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7-25 12:27:1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优)傅雷家书读后感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傅雷家书读后感15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1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傅雷家书>就是一本苦心孤诣的教育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最适合家长和孩子的阅读。

  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独特,他是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地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毕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师,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儿子教育成才,让人赞口不绝。

  不错,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一个优良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适当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国,许多家庭的教育不恰当,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没有正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步入歧途,最后后悔莫及。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家庭暴力,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不但没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反叛。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长们应该欣赏这本<傅雷家书>。其实,作为孩子的我们也有必要看看,因为它可以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谢父母,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

  <傅雷家书>是男女老少都适合的书,定会使人们有所收益。

傅雷家书读后感2

  读完《傅雷家书》后,给我的感受这不仅仅是家书,更是一本育人的书。

  傅雷作为一位父亲,他对孩子的爱是严肃的,他反复地与儿子讨论艺术上、事业上的问题。当他细细回想孩子小时候的情景,醒来后因想念儿子而无法入眠时,更多的温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催人泪下。傅雷在信中经常提到对儿子的.愧疚,认为在儿子的童年时代没有给他足够的爱与温暖,更多的只是批评、指责和条条框框的禁锢。也正因为这些,傅雷后悔不已,他用自己的余生为儿子在艺术事业上指引方向。他不仅是一位儿子的父亲,也是儿子最好的朋友,他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亦父亦友,这就是傅雷,一位伟大的父亲。

  看完傅雷对自家孩子的教诲,我不禁想到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但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父亲对我的成绩并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为人处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父亲常常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虽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亲“苦口婆心”的教诲,但是我知道父亲想让我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虽然父亲并不是像傅雷一样伟大的人物,但因为父亲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我这个年龄没有经历过的,所以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学习的人。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我发现了不一样的亲情世界,理解了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读后感3

  打开《傅雷家书》,感受一个永远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的父亲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形象,感受家信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傅聪的殷切期望。

  “关山远阻而你我之间思想交流、精神默契未尝有丝毫间隔,也就象征着你这个远方游子永远和产生你的民族,抚养你的祖国、灌溉你的文化血肉相连,息息相通”。

  傅雷对傅聪言传身教的父爱令我震动,当傅聪精神有些消沉时,傅雷先生曾给他写过:“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遇到一些苦闷感到低沉是正常的事。傅雷先生用爱子的语言给傅聪,也给我们说明了在人生中,不会一帆风顺,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予盾和苦恼,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走过一段消沉,会越来越坚强。他用被爱寄予的文字鼓励傅聪一步步向人生高处迈进,时时刻刻给他以前进的力量,傅聪一直为梦想奋斗着,屡获成就,成为一名人格卓越的音乐家,少不了傅雷对他以书信进行交流的教诲。书信中也饱含着傅雷与傅聪对祖国的无尽热爱。

  这一切高尚的精神,源于父子两人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这些精神与心灵纯洁创造一颗赤子之心。“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他们依自己拥有的赤子之心,“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依相契相抱”。

  智慧的父亲写出的智慧的家书,永远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感受其中的赤子之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4

  古人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假期中,我快速地阅读了一遍《傅雷家书》,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与母爱。

  起初,入手《傅雷家书》,是以一种任务来“强迫”自己阅读。越读到后面,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大可不必。全文虽然收入了138通书信,但是内容虽多却很是真实而贴合实际生活。文中傅聪的父亲,以一封封书信诠释了什么是爱子之情犹如大海,澎湃而深沉。这也许就是同多数中国家庭的父亲一样的真实写照。

  从书名来理解这本书,家书,是亲人相互倾诉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为笔,以感为纸,书写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傅雷饱含着拳拳地爱子之心的一封封家信,读的过程中,总觉得一股暖流缓缓淌过心间,这也许就是傅雷对他儿子的.爱吧。

  读完这份家书我深深地反省自己,作为还未完全长大的初中生,我往往会忽略父母深沉的爱,忽略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亦或是忽略他们所作所为的目的。文中傅雷说了这样一句“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让我很是自责,难道这不是我的父母吗?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次次为我移开脚下的绊脚石,一次次为我制作美味佳肴,又一次次为我的长大而担忧和鼓励。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为什么读不懂父母的爱呢?或者说我为什么不早些明白父母的爱呢?现在想想,真是大错特错呀。

