创编舞蹈的简单方法,感受用舞蹈动作表现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
(1)幼儿已经阅读过图画书《大米是怎么来的》,已通过视频等形式初步了解种大米的过程。
(2)幼儿会用动作表现心情或感受等。
2.教学材料准备:
(1)将图画书中的主要画面制作成PPT。
(2)剪辑音乐《扬鞭催马运粮忙》。
(3)幼儿装扮用的头巾、毛巾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梳理过程
1.这几天你们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大米是怎么来的?种大米的过程中农民做了哪些事情,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幼儿从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回答:农民做了哪些事情?农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通过幼儿的回答,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儿对大米种植过程的熟悉程度,便于梳理提炼;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的舞蹈表现做了情感铺垫。】
3.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用PPT回应,播放农民劳作的过程:播种一培植一收获。
4.小结:每年春天农民都会满怀希望地去播种,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辛苦地培植,他们要施肥、喷洒农药、拔草,到了秋天就会迎来丰收。在这个过程中农民辛勤地劳作,有苦也有甜。
【设计意图:此环节看似只是回忆导入,但实质是培养大班幼儿的倾听、表达、梳理、提炼等能力。在幼儿回忆后教师播放PPT,呈现图画书中的主要画面,更好地帮助幼儿梳理、提炼,进一步理解大米“诞生”的过程,为后面欣赏音乐与舞蹈表现打下基础。】
二、欣赏乐曲,想象表现
1.欣赏乐曲,激发想象。
(1)第一遍欣赏:感受乐曲的变化。
①能不能用舞蹈动作把农民种大米的过程表现出来呢?跳舞需要用什么伴奏呢(音乐)?
②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听上有什么感觉?乐曲有什么变化,在不一样的乐曲声中农民分别会做什么?
(幼儿倾听乐曲时,教师结合乐曲的节奏以肢体动作来提示和帮助幼儿发现乐曲的变化,加深幼儿对乐曲的感受和想象。)
③小结:这段乐曲是有变化的,有快有慢,大家都觉得这段乐曲适合用来表演这个舞蹈。第一段热情欢快,适合表演农民充满期盼地播种和插秧时的愉快心情;第二段乐曲悠扬舒缓,适合表演农民辛勤劳作的场面,辛苦地施肥、喷洒农药、拔草:第三段乐曲热情奔放,适合表演农民迎接丰收的快乐心情。
【设计意图:第一遍欣赏乐曲只要求幼儿能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和旋律所表达的情绪,听出乐曲有三段,乐曲有变化,并尝试想象将乐曲与不同的劳作场面进行相应的匹配。】
(2)第二遍欣赏:借助画面帮助想象。
①(播放PPT)听一听、看一看、想一想,每一段乐曲中农民分别会做什么?他们会是怎么样的心情?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
②要求:边听边想,可以用各种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动作创编的情况,并提示幼儿进一步倾听乐曲的变化。)
【设计意图:第二遍欣赏增加播放PPT,根据乐曲的变化,PPT播放与之相匹配的场景,让幼儿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为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搭建阶梯。】
2.分段创编,探索方法。
(1)师生共同创编第一段(互动要点:用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农民的劳作,比较舞蹈动作与平时所做的动作的区别)。
①提问:你们能用舞蹈动作来表现播种、插秧吗?
②幼儿尝试听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播种、插秧,教师在一旁观察、提示。
③教师请动作舒展、优美的'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大家一起寻找他们的优点。
④小结:可以把生活中和想象中的动作做得舒展一点、优美一点。
(做“播种”这个动作时可以提示幼儿发现:把生活中的动作做得舒展一点、优美一点:做“插秧”这个动作时可以提示幼儿从同伴的表现中发现舞蹈动作要合着音乐才会更美。)
(2)师生共同创编第二段(互动要点:探索动作和乐曲协调一致的表现方法)。
①提问:第二段乐曲可以表现农民在干什么?他们做了哪些事?
