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

时间:2023-08-04 11:29:36 农/林/牧/渔 我要投稿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热门)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热门)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1

  “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挨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

  读完《布鲁克林有棵树》心里很复杂,不知该如何表达,我仿佛也如弗兰西一般从那无尽的贫苦中脱离出来,似乎终于可以开始暂新的生活。

  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喊着金汤匙出生,一辈子都享受着富贵与荣华,从不必为生活担心什么;有些人却出生于极贫穷家庭,连一顿温饱都是奢求。每一种成长方式都给我们不同的体验与感受,《布鲁克林有棵树》就是这么一部描述成长的小说,跟以前看过的《安琪拉的灰烬》不同的是《布鲁克林有棵树》描述的不仅仅是那贫苦低贱的生活及生活在其中的人对于生存的绝望与恐惧,《布鲁克林有棵树》描述的更多的是不向命运低头,不向贫穷妥协的奋斗的精神。这与《平凡的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总是受到别人的欺压,总是受到别人的侮辱,他们的身世是如此的不幸……她的成长如同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一个生活在布鲁克林穷人区的贫困女孩,一个经常挨饿、整天吃发霉面包的女孩,一个整天被别人嘲笑、捡拾破烂的的小女孩。她的的身世是如此的不幸,但她却是一个拥有梦想、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小女孩。她就是这部小说中独具特色的小主人公——弗兰西。

  她的成长令人惊讶,虽然弗兰西只有十一岁,但却做了几乎大人所做的所有的事情,她捡垃圾,购物,打工养活家庭……她的生活过于早熟,她单薄的肩上过早的承担了家庭的责任。然而生活却也从不眷顾着她,深爱着她的父亲早逝,母亲却又偏爱着弟弟,甚至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都看不起她,除了她早逝的父亲及茜茜阿姨,她几乎得不到其他的爱与关怀。她的成长就如同生长在贫民窟的那棵树,不管人们如何砍断它的枝桠,如何焚烧它的根部,只要有土,它就会坚强的活下来,生长着。

  弗兰西的坚强、毅力真的让人折服,她从不因生活的困苦而低头落泪,或是感到羞耻,她为她所拥有的胜过而骄傲,因为这样的生活给了她坚毅的心,给了她不断奋发向上的动力。在她的`生活中除了书她没有其他的朋友,她也不需要其他朋友,因为弗兰西身上有种其他人所没有的乐观精神,她相信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目前的生活,她相信知识,相信教育的力量。同样她也不会去嘲笑别人的贫穷,她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因自己的处境相对优越就去歧视,欺负处在跟她曾经相同处境中的人,她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帮助穷人,光是这一点,在当时的社会就很难找到朋友。所以,书,成了她唯一的寄托,成了她最好的朋友。

  还记得弗兰西的梦想:“是的,等我长大了,有了自己房子,我不要豪华椅子,不要花边窗帘,也不要室内橡胶树。我只要这样的书桌,放在客厅里,还有白墙壁。每个星期六晚上有一本干净的绿色记事本,一排闪亮的黄色铅笔,削好放在那里随时派上用场。还要金褐色的碗,里头总放着一朵花,或是一些叶子,或是一些浆果,还有书……书……书……”这是弗兰西在图书馆借书时的思想活动,读来触动我心弦,我相信,书中自有弗兰西渴望的一切,在书中,她能体会到现实不曾有的美好生活,以及精神食粮对于物质匮乏的补充和润泽。

  读书,接受知识的熏陶,这是弗兰西的梦想,也是最重改变她命运的矛与盾。读到弗兰西毕业的那里,很受感动,我与弗兰西一样高兴,终于毕业了,拿到了第一张证书,这是家族里面的第一张证书啊,之后,她将凭着这份证书,凭着她的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读完整本书,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我的梦想到底是什么,我的奋斗目标又究竟是什么,我前进的动力又究竟是什么。也许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每天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听到各种各样的看法评论,每个人最初的梦想都会变质,不再如当初那样坚持,突然我想让自己回到弗兰西的那个时代,每天当手在为生活而一刻不停的忙碌时,脑袋可以空下来思考事情或是天马行空。那时的目标就如同黑暗中的明灯,就在前方亮着,让你来不及去思考除了奋斗以外的其他事情。

