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1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便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交流的最有效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对话"成为了21世纪人类社会的一个关键词,成为了现代人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对话"所倡导的平等信任、参与分享、融合创生,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状态,成为一种时代精神。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课改改变学生传统的偏重于记忆、理解、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我更关注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正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第一、加强字词句训练,打好阅读的基础
字、词、句是文章之根,也是阅读之本,要是一个学生连起码的字词句关都不能通过,怎么可以打开阅读的大门呢?字、词、句又好像小孩子手中的积木,不认识一个个的零件又怎么能把积木组装好呢?这一阶段的教学是最枯燥的,但也是最必要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必须重视的。
第二、抓好诗词与句的训练。
古诗词其实是句子的精华,学生掌握一定的诗词和学会运用诗词对阅读有很大的帮助,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特别重视句子、诗词的讲解,如第 7册《题西林壁》等古诗,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句子运用了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于是我就细细加以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当时的意境,让学生明白这些诗句、修辞用得恰如其分。对于句子的教学我们充分分析修辞的作用,从句子中来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从而了解人物的品质。
第三、在阅读指导过程中,帮助学生感受爱、和平和自由,让学生受到教育。其实,一般的儿童作品都有爱、和平和自由的主题,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发掘其中的内涵。
例如在《真正的施主》一文中,老太太的外貌描写很仔细,一身褴褛,单薄的身体,在出示图片后引发孩子对老人的同情可怜,进而理解作者施舍的心理,在这个层面上还不够,老人为什么这样穷困?"无儿无女"是原因,对于你们,你的父母是怎样辛勤操劳的呢?你该用什么去回报父母的爱呢?从而提升的做个孝顺的,懂得感恩的孩子的层面上。
第四、给学生延伸想象的机会。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在阅读活动中,鼓励学生想象在阅读材料所提供的情节发生之前或发生之后可能发生的情节,并加以讲述。例如在讲授《小蝴蝶花》一课时,当小蝴蝶花处在不同情感状态下的时候心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心情平静之后小蝴蝶花还会做出什么事呢?让孩子尽情的猜想,我们不能用大人的是为去禁锢孩子们的想象,让孩子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故事,这样既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及思维的连续性,满足儿童喜欢追求完满的心理需求,又可以提高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第五、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详细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又如还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学习。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为例,课文中写小壁虎向小鱼姐姐,老牛伯伯,燕子姨妈尾巴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对"小鱼姐姐"一段作者写作顺序的概括:"在哪里--向谁借--结果怎样"。把握了这个顺序,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向牛伯伯借尾吧"、"向燕子姨妈借尾巴"这些写法类似的段落。另外,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第六、展开多样式的阅读比赛与总结。
组织阅读兴趣小组;建设班级图书角;扩大阅读的范围;将阅读与学业有机地结合;分角色扮演书里的人物;师生进行阅读比赛等等。通过激励来巩固阅读效果。可以将优秀的读后感和评论文章推荐发表,鼓励儿童阅读行为;鼓励儿童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要适时的总结阅读方法。
由于阅读指导效果还受诸多要素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指导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阅读指导要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步进行,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
语文教学肩负着指导学生学习母语的任务,即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则侧重指导学生理解语言的任务。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确实,我们现在的孩子甚至于我们的老师阅读量太少,阅读的水平也不高。如果一个小学生对一个语段或短文都不能初步地分析,不能解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那是十分可悲的,也是十分令人担忧的。过去几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深深地体会到,特别是农村的孩子的阅读水平急待提高。本身由于各种条件要素制约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不可能比城里孩子多,可要是在有限的阅读条件下又不能好好地阅读提高阅读水平,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将是失败的,也将成为学生的悲哀。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2
下午的作文课,我要带领学生完成习作2,习作内容是写出老师不在场的时候,班级里发生的故事。习作要求是要写清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等,要把故事内容写具体,情节尽量写得生动。
要完成本篇作文,我得营造老师不在场的时候的情境,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他们才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为此,在班里,我来了个暗度陈仓。
上课铃还没有打响,我进入了教室。教室外跳绳踢毽子的同学,赶紧跑进了教室。我等同学们都坐定以后,告诉他们,校长要班主任去开个小会,我得离开一会儿。我借故走出了教室。
四分钟以后,我往教室走去。刚到走廊上,我们班的一个男同学,提着已经倒空的垃圾桶,摇摇摆摆地朝教室走。一看见我,他的脚步陡然加快,飞也似的进了教室。有了这个“通风报信”的同学,估计班级里立刻得鸦雀无声。
果不其然,我刚走到教室窗口,就感受到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学生个个正襟危坐,表现得乖巧无比。
“刚才怎么样啊?”这是我的开篇第一句。
“什么怎么样?”学生如坠五里雾中,个个脸上写满了纳闷,那呆愣愣的表情,分明不知道我刚才的圈套。
“今天下午的作文是写老师不在场的时候,同学们的表现,刚才我故意离开,你们在我走后,都干了啥?”
