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随笔

时间:2023-07-28 17:26:56 清明节 我要投稿

清明节随笔精品15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清明节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清明节随笔精品15篇

清明节随笔1

  燕子来时春舍,梨花落后清明。

  今年的清明,略有寒意。

  车,在回乡的路上;心,却早已到了家乡。

  “妈妈,这次回去给谁扫墓?”我好奇地问着妈妈。“我的奶奶。”她轻轻地说,仿佛那是一个美丽而又奇幻的梦,而她,便是这个梦的主角。

  “妈妈的奶奶?为什么以前你不去呢?”“没有为什么。”妈妈的回答令我很失望,便过头去,再也没有理她。

  又是一年清明时,霏霏细雨、点点愁思,几多离人泪。

  回乡的路途十分遥远,为了打发时间,我便猜起了妈妈的奶奶的容貌:应该是一个很慈祥很慈祥的老奶奶吧。笑起来应该会有两个小小的酒窝,虽然老了但风韵犹存吧。我把我的猜想告诉了妈妈,妈妈笑而不语。

  终于,漫长的车途后,我们到家了。安顿好一切后,妈妈便带我去扫墓。

  那是一个怎样的墓啊,墓碑上的'字早已在几十年风雨的打磨下模糊不堪,墓上杂草丛生。我无言:人死了,都会这样吧。

  妈妈烧起了纸钱。我在墓前鞠躬,默哀。望着墓碑上刻着的几个模糊不堪的字,心里泛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悲酸。一阵风吹过把地上的焚烧尽了的灰烬卷起,吹进了我的眼里,仿佛是在为我掩盖眼眶中的晶莹。

  站在墓碑前,久久不愿意离去。天空洒下了随着风飞扬的如尘如粉的雨雾。就这么轻,这么轻,这么飘扬。象是蝶舞一样。清明节,就是一个雨纷飞的季节。

  焚纸祭香,青烟寒食,撒清酒一杯,吟离歌数阕,哀思同寄。

  一丝丝清凉,拂过脸颊,西方那天边,也渐渐暗了下来,一切都回归了开始的宁静,随着夜晚的来临,轮回着…

清明节随笔2

  清明节放假,许多小朋友都跟父母一起去给去世的祖辈上坟、扫墓。

  收假回来后的那天早上,课间自由活动时,谢泰文跟我聊了起来。

  谢泰文:“老师,昨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乡下看我的老祖祖了。先坐车,又走了好远的路,还爬了山。”

  师:“哦!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你的`老祖祖一定很喜欢你了。”

  谢泰文:“那,老师,是不是我去看他们,他们就很喜欢我,如果我不去,他们就不想我了。”

  师:“当让不是了,你去不去看他们,他们都一样想你、喜欢你啊!”

  谢泰文:“哦!”

  师:“那你想他们吗?”

  谢泰文:“想!”

  师:“所以你应该去看看他们啊!他们想你,却不能来看你,你想他们,你可以去看他们,如果你不去,他们还以为你不想他们,会难过呢。你说是么?”

  谢泰文:“噢!当真的诶,他们来不了,我可以去。今年去了,明年我还要跟爸爸妈妈一起去。每年我都要去。”

  看着他那懂事的样子,我真喜欢他。同时更加意识到,清明节是中国几千年一直流传下来的祭奠祖辈的一个重要节气。从法定假这个层次来说,就显出这个节气是传统文化的一大重要内容,是对人们进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教育的一大素材,其中的教育精髓更应该渗透到幼儿的情感教育中.

清明节随笔3

  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家家门前都要插柳条,吃鸡蛋。下午爸爸带我和妈妈去寻找柳枝。

  在我们家前面是一个乡村,那里小溪清澈见底,高大的柳树一排排的,像坚守大门的士兵,爸爸抱住一棵柳树就往上爬,由于柳树的.枝太高了,而且树干上也没有鼓出的地方,所以很难爬上去,眼看着爸爸就要掉下来,我灵机一动,连忙上前托住他,妈妈见了也来帮忙,爸爸就势一脚登了上去,手抓住了一根又粗又大的柳枝,扔了下来,在他跳下的时候差点掉进河里。