  有时候我还总是思考“布鲁克林有棵树”这里的这棵“树”指的是什么?是那棵种在弗兰西家的天堂树吗?我想不是的!这棵“树”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一种滋长在穷困孩子心中的精神,一种在贫民区中也可以顶天立地的精神!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2

  《布鲁克林有棵树》是美国作家贝蒂·史密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该小说讲述的是生活在美国贫民区布鲁克林的小女孩弗兰西,在成长过程中经历贫穷和不幸,同学的歧视和社会的不公,但她仍然坚强勇敢,从贫困的家庭中艰难地成长,凭借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不断朝梦想前进,最终走出贫民窟,考上大学的经历。

  一看故事简介,我们可能以为它是一本青少年励志成长故事书,其实不然,这是一本关于生存与成长、家庭与爱、尊严与梦想的书,它告诉我们梦想可以使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而爱与尊严可以让梦想变成现实,挫折与逆境可以毁灭一个人,但也可以成就一个人,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你对待它的态度。

  文中的这棵树表面上指的是天堂树,一种唯一可以在水泥地里成长的树,实际上指的是主人公弗兰西的精神,她就是这棵树。小说的主人公小女孩弗兰西,她还有个弟弟叫尼雷。姐弟俩生活在20世纪初布鲁克林的一个贫困人家。他们的妈妈凯特靠擦洗地板和当看门人维持家用。她是全家的经济依靠,因为她的丈夫约翰尼是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他自由、懒散,还是个酒鬼。凯特没办法依靠丈夫,但她还想让自己的孩子能过得好一点儿,她希望能将儿子送进大学的校门,生活虽然艰苦,但母亲所保持的那份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深深地影响着弗兰西,让她在生活中始终抱有坚强、向上的生存意愿和奋斗的精神,并能不断从书本中汲取知识,历经挫折与苦难,弗兰西终于得以进入大学的校门,她身上那种在贫困中练就的坚韧让她成功,更让她感谢贫穷,心中充满希望与爱。

  这是一部关于吃苦的书,没有人希望自己生来贫困,但贫困未必一无是处,它可以磨砺坚强的性格、可以让人更懂生命和生活的珍贵。当从小吃苦长大的弗兰西和尼雷一起谈到不用吃苦的小妹妹时,反而表示出同情来,说可怜的劳瑞没有了那苦,也没有了那苦中的甜了。可见他们从来都没有把贫穷当苦难,没有抱怨,没有向困难低头,而是把生活中的苦难都当成了财富,当成了生命的馈赠,这样的品质或许也只有经历苦难的人才会有。反观我们现在生活在优渥环境中的孩子,安逸的生活侵蚀了他们的灵魂,让他们害怕困难与挫折,逃避现实生活,没有吃苦的精神,也没有感恩精神,遇到挫折就会怨天尤人,更有学生因为家长或是老师的一点点批评就做出让人无法想象的事情,不珍爱生命,让父母痛苦不堪,有的时候还理直气壮地说是为了自己的自尊心,因为老师或家长伤了自己的自尊心。其实他们需要吃苦教育,更需要生活的艰辛给他们做好的人生教育,很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读到《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本书,让弗兰西告诉他们什么是生活该有的样子,什么是真正的尊严。

