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书法心得感悟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我们常常会收获不一样的感想和体会,这个时候,就可以写一篇感悟的文章,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但是,你知道要怎么写感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书法心得感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书法心得感悟1
为期6天的书法培训学习结束了,在培训中,通过书法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作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深知培训意义和此次书法学习的重要性。 此次培训,得到了市教育局领导的高度重视,目标明确。培训中,在书法教师精心辅导下,学员学习的热情高涨,效果显著。通过培训,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中国书法自古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它既能锻炼意志,又可陶冶情操;既反映个人的意志,又体现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具体体现。 练习书法对于培养人的道德素质、身心素质、智能素质及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个性塑造及审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美的书法能通过形象而又抽象的线条使欣赏者获得美的`享受,并能够陶冶人的人格和性情。练习书法实际上是习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练习探求美,用心领悟美,用手创造美的过程。
好的书法能表现出作者人生,生命的体验。好的作品我们会感受到它无拘无束的情感流露,无障碍,随心所欲。初学一个帖,点画和点画之间一下很难摆顺,这需要我们去找规律,一点一画,一撇一捺间每个大家都会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规律找到了,才能深入。写一个字,切忌把每个部分孤立起来,要做到协调,整体协调能力是很重要的,这有很多窍门,道理在里面。在学习书法,要学会从不同的书法形式后面找到古人都遵循的法则。这种法则,虽然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历代不同,各人相异,但其内在的规律法则却是一样的。
学习书法,很重要的就是从点画用笔以及行笔上去找古今一脉相承规律。临帖时要随时随地提醒自己不要让笔把自己左右了,要用笔,自己左右手中的笔。
下笔要善于找参照,大胆落笔,随时调整,锻炼出前笔有缺憾,后面的点画能补救的本领,字形态要控制好,也在于善于找参照。临帖的时候自己的主观不要被帖套住,随时想到整体的关系,更加注意单个字的整体、角度、长短、笔划之间的配合。从大的方向把握住“度”,再从细节上深入。书法的临帖,需要钻研和静心学习。我会在接下来的书法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
练字的人,虽然不可能人人成为书法家,但人人都可成为一个书法艺术爱好者。我们在学习书法的同时,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一曝十寒,它是一个长期的细水长流的过程。既要注意人品的修养,要不务虚名,不好高骛远,还要富有刻苦踏实的学习作风。这正是我们民族气节和精神文明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攀登书法艺术的高峰。
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受训教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时间中,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尽快达到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书法心得感悟2
小时候我就跟随着爷爷学习书法,儿时的我并不懂得什么是书法,它是用来做什么的,我一无所知。我清晰的记得爷爷教我横、撇、竖、捺一笔一画工工整整地书写;但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偷懒涂鸦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今,在图书馆工作之余拿起《中国书法》一书来阅读感慨万千!
首先说说遗憾。人的一生充满遗憾,书没写成是遗憾,官没当成也是遗憾,钱没赚到更是遗憾……由于人为了避免遗憾,于是就拼命写拼命爬拼命赚,前者是雅事,拼一下千古流芳,后者是俗事,但为了好好地和更好地活着,于是拼命地爬和捞,这情景有点像蚂蚁爬树和过江之鲫;我呢?没有好好听爷爷的教诲而遗憾,没有认认真真跟随著名书法家邹永远、许正波、康建勋老师学习书法而遗憾,没有信心参加全国书法大赛错失良机而遗憾。二十多岁的我,现在想想孔子的话很有道理,三十而立。什么是而立?就是有成功的事业和完美的家庭。
