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心得

时间:2023-07-17 13:24:2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红楼梦读书心得(通用15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楼梦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红楼梦读书心得(通用15篇)

红楼梦读书心得1

  曹雪芹创作了《红楼梦》,创立了贾府这个大家庭,可是整部作品的主线却始终集中在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如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宝、黛间的恩爱缠绵上,的确很容易让人生厌,可是从作品的写作手法这条线索出发,却使我感感悟有许多:

  第一,仔细阅读过《红楼梦》的读者必须会发现,作品对任何一个人物的描述都显得格外的细腻,格外的重视,是其他三部名著所不能及的。异常是在第三回之中,人物描述不但多,并且恰当,恰如其分地把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一一呈此刻我们面前。

  在对迎春、探春、惜春的描述中,作者写道“第一个肌肤微露、和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年纪尚小,身量未足。”挥挥几笔,把三姐妹的外貌描述得出神入化。

  而对贾宝玉的描述又多了几分大气,“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视而有情。

  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粗到细,都把人物的外貌、性格描述得淋漓尽致。再看薛宝钗的,“先就看见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鬓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如此描述,真把人给写活了,我读了以后仿佛真的见到了这一大家子,这就是令我感受最深刻的`地方。

  此刻很多作品对人物的描述往往达不到这种效果,所以写出的人物就显得苍白无力,没有一丝灵性。别以为这一点没有多大的价值,其实它就是衡量你作品优劣的一个刻度表。其实,要想写出人影来,并不难,就需要多观察。

  《红楼梦》能如此耐看,原因也在于此。据“红学家”考证,《红楼梦》就是发生在曹雪芹生活的那个年代,也就是曹雪芹天天见的事儿。所以说若没有平日观察的功底,此刻的四大名著恐怕就无法登上荣誉宝座了。

  第二,就是曹雪芹刻画出的人物都具有一种神韵。经过曹雪芹的手后,《红楼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性格,王熙凤被赋予了见风使舵、善于察言观色、理家才能高超、心狠手辣的性格;林黛玉被赋予了爱哭、喜争风吃醋的性格;贾宝玉被赋予了一种独有的呆呆傻傻的性格……

  对每一个主人公的刻画显得那么自然,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比起其它三部名著来,更有难度,如不细读,必不能品味透彻……

  读完《红楼梦》这本书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含义。

红楼梦读书心得2

  四大名著中,我最爱《红楼梦》。课余闲暇,饭后睡前,经常拿出来读读。暑假时间充足,我再次捧起《红楼》,认真读起来。《红楼梦》中女性人物众多,各个形象鲜明,各具特色。宝钗娴静大方,熙凤泼辣果敢,黛玉高洁孤傲,其中最痴情的黛玉令众多读者感慨动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眼中的黛玉是多愁善感的。黛玉刚进贾府时,给宝玉的第一印象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治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据此弱不禁风的外貌,宝玉送她两个字“颦颦”,意为皱眉之意,颇有西施生病之时的风韵。这个外号概括了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的性格。长期寄人篱下的黛玉,有一颗敏感的心,黛玉从进外祖母贾府的第一天,即时时留心,处处在意。即使这样仍免不了丫环婆子的`诽谤妒忌。但自己不是正经主子,又有何权利指使她们,管教她们?在第二十七回的《葬花词》中,她葬花叹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写花受到风催雨残,其实写的何尝不是自己?自己孤苦无依的凄苦!在《唐多令》中她感叹“飘泊亦如人命运,空缱绻,说风流。”把自己比作漂泊的柳絮,无依无靠。这些无不是她凄婉哀愁命运的写照。