几个机灵鬼立刻恍然大悟,知道老师故弄玄虚,就是为了马上要写的作文,嘻嘻嘻地笑了。
学生还是不敢回答我的问题,各个坐得规规矩矩,就是不举手说自己刚才的表现。也难怪,我平时对他们要求太严,只要是老师不在教室,就得全神贯注写作业,不准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凡是违反纪律的事儿,一概不准发生。
要想完成习作,我必须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开始点将。
接连点名几个同学,都不敢实话实说,怯生生地望着我,众口一词:“我在看课外书。”有两个同学还煞有介事地举了举课外书向我示意,旨在证明自己没有说谎,老师不在时,自己的表现是多么符合要求。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有力的大字:实话实说。接着又进行了补充说明,老师不是向你们兴师问罪,调查谁的表现不好,是要你们说说刚才老师不在时,你或者是其他的同学的真实表现。
再提问,情况有了好转。小手举了起来,有的说,刚才文帅和语训趁你不在时,到后面清扫垃圾了;有的说,乐乐同学在纸上画七仙女了;有的说,龙同学讲了个笑话,大家前仰后合了……
真正的作文课,在学生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开始了。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3
手捧爱心,面对学生时光荏苒,转眼间,我站在三尺讲台上已经十八个春秋了。十八年来我始终怀着一腔热情,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引领我的学生们一同成长,并肩前行,学生因为有我的陪伴而快乐,我因为有学生的同行而幸福。在享受这些快乐与幸福的同时,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爱是教育的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班主任,我一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学生的教育耐心细致,使班级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班级管理上要求自己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保护学生。以自己的热情、自己的参与、自己的坚定意志,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参与意识,同时我和同学们在相处中也发生了许多故事。
一 、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为了了解学生我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课间、中午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以及学生的在校表现等等。通过与学生的交谈,我知道我班有好几个单亲孩子和留守儿童,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平时总是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有一种母爱的味道和集体的温暖。但有时做班主任工作也
有疏忽的时候,前几天我班的刘自强同学在语文课上搞小动作,被我发现后说了两句,于是这个孩子就沉不住气了,产生了抵触情绪,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现在家里都一个孩子,而且还很娇惯,基本上不说也不打,由于我说他两句就受不了。我知道后就极力的开导他,告诉他老师的好意,可他的性格太倔强,一时间很难转变过来,我就与他聊了几句家常话,“最近你家里有什么事吗?”他告诉我说:爸爸和妈妈经常吵架,前阶段妈妈离开家搬出去住了。爸爸是个聋哑人,跟自己没法交流,现在也不管他,所以每天他都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我感觉到眼前的这个孩子太可怜了,本应享受母爱的时刻却变得孤单。于是在班级里我就经常问一问他,课堂上多关心他,力争走进他的'心灵,在我的教育下,他终于转变了态度,上课能够认真听讲了,也认真学习了。这让我感受到老师的职业很特殊。
二、爱就是关怀。
我认为管理好一个班级的秘诀是真诚的爱每一个孩子,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也要爱,学习差的更要爱。平时我在班级中特别注重后进生,因为他们就像干渴的麦苗,更需要雨露的浇灌,其实他们的身上也有优点,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挖掘,去发现。我班的刘自强同学就不爱学习,上课总是摆弄一些小东西。经我了解,这个女孩父母离异,跟着瘫痪在床的奶奶生活。这样的孩子就应该放弃对她的教育吗?不是的,其实她也有优点:做事细致、书写漂亮、爱做手工,于是我抓住教育她的契机----每次学校发的通知我都让她裁。我给她这种为班级服务的机会,从而让她感觉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我还把学习最好的学生安排在她旁边,希望在学习上能随时帮助她解决难题。心想:我坚持长期这样关怀她,她自身的缺点也会逐一改掉的。我期待着她有更大的进步。
