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书籍

时间:2023-07-20 07:37:27 书籍 我要投稿

(推荐)设计书籍14篇

  设计书籍 篇1

  一、幼儿书籍材料的绿色运用

(推荐)设计书籍14篇

  绿色设计发展趋势是使用天然的、绿色材料,如低能耗、少污染的材料,可再生材料及可回收材料,有毒、有害和有辐射性的材料必须避免。众所周知书籍设计材质中纸张运用最多,在幼儿的书籍设计中市场上采用最多的是铜版纸双面覆膜,但这种覆在印刷品表面的薄膜和其他塑料制品一样难以降解,容易造成白色污染,覆膜后的纸张也无法再次回收利用。据英国《经济学人》一篇统计报道,中国人的一年纸张消耗是人均1.81棵树,所以纸张的过多运用并不环保;幼儿的理智判断能力差,行为冲动性强,如果纸张的韧性和牢度不够也会被幼儿撕坏、咬坏。因此,幼儿书籍的材质设计与成人书籍设计不一样,既要满足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又要满足社会生态环境保护。那么棉布作为幼儿书籍的材料运用,似乎可以协调这一问题。布质书在发达国家十分普遍,在我们国家20xx年开始问世。如是一本名为《苹果的故事》的布书,书采用的材质是棉布,在棉布上可以印刷文字、图案。书的每页都在棉布里面填充海绵,以此增加棉布的厚度,方便幼儿胖乎乎的小手拿、抓、握、翻、压等,可以训练幼儿手指肌能和触觉。柔软的书籍页面对儿童的阅读也是一种保护,不像纸质书籍会出现由于纸质太硬、太薄而划伤幼儿手指的情况。棉布材质的幼儿书籍反射率低,对儿童眼睛不刺激,嘴咬不坏,手撕不坏,脏了可以清洗,既能减少幼儿尘埃过敏几率,又可以反复使用,提高书籍的使用寿命,甚至可以完好无损的传给下一代。与纸质的幼儿书籍相比较,棉布幼儿书籍具有质量轻、无毒害、天然、环保、柔软、安全、易清洁等优点,材料运用的安全性、无毒性、易操作性、耐损性等都体现了幼儿书籍设计的绿色设计和人性化处理,相信这种棉布材质的书是很多家长给幼儿的第一选择。

  二、幼儿书籍的绿色印刷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于世界的感知除了动手以外,有时候会通过嘴巴,喜欢什么或对什么好奇会用嘴巴舔或咬,这势必是传播疾病的渠道,所以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接触一切物品都需要极高的安全性,同时又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他们通过书籍来了解世界。在成人的书籍阅读中有时候手上也会粘上油墨,而油墨中含有有害身体健康的物质,所以在幼儿书籍设计中还要特别强调绿色印刷。绿色印刷是指印刷中要建立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保护人体健康,消除印刷中由于环保问题造成的危害,给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印刷工艺中油墨是必不可少的。传统采用的矿物油墨颜料中含有铬、汞、钳等重金属元素。如果把含有这些重金属元素的油墨用于幼儿的书籍印刷,与幼儿密切接触,而有些幼儿又喜欢吃手或用嘴接触书籍,可以想象这对幼儿的健康会产生多大的危害,比如有些幼儿血液里查出铅中毒,就是因为幼儿书籍、玩具中含有超标的重金属元素、挥发性有机物等。因此,我们应该追求一种“印以墨为先,墨以质为本”的原则,幼儿书籍的印刷尤其提倡使用环保型油墨。环保型油墨目前是以植物油为主体的油墨,如水性油墨、紫外uv油墨、大豆油墨等新型环保油墨。大豆提取的植物油属非矿物油,这种油墨不含污染大气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臭、无毒。这样的油墨应用到幼儿书籍的印刷中可以保护幼儿的健康,除此之外,在满足信息识别、保护、方便等功能的条件下,还应该提倡用量最少、工艺最简化的适度印刷,对印版版材、印刷材料、后期加工等方面都要优先考虑环境的效益以及人体的健康。

  三、幼儿书籍功能的再设计

  绿色设计思维概念中包含产品的多种用途设计,包括通过变化可以增加乐趣的设计,避免因厌烦而替换的需求,其能够升级、更新,通过尽可能少地使用其他材料来延长寿命,使用“附加智能”或可拆卸组件。至于幼儿书籍设计中如何进行这方面的绿色设计,可以借鉴产品设计的例子。图2是一个产品废弃物的功能再开发的例子,YWater是针对孩子的一种低卡路里饮料,喝完饮料后扔掉这个形象生动的Y型瓶子实在可惜。设计师通过一个Y结(YKnots)将这些瓶子连接起来,可以进行各种立体形态的组接,训练孩子的立体空间思维想象,所以很多瓶子就可以成为LEGO(乐高)一样的玩具。由废弃物到玩具物,通过巧妙的设计拓展其使用功能,延长使用的生命周期,这也是绿色设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思维。在幼儿书籍的可持续性发展中,也可以从书籍功能方面入手,让一本书不仅具有阅读的功能,还能通过设计来延伸、拓展其功能,提高书籍的使用价值和周期。

  我国儿童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陈鹤琴曾说过:“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当幼儿书籍遭遇玩具,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也是一种不错的设计理念。玩具书既有书的内容和形式,也拥有玩具的趣味和功能。比起一般的传统幼儿书籍,其寓教于乐,好看好玩,可以长久的保留下来。一些儿童立体书甚至引起成年人的喜爱和收藏。图3是一本幼儿布书,讲诉农场里小动物的故事,整个设计是一个可以储物的布袋,里面装满了农场里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有魔术贴,打开布袋之后。小朋友可以按自己的想象随意安排小动物的位置关系,形成一幅幅图画,可以互动玩耍,看图说话等,侧面还有文字对应收纳小动物的口袋。这样的幼儿书籍设计让孩子即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书籍内容兴趣有所改变,也不会丢弃它,因为它闭合以后还可以当储物的提袋或抱枕。

  四、幼儿书籍视觉的人性设计

  除了将绿色环保意识引领书籍设计之外,以人为本,尽量减少盲目的视觉刺激和视觉污染,加强人性化的视觉设计也属于绿色设计的范畴。幼儿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还不能进行系统性阅读,他们的书籍设计中以图形为主,文字为辅。色彩一般都采用高纯度的色彩,在幼儿书籍的整体设计中首先应考虑如何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将这些信息要素简洁直观地展示给幼儿读者,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幼儿阶段的认知为,过于复杂、繁琐的图形很难在第一时间引起幼儿视觉的共鸣,所以在图形的设计上不宜太复杂,多以具象为主,形式简约,才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空间设计上要注意图形、文字的面积、位置、空间关系,善于空间的留白处理,让幼儿的眼睛可以得到短暂的.休息,在色彩的处理上注意色彩三要素,即明度、纯度、色相之间的对比和调和的关系。虽然儿童的色彩以高纯度为主,但仍然要注意高纯度的色彩之间尽量减少大面积的强对比以及强刺激,以保护儿童眼睛视力的健康。图5是名叫《噼里啪啦》的图画书,书中文字和插图都是日本知名童书作家佐佐木洋子专为幼儿编绘、设计的。在图形的设计上,三个主角动物的造型类似幼儿简笔画,形象简洁、生动,一下就能引起幼儿的共鸣。在色彩的设计中,从明度、纯度、色相中寻求对比和协调,如主角动物色彩小面积的高纯度与背景大面积的低纯度调和,以此让画面主体在突出的同时避免产生过分的色彩视觉刺激。文字的字号大小适中,适合幼儿的阅读,从书籍整体的空间布局以及编排设计上都为幼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性化的阅读空间。

  五、结语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的使用和再利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幼儿书籍设计中引入绿色生态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从设计与人、设计与环境的角度去思考幼儿书籍设计;从书籍材料、印刷、功能、视觉设计等方面倡导绿色设计和绿色消费,让它在满足幼儿对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的同时具有安全、自然、环保、人性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书籍。

  设计书籍 篇2

  目的:在于将儒家“和”思想运用到书籍设计中做到相得益彰,总结出基于儒家“和”思想指导下的设计理念从而提升书籍设计品质。了解阅读对象与书籍设计的沟通桥梁做到意境融彻,以儒家“和”思想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运用从而提升读者阅读体验。方法:通过将儒家“和”思想运用到书籍设计中,从而探索现代书籍设计的新出路。结论:研究儒家“和”思想的内涵,将其应用到书籍设计当中,能够提升现代包装设计的文化性,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文化认同,并且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现代书籍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引言

  “和”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体现了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智慧,在调整阶级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同时也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理论基础。它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在中国长久的历史文化看来,儒家“和”思想已经被衍生成一种兼容并蓄的艺术形式,并且被广泛运用到建筑技艺、园林、书法、绘画等艺术设计领域。本文通过对儒家“和”思想进行梳理,使其与书籍设计相结合,总结出基于儒家“和”思想指导下的设计理念,进而从视觉元素、材料选择、书籍造型和装帧结构上研究如何在现代书籍设计中体现出具有儒家“和”思想的设计理念。