崔健在歌里面曾经唱到:不是我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化快,所以,我们要让眼睛慢下来,细细的揣摩揣摩王羲之的传本墨迹,聊聊章草大家王遽常的生平故事,听听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法经验之谈,想想刘炳森先生对我们的启示……加之弄风研墨,轻舟飞阁,并以疏花瘦竹,墨池中泛花香,竹重秋荫访兰亭,所以,习书也是一种修行,只有懂得书法和人生的方圆变化,才能做到笔无常法出新机。这是何等快乐之事?其实,现在许多现代的东西都在寻求古代的营养,像周杰伦的歌要放进京剧的曲调,衣服要弄些唐装穿穿,中国武术风靡世界,书法元素都放进张艺谋的电影等等,时代在变,那么书法的活动方式的变化也就势在必然,书法的队伍壮大了,其成分也就变化了。
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如颜真卿中期写的《多宝塔碑》,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字势端重浑厚,清晰悦目,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他晚期写的《祭侄文稿》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悲愤之情夺腔而出,于是,出现了笔画浓淡、疏密、大小不一,甚至涂涂改改的粗犷、潇洒的风格,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因此,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书法心得感悟3
闲时整理杂物,忽见零零散散的纸张跃入眼际,随即捡来察看。
名人读书法?我惊异于自己以往竟有如此雅致去收藏此类文字,毕竟——目光锁定在书架,清一色的小说。
我放下手头的杂物,拉开窗帘,沐浴着阳光,趴在床上阅读这份文字——
培根、叶圣陶、叶灵凤、郑板桥……一目十行的扫扫,才发现名人的成功与其独道的方法有密切的联系——
读到苏轼读书法时,我不禁唏嘘不已。苏轼定了一种阅读模式:带着A目标读第一遍,带着B目标读第二遍,带着C目标读第三遍,带着D目标读第四遍,数遍之后,便对书中多方面内容熟识了。这时我联想自己,自己岂不是只求情节的刺激、剧情的发展,每本书都草草读过一遍就罢了,有的甚至还没翻过几页……我心头不由得一紧。
“印象”读书法?我陡然放松下来。老舍说,他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儿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他没功夫去细细分析——这正合我味口!我读书可是向来有急于求成的意向,一下午处置了五、六本书,受感动了的好好存着,索然无味地便弃之一旁——老舍还说,“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他的味;因为这一段使他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他不管;有一段叫他喜欢两天的,他就感激不尽。——读毕,我居然感到脸微微发热,在大脑的记忆中,居然没有一段文字能清清楚楚地刻在其中,而只是愈发缥缈的人物、地点,甚至没有时间,更别提事因、经过、结果,仅此而已。
我又看到了列宁读书的专注——他读起书来,对周围的一切就理会不到了。有一次,他的几个姐妹恶作剧,在他背后用六把椅子搭了个不稳定的`三角架,而列宁专心读书丝毫未觉,纹丝不动,直到半小时以后,他读完预定要读的一章书,才抬起头来,三角架轰然倒塌……这哪像自己呀!我暗暗叫道——正当自己读法布尔的《昆虫记》正起劲时,妈妈忽然大叫:澳网女单决赛!我便把书一扔,连蹦带跳地就奔向了电视——
紧接着是介绍毛主席的“不动笔墨不读书”,他的书上许多是朱墨纷呈,批语、圈点、勾画满书,直线、曲线、双直线、双圈、三圈、三角、叉等符号比比皆是。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眼瞅着自己的书架,如果你现在任翻一本,绝对比乞丐的口袋还要干净。
居然还有“撕书法”……我一页页翻着这件资料,如数家珍,我郑重地拿起笔,将重点一一画下,成功在于方法!我心里激动地发誓:好好读书,读好书,用好方法!
书法心得感悟4
几天前接到龙泉寺义工电话,说贤书法师出了本书《半路出家》,邀请我写书评。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文笔不好,而且我一直都跟义工说,我只是速记,不是媒体,书评什么的谈不上,也就是一篇读后感吧,如不嫌弃,我就说说我的想法。
跟龙泉寺的结缘是因为《放下是舍也是得》新书发布会,而我只是某出版社请过去的速记。
我是北京本地人,按理说,北京周边都应该走遍了,但是偏偏就是凤凰岭的龙泉寺,让我驱车找了好久。后来,看到了凤凰岭的牌楼和前来迎接的'义工们,他们的亲切感让我感到窝心。虽然我一再强调我只是速记,并不是媒体,但是义工们依旧热情引路和介绍龙泉寺,让我觉得受宠若惊。貌似我和他们对龙泉寺的好感是一致的。
我从小就受佛教的影响,对寺庙总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但是去过的若干寺庙,几乎都是让你花“天文数字”买炷香,顿时反感之心油然而生。而对龙泉寺的好感是在义工向我介绍提供免费香火的那一刻迸发。
理解了辞亲割爱
其实因为忙于“活着”,我自己的阅读时间特别少,但是欠着“书评”,总有一种欠债不还的罪恶感,于是开始点灯夜读,就这样我也只读了前半部分,但是已足够我一段时间消化。
我是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说真的,我不太理解贤书法师能舍亲割爱地出家。但当看到他给儿子写的一封信的时候,我以为我会热泪盈眶,我会愤怒弃读,结果,我平和的结束了阅读,除了感觉到温暖以外,甚至自认觉悟不够,也更多地理解了贤书法师。
看了很多章节后发现,有些问题我也思考过,比如“瞎忙”,比如“物质”,比如“世俗”。我觉得贤书法师的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总是能触到现代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的内心里,来不及想却客观存在的一面。它也像一盏明灯,指引着你去思考。
可否为了众生而活?