  我眼中的黛玉还是多才多艺的。第十八回中元春元宵节省亲,让园中的姐妹们写诗,黛玉以《世外桃源匾额》取胜,被元妃赞为“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能获得元妃的赞赏,可见黛玉才华出众。第四十八回中,黛玉教香菱学诗,能当老师授徒,可见她的博学多才。黛玉当老师,教学上很有方法,她先鼓励香菱说作诗“有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然后具体指导,让香菱先读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再读一二百首杜甫的七言律诗,然后读李白的七言绝句,最后再把陶渊明、谢灵运、鲍照等人的诗看一看,先博览群书打基础。香菱读完诗之后,黛玉与她一起品味,分析,解读体会诗歌内涵,其中师徒两人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品析,可谓精确恰当。最后出题让香菱写一首关于月亮的律诗,自我创新,香菱认真钻研,前后写了三首,黛玉改了三次,一次次点拨,一次次修改,从中可见她的耐心,爱心,热情诚恳的品质和博学多才的能力。

  总之,在我眼里黛玉心思细密,多愁善感,伶牙俐齿,心直口快,为人热情,多才多艺。如此形象鲜明,多才多艺的她,悲剧结局自然令人伤感动容,让人哀叹连连。

红楼梦读书心得3

  也许,看过《红楼梦》的大多数人都不明白黛玉,她也无需别人明白,正因不懂得她的人就是不会了解她内心深处的向往的。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作者透过贾宝玉的眼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聪明多才、美貌体弱的病态美人。这么一个柔弱的女子,无视世俗的传统规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经受了无数摧残之后,生命尽头到来之际,封建社会的狰狞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陨。

  看过《红楼梦》,我们不会忘记黛玉临死前的那个场景,病危之际,紫鹃四处求人,却没人肯帮。为避免晦气,贾母把宝玉的婚事也转到别处去办理。一面就是成亲的喜庆景象,一面就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无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诵。什么地方有一个干净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就是香丘呢,我此刻所处的现实社会都就是污浊不堪的,我要找一个自己的理想的地方。

  黛玉至死不放下对自由的追求。我们为之揪心,为之愤懑,一对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锁之下生离死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婚庆锣鼓声中离开了人世。带着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处?甜在这个人不理解世界,世界不理解人的`世界上获得明白和亲爱,在孤独无依的世界上,宝玉就是她心中永远的温暖;在情爱无傍的世界上,宝玉就是她心中永远的伤痛。虽然最后她成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一样,她就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就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读书心得4

  有关《红楼梦》的思想,我觉得《红楼梦》的思想有几个重要方面,一个贾宝玉所代表的是什么样的思想,从小说故事来讲,贾宝玉年龄也不大,说的话疯疯癫癫,有时是你听得明白的,有时弄不明白,究竟什么意思呢?譬如说他自己一辈子什么也不想干,就想跟姐姐妹妹在一起,混这一辈子,自由自在,死了以后化做一阵青烟散了就完了,看起来好像弄不清楚什么意思,但是其中有一条不肯读书,反对仕途经济。他本来跟薛宝钗还不错,有一次薛宝钗跟他讲话,就提到你也该读读书了,年龄也不小了,要准备考试了,要走仕途经济的路了,结果他就马上把脸翻了,你给我出去吧,我这个地方没有你的地方,我这个不懂仕途经济的,你们赶快出去。一点不含糊,弄得薛宝钗下不了台。

