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茉莉》评课稿

时间:2023-08-04 07:50:11 其他 我要投稿

《爱如茉莉》评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评课稿,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什么样的评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如茉莉》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爱如茉莉》评课稿1

  《爱如茉莉》是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小事,其中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它告诉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对于该课的设计,纪老师抓住一个“爱”字,让学生在品词品句中体会这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在寻找文中细节描写时体会到人物内心那至深至爱的情意,从而理解“爱如茉莉”的含义。

  教学的主线是“这也是爱”之问号——“这也是爱”之句号——“这也是爱”省略号。

  一、析词品句,体会真情。

  苏教版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最近撰文指出语文课存在形式主义的东西淹没语文本体的问题,如李海林所说“语文课上出了多种味道,唯独没有语文味”,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执教时,纪老师紧紧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语言的理解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引导学生理解“蹑手蹑脚”“紧握”等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父亲对母亲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通过理解“直奔”“麻木”等词的意思,从而感悟到父母心灵相通的`那份默契……

  二、赏读体验,品味真情。

  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以读促讲,以读悟情。在本课的教学中,纪老师抓住学生自主找到的几个细节描写的句子,让他们自己读悟,谈体会,老师范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自主的体会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浓情蜜意,品味父母及与女儿之间的那份真情。

  三、课后拓展,品味爱心。

  真情如平淡无奇的茉莉,人间处处有真情。为了让学生对这份平淡却又深厚的真情有更深刻的体会,纪老师设计了二个拓展练习。

  1、根据课文,补全“爱”的小诗,并指导朗读。

  2、说一说“爱”的小事。

  3、写一篇“爱”的文章。题目《爱如》

  在读、说、诵、写的基础上,学生愈发对平淡无奇的爱有了深刻的感受,课后很多学生都谈到了自己身边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关爱的故事,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无私的爱,什么才能称之为真情无痕、至爱无声。于是一篇《爱如》水到渠成。

  这节课中,也有一些缺憾:一是执教时还是没能大胆地放开手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慢慢体会、感悟真情,我有些环节又把自己的设计通过强硬的方式给学生,而不是始终在顺应着学生的学习。比如说抓住语言的细节体会父母间的爱,学生说的动作的细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悟。这是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及改正的。二是缺乏教学的机智。比如,学生说到“妈妈也没有睡好,从麻木的胳膊和腿可以看出”,教师在这里可以机智引导“神情的细节描写”。

《爱如茉莉》评课稿2

  张xx老师用她柔美的声音,优美的过渡语,为我们演绎了人世间的另一种爱——如茉莉般虽平淡无奇却沁人心脾、至纯至美的爱。

  不难看出,为了上好这一课,张辉老师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有很多亮点,其中令我耳目一新的地方,便是张老师引导学生,把对文本的理解与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有机结合起来,并贯穿教学的始终:一开始,妈妈说,真爱像茉莉,印儿也是这样认为的吗?少数学生找出句子“这也叫爱”,老师板书时并没有将问号标出,而是在引导学生结合人物表情和体验心理后,才在句末打上表示反问的问号,意思是“这不叫爱”。随后,张辉老师紧扣课文的关键词句,抓住文章的细节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感悟。最后,当印儿由衷地发出“哦,爱如茉莉!”的'感慨时,张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问号换上了感叹号、句号、省略号,并读出不同的语气。这样,既彰显了多元化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可谓匠心独运。

  最后提一个小小的注意点,现在我们很多老师都喜欢说“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这段文字”,这样提,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尊重。那天,张老师也使用了,但当她发现学生大都使用默读时,连忙说“声音怎么这么小?”,这前后的指令似乎有些矛盾。但,瑕不掩瑜。

《爱如茉莉》评课稿3

  导学无痕,于老师执教的《爱如茉莉》一课,没有花哨的情节,没有精美的课件。于老就是用这样简单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演绎着语文课堂的.不简单。