  回家的路上,爸爸说:“儿子,给你做个笛子”,我很纳闷,用什么做?怎么做?只见爸爸折了一根柳枝,用手使劲的拧了拧,直到柳皮脱离柳树,然后把弄松的一段截下来,再用手把最头的皮弄掉,爸爸说:“好了,你用嘴吹吹吧”。我深吸了一口气,把笛子放入嘴中,使劲一吹,没想到笛子非但没没我吹响,还差一点吹飞,爸爸给我示范了一下,并对我说了决窍,我再一次尝试,嘿!还真行。我把妈妈也教会了。

  回到家爸爸又做了两个,我们一人一个,坐在沙发上,跷着二郎腿,吹着笛子,好像在感受着当上音乐家的感觉。

清明节随笔4

  一直都以为死亡离我很远。当爷爷去世时,我甚至没有开始记事,也并没感觉有多悲伤;当奶奶逝世时,本身在一起的时间就不长,也很快便忘却了。每每当得知哪个陌生人又去世了,我也就听过且过,并不曾放在心上。

  当我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孩童时,也曾想入非非,担心的牵起母亲的手,说着:“要是有一天妈妈也去世了怎么办?”她听了便温柔的抚摸着我的手,然后答道:“那有什么可怕的呢,自然规律罢了。”于是,这一天便如期而至。

  当我得知了母亲的死讯,并不惊讶,也不难过,内心只是异常的平静,就好像五蕴皆空了一样,除此之外便只有遗憾和若有所失的感觉,就好像内心被开了一个大洞,止不住的向外漏着什么。随后便开始后悔自己没能鼓起勇气去见她最后一面,亦或是给她打上最后一通电话。

  明明是春天,可殡仪馆的古树却依然不停的飘落着新叶,散满了一地,一切都是如此的平静,甚至能听见萧瑟春风在落叶间穿梭的“沙沙”作响,我独自一人,到来了。

  昨晚,父亲叮嘱我说:“人与人交集在一起都是因为有利益关联,即便是再好的朋友照顾两三天也足够了。这些形式上的东西都是给活着的人看的,有些人甚至只是过来看个笑话。”他顿了顿,继续说:“保持沉默,如果有人来问你什么,随口敷衍就可以了。”

  厅前,围满了花架子,前来为母亲送行的人并不多,大概也就七八人,大多是些熟悉的面孔,除了母亲的那两个朋友和继父外,都是很早以前和她合作过的同事。别上假花,最后默默地看了一眼棺材里母亲的遗容——脸色憔悴,形体消瘦,面无表情——已然成为了一具真正的干尸。我不想再多看上一眼,只是感觉心里有一股恶寒——她的所作所为,所付出的努力,那些辉煌的成就,那些伟大的思想或是理念,都不为人所理解甚至是了解,却仅仅以这种行尸走肉的形象被周围的人所熟知——作为凡夫俗子眼中的`一个失败者的形象孤独地死去,这一切都令我感到不公与不甘——也许成功了流芳百世,但失败了同样应该要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亦或是“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气概呀!

  送别时,没有一个人不是泪流满面,唯独我毫无表情的低着头,心中只是充满了愤懑与沉重。当棺材被推进了焚尸炉,我扭过头,不想再多看一眼。在随后等待的时间里,大部分人都坐在长椅上闲聊,说着那些客套话,而我只是坐在远处看着,内心异常的平静,没有一丝的波澜起伏——所谓自怜或是悲哀的情绪确乎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呆呆地望着手上精致的石英表,仍记得病床上的母亲见到时的喃喃自语:“这是我送给爸爸的。”——十几年过去,却依然完好无损的到了我的手上。

  突然,母亲的那位朋友不知从什么时候走了过来,她缓缓地说着:“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互相理解,或许你们知道她的所作所为,但也不会表现出来,更难以提供支持。越是渴望被理解,便越是急于求成,更加没日没夜的工作,最终就积劳成疾。”她顿了顿,继续说:“你的妈妈是个坚强的人,是一个关心别人超过关心自己的人,只是行为上很强硬。但我觉得,作为一个女人,应该要懂得退让,去寻求帮助。有时不去在乎那么多,把一切放的轻一点,会好很多……”这些话听着十分耳熟。她是如此,我也一样,但,性格怎么可能会改变呢?