  儒家思想中的“中和之美”谈书籍设计中的适度理念

  在儒家思想中,任何事物的审美和欲望应该有理性地、适度地抒发,去达到情感和思想的互融互通。正是因为有“中和”儒家思想的引导下,人们才会更加满足自己当前的生活从而做到知足常乐、控制欲望,只有做到儒家思想中的适度原则,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睦共处。在书籍设计中,近年来随着电子读物的普及,加上有些设计人员为了迎合某些书商的要求,对书籍过分装饰一味地追寻表面视觉上奢华高雅的书籍装帧形式,出版商也越来越看重书籍外观,而产生了很多过度包装的书籍,因为在他们看来现代纸质书籍具有了摆设和收藏功能,这种看似提高书籍价值的行为对于书籍本身来说其实是一种病态的表现。过度包装不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对消费者的心灵进行了腐蚀。书籍自古以来就是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主要媒介工具,如果过度的最求外观上的好看与销售价值只会适得其反。儒家的“中和”思想要求书籍装帧设计师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寻找最佳的平衡点,让书籍设计的外在体现出对称、平衡、协调和统一,并对称美、秩序美来带动人的自我身心的和谐,让人的身心、人与人、人与自然处于圆融的状态,实现真正的“中和之美”。

  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谈书籍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儒家思想常常强调“天人合一”,其中以人为核心,强调人与天地、自然的和睦共处。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引导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应当以占有自然、破坏环境为目的,而应思考如何与自然融为一体,世间万物本身就属于自然界,人们不是要逃离自然的环境、改造自然的规律,而是要融于自然、亲近自然,实现生命之美与自然之美的相互契合。因此,在书籍设计中应体现“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抑制无限制的`欲望,避免向自然无限制地索取从而造成大量的破坏,尽量采用以自然、可回收的物质和材料作为书籍纸张制作材料,提倡绿色设计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儒家思想中的“文质并重”谈书籍设计中的整体理念

  孔子明确了“文”与“质”的关系,提出“文质并重”的思想理念。“文质并重”是强调形式和功能的统一,避免出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极端现象,使“文”和“质”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在书籍设计的功能上,以服务于人为根本目的,在表现书籍内在内容的基础上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同时,文质兼备又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优秀的书籍设计应该实现装饰和其承载内容的统一,用形式来表现其自身的精神。

  结论

  儒家“和”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出发,书籍设计也应该以读者为主体进行设计,设计吕敬人先生曾评价的:“今天的书籍设计师要塑造书籍的生命。设计师需要思考如何体现书的文化气息,让人在愉悦中享受到书籍传递的信息,说得直白一点,设计者要做的就是在书籍文本和读者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书籍装帧设计无疑就是书籍的精粹所在,好的书籍设计可以让读者在未翻开书籍前得到某种预感,也可以让读者于第一印象时就失去翻开的欲望。这种能够拉近读者与书籍的心理距离,就是书籍装帧设计中包含的儒家“和”思想。达到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激发读者探索意识的目的和意义。

  设计书籍 篇3

  班级: 学号: 姓名:

  刚开始接触书籍设计,我们只知道封面设计、扉页设计,最后把插画设计也算进去,觉得做一本书很简单,通过学习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书籍设计是立体的也是平面 的,这个立体由很多平面组成,不仅从外表上能看到封面、封底、书脊三个面,以外到内,随着人的视觉流动,每一页都是平面的,每一面都要进行装帧设计,给人 以美的感受,这让我明白了网格的重要性,想当初葛教师给我们上网格课的时候我还不屑一顾呢!等到自己排版的时候才知道网格在排版上的作用,根据不同类型的书,可以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吸引读者的眼球,呆板的排版则给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

  书籍装帧设计是我们平面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这6周时间里,我们主要对成型工艺、版式设计、整体设计制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在教学中,老师强调书籍设计的形式与阅读功能、平面特性与立体形态之间寻求和谐关系。为了使我们的设计能符合现代书籍加工工艺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实用性的设计能力,老师带领我们实地参观了印刷厂和装订厂。通过对书籍加工过程的具体接触及部分示范,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书籍整体性设计的意义。为了提高我们的空间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老师搜集了大量的优秀书籍实物和图片资料。从书籍 平面到立体型态的塑造、从设计到加工工艺等,通过对这些实例进行分析讲解,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创造性的设计能力。

  书籍成型工艺、书籍装帧、印刷工艺、字体编排与设计型成的总体上的书籍工艺此类课程,让我们充分的了解书籍的制作与发行等一系列的相关知识,是出版美术专业的主要课程。 不管是设计、印刷、装订,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了该课程的整体性,各各环节紧扣缺一不可,对设计者的设计能力、艺术修养、文学修养,以及对消费人群的心理把握无不是一项巨大考验。

  书籍装帧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让我们充分了解到了书籍设计与装帧艺术,深刻地感受到了该课程的整体性与统一性,整个课程的布局,从 对书籍的`深入了解到对它的设计,再进行印刷,最后装订,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氛围,结合我们各自特点,从整体到个别的辅导,使我 们对书籍装帧能更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我们了解到书籍的制作过程与流程等的相关知识,以后对书籍也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对于未来都具有一定影响。

  它同时也是一门工艺艺术,没有书籍装帧,一本书也不可能成型。通过我们对书籍成型工艺、字体编排与设计、印刷工艺的学习,使我们更 深入一步的了解书籍装帧,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和统一性。整个课程的布局,从对书籍的深入了解到开始设计,再从图形、文字的编排、处理等不同方式进行设计,最 后到书籍的印刷和装订,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该课程的整体完整性。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给了我们浓厚的设计氛围,以及耐心地指导,使我们更好的把握此 课程的学习及深入,了解到了书籍工艺一系列制作流程和深远的意义。通过对“书籍装帧”课程六周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导,我对此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更难得的是,老师对此课程的研究和探索,能把知识更直接、更形象地教授给我们每一位同学,同时也保证了此课程的教学质量。

  我个人认为这一课程都有其不可获缺的重要性,必须整体把握才能使最后之作品更加完善,所以在思路创新的同时,多借鉴以往成功经验也是必不可少的,毕 竟书籍的作用不公在于艺术欣赏,而且肩负传递信息,记载历史等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以后可能会比较少的接触书籍工艺,但比课程对我们一生的影响都具有着重 大而深远的意义。

  下面是我对此课程的几点看法:

  1.讲课的形式:首先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图文并茂,并针对于重点能重复强调,能使得我们起进一步深化。

  2.教学方法:此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互动的形式,师生间零距离交流方案。并将方案通过投影仪进行分析讲解,同学间相互学习,探讨。

  (1)了解“书籍”的几种结构和形式,搜集分析一些“书籍装帧”的资料,

  (2)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搜集一些特殊材料的“书籍”,将其进行分类,更进一步深入。

  (3)在了解了一些资料的情况下,由我们亲自动手制作(精装、平装、特异)三本书籍,主要针对封面(封套、护封、内封)、环衬、扉页、目录、勒口,及正文的编排等等,都得到了训练。

  3.此课程所达到的目的:此课程产生了一定的效果,班级每位同学最后都独自完成了2-3套作品,同时大家对“书籍装帧设计与实训”也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

  4.针对“书籍装帧”教材的看法:

  (1)对于初接触“书籍装帧设计与实训”的人来说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2)此教材以解读的形,直观、容易理解(读图为主)。

  (3)在文学解释方面,通俗易懂,内容概括全面,并针对学生的课堂作业进行分析。 总之,此课程在一种游戏般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也调动了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六周的学习,我们的作业可以证明一切!

  设计书籍 篇4

  摘要:近些年随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精神文化也有着更高的需求,价值观和审美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转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于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也越来越关注。通过对我国书籍装帧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以往在装帧的过程中没有或缺少情感化设计元素,对于书籍装帧领域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相关从业人员迫切需要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在书籍装帧中利用情感化设计元素呈现出更具情感化的设计,为书籍装帧增添新的生命力,增强书籍的吸引力,使书籍也可以更加容易得到读者的认可。

  关键词:书籍装帧;情感化设计;设计元素

  纵观我国书籍装帧的发展历程,即便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对于书籍装帧工作非常喜爱,并且为此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在不断地思考如何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书籍装帧过程中体现情感化设计元素,是书籍装帧领域的又一场新的革命,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书籍设计水平,还能使得众多设计人员的才华得以展现,使得书籍装帧更加具有艺术性和审美性。所以对于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进行深入的思考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书籍整体装帧中情感化设计的内涵

  最早提出情感化设计这一概念的是唐纳德诺曼。他认为情感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第一个层面是感官层面,第二个层面是行为层面,第三个层面是反思层面。这三个层面代表着人们对于事物认知的三种层次,就阅读书籍而言首先人们看到的就是书籍的外表,也就是视觉对于物质的第一感官。然后人们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具体的感受就代表着行为层面,是书籍使用功能和易用性的具体呈现。人们在阅读书籍后,思想上会对于书籍产生一定的情感,人会因为书籍的内容产生喜怒哀乐等情绪,又或者对自身进行深刻反思。对于书籍的整体装帧而言,要立足于我国书籍装帧发展现状。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就是以书籍整体装帧的物质性作为重要基础,再将其具有的精神功能充分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情感,从中也可以体会到和感知到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所具有的整体性和持续性的特点,这种书籍装帧中的情感化设计元素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散。书籍整体装帧设计与书籍中的内容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书籍装帧中的情感化设计需要具备引导性,能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情感世界与书籍产生共鸣,从而起到一定的积极效果。如果书籍装帧设计只是一味想要吸引读者的关注,而将众多色情、暴力的因素都放入到书籍装帧中,不仅会使得读者忽略或误读书籍中的内容,甚至还会对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误导。