  那么把这些内容跟他的自己无所作为的人生思想结合在一起,实际上他是通过这个情节写贾宝玉反对当时的科举制度,反对走仕途经济道路,你们读书我就不读书,要读书《西厢记》还可以,挺有意思,读读,什么其他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五经,它都是杜撰的,杜撰的话讲得很凶,讲得很厉害的,但实际上你要看指什么杜撰的呢?主要是程朱理学,你们都是胡编的,孔夫子的话是不是值得一试很难说,你们硬说是这样,你们来杜撰的`。贾宝玉绝对不走仕途经济的道路,也不去求什么其他的名,我就要跟大家姐姐妹妹在一起,高高兴兴自由自在的过一辈子就行了,实际上他宣传的是一个什么呢?从当时阶级安排的道路来讲,他是对抗统治阶级安排的道路,因为当时知识分子读书就是做官,就是参加科举考试,没有第二条路,他坚决不走这条路,他自己的路,就是跟姐姐妹妹们在一起,过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生活,实际上他是宣扬那种自由人生的道路。因为那个时代毕竟离我们太远了,他找不出另外别的路,他不可能想出更好的道路来,问题是不走你安排好的读书做官的路,我走我自由自在的,我想怎么就怎么,这样一个自由人生的道路,这一个思想那么比过去的所有的不做官的人的思想就不一样了,五十年来,论证的时候有一种看法,认为贾宝玉不肯做官,这个也没什么了不起,嵇康、阮籍都不愿意做官了,陶渊明也不愿意做官的,觉得没有什么稀奇,这个不能这么比,嵇康和阮籍的时代跟曹雪芹的时代完全不是一回事,两种不同的做官的行为,它的内涵完全不一样,《红楼梦》里说的不做官,是跟仕途经济对抗的人来说,否定读书人做官考举的道路,这对清代的许多知识分子是一个另外的诱导,封建王朝要把读书人都诱导到参加科举考试做官,然后呢,帮他来巩固统治政权,《红楼梦》里主导的思想叫他不要走这个路,完全是相反的道路,就是《红楼梦》第一个方面的思想。

红楼梦读书心得5

  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写贾芸与小红相恋,原来是为了刻划宝钗的“金蝉脱壳”!一个细节,足见宝钗口蜜腹剑的本性,堪称经典之笔。

  小红行事说话利落,难怪贾芸一见就爱。向领导汇报工作说话就得爽快些!

  黛玉先是与宝玉发生口角,没来得及消停,又听说贾政唤宝玉,担心了半天,晚上找宝玉吃了闭门羹,次日与宝玉刚见面,宝玉又忙着与探春拉家常,黛玉满肚委曲,终于化作《葬花词》。先逢绝境,后出绝唱。

红楼梦读书心得6

  《红楼梦》有这样一种魅力:让悲伤慢慢侵入内心,即使在读过很久之后,也常常为这场大悲剧而愁绪万千。

  林黛玉是一个向往自由,反抗封建社会的才女。可是她的命运可以用"凄惨"形容!

  《红豆词》中唱到"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樽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今日一曲相思红豆,不为你们那个消瘦,年少轻狂为你谱的新愁,他日你们还记的否,痴情笑我爱强说愁,蓦然回首春华已过,才子佳人神话代代依旧,菱花镜里白了多少少年头。

  喔……喔……"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让人哀叹!

  黛玉葬花,吟到:"“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捧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向往自由,却无人能懂!惟独宝玉了解她!然而宝玉在封建社会制度的束缚下,离黛玉越来越远!

  黛玉伤心欲绝,直至最后病危,惋惜叹曰:“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黛玉的凄惨命运,如她诗中所说:"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二玉的爱情悲剧,一番凉意涌上心头!

红楼梦读书心得7

  我没有正儿八经谈过恋爱,但是我对自己未来的她有着非常清晰的选择。没有林黛玉的才华和美貌,也没有薛宝钗的能力与风情,她应该是像探春一样。

  探探出场不多,却为我塑造了一位完美的妻子形象。出身贾府的她贵为小姐(小妾生的庶出),没有一点儿架子,拜托贾宝玉给她买市井小玩具,高贵却不失童真。

  假期已经把《红楼梦》翻了两遍了,到现在还能回忆起探探打人的场景(原因大概是这样滴:贾府后来比较混乱,宝玉她妈和凤姐姐想借机搜查下人,就让凤姐姐和下人王善宝老婆去搜查,到了探探那里,结果探探说“我平时对下人管的严,很清楚她们,搜我可以,搜我的丫鬟不行”,你瞅瞅这女人有多好)。

  我以前也幻想过自己的另一半,以前觉得女朋友应该漂亮,还不时地撒个娇,现在只能说以前的我太年轻,找个林妹妹真的好吗?(根据原文,林妹妹和宝姐姐是真的非常漂亮)我自己能驾驭那样一个女人吗?为什么说探探是最完美的妻子,是因为她在关键时候非常的明理,在凤姐生病之后,她展现了极高的管理才能,如果把她和宝玉调换,贾府的命运很难预料。