三、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我班的刘自强同学个性极强,由于家庭的特殊情况,小时候是农村爷爷带大的,没有进行学前教育。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很差,课堂上总爱说话、搞小动作、接话、欺负前面的同学等等,在他的身上根本看不到一丝丝好学生的影子,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调皮。前一段时间,美术课上他偷偷拿剪刀剪前面女同学的辫子;有一天的信息课,他不去上,呆在教室里打游戏。我把这些事告诉了鲍校长,鲍校长跟家长沟通后引导我采取“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的教育方法,和班级任课老师共同配合,督促他上课好好听讲、回家按时完成家庭作业。通过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批评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懂得方法,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为了帮助刘自强改掉坏毛病,我还让他担当班级卫生委员的职务来约束自己,对于他的每一个转变,每一个进步,我都很珍惜,并及时加以鼓励和赞赏。我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刘自强一定会取得进步的。
总而言之,通过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深感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爱心来对待孩子;用诚心来打动孩子;用热心去帮助孩子;用微笑去面对孩子;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孩子。我想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与每一位学生交谈,那么,我们就可以把那些班级小事干得有滋有味、快快乐乐,也一定能在平凡琐碎中体味到特有的快乐和幸福!正如龚自珍所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4
最近,学生的随笔中都出现了我的身影。每当批阅“我自己”时,我总是要细细地读到每一句话,心情很紧张,我的孩子会写些什么呢?我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
不知是奉承还是拍马屁,我的学生把我写得都让我有点难为情了。我不禁要问自己:我有那么好吗?我没有那么好。我的白头发很大原因不是为他们愁的,我疲倦的面容也不是为他们而操劳的,我的腰酸背痛也不是为他们而累的……
随着年龄地增长,我的肝火不旺了,而多的是耐心和温柔。这一点我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在变化,我已经脱去了年轻那会的冲动和焦躁,面对我现在的学生,我真的是由衷地喜欢。不管他是个怎样的孩子,我都一视同仁。但我还没有做到真正深入地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想法。尤其是让我很放心的、内向的,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我可能真的关心太少了,而相对调皮的'、成绩不理想的,我与他们的交流就多一点,关爱也多一点。而我在他们的眼中仍是很关心他们的,看到他们这样写,我很惭愧。
孩子的每一句话都是对我的期望,我要好好地对待孩子的每一句话,成为孩子心中的好老师。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5
学困生一向是教师们头疼、也是最疑惑的症结。尤其是高年级的学困生,其“困”之程度更为明显,主要为以下几方面特征:
1、困之广。从横向的角度上看,几乎门门科目都很吃力。
2、困之深。从纵向的角度上看讲,学困生几乎每个知识体系都极其薄弱。比如数学,学生的应用题分析潜力、解题潜力都很差;同时,计算潜力、背诵潜力都要比他人低。
3、困之顽固。学困生是补了旧知识,落了新知识,补了新知识,旧的又忘了。新新旧旧,步步薄弱,一旦脱节,就会全部溃散。
那么,学困生“困”的最本质原因是什么呢可归为两方面原因:
1、理解语句、题意的潜力十分差。
学困生对于文字类题目十分打怵,首要问题是读不懂什么意思,然后才是题的思考方法。所以教师们对学困生补习的第一步就是一字一句、有重点、有突出的先给学生读题,然后再对题意作进一步的“翻译”解释,最终才是思路上的导入。
所以,“翻译”题,明白题意,是学困生的首要障碍。
这就是为什么,教师给学困生讲题,学困生当场就明白,但,一旦脱离了教师的“翻译”,把有关的“白菜”题换成“萝卜”题,学困生就会困陷于“读不懂”的状态中,又迷糊了。
2、没有独立的、成熟的、自我的思维分析体系。
应当说,经过教师的点拨和帮忙,几年学习下来,每个学生的思维中都会逐步构成比较独立的、适合自我的问题思考模式,这种模式日积月累,便会构建成具备学生个人特征的思考体系。这种思考体系犹如一个“无形”的加工厂,一旦建立,学生就会依照它的“运行”规则进行有序地思考和问题解决。并且,越是到高年级,这种体系就越成熟化、完善化、自我化。思维体系构建的质量决定了学生不一样水平的发展,决定了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分化。
所以,学困生“困”的第二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自我独立、成熟的问题思考体系。由于体系没有建立,所以,他们务必依靠于他人的帮忙,“翻译”且“解释”问题本身和问题的深层次含义。日子久了,他们的思考体系依旧是支离破碎,不成一统。
例如,对于应用题教学。一般状况下,学生用1~2遍的默读即可明晓题意,并且能迅速捕捉到题中所反映出的.主要知识区域及明显的数量关系。但学困生则至少需要2~4遍、一字一字的阅读方可明白题意。从这个阶段看,学困生就会落下一大截。在接下来的分析解决中,大部分学生会利用自我已有的认知结构及自我特色的思考方式来接答题。所以,不一样的思维体系决定了不一样方法的解。学困生则较为困难,他们“碎片”式的思维体系只能助他们解出一步或两步来,也决定了学困生很难列出综合算式来。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学生语言的学习是理性分析潜力完善与提高的重中之重。所以,