  二、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

  对于我国的图书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图书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书籍装帧的形式也呈多元化趋势。图书装帧想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对于图书装帧设计必须要给予更多的情感关注,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书籍更加具有感染力,才能更加吸引读者。书籍装帧中融入情感化的设计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从对于书籍的本体认识已经逐渐上升到行为水平或更高的层次,可以说情感化设计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想要在激烈的图书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找寻有效的措施,加强情感化元素与书籍装帧的良好融合,这是一条必经之路。书籍整体装帧设计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的情感、认知心理等众多角度出发,如果不能坚守这一原则,那么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也终究是徒劳的。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体现,是装帧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随之应用在书籍装帧中去,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使得技术体系越来越成熟,同时还需要尊重新技术提出的要求。如果新技术的融入并没有使得书籍装帧领域发生任何的变化,那么新技术的应用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所以随着装帧工艺的不断发展,书籍装帧也必定会融入情感化设计理念。

  三、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思考

  (一)材料的情感化设计

  1.传统纸张具有的情感魅力

  纸张是书籍表现的重要媒介,传统纸张具有属于自身的独特魅力,纸张材料具有的质感使得书籍的美感得到了强化。厚度、纹理都是纸张所具有的特性,能够对人的多种感官发起冲击,使得人们对书籍产生了情感,是纸张架起了人与书籍之间沟通的桥梁。纸张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对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先人的伟大智慧,纸张也成了书籍装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纸张也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就是中国传统的纸张,这种纸张是利用传统的造纸术,通过手工加工制作的。另一部分就是欧洲纸,这种纸张是利用机械设备生产制作的。在我国纸张与学术领域和艺术领域发生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纸张不仅仅只能被应用,同时还能被触摸和感觉到,因为手工纸张在制作生产的过程中,应用的原料和制作工艺都会存在巨大的差异性,纸张也是以碱性存在的,是非常适合承载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些纸张能够散发出清香的气息,能够激发人们对于书籍的喜爱,更能帮助人们良好地融入到书籍所构建的情感世界中去,这也正是书籍装帧中情感化设计元素的重要体现。

  2.新型工业材料中的情感创意

  纸张的机械加工技术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材质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工业发展迅速的今天,人们在纸张生产过程中经常会选用工业材料代替传统的`纸浆,生产的纸张更加适用于现代印刷技术。除了这些经常会应用到的纸张外,一些特殊性的纸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能够体现出情感化设计元素,例如:现在的一些儿童书籍,为了能够满足儿童的心理认知特点,将一些仿毛皮的材质融入到儿童书籍的画面中去,增强画面的立体感,提升儿童书籍具有的吸引力。

  (二)印刷的情感化设计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纸张的材质也呈现着多元化的特点,能够支持不同的印刷工艺,使得在书籍印刷中也能体现出情感化的设计。首先,需要讲述的就是凹凸印刷工艺,凹凸印刷能够使得图形的立体感觉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能够支持二次印刷,这对于纸张的材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印刷技术和纸张材质的良好契合,才能将凹凸印刷所具备的优势最好地呈现出来。这种凹凸印刷方式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中经常可以看到,可以使读者的触感更加强烈;其次,需要讲述的就是3D印刷技术,这种印刷技术在我国的印刷领域属于先进技术,该种印刷技术将立体成像与印刷技术进行良好结合,使得平面印刷能够呈现出来的效果更加强烈和奇特,打破了以往传统印刷技术所呈现的平面和静止的形式,使得平面形象更具生动效果,为平面赋予了生命力。

  四、结语

  书籍是承载文化、智慧的重要媒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书籍装帧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将书籍装帧与情感化设计理念进行完美融合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地提升书籍在图书行业的竞争力,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还能有效地增强图书具有的吸引力,使得书籍与读者的情感世界产生更美好的共鸣。

  参考文献:

  [1]芦扬.浅谈中国发展中的书籍装帧设计[J].艺术科技,20xx(12).

  [2]甘芳芳.交互体验在立体出版物中的应用与探究[J].艺术品鉴,20xx(3).

  [3]李永霞.书籍装帧中的封面设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xx(1).

  设计书籍 篇5

   1. 课题的依据,意义和实际应用方面的价值?

  我选择的题目是”xxxx书籍设计,从”书装”的整体意义上来认识,可以说没有书装就没有书籍,就像精神离不开躯体,之所以选择该题目是因为“xxxx”尤其是中国xxxx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在世界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市场对该类书的设计大多都是简装,单册,封面设计也比较单一,因此我决定做该书的装桢设计让xxxx文化得以完美得以展现。

  我在设计中的一些想法都可以通过材料、颜色、形式、版式、字体、插图等都可以通过书籍装桢设计表现出来,而我以“xxxx”为主题因为它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经久不衰的,它必定是会受到喜欢此文化的群众的收藏,同时“xxxx”书籍设计可以表现的独特,生动而富有意义,从不同的视角将其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必定吸引更多人阅读和购买。

  2.本课题在国内外的设计现状?

  书籍是现在世界上用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主要途径。书籍从人类文明产生至今,作为一种大众媒介的传播工具越来越发挥着它自身的作用,书籍的装桢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并形成了专门的科学。

  从世界的发展来看一个国家书装水平的高低,书籍种类的`多少,印刷量的大小已经成为衡现在社会进步和发达的一个标志。书装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路径,而由于不断的发展现在书装已不再是简单一页页的装订,而是装桢设计者对书籍的二度艺术创作,是装桢艺术家思想和智慧的结晶。

  书籍设计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门类,在具有展示性的同时还有吸引读者的功能。

  3.课题设计的内容及拟采取的方法?

  首先要了解xxxx的内容实质,并通过自己的阅读加深对自己所要装桢对象的内容,性质,特点和读者的需求并做出正确地分析和判断。

  书籍装桢即是立体的也是平面的,这种立体是由多个平面而组成,不仅外表上能看到封面,封底,和书脊三个方面,而且从外入内,随着人的视觉流动,每一项都是平面的,所有这些平面都要进行装桢设计,给人以美的感觉。

  对“xxxx”书的设计我采用以材料、形式、版式、字体、插图等多个方面整体、独特、而全面的来展现其内容。

  4.课题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做“xxxx”书籍设计,主要的难点我认为应该是风格和形式的确定,以及色彩、材料、形式应随着一些特殊情况而有所调整和变化。所以我的解决方法是大量的搜集相关信息资料,然后对其进行科学地分析,整理以便了解中国园林的精髓以及读者的需求,并由此对该书的外观和内容以及其他方面色彩和图案进行更好的设计,并研究市场上此类书的特点,吸取其精华来更好的完成

  设计书籍 篇6

  书籍设计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寻求自我的定位。在传统纸文化的背景下,观念由狭义向广义转变,从装帧到书籍设计,转变的是思维方式,在技术与艺术的继承与创新中,完成由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时代过渡。材料与工艺的多样在书籍设计中彰显个性,版式的自由发展使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竖排文字,空间得到了极大关注。概念形态的奇思妙想正在颠覆书籍固有的长方形六面体模式,从内到外、多层次、全方位,围绕书籍的本质功能进行探索,进行着书籍建筑形态的构造游戏。而如今,视觉文化发生了历史性转变,电脑屏幕成为了我们观看的主体,作为书籍设计主要要素的文字也跳出了纸张的控制,跃然屏幕之上,成为了新的载体存在。从电子书的兴起到电纸书的出现,再到时下流行的微阅读的大众传播。新科技、网络文化的流行,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开机化的生存方式,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图文并茂的版面设计,方便快捷的阅读等这些适合大众传播的阅读方式都在冲击着传统。将刚刚由 “读文时代” 进入 “读图时代” 的人们一下子又推进了 “感官信息时代” 。书籍设计也在伴随着文化的传承中不断发展创新着,这些新的变化给了我们一个机遇,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使得书籍设计兼具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又能体现出时代特征,从而实现文化传达和沟通,这也许正是传承的意义。

  1.中原文化概述

  中原文化从地域上来说是以河南区域为主体的黄河中游地区的历史文化。在我国历史上,这里自古至唐宋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从历史的角度强调了中原重要的地理位置。以此地域形成的中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构建体系和思想特征,拥有着属于中原人民特有的风俗习惯,始终引领着华夏文明的走向和文化发展的方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

  作为中华文明体系的开端,中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从内容上看,中原文化包含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等史前文化;从伏羲作网到大禹治水的农耕文化;造就了龙图腾和 “龙的传人” 的神龙文化;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政治文化;诞生了老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圣贤文化和以整体治疗、多角度观察、奇特技术、和谐用药等手段著称于世的中医文化;集百家大成者的思想文化;塑造了以圣人为特殊群体影响社会的名流文化;造就了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木兰从军、岳飞抗金、包公断案等英雄神话;产生了中国商人、商业和商文化的起源,以仰韶彩陶、唐三彩、汝瓷、钧瓷等瓷器制作技术,冶铁、制铜等发明为主的科技文化;创造了中华文化重要载体的.汉字文化;掀起了寻根问祖的姓氏文化热潮;推动了宗教文化、武术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太昊陵庙会、洛阳花会、信阳茶叶节、马街书会、开封夜市等民间节会,开封盘鼓、汴绣、朱仙镇木版年画、南阳玉雕、周口杂技等民间艺术,以及以洛阳水席为代表的豫菜饮食文化。从形式上看,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特点上看,中原文化具有根源性、基础性、包容性、开放性、原创性等五大特点。中原文化是中华文明之根,华夏之源。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原文化不断地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延展,以兼容众善、融合之姿吸纳外来文化,并在融合中创造性地转化和发展,形成了具有本地域特色的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2.中原文化在书籍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