  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

傅雷家书读后感5

  傅雷,是我国罗曼罗兰富二代等作家文章的当代翻译界第一人。他培育了世界一流的钢琴家傅聪。傅雷家书是他及其夫人和儿子傅聪傅敏的书信摘篇,这些家书凝聚着傅聪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而我们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不应风暴而消沉努力报警远方,我们必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把儿子的信是为珍贵的礼物,他在儿子成功时满怀星星激情洋溢的勉励激励儿子保持千危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高境界,确对待成功,“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就会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命之河,绵绵不断,有时平,有时间有涌进但从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总是在向远方奔腾。人生有幸与不幸,但我们平静面对惊喜时,则是我们又跨出一大步时,宠辱不惊,为着我们更远的目标而奋斗,我们就是中国的接班人。

  傅雷家书中给我们的启示有太多太多,他不仅是至于我们个人也给我们在家庭教育放有了启发。留守儿童的孩子因为极度缺少家庭父母的关爱,还荒废了,毁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我现在只想呼吁各位家长,何时放下工作,给你们的孩子真正的关爱与呵护?傅雷家书将让我受益终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6

  《傅雷家书》是一片呕心沥血的教子篇,那一封封家书就像那促膝的谈心,在默默无言中,不知不觉地拉近了“我”和父亲的距离“”聆听着,感受着,铭记着。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他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爸爸,他对儿子的良苦用心,《傅雷家书》感情纯真质朴,没有半点虚伪,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对他的孩子都痛爱有加,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细心开导。

  但在这种痛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中,纵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未知能有几人?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学贯中西,儿子也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充分的默契。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教育,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当我们要面对成功时,谦虚待人,面对失败时,要积极进取,并且相信自己。

  人生本就是起起落落,只有这次高潮和低潮,我们才会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我们只要有坦然面对他们勇气,选择合适的方法应对,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才能真正的幸福。

  读完这本书之后,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给了我巨大的感染与启发,我觉得傅雷不仅在为他自己的儿子指路,他也成为了我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和父母沟通的道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7

  暑假是阅读的好时期,想想在凉爽的空调房里,手中捧着一本·经典·,茶几上放着一杯饮料,自己则选择最舒服的姿势。这样看书何止,是享受啊!这么好的时光别浪费了,

  这个假期我看了三本书,不过受益匪浅的还是《傅雷家书》

  家书,现在已不复存在了吧,手机,电脑等早已取代了家书,即使你和你的家人远隔千里,远用手机互联网就可以在身边,但也正因为如此,家书就显得特别珍贵。

  一封封黄页纸的家书最容易勾起人们的回忆,更能体会亲人的情感。

  杜甫不是曾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它是家人的定心剂,放心药。它是游子在外奋斗的动力,更是支持他的坚强后盾,它甚至在人孤立无援是是那无形的力量。

  有了那么多的期待,细细频度《傅雷家书》,特别给人心动的感觉。傅雷一位翻译家,他认为儿子的道路跟他是那样相似,所以他利用了自己年轻是积累的丰富阅历,所接触的人情世故一一交给了儿子,使他的人生道路更加通畅。

  排除他的'身份,他也是一位严厉,有时也感性的父亲。不过他不避讳自己的情感,他与孩子之间不仅仅是父子,而是兄弟,所以那种架子是完全没有的,在他写给孩子的书信中,除了他对儿子的祝福,对他的建议,还有他明白的写出了自己对儿子的那种思念,显得非常感性,这位父亲给我带来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等到几年后在此翻开这本书时,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吧,因为它常读常新。

傅雷家书读后感8

  忙忙碌碌过完了一年,终于在寒假有闲暇静下心来看完了《傅雷家书》。

  读完之后,我很是意外。

  本以为文学大家与子女的家书应该是十分严肃的繁文缛节,但看完书发现并不是如此。

  书中的满是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关心以及沟通。

  一封封家书,就像是一场场促膝的谈心。

  傅雷在书中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让我不禁感叹有如此开明的父亲何愁子女没有出息。

  傅雷先生的孩子们也没有让他失望,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一番作为。

  傅雷先生真的可以说是他儿子的良师益友。

  他告诉儿子“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琼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博大的同情心。”

  他以一种开阔的视角告诉儿子,人生免不了会经历挫折,但人不能被挫折打败,挫折、苦难都是成长为一个健全而有同情心的'人要必经的。

  当然傅雷先生也并不是绝对的慈父,在书中他严肃对子女提出三个要求:不做对不起国家的事,不说对不起国家的话,不入他国籍。

  读完《傅雷家书》我看到了一个严厉却又爱自己子女的可爱父亲,一个坚守自己原则热爱祖国的父亲。

  我看到了真正的父爱,傅雷先生是一个真正的好父亲。

傅雷家书读后感9

  《傅雷家书》,如此熟悉却又生疏的一本书。

  熟悉在于上个学期草草的略读,而生疏又在于由一个小组去共同精读。

  家书向来都是远在天边的亲人们交流感情的第一见证,当人傅雷与他的儿子所撰写的家书也毫不例外。这本书通过父子两辈之间平易近人的措辞,仿佛在向我们缓缓慢慢地阐述过去的事情。就像是一部连续电影,一点一滴逐渐浮现于你眼前。