诚然,书中有很多贤书法师的心路历程,他能从物欲横流的物质世界升华到追求精神层面的美好,并将整个过程编写成册,至少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我可以从中学会放下,学会舍,学会停下,愿意继续跟随贤书法师的字悟出更多。然后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瞎忙,也许我的生命会变得更有意义。
我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看到过一本书的序,依稀记得大致意思是:人这一生为谁而活?为自己?未免自私。为他人?太过无私没有自我。小小的我当时就开始思考这一辈子到底是为了谁而活呢?大胆一点思考,是否可以为了众生而活?像贤书法师一样,做心灵的运动员,然后为了普度众生尽一己之力?!
书法心得感悟5
由于职业的原因,一手粉笔字,就在学生面前树立了一个形象,一手钢笔字则在学生家长面前树立了形象。我记得一位老总在电视招聘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被我公司聘用,那么以后你的每一个计划总结都必须是手写的,你说你的字好坏重不重要。
记得小时候,刚上学学写字时,还能一笔一划,写的方方正正,工工整整,不时得到老师表扬。长大后,态度有了变化,写字不如儿时那么认真,字迹潦草,有时写的字竟勉强认得是什么字,自己也知道自己写的字拿不出手,每次总想等有时间了好好练练字,可总没有把练字提上日程。还好,借着学校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学习硬笔书法,提高书写能力”的活动这个契机,我开始好好的练字。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练字,我有不少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重视,培养兴趣
思想重视是学习练字的关键。要在整个练字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练字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对练字意义的认识不断提高,才能有对练字的责任感与迫切感。学习练字的过程,也是从提高练字兴趣开始的,兴趣的培养与产生,一是靠自己在学习中逐渐培养;二是靠教者培养和不断观察书法作品,开展书法讲评活动。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对这件事有兴趣,这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学习练字也是如此,有了兴趣,就愿意学,就会从写的不好,到写得较好,再到写得更好。
二、充满信心,百折不挠
学习练字,首先要抱定能学好的信心。同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即准备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并要树立克服困难的决心。做任何一件事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唾手可得的,写字也是这样的,肯定会遇到困难有时在一段时间内会有进步不大的感觉,我们不能因此而以为自己不是写字的料子,自暴自弃,这时千万要沉住气,继续练下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能走出困境而上轨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写字是一种技能,凡是技能,一定要经过练习才能会,才能好。练习写字当然是用手,可是同时要用心,心到手到,持之以恒,习惯成自然,写字的技能就掌握了。”可见,学习硬笔书法,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与锻炼。
三、端正态度,心平气和
学习硬笔书法,需要你在心情平静之时练习。因为书写时人的精神集中,排除了杂念,一心钻到写字中去了,听凭心手相应,笔纸接触,这样长期的书写训练,久而久之会使人的身心处于平静状态,其情绪达到了宁静安详的境地,心态平静,办事自然就没那么浮躁了。在书写每一个字的过程中,让原本浮躁的心得以平静,释然。在字里行间中,练字者能够感受到中华汉字的气韵,领悟做人的道理。所谓练字可以修身养性正是这个道理。这样既练了字,又培养了性情,可谓是一举两得。
写字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最普通的一件事。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字历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更应该重视书法,把字写好,写漂亮,有利于人际交往,增进互相了解和友谊,有助于学习和工作,有助于学习毛笔书法,有助于审美情操的提高。学习硬笔书法,写好字将是受益于终身的大好事,一手好字陪伴一生幸福,其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应该好好练习硬笔书法。
