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精华]
积极心理学1
0 引言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学生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心理健康教育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20xx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中对心理健康活动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高校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1 现阶段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存在的局限
1.1 目标定位片面,活动内容局限
受传统心理学理论,高职院校在实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目标定位仍局限于“预防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值得肯定的是这些年来活动的开展有效推动了心理健康知识在大学生中的普及,一定程度上预防了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除了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心理调适方法,预防心理疾病发生外,更重要的在于有效开发学生心理潜能,提高学生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促进学生乐观积极地学习和生活,而这些目标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难以得到实现。
受目标定位的影响,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多以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心理问题的解决等为主要内容,主要针对的是学生负性、消极的心理状态。这样导致了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活动的认识片面,认为只有心理有问题的才需要去参加这些活动,从而不利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整个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1.2 学生缺少体验,活动形式局限
高职院校在心理活动开展方面形式多样,不断创新,但普遍存在活动缺乏持续性,学生的参与深度有限的问题。经常发现学生在参加活动的当时很感动或是很高兴,但随着活动结束,由于没有后续的追踪和巩固,内心激起的涟漪很快就消失了。
心理活动与其他校园活动的最大区别是要重视引导激发学生的体验,如果缺乏体验和感悟环节,那么心理活动的开展就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往往过于重视活动的过程,而忽略了学生参与其中的感受,特别是缺乏对负性体验的处理和积极体验的激发。
2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建设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应从过去对心理问题的过分关注而转向于对人类积极力量的关注,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优势等为出发点,倡导用一种积极的方式解读人的心理现象,并在这过程中寻找到帮助所有人在良好条件下获得幸福的各种因素”。积极心理学有三大基石:第一是研究积极情绪体验,主要包括幸福感、愉悦感、感恩之心、成就感等;第二是研究积极的人格特质,主要包括天赋、毅力、兴趣、人际能力、 价值观等;第三是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主要包括积极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关系带来良好的公众品质。
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刚度过自我同一性统合的阶段,开始发展亲密关系。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完成前一阶段的发展任务,加上进入大学后各种价值观汇聚冲突,生活环境,学习方式改变等等会让学生疑惑、无措,从而产生心理和行为问题。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对自我没有正确的认识,对未来的迷茫,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容易陷入生命无意义感等问题是由心理发展所带来的,具有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发展性的原則,心理教育的核心应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心理发展。积极心理学正是以正常的人群为对象,研究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的一门科学,因此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建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要求,能更好满足学生对心理健康活动的需求。
3 以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建设
3.1 以培养学生积极品质为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要以学习、情感、人际交往、人生意义、职业发展等大学生所关注的内容为主题,积极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健康发展。
要把树立大学生的一种积极取向、培养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放在重要的地位,将主观幸福感的生成、爱的能力、积极人格的实现、积极社会关系的建立等积极心理学的内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中。比如在课程中设置“宽恕与感恩”、“幸福”、“希望”、“乐观”等专题知识的介绍和行为训练内容。另外,通过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负性情绪中隐含的各种积极意义,并要指导他们对事件进行归因训练,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培养积极情绪和人格。同时在活动内容的设置上要突出系统性和发展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
3.2 增强主体参与,激发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人格可以通过增强积极体验来习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心理活动中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真实的积极体验,并引导学生去关注积极体验。
信息时代,学生获取资讯的渠道多元化,大学生对校园活动的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这在高职院校尤为突出。面对90后的大学生,无论是心理活动的内容还是形式上一定要把握住他们的心态,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那其中很关键的就是要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此,我们在活动中可以发挥心理学“神秘性”的优势,利用学生好奇心理,组织像沙盘游戏、主题统觉之类的活动,把学生吸引到活动中来,再进一步渗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3.3 注重环境营造,建立积极组织
积极心理学的第三大基石是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应切实重视环境的营造。对于学生来说,除了社会大环境,校园、家庭和人际环境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首先是校园环境积极和谐,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校园文化、制度建设都应考虑到“人”的因素,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项需求,特别是学生心理的需求。
其次,家庭环境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深远。充满关爱、温馨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也应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设中应加入家庭教育的内容。
第三,人际环境,主要是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积极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合作、共赢的。另外,教师也要具备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具有积极向上的人格力量,向学生传递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宿舍的人际关系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心理健康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恩、宽恕等积极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4 活动开展连续,注重效果评价
人的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有持续性和连贯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活动方案时认真分析目标学生群体的特性,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特点,活动过程中也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活动的调整。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遍存在重活动开展,轻效果评价的问题。在积极心理教育活动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应从多角度对学生参加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
4 结语
积极心理学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导,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把积极心理学理念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活动中,能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有效解决学生心理困扰,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走向幸福。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xx(1)号.
[2] 任俊,叶浩生.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xx.44(4):120-125.
[3] 陈晓娟,任俊.积极心理健康的内涵解析[J].心理科学,20xx.32(2):487-489.
[4] 黄伟庆.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启示与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xx.34(4):65-66.
[5] 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体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32(2):151-154.
[6] (美)塞利格曼著,洪兰译.真实的幸福[M].辽宁:万卷出版公司,20xx.7.
积极心理学2
消除抑郁的14种方法
美国学者卡托尔认为,不同的人会进入不同的抑郁状态,但是他只要遵照以下十四项办法,抑郁的症状便会很快消失,这十四项办法包括:
一、必须遵守生活秩序。与人约会要准时到达,饮食休闲要按部就班,从稳定规律的生活中领会自身的情趣。
二、留意自己的外观。自己身体要保持清洁卫生,不得身穿邋遢的衣服,房间院落也要随时打扫干净。
三、即使在抑郁状态下,也决不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四、不得强压怒气,对人对事要宽宏大度。
五、主动吸收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
六、建立挑战意识,学会主动接受矛盾,并自己。
七、即使是小事,也要采取合乎情理的行动;即使你烦闷,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合乎生活情理。
八、对待他人的要因人而异。具有抑郁的人,显得对外界每个人的反应、几乎相同。这是不对的,如果你也有这种倾向,应尽快纠正。
九、拓宽自己的情趣范围。
十、不要将自己的生活与他人的生活比较。如果你时常把自己的生活与他人作比较,表示你已经有了潜在的抑郁,应尽快克服。
十一、最好将日常生活中的事记录下来。
十二、不要掩饰自己的。
十三、必须尝试以前没有做过的事,要积极地开辟新的生活园地,使生活更。
十四、与精力旺盛又充满希望的人交往。
积极心理学3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究竟怎么样才算幸福?每个人都想要快乐,但真正快乐的人又有多少?生活一直忙碌,到头来感受最深的却是空虚和苍白,这是怎么回事?生活中不断遇到的矛盾与挫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积极心理学》一书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它将帮助我们克服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有一种关心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心理学,叫做积极心理学。它是由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并倡导的。积极的心理学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它关心人的积极主观体验,探讨人类的幸福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和积极的心理品质。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人若是拥有了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就能够使自己感受到幸福和快乐。
作为心理辅导老师,对于“积极心理学”一词,虽不陌生,但在读了此书之后,对积极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心理学不仅对个人心理状态调节和健康心理塑造有很大帮助,对于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以及课堂教学行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过重的学习压力、时常出现的焦虑情绪,习得性无助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的效果。而积极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改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受课堂学习的快乐,体验学习中的主观幸福感,重建学习信心,激发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并进一步挖掘潜能,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班级教育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的“问题学生”。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如此突出,随意插嘴、不受约束、过度表现、影响课堂纪律,甚至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尤其是对于没有太多学习压力的小学科而言,这些在课堂中过分活跃的学生,实在让老师觉得很头疼。往往一贯的教育方法就是在课堂中对其进行点名批评、课后教育谈心,而实践效果却非常不理想,甚至有的学生屡教不改,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当某些学生在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嘲笑时,便产生焦虑情绪,对于探求事物和参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经历了一系列失败后,他们开始相信自身缺少取得成功的能力,失败是永久的,是能力不是努力,一旦这样的“习得性无助”形成,学生就不愿意为完成任务而付出认真的努力。那么,这些学生很难改变的课堂行为表现是否也是因为这样的习得性无助感的结果呢。或许,他们一开始的表现只是因为对学科有一定的兴趣,急于表现和参与其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但是这种不符合课堂要求的行为,往往会被视为影响课堂纪律的表现,批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久而久之,一次次的参与热情被泼了冷水,慢慢地,这些学生心中也许会认为老师并不欣赏他们的参与,这些举动会遭致批评,原本的学习兴趣也随之丧失,故意破坏课堂纪律成了目的。
积极心理教育技术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避免和控制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发生,就要在对学生内心想法的分析关注、对批评教育的技巧上多花一分心思。要多想一想学生如此表现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根据规则和标准进行对错的判断和教育批评。积极心理教育技术所倡导的“赞美式教学”的力量就是最好证明。对于学生的`称赞虽然是无形的,但这股无形的力量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就像经典的教育格言所说的那样“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信心,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感到自卑。”每个人都希望获得赞扬与鼓励,不希望听到的总是批评与指责。在成长过程中的学生更是需要获得称赞的“力量”,需要成功体验,以及对学习的自信心。因为他们需要来自教师的肯定和期望,需要发现自身更多的闪光点,而不能被淹没在缺点中。真诚的称赞,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让他们获得认错的勇气、改进的信心和前进的动力。一句鼓励和称赞的话语远胜过数句批评和讲道理,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点燃上进的火花。
积极心理学4
近期,我在图书馆借来了本关于心理学的书——《积极心理学》。在读这本《积极心理学》之前,我觉得心理学的书,往往会联想到心理疾病、障碍等问题!看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心理学包括还包括许多另外的方面的,其中的一些面对人生、社会的态度以及对人对己是很有道理!