1、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从低年级就要加强每个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理解水平。
2、从近期的角度来讲,解铃还需系铃人。数学教学中,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注意减少教师的“指导”作用。具体为,教师少读题、少释题,让学生自我去想。
3、增加学生说题潜力的训练和强度。即学生看过题之后,能大体说出题意。透过说题,能够锻炼学生的概括潜力和抓重点的习惯,低年级起,能够每一天让学生练习用数学语言说一句话。这样日积月累,就会逐渐构建起学生自我分析问题的思维体系。
有一句话讲得好“恨铁不成钢”。既然每一个学生都不可能转成钢,那我们能够进我们的最大努力,让学困生转成一块好铁。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6
班主任工作确实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研究每个学生以促使其全面健康发展的艺术,班主任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每一个学生,以便因材施教。学生的差异决定了班主任需要采取不一样的方法,不一样的形式,在不一样的场合去教育和引导学生,以便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下头就我个人的体会和想法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
一,要关爱学生;
低年级学生需要爱。他们在逐步适应学生生活的过程中比较脆弱,遇到困难容易退却,这就需要教师的关爱,使他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教师常去关心他,照顾他,那怕是一句话,在他心里都会产生很大的作用。班主任应会学会利用这一点,及时发现那些需要关爱的同学,及时献上一片真诚,那将是对学生的最好奖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信任感,更好地听从你的教导。
二,要研究心理;
小学阶段,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从生理上都处于幼稚的时期,有些问题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必须心理上的障碍。所以作为班主任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多思考学生的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去解决实际问题。个性是对那些在心理上有些不健全的学生,应格外注意,要分别对待,注意交心。教师要平易近人,平等待人,当发现某些学生有心理障碍时,要注意学习解决它的办法,绝不能等待。
三,要培养习惯;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就应有一个比较习惯的方法,即规矩。不能朝令夕改,自我破坏自我的规矩,那么班级管理就很难自动运行。班主任要多设计班级,透过什么样的管理,到达什么样的结果,管理中立下的规矩绝不轻易修改。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由什么人来做,从方法到要求都要明确下来,个性要重视那些别人看来很小的事,
逐步实现班级管理的自动化。当有时要违背一些规矩时,就应向学生讲清楚,以持续班级管理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要教育和培养学生自身构成良好的习惯。
四,要严于律己;
班主任教师堪称学生之楷模,方方面面都有学生学习和效仿的地方。就是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教师言不雅,行不正,学生就不佩服,教师就容易失去威信,给班级管理带来不利。教师每一天早来晚走,认真备课和教学,仪表端正,说到做到,这种严于律己的态度往往会给自我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班主任也要宽以待人,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尤其是在学生面前更要表现出这一点。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琢磨不完,研究不透的学问。每一名班主任都有其特长,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为学生,能遇上一个好班主任,肯定地说对他的学习生涯乃至整个人生都是有益的让我们努力,做一名学生认可的,确实值得信赖的好班主任,为学生的成才做出我们的贡献。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7
一场小雨刚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踏着下课铃声,我信步走出教室,突然发现教室门口地上躺着一片枯黄的落叶。随手捡起,正准备丢进垃圾桶,又将手缩了回来:“枯黄的树叶在悄无声息地告诉我们秋天来了,可孩子们意识到了吗?”,细细思量之后,我把它留了下来,心里有了主意。