书法心得感悟6
乔维先生作为美术绘画学者,其不囧于美术方面的单独涉猎,他对书法的本质、特性、规律以及书法史都有较深的研究及个人的感悟,所以他有很强的书法鉴赏能力。乔维先生评论的视野非常宽阔,对书法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还有书法线条的质感、结构的美感等,都有很强的专业论述和独到见解,并能够从中区分出作品的优劣高低。赵孟頫讲的:“须知书画本来同”,原来如此。乔维先生对许多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评论常常能不落俗套且超然出彩,我是由衷地佩服他。近期拜读他评论韩亨林书法艺术的文章,读后更是受益良多。
乔维先生对韩亨林书法家的经历、人品,从事书法的活动状况以及作品都有非常细致的研究,所以在评论韩亨林先生的作品文章中,在概括性介绍韩亨林书法作品的情况之后,能抓住重点层层递进地深入阐述作品的特点,客观给予评述,相关评价恰到好处。在评论中,乔维先生把十分抽象专业的术语,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述出来,以深入浅出、好读易理解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方式将韩亨林先生书法创作体现出的“气势磅礴”的艺术特征;“全新的阔美艺术气质”的精神风貌;“以时代审美的艺术面目展现意象”的个人艺术涵养;“博采众长,自成一家”的艺术风格以及“给学者提供一种个性化艺术魅力的启迪”的受益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评议让人回味无穷,再加上所选的作品很有代表性,艺术效果极佳,让读者们对韩亨林先生的.书法艺术有了直观而全新的认识。
从韩亨林先生从事书法艺术的经历和取得的成就中,给人以深深的启示:中国的书法源于中国的文字,随着文字的发展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门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书法、练书法,从事书法活动,必须要找到根,师法古人的中国书法艺术的本性要求,以“二王”为代表的书圣以及历朝历代的书法大家,是中国书法的先知者和先行者,临摹学习他们的作品,学到他们书法的“道”和“法”中精髓的东西,这是起步和发展的基础,不能逾越。书不师古,就属野俗一路。但是我们要师古而不泥古,要有传统的传承和个人的创新,韩亨林先生几十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所以他的作品中有“二王”“怀素”、“欧阳询”、“颜真卿”、“黄庭坚”等古人的精神风骨都有体现。
书法家要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这是写好书法的重要素质。书法家必须要广泛学习文字学、文学、历史、政治、哲学、法学、社会学等方面领域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层面和深度,并融于自己的思想意识,在日常生活及书法创作中能融会贯通,形成个人的精神风貌,从而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字如其人”,说的就是书法家的这种内外兼修的效果。书法家要加强个人道德为基础的人格素质的提高,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净化的灵魂和高尚的人格,才能创作出端庄典雅的作品。人们常说的书品即人品,就是这个道理。书法家能感悟时代发展的脉搏,认真研究当今社会主旋律,树立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才能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书法艺术。书法家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和个人阅历、树立不畏艰难、敢于创新的上进精神,对国家对社会有一种感恩的思想,有乐于奉献、敢于承担、激情燃烧的赤子情怀才能秉承传统、守正创新。韩亨林先生是一位从基层成长起来的高级领导干部,从其的履历中可以看出他稳扎的脚步、忠诚的情怀、奉献的热情和不懈的追求,所以他做人干事都很优秀,这造就了他非同一般的艺术品味和个人格调。基于以上所述,韩亨林先生具备了独特的高雅审美情趣,还有气质高尚、思想情感丰富,时代精神浓烈等综合因素,再加上他长期习古创新的刻苦用功,使其在平时书法创作中能挥洒自如,创作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个人风貌鲜明的高水平书法作品来。正如乔维先生所说的:既有古人的影子,但又突破了古人,既有共性的格调,更有个人独特神采飞扬的艺术风范。