  以河南地域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造就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同时也成为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源泉之一。河南省 “十二五” 规划建议提出,要建设文化强省,增强发展的软实力和支撑力。充分发挥中原文化独特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突出 “根文化” 传承弘扬,推动中原文化 “走出去”,建设华夏文明重要传承区。弘扬中原文化关键在于文化信息是否能够传播出去,而传播的关键在于承载信息的载体。

  书籍正是利用文字、符号、图形承载着人类的思想和情感,叙述人类文明的进程,在文化发展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传承作用。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中原文化的探索至今没有停止,这不仅是设计本源的问题,同时也是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从根源和基础性上加强中原文化系列书籍的出版,从设计者的角度强化中原文化认同感

  中原文化内容丰富,但精品书籍为之甚少,从出版者的角度而言加强与中原文化相关书籍的出版,提升文化传播的责任意识十分重要。从书籍设计者来说进行设计之前必须深入了解书籍内容的文化内涵,使得书籍内容和设计形式达到文化上的高度统一,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文化传承。这是作为一名书籍设计者基本的职业素质。所以在艺术院校书籍设计课程学习阶段,拓展学科领域,在专业教学中逐渐渗透有关中原文化的课题练习,从基础上加深中原文化的认识,这对于中原文化在书籍设计中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河南地区剪纸艺术历史悠久,艺术内容大多与普通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造型复杂而多变,这种特有的纸工艺同样肩负着传承中原文化的使命。学生通过实地对河南本地的剪纸艺人进行采访调研,采用笔录和摄影的手法,记录了河南地区剪纸艺术形式,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完成关于河南地区剪纸文化的书籍设计。(图1)整体书籍采用传统的线装形式,以现代印刷工艺为技术基础,结合剪纸艺术特征进行整体设计,从书籍封面到版式设计无不渗透着中原文化的丰富色彩。整体设计淳朴、浓郁,又具有传统文化特色。作者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对课程的学习,同时也加深了对剪纸文化的了解。

  (2)从开放包容性上注重书籍设计载体的形式转变,发挥文化传播者的主导作用

  中原文化通过书籍载体的传承,必须注重传统书籍设计形式的创新,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以及书籍的艺术审美,从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构筑书籍设计的空间艺术,这样才能带给读者感官享受的同时真正提高中原文化的传播价值。如今电脑和手机等电子载体分担了文化信息传播的部分功能,使其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也让文字的创作者得到了无限的空间进行创作,影响着文化的传播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让书成为了书籍本身的独立艺术,这是数字时代的积极表现。传统书籍在文化传播中不会消亡,文化的传承形式既要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又必须积极探索新的途径,结合时代技术,迎合大众阅读的传播方式,才能适应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从而形成从 “线下” 到 “线上” 全面的中原文化传播体系,推动中原文化的发展。例如: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是中原民间文化中的突出代表。朱仙镇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夸张古朴、色彩艳丽,体现了当地浓郁的艺术特色。设计者通过《探秘朱仙镇年画》系列书籍设计,把朱仙镇年画这一悠久的民间艺术通过书籍设计进行传承,与此同时通过现代电子书、微博、微信的载体平台进行线上书籍文化的推广,从多种渠道进行中原文化的传承获得良好的效果(图2)。

  (3)从原创性角度加强中原文化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书籍设计者在进行创作的同时也是对文化的理解再现,通过对中原文化内涵的深入分析,充分利用中原文化资源为设计灵感,在进行书籍设计时能够充分提炼关联文化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创新。从石器时代的陶器纹样到后母戊大方鼎的青铜造型,从南阳画像石到朱仙镇木版年画,从豫剧戏曲人物到少林宗教中的装饰图形等,这些在中原大地的土壤中孕育出的造型,都是书籍设计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资源,把它们根据书籍内容进行设计形式的提炼和打散重构,可用于书籍封面、内文的版式设计中去,强化中原文化特色。除此之外木版年画中艳丽的色彩对比,剪纸艺术的中国红,唐三彩中的黄、赭、绿,泥泥狗中的黑,宗教文化中的五色等这些传统的色彩和图形一样,充分体现了中原色彩观念,借鉴这些色彩语系进行提炼,作品简约鲜明对比强烈。汉字是组成书籍设计的重要元素,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书籍设计封面设计中不仅要熟练把握汉字的基本结构,同时也要深入了解汉字的内涵。而在正文中,宋体字是运用最为广泛的字体形式。目前针对宋体字的设计种类就有几十种之多,通过汉字字体的创新能够进一步促使中原文化与书籍设计的交互融合。从中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这些图形、色彩、文字不仅能够充分表达出中原文化特色,在书籍设计中也能更好地起到传播与交流的作用。

  总之,中原地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数不胜数,这为书籍提供了内容,也为设计提供了灵感。书籍本身是最具文化气息的艺术形式,在传承中原文化的道路上,扮演者主要的角色。设计者要以新的视角和方式捕捉文化信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从内容到形式的统一,传统到现代的融合,在设计中汲取文化的养分,在书籍的载体中传播着中原文化内涵,探寻一条文化的传承之路。

  设计书籍 篇7

  调研时间:

  20xx年03月31日

  调研地点:

  得一文化广场

  调研目的:

  关于对书籍设计的实践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书籍的种类也不断的增多,现在的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书籍:科普类的,教育类的,杂志类的,教育类的等等这些书籍这些书籍在市场上的竞争也是非常的激烈!我们这次的调研也是对各方面的书籍的各项设计和装帧进行一些实践性的了解!

  对于在市场上的了解,在市场上流通最广的还是一些那些简装书籍,因为他们大多数是传达知识的,他们价格便宜知识种类多,是一般平民能看得起的书类。

  对于那些书籍的封面也是极为重要,因为这是群众认识一本书的'第一步,只一点极为重要!因为如果把一本书的封面设计好了能够引起群众的注意,是他能很快的拿起这本书去看内容。

  在这次的调研过程中,对于各种书的封面都相对的了解了一下,对于那些小说类的名人散文类的书籍的封面都设计简单大方,一般是以字体来装饰封面,封面颜色主要以暖色调为主一般发灰色,这就是这种书的特点。科普类的书是以色块和一些图片还有字体的设计来装饰封面的,封面颜色大对数都是冷色调,不过也有暖色调。还有教育类的,一般是通过一些关于教育类的图片来封面的,设计的比较规整,在市场上种类最多的还是杂志类的书,他们的方面都放置多个图片进行一些排版,有的是整个封面就是一张图片,设计的比较时尚!

  这次我主要看的是一些画册,相册之类的书,封面冷暖分工明确,这类书即使除了封面,就连里面的内容都是吸引人注意的!因为它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图片,文字性的东西很少。这种书的封面都是一些作品来进行封面装饰的,一些是名人专辑,或许还放置名人的照片,这种书的扉页除了对这本书的介绍,其他的还是张作品图片,它里面还对一些作品进行分类,都很细致!还有一些关于名人专辑的书,他们在扉叶就对书专辑的主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封面和封底是他的经典作品。因为我是一个酷爱绘画的学生。我想以深入了解这些内容,将来为自己出一本专辑。

  最后总之这次调研的结果使我非常满意,为设计好一本书当然也需要经常的这样的调研,要多次的实践,才能把一本书设计的更好。

  设计书籍 篇8

  摘 要:处于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美学趣味不断变化的今天,书籍的装帧设计很难有永恒的判断标准。但除了上述三个要素外,满足读者需求才是书籍装帧设计的最终目的。读者对书籍通常有阅读和使用方面的舒适、安全、方便、快捷、省力等生理需求;同时也有审美、情感等多方面心理诉求。“以人为本”的书籍装帧设计要求把读者放在首位,把人性化设计渗透在图书开本、纸张材料、内文版式、文字、色彩等装帧细节中,使书籍装帧的最终形态符合读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关键词:装帧设计;生理需求;心理需求

  1.前言

  处于技术水平、市场需求、美学趣味不断变化的今天,书籍的装帧设计很难有永恒的判断标准。但除了上述三个因素外,有一点则是不变的,那就是设计中对人性的追求。信息的接受者并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受纳器,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主体。书籍设计师只有把读者放在首位,使书籍装帧的最终形态符合读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才能使书籍在适应不同读者群的实际要求中更趋多元化、合理化。

  2.读者的生理需求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

  书籍的装帧设计在满足读者生理需求的层面上并不是简单的使用功能的满足,其中更渗透了对读者的人文关怀。设计者在读者便于阅读、便于使用和便于记忆等生理需求方面通过各装帧要素体现这一关怀。