②幼儿轮流尝试表现:施肥、喷洒农药、拔草。
(为了提升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三个动作用不同的方式出珊,如请个别幼儿表现,其余幼儿猜猜表现的是什么动作:全体幼儿共同表现及师生对比表现等。在做完三个动作后再引导幼儿体验农民的辛苦,用擦汗、敲背等动作来表现。)
③提问:怎么记住这么多的动作呢?记住了又怎么编进这么长的一段乐曲里呢?
④小结:编舞蹈时如果有很多动作,可以先想一想动作的顺序,如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接着干什么,最后干什么。再根据乐曲的长短决定每个动作是否要重复,这样就能顺利地合上音乐了。
【设计意图:第二段乐曲相对较长,动作也比较多,在幼儿共同编完四个动作并达成共识后,如何将动作连起来并合进音乐里是对幼儿新的挑战。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共同努力解决问题,体验成功,从而自然地掌握创编舞蹈的小窍门。】
(3)师生共同创编第三段(互动要点:寻找用舞蹈表现快乐的方法)。
①提问:第三段乐曲可以表现什么?收获时人们的心情怎么样?很开心可以怎么样表现?
②小结:可以用快乐的表情、快乐的动作、快乐的舞步来表现开心、收获的喜悦心情。
③幼儿尝试运用自己想到的方法来表现。
【设计意图:在分段创编的环节中,每一段的创编都应该有侧重点,跟前两段乐曲相比,这一段乐曲只要求幼儿表现出快乐的样子,体现了教学的详略,使活动轻松、不拖沓,但在过程中对舞蹈表现的方法还是要梳理和提炼的。】
三、装扮表现,体验快乐
1.教师合着乐曲完整表演舞蹈,幼儿发现教师表演的精彩点。
(1)提问:我表演得怎么样?哪里比较好,为什么?
(2)小结:我在表演前都会想,用哪些动作来表现农民的劳作过程;一边表演一边记,即记住动作的顺序;一边表演一边听,听乐曲的变化。我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农民,体验着农民种大米时的心情,并用表情来告诉大家。
2.幼儿戴上头巾(女孩)或毛巾(男孩),合着乐曲再次表演,体验表演的快乐。
【设计意图:教师的表现是对幼儿所发现的创编方法的一个运用与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进一步的提升,如表情、动作连贯等。最后再让幼儿装扮并进行完整的表演,可满足幼儿的需要,并真正意义上让幼儿体验成功与快乐。】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0
活动设计思路:
幼儿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大自然有各种各样的植物,蒲公英也是其中一种。记得童年时对蒲公英就很好奇。它们看起来毛茸茸的一碰,一吹,那绒球就会分散、如同降落伞,又似羽毛般轻盈。我们认为相比较其他的植物来说蒲公英对幼儿的吸引力会大一些。除了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之外。我们认为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科学活动的延伸。从蒲公英生长的特性来表现律动,更有利于幼儿的理解与记忆。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和感受乐曲旋律,能按老师的提示表演舞蹈。
2、根据已有经验,技能,大胆创编动作。
3、能与同组的伙伴协调配合,友好交流、能亲密,轻柔的接触舞伴。
舞蹈音乐:
该舞蹈表现的是蒲公英种子的传播,生长过程。即一开始蒲公英是一个绒球的状态,在风中摇摆。当风吹来,蒲公英种子随风四处飘扬,落地,生长,开花、一般节奏轻松的音乐都可以使用。音乐的结构为ABA式。由此表现蒲公英从整体到分散再到整体的三个状态。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录音机,录像带,录像机。
2、四色绒球,每种个6个、(视本班情况而定),让幼儿戴在手腕上,同色的`为一组。
3、幼儿知道蒲公英的外形和播种形式,并且能看懂简单的舞蹈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春天到了,春姑娘给我们送来了礼物(拿出盒子),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盒子里面是什么啊?