  她管理下的贾府丝毫不比凤姐的差,甚至更好,可是凤姐病好后,她立刻放权,继续成为了小姐,正是“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探探虽然是庶出,但是她从来不自卑,反而活得比迎春和惜春更有地位,人缘也更好。如此有能力的人却无法参与贾府的管理,也是一种悲剧。

  探探最优秀的'地方是她兼具了男女双重性格,男性的果敢,女性的细腻,更难能可贵的是她很好地平衡了这种品质,最后全身而退。

  一位合格的妻子,应该早就摆脱了小女生的稚嫩,可探探能在十六岁便具备了一位成功女性该有的能力与魄力。年芳二八,便看出贾府弊端,操持改革,如此女人,贾府的人没发现,没重用,真是瞎了狗眼。现实生活中很多有能力的人又何尝不是因为偏见而被排挤。

  可惜《红楼梦》没有结尾,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幸运。探探的判词是: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样的人生不逢时,生不逢地,留给我的只是对她的惋惜和同情。根据原文的伏笔和推测,探探最后应该是被送去和亲了,这样完美的女人,我想曹大家应该不舍得让她遇见一个狗男人吧!当贾府其他人被命运摧残的时候,我想探探在她余生的那个世界,遇见了一位爱她,疼她,支持她的男人。

  现在,我准备第三次阅读《红楼梦》,我知道现实中很难找到探探一样的人,我也只能在书里去发现她更美的地方

红楼梦读书心得8

  《红楼梦》这本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讲述了:贾、史、王、薛四个家族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放下这本名著,我沉思许久,我随着主人公的喜而喜,随着主人公的悲而悲,下面就让我来说说读后的感受吧!

  走进熙熙攘攘的大观园,一个个形形色色的人物展现在我的眼前:有慈祥的贾母;刀子嘴豆腐心的凤姐;直性率真地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其中让我记忆最深刻、最难忘的,就要属林黛玉、史湘云、惜春和晴雯了。下面让我一一介绍一下吧!“天下掉下个林妹妹”,这个“心比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女孩总是让我悄然泪下。她多愁善感,无论是悲欢离合还是草木枯荣,都会让她泪如雨下。她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女孩。她不愿看花儿随风飘零,就给它们建造了一个花冢,让它们有了自己的家。

  史湘云却恰恰和林黛玉相反。她是一个心直口快、乐观大方的女孩。虽然她只是贾母的远堂亲戚,很少来贾府,却和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不仅仅如此,她还在诗社中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她的诗也是非常乐观的。

  惜春是贾府的第四个姑娘。她性格温柔、随和。有一次,贾母要惜春将整个大观园给刘姥姥。要知道画整个庞大的观园要画差不多一年。可惜春还是微笑着点头答应下来,经过她的不懈努力,终于将整个大观园画了下来。我想:要是我,早就不耐烦了!没错,惜春不仅有着温柔的性格,还有着惊人的毅力。

  一提起晴雯,很多人读后不理解地问:“这个不值一提的小丫头你为什么喜欢她呀?”我觉得晴雯是最有反抗能力的丫头。她敢爱敢恨。在抄捡大观园中其它的丫头都逆来顺受,只有她站起来反抗。虽然晴雯被赶了出去最后洒泪告别,但她永远活在我的心中。她使我明白了:做一天狮子也比做一辈子的绵羊强这个道理。晴雯你虽然是个丫头,但是在我心中是最勇敢的姑娘!

  《红楼梦》真不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那形形色色的人物特征,引人入神的情节,我相信每一个读过它的人,都会像我一样陶醉其中,爱不释手!

红楼梦读书心得9

  其中,黛玉的死最让我无法释怀,不过到最后,又只是感到悲哀罢了。在本应是最开心的时候,却是最悲哀的'时候。在那个当天,黛玉因伤心过度而无法自拔,最后遗憾。伤心而死了。宝玉却又因此绝望了。你的哀愁正如昙花初现,悄悄绽放,不俗于世,最终让人惊叹凄美却又过目难忘。

  有人说: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丽无瑕。但,在我看来。黛玉,你的哀愁,一定会有人懂得。《红楼梦》,你的魅力,也一定会有人欣赏来懂得你的哀愁。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黛玉,我读懂了你的哀愁!