综上所述,我对韩亨林先生的书法创作成就、对乔维先生对韩亨林书法评论,同样由衷的敬佩。谨作以上文字,作为读后之感。
书法心得感悟7
作为平常人的我和很多人一样希望有那么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一劳永逸的达到“过目不忘”的目的,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自己错了。一是因为发现自己错过了如此多的美好人生、浪费了如此多的美好时光,还发现自己这些年来孜孜不倦想要的方法原来竟然都是在我的手指间匆匆溜走了的;二是因为是书中有一段文字缓解了我这些年的“读书焦虑”。
我收获最大的莫过于作者说到的“让人读书后不忘记”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读书,同样也适用于学习知识,作者把它理解为四种方法,我个人更愿意把它当做四个步骤:
第一步利用预习和课堂时间做笔记,记重点和难点;
第二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通过适当的刻意练习来巩固,如果能在班级里教还没有学会的同学或者把当天学习的内容讲给家长、同学听,效果会更好;
第三步把预习和课堂上的疑问或发现通过问老师问家长问同学等方法得到解答,在课后与同学进行讨论还说不定会有新发现;
第四步通过画思维导图、整理读书笔记等方法做知识的归纳总结,把所学知识以及相关知识进行连接,横向、纵向比较得到新收获。
我相信学神学霸们的学习方法也就不过如此吧!是不是发现这些话语好熟悉?我们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是不是也会时不时的说到这些?我们为什么就没有写出这样大咖类的书来呢?值得反思呢。第三是“高效读书——碎片时间读书法”,正是读了这部分内容让我发现自己错过了如此多的美好人生、浪费了如此多的美好时光,原来这些年来孜孜不倦想要的方法竟然都是在我的手指间匆匆溜走了的重要原因。我自己有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就是每次做什么事都需要有个事先准备的心理期、要心理感觉时间充足够用才愿意去做、要做什么事就想一次性做完不拖拉,结果却是越这样就越把很多很多的碎片时间都浪费了,准确的说我完全是败在了“碎片时间的合理利用”上,都不能说是充分利用,这让我的拖延症和焦虑症变得更严重了,而且很早以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读了这本书的这部分内容之后虽然说达不到醍醐灌顶的作用吧。但是可以说是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要利用好碎片时间,做好时间管理。比如每天早上醒来后的那15分钟可以做点什么?每天进班前的5分钟可以做什么?每天作业批改完剩下的那种半节课或者10分钟可以做什么?每天晚饭后孩子们睡前的活动时间可以做点什么?放下手机做好有效有益事件就会缓解所谓的拖延症和焦虑症!
原来我一直以为的碎片时间是用来娱乐消遣的,但是事实证明刷手机根本没有达到娱乐消遣的目的反而经常让我产生自责感,这才是让我焦虑和拖延继续恶性循环的原因,这也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最大的收获!
书法心得感悟8
辛卯新岁,2月7日,从老家返宁。欣喜地收到师范时的老师徐贵明先生寄来的作品集。捧读之,细品之,为老师近年来于艺术一途不断上下求索的精神折服,更佩服老师不断否定"旧我",不断重塑"新我"的勇气,今是而昨非,这让我想起老师的笔名"石非"来了。
在学书之初,徐老师给予我很多帮助。还记得当年教学篆刻时,老师说的一些原则,诸如:刻朱文,若印文笔画与边平行须破边;冲刀时刀杆宜摇荡向前,如荡浆摇橹,不使线条扁薄。这些原则大都总结自汉印或吴派,虽然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对当时像我这样初涉篆刻的学生来说是多么切实的指导呀。还记得我购得一本《邓散木印集》,老师对其中一方"白发苍头五十三"十分激赏的.神情。有一次老师得到一把趁手的刻刀,爱不释手,欣喜地出示我看。这些当年的点滴久久不能忘记…
集子中所收的印章大多从汉印或吴派中生发而来。从比例不小的姓名印大抵看出老师平时的印债也不少。时有索刻一般能刺激篆刻家思考创作,但印债太多则容易被其催逼,为其所役,难出精品。此理,老师当有会心。"大散关"一印从字法看应属古玺,"散"字直接取法《散氏盘》,"关"字右边一长竖兼具界格的作用,"大"字线条下方的破残十分有趣。"庄周之梦"得淳古之气,线条方劲,又有涩势,采用"门"形边栏也很独特,为常人所少用,可见老师胆识。"水浒传"虚实相生,竖画多却没有排叠冗繁之感。细究起来,是因为适当的采用了并笔的手法,并且"浒"字的单刀刻法与"传"字的双刀刻法毫不矛盾,反而相映增趣。"大肚将军"边栏处理巧妙自然,用字取法战国楚简,从整体风格上看有李刚田先生的身影,--老师近年尝试于今人作品中探得消息以充实自己的风格了?