第三节上课了,我把同学们带到了多媒体教室。当我出示这片枯黄的叶子时,一位女同学问:“李老师,你是捡的还是摘的?”“捡的!”我把刚才的一幕向大家重述了一遍。同学们好奇地观察着实物投影仪展示在大展幕上的这片叶子。我分明看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此时正叩击着同学们的心房,一种“生命自然”的情感和孩子的心一起跳动着。我适时地提示:“可以从颜色、形状及叶子的成长变化过程去感受,写一句话也行,想想你最想对叶子说什么?”尽管有两三位同学觉得不知从何说起,可大多数孩子已认真地写起来。
8分钟很快过去了,我在巡视中也发现了几多精彩,随即,我指名、展示。令人欣喜的`是,精美的、富有诗意的语言可谓异彩纷呈。请看耿蓉的“感谢死神吧!你的绿已被刻在春风里,带进了心的海洋。你的黄也将成为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刘晓婷的“黄,也许不是你意愿/绿,才是你的本质”,林杰同学的“你飘到哪里,/哪里就姹紫嫣红;/你走到哪里,/哪里就绚丽多彩。/不要为短暂感到婉惜,/只要你勇于展示个性/展示风采,/你永远都是最美的。”陈晨同学的“黄叶,你好!/您黄了身体,却不会灰了那快乐的时光。/希望你来世再绿,更加丰富昔日的辉煌。”(学生把形容词“丰富”作动词用了),孩子们那些“枯黄是美的另一种表现。”“枯黄也意味着生命的永恒。”“别伤心,露水依偎过你的身躯,彩蝶曾迷恋你的脸庞。”丁慧慧同学的“因为这份灿烂,你的寂寞旅行才变得温馨、浪漫。”都是诗才横溢……
孩子们把一片再普通不过的落叶写成了如此多情、精彩的诗句,让我不禁对后面的写作充满了期待。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利用双休日去大自然中去发现、去赞美、去抒情。
是的,生活化的作文教学不是老师精心“备”出来,而是进行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它绝不是一板一眼“正儿八经”的作文指导,而是一场与秋天的美丽约会。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8
“年凤乐,请你到讲台上读读。”全班同学的目光“刷”地投向了坐在最角落的年凤乐身上。接着传来了一阵“哧哧……”的笑声。年凤乐极不情愿地站起来。“年凤乐,快点,到前面来,把你续写的故事读给大家听听。”在我的催促下,年凤乐极不情愿的离开了座位,一步一蹭地走上了讲台。只见他小脸通红,两只手不停地搓着裤边,头低着,一句话也不说。底下的同学笑得更厉害了。我大声地制止了同学们的不礼貌行为,拉住年凤乐的手对他说:“刚才老师看见你在下面写得挺长的,内容也很好,怎么不敢读呢?来,大声读给同学们听听,那么好的文章你不读别人怎么会知道你写得好呢?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得很好!开始吧。”在我柔声地劝慰下,年凤乐终于拿起稿子开始读了:“我……我……我续写的是……《聪明的小裁缝》的故事……”结结巴巴的声音一出,同学们个个捂着嘴偷笑,年凤乐更加紧张了,我走到他的身边,把手放在他的`肩上,轻声地说:“读得很好,接着读。”年凤乐慢慢平静下来,又开始读了“……后来小裁缝结婚了,从这件事中我知道了人笨也能做到聪明人做不到的事,我们不能低估笨人。”
“哪位同学愿意评一评年凤乐的文章?”我扫视了一下全班。陈士乐站了起来说:“他读得不够通顺,写的故事也不完整。”耿辉接着说:“我觉得年凤乐虽然读得不够通顺,内容写得也不那么完整,但他体会到了童话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而且他能写那么长,对于他来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耿辉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便响起了一片掌声。此时的年凤乐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迈着轻快的步伐回了自己的座位。
这次阅读展示最大的收获便是上面的这一幕了。年凤乐是我们班上的一个双差生,语文考试从来没有超过二十分,上课从不发言,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他是一个“劣迹斑斑”的孩子。自从我们班开展新课标指定阅读书目走进语文课堂的活动之后,我发现他变了。他开始能专注地读故事,能针对故事说出一点自己的想法,敢高举自己的小手发言了。眼见着他一天比一天爱读书,我的喜悦好似春天的草根不断滋生、蔓延。上课时,只要见到他有一点闪光点,我就立刻表扬,平时教学中也有意无意的教给他一些方法,不断地鼓励他。他的小手越举越高,人,也越来越自信了。
星期三,我们的阅读日。第二节的阅读展示课上,年凤乐高高地举起了他的小手,我请他到讲台上展示这次的阅读作业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9
上语文课时,孩子们正准备着朗读比赛,我的眼睛余光突然发现,坐在窗户边的冯磊,正拿着一本课外书,津津有味地看着。当时,我觉得在自己的课堂,每个学生都应该遵守教学常规。于是,我走下讲台,他没有发现我的到来。“把书给我好吗?”他突然惊了一下,条件反射地把书塞进抽屉,埋着头静静地坐在那里。我见他没有拿书的意思,又轻声地重复:“请把书拿出来。”可我连说几遍,他也无动于衷。“那老师就自己拿了?”我有些生气了,欲伸出手去拿,他忙用身体挡在抽屉边,不让我靠近。此时,我感觉自己的语音似乎缺乏力量。“那我就请班主任来拿吧。”他依旧不动声色。顿时我有些紧张了,没想到借助班主任的.威力对他也产生不了效果。于是我步步紧逼威胁着说:“好吧,我现在就打电话给你爸爸,请他来拿这本书。”他还是默不作声,我真有些按捺不住了。
我火冒三丈,真想狠狠地扇他几巴掌。但理智告诉我绝不能这样做。于是我转向同学们:“冯磊同学为什么不愿把书交给老师呢?你们认为这书该不该交?”同学们都明白,我是作了退让,纷纷劝冯磊,交出书来。这时我趁机说道:“这本书一定很精彩,不然像你们这样听话的孩子不可能不借给老师看的,等你看好后,再给老师看一看,行吗?记住上课可不能再看了!”