红楼梦读书心得10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每一个阶段读《红楼梦》,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一次重读竟然有了那么多的悲伤和无奈。

  重读红楼梦,放下了青春期的幻想,多了对人生的思考,那一个个女人的人生,无论走过历史长河的几百年,依然有我们的性格,我们的影子,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人生经验,喜欢曹雪芹的文笔,历经沧桑,经历繁华与贫穷的人生百味后的深刻,喜欢那其中的每一个女人,喜欢他们活的淋漓尽致的人生。《红楼梦》在封建历史上第一次将女子作为主要人物,附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们不仅拥有美貌、更拥有才华,在经历玉堂金马到陋室蓬窗的世事沉浮中,表现出了很多值得赞叹的品质。“绛珠仙子”林黛玉敢于追求真爱,虽然超凡脱俗但就是察言观色间依然接得了地气,以自尊掩饰小小的自自卑,小心眼中又不失真诚,确实就是个我见犹怜的仙子。“大家闺秀”薛宝钗则拥有封建社会女子最标准的品德,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罕言寡语、安分随时,她包容身边所有人的性格缺陷,以雍容大度的姿态面对所有的挫折和挑战。“英雄阔大宽宏量”的史湘云,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她的旷达不就是一种出世孤傲,而就是一种入世的情趣,她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无功利之心。史湘云就是全书中我最喜欢的女子,没有之一,她身为女子却有男儿的'疏朗与开阔胸怀,她不为女儿的皮囊所累,当她如春风般掠过我的视野时,我满心都充满了钦佩和仰慕。“警幻之妹”秦可卿,虽然她就是书中转瞬即逝的一个女子,但就是从篇幅不多的文字中依然能够感受她婀娜多姿的风采,虽然的命运让人唏嘘,但在临终托梦给王熙凤的言语中,能够感受到她对家庭荣衰的深深挂念。

红楼梦读书心得11

  读《红楼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熙熙攘攘的人物世界,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也是这些感动我们的人物,我们耳熟能详的贾宝玉,林黛玉,薜宝钗,王熙凤乃至刘姥姥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再读《红楼梦》,一些其他的人物又让我产生不同的感觉,一种新的东西也在这些人物中散发出来!

  《红楼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人"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乳名兼美",脂寓兼具宝钗,黛玉之类"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这个人就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女人——————秦可卿,秦可卿凭借自己的美丽荣登上了"蓉大奶奶"的宝座,她"蓉大奶奶"的地位与她的娘家的家世不相称,她的家里老父弱弟,无钱无势,而贾府却是京都八公之一。"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且"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的眼睛",因此她的`地位并不像凤姐"莲二奶奶"的位置那么可靠,她的花容月貌虽然为她增色,让她荣登宝座,但却不能保证她不受歧视,然而秦可卿到了贾府后获得的不是虐待和歧视,反而成为贾母的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这是由于她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她不仅"秉花容",而且"会行事儿"这点就印证了在贾府这个大家庭也即一个社会的环境中会行事,会看眼色是一个多大能耐,此时我也不得想到了林黛玉和薜宝钗。

  为什么后来会有这样的爱情悲剧,在会芳园中赏梅,宝玉想睡中午觉,贾母就让小厮好生哄着去玩一回,秦氏忙主动接过这一差使,为的是博取贾母的欢心,在宁府宝玉会秦钟,二人到里间小炕上肠叙,秦氏忙进来叮嘱宝玉道:"宝叔,你侄儿年小,倘或言语不低头,你千万看着我,不要理他。

  "为的是怕秦钟说错话使宝玉扫兴,秦氏病重,贾府还动了一大群大夫,"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秦氏甘冒着凉添病的危险,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为的是怕万一礼数不周,落人非议,……、