本书主要描述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况以及内化动机。第一是介绍人们获得积极体验的方法。第二是指导人们如何增强这种积极体验以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第三是如何运用到建设积极的人性化的社会制度上,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是教人如何积极面对人生,如何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这才是现代社会的芸芸众生日益荒漠化的心灵最需要的甘露。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的积极取向,研究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发展,试图以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诠释与实践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发起者、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马丁·赛里格曼说:“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
在学习了积极心理学之后,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认识自己方面。人们总是要面对恐惧、悲伤、焦虑等各种积极或负面的情绪。因此,在遇到这些负面的情绪要积极地面对!第二、活动方面。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在参与的`活动时要积极做好本分,这才能体现活动时既愉快又有意义。第三、态度方面。快乐与否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主观意识。态度不同,心情自然也不同。要努力纠正自己身上所出现的各类情绪和行为问题,来改变错误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往正确的方向努力,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第四、做事方面。人们往往希望在越来越短的时间里完成越来越多的事务,却忽视了“数量会影响质量”,人们可能会因参与过多活动而牺牲掉快乐。因此我们必须实行小步走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做完一件再一件!第五、身体方面。身心需要和谐发展,因而坚持锻炼、充足睡眠、健康饮食习惯都会对身体和精神健康大有益处。没有键康身体就不能积极地去面对生活,因此要改正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因而,学习、研究“积极心理学”,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有很大的益处的。有健康的心灵,才会有真正健康的人生,所以学习和研究积极心理学,是我们每个人必需做的事。
积极心理学5
积极心理学中公安机关团体辅导的应用
[摘要]积极心理学重视和发展个体潜能和美德,其核心目标在于帮助人们理解和获得主观幸福感等积极情绪体验,公安机关团体心理辅导作为警营心理咨询最主要的形式之一,需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辅导;警营心理咨询
一、积极心理学概念
积极心理学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的,以促进人的精神和心理的协调发展为方向,强调发展个体的心理正能量,研究重点是人类自身的积极力量,关注的焦点是如何让普通大众在良好条件下获得主观幸福感,以积极的态度评价人性。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必须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以全新的理念,开放的姿态,科学的行动,诠释与实践心理学。它区别于消极心理学最显著的地方就在于: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在主观水平上涉及有价值的主观体验,诸如幸福感、满足和满意、希望和乐观、充盈和快乐。在个体水平上,涉及积极的人格品质,爱、勇气、人际关系技能、审美力、创造力、对未来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在群体水平上,涉及公众品质:责任、利他、关爱、文明、现代性、容忍力及职业道德。消极心理学模式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向人类心理的消极层面,忽视了个人的积极品质、自我实现以及社会的发展。马斯洛很早就指出:“如果一个人只潜心研究精神错乱者、神经病患者、心理变态者、罪犯、越轨者和精神脆弱者,那么他对人类的信心势必越来越小,……因此对畸形的、发育不全的、不成熟和不健康的人进行研究,就只能产生畸形的心理学和哲学。”过去,很多人受到的是消极心理学的训练和熏陶,导致对消极心理模式情有独钟,很少去关注研究人格成长,幸福感以及增进幸福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心理学不仅应着眼于心理疾病的矫正,而且更应该研究与培养积极的品质。越来越多的心理研究发现:幸福、发展、快乐、满意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人类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实际上,发展人性的优点比修复疾病更有价值。研究主题应当多多侧重比如: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快乐、幸福、满意、士气、正性情感、情绪平衡、兴高采烈等方面。
二、积极心理学在公安机关团体辅导中的具体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广泛应用于公安机关的各个单位。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心理学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基础,协助团体成员解决心理问题和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咨询手段。团体心理辅导是通过团体的力量,使个体在与团体中的人沟通交往中,体验自我和接纳自我,进而促进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逐渐改进不良的认知和行为习惯,形成新的认知模式和行为习惯,促使个体形成健全人格,培养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公安机关团体心理辅导中去,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
第一,积极心理学丰富了公安机关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团体心理辅导将在团体中挖掘人的潜能、促进成员个体的成熟和发展作为团体心理辅导的最终任务,关注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心理健康的群体,旨在促进团体成员的未来发展。而积极心理学的任务是使所有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寻找到一种使普通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意义的规律,重视个体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发展,强调外界群体环境系统是个体产生识极的'情绪体验的最直接来源,也是构建积极人格的支持力量。可见,团体心理辅导和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上具有相同之处,积极心理学极大地丰富了团体心理辅导的支撑理论,有了积极心理学的融入,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和任务都能更好的实现。第二,积极心理学加强了公安机关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际效果。积极心理学结合团体辅导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可以缓解团体成员的抑郁情绪症状,提高个体生活满意度,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运用积极心理学能够提高高职新生的主观幸福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长期持续地提升民警的自信心,使广大公安民警对于生活事件建立积极认知,更容易感受积极情绪,形成积极人际关系,发展积极行为。上述实际效果都证实,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公安机关团体心理辅导中,确确实实对改善团体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心理咨询手段。有效运用积极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可以大大提升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一是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提高团体成员的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高低可能影响着个体是否采积极乐观正面的方式看待自我价值,具有较高主观幸福感的个体更倾向于发现自我在生活中价值和意义,能够更好地提升公安队伍里每个个体的自尊水平、发挥自我潜能、形成良好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的社会活动参与能力、发展广泛的兴趣爱好,更可能拥有良好健康的身心。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根据成员类型的不同而有区别,总的来说,是促进团体成员成长得更健康、更热爱生活。因此,要想团体心理辅导达到良好的效果,实现团体心理辅导目标,团体领导者应帮助团体成员减少消极情绪体验感受,引导个体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积极地对待生活事件和情绪问题,更多地关注团体成员的主观幸福感,激发团体成员的积极情绪,提高团体成员的主观幸福感。二是积极心理学更有助于培养公安机关团体成员的积极人格品质。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的优势和美德等积极方面,强调从发掘人的潜力、美德、优势等积极角度来发展个体心理。所以积极心理学的运用要求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培养成员个体的积极人格品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团体心理辅导更注重引导团体成员向内关注和发现自我,培养自信心,建立积极自我认识,提升内控感,增强心理弹性,培养心理承受力,正确认识和敢于面对生活中失败和挫折,勇于应对压力和挑战等心理和行为,培养积极人格品质来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这方面非常适合公安机关特殊的任务使命,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特殊的管理方式等特点。
三、结语
积极心理学重视人性中积极方面,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关注正常人的心理机能,将导致心理科学对人性更科学的理解以及更有效的干预,从而促进个人、家庭与社会的良性发展。积极心理学的关注点在于人的潜能、动机、能力、幸福、希望等积极品质上,积极心理学的本质与目标就是寻求人类的人文关怀和终级关怀。因此,积极心理学,其理念、其行动,势将会对现代心理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使现代心理科学更加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应用,并卓有成效的开辟出一条人类通向光明,实现幸福的阳光大道。
积极心理学6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新思潮,本文从身心健康、和谐消费、积极幻想和心理咨询这四个方面论述了积极心理学对我们的启示,从而让积极心理学能更好成为人类的福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身心健康 和谐消费 心理咨询 积极幻想
1 引言
提到心理学,人们可能更多的是想到思维、记忆等心理过程和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长期以来,心理学主要关注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和病态人格及异常行为,而正常行为却常被忽视。然而,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的品质,越来越关注如何通过发挥自己的优势让自己活得更幸福和更有意义。于是,积极心理学便应运而生,并从此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哈佛等众多高校,积极心理学是最受欢迎的课程,足以说明其影响力。
究竟我们能从积极心理学中学到什么?得到哪些启示?答案很多,本文将从身心健康、和谐消费、积极幻想和心理咨询这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在此之前,我想先对积极心理学做个简单的介绍。
2 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运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断了。五六十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性的积极一面,为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Seligman自六七十年代起开始研究“习得性无助”。他发现,不仅无助是可以习得的,乐观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学会维持乐观的态度不仅有助于避免抑郁,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在1998年《APA Monitor online》的一篇文章上,Seligman指出心理学有3个使命:(1)研究消极心理,治疗精神疾患;(2)让人生活得更加充实而有意义;(3)鉴别和培养天才。由于心理学界过去过于重视对消极心理的研究,所以现在有必要提倡积极心理学,从而拓展心理学在后两个方面的贡献。从此,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在美国心理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积极心理学有三大基础任务。第一是研究积极情绪;第二是研究积极特质,其中最主要的是优势和美德,当然能力也很重要,如智慧和运动技能等;第三是研究积极组织系统,例如民主的社会、团结的家庭以及言论自由等。
3 积极心理学的启示
3.1 关于身心健康的启示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与运用有助于人们更长寿。人可以活多长以及那些情况会缩短人的寿命,是非常复杂的科学问题。有太多的混淆变量使科学家无法分离出真正的原因。但在修道院里,修女们过着有规律的、与世隔绝的生活,吃同样的食物,不吸烟也不喝酒;他们有相似的生育和婚姻史;拥有相同的社会地位和医疗条件。很多混淆变量在此都被剔除,但是这些修女的寿命和健康情况仍然有很大的差别。当研究者把180位修女的自传拿出来研读时,一个惊人的差异显现了。欧潘修女(98岁仍然很健康,几乎没生过病)用了“非常愉快”、“很开心地期待”这两个表达幸福感的积极字眼;相反,丹那莉修女的自传中找不到一丝积极的气息。再请对这些修女的寿命毫不知情的人,针对其自传中所传达出的积极感受进行评分时,发现落在有幸福感端的修女90%超过85岁仍然活着,落在没幸福感端的修女只有34%的超过85岁仍然在世;同样,落在有幸福感端的修女到94岁时仍有34%的人在世,而落在没幸福感端的修女只有11%仍然在世。以上差异真的是来自她们自传中所传递出的幸福感的不同吗?这种差异也许是因为她们表达出幸福感的程度、对未来期盼的程度、虔诚奉献的程度,甚至是自传写得好坏的程度等变量引起的,但是研究发现这些变量都不相关,唯一相关的是她们在自传中所表达出的幸福感的强烈程度。上述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学中有关幸福感的研究,对人们能更加长寿有重要意义。
3.2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运用