  课的开始,于老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请同学们抬起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于是,六年级的孩子抬起手跟着老师书空。看到这一幕,我发笑了——六年级的孩子有必要和我们一年级的孩子一样书空吗?接着检查预习。于老的检查预习也是检查字词,但不是精心设计地给词语分类、重组等,而是简单地找到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读好句子,随机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在最后写生字的环节,看到于老一字一画地在教学生写字,回想课的开始孩子们书空的场景,我笑不出来了。

  于老朴素扎实的常态课,诠释了他“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于老的课,简单的是程序、是方法,不简单的是启发、是思考。教要简单,即深入浅出;学要简单,即浅入深出。于老的课,简单其实不简单。

《爱如茉莉》评课稿4

  许多教师在今几年来不断的测试检查中,我们发现,平时语文课上大家在努力而又认真的引导学生向阅读的更深处蔓延,可每次的语文测试与检测中学生失分较多的就是阅读,不论是课堂还是课外阅读,学生完成阅读的质量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为什么我想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会阅读的方法,不知该怎样来完成阅读,而今天胡老师这节课让我深有感触的是:

  其一、整节课老师在不断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努力的在教给学生我该怎样来学习语文,从课堂一开始的交流谈话中,告诉学生学好语文的秘诀是会听,会思、会说。接下来整堂课,胡老师放手让学生默读在默读中会思、写下自己思考的。然后在不同形式的默读、自由读、指名读、引读中感悟交流,并给予学生充足交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所思考的东西,指导学生会说。在说的过程中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内化的课文的语言。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文字的分量,体会到“爱如茉莉”的真正意义,循序渐进地掌握了学生语文的方法。其次对于文中的理解,胡老师让学生更真切的知道要想更深入的感悟爱如茉莉的真正含义,我们要抓住文中关键的字、词、句、段。要抓住文章的细节来进行品读感悟。思考文本以外的东西,感受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境界。进行这样的学法指导我想我们学生的阅读水平怎么会不提高!!!

  二、教师赋予诗情画意的语言总结、过渡、回应,升华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大家从课堂学生的反应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真爱的理解与体会开始仅仅知识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孩子不容易体会到,而胡老师在课堂中赋予诗情画意的语言点拨、回应与总结,恰恰升华了对真爱的感悟。例学生交流课文12、16节父母对话时,胡老师连忙回应学生爱是相互的牵挂与关心,学生明白了爱是爸爸打的呵欠,爱是妈妈麻木的手脚。对于课文第6节学生仅仅只是理解妈妈很爱爸爸,她很幸福。胡老师及时的总结告诉学生;这是一种伟大的爱,她的伟大在于期望过的比自己好。使得文本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课文临近结束时引导学生体会钻进我心中的仅仅只是芬芳吗?爱如茉莉反复的含义。学生只是回答是父母之间那份爱时,老师赋予诗情画意的总结爱是有温度的,那是阳光的温度。爱是有光泽的那是生命的颜色;爱是有芬芳的,那是茉莉的幽香。整个教学过程中,胡老师在极力的引导让学生沉浸在茉莉花般幽香恬淡的氛围之中,用自己的语言情感来打动学生。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总结、点拨与回应让学生更深入的明白了,爱如茉莉!大爱无声!!!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文章整体的情感体现在朗读中有些欠缺。

《爱如茉莉》评课稿5

  《爱如茉莉》这篇课文,用简洁朴素的语言,记述了爸爸妈妈之间的一件小事,展现了他们之间清新般的内敛、芳香宜人。今天,听了主任的这节课,让我们倍感欣喜。主任抓住课文细节,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清新的茉莉香味,引到学生沉浸在茉莉花香味中,体会到“爱如茉莉”的真正意义。