  回到家中,现实的父亲一如既往诉说着母亲做出的选择是多么的愚蠢,虽然我知道,他也因此整晚的翻来覆去睡不着——真情,尤其是爱,应当是一辈子都消磨不掉的。

  唯一一件令一向看得透彻的他不解的事就是:为什么继父要为了一个早已和自己没关系的人开追悼会。他或许永远也想不到——这就是人性在黑暗中最后的光辉吧。

清明节随笔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成为了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在于饮水思源,在于对“过去”的怀念与感谢,在于对“未来”的`责任与展望。“一年之际在于春”,清明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开始,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好的憧憬。

  自古以来,清明祭祀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中国人都会采用各种形式悼念自己的亲人。今年的清明节,我区东片三镇大学生村官去桐乡革命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见证了古朴淡雅的祭祀过程,让我们年轻一代对“绿色清明”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

  我们在烈士纪念碑前,集体敬献了花圈,默默哀悼了三分钟,最后在纪念碑附近环绕一周。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撒热血,最后留给他们的是一座永恒的丰碑,永远伫立在广大人民的心中。我们在纪念馆中,瞻仰了烈士身前用过的日常物品,每一件都是那么自然、淳朴,折射出烈士们的高贵精神。

  20xx年的我区“清明节”群众文化活动主要以祭奠祖先、缅怀先贤、追忆先烈,远足踏青、亲近自然,为活动主线,通过祭扫、文化活动、体育活动、讲座展览、踏青绿化等开展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讲一段故事,播一段音乐等健康时尚方式寄托哀思。告别祭祀陋习,祭祀日不要墓地烧纸、烧香、燃放鞭炮、野外用明火。桐乡区实行错峰祭祀,安排免费接送班车,科学合理安排节日祭祀时间。

  事实上,,每年都有许多上班族不能扫墓祭拜先人。在清明这一特殊的日子里,翻翻先人的笔录,甚至是捧着先人的遗照遗物睹物思人遥祭先人,这也是缅怀先人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方便快捷,甚至更动情更感人。

  在互联网时代,对于那些没空去扫墓的人来说,网络空间也可成为他们悼念先人的重要方式。网上扫墓环保节俭,没有时空的限制,因而受到众多桐乡区民的欢迎。

  清明节作为我国特有的祭祀日,我们在缅怀先祖的亲情之旅中,应树立科学文明的祭祖风尚,远离那些乌烟瘴气的封建迷信活动,尽量做到文明祭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才能打造出__的“绿色清明节”。

清明节随笔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今天是清明节,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随着爸爸妈妈回到老家,路上显得比较拥挤,大家都赶着去老家祭祖。等我们到了老家,亲戚们都已经到齐了。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人在爷爷奶奶家聚会,比过年还要热闹。

  我们吃过了中饭,大家便从家里出发,这时雨停了,太阳出来了。我们带着奶奶早已准备好的东西,一起上山去祭祖。一路上,田地里油菜花开,蜜蜂嗡嗡,远远望去,大片的油菜花在阳光照耀下,像金色的绸缎闪闪发光。尽管下过小雨,但还让人感到春天浓浓的气息。山上有许多人在祭祖,不时地传来鞭炮声。爷爷奶奶说:“我们要先拜祖祖太公的`坟。”祖祖太公在全家人的心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每年祭拜都从这里开始。只见伯父们将落叶扫开,将杂枝砍掉,在坟前摆上糖果糕点等,在碗里倒上酒,然后缓缓地洒在地上,奶奶嘴里喃喃地说着,祈求祖宗的保佑。在坟前,大家以辈份与长幼秩序跪拜。烧上纸钱,点燃鞭炮,隆隆的鞭炮声响彻了这寂静的山间。

  爷爷说:“祭祖是让我们祭奠自己的祖先,更是要我们知道,人不能忘本,特别是生活在富有条件下的年轻人。”

清明节随笔7

  今天是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也是天气最好的一天,下午,叔叔带着我和妹妹去海边踏青。

  走到海滨公园门口,到底是春天来了,这儿焕然一新,碧绿鲜亮的草地更加油亮,彩色的风筝仿佛在举行飞行比赛,争先恐后地向上窜。这不天上的风筝密密麻麻,真可谓“天上的风筝比人多”。风筝那么多,那么艳丽,让我眼花缭乱,这真像一场“空中选美比赛”。

  空中的风筝争奇斗艳,地上放风筝的人自然也是千姿百态,瞧,那边的老爷爷告诉我,他在放红色的章鱼风筝,我找了半天才勉强找出他的风筝,它太小了,几乎快成了一个点,再看老爷爷,他的脸上明摆着“认真”二字,那神态比我们上课还专注呢!