  2.1便于阅读的需求

  书籍的版式设计必须遵循人类的视觉规律。首先,版面的上、中、左部分被心理学家认定为读者的“最佳视域”,其次是右边部分。其次,为了快速顺畅地阅读,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书籍装帧中要求行距要大于字距,一般是字距的一倍以上。同时,合理的字距通常是字高的1/2-2/3。略微增加字距和行距,或行距过窄,上下文字相互干扰,目光难以沿字行扫描,都会起到减缓阅读速度的作用。对目标受众为老年读者的书籍来说,选用字号偏大、字体简洁明了、色彩设计鲜艳、标题醒目的排式和版式,更有利于唤起其视觉注意,便于保证其阅读的质量和速度。再次,书籍的分栏也要符合人体工程学。据实验证明,每行字若用4号字超过100-110mm长度,或者用小于5号字超过80-90mm,阅读时就会感到轻微疲劳,如果字行增加到120mm时,阅读效率会降低5%,因此,为了阅读的方便及保护视力,字行长度以不超过80-105mm为最佳[1]。同时在纸张材料的选择上,设计时将图书内页表面印以浅淡色调或直接选用蒙肯纸(纸本色为浅黄色调)等低白度纸张,这样可以减弱纸张的反光,不易引起读者的视觉疲劳,减小对读者眼睛的伤害。

  2.2便于使用的需求

  除受书籍内容、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外,书籍开本的多样化也是适应读者生活方式和日常阅读习惯的结果。普通3开本和大32开本图书具有文本信息量大的优点而广泛使用。但以人的舒适尺度要求,以上两种开本在水平方向的尺寸稍大,在日常携带中只能沿书的脊背方向用手的虎口握持,较长时间的把握就会产生肌肉疲劳感。近年出现的窄32开本的设计类、文化教育类和工具类图书因为开本新颖、携带舒适便利的优点而获得市场和读者的广泛欢迎。再如词典、专著类图书的装帧设计,因为此类图书专业性较强,内容丰富,通常信息量巨大,设计者宜根据其内容的多少选择合适的开本。过宽的书脊在视觉上不美观,也造成取阅的困难,书脊的厚度应以单手易取放为合适。同时,像地图册、工具书等经常使用的书籍,所选用小开本,便于读者阅读、查看。而大型系列专著则应避免小开本,较大的开本外观上更美观、大方,便于收藏。

  2.3便于记忆的需求

  一些书籍的装帧形式对读者便于阅读、加强记忆的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书籍正文中对重点内容、引用内容等有限字体的加粗、变细、拉长、压扁或调整字号大小的手法;或对标题或导语的字体、字号或颜色的特殊强调;或以及在每一页的页眉或页脚添加该页内容所属章节的信息;还有在各章节前添加摘要、导语或提要,都可以起到在读者阅读过程中加强记忆的效果。

  3.读者的心理需求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

  书籍装帧设计已不仅只限于阅读习惯、便于使用等读者的生理需求,不论是书籍中本身所承载的信息内容,还是外在的装帧形式,它都包含着一种精神交往的过程。书籍装帧设计者在这方面的努力,为读者和图书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搭好了桥梁。

  3.1形式美的需求

  文字的首要作用当然还是供人阅读,除此之外,文字作为整个版面设计的装饰性因素,在满足读者心理需求方面还发挥着灵动的美感效应。在具体的操作中,文字的设计会根据作品主题的要求,突出文字设计的个性色彩和组合魅力,给人以别开生面的视觉感受,充分展现设计者的信息表达得多层意图,唤起人们的审美愉悦感受。首先,文字版式设计应会有一个总的设计基调,从空间关系上达到统一基调的效果,即以字体组合产生的黑、白、灰,从明度上拓展版面的视觉空间,而不仅仅是视觉刺激的变化。其次,针对不同年龄的读者群,编排设计也应随之而变化。儿童书籍多以生动的画面、奇异的开本来夺人眼目,将一本书溶入一种有图有文、有声能动、寓知识于玩乐之中,启发式的设计正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情感需要。与之相对应,中老年读物图书设计需要注重内涵,不可有过于肤浅的表面装饰。适应他们的书籍编排就不能太跳跃、太刺激,应多一些平和,多一些人文气息或怀旧情感。再次,根据不同类型的书籍,也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版式形式,如一般工具类书籍,在版面设计中要求比较稳定、谐调、有逻辑性,这样才能表达工具书信息权威、科学、有条理及重规范的特点,才能使读者对它产生一种信任的情感;而诗歌、散文的版面设计就丰富的多,可适当加宽行距与字距以获得轻松、舒展的情绪,将内容的情感寄托于变化的格局之中。

  3.2意蕴美的需求

  传统的只作为物质基础的纸张材料和印刷工艺,在现代技术的发展上也仍能表现出意蕴美的特质。如宁成春设计的《乡土中国》系列的书籍在设计中选用名为“芬兰高级书纸”的特种纸。这种材质本身就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材质和色泽就是“红中国”的感觉。同时制版为双色,即从彩色固体中取红、黄、蓝灰度,黄版也变黑版,调好灰度,明暗、冷暖调子,长调给专色,增加层次,黑版使其调子短[2]。这样一来,彩色图片中暗部不显处通过制版都显露了丰富的结构层次,比原图更清晰,别具风味。整套书凸现出浓厚的中国味道,让读者爱不释手,读者在阅读时不但愉悦,还有陶醉之感,既达到了传达知识的.目的,又能让读者享受书籍装帧设计带给他们的精神上的满足。在纸上印以色彩、附着味道,也能营造出新奇之感。翻开一本书,书的味道会油然而生,有形的和无形的,材料本身的味道和印刷时油墨的味道混合在一起,极大地丰富了人的嗅觉和味觉体验。比如,《爱上咖啡滋味》,封面和内页都使用咖啡色彩;《一杯安慰》和《菊花香》,更分别使用具有咖啡香味和菊花香味的特制油墨印刷,翻阅时散发出缕缕清香……以印刷工艺为依托,以纸张材料为媒介, 根据图书内容和主题针对性地设计制作一些装帧形式,照应了读者对图书的丰富细腻的感性心理诉求,深化了图书内涵。书籍的装订形式也能发挥意蕴美的效用。如吴勇设计的关于北京奥运的画册《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一本以北京奥运会重要场馆的形态为基本元素的函套及内文设计,蝴蝶挂钉式骑马订与胶装相结合的特殊装订工艺,都试图表现出北京奥运会人文的、科技的、绿色的理念特性,整套书籍强烈的立体感设计在触觉上也给人以很强的愉悦性。

  装帧设计中所包含的形式美和意蕴美,虽然诠释着不同的内容,但二者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设计师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并把这些美表现得当,使二者融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充分发挥出书籍装帧中读者艺术审美需求。

  4.伦理需求是书籍装帧设计的目标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中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而产生的五种境界: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他认为,介于学术境界和宗教境界之间的是“艺术境界”,其“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艺术境界主于美[3]”。书籍装帧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设计应达到的功利、审美、伦理的三种境界,其中功利境界为基础,我们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必须首先以满足读者的生理需求为前提;然后由低到高趋于伦理境界——一种以人为本的哲学境界,这种境界在现今日趋发达的书籍装帧市场已经渗透到书籍装帧的形式和内容的设计当中,在满足读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方面处处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

  5.小结:

  书籍装帧设计中传统的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已不能全面指代和解释设计的本质和存在价值,对书籍装帧实用与审美的价值判断也应进一步提升到伦理境界,以大众的利益需求为根本,才能更真切地认识当代书籍装帧艺术设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同旭,冀德玉.书籍装帧[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46 .

  [2] 徐云浩.浅谈材料特性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J].包装世界,2010(4):112-113.

  [3] 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51.

  设计书籍 篇9

  教材分析: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爱书,更是一种美德。大凡爱读书的人都爱护书籍,鲁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是爱读书的典范,本篇课文记叙的就是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事。

  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鲁迅爱护书籍的表现。

  第一层(1自然段)写鲁迅爱读书,看书时对书籍非常当心。

  第二层(2自然段)写鲁迅爱书,他精心地保存书籍。

  第三层(3自然段)写鲁迅爱书,认真保持书籍的干净和完好。

  第二部分(4自然段)写鲁迅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写作特点

  1、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提示课文主题。

  2、用词准确,极有表现力。

  3、先叙事后总结的“分------总”结构方式,使课文条理清晰,而且有说服力。

  教学内容:爱护书籍

  教学目标:

  1、通过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故事,学习他爱书的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出12个字。

  教学难、重点:

  1、理解“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这句话的意思。

  2、学会写出12个生字。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故事。

  教学时间: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书吗?你都喜欢看什么书?你们是怎样看书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名人看书的故事。板书《爱护书籍》

  二、 新课探究

  1、齐读课题,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2、初读课文,通读文句,自学生字。

  ①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标记下来,要多读几遍。

  ② 学习生字,师:同学们都读完了,生字学会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看你们认识了多少字(出示生字,认读)

  ③ 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让学生自由说)

  (这个环节,符合学生的心理,学生能积极投入。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的读书的兴趣,并且提出读书的要求,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文识字不但提高了识字效果,而且突出了课文的重点。)

  3、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1) 同桌互读,师:同学们把生字读准了,能把课文读下来吗?(相互读,互相提提意见。)(标下自然段)

  (2) 展示读书,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愿意读给我们听听?(读后评价,主要评正确、流利,肯定学生优点,注意表扬,激励)

