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

时间:2023-08-13 11:57:11 设计 我要投稿

设计思维锦集【15篇】

设计思维1

  翻看教师的备课,发现大部分教师都非常重视新授环节的创设,却忽视了对练习的设计。课堂上,练习就在枯燥、乏味、单一中过去了。那么,如何有效地设计练习,充分挖掘习题中的思维价值呢?我结合几个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开放练习,发散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设计一些开放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作全面分析,正确判断。这样学生会觉得练习不再是单调枯燥的,学生的思维会在宽松、开放的时空里得到提升。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1/6,第二根截去1/6米,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此题出示后,有的学生说:“一样长。”有的学生说:“不一定。”然后让学生讨论哪种说法对,并说明为什么。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因为两根绳子的长度没有确定,所以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也就无法确定。这时,再让学生讨论:两根绳子剩下部分的长度有几种情况?经过充分的讨论,最后得出如下结论:①当绳子的长度是1米时,第一根的1/6等于1/6米,所以两根绳子剩下的部分一样长;②当绳子的'长度大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1/6大于1/6米,所以第二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③当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时,第一根绳子的1/6小于1/6米,所以第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通过这样的练习,加深了学生对“分率”和“用分数表示具体数量”的认识,巩固了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了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拓展练习,深化思维

  课本上的习题内涵很丰富,如果教师仅限于就题练题,学生在练习中的体验是肤浅的。如果教师能把握住练习题的特点,挖掘习题的内在潜力,适时、适度地进行发散性、提高性的讲解,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课本上有这样一道习题:下面哪几组中的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为什么?(1)2cm、4cm、6cm;(2)5cm、2cm、5cm;(3)6cm、2cm、5cm。题目出示后,先让学生找出哪组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然后思考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一般到这里,对这道题的探索就结束了。如果巧妙地利用了第1组线段中的错误资源,不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出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还让学生从反面思考:“如果换掉一条2厘米的线段,应换上几厘米的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如果换掉6厘米的线段,应换上几厘米长的线段?”这样,不仅让学生又一次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

  三、整合练习,优化思维

  教材中的习题虽然是专家学者精心编写出来的,但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情况,对习题进行一定的选择、增加、改编,有效整合习题资源,真正使习题成为学生乐意学习的素材,从而使课堂更加富有活力。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炎热的夏季来到了,有一位企业家准备在家里建一座标准化的游泳池,这个游泳池的长是50米,宽是30米,深是25米。①这个游泳池占地多少平方米?②如果环绕游泳池画一条警戒线,警戒线有多长?③如果你是游泳池的主管,你觉得游泳池内的水位高度应该是多少米?你的理由是什么?请计算这个游泳池内的水有多少立方米?”通过这道习题,学生不仅对刚学的知识进行了练习,还对前面学习求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进行了巩固。这样的习题整合,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四、开发练习,活跃思维

  生活情境、比赛游戏、学生的错误、实践活动等,看似平常,却具有丰富的内涵,教师应善于从中寻找、发现习题,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精彩、更加实效。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与读写法”巩固练习时,先让学生比赛写分数,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写的分数又快又好。然后师说:“我要求你们写10个分数,你能根据自己写的分数的个数,用今天刚学的百分数来说一句话吗?”学生顿觉有趣,积极参与:“我已经完成了任务的40%。”“我已经写好的个数占要写个数的30%。”“我还剩50%没写完。”……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百分数的理解,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状态下参与学习,得到了发展。

  练习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具有知识形成、评价、教育、发展等功能。只要我们在练习的设计和组织上深入钻研、有效挖掘,就一定能赋予练习新的生命,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

设计思维2

  教学目标:

  1.理解首数、尾数、补数等词语的含义.

  2.掌握首同尾补的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首同尾补的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总结首同尾补的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口令游戏,明确补数的含义

  补数:两数相加等于10(100),这两个数互为补数。如:6+4=10,即6是4的补数,4也是6的补数。6和4互为补数。

  (二)揭示首同尾补的两位数乘法

  在互为补数的两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数,使它成为两个不同的两位数,观察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出几个首同尾补的两位数。教师:只要你们说出首同尾补的两位数,老师就能写出他们的积,学生说,教师写。学生验证的得数正确性。

  (三)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1.明确:头、尾的含义

  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两个因数的首位数相同,尾数互补时,其计算的方法是:头加1,然后两个首位数相乘之积为前积,两个尾数相乘之积为后积。两个积依次相连即是得数。如:23×27=621,计算程序是:先在被乘数的.首位数上加1,然后两个首位数相乘3×2=6,为前积;两个尾数相乘3×7=21,为后积,两积依次相连即是得数621。