  看别人放不爽,我也来试试,我让叔叔先放。哎,真是万事开头难,不到一分钟,线断了,我把它打个结勉强用起来;风向又不对,换一边,可没过几分钟,这讨厌的.风筝又断线了,线可能承受不住了,叔叔只好重新去买新线,等待途中,我气愤地盯着风筝上的小狗,小狗也笑眯眯地看着我,可我却认为它是在嘲笑我,说我没能力让它飞上天。

  风水轮流转,不一会儿,我们的风筝总算是“爬”起来了,升上了半空,可不知怎么回事,这风筝像个醉汉,东摇西晃,就是不稳,跟我唱对台戏。

  在叔叔和我的努力下,风筝好转了些,二捆长线让它“圆了飞天梦”。小狗也窜上了百米高空,与其它风筝比赛去了,看到经过反复折腾的风筝总算飞上了天空,让我会心地笑了。

  天色偏暗,我们收了风筝,我与风筝有个约定,这个周末,让我们飞得更高!

清明节随笔8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提到清明节,大家想到的大概就是给自己那些面都没见过的老相宗扫墓烧纸,亦或是半夜三更上厕所没纸你老祖宗来给你送纸来了(什么玩意)。

  清明节不只有那些阴间玩意儿,它也拥有跟其他中国传统节日一样的美食——青团and清明粑粑。清明草是用来做这两种食物的原料,这可不是长在坟头上的草,在路边经常就能看得到,其茎、叶为绿色且表面有一点绒毛,花为黄色,跟传说之下①里的“小花”一个损色儿。采摘清明草时一定注意不要连根拔出,只需把茎掐断就可。

  我曾经与一个同学去采清明草,操场(重师那个大操场)修建以前是一片荒芜之地,杂草丛生,清明草也是大面积繁殖,熟悉的“草影”早已让我有了想让它离开地面的念头。

  说好的“清明时节雨纷纷”,当天不只是万里无云,可能十万里都无云,太阳晒着地面,没有一点清明节阴间的气氛。我在这“千里清蒸,万里红烧”的气候中寻找着一棵棵草,找到了就把茎掐断,从地里取出来再放到一只手里边,不出一会儿就有了一大把草。太阳似乎并没有看过日历,愣是把清明节过成了三伏天,草有很多绒毛,手心很快就开始往外排水,毛乎乎加粘乎乎的感觉似乎让我隐隐约约看到了过世已久的'老祖宗的容貌。在我不断穿越阴阳两界的情况下,我们总算把清明草的数量采集够了,清明粑粑就此出锅,味道我不是很记得,但我只是喜欢去采清明草罢了。

  结果一般都不会比过程快乐,快乐的是为结果而付出的努力,老祖宗,需要我给您烧个粑粑过去吗?(哔——)

清明节随笔9

  清明,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是一个人人不能回避的节日。虔诚、庄严的色彩,凝结了这一天的主色调,但她还在向我们传递着更多更多的色彩和情怀。

  古往今来,在中华民族的宝典里,清明这个节日最具多重含义和多重意义。她是祭奠先祖、缅怀亲人的重要节日,是传承历史的人文景观,更是抒发中华民族认祖归宗民族情怀的真实写照。但她还是一个亲和大自然的节日,清明时节,神州大地气候回暖,草木繁茂,是郊游踏青的最佳时节,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迷恋,南宋吴维信的《苏堤清明即事》,将此表现的最为直接:“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抒发了内心的感受和对这个节日的迷恋。人们需要在清明这个节日里感受生活,感受自然,感受情结,感悟心灵。