  如此这么多,不难看出,秦可卿不细心和要强,但她的这种细心和要强也反映了她只要求不开罪人,不落人褒贬,从而能博得人们的好感。

红楼梦读书心得12

  一曲红楼,说尽世间悲欢离合,叹息多少泪与辛酸,有多少故事在我眼前行走着,奔跑着……渐渐地,一个人的轮廓清晰的显现出来——时常掩面而泣,清秀的面庞在花下是那样娇艳,一头黑发雅致的盘在头顶,淡淡的柳叶眉挂在额下,眼睛开开合合,多了几分娴雅,一袭粉衣,加上白色闪着银光的绸缎,像是仙女。细长的手指轻轻攥起一块丝帕,眉间便多了几缕愁思……她,便是林黛玉。

  捧心西子

  即使曹雪芹没舍得用大量笔墨来勾勒黛玉的美貌,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我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

  无论是开篇“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的绛珠仙草,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让人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

  还是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我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艳”黛玉已跃然纸上。这黛玉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活脱个“捧心西子”。

  林中玉带

  这“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已经变成了“惟恐被人小看了他去”的自卫。这种自卫,是环境变迁与门第差异在黛玉心灵深处的细微折射。从形景看,不是单冲着周瑞家的,实质是也是冲着薛姨妈与贾府的,她要借送宫花这件小事,称一称自己在皇室与侯门家庭称盘上的份量。这就是问题的实质。

  人当然不能没有自尊,但她自尊心太强了,便会发展成为小心眼。等到史湘云说唱小旦的戏子有点像她的时候,林姑娘的微嗔薄讥就变成了雷霆震怒了。不过,她这一次注意到了身份,当时并没有发作出来,回到住处才连珠炮式地向情人倾泄:“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这一节还怒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你安得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玩,她就自轻自贱了?她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平民的丫头,她和我玩,设若我回了口,岂不她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你的好心,只是那个偏又不领你的这个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她得罪了我,我恼她,与你何干?她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在这里,林姑娘把人格价值与门第价值以及两者之间关系说得再也清楚不过了。比作戏子犹可恕,而把湘云看得比她高贵则是不可忍的。虽然这只是她的分析,宝玉并非此意。不过不要被黛玉的强词夺理所迷惑,其实最不可恕的还是把她比作戏子。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受到了耻辱,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所以才发泄了这么一大堆,这也正是她维护自尊心的一种鲜明的表现。

  其实,对黛玉而言,自尊与自卑原不过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是后者的外化,后者是前者的内涵。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正是这“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她所以要时时刻刻在人前要极力维护她的自尊,是为了用自尊掩饰她内心的.自卑。

  还泪绛珠

  人的一生为何如此短暂,还没有真正地开始就已经到了尾端,黛玉是来还泪的,这已成无可否认的事实。前世的姻缘恩德未尽,后世又将他们牵扯到了一起,就似牛郎织女被永隔银河两岸。好冷酷,注定要分离,为何还要相守?

  黛玉将对宝玉的爱视之位生命之火,一旦失却这爱情,生命也就终结。所以黛玉是万万离不开宝玉的,更别说失去贾宝玉的心了。相对她的真心,是宝玉对其他纯真圣洁的少女的泛爱,无论是才貌双全的薛宝钗、史湘云,还是贴心雇人的袭人、晴雯···怎能不让仙草流泣呢?即使是来还泪的,可这未免也伤心!