  口诀是:头加1后头乘头,尾乘尾,两积相连(尾数之积是一位数时,前面添0补位)

  3.开火车出题、说得数

  (四)本法适用于尾数是5的两位数平方计算。

  学生出题、说得数

  (五)本法适用于整数,也适用于小数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

  整数乘法的法则求出积;再看被乘数和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的末尾出现0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划去。

  学生出题、说得数

  (六)本法对于被乘数首尾互补,且乘数首尾相同的两位数乘法也适用,如:37×44尾同首补的两位数乘法又该如何计算呢,我们以后继续学习。如:23×83

  (七)小结: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思维3

  师:(出示: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依旧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什么是依旧?从这两个“依旧”,你知道“我”平时是怎样送报的吗?

  生:依旧就是仍然的意思。

  生:依旧就是和往常一样,还是老样子。

  生:从这两个依旧,我知道“我”还是和以前一样,总是很规矩的把报纸送到订户的家门口,如果遇到了下雨下雪的天气,我总是帮助订户把报纸送进门里边去。

  生:从这两个依旧,我知道了“我”做事很认真,一点也不马虎,对工作很负责任。不和一些其他人那样,送报纸也不下车,而是很随便就把报纸一扔就算了。

  师:说得真好,我们能不能来给“我”一个特写呢?同桌可以先讨论一下。

  ……

  生:有一次,“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早早的到报社拿了今天的报纸,然后骑上自行车去送报了。我把报纸送到我的订户家里,订户们对我非常的客气,他们还邀请我进去坐一会,我说:谢谢,我还要去给别人送报了,再见!说完,我又继续去送报了。

  生:我觉得还可以加进一些表示环境的词语。可以这么说:今天,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早早的到报社拿了今天的报纸,然后骑上自行车去送报了。突然,天空“轰隆”一声,呀,原来是要下雨了,我骑得更快了,要是让雨淋湿了报纸,那就糟糕了。我连忙把我的外套脱了下来,把报纸包起来。到了第一个订户家,我赶忙下车,按了下门铃,可是没人开门,于是我把报纸送门缝了塞了进去。就这样我冒着大风大雨,坚持把报纸送到了每一个订户家中。

  生:……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是呀,“我”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不管是肩挎大口袋,还是骑上自行车,“我”都能挨家挨户,不厌其烦地把一份份报纸送到订户家门口,甚至送到订户手中,这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怎能不打动订户呢?

  ……

  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有一位大妈在对我说话,她说:“你是我们遇到的过的最好的送报人。”

  生:图上还有许多人围在我的周围,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师:他们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在干什么呀?

  生:他们给我送了整整一口袋的圣诞贺卡,还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师:这时候,我的心情怎样呢?

  生:我非常激动,以至于目瞪口呆了。

  师:当时我是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那么,你们能不能帮我说出来呢?

  生:我对大妈说:“谢谢,我以后还会更认真的送报的。”

  生:我激动的流下了眼泪,对周围的人说:“你们对我太好了,我真不知说什么才好。”

  生:我一下子激动得热泪盈眶,对大妈,对基尔恩,对周围所有的人深深的掬了一躬,对他们说:“你们对我这么好,我以后送报一定更加认真,绝不辜负了你们对我的信任。”

  ……

  [反思]: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手法。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这种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作画是如此,语文教学要讲究“留白”艺术,巧妙的利用文本中的留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进入文本,重视“留白”,进入“虚灵”的佳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在这堂课中,文本语言虽说是比较平淡,但从故事中揭示的道理却是比较隽永的。课文记叙了一个小男孩9岁那年的一段难忘的经历,表现了有付出就会得到回报的人间真情。如何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深刻理解“诚实的劳动,换来的是难忘的关怀与爱意。”,就可以充分利用课文文本的留白来展开教学。

  一、抓住情节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思维是想象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课文主要写了因为小男孩的认真负责的送报工作,赢得了订户的信任,但是,课文中并没有把小男孩是如何送报的过程写具体。因此,在教学时就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一段文字“我从没想学会在马路上扔报纸的“绝活”,依旧把报纸送到每家门口;下雨下雪天,依旧把报纸送进门里。”中的两个“依旧”来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并且大家一起来给小男孩一个平时送报的特写镜头,使学生对小男孩这个人物的形象在头脑中的反映逐渐清晰丰满起来,更是对小男孩的工作态度、精神有了深一层次的了解。