请一名幼儿将盒子打开,拿出蒲公英。
二、指导
1、教师请幼儿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请幼儿上来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3、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录像(草地上蒲公英在风中摇摆,风吹过来,蒲公英种子飘走了。)看完后请幼儿说一说用动作怎么去表现。
4、教师将有特点的动作提取出来,让创编的幼儿在教师哼唱曲调的伴奏下有节奏的做动作、并带领全体幼儿练习。
5、让幼儿各自看一下自己绒球的颜色,明确自己所在的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朵蒲公英。
6、全体幼儿随音乐自由表演。
7、教师将幼儿创编的动作结合起来表演给幼儿看。
8、教师朗诵故事,让幼儿听音乐完整表演一次。
9、教师根据幼儿反应,将幼儿最喜欢的,最精彩的动作再次抽取出来,让幼儿反复练习,并重点指导有困难的幼儿。
10、幼儿再次完整随音乐练习、活动结束。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1
一。设计意图:《小老鼠打电话》是一节音乐活动,选自大班主题活动五《什么联络你我他》中。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会与同伴,朋友打电话,以电话的形式进行交流,有时一不小心往往就会拨错号码,就如歌曲中的小老鼠一样,居然把电话打给了一只猫。在设计本节课过程中,我注重了幼儿的生活性,情节性,游戏性,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充分运用感官,形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歌曲。
二。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学会有节奏地说对话。
2、理解歌曲内容,学习看图谱演唱歌曲。
3、知道做事要细心,不能粗心大意。
三。活动准备:《打电话》歌曲、《小老鼠打电话》音乐图谱、猫和老鼠头饰
四。活动过程:
一。听歌曲《打电话》入场
1、刚才歌曲中的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呢?小朋友们打过电话吗?都给谁打过电话呢?如果你想邀请你的朋友来家里玩,你打电话时会怎样说呢?老师引导出: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用图来表示)师幼共同练习打电话。(用轻柔,有礼貌的声音学说)
2、想一想,你的朋友接到你的电话会怎样说呢?引导:好,好,知道了,马上就到你的家。(用图表示)师幼共同联系接电话(干脆,有节奏的声音学说)
3、师幼共同联系接打电话。师打电话,幼儿接电话。然后互换,幼儿打电话,老师接电话。男孩打电话,女孩接电话。
二。听说有只小老鼠也想打电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图片)
观察提问:
1、小老鼠在干什么?
2、手里拿的什么呢?
3、电话本有什么用处呢?
三。小老鼠到底是怎样打电话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放音乐)
提问:1.歌曲中的小老鼠在干什么?(出图谱一)
2、小老鼠打电话找朋友干什么?(出图谱二)
3、小老鼠是怎么知道朋友的电话号码的?(出图谱三)
4、小老鼠拨得电话号码是多少?(出图谱四)
5、小老鼠对朋友怎样说的?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四。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小老鼠打电话》老师唱一遍。幼儿听琴声跟唱一遍。幼儿唱一遍(前奏间奏处点头)
五。小老鼠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老师扮演猫表演
提问:小老鼠见到猫会怎样?幼儿学一下害怕的表情。请个别幼儿表演害怕的表情。重点练习吱—喵—嘭。
六、朋友怎么会是猫呢?老师出图谱直接唱最后两句。幼儿听琴声练习最后两句。
七、幼儿完整演唱歌曲一遍。加动作表演唱歌曲一遍。
八、幼儿带头饰表演歌曲(放音乐)
九、小结:这首歌曲中的小老鼠太粗心了,打错了电话号码把猫请来了,你说可笑不可笑啊,所以小朋友打电话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千万别打错吆,尤其是119,110,120这些紧急电话不能随便乱打,不然就给自己找麻烦了。
十、一起到院子做“猫捉老鼠”的游戏结束。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2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和ABA结构,尝试用小鸭赶路和看花等相应的动作分别表现A段的欢快与B段的悠扬。
2.欣赏B段音乐,学习划分B段乐句,并用点数花朵为花朵照相等动作表现B段各句的'起、止和过程。
3.在自由表演时能保持自己和同伴之间的空间距离,不拥挤不碰撞,体验表演音乐的快乐。
活动准备:师生共同制作鸭妈妈和小鸭子的胸饰挂牌
活动过程:
1.欣赏B段音乐,扮演角色,引出课题。
⑴ 师:“鸭宝宝们,秋天到了,美丽的菊花都开放了,妈妈带你们一起去看菊展好吗?”