  (3) 教师教师范读。

  (4) 师:同学们把课文读通顺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读,生生互动,让学生评价,教师范读,师生互动,体现了开放式课堂教学。读书要体现过程,还要给学生练习的机会。)

  (5) 找出课文中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6) 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符号,画出课文中能说明“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的语句。

  (7) 小组交流,读书,体会,说一说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汇报交流,互谈读书体会。)

  (8) 复述课文。

  A谈谈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B简单的复述这个故事。

  (学生复述前,先练习,体现重视学习学习的过程。)

  (9) 教师总结,师:同学们表现都很好,体会很多,今后,我们也要学习爱护书籍,学习鲁迅爱书的'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课文延伸:你们想一想,以后我们应该怎样看书呢?今后你准备怎么办?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以扩展,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

  4、 学写生字,造句练习。

  (1) 小组内认读,老师读,检查自学。

  (2) 学生组词。

  (3) 教师范写。

  (4) 造句练习。

  (5) 学生朗读。

  (写字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

  5、 自我检验,总结提高。

  师:学会了这个单元后你有什么要说的?(引导学生自由说)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爱护书籍还要做事认真的态度,对我们很重要,希望小朋友们努力做到这一点。

  设计书籍 篇10

  一、书籍装帧设计理念的风格把握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书籍仍有着独特的感染力,人们自由地穿梭在书籍的四维空间里。随着视觉媒体的发展,书籍的装帧设计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开始融会现代美术的哲学思想。视觉媒介的多样化使得知性世界更加成熟和深化。现代媒介与传统载体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共存,它们的相互作用引起了视觉信息的大爆炸,在上世纪末,知识界的变化如万花筒般眩目。如今,传统的印刷载体受到网络化信息的冲击,有调查显示,西方青年每天所获得的信息主要是来自网络、电视或有声电子文件,这对书籍出版造成很大的影响。面对挑战,如何创造一个文字、图象、色彩等在纸面上构架起的神秘世界,是摆在书籍装帧设计师面前的难题。每一本书籍以作者的创作意图为起点,加上编辑、出版社、设计师、画家、摄影师乃至印刷工人、装订工人等的共同劳动才能最终成型,然后通过物流系统到达读者的手中。这是一个非常严谨而高效的过程,是智慧与技术的结合。书中每一页都是一个由众多元素汇集而成的微观世界。平面设计是怀疑、探寻和选择的文化思想凝聚过程,思想凝聚时迸发的意念是设计的灵感。风格本身是一种理念,它是由理念的综合体组成的,与创意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如果将“风格”定义为形式的话,那么它将变得毫无意义。设计者应建立书籍装帧设计的总体观,注重从内容到插图、封面到版面、文字到图片、纸张到印刷、黑白到色彩的统一,从而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视觉形象。

  二、掌控书籍装帧的整体设计理念

  想要把握书籍装帧的整体设计,需要设计者对书稿有较深的理解,具备良好的造型素养、掌握精湛的技术。书籍装帧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以分割的,就像音乐中的曲和词一般,需要两者的共同配合才能让听众享受音乐的艺术魅力,不能孤立某一方面。书籍装帧的设计内容和设计形式是一个整体。书籍装帧的风格千变万化,设计者应根据书籍名称和内容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如果说书籍的内容是灵魂,那么书籍的装帧形式、装帧材料,以及靓丽的外观就是灵魂的载体。就像美术作品,写实的作品传递故事,抽象的绘画需要观众用心灵去感受,这或许就是传统绘画中讲的“随类赋彩”。如果书籍装帧设计师从前端书稿、中端设计、末端读者三个角度去思考,“赋彩”书籍装帧设计的形式就是量体裁衣,书籍的独特性和唯一性就显而易见。书籍装帧的设计内容和形式有自身的艺术规律,比如一本书的书籍名称、正文字号、书籍页码编排、开本、版心尺寸设定、凸凹版的印刷工艺、封面、扉页、图片、文字内容用纸、环衬等都有讲究。如果设计师试图改变这些内容的其中某一项或几项,就将变成另一部书籍。书籍装帧设计充分展现出设计师的天赋和才干。设计师在设计项目之初就要找到其必然性,达到装帧设计与内容的统一。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书籍设计界的怪流——自由版式,这种形式(风格)有它的独特性,但也和内容形成了有机的统一。90年代,杂志设计上了一个新高度。在一些情况下,设计就是版式,它需要被周密策划和赋予奇迹,而不仅仅是映衬文章的配角。

  三、全新媒介形式和阅读方式对书籍设计的影响

  世界正在进行着剧烈的变化,个人电脑已经普及,因特网正在风靡全球,利用移动终端设备进行数字浏览成为新的阅读方式。例如《Wird》杂志已经要求读者用一种全新的方式阅读以及与世界互动。其版式要求读者从侧面翻开杂志并列着阅读文字,凝视彩色背景上的相同颜色的文字。电脑、手机等应用了数字阅读方式,色彩和版式设计更是要求推陈出新,符合更多读者的个性需求。技术带来了创新,也带来了争论。像《Raygun》和《Computerarts》这种试验性的杂志虽然获得了不少设计竞赛的奖项,得到了各大艺术院校对其风格的赞扬,并引起全行业的广泛关注,但是众多的杂志编辑和传统的设计师却仍然全心投入传统的书籍文化与形式设计研究中。《Waiking》杂志的艺术总监曾说:“在几年以前,事情就变的如此前卫,一些门也确实被打开了。每个设计者都以某种方式从实验型的设计师那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即设计师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让事物看起来更统一,以及风格如何起作用等方面。”要确保善变而严厉的目标受众对设计者的作品风格有所反应、对作品的重点有所理解,“风格高于意念”的误解在于将作品风格归结为一种理念。

  四、理解与诠释书籍存在的意义

  就设计者所处的角度来说,只要设计者能够了解他们的读者群,并找到自己设计作品存在的理由,就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在书籍世界中,每一类书籍都必须满足一定的读者群,否则就会被那些每天接受过多信息的读者所忽视,而明确并始终坚持自己目标的书籍设计者必将脱颖而出。因此,有人认为,最好的设计就是不设计。设计者要很好的驾驭书稿的.内容。设计者要清楚书籍装帧艺术的前期工作,先对书籍的类别进行把握,史论性、科技类、专业性还是娱乐类等,必要的时候还必须对其内容有完整的了解。比如出版一本艺术家的个人画册,首先要对画家的人物性格、个人喜好、生活哲学、艺术修养及思想、风格的倾向性等进行精确的分析和了解,这样才不至于与作者的思想脱钩,从而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形式和内容的统一,这是一个较高的书籍设计境界。对书稿内容的定位较为重要,它体现了一种现代的设计思潮,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比如以民族性为主题的书籍,要注意在意识形态、文化内涵、民族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设计者要选择适合这个民族及其文化的表现形式,探索一些有效的排版方法与视觉设计策略,使设计有明确的目标。比如笔者在设计《贵州盘县少数民族服饰》一书时,就进行了一定的设计实践。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前提下,书籍设计要充分体现读者中各个层面的需求,如不同民族思想意识形态上的需求、不同年龄层次的政治需求、人类文化道德的需求、艺术欣赏与购买选择的需求等。根据这些需求动机,设计不同的内容与形式。英国著名的设计师艾伦弗莱彻认为:“设计需要在综合考虑方方面面的诸多要素之后,对所呈现的一种非同寻常的个性化视觉形式进行思考。”这种形式的目的是使版面更具有个性、形式美感,并且条理清晰、主次分明、主题突出,元素与元素之间更具逻辑性,达到最佳的视觉诉求效果,从而符合审美原则。书籍装帧的视觉对比,可以突出版面个性,显得生动活泼,但要注意版面整体感的把握。而元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可令版面简洁化、整体化,而避免生硬、呆板。元素的单纯容易使版面统一,手法的简洁则易于整体的表达;相反,形式的变化多样易获得生动,也易失去整体的平衡。使用这种风格时要注意,它往往会忽视书籍存在的主要目的,夸张的版面构成会使很多的读者敬而远之。所以,设计者在进行书籍装帧设计时要注意整体感。综上所述,“整体统一”和“个性生动”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关系,设计者要顾及对比和协调的关系,以确保视觉集中、流程清晰、形式统一、主次分明、个性生动等,在整体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使书籍装帧设计整体统一、突出主题,具有强烈的形式美感。

  设计书籍 篇11

  摘要:互动设计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儿童书籍互动式体验设计是为了探索出新的儿童书籍设计道路,通过书籍与儿童进行互动,达到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本文将展开基于互动体验的儿童书籍设计研究,分析了感官互动体验设计、行为互动体验设计和其他互动体验设计,使儿童书籍更具现代化特色,增加儿童书籍的吸引力。

  关键词:互动体验;儿童书籍;设计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儿童书籍设计相比较,我国儿童书籍的设计无论是在艺术手法表现上,还是在色彩的搭配上,亦或是在材料的使用上,都显得过于单调和拘谨。因此,本文从书籍互动体验的角度来探索儿童书籍设计的创新,从结构、材质等方面进行改造,使儿童书籍设计更具现代化发展特色。