  二、利用插图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的中的文字,它可以是由语言文字构成,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象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在这篇课文中,插图描绘的是“我”的订户们集体在圣诞前夜给了我一个莫大的惊喜与回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大妈会对我说些什么,周围的人又会对我讲些什么话,而我面对此刻的情景是什么表情呢?我就让学生围绕“目瞪口呆”这个词语,帮助“我”把内心的感激、激动之情说出来。因此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依靠平时储存的表象,从图中的静止到变化,从外表到内心,从画内到画外进行创造想象,就能表达得生动、形象。想象力得到拓展,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重视文本中的“留白”能突破时空,在有限中求无限,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进入学习意境。巧妙利用“留白”可以让学生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打破思维定势,集中注意力将“空白”造成的断裂用思维和想象来“焊接”合缝,并增强教学的艺术性,使学习更富有成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设计思维4

  【教学目标】

  1、了解创造性思维的要素。

  2、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3、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具有创造精神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难点:本文中心论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两幅图画,问:你从从两幅图画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

  3、下列词语的含义你能掌握吗?

  根深蒂固孜孜不倦一事无成持之以恒不言而喻轻而易举锲而不舍汲取推敲

  4、作者介绍。

  罗迦费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曾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著作。“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四、了解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1、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怎样?

  基本结构:

  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五、速读课文,找出观点

  1.对文章进行圈点勾画,包括文章的关键句、设问句等。

  2.找出作者的观点,思考:作者为什么开头不点明观点,而用一道特殊的选择题呢?

  六、合作探究

  1、(课文4——8段)“创造性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1)在文中划出作者的观点。

  (2)文中用了哪两个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事例。这属于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例可以支撑这些观点,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2、(课文9——12段)“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1)用一句话概括出作者的观点。

  (2)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这一观点?作者拿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心态如何?各自的.结果如何呢?

  七、布置作业

  1.课后选择一句你所喜爱的关于创新的名人名言然后制成贺卡,在元旦之际送给你的同学。

  2.用正楷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四、精讲点拨

  1.作者认为产生创新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有哪些?

  2.难句理解:“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这种情况”指代什么?“它”指代什么?

  3、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人心态如何?各自的结果如何呢?

  4、从这一部分论述中,你觉得怎样才是富有创造力的人?

  五、拓展延伸

  1、请观察图形,测一测你是否拥有创造力呢?

  2、关于小鸡过马路的话题

  科学老师:。

  体育老师:。

  数学老师:。

  语文老师:。

  英语老师:。

  4、归纳总结

  (1)总的来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2)除了作者谈的以外,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还有什么补充或建议。

  5、钢琴的标价牌上少了一个零拓展延伸

  一位年轻的女顾客在美国一家商店里闲逛。逛着逛着,她的眼睛突然迸出兴奋的火花,本来不想买东西的她却灵机一动,立刻喊来售货小姐,要买一架德国制造的正宗名牌货──斯坦威三角钢琴。售货小姐看了看售价牌,竟然惊讶不已,不敢卖。于是她请来了股长,股长了解缘由和真相后认真向顾客作了解释,婉谢不卖。而这位顾客却毫不让步,直到部门经理出面斡旋都坚持要买,不为所劝。最后请来了总经理。总经理了解情况后当场定夺:卖,按标价卖!──原来,那架价值数千美元的钢琴,标价牌上偏偏少了一个零!

  请你充分发挥创造力,为故事续写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尾(为总经理写一段话),说明总经理为什么这样做。

  六、达标检测

  1、自主完成。

  2、小组互批。

  3、共性的问题集中到老师那里。

设计思维5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的活动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地运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一、两步式题的计算。

  2. 能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感受应根据计算的需要灵活确定不同的计算方式。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谈话:在电视里,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种游戏,叫“魅力联想”,看过吗?想不想玩这个游戏?(依次展示下列各项,得出答案是“算盘”)

  提问:还想玩吗?(把“提示三”中的内容改为“诞生于上世纪”,把“提示四”的内容改为“很轻,可握在手中”,得出答案为“计算器”)

  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谈话:了解计算器吗?你在哪儿看到过计算器?把你知道的与同桌交流。

  投影出示计算器模型,引导学生说出计算器上主要键的名称及功能。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计算器的信息?

  二、 初试本领

  谈话:会使用计算器吗?我们先来“初试本领”。注意,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准备好身边的学习用品,开始!