这本小小的集子,虽然不厚,但看得出内容是比较丰富的。收在集子中的书法主要为三体:隶书,行草,篆书。说实在的,都与我以前对老师的认识有较大的区别。行草跳宕激越与当年的纾缓轻松不同,但总体仍看出黄庭坚王铎的深刻影响。篆书以吴昌硕为根基,有虞山派萧退庵的影响。"狼山千秋画,濠水万古情"一联,尤为淳雅古朴。隶书方面,老师以汉碑为基础,早年曾研习金农,近年又取法邓石如。汉隶和清隶,互为表里。结字则力求简约,画短意长,重视粗细、曲直、平斜等章法内部因素的对比,显得生动。
再过几年,徐老师就到知天命的年龄。古人所说"一艺初成,十年已过""有好都能累此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微妙感受,想必徐老师也有所体会了,出这本集子大概也是对自己过去的一番"清理"吧。
徐老师正走在自己的征途上,正勇敢的向既定的目标进军--这种进军没有豪迈的宣言,没有嘹亮的号角,没有送别的人群,这是一个人的战斗,战斗的对象是--他自己--不断否定"旧我"不断重塑"新我",直至一切终归沉默。
书法心得感悟9
书法是人的衣冠仪表,是才能风度的象征,中国人都希望写得一手好字,字如其人,文章华国,书法华身,书法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门艺术。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书法心得感悟10
在作文班上,钟老师给我们读了一篇课文——《闲谈读书法》,这让我深有感触。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鲁迅先生喜爱“跳读法”,爱因斯坦的“总,分,总”三步读书法,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因此给我们讲了读书不能读死书,要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这篇课文也因此给了我一个启发——我们读书可以使用这些作者们使用的读书法,从而让我们把书读活,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和增加知识。
读了这篇文章后,不由自主地让我想起了去年秋天发生的事。
那天上午,有一节自习课。我看了一本鲁迅的书。在看到了一半后,我不想看了,就又去看另一本课外书。看到了四分之一后,下课了。我急忙把书收到了桌子抽屉里后,就出去和同学们打乒乓球去了。
之后回家的`路上,我突发奇想,想到了一种对我自己很适用的读书方法——在书店买多一些书签,每一次看到书的哪儿,就把书签摆在读的最后一页前,并在上面写上前面的主要内容,到了第二天,又继续往前看,也不会忘记前面是什么内容了。
正是因为这种读书方法,让我读了很多书,并把书读活了,能在书中得到感悟,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读书,一定要有适合自己的读书法。
书法心得感悟11
从这本书学到很多新的知识。首先梳理一下我的收获,如何读懂一本书,需要先读,开始即是一种进步,摒弃阅读的的两个坏习惯:停下来查字典和边读书边玩。了解书的结构体系,明了这本书解决什么问题,熟悉书的写作背景,书中提出什么解决方案,最后进行价值升华。而讲书最重要的是构建坡道,坡道必须是能够打动别人和吸引别人注意的部分。讲书的原则是以书为据进行再创作。讲书之前要进行复盘进一步熟悉内容,调整心态充分发挥。
周边内容:什么叫做反脆弱?说法很形象,能够在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之后仍能变得更好才是反脆弱。
戒烟需要的不是毅力,而是认知。只有心里真的'接受香烟带来的危害才能戒烟,而不是通过压抑,反复复吸。
满足听众的需要,不要客套,你的客套可能会让听众觉得你对自己的内容不自信,直击主题
谈判也是一门艺术,不是让对方说“对”,而是让对方说“不”,让他放松警惕,以退为进,攻破对方的防线。
书法心得感悟12
“汉字书法的练习,大概在许多华人心中都保有很深刻的印象。“