  黛玉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但美好的幻想无所附丽,结局如何,黛玉没有宝玉那样乐观自信。她担心着“不知将来如何”,更多的是预感到这爱情的悲剧结局。没有婚姻的爱情是不完整的,黛玉正是在将爱情发展成为婚姻上碰到了更大的威胁,也更加显得无能为力。泪水不是永远哭不尽的,黛玉就是把泪水哭尽还了前世的灌溉之恩。如此悲痛的离别,如此凄楚的凉意就连潇湘馆外的斑竹们似乎也在哭诉,令人悲怜……

  最后一滴泪流尽,诗稿焚化成灰,沁芳桥畔的桃花也为她落了一地。潇湘妃子,你是否肋下伸出双翼,随飘零的花瓣去了天尽头?那里,又可曾有一座香冢,是你一抔净土掩下的桃花艳骨?“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似乎我也明白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悲痛不能解决一切离与分。即使结束了什么,也不要悲观将自己锁压。沉默,悲伤,痛苦,只是上天一次玩笑的终止。结束了,不必再留恋什么,找什么能够让自己宣泄的方式,而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幻想破灭,追求也许正是人生中最好的魔法,比悲伤这些令人痛心的小角色好一千倍,甚至一万倍……昨天代表的是已消逝后的留恋,而明天象征的却是憧憬的希望。珍爱自己,放下思想上的包袱,让自己重新变得璀璨,变得辉煌!

红楼梦读书心得13

  从小就听说过四大名著,但我并不太热爱看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觉得枯燥无味,未读前,我认为《红楼梦》并无过人之处,他们之间的爱恨只不过是儿女情长,初读时我实在看不懂,后来又买了动画版,简简单单地看了一遍,回头再看原著,我又有了新的感受,体会到了作者所想要描写的情景与感受!

  康有为说:“红楼须别到,贾府大富贵。”自然《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中心,讲述一个封建大家庭由富贵走向衰败的历史,林黛玉从小体弱多病,独自一人来到贾府一一荣国府,渐渐地与性格顽劣的宝玉相恋,却被凤姐使掉包计,便使宝玉娶了宝钗,而林黛玉得知这一消息吐血身亡,贾宝玉也心灰意冷,我从中感受到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也许很多人看完了《红楼梦》都在不停地为贾宝玉和林黛玉不能相依相守的悲剧,而痛心哀婉,或者讽刺感叹,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落寞和家庭之间的复杂与势力斗争。可有句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却很欣赏作者的'写作艺术手法和书本的艺术价值,作者构思精密,语言精确,每一首诗都是作者的文化精华,书里常常提到众仁论诗的故事,这种氛围让人羡慕,想想古代文人雅士都通过流水传送酒杯来赋诗叫曲水流觞,这多叫人羡慕啊!《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它能体现人生趣味,与读者能有心灵沟通,让人打心里为那人物感到怜惜。这种心灵与感动,在今世仍有巨大的魅力,我也不禁感叹这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以上是我读完红楼梦对书中内容的感受,红楼梦内容深奥,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书中一个个大胆的想法,触动着我,伴随着我成长!

红楼梦读书心得14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而作为一个女孩子,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百多年前,曹雪芹耗尽一生心力为我们上演了一出《红楼梦》,让我们了解到人情的冷暖,让我们看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每每看一遍“红楼”,我的眼泪便会在不经意间流出,我承认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那你呢,是否曾为黛玉焚稿而流泪,为大观园中的生离死别而感动呢?

  一曲红楼,唱尽人世浮华,诉尽世间离合,道尽人间悲欢;一曲红楼,响彻天穹,使天地为之动容……

  这场“梦”注定以悲剧结束,我们无力改变它。因为它发生在封建制度之下。当时的叛逆只有死路一条。我们只有默默地祈铸,期盼贾宝玉与林黛玉能在世外仙林中过着:甜美的生活。

  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爱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无奈,它们往往全由父母包办,甚至“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娱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源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绝。

  林黛玉从小丧母,?]有受到礼教妇德的教育,保持着纯真的天性,爱自己之所爱,憎自己之所憎,我行我素。后来她寄人篱下,变得更加孤独。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上,她唯一的知己是贾宝玉,今生唯一爱过的人是贾宝玉。但两人的爱恋注定是一个悲剧。他俩都追求自由,但这种叛逆与封建制度格格不入,只好一个仙逝,一个遁世。“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试看春死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首葬花吟似乎早已预见了这个悲剧。

  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吗?