  开篇我们就了解到了傅雷与他的妻子对于远去的儿子的依依不舍之情,以至于眼睛都哭红肿了,总是不大想说话等等。所以傅雷家书所表达出的第一点,家庭成员的感情,是十分的震撼有力的。我思念我的儿子,我牵挂我的父母,信中不谈玄妙的礼尚往来,而更多的是沉重的浓厚亲情,一丝矫揉造作也没有。但严厉的傅雷并不只表现出了卿卿我我的挂念,对于儿子在艺术方面的造诣,也是费心费力。不时出现甚至占了绝大篇幅的音乐上的灵魂共鸣与讨论,让我们仿佛切身实地感受到了父辈对儿子苦口婆心的教育,这份看似有些唠叨的说教,更是表达了傅雷对儿子的爱。当然,对于儿子如何做人,做一名中国人,傅雷也没有少一点篇幅。从与人相处,再到婚姻,似乎都有些傅雷指教的'影子存在。可以说,在这一方面,傅雷迸发出了极为激烈的爱国情感,并要把这份精神传授下去。

  这本书虽然只是家书编集,但又不仅仅是家书。傅雷所教会的不仅仅是傅聪,更是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少年。或许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地从中认识到,我们要奋发图强;又或许我们也会被那种爱国情怀所鼓舞,去为了国家奋斗。人生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自己成功,而更多的是为国家效力。傅雷的诠释,就是一个极为优秀的中国人,带着那份永垂不朽的中国魂。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能有像傅雷这样的一个父亲,那真是三生有幸啊。他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好父亲,他常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个体,有错误的话就会和孩子道歉,非常真诚,像在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上的信中,他这样写到:“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还有“真的,巴尔扎克说的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无疑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父亲,我相信任何一个人看到身为父亲的会写出这样道歉的话,都会感动,无论是受到了多大的委屈,都会释然的

  傅雷还是个尊敬的长者,常常能给孩子提出批评建议和要求,也是在温和而鲜明中指出。像在一九四五年中的信里写到:“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意。”这句话同样也警示了我,让我知道失败后的目标会在哪里。

  从书中的处处地方,都流露着傅雷深沉的爱和浓浓的亲情,傅雷家书也是我们该看看的家书,它将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清楚阐述出来,我们也应做到信中那样,不然父母操心,将它作为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看过这本书后,我也有提笔的冲动,翻出信纸和钢笔,向自己的父母写一封家书,但日新月异,科技飞快发达,书信也许早就被人淡忘,但我们对父母的爱,和父母对我们的爱,也会像傅雷的家书一样,藏在轻柔的话语间,或是心灵的深处,也许寥寥几句,也许一个笑容。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傅雷家书》,满满浸透着傅雷对傅聪成长的关怀和教育的苦心孤诣。

  这份巨大的心力投入,从傅聪的音乐天赋在童年显现时便已开始。傅雷在《傅雷读书与做人》一书中给朋友成家和的信中写道,“拿事实来说,他(傅聪)今天的路,没有一条不是我替他开辟的,但毕竟是他自己走下去而走得不无成绩的”。

  作为父母,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长得足够好,且多是唯恐自己付出不够而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孩子究竟应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傅雷 在“傅聪的成长”一文中有关教育理念的论述值得参考:

  “第一,把人格教育看作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作次要。

  第二,把艺术教育只当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

  第三,即以音乐教育而论,也绝不能仅仅培养音乐一门,……需要以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 ”

  对成年后傅聪的教育,傅雷说,“有一个基本原则,我始终觉得并不错误,就是: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

  这是傅雷的教育观。

  从这本家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以他深厚的学养和广博的视野,经年累月地,如春雨润物般滋养和开化着傅聪的内心,使他完成了人格和世界观的建立,这是最基本也是最艰难的攀登,攀登的高度,便决定了视野的所及。这也是本书给读者的启示。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厚,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风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异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心。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导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给我们领会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导,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流露的亲情令人激动。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计划。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一位先生倚在窗旁闭上眼睛沉思些什么。他的心飞了很远很远,他开始动笔,开始了一场隔空的旅行。