我小时候印象中的书法就是写毛笔字了。看到老师拿着大大的毛笔,大手一挥,几个像模像样的毛笔字就出现在白纸上,煞是羡慕,但是到底怎样写,怎样读帖却是云里雾里。老师多是临时代课的,对毛笔字的要求不严格,我们有毛笔的就用毛笔写,没有毛笔的就找一个小棒,沾着前后位同学的墨汁,在本子上信马由缰,对于写“上”“人”自觉得很好写,横平竖直就可以,对于笔锋、运笔、收笔等书法术语全然没有概念,那时毛笔是一角、两角钱买来的,墨汁也是最廉价的带着臭味久无人问津的,所以写完毛笔字后,教室里洋溢着难闻的气味,我们的手上、脸上、衣服上沾满了,黑黑的臭墨汁,看着自己写的歪七斜八的'字傻乐,只是好玩,倒没有太大的兴趣。
现在每当走过学校的书法室,闻到那飘散过来的淡淡的墨香,看着那些中规中距或站或坐的小学生,跟着书法老师有模有样的临帖习子,挥毫泼墨的写出大幅的作品,心中的羡慕之情无法言表。
直到后来上了师范学校,才知道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了解了一些书法家,更深刻的体会到描摹临写在书法中的重要。才真正的体会到“一直有一个红线框成的界线存在,垂直与水平红线平均分割的九宫格,红色细线围成的字的轮廓。”红色像一种“界限”,我手中毛笔的黑墨不能随性逾越红线轮廓的范围,九宫格使我学习“界限”、“纪律”、“规矩”。
那时我才开始真正的写毛笔字,每天基本功练习都会按老师的要求认真读帖,用心临摹,享受着墨香,享受着汉字的美,享受着写字带来的宁静致远。“童年的书写,是最早对‘规矩’的学习。‘规’是曲线,‘矩’是直线;‘规’是圆,‘矩’是方。学习直线的耿直,也学习曲线的婉转;学习‘方’的端正,也学习‘圆’的包容。”学生在我们这样一个充满墨香的学校中学习、生活,一定的写好人生每一笔,真切体会写好一个真正的“大”“人”的益处。
书法心得感悟13
读书有很多收获,但读书也需要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获得成长。
读书可以让我们获得知识,少走弯路;缓解压力,更加健康;改变人生,更加聪明;收获工作能力,成长以及娱乐。
想要得到成长,必须有方法,把书中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真正的成长,否则,读书只会浪费时间,没有意义。
为了达到过目不忘,有三条原则:输出,碎片时间,深读,两个关键词输出和碎片时间。
输出,就是把知识从大脑中调出,如此反复,知识就会被记住。读书后需要一周之内输出三次,就会从短期记忆转换成长期记忆。
输出的方法有批注法、推荐法、感想法以及书评法,掌握其中三种并应用,就能加强记忆。
一生中有很多碎片时间,我们应该运用碎片时间,来进行读书,获得更多读书时间。
读书时应该深读。不讲究速度,讲究质量,读书达到读后可以交流以及讨论。当达到深读,读的多了,速度也提了上来。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中教给我们的方法不只这些,每一种都让人受益匪浅。
读书,要的不是速度、数量,而是质量。只有学会读书方法,才能实现飞跃性成长。
书法心得感悟14
12月29日上午,我在浦江美术馆参加了慕鸿书社第八届年展开幕式。以前,觉得书法家、画家离自己很远,能见上他们一面是很不容易的。今天一下子见到了这么多书画名家,真是欣喜若狂,感觉好像变换了时空。能目睹这么多书画名家的风采,真是三生有幸。
慕鸿书社是中国书法界级别最高的艺术团体,会员都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都是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的研究生,来自全国各地,都是当地书坛的领军人物。开幕式上,县领导郑文红发表了讲话。主席台第一排都是一些领导,第二排就是慕鸿书社的会员了。我认真地观察了每一位书法家,估计年龄都在四十以上,个个气质高雅,精神饱满,散发着艺术气息,每一位的脸部表情似乎代表着他们的书法特色,眼角边的皱纹好像诉说着他们学习书法的艰辛经历。
最引人注目的是徐悲鸿的儿子徐庆平、李可染的儿子李小可。这两位现在都是国家一级美术师,都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能在浦江看见这两位大师,真是幸运!开幕式上,徐庆平先生发表了讲话,对我们浦江在书画方面取得的成就作出了高度的肯定。