  投影出示:

  计算下列各题:

  ① 1 256 - 768 = ② 477 × 167 =

  ③ 32 ÷ 4 = ④ 36 × 99 ≈

  交流计算结果。

  小结:为什么有的同学计算得这么快呢?能把你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吗?(交流并得出:在计算时,能口算或要求估算时,不需要使用计算器)

  三、 再显身手

  谈话:看来,大家对计算器的使用真的比较熟练。想不想“再显身手”?请看这组题:

  ① 438 × 15 - 1 274 ② 2 940 ÷ 28 + 763

  ③ 40 000 - 165 × 182 ④ 25 120 ÷ (449 - 289)

  提问:这四道题与上面四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会做吗?请试一试。

  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

  交流计算结果(学生的答案可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引导:你有没有感觉到这四道题的计算过程不一样?(第③、④题要先算后一步,而①、②两题只要按顺序计算就行了)

  讨论:用计算器计算③、④两题,该怎么操作呢?我们以第③题为例,谁来介绍介绍你是怎样算的?(突出记住中间数、使用MR键、倒减等方法)

  四、 欣赏史料

  谈话:同学们学习得非常投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则短片,好吗?

  短片配音:

  你知道吗

  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的历史上,人们一直就没有停下自己追求的脚步。

  远在商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十进制计数法,领先于世界千余年。到了周代,发明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工具——算筹。算筹是一种用竹、木或骨制成的颜色不同的小棍。计算时,通常编出一套歌诀形式的算法,一边计算,一边不断地重新布棍。

  到了东汉末年,我国人民又发明了算盘,这也是计算工具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的发明。这种轻巧灵活、携带方便、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的计算工具,至今仍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它被人们誉为“人类文明最光辉的成就之一”。

  1977年,日本卡西欧公司生产出了第一部微型计算器,这种袖珍型计算器可握在手中,使用方便,适合所有人的使用。

  如今,计算机技术正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正被许多行业所使用,有的计算机每秒钟可计算1 000万亿次,过去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的计算,现在片刻间就能算出结果。

  提问:感受到科学前进的脚步了吧?看了上面的短片,你有什么想法?

  五、 一展风采

  谈话:让我们尽情享受科学带来的快乐吧!请拿起计算器,一展自己的风采!

  谈话:请看问题1——有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

  ① 每天大约滴水16千克,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 )千克的水。

  ② 把这些水装入饮水桶,若每桶装25千克,大约可装( )桶。

  ③ 如果一个家庭每天需要4桶水,这些水可够( )个家庭用一天。

  学生独立完成后,核对答案。

  提问: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谈话:再来看问题2——有一天,小明在用计算器计算“490 × 16”时,发现计算器的键“4”坏了,聪明的小明灵机一动,很快还是用这个计算器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了,你知道他是怎样算的吗?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

  组织交流,并选择其中一种方法用计算器验证。

  六、 挑战极限

  谈话:同学们的表现很出色,真的让老师领略了大家的风采,想挑战计算器的极限吗?

  计算:111 111 111 × 111 111 111。

  学生尝试计算。(发现计算结果前面多了一个“E”字,且不同的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不一样)

  提问:有问题吗?有什么问题?(计算器的数位不够了)

  追问:谁能帮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谈话:我们来向书本请教,先完成课本第101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做了这道题,相信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引导学生渐次观察,直至发现其中的规律。

  小结:做了这道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计算器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计算问题,解决问题更多的要依靠人的智慧)

  播放短片:“珠心算”比赛现场录像片断。

  谈话:这个片断是20xx年全国珠心算现场会上,二年级小朋友表演的镜头。珠心算,就是在头脑里面打算盘,看到这个镜头,你又想说什么?(突出:先进的工具也有它的局限性,有时看起来比较传统的计算方式,也能显示出它的奇妙之处)

  总结:看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工具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人,培根说过:“人的智慧才是天下最伟大的力量!”(投影出示)

  总说明

  一、 关于教材

  “用计算器计算”一课的教材,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非常合拍,给教师的教学定位、教学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具体说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遵循知识建构的规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这里找到学习的起点,拾级而上;二是内容鲜活,与生活实际结合得很紧;三是数学味很浓,习题中编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本质的内容,比如“找规律”、“认识有趣的数142857”等;四是定位巧妙,围绕普通型计算器展开,为教学留有更为广阔的加工和改造的空间。教学时,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带来的便利,并对教材巧妙加以整合。

  二、 关于计算器功能键的教学

  计算器功能键的教学,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但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展开?确实值得思量。我认为,教学中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对它的各种功能键的作用及使用方法逐一介绍,而应该抓住生活中经常使用、对学生建构科学素养起核心意义的内容进行教学。因此,我凸显了计算器中“记忆键MR”、“清除键AC”等键的使用,而计算器其他键的作用及有关信息,则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随机地动态解决。又因为各种键的使用不需要太多的智力参与,也没有多少探究的价值,故而,我将这些教学内容通过谈话的形式,在学生认识的空白处描摹,由学生或由老师直接介绍。