积极心理治疗虽然是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的一种心理疗法,但它的实践却在上世纪的20年代初就已出现。积极心理治疗的相关理论指出,长期以来的心理治疗一直存在一个重大问题,即把自己的工作重点放在对病人的病痛的评估或治疗上,大量研究一些外在的紧张性刺激给病人心理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致力于修复病人有缺陷的习惯、动机、大脑和悲伤的童年。积极心理治疗则与此相反,它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病人自身的各种能力上而不是集中在病人的疾病上。积极心理治疗有一个预设:病人有生病能力的同时也有健康的能力,治疗者的任务是激发和巩固病人获得和保持健康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消除病人生病的能力。积极心理治疗认为人人都具有两种基本能力:认识能力和爱的能力,人的心理疾病是由于这两种基本能力在不同的文化条件下分化为每个人的现实能力时发生冲突的结果。因此,积极心理治疗的立足点是激发被治疗者的这两种积极的基本能力,从而弥补传统心理治疗的空挡,体现出更大的人性意义,病人更容易接受,治疗效果也更好。
积极心理学认为一个什么都失去了的、抑郁的或想要自杀的人,在意的不仅仅是解除痛苦,他们更需要的是美德、生命目的和生命意义。引发积极的情绪会帮助我们抵挡令人痛苦的心理疾病。积极情绪就像防震保护层一样,使我们不受伤害,使我们在悲伤绝望中重新崛起。好的心理治疗不仅能疗伤,还能帮助人们发现并培育自己的优势和美德。
3.3 关于和谐消费问题的启示
和谐消费旨在塑造和谐健康的消费市场环境,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它的基本原则与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和主旨是相符合的。和谐消费的要点是以人为本、尊重他人和尊重自然。以人为本,强调了消费者是和谐运转的消费系统中的核心;尊重他人,强调了在满足个人消费需求的同时,要限制贫富消费差距过大;尊重自然,强调了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保障子孙后代的利益。
积极心理学也强调以人为本,旨在揭示在既定的物质财富水平下,如何通过改变物质财富(作为外部因素)的呈现方式和选择手段,最大化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它可以为引导正确消费,控制奢侈性、炫耀性和过度消费等不合理的现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奢侈性、炫耀性和过度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会使商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制造出由大量的废弃商品及商品包装组成的垃圾,从而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违背了尊重自然的'原则;同时也加剧了社会中的贫富差距,违背了尊重他人的原则。因此,积极心理学通过对外部物质财富的呈现方式和属性对幸福感的影响的研究,揭示奢侈性、炫耀性和过度性消费等不合理的消费现象的危害,揭示和谐消费所应具备的特点和内涵,从而进一步提出引导和促进和谐消费的建议和启示。
3.4 关于积极幻想研究的启示
积极幻想这一概念是由Taylor和Brown于1988年最早在学术界提出的,他们认为积极幻想是个体在生活中或面临威胁性情境、压力性事件时所做出的一种对自我、现实生活和未来的消极方面的认知过滤,这种过滤是以歪曲表征的方式投射到个体的自我意识中。因为积极幻想显示了个体对现实的积极把握和乐观知觉,同时也体现了个体对自我价值和自尊的一种保护,所以虽然它是对现实的一种背离,但它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积极心理适应。
积极幻想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心理健康领域、调节心理资源领域、恋爱关系领域和跨文化领域。它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不切实际的自我积极看法、夸大个人对现实的控制感和对未来的盲目乐观。积极幻想是当代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研究主题,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准,它有助于个体在威胁情境下或应激事件中获得良好适应,特别是随着当代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积极幻想正越来越受到各个领域研究者的关注,其研究成果也将更好更多地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
4 总结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带给了人们激情、挑战和质疑。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中发展和前进的,但它无论怎么发展,最终目的都是要造福于人类。心理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积极心理学更能有效帮助人们发展自身优势,促进自己与他人的成长。通过全体心理学工作者前仆后继的各项研究工作,我们相信积极心理学一定能成为人类的福祉。
参考文献:
[1]陈景秋,唐宁玉,王方华.C.K.Hsee2.(20xx)。.从幸福学角度对和谐消费的阐释。心理科学进展,7,1081~1086
[2]任俊,蔡晓辉.(20xx).积极幻想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8,12901297
[3]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20xx).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心理科学进展,11(3):321~327
[4]崔丽娟,张高产(20xx).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心理学科,28(2):402~405
[5]任俊,叶浩生.(20xx).积极心理治疗思想概要.心理科学,27(3):746-749
[6]Martin E.P. Seligman,真实的幸福.洪兰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积极心理学7
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突出。研究从大学生英语学习方面的倦怠问题出发,分析学生在态度、情感和行为上的表现。结合积极心理学,探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战胜英语学习倦怠问题。在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学习怠倦问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1974)提出了“职业倦怠(staff burnout)”一词,认为在长期压抑下,人的生理和心理都将会产生疲惫和损耗的症状。他和Richelson(1980)给倦怠下定义为“当个体不得他人所认同且没有给予相应回报时,个体产生的慢性疲惫、抑郁和挫折感。”
大学生英语学习倦怠普遍存在。学生迟到、早退、旷课现象时有发生;课堂上睡觉、不认真听课、玩手机或讲话;不尊重老师;拒绝回答课堂提问和完成课后任务。此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态度上,认为英语学习单调乏味,学习缺乏热情,注意力、兴趣降低。第二,情感上,失败挫折感越来越大,成就感低下,逐渐消沉懈怠、厌倦沮丧,自我消极。第三,在行为上,对英语学习的价值感出现了偏差,行为上逐渐远离。
二、积极心理学理论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思潮,主张“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此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愉快、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强调人对过去要满意,对现在要感到幸福,对未来要充满希望,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主观体验;倡议人要有爱心、宽容心、勇气、创造性、智慧等积极的特质;同时把人与社会、社区、家庭、学校、媒体等联系起来,呼吁礼貌、责任感、职业道德和群体意识。
三、积极心理学与大学英语教学
1.积极的目标引导
为了解决大学生英语学习目标不明确,迷茫不安定的因素,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将大学英语学习目标多元化、具体化。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目标,比如:学生是否掌握一定的积极词汇,在参与互动过程中是否能展示自己,是否掌握了中外文化差异,在使用某种学习方法上是否获得预期的效果,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2.积极的内容开发
大学英语的学习不再像初中和高中一样,偏重于语法,偏重于学生如何高出好的成绩;而是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和译这方面能力的提高,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具体到英语课程内容的开发上,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与专业相关的内容。课程内容的色彩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富有幸福感的。
3.积极的认知过程
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需要脱离原有的填鸭式满堂灌的说教过程,而要有新的突破与创新。教师的教学需要变被动接受知识为师生之间和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和掌握知识,同时学会学习。教师需要采用各种创造性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研究和探索,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开发学生潜能和创新能力。认知过程的创新首先可以是不完整的。教学内容的全盘托出丝毫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学习内容上时不时的“跳一跳”,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反而会引发学生的思考。其次可以是多角度的,形成“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思维创新模式。还可以是合作性的。教师可以寓教于乐,采用活动教学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与其他学生合作探究,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
4.积极的评价反馈
教师要多鼓励和肯定,少批评和讽刺。教师不能总对学生们说:“you are so stupid”,“why do you do that”,而应该多说:“well done”,“ that’s great” ,“bravo”。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说出内心的想法,用启迪幽默的话语使紧张的心情得到释放,让积极的事物和感觉驱走消极和抵抗,教师要积极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作积极的评价。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长处,建立自信心,提升成就感,也能使学生们在态度上认可自己,克服消极倦怠的'学习心理,以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态度对待学习,调动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思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多成功体验的机会。
5.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表情、目光、肢体所表现出的愉悦、温和、亲切与平易近人,使师生间的角色差异变小,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也会减少甚至消失。在教学中的尊重、分享、快乐和体验等积极因素,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课堂外的情感碰撞与心灵感悟,会打开了师生间的感情通道,敞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激发学生表现出争先恐后、想亲自一试的欲望,从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发展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结语
要消减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倦怠现象,急需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力,挖掘英语学习的潜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积极的教学评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幸福感,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以此来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形成师生共有的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
积极心理学8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政治功能,重视灌输式的说教与高压式的管教,忽视了学生健康人格和积极品质的塑造,致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缺乏情感体验、意志锻炼和行为训练,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初目的,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陷入教育效果不佳的困境。积极心理学主张以发展为导向,着重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思想美德等积极方面,关注人的正面力量,它的兴起和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对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本思想
第一,从主观层次上分析,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主要指人类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即能幸福满意地回忆过去、快乐而充盈地感受现在以及积极乐观地憧憬未来,主要研究人的幸福感、满意感以及快乐感,引导个体建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二,从个体层次上分析,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人格特征,是积极心理学理论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存在两个独立纬度:正性的利己主义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主要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创造精神和能力、与他人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审美体验,以欣赏的眼光客观地看待世界等等,研究人的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个体能够有效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第三,从群体层次上分析,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积极的公众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成长及其经验的获得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基础上,积极的环境,是构成积极品质的重要的支持力量,这就要求人类个体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以及积极的公众品质,主要研究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二、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价值