  以前的我,是很讨厌薛的。从蜂腰桥扑蝶到最后的成亲,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的更令人叹惋。

  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贵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用一句话反讽过去。以前最恨她在蜂腰桥下陷害林的一段。现在想来,其实也并不是完全不可以理解的恶毒举动。她从小生长在富商家庭,这种“趋吉避凶”的法门应该是早就深深印在心中了吧。虽然她的做法很自私,但在她,也许认为人理所应当就该这样应对。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也没有谁真正地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认为母女间有的不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是服从的孝道。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地麻木着。

  她的作为,其实并没有多少是自由的选择。她只是一个典型的循规蹈矩的服从者。她是聪慧有才的,却被教育着认为女子读书也是无用。香菱和湘云谈诗她说道“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她也熟悉剧作戏曲,却认为这些淫词巧句是不能为端庄淑女所知的,因而委婉地批评宝琴的咏古诗;她像任何人一样希望有美好的生活,但当母亲了贾府的权势而把她嫁给痴痴傻傻的宝玉时,因为母亲告诉她说已经应承了,也就只有流泪接受。直到最后宝玉出家,她的悲剧达到高潮。即使在这时,她依然是不能由着本性而为的。王夫人说:“看着宝钗虽是痛哭,她端庄样儿一点不走,却倒来劝我,这是真真难得的!”可想想宝钗如此人物,又这样年轻,此时想起自己的一生将如何结束,她的痛苦其实并不在黛玉焚稿之下呀!可她依然只能克制着,这是她的“尊重”!

  与林相比,她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最终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地宰割!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几句判词,注定了薛是红楼场悲剧中的一个。对于她的一生,作者曹雪芹应该也是叹惋的。

  贾宝玉一生痴痴傻傻、疯疯癫癫;林黛玉一生哭哭啼啼、猜猜疑疑;薛宝钗一生圆滑处世,王熙凤一生算计他人……可最终都只落得一个“悲”字。贾宝玉遁入空门,林黛玉香消玉殒,薛宝钗独守空闺……

  我不喜欢那个认为天下女儿眼泪都要给他的狂妄宝玉,但我却欣赏那个一生只对黛玉痴情的宝玉。

  我不喜欢那个整天猜疑的黛玉,但我却佩服追求自由与爱情的黛玉。

  我不喜欢那个处世圆滑的宝钗,但我却有些怜悯独守空闺的她。

  在这红楼之中,不论贵为—己,还是贱为奴隶;不论愤世嫉俗,还是恪守礼教;不论蹈身槛外,还是顺天任命;不论温和静淑,还是旷达不羁,最终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红楼梦读书心得15

  佛家说:“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但是在《红楼梦》这本书中,七苦表现的淋漓尽致。

  《红楼梦》原名《石头传》。《红楼梦》这本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申斥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与其说它是一部小说,倒不如说它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明清历史画卷要好。

  如作者曹雪芹所写,他幼年时期荣华富贵,后来衰败,他一生尝尽了世间沧桑,《红楼梦》是在他晚年生活中写的。那时候的他已经见多识广,才足已写出《红楼梦》这部巨作。

  《红楼梦》有很多故事情节,其中元春省亲、宝钗扑蝶、黛玉葬花等经典情节,充满了诗情画意,被广为传诵;曹雪芹笔下所塑造的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聪明灵秀的贾宝玉、稳重端庄的薛宝钗等大量人物,形象丰满,风采各异。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令人感到十分的难忘,那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令人永远无法释怀。

  他们的家族是因为他们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红楼梦》中的一切都是那么让人心酸,合上书本,我觉得我的生活离红楼的悲惨故事是多么的遥远。我沐浴在党的春风中,生活在新中国,我是多么幸福啊!

【红楼梦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书心得12-30

《红楼梦》读书心得12-28

《红楼梦》 读书心得02-14

红楼梦读书心得【精】01-06

红楼梦读书心得【推荐】01-05

红楼梦读书心得【热门】01-05

【推荐】红楼梦读书心得01-07

【荐】红楼梦读书心得01-07

【热门】红楼梦读书心得01-08

【精】红楼梦读书心得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