  三、 关于教学目标的定位

  “知识经济时代,人不能沦为工具的奴隶”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计算器教学只是一个载体,它应该承载着益智、辅德和育美的功能。本课中,我安排了“魅力联想”“初试本领”“再显身手”“一展风采”和“挑战极限”等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都在全力彰显上述理念。“魅力联想”目的是引出课题,盘活课堂、预留悬念;“初试本领”是尝试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计算,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方法,初步体会应根据计算的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再显身手”是本节课知识层面的教学,解决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的方法,旨在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一展风采”以生活问题为依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计算器的使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的数学意识;“挑战极限”力求让学生在认知不平衡的矛盾状态中,引发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通过自己的探索达成新的认知平衡。

  四、 关于算盘的介入

  课的开始,我引出了算盘,课末又以算盘收尾,主要出发点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悟数学文化的广袤与久远,感受“人”和“工具”这一对矛盾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初步受到辩证思想的教育和熏陶。

设计思维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3.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思路,了解议论文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2.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鼓励学生争做一个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

  2.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3.理解“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这一句话的含意。

  4.品味设问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工具】

  教学PPT,朗读音频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互动探究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一张白纸有四个角,假如你把它剪掉一个,它还有几个角?(3个、5个……这取决于剪的方法,可能是沿对角线剪,可能是只剪一个小角,也可能是弯曲着一个角剪……)可见,生活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正如苏东坡的诗句所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结论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思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讲述这个道理的课文——《谈创造性思维》。

  二、知识卡片

  1.作者档案

  罗迦8226;费8226;因格,1948年生,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发表过《踢醒沉睡之心》《当头棒喝》等著作。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另外,生活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与自己无缘,不相信自己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写的。

  3.语基积累

  (1)生难字

  蒂(dì)孜(zī)汲(jí)渊(yuān)恒(héng)榨(zhà)锲(qiè)

  (2)重点词语

  探求:探索追求。

  汲取:吸取。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素材:指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不懈怠。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恒,恒心。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第二课时

  一、初步感知

  1.文题探讨

  “谈创造性思维”,既是文章的标题,又是作者论述的对象。

  2.分层解读

  第一部分(第1~3段):提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强调“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4~12段):提出“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的见解;论述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指出了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

  第三部分(第13段):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有探求新事物的态度和意识,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就是富有创造性的人。

  二、深层领悟

  1.文中说:“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为什么这样说?

  从社会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伟人们天才般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的想法开始的: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从思考苹果落地开始的;瓦特改良蒸汽机,是从观察壶里的开水顶着壶盖开始的;法国大数学家潘嘉顿在数学上取得的成就,大半是从“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的想法”开始的。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也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慢慢发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规律。

  2.为什么要确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来阐明这一道理的?文章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因为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2)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这一道理。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3)①举例论证,如作者在论述产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要素时,列举了古登堡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8226;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②引用论证,如第10段,就引用了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

  【结束语】

  本文由一道选择题入手,阐述了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以及怎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号召人们坚信自己的创造力,努力保持好奇心,不断探求,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板书设计】

  谈创造性思维罗迦8226;费8226;因格

  提出问题: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分析问题: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解决问题: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层层深入

设计思维7

  摘要:创新于现代机械设计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当前机械创新设计的特点、形式等方面,同时举了创新的实例,讲述创新在机械设计中的关键性。

  关键词:机械设计创新 基本形式 原则 新型内燃机

  引言

  创新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并且促进了机械设计的前进与发展, 机械结构一直以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如今的时代是知识的时代, 机械设计与制造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创新才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一旦出现缺失,就会丧失许多本来应该得到的机遇, 没有创新就没有机械技术的不断前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竞争中起到了决定胜负的作用,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

  1机械创新设计及其特点

  机械创新设计就是要把设计者脑海中潜在的创造力完全地释放出来,再借助人类已经取得的相关成果重新进行构思,设计出从前更加具有独特性和实用性的设备装置的一种活动。机械创新设计进行的基础就是机械设计学理论,再对一系列的相关学科进行融合,综合设计之后产生的技术方法。

  机械创新设计具有许多优秀的特点: ①设计的学科比较多,比如机械、液压、电力等多学科之间进行渗透和综合。②设计过程里面很大一部分的工作不需要进行计算,而是建立在日常知识的积累上,需要大量的推理判断,还需要与创新性思维进行一定的融合。③要在多方案中将最优方案甄选出来。大型的设计中,必须根据能力进行甄选,并且对所选方案进行科学的优化。④创新设计需要不断地进行筛选,每一阶段都有着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特点,客观上还有一定的联系,又是一个整体。