(一)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缚,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过于突出政治性,强调教育的矫治功能,忽略了学生的情绪体验和个性需求,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容易引导学生的反感,导致学生对其“敬而远之”,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人价值、人生意义、自我实现,关注人的自身潜能的挖掘,重视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从而使人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理念突破和超越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缚,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积极心理学,往往能更加深刻地震撼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情感鸣,使其乐于接受并践行道德规范,这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提高。
(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有助于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工作思路直接决定了工作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过于单一和死板,过于重视管理轻视育人,注重结果忽略过程,重修补学生存在的问题,忽视学生的内心需求,这种“修补-改错”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因而往往收效甚微。积极心理学专家认为:“人内在的积极品质是预防问题产生的最好武器,在预防工作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提升大多源于引导个体自身去塑造各项能力,还不是直接修正个体的各项缺陷”。因此,在这种理念取向下,教师要转化教育理念,从肯定学生的角度入手,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积极品质的开发,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预防学生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符合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再局限于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应以学生为主体,将教育与学生的幸福、尊重、自由、价值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积极心理学理论强调关注学生身上的积极品质,注重学生自身潜能的激发,重视学生积极的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并引导使之内化成各项能力,这种价值理念取向符合当代教育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的本来功能和使命,因而广大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借鉴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有效方法,巧妙地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学生受到情感陶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精神状态和人格特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使学生愉悦地接受教育,在学习中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并通过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升能力,完善人格,增强幸福感和满意度。对此,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现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构建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的成长和经验的获得都是通过一定的环境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构建。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注意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构建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第一,构建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良好的校园物质环境,可以装饰校容,陶冶师生情操,净化师生心灵,主要包括学校的总体结构和布局规划、校园建筑和校园绿化、课堂设施、办公设备以及后勤保障设施。因此,一方面,学校必须加大投入力度,为广大师生创造整洁、安静、优美、积极的校园物质环境,促使师生工作学习身心愉悦。另一方面,学校要鼓励师生规范师生自身行为、道德修养,爱护校园一草一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确保师生工作、学生、生活秩序的稳定,增添师生的幸福指数。
第二,构建良好的校园人文化环境。校园人文环境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所在,是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主阵地,主要指校风、教风、班风等方面。首先,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班级内形成的价值观、思想、作风、行为准则的总和,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严格制定一套积极的班级规章制度,并加以认真落实,以规范学生行为。同时,引导学生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体验。其次,构建文明健康的寝室文化。寝室是学生集生活、娱乐于一体的重要场所,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和谐寝室、品质生活”的寝室文化理念,明确“扬德尚美,育己善行”的寝室文化宗旨,积极倡导良好的寝室文化习惯,提升寝室文化的质量和品位。最后,构建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教师要借助具有教育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校园网络,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引导学生自立、自主、自强、自信、自主,树立文明意识、政治意识,安全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充分借助积极心理学的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践性,讲究熟练运用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心理学在工作方法上强调个体心理因素、情感因素以及情感需要的重要性,关注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感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积极心理学时,教师要注意将政治性与情感性巧妙结合起来,充分借助积极心理学的工作方法,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培养学生积极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创造力。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借助情感激励法,挖掘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情感激励法,即通过激励激发学生学生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积极心理学认为,巧妙地运用情感激励法,有助于培养人的积极力量和美好品德。因此,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适当地借助情感激励法,挖掘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师生积极的情感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尊重,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首先,要注重以情育情,情理结合。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环境因素和自身的情感因素,情理结合,以理服人,以情育情,以情感人,用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开启学生心灵之门,鼓舞和启迪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其次,注重深入浅出,积极引导。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开展座谈会,或电子邮件、QQ、微信、短信、电话等平台与学生进行探讨人生、规划未来等话题,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精神世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使其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进而朝着正面的方向成长和发展。最后,注重榜样激励,塑造自我。教师可以借助先进人物榜样的人格力量,震撼、感染、鼓舞学生,使学生产生敬佩、信赖之情,优化学生心理,强化学生行为。
第二,借助情景感悟法,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情景感悟法,即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的认知规律,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获得感悟和启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要创设教育情境,触情生悟。教师可以紧扣教学内容,借助语言描绘、多媒体展示、音乐渲染、典型事例分析等手段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景,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触情生悟,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感知、记忆、想象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其次,要驱动积极情绪,以情化人。创设情景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通过情景交融,使学生情绪受到感染,进而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如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爱的奉献》、《感恩的心》等歌曲,渲染情境,营造情景教育,从而激发学生情感。最后,要诱发积极情感,形成积极人格品质。积极的人格品质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辩论会、角色扮演、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形式,鼓励学生自主组织、策划、编排、表演,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在自主参与、实践体验过程中,感受学习乐趣,积极乐观地面对困境,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总之,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型的育人理念,以发展为导向,着重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思想美德等积极方面,强调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客观世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开放、欣赏的眼光审视学生,优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积极心理学9
师幼互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师幼互动,发现目前幼儿园师幼互动存在一些问题,如师幼互动中教师缺乏积极的互动观念;师幼互动中教师缺乏积极反思与提升;师幼互动中教师不注重营造积极环境氛围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构建良好的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国内外很多研究者所公认的,良好的师幼互动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师幼互动有利于教师向幼儿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有利于幼儿认识世界,增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良好的师幼互动提升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在互动中学会了分享、协商、谦让和友爱;良好的师幼互动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产生安全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同时,良好的师幼互动对于教师也同样重要,不仅有利于教师不断反思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而且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文章从积极心理学教育的视角出发研究师幼互动,希望通过不同视角为构建良好师幼互动提出建议。
一、师幼互动的概念
不同的学者对于师幼互动有不同的解释,本文在对师幼互动的内涵研究之后分析如下:第一,师幼互动发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之中。在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之间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互动。第二,师幼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幼儿,这两者必须发生接触。第三,师幼互动是一个循环过程,一方发起另一方反馈,发起者再发起,反馈者再反馈,就一个话题进行轮换形成一种循环的过程。
二、师幼互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师幼动的因素大致分为三方面,幼儿自身的因素、教师方面的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
第一,幼儿自身因素,主要是指幼儿自身的一些因素导致师幼互动的状况。比如幼儿的长相、能力、性格、家庭背景等因素在师幼互动中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由于幼儿自身的这些原因导致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对幼儿采取不同方式和态度。
第二,教师自身的因素,主要是指由于教育观念、管理观念、受教育水平、学历层次、教学经验、教学机智、教学反省能力等对师幼互动产生的影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幼儿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教师落后的教育观念常常会使教师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能够深入的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在活动开展中不注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这都促使幼儿在师幼互动中处于被动地位。