“看菊展一定要带上照相机拍照留念,你们喜欢拍照吗?拍照的时候你们喜欢摆什么样的造型呢?”
⑵ 鼓励幼儿摆出各种优美的造型动作。
⑶ 组织幼儿欣赏B段音乐,感受B段音乐悠扬的旋律美。
⑷ 和花儿照相游戏:花儿很美,我们小鸭子也很美,请大家听音乐和四朵花儿一起照相,感受和表现B段乐句的起、止及过程。(每个乐句,前面两小节朝不同方向点数四下表示找到四朵花儿,后两小节摆出和花儿照相的造型。语言提示:“一二三四,准备~咔嚓”。)
⑸ 再次欣赏B段音乐,反复练习表演动作。
2.欣赏A段音乐,感受A段的欢快情绪。
⑴ 请幼儿欣赏A段音乐。
师:“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好像小鸭子们在干什么?”
⑵教师描述情景:小鸭子起床了,伸伸懒腰,摆摆尾巴,跟着妈妈急急忙忙去看花展,它们走过田野游过小河,心里真高兴啊!
3.完整欣赏音乐,感受乐曲ABA结构并用动作表现乐曲。
⑴ 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乐曲ABA结构。
师:“什么时候音乐听起来是小鸭子在赶路?什么时候听起来在看花拍照?”“看好花展,小鸭子们干什么去了呢?”
⑵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跟随音乐表演。教师提示:
前奏:小鸭睡觉、起床、整理羽毛
A段:小鸭走路、游泳
B段;:小鸭找花摆造型拍照
A段:小鸭走路、游泳、回家休息。
4.活动结束,激发再欣赏再表演得兴趣。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3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唱准附点和休止符的节奏,能边唱边与同伴开展“搭高楼"的游戏。(重点)
2.能判断输赢,并大胆创编动作有节奏地表现“搭高楼”及“哩哩哩,恰恰恰”的说唱节奏。(难点)
3.体验与同伴合作创编动作玩躲闪和模仿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有玩模仿动作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发音练习,学唱并用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的乐句
1.教师与幼儿运用分句模唱的方式,学唱“哩哩哩、恰恰恰”的乐句,掌握附点及空拍节奏。
2.教师完整示范,幼儿学唱此乐句,引导幼儿倾听并唱出附点及空拍节奏。
3.鼓励幼儿创编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引导幼儿边唱边表演。
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学习完整演唱并表现搭高楼的方法
1.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提问:歌曲中除了唱到哩哩哩、恰恰恰,还唱了什么?是怎样数高楼的?
什么是层层叠叠?我们怎样用小手来表现层层叠叠的高楼?
2.教师选择幼儿有代表性的搭高楼的方法,带领幼儿边学说念白部分边用动作表现,掌握歌词及节奏。
3.幼儿与教师一起边完整演唱歌曲边有节奏地做动作。
根据幼儿演唱过程中的问题,重点引导幼儿唱出附点及空拍节奏,及边说念白边有节奏地表现搭高楼。
掌握同伴合作搭高楼的方法,并边唱歌曲边开展游戏
1.两名教师示范搭高楼的方法。
提问:我们是怎样搭高楼的?什么时候拍伙伴的手?