  一、儿童书籍设计互动式体验

  麦克卢汉认为,传统的书籍并没有立体地展示其内容与形状,显得十分呆板、不平衡,若是能够将多张纸折叠起来形成多个空间,形成三维度的物体,那么就可以为书籍设计提供更多的创意空间,提高书籍内容的传播效果。该理论基础为互动式体验在儿童书籍设计中的应用埋下了伏笔。交互式体验最先起源于人机交互,在不断地发展中逐渐渗透到书籍设计中,意在从交互体验中达到预期的交互效果。我国书籍互动设计的理念起步相对较晚,吕敬人先生提出在书籍中注入时间概念,塑造书籍的三维模型,使读者能够参与到其中,与书籍产生互动,从而获得更多的感受和体验。该理念的提出使得我国书籍设计向着互动体验方向发展,摆脱了传统书籍设计的束缚,让书籍更具现代化特色。

  二、基于互动体验的儿童书籍设计

  (一)感官互动体验设计

  感官设计是加强书籍与儿童之间互动的桥梁,在书籍中从视觉、触觉等方面来设计,会为儿童带来趣味十足的互动体验。第一,视觉互动设计。视觉互动设计需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纸张形式、色彩搭配、文字互动等,通过冲击力十足的`视觉体验来加强儿童对书籍内容的认知。比如:传统书籍纸张的大小基本上为8开、16开以及32开,为了改变这些千篇一律的开本为儿童带来更多互动体验,日本艺术大师赤羽末吉所设计的图书《苏赫的白马》,该书采用了24×64cm的超长横开本,且使用的色彩明艳,展现出辽阔的大草原,并配以悲壮的故事,通过视觉的震撼效果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加强了儿童与书籍内容之间的互动。第二,触觉互动体验设计。尽早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目前,我国儿童书籍材料仍以纸质材料为主,选择性较为单一,就此方面来看西方发达国家所选用的材料则更为多样化。我国一些书籍设计者也参照了西方国家的做法来进行适当的改善,出现了一些以丝织品、布料或是化纤材料为书籍材料的书籍设计作品。比如:《小唐诗》泡泡书的出版,该书针对儿童的喜好,采用软性塑料泡沫作为材料,整本书质地柔软,色彩鲜艳,儿童可以在其中体验无穷乐趣,增强了互动体验。

  (二)行为互动体验设计

  行为互动体验设计是书籍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增强书籍的行为互动体验设计能够为儿童读书增添更多乐趣,吸引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籍的阅读和体验中。行为互动的方式包括翻动、撕裂、洞开等方式。第一,翻动。翻动包括正反方向翻动、组合式翻动、基于视觉残像的前后融合翻动、切口翻动等体验模式。比如:布鲁诺蒙纳瑞的作品《一夜的黑》,该书选用了拷贝纸,纸张具有一定的透明程度,内容相互映透,随着书页的翻动,小飞虫若隐若现,草也深深浅浅,儿童完全可以融入到书中所描绘的场景中亲身感受,利用视觉残像的前后翻动模式增强了儿童的体验。第二,撕裂。多数人都不会主动去撕裂一本书,本文中所指的撕裂不能理解为破坏,而是一种互动体验的方式。该方式是指设计者忽略掉书籍剪裁的部分,让读者亲自去体验。最具代表性的撕裂设计书是朱赢椿所设计的《不裁》,该书没有进行裁剪,而是需要读者自己动手裁剪才能继续阅读下去,在儿童书籍设计中融入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儿童参与书籍的体验,并使其更具探索知识的精神。第三,洞开互动体验设计。该方式是在书籍的适当位置打洞,增强儿童的体验。比如:英国较为出名的手指布偶书《摇摆的虫子》,造型独特,儿童可以通过洞中探出的毛毛虫来体验乐趣,加强与书籍的互动。

  (三)其他互动体验设计

  其他互动体验设计对书籍整体质量的提升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一,加入书籍附属物。书籍附属物的设计与时俱进,更加具备人性化特点,在儿童书籍上增加附属物能够让儿童感受到由书籍到玩具过渡的乐趣,将儿童带入到多维世界中,增强书籍的体验。“有色眼镜”读书是一种较为有趣的附属物设计,其能够通过不同颜色的透明卡片来帮助儿童解读更多文字、图画等,使用起来十分有趣。第二,印刷油墨引发创意。该方式是通过印刷油墨改造的方式来使儿童获得更多的图书信息,通常在书籍的插画中使用。比如:在图书中使用光敏油墨材料绘制插图,只有在黑夜中才能够看清图画的内容,像黑夜舞动的精灵一样,提升了书籍的表现力,增强了儿童与书籍的互动。总之,书籍是打开儿童对世界认知的重要工具,在书籍中使用互动体验式设计能够增强书籍对儿童的吸引力,通过感官体验、行为互动体验以及其他一些互动体验的设计来加强儿童与图书之间的互动,让儿童置身于书籍场景中,亲身去体会书籍所传达的内容。

  设计书籍 篇12

  【摘要】:时代的剧变使得书籍的装帧必须要朝着更高的“非实用”层次发展,让书籍的装帧精美化、美学化,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正是由于此,书籍的装帧在当下的环境既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字】:书籍装帧设计 材质 理念

  一、书籍装帧

  书籍的出现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大大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古今中外,中国的线装书、西方的羊皮书、苏美尔的石板书都是颇具时代和地域特色的书籍样式。据考证,早在魏晋时期,我们士大夫阶层接十分重视书籍的外观和整体外型。陶渊明说过“书若其人,面甚为重”,这句话充分表现了古人对书籍外观造型的重视,这些,其实也就是当下书籍装帧的雏形。

  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物质产品不断丰富,人类对事物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实用性,而对美学等因素的考虑越来越多。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人类科技的飞速进步,传统事物正面对新生事物的冲击都加快了变革的步伐。一方面装帧很差的书籍即使内容充实也很可能压在书店积灰,很多读者甚至连翻阅的兴趣都没有。另一方面电子图书的兴起对传统书籍形成了巨大冲击,其丰富的图像影音内容和高度的互动性使得传统书籍望尘莫及,时代的剧变使得书籍的装帧必须要朝着更高的“非实用”层次发展,让书籍的装帧精美化、美学化,从而吸引读者的眼球。正是由于此,书籍的装帧在当下的环境既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更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传统的书籍装帧

  诚如前文所言,基于物质资料和科技水平的限制,虽然早在20xx多年前的罗马时代就出现了专门的书籍装帧部门,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书籍装帧不论社会调查报告是在范围还是形式上的发展都非常的有限,具体来说,传统的书籍装帧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使用范围有限。传统的书籍装帧使用的内容范围和人群范围都十分有限,基本集中在政府或一定的社会组织编订的书籍,如中国的《四库全书》,西方的《圣经》。同时使用装帧较好的书籍的人群,基本为上流社会的贵族或富商。

  2.形式单调。一般来说,东方的书籍装帧以线装书为代表,而西方以羊皮书为代表,同时内容以文字叙述为主,形式十分单调且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

  3.技术含量低。传统的书籍装帧基本就是将书籍组装和保护起来,高级一点的装帧也只是使用金银等贵重金属装饰,本质上装帧的技术含量和设计理念处于很低的水平。

  三、当代书籍装帧的要求和思路

  时代在飞速发展,书籍装帧在这个剧变的时代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注意以下要素:

  1.改变传统书籍装帧的观念。传统观念将书籍装帧的思维局限在书籍的装订、保护、封面扉页的制作等方面,但当今时代对任何一件事物的`要求都变得综合性和复杂性,在装帧过程中,如果我们将思维局限在装订和封面这些方面,那对提升我们书籍的整体质量是非常不利的。根据新时代的观点,书籍装帧包括了书本中所有与文字、图形、色彩、形态的有关系的设计和制作。

  2.结合时代背景,书籍特色增强书籍的美观性

  美观是书籍装帧十分重要的一个作用和要求,在当下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朱熹榜书千字文》为例,来看看这个问题。这套书的装帧给读者的视觉冲击是非常强烈的。首先,他用木盒制作了书的外套,并创造性地将朱熹文章片段运用现代激光雕刻工艺反雕凸刻在面板上,让读者光是看到这震撼的封面便对书籍里面朱熹的大作充满了渴求和期盼。而反雕的千字文,完美的与朱熹生活的时代宋朝结合起来,展现了宋代印刷术的跨越式发展,使读者的思绪一下飞回到千年以前。这样的书籍装帧,带给读者完美的想象空间和意境,创造惊人的销售量自然不足为奇。

  3.突出民族特色

  时代的发展使得任何一样东西都可以一夜之间世人皆知,然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却是无法复制的,这正好给了我们书籍装帧的一个思路,那就是彰显民族风情,使我们的书籍“仅此一家”,具有极强的独有性。

  我们之前展示了《小红人》的装帧设计,这本书至今也是中国书籍进攻国外市场的典范制作,当年在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多个国家取得了惊人的销量。我们从图片中可以看到,《小红人》几乎处处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元素装帧设计理念。线装模式、封面的窗花剪纸、扉页的中国结设计、还有整本书的黑字红底的对联模式,可以说是页页有景,片篇有情。

  四、大胆使用不同材质实现装帧功能

  书的材质早就不能在局限于纸张,所以材质的多样化也是我们现代书籍装帧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为了吸引读者或者更好地体现书的内容或时代特征,我们可以使用木、铁、塑料等多种材质。

  五、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把书籍的现代装帧理念用1个图表示,对书籍装帧的进一步研究对于我们提高书籍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整合将具有重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xx.103-193.