第三,环境因素,幼儿园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制度规范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班级规模和师幼比。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园师幼之间、教师之间以及与家长和社区之间的互动关系。幼儿园制度规范环境是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一日生活的安排和常规的培养,这都是影响师幼互动的重要因素。
三、积极心理学的相关介绍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引起心理学家的关注。积极心理学的概念最先由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劳拉·金提出,积极心理学是利用目前比较有效和成熟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类力量和美德的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二)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和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等方面。
1.关于积极情绪和体验方面的研究。这是积极心理学最主要的研究方向。人类的积极情绪主要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等。目前研究者在主观幸福感、快乐和爱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众多的积极情绪并不是完全分离开来的,人类的情绪比较复杂,很多情绪之间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一致性。积极的情绪对人产生一定的作用,例如,Fredrick提出积极的情绪可以拓展人瞬间的知—行的能力,增加人的体力,提升人的智力和社会协调性等。
2.关于积极人格特征的研究。积极的人格特征成为很多研究者研究的热点。Hillson和Marie借助问卷研究的方法,发现积极的人格特征与消极的人格特征相对应,他们对两种人格特征进行了区分。并且发现积极的人格特征由正性的利己特征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两方面构成。可见具有积极人格特征的人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也表现的更加积极。
3.关于积极情绪与健康的关系研究。很多的研究都表明积极的情绪状态对人的健康有益,拥有积极情绪的人往往愿意相信一切结果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面对压力、疾病等事件时,拥有积极情绪的人面对压力时更加乐观向上,更加愿意沟通交流;当面对疾病时,拥有积极情绪的人更愿意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生,接受治疗和锻炼。
4.关于创造力与培养天才方面的研究。目前也有许多这方面的研究。如Guilford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包括发散思维和变换能力。但由于创造力研究比较复杂,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不大。
四、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师幼互动存在的问题
1.师幼互动中教师缺乏积极的互动观念。研究发现幼儿教师在进行师幼互动时往往不注重与幼儿互动的质量。幼儿教师在与幼儿互动中往往表现出反应较慢,有时候对于幼儿的互动意向和互动信号不能及时作出反应,有时意识到幼儿有这方面的互动需要却由于倦怠不予理睬,有时候由于这方面的知识缺乏故意回避幼儿的发问,没有给予幼儿所需的互动。
2.师幼互动中教师缺乏积极的反思与提升。教师在师幼互动中缺乏一定的反省、反思、学习、提高的能力。由于平时幼儿园工作较多,教师普遍存在缺乏反思和反省时间的现象,只是忙于应付工作和检查,这也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去反思和学习必要的师幼互动技能。比如在教师互动中缺乏表达能力和互动方法的提升。
3.师幼互动中教师不注重营造积极环境氛围。师幼互动中幼儿教师不注重积极反馈,往往消极反馈较多。研究表明我国幼儿教师相比于其他国家幼儿教师更多的使用批评和惩罚的方式对待幼儿,一些教师较多的使用否定词语“不要”。师幼互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重视规则,少情感交流。教师更多的是维护良好的教学常规,或者处理个别行为问题,教师的注意力也多停留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和控制上,使得整个师幼互动紧张、消极和被动。良好的师幼互动需要教师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便于幼儿表达自己和发挥创造性。
五、积极心理学对师幼互动的启示
(一)积极心理学有利于更新师幼互动中教师观念
积极心理学认为不应该过多的关注人的弱点,而应该积极的去发现人的优点,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人心中积极的品质和正能量,才能产生积极的结果。幼儿教师关注师幼互动中的一些细微的成绩,哪怕是学生在互动中的一点小小的进步,如多说出一些词语,一些句子,或者教师在教学中由于安排得当促进了师幼互动的质量,也应该感到满足和喜悦,幼儿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积极观念,才能全力以赴地投身于教学工作中,防止职业倦怠的产生。
1.积极的儿童观。积极心理学要求教师要用一个积极的心态,放下心中的消极情绪,积极参与幼儿的活动,真正的走进幼儿,细致认真的观察幼儿,捉住恰当的教育时机,真诚的与幼儿互动。幼儿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权利和义务,幼儿具有独立的人格,教师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幼儿,与幼儿建立民主协商的人际关系,满足幼儿“小大人”的自尊。在与幼儿的互动中耐心的对待孩子的提问,平等的倾听回应。
2.积极的教师观。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教师应转变教师观,热爱教师这一职业,愿意为幼教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用乐观积极的心态与幼儿建立关系,增强对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提升对幼儿互动行为的领悟能力,积极关注幼儿的互动愿望,捕捉有利于幼儿多向互动的因素。教师积极进行角色转变,启发幼儿主动的多向互动,充分的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而不是简单的问答。
(二)积极心理学促进幼儿教师更积极的自我发展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种充满挑战和收获尊重的`职业,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和持续的发展动力。幼儿教师每天面对天真无邪的幼儿,是需要贡献自己巨大热情和精力的。面对幼儿一双双好奇的大眼睛和充满探究的纯真想法,幼儿教师感觉到自身的责任和动力,幼儿教师需要乐于学习、反思、也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笔者认为促进积极的师幼互动应着手以下几方面提升:
1.提高教师的情绪智力。积极心理学提示幼儿教师首先了解自己的情绪;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释放压力,控制自己消极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和蔼可亲,表现出真实和善良,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幼儿的情绪。
2.提高教师表达能力。幼儿教师每天与幼儿发生互动,教师语言的输出质量直接决定着师幼互动的质量。因此教师与幼儿进行互动时,应注意语言的使用。首先,改变对幼儿的称呼。如,教师为了拉近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对幼儿的称呼,变“某某某小朋友”为“宝贝儿”或者叫其小名。其次,改变课堂言语,教师与幼儿互动中应注重情感言语的使用,少一些指令性较强的语言;对幼儿评价时注重鼓励幼儿的闪光点并多以鼓励为主;教师还应鼓励幼儿主动发问并积极的关注幼儿的问题;向幼儿提问时少一些“是不是”、“对不对”的问题,尽量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增加幼儿的表达欲望。
最后,改变体态语言。教师与幼儿互动中,体态语言也很重要。幼儿通过体态语言感受到教师是否真诚。师幼互动中良好体态语言应该是教师面带微笑,尽量蹲下身子平视幼儿,与幼儿交流;请幼儿发言时最好用手掌做出邀请的姿态;对于幼儿精彩的回应需要表扬时,应面带笑容、真诚的鼓掌或者“亲亲”、“抱抱”幼儿。总之幼儿教师应发自内心的与幼儿进行互动,不能流于形式或者走过场。
3.掌握师幼互动的恰当时机和有效方法
良好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掌握恰当的互动时机和有效的方法。首先,教师在创设活动时应做到了解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预设重点的互动内容并且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其次,教学中重视幼儿生成瞬间,积极回应幼儿生成;最后,捕捉恰当的互动时机,当教师发现幼儿对活动不感兴趣、不专心、遇到困难难以深入时就要给予幼儿积极互动。
六、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要求教师营造积极的环境氛围。
积极心理学提示我们教师要利用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影响幼儿,教师应该利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去熏陶幼儿,力求为幼儿营造一个温暖充满关爱的环境。积极心理学要求幼儿园教师首先以积极情绪感染幼儿为幼儿创造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环境氛围,提高幼儿参与互动的水平。幼儿教师一定要注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在环境创设中多花一点心思,使幼儿感受到自由、安全和愉悦。另外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还要合理的投放充足的材料引发幼儿积极思考,去创新,去探究。教师还应该抓住恰当的时机去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培养幼儿在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同伴分享互动的能力。
积极心理学10
积极心理学课程就要结束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周时间,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习生活的学科。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以我对心理学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触了这门课,它说的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了解积极的事物远比关心那些消极事物有用,所以我对这门课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心理出现问题,也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积极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积极的、建设性的心态,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进而去掌握规律来改造世界。积极心理学并不像传统心理学那样,强调病态、问题,而是在努力探索普通人在良好的环境下如何达到满意幸福的生活。积极心理学以不同于以往的全新角度诠释了心理学的任务,催生教育的生命活力,告了心理学为人类谋取幸福时刻的来临。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研究。深入理解人的成长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充分发掘人的潜力、潜能,促进我们的心理发展,有积极的心理特征去面对生活。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似乎每个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洞察他人的内心,但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以那种方式来观察自己。我们总是想知道是什么是他人动怒,但我们又不愿去分析是什么让我们自己坐立不安。我们不想让任何人,包括我们自己,看到我们实际的样子—深怕看到丑恶的自己。不幸的是,在这当中必定会遗失一些必需且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以看待别人的客观眼光来视察我们自己。我们把一切都颠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说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关注你;认了最应当审视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种勇气;认识自我,是一种智慧;认识自我更是一种途径。
这门课程中老师教会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的人,感谢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论它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活给了我们酸甜苦辣,让我们活的更充实更有意义。不仅要有感恩,我们还需要宽恕。宽恕那些你一直耿耿于怀的人或事,这不但宽恕了别人,同时也是宽恕了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计较,也让自己变得更轻松,这不是更好吗。
我们需要接纳自我,接受子己的不完美性。对于先天给予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需要学会接纳。比如说,我们的出生、我们的高度胖瘦、我们的性别、我们的爸爸妈妈等等,这是先天的,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于这些我们需要学会坦然接纳。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喜欢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欢自己才会由衷地欣赏他人。这样你就拥有了自信和乐观的心态。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就是“乐观就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因为乐观,因为自信,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会保持前进的动力。
曾几何时,幸福似乎是距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至于幸福是什么,亦是无法言说的。毕淑敏说有意义的快乐就是幸福。我发现幸福就来自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的人比较积极乐观,而乐观是对生命的远方充满了期待,觉得自己是有能力一步一步地朝着那个既定方向去迈进,尽管在这个过程当中有顿挫,有失败,有遭人误解,你虽然不能保证你一生将会有怎样的困窘出现,如果你心理健康,你就能够学会乐观地看待这些事情,你就能找到前进的动力来。理健康的人也比较善于积极思维,对事物永远能找到积极的解释,然后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得到解决的结果。幸福其实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而幸福也总是在引导着人去过这种有意义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在合理价值目的性的引导之下,人有意义地生活,实现人生价值,体验幸福感受。既要做对生命有意义的'事情,也要让自己的内心感到快乐,如是,便离幸福很近。只是,这其中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坚持自己的初衷与梦想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苦,留下更多的汗水与泪水。幸福没有比较,只有自己的感觉,不是拥有了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偶尔也有悲伤,也有失落,但悲伤失落之后,阳光依旧灿烂,幸福的感觉依然存在。简单的生活、给自己一个微笑,也是一种幸福!所以让自己学会快乐,不要悲伤包裹自己!