  2 机械创新设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机械创新设计研究,可以提高本身的科技发展水平, 还可以获取丰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许多意义:

  (1) 深入地进行机械创新设计的研究,可以促使人类发明更多的新机器;

  (2) 机械创新设计研究可以使机械专家以更快的速度进步, 有利于机械设计水平向着更高、更快的目标发展;

  (3) 机械产品进行创新设计之后,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当时的时代产品追求专利化,这样才能获取的更大的收益;

  3 机械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

  3.1 发散型思维

  发散型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将已经掌握的概念重新进行整合梳理,向附近形成辐射,扩散出更多的答案或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散型思维。没有固定的方向和固定的范围,也不仅限于传统的思想,很多时候思考问题采取的是比较新颖的想法,常常给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发散型思维能力的高低收到好多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迁移能力。. 发散型思维有许多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立体思维、多路思维、反向思维等等。发散型思维想要得到的答案要是最多的、最具有新意的,一定要是前人没有想过、没有使用过的方法,这就给机械创新设计带来了更多的灵感。

  3.2 聚合型思维

  聚合型思维则是用具体的对象当做中心,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最后思维回到这个选好的中心上来,解决出现的问题,也就是在许多方案中选择最为合理、有效的那一个。

  发散型思维和聚合型思维都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并且不可分割。机械创新设计一定都是由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的过程,然后再从聚合思维到发散思维,反复进行循环,直到问题最后解决。发散型思维和聚合型思维在哲学上来说,属于辩证统一的一个过程,创造性思维整个过程都是为了最后创新的目的做准备,从五花八门的设想中选取最优质的方案。

  3.3 想象思维

  想象是在思维活动里面,属于抽象思维的一种,想象可以是天马行空般的任意想象,也可以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或者是局部更新的'想象. 想象思维一定要以客观现实作为基本的出发点,还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以及形象性。

  想象是人类的思维中,最神奇的一部分,也是最美丽的一部分。失去了想象,也就失去了创造,想象就是创造精华所在。万有引力定律只是因为一个普通的苹果落下地面,牛顿据此展开想象,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嫦娥奔月”也是人类想象出来的神话故事,促使人类发明了可以登上天空的飞行器。想象可以推动社会不断地进步,科学不断地发展。

  4 机械创新设计思维的2个原则

  机械设计过程是由功能要求开始出发,再到作用原理, 最后进行物理结构构思的一个过程。创新设计思维进行的过程中, 一定要将下列的原则牢牢把握好:

  (1) 最短路径原则

  首先要对产品具有的功能进行明确, 然后找出最佳的设计例子, 以便在最快的时间内接近目标, 然后选用正确的价值工程方法, 再将价值较低的极少数组件找出来,当做研究的对象, 分析出对象当前存在的矛盾, 尝试在最小的变动之下将矛盾解决。这种方法需要消耗的能量是最少的, 也就是所说的选用的路径是最短的。

  (2) 相似性联想原则

  联想是要针对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分析和归纳,联想合理与否的一点重要依据就是是否具有相似性, 相似性由产品的实例进行决定, 如果多样产品实例同时满足一种功能要求, 那么它们之间就可以说是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5 机械创新设计实例-新型内燃机的开发

  无曲轴式活塞发动机就是机械创新设计的一种实例,它把圆柱凸轮于发动机的中心部位进行安装,在圆柱凸轮的附近就可以在设置多个气缸,这样就形成了多缸发动机。一旦圆柱凸轮的凸轮轮廓形状出现变动的话,输出轴的转速也会随着进行改变,就起到了减速增矩的作用。上述的凸轮式无曲轴发动机已经被广泛应用起来,船舶和机械行业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旋转式发动机与从前的往复式发动机进行比较的话,输出功率上具有明显优点:体积小、重量轻、噪声低并且结构照比以往简单,但是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还是存在着一些弊端,需要进一步进行解决。

  6 结语

  一定要善于吸收多方的经验,在追求最佳方案的时候, 成熟的技术可以直接采用。 还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机械设计涉及到许多学科的知识, 设计者一定要具有针对问题自学进行解决的能力。只要对自己有信息, 努力进行钻研和探索, 一定会寻求到最佳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沈惠平;机械创新设计及其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7年05期