2.教师与一名幼儿互动尝试搭高楼的方法。
强调规则:用最下面的手去拍最上面的手,拍到就赢了;没拍到时躲闪成功的小朋友就赢了。
3.请两名幼儿示范游戏,同伴评价,再次明确游戏规则。
4.幼儿两人一组,边说边有节奏地练习搭高楼的方法。
5.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合作玩搭高楼的游戏。
(1)幼儿坐在座位上玩游戏,教师重点评价演唱是否清晰及随音乐旋律有节奏地做动作、配合游戏的情况。
(2)幼儿围成里外圈开展游戏,重点指导幼儿学习交换游戏伙伴的方法:里圈的小朋友听到前奏时,边走边拍手按逆时针走到下一个同伴面前继续游戏。
丰富游戏玩法,同伴合作边唱边玩游戏
1.教师示范游戏,幼儿观察并伴唱。
提问:我们的游戏有什么变化?
小结:谁赢了谁就做带头人,创编新的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另外一名小朋友学他一起做。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各种不同的身体动作,有节奏地表现唱词,并请个别幼儿分享、带领同伴练习创编的动作。
3.幼儿边演唱歌曲边与同伴合作游戏。
教师重点评价幼儿的演唱情况及两人游戏时分辨输赢创编动作的情况,提醒幼儿按节奏换游戏伙伴循环开展游戏。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在音乐区随音乐伴奏边演唱边合作游戏。
2.游戏熟练后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高楼的节奏。
活动评析
《数高楼》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数高楼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点鲜明,表现为歌词简单,多重复,富有动作性。依据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学习的理念和《纲要》中“在音乐等艺术活动中,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然、真切地表现内心的感受和体验”等思想,本活动采用“歌唱活动从动作开始”的设计思路,将活动设计为音乐游戏,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演唱歌曲,使幼儿既体验到游戏的快乐,又在无痕的学习中学会演唱。
歌曲中蕴含的象声词“哩哩哩、恰恰恰”节奏鲜明、跳跃,变化丰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一层楼、二层楼……层层叠叠是高楼”的念白节奏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整首歌曲说唱结合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并为幼儿创编适宜的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两人合作用手势表现“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
本活动主要运用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玩中学,在游戏中享受演唱歌曲的快乐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寓教于乐的游戏中获得新经验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采用“难点前置法”,巧妙地将“哩哩哩,恰恰恰”中的附点、休止符等节奏与发声练习相结合,引导幼儿边演唱边做动作,体验演唱的乐趣。其次,教师将歌曲《数高楼》中的念白部分设计为同伴“拍手躲闪”游戏,并在念白“层层叠叠是高楼”之后加入一段间奏12.435l111 |,为幼儿提供了演唱和判断输赢、创编动作的时间。由于演唱歌曲是开展游戏的需要,因此吸引着幼儿在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游戏中乐此不疲地演唱,使传统教唱的音乐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情趣。
2.做中学,在创编动作中激发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美国教师约翰·马丁·费尔拉德提出:应该关注儿童的自然游戏中的`学习方式,让幼儿发明自己的身体动作边游戏边唱歌,在动作中感知音乐的节奏,表达对歌曲内容的理解。
活动中教师采用幼儿迁移个人经验创编动作——分享、吸纳同伴动作——独立、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方法,循序渐进地积累和丰富幼儿动作经验,使幼儿获得了更多自主探索、自主表现的机会。教师既要敏锐捕捉幼儿富有个性和趣味性的动作,引导其大胆展示分享个体经验,并适时、适宜地给予提升,又要关注创编、表现有困难的幼儿,不断提升幼儿感受音乐、创编动作的节奏感和美感。