没想到冯磊同学竟立刻站起来羞愧地向我道歉:“老师,我错了!我怕这书被你收走,所以不敢交给你。我应该把书交给老师!”
“哗!”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10
板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眼睛”,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浓缩;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思想内容的艺术形式。简洁明了的板书,不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语文学科本身的复杂、灵活和多角度的特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以记录板书为主的`学习,语文教学中的板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板书的形式很多,有在教学中不尽人意的板书:如“一片空白”式(只讲不写)、“随心所欲”式(凭兴趣想啥写啥)、“随写随擦”式(固定位置写)、“五彩缤纷”式(啥都写)……但也有很多可取的板书:
一、图示式
通过图示可以揭示课文的主旨,且更直观、形象。如《古井》这篇课文,主要讲乡亲们到井边挑水的情景和乡亲们帮助村里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挑水,却不要报酬。这些内容突出了古井不仅源源不断地为乡新们提供泉水,而且还陶冶了人的性格,所以作者把古井比作一位温情的母亲,用她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她的儿女。
我在上这一课时,首先在黑板正中画了一口古井,让学生脑海中初步有了“井”的概念。然后激发学生阅读课文,
二、提纲引领式
这种板书比较适合学生对长课文的把握,只要抓住了主干,那么枝叶就很容易添上去了。
三、一般规律式
这是教者最常用的、从文体特点入手的一种方法。虽然它便于学生对课文知识的认识与掌握,但一成不变教条容易使学生产生怠倦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板书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教者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环节。至于用什么板书形式那要根据具体课文而定,只要能为教学服务,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就是最好的。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11
xx年7月5日,我参加了xx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听了两节作文课以及听了张xx校长关于“开放式习作教学”专题讲座,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张xx校长说:习作,阅读是基础,兴趣是动力,思维是关键,表达是难点。“开放的理念”、“开放的思维”、“开放的情感”、“开放的内容”、“开放的表达”、“开放的文体”,形成了以“开放”为特征的言之有理、行之有效的小学习作教学模式。张xx校长说:“开放习作表达方法的教学应由重形式指导该为重内容指导,由重课堂指导改为重课前指导,由重套路指导改为重思路开拓。”在习作教学的重课前指导方面,在以往自己的习作教学中,我也注重课前指导。经常让学生把学校的活动作为习作的生活素材之一,如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校运会、电影观后感。有了课前的生活积累和真实体验,学生都乐于习作,乐于表达。就是张xx校长所说的:“有了生活积累,有了真实体验,谁说学生表达无物,抒发无情?”
这次习作培训,既有精辟而创新的理论,也有实质性的课堂案例,深入浅出,给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宝贵的习作教学经验,避免我们误入习作教学的歧途,避免我们走弯路,引导我们走习作教学的阳光大道。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12
今天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学棋》这篇课文,这是一篇非常有意思的课文,课刚进行一会。这时候只见班级的“积极分子”孟凡豪同学举手了,本以为他要回答问题,就让他站起来,没想到他冷不丁说:“老师,今天我过生日!”看着孩子兴奋的脸上期待着老师的祝贺神情,真不忍心打断他。二年级的孩子就是这样天真、可爱。
“今天是你生日啊,老师祝贺你。那我们一起给孟凡豪长生日歌吧!”在我的鼓动下,大家一起高声唱起“祝你生日快乐……”我想,其实他只是想告诉我,今天是他的生日,仅此而已。
看着小家伙高兴的笑脸,我们也很高兴。我想无论如何也要挤出两分钟时间为他庆贺一下。
“同学们,我们只是给孟凡豪唱了生日歌,可是这点祝贺还不足以表达我们的心愿,我建议……”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平时伶牙俐齿的小姑娘姜玉珍站起来说:“老师,我们送他礼物吧!”“好啊,可是要送不花钱的礼物就最好了。”我引导着他们朝我设想的方案来说。
“老师,我可以给孟凡豪做贺卡。”
“你的'建议真好!我赞成。”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
“老师,我给他画幅画。”小画家夏康杰说。
“老师,我送他一本书看看”。
大家七嘴八舌,一会五分钟过去了,我又把孩子们引入中课堂中。孩子们想法是单纯的,有意义的,如何抓住教育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许我的做法没有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但是这个小小的举动保护了一个幼小的心灵,值得庆幸。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13
小学低年段的习作是要让同学有话可说。但,实际上,同学除了对自身印象深刻的事乐于动笔外,其他的事或物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即使写出来也是干瘪无味。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同学的观察能力较差,无法细致、全面的观察事物。他们对感兴趣的东西也只是浮光掠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更是一扫而过了。为了让同学习作时不害怕、不躲避,对习作逐渐发生兴趣,老师必需教会同学观察的方法。
老师先要给与同学一个明确的观察目标,这个目标尽量是同学感兴趣的东西,他有兴趣才可能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细致的观察。比方让同学观察新华书店里的情景,就不如让他们观察才进入电影院时看到的.场景。