  [2]刘念聪,王银芝,李宏穆,孙未;机械创新设计的概念及其技术内涵[J];矿山机械;20xx年09期

  [3]王瑞芳,陈建平,周桂英;机械产品方案创新设计思维的研究[J];机械研究与应用;20xx年04期

  [4] 倪洪启,谷耀新,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化学工业出版社

设计思维8

  摘要:随着平面设计的发展,大量的平面设计人才因市场需要产生。由此而衍生的平面设计教育产生,平面设计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平面设计领域的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而随着平面设计教育的发展,平面设计教育也随之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平面设计人员创意思维的缺失是目前最为严重的问题。本文从创意思维的含义和特性出发,对平面设计教育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探讨了一系列强化创意思维的举措,希望进一步指导平面设计教育创新实践活动的发展。

  关键词:创意思维;平面设计教育;现状;建议

  平面设计作为一种独特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主要是指设计者通过文字、图形以及各种符号的排列组合使其对观赏者产生视觉冲击,传达某种信息的新型专业。近年来,平面设计发展十分迅猛,一些高校也纷纷开展平面设计有关专业,平面设计教育活动蓬勃发展,平面设计人才在市场中占据着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平面设计思想的创意化,平面设计人才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创意思维,否则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随着平面设计教育的发展,创意思维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可以说,创意思维是平面设计发展的动力,也是平面设计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重要特征。同时,市场对于平面设计人才的需要也着眼于创意思维水平的高低,因此,培养平面设计专业学习者的创意思维尤其关键。

  一、创意思维的含义和特性

  1、创意思维的定义

  创意思维是指通过创造性的想法以及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将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发展的过程通过某种手段加以表现的能力或本领。创意思维的直接表现形式是创意成果的产生,同时创意成果也是创意思维形象化的表现。创意思维的特性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其思维活动不同,产生的创意思维也不尽相同。创意思维具有鲜明的创造性、变化性以及不可控性,创意思维的产生也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此外,创意思维的产生和运用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意思维的参与,创意思维也将成为未来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

  2、创意思维的特性

  创意思维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性质,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创意思维的特性如下:第一,恒常性。创意思维虽然因人而异,但是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创意思维是指个人的思维特性或思维习惯所形成的一种特性,因而具有恒常性。第二,突破性。突破性作为创意思维最为重要的性质,决定了创意思维的社会价值以及发展潜力,即创意思维在实践发展中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不断突破的性质。第三,方向性。创意思维的产生总是针对某一特定事物的,创意思维的作用范围也是特定的,不是随机产生的。

  二、平面设计教育现状

  1、平面设计人才培养缺少明确的目标

  平面设计教育活动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某些高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但其人才发展目标尚未明确。平面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缺少明确的发展方向,人才的培养缺少专业的发展规划。早期的平面设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以及鉴赏能力,随着平面设计教育的发展,平面设计对于人才的专业素养要求逐渐提高。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平面设计教育也更加注重学习者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但自平面设计发展至今,尚未形成一个明确的人才发展目标,从而缺少特定的发展方向,其教育活动的效率也不是十分理想。

  2、平面设计在教育模式方面缺少创新

  平面设计专业与美术专业较为相似,因此,平面设计在产生发展之初也将美术专业的教育模式作为自身发展的教育模式,无论是课程的设置,还是师资力量的分配,与美术专业都十分相似,缺少自身的教育模式[1]。长时间使用美术专业的教育模式使得平面设计教育发展缺少创新,造成其发展的停滞不前。

  3、学生缺少工作实践经验以及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平面设计专业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要求较高,因此,平面设计专业人员必须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专业化实践训练,但在实际的平面设计教育活动中,教师缺少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造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十分弱化。同时,平面设计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并不频繁,学习者缺少参与平面设计工作实践的经验和机会,因而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三、平面设计教育中强化创意思维的培养

  1、加强对学生创意思维以及能力的培养

  学生缺少创意思维能力是无法正常进行平面设计学习的,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必定蕴含着设计者强大的思维水平以及创新能力,因此,学习者要想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谋求职业发展的广大愿景,学习者必须加强对创意思维以及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开展平面设计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能力。学生创意思维以及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第一,加强对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鼓励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第二,鼓励学生对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进行鉴赏,吸取优秀设计人员的学习经验;第三,在日常的平面设计学习中注重训练其创新精神,将创意思维与实践相融合。

  2、改革平面设计教育模式,开展实践教学工作

  平面设计教育模式的改革需要从突破美术专业教育模式开始,首先,平面设计教育活动的开展要以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将创新思维与专业发展方向相融合;其次,要优化平面设计师资力量的配备,使用专业素养较高的平面设计教学人员,教学人员要能够引领学生进行创意思维的训练;最后,要不断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变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和方法[2]。此外,平面设计教育活动中创意思维的培养需要广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首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学人员要将教学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实践性内容的教学上;其次,要多多组织学习者进行工作实践,积累平面设计工作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发现学习总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强创意思维的培养。