我们还测试了自己的性格优势,让我们发掘自己的优势在哪,这让我们能更加了解自己,尽量的展现自己的闪光点,弥补自己的弱势。对于择业也是一个不错的建议,我们可以选择更符合自己性格的领域,这样我们能发挥自己的长处,把工作做得更好。每个人总有自己的优点,或许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要正确的看待自己,不要把自己想得一团糟什么也不会,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件事,相信自己可以,有了自信有了勇气我们就可以把它做好。
学完这门课程,我觉得收获真的很多,不仅在课堂上享受了,在课堂上放松了,而且也改变了我对生活的一些看法,我觉得生活变得更美好了,可以积极的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生活中的欢笑与悲哀常常源于一个人看世界的那双眼睛。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很难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很难以感受花朵的芬芳。一个快乐的人,它眼中的世界也是快乐的,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去真实地活在当下的每一天。
对这课的几点建议:
1:以后每节课应该点名,不能放任我们过于自由。
2:课间我觉得应该休息几分钟。
3:上课应该多点名提问,这样学生会更加投入些。
通过学习《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心理调适》我懂得了作为教师必须先处理好自己的心理问题,然后才能更好地做学生的心理工作。心理辅导是义务教育阶段必须进行的一门课程。如何引导学生走出心理问题塑造完整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做好自自身的心理调适和辅导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
教师做好自身的心理调适: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本身难免形成一些压力。因此,我们要先处理好自身的心理问题,不要把自己的心理问题影响到学生。教师作为一个心理辅导者要对自身的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适。教师要从各方面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些办法也可间接地迁移到学生身上,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心理问题。教师有良好的思想学生才会有良好的思想。
做学生心理咨询师:教师平时不仅要处理好教学上的问题,还要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把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拿到学生的第一手资料。教师要给学生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心理问题说出来,同时说话要算数,要讲信用,不能把学生的私事说出来。学生有问题要第一时间解决,给学生重视他的感觉。
教师要学好心理学:当我们遇到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沮丧,学生会很失望。我们怎样才能够减少这种失败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本身要认真学习心理学,而且要不断地更新知识,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提高对心理辅导的认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因为家庭和社会原因产生的心理问题也与日俱增,教育部门制定了心理教育进学校进课堂的方针政策,要求教师本身要提高对心理教育的认识。
积极心理学11
如何改变对任何事物的感受
人是透过身上五种器官的搜集资料来认识周遭的环境,不过每个人都会偏重其中某一种器官,或者是一般所称之感元。譬如说有的人比较受他眼睛所见的影响,亦即视觉器官的功能居于这个人对外界认识的首要地位;另外有些人则较偏重使用听觉器官或触觉器官。
每个感元下又可分为数个次感元,它们各司我们对外界所搜集资料的强弱变化,譬如说你可在心头思量某一个影像,然后就这个影像的某一角度(一种次感元)作某种程度的改变,使你因而有较先前不同的感受。
当这个影像被你放亮一些后,你的感受很快地就会有所改变,这就是次感元的改变。理察?班德勒这位神经语言学的创始者,或许是最伟大的次感元专家了,他跟其他专家们所做的'事可以上溯到希腊哲人亚里斯多德,他是把人类认知方式归类成五大的创始鼻祖。
透过次感元的有效控制,可以加强或减弱我们的感受,它的范围没有限制,可以是或沮丧,也可以是好奇或失望。要想了解次感元,我不妨用商品包装的条码来说明当更容易了解。
这些条码事实上只是一些粗细不等的黑色直线条,不明内情的人可能不知道它的重要性,可是当它经过扫描机扫过之后,便可告诉电脑这个商品的名称、成本、售价、库存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次感元的作用跟商品条码颇有雷同之处,当我们把它们扫过那个称之为“头脑”的扫描机后,它们便会告诉头脑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样的感受以及该怎么办。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条码编制方式,而所编制出来的项目表洋洋大观,每一种次感元都有它自己的主管范围。
譬如说如果你较偏重于使用视感元的话,那么你对于某次经验的感受,很可能就是视觉次感元所搜集到有关大小、颜色、亮度、距离和位移的综合结果;又如果你较偏重于使用听感元的话,那么所得到的感受就是跟那个经验有关的音量、节拍、音调等次感元所测得的结果。
如果说要想使一个人振奋的话,首先就得调好他的感元频道。偏重于视感元的话,那么就得提供能刺激他视觉次感元的因素;若是他偏重于听感元或触感元的话,那就得提供刺激他听觉或触觉次感元的因素;至于有些人可能就得三管齐下,先用视觉、再用听觉、最后用触觉,当这三类都用上了才能管用。
一旦你了解了这些次感元对于人们认知上所扮演的角色后,便可从人们平常的谈话中测知他们较偏重于使用哪一类的感元,然后便可以投其所好。
到底我们能使自己的感受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就要看我们能把次感元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必须学会好好控制自己的次感元,让它们所呈现给我们的一切经验都对我们有帮助。
譬如说你要好好审视一下某个令你头痛的问题,那么就不妨把这个问题摆在脑子里,然后臆想着把它拉远,接着你站在高处换个新的角度去看它,请问你这时对这个问题的感受如何?对很多人来说,头痛的程度会减轻。
现在你再把它拉近,使它变得更大、更亮,请问此时的感受又会怎么样?是不是感受更强了些呢?这种次感元的改变有点像是改变菜单中的莱色那样简单,它们确能改变你对于外界事物的最终感受。
虽然在“激发心灵潜力”一书中我已经很详尽地介绍了次感元,在此我再重复介绍只是希望各位确实了解这一重要的改变利器。别忘了,只要改变了次感元,你便可在很短的内改变对于任何事物的感受。
譬如说就以昨天所发生的某件事而言,如果你重新把它在脑海里呈现,把它慢慢推到几乎一英里之远,成为一个模糊的小点直至没人黑暗之中,请问此时这件事给你的是昨天发生的,亦或是觉得好像发生了好久?
如果这件事给你的是个好的印象,那么就把它拉回来,否则就让它留在那里吧,谁希望一直记住那样的事呢?当你有一个很好的记忆时,就算是它发生于很久之前,好好地回想一下吧,把它拉到近前,让它变得更大、更亮、更立体、更富有色彩。
现在请你跨进去成为其中的人物,请问此时你觉得它是发生于很久之前呢?还是它就发生于近前?你瞧,我们只要改变一下次感元,便可以把发生的都改变了
积极心理学12
人格(Personality),是一个人的才智、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的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也是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健全人格(Perfect Personality)理想标准是人格四要素与外界社会的完美结合、平衡和协调,以辩证的态度对待世界、他人与自己,过去、现在与未来,以及顺境与逆境,成为幸福的进取者。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应激因素增加,健全人格培养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潮流。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在20世纪末兴起,主要围绕对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品质及积极社会关系开展研究,从而培养人自身的发展潜力、美德品质和内在的积极力量。美国哈佛大学于1999年最早开设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将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教授学生获得幸福的方法,也称为“幸福课”,选课学生超过哈佛经典课程《经济学导论》。通过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对大学生人格塑造具有积极意义。
1 医学生健全人格特点
不同职业或角色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模式,是职业道德、价值取向、精神素养、理想情操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体。对医学生而言,在校期间和学医过程中,为适应未来从事的医疗卫生事业,满足医学伦理道德和医疗职业行为需求,所表现出来的尊严、责任、思维、价值及素质品格,称为医学生人格。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将左右个体的外显和内隐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急剧变化以及医学科技的迅猛发展,并有效地为社会、患者服务。
鉴于医学科学兼具社会与自然双重属性,医学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规范对医学生健全人格提出了非常高的标准和要求,既要具备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又应具有科学严谨、奋发进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知识能力、思维方式和身心素质,基本特征表现为热爱医学事业,公正与公平地对待患者,廉洁奉公、文明行医;善于学习、思维敏捷、积极进取、努力钻研发展医学科技;意志坚强、乐观开朗、耐心细心,能够带给患者积极情绪等。
当前,大学生在面临激烈社会竞争、医学繁重学业以及复杂人际关系时,人格现状不容乐观,心理冲突和焦虑程度增加,表现为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自信心,有知难而退的倾向,事业心和进取精神相对减弱,自我中心倾向,自我关注过度,果断、独立的自主精神不够等状况,对医学生培养质量和医疗卫生事业有着不利影响。
2 对医学生开设积极心理学的课程设计
2.1 课程目标
人格的形成是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是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而改变和培养的。从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来看,主要包括积极情感体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以及各种积极人格特质的作用及形成过程,特别是人产生积极行为的能力和潜力是研究重点。通过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关注点落在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培养,特别是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性和乐观三种积极人格特质的关注,包括内在成长的积极动机、积极人际关系、创造性思维品质培养等,激发引导其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提升心理品质,开发潜能。
2.2 教学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大学一、二年级的医学生处于公共基础、基础医学课程阶段,与中学学习比较,需要记忆掌握的知识点较多,且课程间相互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学习压力较重,加之刚进入医学院校,学习方法和人际关系都未适应,这个时期的学生精神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降低,非常渴望有人能理解他们,能在学习生活方面给予指导,能在心理上适时进行疏导,帮助他们适应医学院校的生活和环境,因而,积极心理学主要针对大一、二年级医学生开设。
2.3 教学内容
本课程总计20学时,按照积极心理学研究中的积极情绪体验、主观幸福感和积极人格特质三个方面为重点内容,以实用性为主,针对低年级医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选择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学习乐观,构筑希望;学会感恩,制造幸福;播下积极情绪的种子,塑造阳光的心态;营造积极的关系,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培养心理弹性,积极应对生活挫折六个专题,既涵盖了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展积极认知、积极情感、积极行为改变等方面的理论学习和行为训练,又关注了与医学生健全人格密切相关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积极的认知、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2.4 教学方法
六个专题内容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情景体验和行为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要求学生课前查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真实案例,课中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课后阅读材料和参考网站,促进学生自我学习。在每个专题结束前,都要安排行为训练活动,通过改变自身行为,激发自身的积极力量和内在的优秀品质。比如,在“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章节,采用测验法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引导真实认识自己,坦然接纳并勇敢改变自己。在“营造积极关系”章节,理论讲授积极关系的类型、影响因素和受欢迎的人的特质,通过课堂小测验,了解自己受欢迎的程度,现场讨论和体验营造积极人际关系和让自己受欢迎的方法。
总之,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和专题研讨,深化理解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主观幸福感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引导体验式教学,内化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在不同的场景中采用积极的态度应对相应的问题;通过行为训练和角色体验,激发积极潜能,提升主观幸福感。
2.5 考核评价
积极心理学课程与传统学科课程不同,不以笔试或口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而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验以及转变。因此,在课程考核评价上,注重形成性评价和行为养成,学习成绩由幸福笔记、案例分析、心理问卷和体会论文四部分组成。
3 结语及讨论
医学生人格培养渠道多样,利用积极心理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成果,设计开设专业指导课程,开展人格教育和训练,是一个新的领域和探索,对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有积极的促进功能。但是,受教学课时和医学生培养方案限制,积极心理学目前多为选修课程,引导和教育作用发挥还不完全,需要更加重视和加强积极心理学等人格教育实践。从长远来看,尤其随着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将不断变化和更新,医学院校开设相关课程将逐渐成为趋势和潮流。同时,需要从事基础教学、临床教学等专业教师,吸收积极心理学研究内涵,引入专业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生产实践,将对医学生从业质量和医疗服务行业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积极心理学13
[摘要]
为了提高消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本文从分析当前消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入手,阐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及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要求和新目标,探索新形势下积极心理学在消防院校应用的新途径,目的是突破传统心理学侧重治病救人的消极模式,转向积极开发学员的心理潜能,培养学员的优秀品质,让心理健康教育惠及到每一名学员,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消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消防院校作为向全国基层消防部队输送优秀指挥人才的院校和主力军,在开展学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一直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与地方高校一样,在开展学员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是沿用传统的病理心理学和消极心理学模式,工作任务主要定位在如何减少学员的心理疾病和矫正学员的心理问题,这一功能性目标在长期的实践中虽然解决了少数学员的心理问题,但忽视了大多数学员的心理发展需求。当前,消防院校学员进入学校学习后,虽然生活模式趋于简单轻松,但生活环境的变化和学员入学前火场战斗经历对其心理冲击大,导致学员心理素质偏低,加之教育课程的针对性有待加强等诸多原因,决定了消防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开阔教学视野,创新研究理念,合理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定位从过去的预防、辅导和治疗逐渐转变为引导学员的心理自主发展、自我完善。让每一名学员在校学习期间,都能够体验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助其成长。