  “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这是书中傅雷给儿子中的一段话。他期望孩子应对挫折不要害怕,不要胆怯,要进取并且勇敢地去应对。因为仅有这样,将来才会拥有博大的胸怀,才能够更爱这个世界。虽然这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却饱含了父亲对孩子殷切的期望。

  父亲和孩子阻隔千里。他们之间千言万语只能用书信来传递。是哀是喜是悲还是惧都能经过这一字一句来互表心意。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告诉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进取地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他剖析自我,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舐犊之情之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这是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从傅雷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作为父亲的他在儿子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时代是这样,在形如隔世的大洋两岸,不是依旧如此吗

  我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伟人,可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别人的少。他们见证着我们从婴儿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研究,无疑期望我们过得更好。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来,可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初闻《傅雷家书》其名是在老师的必读书目之中,所以我只好无可奈何地拿起这么一本书。仔细阅读之后,我才懂得了这其中的奥秘,比如艺术修养,人生道理和餐桌礼仪。

  傅雷教授儿子在餐桌上礼仪的片段令我印象最深。“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这段话是傅雷告诉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礼节方面多加注意。傅雷从生活细节上教育其子,可见对其子的爱与殷殷期望。傅雷在国外生活,傅雷教授其西方的.餐桌礼仪,反映了傅雷对傅聪无微不至的关心。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母亲对我餐桌礼仪的教育。她时常说:“跟很多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不能随意入座,而是让年龄大的或者是主座的人先入座,待他们入座我们再入座。而且碗筷要轻放用碗筷或杯子时要记得轻拿轻放,不要发出很大的撞击声,不能打扰别人用餐。还有吃东西是不要发出声音,小口小口地吃,不要塞得满嘴都是,觉得有油渍或汤渍时要及时擦掉,不要被人看到不卫生的一面。”这是母亲时常提醒的,也是我一直铭记的。

  良好的餐桌礼仪不仅是对社交礼仪的了解,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孩子们并不是生来就懂得餐桌礼仪,他们需要父母的教育,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需要父母的不断提醒以及不断强调所养成的一个好习惯。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家书,家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自古以来有很多名闻天下的家书,其中有一位父亲的家书深深打动了我,那就是《傅雷家书》。

  “感情真挚、语音质朴而又充满深意”,这是我对它的第一感受。《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儿子深厚的爱与期望。信中,他以一位老父亲的身份,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告诉儿子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说话、怎样恋爱……做了详细的教导。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每每翻开《傅雷家书》,我都会想起另一对父子的故事——1950年至1953年,美国悍然出兵入侵朝鲜。考虑到美国意图,经中央商议,大家一致决定抗美援朝,以保卫国家。在百万大军中,还有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在这一期间,他们父子也时常写信交流。主席在信中说:“你是我的儿子,你也是人民的'儿子,你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儿子。你要英勇抗战,与其他同志同甘共苦。”也许,毛岸英战死沙场的那一刻。他想起了他父亲说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位伟大的父亲都选择了家书与儿子交流,也因此为中华民族培育了一位优秀的儿子。

  读《傅雷家书》,不仅仅是要读,更要学。要学习傅雷那种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儿子、与国家无私的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秉性刚毅的精神。学习傅聪的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祖国的精神。

  傅雷通过家书不仅教导了傅聪,也教育了我们。正是如此,我们更应像他要求的那样——好好做人,认真学习。

《(优)傅雷家书读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有感04-29

《傅雷家书》有感04-19

傅雷家书人物分析02-16

傅雷家书艺术特色02-16

傅雷家书心得感想11-20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01-09

《傅雷家书》有感范文04-13

傅雷家书有感范文04-14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0-13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11-14

(优)傅雷家书读后感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傅雷家书读后感15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1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傅雷家书>就是一本苦心孤诣的教育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最适合家长和孩子的阅读。

  傅雷教育孩子的方法比较独特,他是通过书信把真情传递给远方的孩子,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真诚地指导,而且还暗暗透露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爱。一个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它可以决定一个孩子的人生,毕竟家庭教育是第一任老师,傅雷用了良好的方法把他儿子教育成才,让人赞口不绝。

  不错,很多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一个优良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可是有多少家庭可以适当地教育好孩子呢?在中国,许多家庭的教育不恰当,家长都没有用心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情况,没有正当地引导孩子,让孩子步入歧途,最后后悔莫及。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出现了数不胜数的家庭暴力,让孩子身心受到伤害,不但没有使孩子懂事,反而让孩子变得反叛。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家长们应该欣赏这本<傅雷家书>。其实,作为孩子的我们也有必要看看,因为它可以感染我们,让我们察觉到家长的'用心良苦,懂得感谢父母,它更让我们懂得艺术的欣赏,在生活的处事做人,得到正确的指引。