  [2]郑军华慧.书籍装帧设计[M].上海书店出版社,20xx.1―46

  [3]邱陵.画家与装帧[C].见:杭间张丽娉编.清华艺术讲堂.中央编译出版社,20xx.195-205

  [4]杨永德.中国古代书籍装帧[M].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

  设计书籍 篇13

  内容摘要 :文章从书籍装帧中的版式设计入手,论述自由版式设计给书籍装帧设计带来的新面貌和新活力。同时提出自由版式设计要与书籍类别相吻合,不能为形式而形式;主张在版式设计中要注入情感,升华书籍内容,增加文化内涵,力求使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性与功能性达到完美结合。

  关 键 词 :版式设计 自由版式设计 艺术性 功能性

  书籍诞生于书写,是人类思想的最佳记录,它的历史进程似乎建立在三个因素上:“一种方便的载体的存在,一个文本按照能无限变化的模式复制并传播。”①从这个意义上说,中世纪时僧侣抄写在羊皮纸上的手稿以及我国古代的竹简,就已经是完全意义上的书了。因为有了书籍此种载体,才有了今天对书籍乃至其版式设计的研究。

  何为版式设计?版式的英译为“layout”,意指在一个平面上展开和调度;具体到视觉传达设计范围内,某些外版书籍也把版式译为“Type-graph”,字面意思就是图片和文字的编排。而从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出发,我们通常所指的版式设计是指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和构成元素进行组合编排,使信息的传达有序而又美观的一种设计方法。

  在现存的版式设计中,最为古老的首推500年前以德国人古腾堡为代表的古典版式设计,其特点是以订口为轴心左右两页相对称,内文版式有严格的限定。字距、行距有统一的尺寸标准,天头地脚内外白边均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组成的一个保护性的框子。文字油墨深浅和嵌入版心内图片的黑白关系都有严格的对应标准,古典版式设计在书籍设计史上统治欧洲数百年不变,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很大市场。

  20世纪初叶,随着现代文明的产生,西欧又出现了网格设计,它是在书页上运用数学的比例关系,通过严格的计算, 把版心划分为无数统一尺寸的网格,以此来分配文字和图片的一种版面设计方法。它注重比例感、秩序感、连续感、清晰感、科学性和严肃性。40年代后半期出版了第一件用网格的印刷品,严密的文字和图片设计方案,贯穿全书统一的版面设计和对于主题朴实无华的表现,代表了新的潮流。借助网格使设计应用在功能上、逻辑上和美学上获得了发展。但是随着设计的进程,慢慢发现网格设计限制性太强,没有自由创作的空间,容易给版面带来呆板的感觉,所以不少有识之士开展研究,力求打破网格的约束使画面变得更具韵律感。

  8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在设计行业中的运用使版式语言又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进入90年代后期,自由版式设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并越来越受到重视。自由版式设计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无任何限制的设计,它是通过版式编排的自身元素自由组合排列的设计方式。它打破古典设计与网格设计的束缚,打破版式设计所提倡的统一秩序,是当代出现的具有前卫意识的版式形式和风格。

  自由版式设计这一自由的、实验性的手法首先来源于科技成果的突破,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使书籍装帧的自由版式设计如虎添翼。最早推崇自由版式设计潮流的是美国设计师戴维·卡森,他的《印刷的终结——戴维·卡森的自由版式设计》一书打破了人们对版式设计原有的认识,它给人们带来的欣喜和震惊至今让人激动不已。文字的图形化处理,画面的任意性处理,不同段落的不同字体,段落之间互相穿插重叠,在某个兴致所至的句子加线加框或反白,放大此字母而缩小彼字母,大小写倒置,都是其设计的招牌特征。表面一看,这些文字似乎杂乱无章,给阅读增加了难度,实质上它隐含着巧妙的阅读导向线索,令阅读更添趣味,开创了新时代的设计新概念。戴维·卡森在版面设计的研究中曾对人的心理反应做过一个实验,他试图通过打散原有版式编排的秩序而达到实验的目的,他发现自己所设计的杂志很为年轻人所接受。于是他继续这项实验的研究,从而使该项事业得到了发展,为印刷传媒争夺了这个时代最年轻的读者。尽管多数评论家把卡森的'风格定义为“激进设计”,认为是一种很无聊的设计,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卡森的设计就如同不断涌现出的网络歌曲一样,越来越为广大年轻人所欢迎。自由版式设计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于艺术类、旅游类、文学类等书籍的设计中,并受到推崇。

  自由版式设计有其自身的形式规律,以及基本的设计元素:线条、形态、色调、色彩和空间等因素。比如《艺众.设计.以访谈的名义》一书就是一个典范,它是自由版式设计成功的代表作。本书是韩国平面设计师安尚秀对他在中央美院所教授的 “版式设计”课程作业结集而出版的。设计者对每个人,每个被访谈人的个性与职业作了相关的了解,从而运用不和谐的点、线、面等元素与破碎的文化符号去重组,从而形成新的版面形式。该书成功的关键,一是融入了自己的个人情感,即在版式设计中加强“情感形象”的运用。二是在版式设计中充实了文化内涵,从而打破了书籍设计一成不变的套路,使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完美结合。看了之后你会惊叹,啊!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设计。

  同样,吕敬人的《敬人书籍设计》一书,对编辑排版的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空间处理等因素进行了创造性的工作和大胆的尝试。吕式风格的诀窍是一个字,即“新”。在选题中立足于新的艺术家,而非平庸的艺术家。“人之耳目,喜新厌故”(郭熙),诗经也有“苟日新,日日新,日又新”,“诗文随世远,无日不趋新”,②都说明一个道理,艺术要创新。

  旅游类书籍《藏地牛皮书》,自20xx年出版以来受到了无数自助旅游者和书籍设计者的追捧和喜爱,因为它不仅是一本旅游书。它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它的装帧上,浅黄色的荷兰蒙肯纸、全部涂成了黑色的不规则书边,书脊一侧开有两个小孔,当书被翻得七零八落时,可以任意找一根绳子穿缀其中,以保障书的完整。书内别出心裁的手法比比皆是:手绘地图、速写、插图、大量的摄影照片和书中横、竖、斜排的版式;大小不一、字体不一、字距行距不一的文字排版;彩色与黑白的图片相互穿插;字里行间还配有许多手标之类的记号和用钢笔随意圈点的线框、箭头,这一切是那么的随意、自然。丰富的版式即使不看内容,也足以让读者怦然心动了。其他如《丽江的柔软时光》《漓江深呼吸》《自由自在新三峡》等都成功地采用了自由版式设计。

  文学类书籍在设计中有很多也采用了自由版式。如“中华文学五千年”彩色人文历史系列丛书,把文学史类的书籍变得轻松有趣。书中的版式设计在图文编排中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有机结合,通过图文互注以及多种视觉要素,全面提升了书本的阅读价值,欣赏价值。

  自由版式设计给书籍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平添了新面貌,其革命性是肯定的。然而,在应用中不可失度,讲究的“只是恰当”,否则自由版式设计不仅不能注入新活力,反而成了弊端。因为它是一种依照设计中字体、图形内容随心所欲地自由编排,并没有一个标准去规范它,所以一不留心就会变得盲目而不着边际。比如李渔丛书“闲情偶寄”系列中的《春光乍泄》《妖颜惑众》,在一个版面中至少有5种大小的文字穿插其中,显得版面过于杂乱,也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版式设计中一味地追求它的艺术性,把字号过分缩小,字体虚化、甚至重叠、复加、添加装饰物,无休止提高成本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不管版式排列的变化再“艺术”,读者也不会认可。设计中一定要遵循可读性、可视性、便利性和愉悦性的原则。阅读是书籍装帧设计的终极目的,好的设计就是能适合任何读者的阅读。设计者就如同一位投球手,有些设计者完全知道如何“控球”,知道如何把装帧的艺术性和功能性相统一,知道所设计的书籍的类型是什么,知道如何定位。很难想象一个毫无“控球”能力的“暴投”设计家,他们所设计的作品,所抛出来的“球”能被读者接住。

  我们要学习自由版式设计的新思维、新方法,充分发挥自由版式设计的优越性,从而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灵活运用,为书籍装帧设计增添鲜亮的一笔。

  注释 :

  ①《满满的书页——书的历史》,Bruno Blasselle 著,余中先 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xx年9月,第1版,第13页

  ②《标新领异“吕氏风格”——〈敬人书籍设计〉读后感》,卫水山 著

  设计书籍 篇14

  岗位职责:

  日常主要工作是出版社图书装帧方面的设计,包括封面、内文版式、图书工艺等,如精通海报(包括图书宣传、电视电影海报)的设计,则待遇会相应提高。

  任职要求:

  熟练使用相关设计软件,懂图书印刷、装订、纸张相关知识,能和客户沟通。

【设计书籍】相关文章:

设计书籍07-28

《爱护书籍》教学设计02-16

《爱护书籍》教学设计(3篇)11-21

《爱护书籍》教学设计3篇11-20

书籍02-04

书籍的名句10-21

书籍的名言11-07

书籍的日记11-25

书籍的句子12-27

与书籍相伴作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