一、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并展开研究的一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认为传统的心理学过于关注人的疾病和缺陷,忽视了人的潜能和活力。所以积极心理学注重对激发人的潜能和心理机能的规律进行研究,认为心理学应该着重探寻人生活的价值和意义,积极挖掘人的潜力和优势,主动引导和提升人的自尊自信。积极心理学主要注重三方面的研究:一是积极的情绪体验,侧重于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受进行研究,强调人们需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我们的生活。二是积极的人格特质,侧重于个人能力的发展研究。三是积极的社会关系,主要任务在于引导个体建立积极的家庭关系、学校关系和社会关系,系统地培养个体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从而建立一个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在消防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引导学员完善人格品质,挖掘学员的学习潜力,激发学员的奉献精神,以及应对各种环境变化和压力时的应变能力,将为消防院校培养更加优秀的消防人才,为基层消防部队输送能力更加全面,素质更加过硬的指挥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二、积极心理学指导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消防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将教育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全体学员积极健全的心理品质和帮助个别学员解决心理问题两个方面。在积极心理学框架下就健全和完善学员心理品质方面要达到以下几点目标:1、增强学员的积极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能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优势,充分挖掘个人潜力和智能,提高学习和生活自信心,体验成就感、幸福感。从而变得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此外,积极心理学还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培养学员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接受并满意过去的良好心态。2、塑造学员的积极人格特质积极心理学家赛里格曼认为教师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帮助其树立自信、培养乐观生活态度、形成积极人生观,提高社会适应力。积极心理学把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和培养个体的自尊作为塑造个体积极人格的最主要途径。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员勇敢、热情、主动地探索,培养创造能力和良好品质,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就成为教学重中之重。3、创建积极的校园关系积极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积极情绪体验和积极人格品质与积极的社会关系密不可分。[1]学员在校学习期间,校园是其主要的活动场所和生活环境,因此,在开展学员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要为学员提供活跃、积极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让环境熏陶学员品质,让氛围陶冶学员的情操,从而形成人人互信互助,互相尊重的社会关系。
二、积极心理学在消防院校应用推广的途径
积极心理学为消防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途径。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消防部队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对推动消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向积极方向转变提供了理论支持。1、建设积极的校园生活环境对于高校来说,整体的积极氛围对学生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发挥能动性至关重要。而对于消防院校这样军校性质的学校来说,由于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管理,让学生一直都处于一种神经紧绷的状态,课余时间,很少有学生在校园活动,失去了作为学生的那种朝气蓬勃的活力。所以很难让学员体验到幸福、满足的感受。作为学校,应该广泛听取在校学员的意见与建议,在校园提供各种平台,鼓励学员走出宿舍,参与到室外活动中去,让学员勇于尝试,挖掘自己的优势,体验成就感,增强自信。此外,干部作为学员在校学习的导师和领路人,要勇于突破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充分体现亦师亦友的角色,让学员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放开束缚,体验大学的美好生活。只有这样,消防院校的校园才能恢复大学应有的那份活跃和朝气,才能让学员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2、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离不开完善的教育系统做支撑,更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强大的后勤保障,消防院校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全校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这也是这些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一系列成绩的重要保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消防学校基础设施还很不完善,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譬如,没有符合标准的咨询室,供心理辅导的团体咨询场地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器材等,使心理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出现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在努力探索,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设施的同时,应该尽快完善消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让软件和硬件共同搭建起消防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3、增加积极心理学教育课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经途径。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员的自我体验,使学员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激发并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在美国,积极心理学被称为“幸福课”,它主张在学生参加学习和体验活动时教会学生如何获得幸福感。在消防学校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和教学,并不是要完全摒弃传统的心理学教育理念,而是要依托原有成果,转变以往以消极心理教育模式一头重的现状,将心理教育的重心均衡到怎样减少和预防学员的心理问题和如何激发学生内在的优秀品质两个方面,并帮助学员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以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采用案例式体验教学、角色扮演式体验教学和团体活动式体验教学等形式,调动学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其在教学过程中边学习边感受。4、融入积极的心理咨询技术心理咨询工作已经成为消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每年新学员入学后开展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已经成为每年的惯例工作。虽然这项工作很好地帮助学校筛选出具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员,但在进行心理干预时,过于急促,给学员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对于新学员,初到一个新的环境,生活的适应,集训的艰苦,都给他们带来一定不适感。特别是那些存在不良心理问题的学员,本身就具有较为敏感的心理特点,心理较为封闭,同时带有恐惧、焦虑和排斥感,若在心理健康测查之后马上进行心理咨询和干预,势必会给其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会使学员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和恐惧心理,最终结果不但不能解决其现有的不良心理问题,还会加重其心理的应激反应。因此,此时采取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进行心理干预就比较恰当,即不进行单独的心理咨询,而是在大环境下,通过学生的集体活动或是团体辅导的方式给予更多的关注,围绕学生的积极品质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员在没有压力的情景下,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辅导,在解决其不良心理问题的同时,维护学员的自尊,提高学员的自信,增强学员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才能真正达到测查预防的效果,也更有利于消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积极心理学14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有关中职教育政策的逐渐出台,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中职教师的热门话题。中职酒店专业教师作为实用技能的传授者,在其专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目前中职酒店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师专业发展从学校共同愿景、良好工作环境舒缓压力、骨干教师榜样作用、有效培训机制等方面提出建议。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Positive Psychology)是研究人类的力量与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是着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好品质的一门学科。B.L Fredrickson提出管理心理学家应当努力培养组织成员的愉悦、兴趣、自豪和满足感等积极情绪,这些情绪通过影响组织中的他人和顾客给整个组织带来变化,从而有助于组织的兴旺和发展。所有这些不同领域的研究都表明,强调人性的积极面可以使心理学研究的各个分支都更加注重培养和调动人性中固有的力量,从而使得治疗、咨询、培训、教育、人际交往更为有效和顺畅。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唐玉光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既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升华。朱新卓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的知识、技能和情意等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与成熟的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仍为达成共识。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从教育学维度提高教师应有的从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另一部分是从教师个人发展角度对其职业生涯设定目标,最大限度实现其人生价值,即最大程度体现教师的工作价值、发挥工作积极性、整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等。
三、中职酒店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中职酒店专业教师作为实用技能的传授者,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品德合格、专业技术过硬的酒店服务人才的神圣使命。他们起点不一样,大部分是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虽然工作热情较高,教学设想丰富,但专业技能不熟,实践经验不足;只有极小一部分是直接来自行业中的佼佼者,他们虽然专业技能较强,实践经验丰富,但教育理论知识又比较欠缺,不能较好的演绎课堂。鉴于以上情况,中职酒店专业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工作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忽视教师专业发展。酒店专业一直是个比较热门的专业,学生多,而专业教师少,教学任务普遍较重,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将课程内容较好的呈现在课堂上,同时还要花大量时间与精力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违规行为及其突发事件,最后導致教师身心疲惫、心力交瘁,敷衍了事,逐渐对工作产生倦怠、工作热情减退,从而忽视自己的专业发展。
2.对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不了解。中职酒店专业教师多为年轻教师,往往只关注教育教学能力,而忽视了自身专业发展,对专业发展路径缺乏了解,从而导致专业发展的停滞不前。
3.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力,中职酒店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学科型”人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实践经验缺乏,企业化程度低,而中职酒店师资培训又大多借助高校内的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内容理论性强,但难以适应当前酒店业发展的要求。
4.职称推荐名额有限,工作积极性不高。无论教师有多么优秀,或早已达到评审要求,如果没有名额或没有已评为高级教师的教师退休让出名额时,是无法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很多教师,特别是是年轻教师,看到晋升无望,出现懈怠抱怨,逐渐形成一种得过且过的状态,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和能力的发挥。
四、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促进中职酒店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舒缓中职酒店教师的心理压力
压力是把“双刃剑”,适度的压力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起到动力作用,而过度的心理压力则能造成教师的身心疾病。因此让教师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工作,使他们的心理压力能得到一定的舒缓是很重要的。第一,要增加对酒店专业的投入,增加专业教师人数,增加各类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从而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的自信心,减少并杜绝教师的消极心理。第二,学校教研室要经常性地开展活动,促进教师相互交流,教师间的互相支持能大大降低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第三,学校适当开展教学比武活动,多给教师展示才华的机会,多给肯定性评价,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心。
(二)利用骨干教师特有优势,发挥其榜样带动作用
骨干教师是优秀教师的代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专业发展特质,具有较强的专业敏感性、很强的教学研究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骨干教师有着追求事业成功与成就的强烈欲望,他们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他的教师,在学校中能起到楷模的作用,甚至成为其他教师借鉴和效仿的榜样,能产生示范、辐射的作用,能影响着学校的每一个人。逐渐形成“以点带面,以面带片”的发展势头,从而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的有效机制,调动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建立有特色的中职酒店教师培训管理机制,提高培训的质量与针对性,加强培训考核,规范培训基地。鼓励教师带薪培训,建立多元化培训经费筹措机制,保证有稳定的经费来源,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利用多种途径吸引酒店接受专业教师顶岗实习,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积极心理学15
摘要:将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能促进中小学教师反思师生关系,并激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情感,这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要求。文章探析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指出积极心理学能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新思路,并探析积极心理学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及其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E.Seligman)于1998年提出的一种全新心理学理念。此前,心理学主要的用途是治疗患者的心理创伤,以医生治疗患者的方式处理心理问题,这种传统心理学也叫消极心理学。不同于消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主要致力于研究和挖掘人的发展潜能和美德,要求心理学家用欣赏的眼光挖掘人的潜能,研究人类的积极人格,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强调人的价值。[1]它利用人类内心深处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和唤醒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巨大潜能,促使人追求更富有意义的生活。积极心理学的三大支柱包括快乐地生活、投入地生活以及富有意义地生活,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美。[2]它将心理学从研究和治疗病态心理拓展到研究人类的幸福和美德上[3],是心理学发展史上的重大突破。