  <傅雷家书>是男女老少都适合的书,定会使人们有所收益。

傅雷家书读后感2

  读完《傅雷家书》后,给我的感受这不仅仅是家书,更是一本育人的书。

  傅雷作为一位父亲,他对孩子的爱是严肃的,他反复地与儿子讨论艺术上、事业上的问题。当他细细回想孩子小时候的情景,醒来后因想念儿子而无法入眠时,更多的温情弥漫在字里行间,催人泪下。傅雷在信中经常提到对儿子的.愧疚,认为在儿子的童年时代没有给他足够的爱与温暖,更多的只是批评、指责和条条框框的禁锢。也正因为这些,傅雷后悔不已,他用自己的余生为儿子在艺术事业上指引方向。他不仅是一位儿子的父亲,也是儿子最好的朋友,他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亦父亦友,这就是傅雷,一位伟大的父亲。

  看完傅雷对自家孩子的教诲,我不禁想到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但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父亲对我的成绩并不是很注重,反倒更注重我为人处事的原则和做人的道理。父亲常常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虽然我不是很能理解父亲“苦口婆心”的教诲,但是我知道父亲想让我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人、一个大写的人。虽然父亲并不是像傅雷一样伟大的人物,但因为父亲丰富的人生阅历是我这个年龄没有经历过的,所以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值得我一生去敬仰、佩服、学习的人。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我发现了不一样的亲情世界,理解了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读后感3

  打开《傅雷家书》,感受一个永远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的父亲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形象,感受家信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傅聪的殷切期望。

  “关山远阻而你我之间思想交流、精神默契未尝有丝毫间隔,也就象征着你这个远方游子永远和产生你的民族,抚养你的祖国、灌溉你的文化血肉相连,息息相通”。

  傅雷对傅聪言传身教的父爱令我震动,当傅聪精神有些消沉时,傅雷先生曾给他写过:“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遇到一些苦闷感到低沉是正常的事。傅雷先生用爱子的语言给傅聪,也给我们说明了在人生中,不会一帆风顺,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予盾和苦恼,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走过一段消沉,会越来越坚强。他用被爱寄予的文字鼓励傅聪一步步向人生高处迈进,时时刻刻给他以前进的力量,傅聪一直为梦想奋斗着,屡获成就,成为一名人格卓越的音乐家,少不了傅雷对他以书信进行交流的教诲。书信中也饱含着傅雷与傅聪对祖国的无尽热爱。

  这一切高尚的精神,源于父子两人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这些精神与心灵纯洁创造一颗赤子之心。“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他们依自己拥有的赤子之心,“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依相契相抱”。

  智慧的父亲写出的智慧的家书,永远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感受其中的赤子之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4

  古人说的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假期中,我快速地阅读了一遍《傅雷家书》,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与母爱。

  起初,入手《傅雷家书》,是以一种任务来“强迫”自己阅读。越读到后面,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大可不必。全文虽然收入了138通书信,但是内容虽多却很是真实而贴合实际生活。文中傅聪的父亲,以一封封书信诠释了什么是爱子之情犹如大海,澎湃而深沉。这也许就是同多数中国家庭的父亲一样的真实写照。

  从书名来理解这本书,家书,是亲人相互倾诉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为笔,以感为纸,书写下句句行行。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傅雷饱含着拳拳地爱子之心的一封封家信,读的过程中,总觉得一股暖流缓缓淌过心间,这也许就是傅雷对他儿子的.爱吧。

  读完这份家书我深深地反省自己,作为还未完全长大的初中生,我往往会忽略父母深沉的爱,忽略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亦或是忽略他们所作所为的目的。文中傅雷说了这样一句“我做父亲的只想做你的影子,既要随时随地帮助你、保护你,又要不让你对这个影子觉得厌烦。”让我很是自责,难道这不是我的父母吗?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次次为我移开脚下的绊脚石,一次次为我制作美味佳肴,又一次次为我的长大而担忧和鼓励。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为什么读不懂父母的爱呢?或者说我为什么不早些明白父母的爱呢?现在想想,真是大错特错呀。