  主任抓住课文的字、词、句,以及文章的细节来品读感悟。妈妈一句平淡的话。爸爸出差回来后"直奔”医院,爸爸在医院陪妈妈“紧握”妈妈的手,妈妈不忍吵醒爸爸,自己睡的手脚麻木但却“清醒含笑的眸子”等都让学生读出了爸爸和妈妈之间默默付出和心甘情愿,体会出朴实的文字背后的情感。对“奔”字的感受,教师从语音入手,获得语义的理解,从语义的理解感受当时父亲的心情。把语文学习的真谛隐含在这个字的处理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感觉到文字的温度。在学生抓住“探”一词进行文本理解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理解“探“字,可学生的语文底蕴不足,没有一个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只好自己说。此时,如果教师能够设计这样一个环节,通过“探”字与“照”“射”的比较,去体会“探”在这里的感情魅力。通过这样的比较、对照,相信学生更能够感受到“探”的独特,也能够感受到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用情感去支配语言,这就是语言有温度的原因所在。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一定会接近语言的真象。

  主任首先用优美动人的语言引出课文,课堂富有激情,营造爱的氛围,让学生心里也流淌爱的小溪。然后,在课堂中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过渡、回应、总结,夹生了学生对爱的感悟。学生理解了爸爸妈妈之间充满爱,他们的爱平淡无奇却又真挚感人。这样的爱是温暖的、有深度的、更是会芬芳一辈子的。教学设计看似平常,仔细体会,意味深长。“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正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课文语言中体会“冷暖”的.情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教师板书这两句话本身也是语文的文化意味的体现。语文课上哪怕一个细小的地方都应该是充满语文气息的。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处来体会字词的冷暖,给学生具体的方法,让语文的最终目的和要求落实在具体的学习行为上。教师用自己的语言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学生知道做什么,知道怎么做。这样长期训练就可以真正学到语文,并且具备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引入“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景语”“情语”等能促使学生感受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境界。这样的教学让人感受到这是一节充满文化气息的语文课。整堂课下来,线索清晰,干净利落,没有旁枝斜蔓。想必学生学习的所得也是清晰的。

  “课如玫瑰”要有激情,“课如荷花”要清澈明净,“课如柠檬糖”要有滋有味...我想应该是“课如茉莉”,看起来平淡无奇,品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则是清香袅袅。

《爱如茉莉》评课稿6

  一、关于教材内容的整合。

  为了展现出父母之间如茉莉般的爱,课文选取了三个生活场景。在教学这三个生活场景时,我们往往把它们独立开来,一个生活场景感受完在处理另外一个。而李老师则在在处理某一个生活场景时把其中与另一个相关联的也引发出来,使以相互印证。如在感受第三个生活场景中的“微笑”时,就联系到第二个生活场景中的“恬静的微笑”,,使学生感受到“微笑”的含义,教学内容的这种上挂下连也使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并学习了这种学习方法。

  二、关于读写结合。

  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李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生活中的爱,并总结爱就在平时生活的小事中,请你选择一个比如“爱就是妈妈的一顿饭”来具体写一写这个生活场景,不准带“爱”字。

  我觉得这一读写结合的特点在于

  1、情感上与课文是一致的'、融洽的

  2、内容上是与课文精密相连的,真正实现了读与写的紧密相连

  3、指导是有效的:就是仿照课文的生活场景写一写,选择小事,使得学生有法可依,而“不准出现爱字”不仅激发了学生一种好奇的尝试的欲望也避免了口号式的空洞“叫喊”

【《爱如茉莉》评课稿】相关文章:

《 爱如茉莉》评课稿03-11

《 爱如茉莉》评课稿(优选)07-20

《 爱如茉莉》评课稿[优]07-18

《 爱如茉莉》评课稿6篇03-11

《 爱如茉莉》评课稿(6篇)03-11

《 爱如茉莉》评课稿(合集6篇)04-23

《 爱如茉莉》评课稿锦集6篇07-22

苏教版五年级《爱如茉莉》评课搞08-05

茉莉花评课稿06-01

茉莉花评课稿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