来参加开幕式的大部分都是一些书画爱好者。我碰到了很多熟人,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了美术馆。一位爱好书法的领导鼓励我:“李老师,有朝一日,你的书法作品也能挂在这里。”我笑着说:“这件事恐怕很难办。”接着,我们的目光被一位举着拐杖的女士吸引。她来自武义,我们都叫她“梅姐”。前几天出了车祸,手脚都受伤了,医生叫她住院,但是她却从武义跑到浦江来参加这个展览。这位梅姐,只有小学文化,却是一位女企业家、慈善家,培养了一位优秀的女儿,女儿是重庆大学的学生,才19岁,已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已经是一位书法家了。受伤住院了竟然还来看展览,她的这种执着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难怪她培养出了一位优秀的女儿,事业也是如此辉煌。
接着,大家开始欣赏慕鸿书社的年展。展厅里挂满了各种书体的书法作品,有隶书、行书、行草、草书等等。以前,看书法展览,我就是走马观花,几分钟就看完了,看与不看差不多。现在,看书法展览,我会看得仔细些,有时会在一张作品前站立许久,想一想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笔势是怎样的,会在手中笔画一下,观察一下整幅作品的布局,看看每一行的'变化,笔画有粗有细,笔力有轻有重,空间有疏有密,墨汁有浓有淡等等。一幅书法作品如何,字写得好差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是作品的形式也是很重要的。纵观这些大师的书法作品,发现每一幅书法作品的形式也是精心设计过的,尤其是纸张。这些纸并不是一些普通的纸,有些纸市面是买不到的,估计是书法家们自己制作与设计的。这些纸本身就是一件件艺术品,再配上书法家的字,当然就变成了艺术名品!
欣赏是需要水平的,而且是需要专业的水平。以前,看书法展览如同对牛弹琴,看了也白看。现在,已经学会初步地欣赏,希望将来能学会更高层次的欣赏!
书法心得感悟15
暑假里,我在新华书店看见了《书法故事》这本书,于是买了。到家后我马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功到自然成”这个故事讲的是王羲之学书法的事。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小时候练字时,写了一段时间就没有耐心了。于是,他就跑出去玩,不一会儿,他肚子饿了,于是,他来到一户人家。那家住着一个双目失明的老婆婆,听说他饿了,就给他做饼。只见她在锅里抹上油,抓起一个面团捏了几下,拍平,手一抬就向锅里扔去。转眼间,饼甩了一锅,十几个大小一样,一个挨一个,没有一个重叠。王羲之看的目瞪口呆,好奇的问婆婆是如何练出这等好功夫,老婆婆笑着说:“功到自然成嘛!”王羲之恍然大悟,从此不再灰心临池,埋头苦练书法,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大书法家。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要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坚持,失败了要永不灰心,要有耐心,恒心,就一定能成功。看完这书,我的脸红了又红,我也练毛笔字,刚刚开始写的时候,写了一会儿我就觉得没意思,坚持不下去了,没有耐心写了,所以我的字进步也不大。联想现在,有的.同学他经过不断努力,可考试还是没考好,他就垂头丧气,灰心了;还有的同学上美术课做手工,一做就要几十分钟,他没耐心了,索性跑出去玩了......大家想想,这样的人学习能好吗?将来能建设我们美丽的祖国吗?
可想而知,要学习好,要对国家有贡献,那做每一件事就一定要有耐心、恒心,失败了要永不灰心,跌倒了再可以爬起来,在困难面前要永不放弃,追求自己的目标,这样才会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同学们,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吧!
【书法心得感悟】相关文章:
书法的心得02-04
感悟书法作文03-30
书法培训心得01-30
学书法的心得03-16
学习书法的心得03-16
书法的心得15篇02-04
书法的心得(15篇)02-04
书法培训学习心得07-28
硬笔书法教学心得04-28
书法心得体会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