  傅聪在艺术上的造诣,离不开父亲傅雷苦心孤诣的教诲。傅雷已去,家书仍留。傅雷家书给我们带来的爱与精神,永远影响着下一代……

傅雷家书读后感5

  傅雷,是我国罗曼罗兰富二代等作家文章的当代翻译界第一人。他培育了世界一流的钢琴家傅聪。傅雷家书是他及其夫人和儿子傅聪傅敏的书信摘篇,这些家书凝聚着傅聪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的问题。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而我们只有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不应风暴而消沉努力报警远方,我们必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他把儿子的信是为珍贵的礼物,他在儿子成功时满怀星星激情洋溢的勉励激励儿子保持千危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高境界,确对待成功,“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就会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是没有止境的'。”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命之河,绵绵不断,有时平,有时间有涌进但从不会停下前进的步伐总是在向远方奔腾。人生有幸与不幸,但我们平静面对惊喜时,则是我们又跨出一大步时,宠辱不惊,为着我们更远的目标而奋斗,我们就是中国的接班人。

  傅雷家书中给我们的启示有太多太多,他不仅是至于我们个人也给我们在家庭教育放有了启发。留守儿童的孩子因为极度缺少家庭父母的关爱,还荒废了,毁了自己的人生。所以我现在只想呼吁各位家长,何时放下工作,给你们的孩子真正的关爱与呵护?傅雷家书将让我受益终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6

  《傅雷家书》是一片呕心沥血的教子篇,那一封封家书就像那促膝的谈心,在默默无言中,不知不觉地拉近了“我”和父亲的距离“”聆听着,感受着,铭记着。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他是傅雷思想的折光,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爸爸,他对儿子的良苦用心,《傅雷家书》感情纯真质朴,没有半点虚伪,其意义,远远超过了傅雷对他的孩子都痛爱有加,并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细心开导。

  但在这种痛爱的同时,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中,纵使以如此之大的中国,能够达到此种地步的,未知能有几人?因为,这确实需要充足的条件,父亲要学贯中西,儿子也要知书达理,而父子之间更要在相互尊重和爱护的基础上,达成充分的默契。

  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刻骨铭心:“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教育,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当我们要面对成功时,谦虚待人,面对失败时,要积极进取,并且相信自己。

  人生本就是起起落落,只有这次高潮和低潮,我们才会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我们只要有坦然面对他们勇气,选择合适的方法应对,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才能真正的幸福。

  读完这本书之后,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导,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给了我巨大的感染与启发,我觉得傅雷不仅在为他自己的儿子指路,他也成为了我心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和父母沟通的道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7

  暑假是阅读的好时期,想想在凉爽的空调房里,手中捧着一本·经典·,茶几上放着一杯饮料,自己则选择最舒服的姿势。这样看书何止,是享受啊!这么好的时光别浪费了,

  这个假期我看了三本书,不过受益匪浅的还是《傅雷家书》

  家书,现在已不复存在了吧,手机,电脑等早已取代了家书,即使你和你的家人远隔千里,远用手机互联网就可以在身边,但也正因为如此,家书就显得特别珍贵。

  一封封黄页纸的家书最容易勾起人们的回忆,更能体会亲人的情感。

  杜甫不是曾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它是家人的定心剂,放心药。它是游子在外奋斗的动力,更是支持他的坚强后盾,它甚至在人孤立无援是是那无形的力量。

  有了那么多的期待,细细频度《傅雷家书》,特别给人心动的感觉。傅雷一位翻译家,他认为儿子的道路跟他是那样相似,所以他利用了自己年轻是积累的丰富阅历,所接触的人情世故一一交给了儿子,使他的人生道路更加通畅。

  排除他的'身份,他也是一位严厉,有时也感性的父亲。不过他不避讳自己的情感,他与孩子之间不仅仅是父子,而是兄弟,所以那种架子是完全没有的,在他写给孩子的书信中,除了他对儿子的祝福,对他的建议,还有他明白的写出了自己对儿子的那种思念,显得非常感性,这位父亲给我带来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等到几年后在此翻开这本书时,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触吧,因为它常读常新。

傅雷家书读后感8

  忙忙碌碌过完了一年,终于在寒假有闲暇静下心来看完了《傅雷家书》。

  读完之后,我很是意外。

  本以为文学大家与子女的家书应该是十分严肃的繁文缛节,但看完书发现并不是如此。

  书中的满是父母对子女的理解、关心以及沟通。

  一封封家书,就像是一场场促膝的谈心。

  傅雷在书中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让我不禁感叹有如此开明的父亲何愁子女没有出息。

  傅雷先生的孩子们也没有让他失望,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一番作为。

  傅雷先生真的可以说是他儿子的良师益友。

  他告诉儿子“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泪,是培养心灵的琼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博大的同情心。”