  清明在我最初的心灵感受中,是快乐多于凝重,没有忧伤和悲痛。草青了,树绿了,柔软的春风拂来,让人暖洋洋的,我们都像换了羽毛的小鸟,尽情地撒欢。清晨,从父母手中接过平日里不多见的零花钱,带上午饭,去烈士陵园扫墓。站在烈士塔下,高声朗诵着: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面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在那一刻感受到了庄严、肃穆,油然产生了一种敬畏、敬仰的心情。望着一排排烈士墓碑后面的抔抔黄土下面,都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有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但不知在这里还连着许多人的忧伤和悲痛。清明,把一代又一代人的牵念镌刻在这里。但那时,不懂得每一个人在他的人生旅途中都要付出失去亲人的沉重代价,不懂得诗人杜牧所描绘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情感和体会不到它的内涵。当母亲逝去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到来之时,心中陡然沉重,思念之情越发强烈,隐隐之痛阵阵袭来,正像宋代诗人高翥在《清明日对酒》中所述:“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思念和悲痛铭刻在了心底。

  清明的雨水纷纷扬扬,是一种大自然的景象,悲情与春思化作浓浓的人文关怀,是文人情怀的一种意象,生命与大自然的融合更是一种炫美的景观,她们都融化在历史的.传承之中。清明节纪念英烈和先人,是对逝者的缅怀和尊重,也是对历史的铭记,它荡涤我们的心灵,清思明理,化为一世清明的情怀。

  我在想,清明作为一个节日,我们应该有一种节日的情怀,它不只是悲悲戚戚,泪洒黄土,生者与逝者用不同形式进行对话。它还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呼唤每个人对节日的情怀和情感,让我们的文化不在节日中被失落,让我们的节日在文化中度过。

  清明,它是个慎终追远的节日,它又是一个生命生生不息,欣欣向荣的永恒。

清明节随笔1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伴随着一声声诗句入我耳蜗,我就知道,清明节又来了,这一个令人相思的节日又来了。

  每次过清明节,我们全家都会出动——回到家乡去过清明。

  一下客车,我们第一件事总是到街上去买纸钱。买的时候我总是会想:又用钱买一大堆纸,最后还不是“没用”烧了。哼!还不如给我买点吃的饱饱嘴福。唉!大人的世界真难懂。

  之后那就是要“挂清”了,我看着那一个“牌子”那么大,出于好奇,我情不自禁的用手去碰了碰,可这一碰换来的可就是一顿爆“炒”了。

  接下里,就是我与表哥开心的前奏了——烧纸钱。有的时候我们俩还会折一个纸飞机扔进火堆。父母这时看见了会瞪我一眼,我就会学着他们背上的.表情如无其事的说:“希望爷爷在阴间有飞机坐。”

  最后就是放鞭炮了,一放完,大人们一走,我就带领着大姐与小弟去捡“余灰”,就是没有被点燃的炮竹,捡完后,我们都会偷偷的跑到竹林里去玩,怕被大人们发现,又是一顿胖揍。

  现在的我长大了,不会像纸钱那么调皮不懂事了。我知道了买纸钱的含义,“挂清”的意思,烧纸钱时的肃穆,捡鞭炮玩的忌讳。也会怀念逝去的亲人和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

清明节随笔11

  哀思日活动结束了,整个活动开展的还是比较顺利,有自己摸索到一些的经验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一、经验谈话的不充分

  因为刚好是清明节后回来开展活动,因此在活动前我先开展了关于清明的谈话活动:“在清明放假的三天中,你们都去了哪些地方呀?”孩子们都很愿意说,有的说去外婆家了,有的说去游乐场了。但是孩子对于上坟扫墓的经验都没有,于是我简单的'和孩子说了关于上坟扫墓的相关事宜。但是因为之前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所以怎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说给孩子听,让孩子更能理解关于清明还需要改进。

  二、故事内容的选择

  因为小班幼儿有一定的移情能力,能够理解他人的感情,所以想借助卡通故事这样的形式来帮助孩子理解亲人的离开,但是《长大也要做个好爷爷》是关于大班的生命教育绘本,绘本内容很长,有些话语对小班孩子来说晦涩难懂。虽然我已经把故事部分内容删减掉,但是这样整个故事就相对不完整,不能很好的体现小小熊和熊爷爷的情感,也就对之后的分离不能有深刻的感受,所以说出了这个绘本以外,有没有更好的故事内容可以来给孩子阅读、欣赏,能不能找到一个更合适小班幼儿的内容呢?