3.合作中学,在同伴交往中体验游戏的愉悦
音乐是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手段。活动中依据歌曲中我和弟弟的角色,设置两人搭高楼的游戏情境,以同伴游戏贯穿活动始终,使幼儿在交往中充分感受被邀请、回应的快乐和满足,在高密度的互动中增加幼儿互相观察、互相欣赏、共同合作的机会。
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同伴游戏设置为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幼儿面对面玩游戏,以熟悉同伴交替伸手搭楼、正确判断输赢等基本游戏规则;第二个层次为双圆交换同伴玩游戏,队形的变换增强了同伴交往的广度和密度,体验到与不同伙伴开展游戏的乐趣;第三个层次为同伴模仿游戏,幼儿根据游戏结果快速确定创编者与模仿者的角色,赢者即兴创编动作,同伴则跟随模仿,使同伴间不断获得合作掌控游戏、创新不同动作的成功体验。
附:游戏玩法
教师采用幼儿创编的适宜动作,引导幼儿两人一组随音乐边唱边有节奏地做出“哩哩哩、恰恰恰”的动作。在念白部分“一层楼,二层楼,三层四层,五层楼”时,两人边念歌词边按节奏由下往上依次交叉搭手,手心压手背做搭高楼的动作;当念到“层层叠叠是高楼”的“楼”时,最下面的手去拍最上面同伴的手,拍到了即为赢,如果没有拍到,快速躲闪成功的幼儿为赢。赢的幼儿要创编念白之后的“哩哩哩、恰恰恰”乐句的动作,输者进行模仿,同伴继续游戏。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4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乐曲欢快的气氛。
2、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锣、小鼓若干;音乐;
2、有玩小锣、小鼓的经验。
活动要点:
一、引出主题:
说说我们怎样庆祝新年?在新年里小朋友们会干什么?
二、玩锣鼓:
出示锣鼓,提问:这是什么?怎么玩?
以“咚咚锵”的旋律为背景音乐。
1、请幼儿个别幼儿上来敲敲小鼓。
2、两人自由结对地进行敲打。
3、幼儿边玩边念儿歌。
三、学唱歌曲:
1、跟着老师敲出的'节奏进行念儿歌
2、幼儿拍出节奏
3、随歌曲音乐,用拍腿和跺脚来表示锣和鼓的节奏。
4、学唱歌曲
引导幼儿跟着老师欢快的演唱。
还可以分成小鼓、小锣两组进行演唱。
5、表现歌曲,体验过节的快乐。
(鼓励幼儿边唱边模仿敲锣打鼓的动作)
活动提示:
1、活动之前有玩锣鼓的经验,会正确的敲打方法。
2、在会唱歌曲后,随歌曲按节拍分别敲打小锣、小鼓或合奏。
3、可以在活动区内创设,听音乐,打出节奏。
附歌曲:
咚咚锵
(甲)我敲小鼓咚咚,(乙)我敲小锣锵锵,(齐)咱们两个
312∣36∣36∣3633∣60|▏
˙˙˙˙
一起敲,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5
一 活动背景:
舞蹈活动是幼儿生活中常接触,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朋友舞》这首歌曲节奏鲜明、情绪活泼欢快,用它来表现欢快的集体舞蹈动作较为合适。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学习舞蹈动作,又可以培养幼儿交往与合作技能,使幼儿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陶冶个性。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活动。
二 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 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继续练习交替步,初步学习在“圈上”做有节奏的身体动作。
(评析:本活动在技能方面的要求是复习交替步。“圈上”是指在排成圆圈队形的前提下,舞者面对自己前面舞伴的后背所处的个人空间状态。)
2 继续学习双圈舞交换舞伴的方法及规则,初步能在间奏音乐时间内做好交换舞伴的动作。
评析:由于本活动没有把创造性学习作为重点要求,所以教师将学习双圈舞的舞伴交换动作作为本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3 “圈上”行进时能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步伐,能初步与旁边舞伴保持一致的动作。
(评析:在“圈上”行进状态下跳双圈舞时,既要保持好前后距离,又要注意左右一致的要求,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有力的挑战,但在有效方法的引导下,幼儿一般是可以做到的。
(二)活动准备
1 幼儿已会唱歌曲。
2 幼儿已学过交替步,并已初步掌握歌曲前四句的舞蹈动作。
(三)活动过程
一 复习歌曲前四句的舞蹈动作。
1 让我们听者音乐到美丽的港湾和牧场上散步去吧。
2 听音乐复习歌曲前四句的舞蹈动作,提醒幼儿做交替时要先出右脚,唱到“路,嘿”是要拍两下手。
二 感受乐曲后四句的旋律,学习舞蹈动作。
1 小朋友来到牧场做起了游戏。你们看小朋友是怎样玩的?