  他以一种开阔的视角告诉儿子,人生免不了会经历挫折,但人不能被挫折打败,挫折、苦难都是成长为一个健全而有同情心的'人要必经的。

  当然傅雷先生也并不是绝对的慈父,在书中他严肃对子女提出三个要求:不做对不起国家的事,不说对不起国家的话,不入他国籍。

  读完《傅雷家书》我看到了一个严厉却又爱自己子女的可爱父亲,一个坚守自己原则热爱祖国的父亲。

  我看到了真正的父爱,傅雷先生是一个真正的好父亲。

傅雷家书读后感9

  《傅雷家书》,如此熟悉却又生疏的一本书。

  熟悉在于上个学期草草的略读,而生疏又在于由一个小组去共同精读。

  家书向来都是远在天边的亲人们交流感情的第一见证,当人傅雷与他的儿子所撰写的家书也毫不例外。这本书通过父子两辈之间平易近人的措辞,仿佛在向我们缓缓慢慢地阐述过去的事情。就像是一部连续电影,一点一滴逐渐浮现于你眼前。

  开篇我们就了解到了傅雷与他的妻子对于远去的儿子的依依不舍之情,以至于眼睛都哭红肿了,总是不大想说话等等。所以傅雷家书所表达出的第一点,家庭成员的感情,是十分的震撼有力的。我思念我的儿子,我牵挂我的父母,信中不谈玄妙的礼尚往来,而更多的是沉重的浓厚亲情,一丝矫揉造作也没有。但严厉的傅雷并不只表现出了卿卿我我的挂念,对于儿子在艺术方面的造诣,也是费心费力。不时出现甚至占了绝大篇幅的音乐上的灵魂共鸣与讨论,让我们仿佛切身实地感受到了父辈对儿子苦口婆心的教育,这份看似有些唠叨的说教,更是表达了傅雷对儿子的爱。当然,对于儿子如何做人,做一名中国人,傅雷也没有少一点篇幅。从与人相处,再到婚姻,似乎都有些傅雷指教的'影子存在。可以说,在这一方面,傅雷迸发出了极为激烈的爱国情感,并要把这份精神传授下去。

  这本书虽然只是家书编集,但又不仅仅是家书。傅雷所教会的不仅仅是傅聪,更是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少年。或许我们可以或多或少地从中认识到,我们要奋发图强;又或许我们也会被那种爱国情怀所鼓舞,去为了国家奋斗。人生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让自己成功,而更多的是为国家效力。傅雷的诠释,就是一个极为优秀的中国人,带着那份永垂不朽的中国魂。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能有像傅雷这样的一个父亲,那真是三生有幸啊。他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好父亲,他常把孩子看成是独立的个体,有错误的话就会和孩子道歉,非常真诚,像在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上的信中,他这样写到:“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还有“真的,巴尔扎克说的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无疑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父亲,我相信任何一个人看到身为父亲的会写出这样道歉的话,都会感动,无论是受到了多大的委屈,都会释然的

  傅雷还是个尊敬的长者,常常能给孩子提出批评建议和要求,也是在温和而鲜明中指出。像在一九四五年中的信里写到:“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意。”这句话同样也警示了我,让我知道失败后的目标会在哪里。

  从书中的处处地方,都流露着傅雷深沉的爱和浓浓的亲情,傅雷家书也是我们该看看的家书,它将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清楚阐述出来,我们也应做到信中那样,不然父母操心,将它作为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看过这本书后,我也有提笔的冲动,翻出信纸和钢笔,向自己的父母写一封家书,但日新月异,科技飞快发达,书信也许早就被人淡忘,但我们对父母的爱,和父母对我们的爱,也会像傅雷的家书一样,藏在轻柔的话语间,或是心灵的深处,也许寥寥几句,也许一个笑容。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傅雷家书》,满满浸透着傅雷对傅聪成长的关怀和教育的苦心孤诣。

  这份巨大的心力投入,从傅聪的音乐天赋在童年显现时便已开始。傅雷在《傅雷读书与做人》一书中给朋友成家和的信中写道,“拿事实来说,他(傅聪)今天的路,没有一条不是我替他开辟的,但毕竟是他自己走下去而走得不无成绩的”。

  作为父母,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长得足够好,且多是唯恐自己付出不够而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孩子究竟应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傅雷 在“傅聪的成长”一文中有关教育理念的论述值得参考:

  “第一,把人格教育看作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作次要。

  第二,把艺术教育只当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

  第三,即以音乐教育而论,也绝不能仅仅培养音乐一门,……需要以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 ”

  对成年后傅聪的教育,傅雷说,“有一个基本原则,我始终觉得并不错误,就是: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

  这是傅雷的教育观。

  从这本家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以他深厚的学养和广博的视野,经年累月地,如春雨润物般滋养和开化着傅聪的内心,使他完成了人格和世界观的建立,这是最基本也是最艰难的攀登,攀登的高度,便决定了视野的所及。这也是本书给读者的启示。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