  三、自身情感体验的缺少

  哀思日,让孩子感受体验哀思的情绪,除了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了解这种情绪,那对于孩子自身的体验来说,怎样去做呢?这是本次活动开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自己开展活动中存在的困惑。因为孩子还很小,他们很少有这种亲人离去的体验,包括我设想的最喜欢的动物离开了,孩子也基本没有这样的体验。所以整个活动孩子对哀思的情绪情感体并不强烈,很难体会。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哀思这种并不常遇到的情绪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他们知道当亲人离去时会难过、会伤心、会想念。通过折小船祈福祝愿,孩子们非常开心的参与,他们帮助小小熊带给熊爷爷美好的祝福和想念,这是孩子们内心最纯真最美好的部分,也是整个活动我觉得得到了升华之处。

清明节随笔12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到清明节,我就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以前年纪小,老年人不主张小孩去上坟祭扫。今年,清明我有幸与老爸去公墓祭奠太爷、太奶,寄上一份晚辈的深深缅怀。

  清明节早上,我便与老爸早早地起来,驱车来到爷爷家接爷爷奶奶。从楼上取出准备好的供品、鲜花、纸元宝和冥币。于是,我们四个人便启程去北镇廖屯公墓。

  早晨,晴朗的天气,虽没有诗中描写的纷纷细雨,但有凉凉的春风吹拂。我平时也没有起床这么早,穿的比较单薄,不时地打一个寒颤,我好久没出远门了,一路上我没一丝困意。奶奶又对我和老爸讲述了已故太爷太奶的音容笑貌,陈年往事。我听得特起劲。过去的事有些是三四十年前的了,其中的生活艰辛,对于生于九零后的我可能没能全部理解,但通过奶奶将近一小时的讲述,我脑海里浮现了许多情景,使我就、觉得,太爷、太奶依旧活在我们身边。我暗想,太爷、太奶,您们在天堂那边还好吗?

  一路上,老爸将车开得平稳,也许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公墓的山脚下的'空地中停满了大小的车,行人手持鲜花,络绎不绝。远远地就闻到烧冥币的味道。偶尔,惊闻刺耳的爆竹,嫩绿的小草从土里像卫士一样肃穆地站在那里。有些公墓上已摆好鲜花与供品。人们忙着祭祀先人,各个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红红的。

  我们四人找到太爷的公墓,摆好供品,鲜花和香炉。老爸教我点好三柱香并行了跪拜礼。我的思绪便随着老爸点好的纸钱飘逸。由于纸钱多,爷爷又用木棍拨弄着纸堆,怕烧不尽,收不到。老爸站起向公墓院子四周扔了一些燃烧着的纸钱,同时说:“我爷爷、奶奶腿脚不好,你们(注:你们指孤魂野鬼)别跟他们抢。”我的眼泪差一点流下来。火烧得很旺,山上的风不时的将纸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这暖和好比是来自太爷的拥抱。我心里默记着……我学着老爸的样子也去将纸元宝点燃,我虽没能说上几句话,但我内心对太爷还是挺想念的,也许是血浓与水的缘故吧!我主动拿着扫把将公墓小院打扫一番。爷爷、奶奶看着我轻盈的动作,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大概是按民俗与传统,李家后继有人来延续香火的缘故吧!

  祭奠完毕,在回家的路上我没说太多的话。我感到我长大了,我有大收获。我决定每年清明都来为太爷、太奶扫墓,并对他们说,您们在那边还好吗?

清明节随笔1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今年的清明节没有下雨,根据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一天假,于是我便随妈妈回老家扫墓祭祖。

  “满街杨柳绿似阴,画出清明二月天”,我们带上鞭炮、纸钱,跟爷爷奶奶一起踏上了扫墓的路程。一路迎春花黄,杨柳树绿。我们踏过一个个泥坑,践过一条条小溪,走过长长的山路,终于来到了祖先的墓前。

  祭过三婆之后,我们来到了姥姥墓前。我们点了几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坟前,再把纸钱撕开点燃。烧完了的纸钱化作一片片白灰,随着风飘向远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也远远的传开了,同时,我的思绪也被带回了遥远的过去。

  姥姥生前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生下爷爷他们想必也非常痛苦。在爷爷读书时粮食紧缺,每天上学都必须自己从家里带桌子凳子,自己扛着走几公里的路到学校。有一次,姥姥送爷爷去学校的途中,一辆车子驶过,姥姥把爷爷一推,自己却被车子撞了。从此,姥姥与我们阴阳两隔,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深爱的孩子们。后来,失去母爱的爷爷通过努力当上了一名医生。

  姥姥,今天您的.曾孙女来看您来了,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您的爱却留下来了,您的爱可以永远照耀着活的人。

  这份亲情让我们心紧紧的相连,这是血浓于水的情感。无论时空怎么转变,亲情不会变,感恩的心也不会变。不是吗?