2 全体幼儿面对圆心呈单圈状,男孩和女孩间隔而站。教师站在圆圈上做示范动作:叉腰——拍肩——上举——扭胯——拍头——拍肩——叉腰——扭胯,每处各拍两下。
3 教师帮助幼儿明确上述动作的顺序,并带领幼儿边喊口令(如腰腰——肩肩——上上——扭一扭——头头——肩肩——腰腰——扭一扭)边学习动作,提醒幼儿注意动作的合拍与连贯。
(评析: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喊口令这一方法很好,既暗示了动作,又强化了节奏,增强了音乐气氛和游戏气氛。)
4 在不提示的情况下,引导幼儿听乐曲的后四句把动作连贯起来做一遍。
(评析:应该这样。因为逐步减少提示和暗示,能增强幼儿独立再现动作的能力。)
5 帮助幼儿明确,在圈上行进时,迅速站到各自舞伴的`旁边变成双圈的动作;要求幼儿在唱到“路,嘿”的时候,拍手并迅速站到舞伴的旁边。
(评析:这种表示变换动作的“标志”对幼儿很重要,如果教师能引导幼儿自己发现这一“标志”则更好。)
三 感受间奏乐曲,学习交换舞伴的动作。
1 在圆圈上交换舞伴时,要求男孩双手叉腰站在圈上不动,女孩用右手指着下一个舞伴,并向右走到心舞伴面前。
2 反复练习两遍后,请男孩、女孩听着音乐边拍手边做交换舞伴的动作。
(评析:采用这种方式:既用右手指着下一个舞伴。能有效地加强幼儿对下一个行动目标的认识,使幼儿明确自己的下一个舞伴是谁。)
四 跟着音乐完整地挑集体舞。
1 教师用语言或动作提示幼儿注意动作变化之处、如转身面对朋友、交换舞伴等,并注意动作的合拍、协调。
2 提示每个幼儿注意行进间要与旁边同伴保持一致的步伐,与前面同伴保持一定的间距。
(评析:以上提示往往是不可少的。)
四 活动评价
首先从幼儿的兴趣和技能出发,匹配节奏鲜明、情绪活泼欢快的歌曲,让幼儿在音乐中复习交替步,并初步能在间奏音乐时间内做好交换舞伴的动作。
在让幼儿感受乐曲后四句的旋律,学习舞蹈动作时,而是让幼儿大胆想象出叉腰、拍肩、扭胯等一系完玩的样子,并用有节奏的喊口令方法,既暗示了动作,又强化了幼儿节奏感,增强了音乐气氛和游戏气氛。
活动中注重结合幼儿原有经验和主动感知过程,鼓励幼儿听音乐做转身面对朋友,交换舞伴的动作。活动过程步骤分明,层次清晰,动作指导重点突出,不仅让幼儿掌握了交替步及跳双圈舞的动作技能,而且渗透了创造力、合作性等素质的培养。整个活动灵活有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幼儿的积极性高。如果活动的设计能进一步根据幼儿的发展层次设计不同的指导方法,目标的表达上涵盖再广些,设计将会更为完美。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1-06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0-29
(精选)幼儿音乐活动方案07-09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热】12-15
幼儿音乐活动方案【精】12-10
【热】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2-10
【推荐】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2-10
【荐】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2-10
【热门】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2-13
【精】幼儿音乐活动方案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