确定好观察目标后,先让同学对目标进行一个整体的观察,比方:大象给人的感觉是高、大、粗壮、蠢笨,而小猫则是小巧玲珑、可爱而温柔。整体观察后才进入局部观察。当然也可以先局部再整体。
进行局部观察时,不能让同学笼统的观察,也不能只让他观察他感兴趣的局部,尽量每一个地方都观察到。也即是要细分观察目标。比方观察小狗,总体观察之后,老师要引导同学观察小狗的脑袋、身子、腿和尾巴。脑袋又可以细分为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一样一样的观察,找出目标的特点来。观察顺序不要强求,同学对那一局部感兴趣,就可以先观察哪里,他花的时间多,观察的也就越仔细。但同学叙述和写作时一定要依照正常的顺序,不能东还没介绍完,,就介绍西,回想起东还没介绍完,又来介绍东。
观察小目标时要看清颜色、形状、大小,它什么时候给你的印象最深,比方吃饭时,小狗粉红色的舌头快速的伸缩,同学觉得最有趣,就可以在写舌头时加上介绍它吃饭时舌头的动作。老师在引导同学叙述时,一定要用各种方法让同学运用到学过的优美词语。比方,小狗的眼睛长的黑、亮,而且圆。老师就要同学想一想,你们学过关于眼睛的优美词语吗?看谁记得多。于是,“又黑又亮”、“亮晶晶”、“圆溜溜的”等等词语就可以顺手拈来了。
当同学观察完了目标,这只是机械的观察,介绍的内容也是枯燥的,就像我们看到了家用电器的说明书。要想让同学的文章充溢趣味,就必需让同学对观察的每一个目标进行想像。小狗的眼睛像什么?它的耳朵的形状又像什么?它跑起来像什么?它身上厚厚的毛又像什么?想像的对象一定要是大家所熟悉的,只要一说出来大家就能立即联想到实物。但要提醒同学,想像的东西最好是既熟悉又比较美的。有同学在比喻海中的海参时,曾说它远看起来像一堆牛粪,全班哄堂大笑。我先褒扬了他善于想像,然后反问他:“牛粪给人什么感觉?假如大家对牛粪不喜欢还恶心的话,谁还愿意欣赏海参呢?海参不只不美,而且爱成了丑陋的化身了。”
观察完目标的静态,就应该观察它的动态了。假如把静态比作是一幅油画的话,那么动态就是让油画中的人和物走出油画,走近我们。比方,小狗吃饭、喝水、做游戏的时候会动,那么它是怎么动的?我们三年级学过的一篇文章《吹泡泡》清楚具体的写出了怎么做泡泡、怎么吹泡泡的,文章用了一系列动词“放”、“加”、“和弄和弄”、“蘸”、“吹”、“提”等,这些动作也是作者观察的结果,我们可以让同学运用同样的观察方法观察小狗。这种观察要反复多次以后,同学才会掌握。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就经常让同学观察动作,比方上课了,我轻轻推开门,再转身关门,接着扫视一遍全班,微笑着走上讲台,大声的说:“上课!”这个过程中有六个动作,但同学大多只能说出三四个,经常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才可能提高。
总之,同学观察的越仔细,文章才会写的更生动、更具体,他们写作文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也为高年段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14
明天要教《青蛙看海》了,我坐在书桌看着课文和教学参考书。
课文是一篇童话,写的是青蛙为了看到大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登上了高山,看到了大海的故事。文本再简单不过了,应该是揭示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人生哲理。
刚想到这儿,儿子回家了,便拿起我放在沙发上的语文书,随手翻了起来。我不禁一瞧,呵,读的就是《青蛙看海》。小家伙,看看你能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什么感受来。
半晌,我忙完了家务活,来到儿子跟前,指着课文的插图中地苍鹰、青蛙和松鼠,问:“坦坦,你认为这三个人中你最佩服谁?”小孩子最喜欢对故事里的人物作评判,这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我料想他会说故事的主角──青蛙,可小家伙却语出惊人:“松鼠!”我诧异了,无论是教参还是我自己的对文章的理解,应该都是要让我们孩子学习青蛙的脚踏实地的精神,懂得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到达理想的顶点。想到这里,我又问小家伙:“为什么你佩服松鼠呢?”“因为我想做一个松鼠一样的老师。”孩子眨巴着眼睛说。
我钻进书房,又捧着书静静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我也觉得童话留给我们的并不仅仅有人生哲理的启迪,似乎还透露着一种高境界的`为师之道。童话中的青蛙就像我们的学生一样,想翻越学习道路上的障隘──高山,去领略知识大海的美景,而苍鹰和松鼠就是他的老师。
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流行了一千多年,也影响了我们教师一千多年。现在重新审视这句话,它的局限性愈来愈明显。让我们先来看看童话中的苍鹰老师。他对青蛙学生的如何能看到大海的问题,他谨记“师道尊严”,用平实的语言“传道”: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可以看到大海。于是青蛙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天哪,这么高的山!”“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而此时,苍鹰老师又用平实而又冷漠的语言“解惑”青蛙: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其后,他便展翅飞走了,不再关注他的学生。而此时青蛙已失去了登山的信心。很显然,像苍鹰这种仅仅“传道授业解惑”而不关爱学生,不关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的老师,早已追赶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让我们再来看看童话中的松鼠老师。青蛙学生失去了信心,但在他极富激励性的语言中,重拾自信,更绝妙地是他深知如此高大的山对于小小的青蛙意味着什么,因此设计了“跳一跳,够得着”的青蛙的“最近发展区”──一级石阶。“你想看海吗?”“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当青蛙毫不费力的跳上一级石阶后,他又用极具诱惑力的声音──“再跳一下!”“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的。”然而更可贵的是我们的松鼠老师并未就此“功成隐退”或退在一边闲眼观看,让青蛙独自登山。“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爬,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他和他的学生同行,同甘同苦,共同领略美景,共同成长!