清明节随笔14

  我今天睡得正香呢,爸爸就把我叫了起来,说:“这两天放假,带你出去玩玩。”我一听,累坏了,马上就起床去洗脸刷牙了。

  洗漱好后,我和爸爸开车去老家。到了老家,我和爸爸叫上我的两个侄子一起去玩。

  我和爸爸还有两个侄子先去了桃树园里,这里的桃树上开满了桃花,这些桃花有粉色的、有红色的,长得很密集,我把鼻子凑近一闻,哇!真香!我正陶醉在这一桃树园里时,爸爸把我们叫走了。

  我们离开桃树园后又来到田野里,田野里的`庄稼长得很高、很绿,可是旁边的杂草也不甘示弱,隔三差五的长在庄稼边上。看过庄稼后,我们又拿起风筝,在一边的空地上开始放风筝了。我和两个侄子拿起风筝就开始放,谁知我们刚放起几米,风筝就重重的摔在了地上,这时爸爸笑眯眯得走过来拿起风筝往天上一扔,然后跑了几步后站在原地抖风筝线,没想到风筝竟然飞了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差点都没看到。

  到了家我很累,但是我非常开心,因为我今天玩得很爽!

清明节随笔15

  清明时节,行走在祭奠亲人的路上,假如能遇到杜牧的那场雨,穿过岁月的风尘,穿过尘世的灯红酒绿,飘洒在纸灰飞扬的袅袅青烟里,吟唱着淡淡忧伤,湿润着深深思念,再好不过了。

  其时,春暖大地,沉睡的万物渐次复苏,一切都是那么娇嫩、脆弱。百草渐次转绿,杨柳的`新芽,嫩黄如雏鸟的喙。阳光也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照在身上,柔柔暖暖的,没有一点儿跋扈气。世界娇小脆弱得让人情不自禁地去疼惜。曾经朝夕相处的亲人,如今在另一个遥远虚空的地方,再也触碰不到,压抑在心头的潮湿和忧伤,愈来愈重,愈来愈浓,只有借助清明的微雨,才能缓慢悠长地释放出来。

  清明的雨,细细绵绵,如烟,似雾,与自然界的新绿落红,尘世众生的淡淡哀愁,交融成一幅意境迷离的黑白写意画。清明雨,中国的雨,从古下到今。除了千古传颂的杜牧《清明》一诗,历代诗词中,都不乏清明雨的身影。晚唐韩偓(wò)的《残花》:“黄昏月下惆怅白,清明雨后寥梢红。”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南唐冯延巳《蝶恋花》:“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宋代蔡伸《菩萨蛮》:“杏花零落清明雨。”赵令畤《蝶恋花》:“红杏枝头花几许?啼痕止恨清明雨。”清代戏曲家洪昇的《长生殿》第三十九出《私祭》中的《锁南枝》:“你看莺乱飞,草正芳,恰好应清明雨飘荡。”

  清明,一词千钧!它连接生死,牵手阴阳。我们在烟雨蒙蒙中走向墓地陵园,走近长眠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而远在另一个世界的亲人,希望现在的我们,可以笑对生活!我们不哭,但来场清明雨吧,让铺天盖地、连天接地的雨,将我们心底悠长的追思和怀念,倾诉给远在天堂的亲人。

  清明,杨柳淡如烟,细雨淡如烟,活着的亲人对逝者的追思和怀念,也如烟雾般,绵绵长长地淡远无边……

【清明节随笔】相关文章:

清明节的随笔10-13

清明节随笔10-22

清明节随笔11-03

清明节的随笔11-03

(经典)清明节随笔07-21

清明节随笔【精选】07-13

清明节随笔[经典]07-22

清明节随笔[精选]07-14

【精选】清明节随笔07-10

清明节随笔(精选)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