二、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一是积极心理学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继续教育是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对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体系、促进中小学教师发展至关重要。传统的继续教育通常包括职业道德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等,但随着社会发展,各研究领域之间互相交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适当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理论,以拓宽自身改革的道路。积极心理学在吸纳传统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实证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和预测人类走向幸福和完善的路径[4],丰富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增加了传统继续教育缺乏的教育理念、思想观念,拓宽了原有的改革路径,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二是积极心理学有助于激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情感。积极心理学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和唤醒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巨大潜能,激发人的积极情感和观念,如乐观、勇敢、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证实,相对于普通人而言,大部分具有积极观念的人有着更好的社会道德、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2],他们在面对逆境时能更轻松应对。对中小学教师而言,这种积极的观念非常重要。有了这种观念,在面对来自上级、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时,他们能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心态面对。此外,积极观念能使教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积极乐观,心情更加愉悦。因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该大力运用积极心理学,激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情感和观念,使之塑造积极人格。三是积极心理学能促进中小学教师反思师生关系。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始终处于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教学仅仅是主体对客体作用的一个过程,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时代发展。学生是主体性与能动性统一的个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只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有自己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当今社会,互联网迅速发展,信息高速传播,中小学生的思维、视野较以往更加开阔,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容忽视。积极心理学倡导用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挖掘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1],受训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接受积极心理学理念,掌握积极心理学的运用方法,有助于他们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挖掘、发挥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学习和教育目标实现,也有助于他们反思自身角色、教育方式,进而打破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育模式,建立新型师生平等的关系。
三、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可行性
一是积极心理学理念符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保持积极向上态度的人,更容易在逆境中保持好心态,战胜逆境,取得成功。积极心理学强调积极情感、积极品质的培养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营造,展示了一种积极教育的理念。[5]这种理念符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理念,可以更好地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达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除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还应使受训教师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形成健康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就教师而言,当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文化素养除了学科性知识,还应具备条件性知识和自我健康发展的能力;就学生而言,中小学学生年龄偏小,有些学生未意识到心理已处于亚健康状态,更不会及时寻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而是任消极情绪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师掌握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后,就能更好地帮助中小学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保持乐观。二是积极心理学倡导的心理品质与中小学教师所需心理品质相符合。积极心理学理论要求用开放的眼光看待人类蕴藏的潜能,积极挖掘人类固有的优秀品质,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强调人的内在价值。积极心理学理论充分研究和利用人类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和优秀力量对抗人生遭受的苦难与困境,引导人们用乐观向上的心态,更好地收获人生幸福和快乐。将这些心理品质迁移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能促使他们保持积极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学习热情参加继续教育,形成主动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氛围,进而带动其他老师一起参与继续教育活动。此外,还能使中小学教师形成激发自身潜能、增强专业知识、不断促进自我发展的心理品质。具备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教师更容易在教育活动中保持信心,在学习与工作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三是积极心理学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相联系。积极心理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思想,倡导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每一个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心理学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体现普遍意义的博爱与人性。积极心理学不仅将人类自身的优点看作可以用来克服其缺点的有利工具,而且致力于通过不断激发人类内在的优秀品质,研究和促进整个社会持续、和谐发展。此外,积极心理学能够培养个体作为社会一分子所拥有的那份积极而强烈的归属感。这份归属感能促使个体认同自身是整个社会和国家中的成员,进而更加积极地面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在保持自己优秀的同时促进他人变得更加优秀、更积极向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思想,重视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为他们创造各种继续接受教育的条件,促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及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积极心理学中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有利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更好开展,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路径
(一)丰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视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继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我国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为所有教育工作者提供终身教育、终身培训观念,通过不断教育培训补充和更新知识[6],补充知识漏洞。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纳了众多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为许多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优秀研究成果也能为中小学继续教育所用,为中小学继续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为中小学教师培训增添新内容,弥补原有教育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表现出的不足,使继续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愈趋完善。除了旨在弥补教师的知识缺陷、更新教师知识结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还应当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但是,现实的教师继续教育往往摆脱不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这恰恰是积极心理学能弥补的部分。积极心理学强调挖掘人的潜能,致力于培养积极的人格,这对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个人全面发展大有裨益。可见,积极心理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中小学继续教育在促进教师个人全面发展的知识方面的缺陷,使继续教育内容更加完善。
(二)调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象
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具有比较明显的计划管理色彩,从中小学、县(区)、市、省到国家级的中小学教师培训通常是“强制的荣誉和福利”,因此中小学教师自身并没有“是否同意或愿意”参与继续教育的表达权和选择权,这种“强制”的继续教育会促使受教育对象通过“软抵抗”的形式,表达对现行继续教育活动的不满,即在继续教育活动中表现为“出工不出力”[7]。“软抵抗”表示中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组织(管理)者面前常常表达“同意学或者愿意学”,但在继续教育的实际活动中“身在曹营心在汉”。换言之,形式上接受培训,实质上在培训课堂“随身携带”其他任务。在接受继续教育后,部分中小学教师并没有将在培训中获得的教育知识运用于实际教育工作,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此外,参加培训的教师可能来自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水平,有着不同的参与目的,希望从培训中学习的知识并不同,但是继续教育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是有限的,对不同教师不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学内容也无法关照到所有参与课程培训的老师。积极心理学认为,当自主、能力、关系三种人的先天需要得到满足时,最有可能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培训者可以加大情感方面的投入,给予教师一些空间去发挥,使他们更具主动性和能动性,这样对培训的效果大有裨益,可以提高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服务于不同教师的个性需求,增强继续教育效果。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是由各区县的教师进修学校或者是教育培训单位负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与计划,通过教师进修学校,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不可否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水平,加强了他们的业务能力,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贡献了积极的力量。但是,由于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监督与考核,有时行政主体缺位,有时管理职能交叉重合,甚至有些教育培训规定存在漏洞,导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效率低下,难以充分激发中小学教师的主体精神。总之,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积极心理学旨在促进人类持续探索自身的积极力量,使人自发追求幸福。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通过组织中小学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活动,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的总体教学能力,促使中小学教师更好地扮演提供高水平教育质量的辛勤园丁的角色。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积极心理学都包含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因此将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组织系统理论应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活动中,有助于解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过程中效率低、教师主体性弱等问题,有益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心理学中组织系统理论的应用,可以增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活力,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前景更加光明。积极心理学中的组织系统理论还能够改善整个社会环境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态度与看法,使整个社会形成支持中小学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帮助中小学教师克服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抗拒心理,促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李金珍,王文忠,施建农.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3(3):321-327.
[2]陈银平.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高教探索,2015(7):87-90.
[3]马莹.积极心理学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管理观察,2015(32):105-106.
[4]曹新美,刘翔平.从习得无助、习得乐观到积极心理学———Seligm阴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J].心理科学进展,2008(4):562-566.
[5]姬兴涛,孙东梅,杜红.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理论与实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4):50-52.
[6]冯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6(7):112-113.
[7]王宁.警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的“软抵抗”现象[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7):60-62.
【积极心理学】相关文章:
积极心理学07-20
积极心理学07-22
积极心理学的心得10-12
积极心理学心得12-28
积极心理学的心得03-23
积极心理学心得03-15
积极心理学[必备]07-20
(通用)积极心理学07-20
(荐)积极心理学07-22
【热】积极心理学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