反观我们的现实,我们的学生已失去越来越多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他们往往是孤独地艰难地走在求学的道路上,肩负着老师抛给他们的知识背囊,稍有松懈,便会引来监工式的老师的苦口婆心的说教。然而我们的松鼠老师巧妙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兴趣,然后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在勇攀新课程高峰。
孩子,我也想成为一名松鼠式的老师。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15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标的实施,使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归了原本属于学生的课堂“主权”。鼓励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而问题本身就是阅读教学的灵魂,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怎样激活学生的灵性意识,问出智慧的火花,问出阅读的动力?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找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一、瞄准文眼,题中求疑。
叶圣陶先生在《谈教学的着眼点》一文中提倡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开窍”。为使学生“开窍”,教师应注意提问的切入点,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角度,增设条件和提示而形象生动化。
教师如何巧妙切入,选准正确的突破口,瞄准教学要求与学生兴趣的交汇点,又匠心独运,巧妙构设,使学生感到问题确实提到了点子上。即所提问题具有现实适应的思维价值,一般而言,课文的题目是文章的泉眼,扣住题目质疑,往往简洁明了,又直扑重点。如在教《月亮湾》这课时,我从课题切入: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马上提问:为什么叫月亮湾?一石击起千重浪,于是全班同学通过对名字来历的探究,来自主学习课文。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一次又一次地说:月亮湾是个村子,村子的前面有一条河,弯弯的小河就像一个弯弯的月亮,,所以这个村子叫月亮湾。学生乐于参与就有收获,学生乐于参与就是成功。教师瞄准文眼激起学生已有的兴趣,尊重学生学习愿望,引导对所提问题的热情,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原动力。这正是学生一个认知不断完善、发展,从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甚多的学习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范围由小到大,理解由浅入深,求知欲望荡漾开来,课上学生的灵性思维踊跃绽放。
二、联系实际,趣味求疑。
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生活中有什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基础来进行设计。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教师要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情境,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在《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文中,怎样理解文中的“我”为什么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我认为这是本文的难点,分析我班学生情况,大多来自农村,对自然风景都有自己的观察。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我设计了让孩子们想象省略号的内容,联系实际生活中所见所闻,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用我提供的句式“(谁)说:“荷叶是我的(什么)。”在荷叶上(干什么)”练习想象说话,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不用我提供的句式练习想象说话,孩子们的想象很丰富,生成了一些东西,可以编写一首首小诗文: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唱歌。 小蜜蜂说:“荷叶是我的小床。”小蜜蜂采花粉累了,躺在荷叶上美美地睡一觉。 小乌龟说:“荷叶是我的避风港。”每当刮风下雨的时候,小乌龟就躲在荷叶下自由自在地游玩。……生动有趣、充满童心的语言在课堂上荡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从表面是很难理解的东西,在学生思维和已有的生活体验相链接的瞬间,把问题抛给他们,通过联系生活体验补充说话,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一步一步感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诗歌的主旨,知道了荷叶在动物王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变成荷叶可以给别人带来方便,给大家带来快乐。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教育,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问题在学生灵动的思维中迎刃而解。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07-26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随笔04-06
小学语文老师教育随笔07-28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通用05-29
小学语文教育随笔05-14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随笔12篇04-06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随笔(12篇)04-06
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随笔15篇04-26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随笔15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