  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厚,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风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异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心。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导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释。傅雷家书给我们领会过去历史,开启了一扇窗户,很好地为我们保存那个时代的记忆,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将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清楚阐释出来,它不仅是傅雷对孩子的教导,也是我们立身行事的准则。

  傅雷家书除了教人们立身行事,还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字里行间流露的亲情令人激动。

  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不是伟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说出让人立身处事的大道理,但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会先为我考虑,为我计划。傅雷家书中有着许许多多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样讲道理,然而他们总是为我好。

  读了《傅雷家书》后,我学会了许多做人的大道理,还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晚,一位先生倚在窗旁闭上眼睛沉思些什么。他的心飞了很远很远,他开始动笔,开始了一场隔空的旅行。

  “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这是书中傅雷给儿子中的一段话。他期望孩子应对挫折不要害怕,不要胆怯,要进取并且勇敢地去应对。因为仅有这样,将来才会拥有博大的胸怀,才能够更爱这个世界。虽然这只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却饱含了父亲对孩子殷切的期望。

  父亲和孩子阻隔千里。他们之间千言万语只能用书信来传递。是哀是喜是悲还是惧都能经过这一字一句来互表心意。这本书主要是傅雷在书信中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告诉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进取地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他剖析自我,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舐犊之情之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这是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从傅雷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作为父亲的他在儿子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在童年时代是这样,在形如隔世的大洋两岸,不是依旧如此吗

  我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是伟人,可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别人的少。他们见证着我们从婴儿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研究,无疑期望我们过得更好。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世的大道理来,可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初闻《傅雷家书》其名是在老师的必读书目之中,所以我只好无可奈何地拿起这么一本书。仔细阅读之后,我才懂得了这其中的奥秘,比如艺术修养,人生道理和餐桌礼仪。

  傅雷教授儿子在餐桌上礼仪的片段令我印象最深。“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你只要留心别的有教养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上,叮叮当当的!”

  这段话是傅雷告诉儿子学习不仅仅在音乐方面,还要在礼节方面多加注意。傅雷从生活细节上教育其子,可见对其子的爱与殷殷期望。傅雷在国外生活,傅雷教授其西方的.餐桌礼仪,反映了傅雷对傅聪无微不至的关心。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母亲对我餐桌礼仪的教育。她时常说:“跟很多人一起吃饭的时候,我们不能随意入座,而是让年龄大的或者是主座的人先入座,待他们入座我们再入座。而且碗筷要轻放用碗筷或杯子时要记得轻拿轻放,不要发出很大的撞击声,不能打扰别人用餐。还有吃东西是不要发出声音,小口小口地吃,不要塞得满嘴都是,觉得有油渍或汤渍时要及时擦掉,不要被人看到不卫生的一面。”这是母亲时常提醒的,也是我一直铭记的。

  良好的餐桌礼仪不仅是对社交礼仪的了解,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孩子们并不是生来就懂得餐桌礼仪,他们需要父母的教育,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需要父母的不断提醒以及不断强调所养成的一个好习惯。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家书,家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自古以来有很多名闻天下的家书,其中有一位父亲的家书深深打动了我,那就是《傅雷家书》。

  “感情真挚、语音质朴而又充满深意”,这是我对它的第一感受。《傅雷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儿子深厚的爱与期望。信中,他以一位老父亲的身份,以一个“过来人”的口吻,告诉儿子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说话、怎样恋爱……做了详细的教导。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每每翻开《傅雷家书》,我都会想起另一对父子的故事——1950年至1953年,美国悍然出兵入侵朝鲜。考虑到美国意图,经中央商议,大家一致决定抗美援朝,以保卫国家。在百万大军中,还有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在这一期间,他们父子也时常写信交流。主席在信中说:“你是我的儿子,你也是人民的'儿子,你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儿子。你要英勇抗战,与其他同志同甘共苦。”也许,毛岸英战死沙场的那一刻。他想起了他父亲说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位伟大的父亲都选择了家书与儿子交流,也因此为中华民族培育了一位优秀的儿子。

  读《傅雷家书》,不仅仅是要读,更要学。要学习傅雷那种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儿子、与国家无私的热爱。有良知、为人坦荡、秉性刚毅的精神。学习傅聪的刻苦用功,先做人,后成家,生活有条有理,严谨,热爱祖国的精神。

  傅雷通过家书不仅教导了傅聪,也教育了我们。正是如此,我们更应像他要求的那样——好好做人,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