  这也是一部关于成长和爱的小说,父母的精神和品质会不知不觉地感染到孩子的成长过程。弗兰西的坚强与勇敢像妈妈。这坚强让她最后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外祖母不识字,母亲刚上完小学,弗兰西上了大学。她的坚强,让他超越困难,实现家族的梦想。而弗兰西的丰富的想象力来自于她爸爸。这想象力让她无视困难与贫穷,憧憬美好的一切。虽然表面上看,弗兰西的爸爸妈妈并不完美,爸爸嗜酒懒惰,妈妈偏爱弟弟,但从我的理解来看,他们仍然是伟大的,他们在弗兰西的成长中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也是她坚强品质的源泉。平凡的父母给了弗兰西不一样的精神之爱。他们的祖母玛丽是一位聪慧和善的女性,她虽然一字不识,却知道一千多个民间故事传说,"她知道人类所有可怜的弱点,也知道各种残酷的力量"。文化知识的欠缺丝毫不会减弱她对孩子们的疼爱。他们的家庭更是充满爱,弗兰西和弟弟之间并没有因为母亲的重男轻女而心生嫌隙,他们相互合作和鼓励,彼此认同。再说弗兰西的父母,他们也深爱彼此,从恋爱时的彼此欣赏到结婚后一起品味贫穷的苦,他们之间没有抱怨,没有满地鸡毛,有的是对生活的坚定信念和对各自梦想的追求,还有偶尔的彻夜长谈,他们谈相识、谈相恋,这中间充满了相互欣赏和满满的爱。弗兰西半夜醒来,听到父母在厨房聊天,这让她感到温暖和安全,这或许就是孩子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家的温暖吧!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少父母因为家庭琐事,因为经济压力,因为各种事情,吵吵闹闹,最终吵掉了对彼此的爱,还给孩子留下了巨大的心灵创伤,作为父母,我们也要读这本书,感受这本书中呈现的平凡的爱。弗兰西一家几乎贫穷的一无所有,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从来都是富足的。

  这是一个平凡还略带悲伤的故事,但读到精彩处,我们却感受不到悲伤,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是满满的感动与力量。小说的主人公弗兰西出生于贫穷的家庭,爸爸深爱她,却英年早逝,妈妈偏爱弟弟,她在学校也受到了各种欺凌和歧视,但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生活。我能够想起来的情节不是她如何卑微地在家庭和学校里忍受偏见和欺辱,而是她乐观地去捡垃圾,卖垃圾,并把自己的劳动所得存进存钱罐,并与弟弟精打细算,拿出最少的一部分钱去买黑面包和零食,并幸福地享用它们。她坐在树下认真地读书,沐浴在柔和的阳光里,她做着关于成功的梦。平凡的生活是那么真实,那么温暖。

  如果我们都能像布鲁克林的这棵树一样不管环境有多恶劣,空间有多狭小,都努力向天空最高处生长,那我们一定能感受到最美的那缕阳光。如果你现在正在经历挫折,那么你是幸运的,请感谢生命赐予我们的所有苦难和艰辛,乐观顽强地经历了这些不一样的人生以后,你一定会活得更精彩。最后,希望更多的人能读到这本书,尤其是处在迷茫中的青少年,希望让弗兰西的精神伴他们前行,助他们成功。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3

  如果从文学史的第一章看起,你会轻而易举地得出一个结论:文学就是为做感动文章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但后来文学改弦易辙,一门心思地想着思想的深刻和如何深刻。然而德国移民作家贝蒂·史密斯的力作《布鲁克林有棵树》似乎又回到了老路上,依然做着感动的文章。

  作者贝蒂·史密斯是20世纪早期的德裔移民后代,史密斯成长于纽约布鲁克林,因为家境贫寒,她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艰辛,十四岁便辍学去帮助母亲维持家庭生计。而《布鲁克林有棵树》中,小说主人公的生活,正是基于她自己的成长经历写成的。

  1941年,史密斯开始了小说的创作,两年后,《布鲁克林有棵树》出版。这部小说的节奏平顺舒缓,没有大的波澜起伏,平淡到毫不出奇,但正是这些简单、毫不花哨的文字却常常润湿你的眼角。每当你茶余饭后拾起它,读上几章,总会有一些些感动的心流注入你的心湖,荡漾起一圈圈涟漪。

  这正是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一本书,一本关于生存的书,讲述阅读如何让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讲述知识如何改变人的修为与命运,讲述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它写了弗兰西一家子的故事。一个感人的大故事里镶嵌着无数的小故事,而所有这些故事都围绕着一个词:感动。二十世纪初的纽约布鲁克林,是一片宁静的乐土,而在这里,一颗本应无忧无虑的幼小心灵却要被迫去面对艰辛的生活,体味成长过程中的无奈百味:主人公弗兰西出生在布鲁克林一个穷苦的家庭,爸爸约翰尼是个酗酒的歌手,偶尔打些零工补贴家用,而妈妈凯蒂是个清洁工。

  弗兰西还有一个弟弟叫尼雷,小时候的'弗兰西经常和尼雷一起在大街上捡垃圾补贴家用,日子尽管过的拮据,但一家人的收入还是能够勉强度日。

  对于弗兰西来说,在穷苦中生存是艰难的,更是令人羞愧的。只有知识才能使她忘掉生活的穷困,成为改变穷困的工具。

  她的这个根深蒂固的想法受益于她的外祖母,老祖母虽然没有文化,连字都不识,却建议弗兰西的妈妈给自己的孩子读《圣经》,读莎士比亚,讲述民间故事和童话,好让孩子虽然处于困境当中,也不至于沉沦。弗兰西姐弟在物质上几乎一无所有,却意外地拥有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她发誓长大后努力工作,好好存钱,将自己喜欢的书全都买下,这个想法是个巨大的安慰。就这样,她拿着一本书,守着一碗零食,独自一人在家,看着树影摇曳,任下午时光溜走,这是一个小女孩所能达到的境界。她就这样看着书,与世界和谐共处着,心里头快乐着。阅读的乐趣,就在于字里行间不期而遇的惊喜与共鸣。学习优异的她想读高中然后读大学,摆脱这个布鲁克林穷姑娘的身份。

  但是由于生活拮据,她和弟弟尼雷不可能同时继续学业,所以母亲凯蒂狠心让弗兰西放弃了学业,把上学的机会留给了尼雷。但是这并不是老套的重男轻女桥段,凯蒂告诉弗兰西,你比尼雷更要强,尼雷如果现在不学习,以后也不会重返学校了,但是你不一样,你无论在怎样的境地中你都会继续学习的。事实证明,凯蒂是对的。放弃了学业的弗兰西在工作之余自学大学课程,最终被一所大学录取,成为了家族中第一位考上了大学的人。

  “寒门难出贵子”,这或许是既定的事实,但是作为平凡人的我们,还是愿意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那给了人们奋斗的希望。就如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说:“希望可以让人自由。希望,是生存的根本。

  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也许生活必不能事事公平,不能人人都有如意的生活。即使在清贫的岁月,也不能失去对幸福美好的向往,那些摆脱平庸的梦总能编制我们简单的生活,为我们简单的时光点缀希望。不能说我们总要多热爱生活,但总要有一颗懂得欣赏和珍惜的心。

  “让我生命中的每个小时、每一分钟都过得充充实实吧。让我喜、让我忧、让我冷、让我暖。衣衫褴褛也好,光鲜也好。让我真诚也好,狡诈也好。诚实也好,说谎也好。无论如何,让我的每一分钟都充实、幸福。当我睡觉的时候,也让我一直做着梦,不让我虚度人生的每一分钟。”

  《纽约时报》评论,如果错过了《布鲁克林有棵树》,你将失去一次重要的人生体验,有的人是苦难中的一棵树,他们长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却向着阳光默默生长,直到有一天他们会突破缝隙的桎梏,终长成了参天大树。在我看来女主人公弗兰西就是是这样一棵长在苦难中的大树。

  小说结尾处有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除夕夜弗兰西和弟弟在屋顶上聊天,他们聊到死去的父亲,聊到了小时候捡垃圾的生活。两人感慨妹妹劳瑞会有更好的生活,可是却不会像两人捡垃圾时那般快乐。当苦尽甘来之时,回首过去,我们发现那些曾经装饰了我们生活的梦想,竟都成为了现实。那些命中注定和无法逃脱的苦难、耻辱,都化为我们的过去,也铸成了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我看过很多关于成长的小说,比如《绿山墙的安妮》、《听见颜色的女孩》等,但没有哪一本像《布鲁克林有棵树》一样同时带给我感动和激励。弗兰西的故事现实得残酷,但又像童话一样感人至深,充满希望。

  我想,在我成长过程中,我很欣慰读到《布鲁克林有棵树》。“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相关文章: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06-27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04-02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04-22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02-18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15篇09-28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15篇)09-28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精选15篇12-14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精选15篇)12-02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精选15篇)03-08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精选15篇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