  四、结语

  平面设计人才培养缺少明确的目标、平面设计在教育模式方面缺少创新、学生缺少工作实践经验以及创意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平面设计教育活动开展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针对这一现状,平面设计教育人员需要从加强对学生创意思维以及能力的培养、改革平面设计教育模式,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等方面加强对平面设计学习者创意思维的培养,强化平面设计专业素养,以此适应市场对于平面设计人才的要求,促进平面设计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丁.探究创意思维在平面设计教育中的现状和建议[J].电脑知识与科技,20xx,35:8028-8029.

  [2]刘通.创意思维在现代平面设计教育中的现状分析及思考[D].西安美术学院,20xx.

设计思维9

  一、NONOBJECT的设计方法

  NONOBJECT设计是一种全新的设计方法,也可以解读为一种设计的策略,巴里凯兹③将设计定义为“文化研究”,而不是日常获取功利的途径。他认为问题的解决需要进行有效的分析、探讨和全面的界定,这正是NONOB-JECT所深信的任务出发点,NONOBJECT的设计工作方法,具体可以概括归纳为幽默、分解与外推法三种④。巴里认为幽默能让人释放自我,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玩笑,它需要学会判断与辨别。NONOBJECT并没有以夸张的色彩或可爱的造型为立足点来赢得笑容,更多的时候他是以自我剖析作为起点,以一种自嘲的态度带着对生活的感悟,让人们通过反思收获欣喜、亦或是通过发现震撼获得惊喜之感。所以就NONOBJECT的幽默,人们更多地需要立足诺曼⑤的情感化设计,从反思的层面来解读NONOBJECT的设计作品,见图1。分解法的运用使大家感受到NONOBJECT的设计作品似乎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他将人们所熟知的产品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进行分解重构,亦或是融合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推理演绎NONOBJECT的设计理念。事物之间总是存在着或明或暗的广泛联系,这往往是创新设计的力量之源。NONOBJECT设计的分解策略,分解的不纯粹是两个不相干的事物,重要的是分解了人们对熟知事物的既定格式,让人们认识到原来同一个事物转换维度后原来更精彩,见图2。外推法是一种可以充分挖掘设计创新潜力的方法,是解读NONOBJECT思维方式的关键所在。它往往将设计师的某一创想奉为绝对形而上学的标准,并向各个层面发散,以此来检验设计思维的可行性。外推法对于设计行为存在着绝对的指导原则,从一定意义上约束了思维的发散,但人们的生活本就充满了约束,既然不能够逃避约束,就应勇敢地去乐于接受。在严酷约束下的外推法往往能够发现自我的极限,探索不可能存在的可能性,并将自我提升到可能的纬度,见图3。

  二、NONOBJECT的创新思维

  NONOBJECT始终把“换条思路”作为其座右铭,将创新思维立足于科技,但又不被科技所驾驭;以人为本,但又不被商业化所左右。它的创新源于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地带,是一种平衡用户与产品,并与之形成友好关系的思维方式。第一,模糊真实与虚构的界限。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加,人们对于周围的世界越来越熟悉,儿时曾经的梦幻与理想渐行渐远。真实的世界每天都在身边发生,而虚拟的世界只能存在于个人的大脑或只是跃然于纸面而略显苍白无力,但如果一个设计师过分强调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反而限制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幻想可以为设计师注入活力,超越现实世界的物理属性,并融入人们对生活的体验。在NONOBJECT的世界里,真实与虚构没有明确的界限。它不仅仅将设计概念化,而且将材料概念化。一如布兰科虚构的Thinium⑥元素,基于这样的材料,NONOBJECT所展现的创新思维令人震撼,就像《NONOBJECT设计》一书其中一个章节的标题一样“皆有可能”。创新的思维需要自由的放飞就不能受到过多的局限,当然模糊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不等于不着边际的狂想,它只是为创新思维打开了另一个空间的窗户。第二,不可能蕴含着可能。设计最大的源动力在于创新,而创新需要极大的勇气去直面自我。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信心并坚持自我。NONOBJECT的字典里不存在不可能,更多的可能是“不可能”中才有蕴含可能的创新,不可能中才能唤醒人类的第六感,即惊喜之感。人们常说的“不可能”普遍有两层意思。第一是目前的科技、材料或是结构不能够实现这个设计方案;第二是认为这个设计创意不符合目前的审美或主流文化。NONOBJECT的设计作品Nucleus摩托车,见图4。就是同时兼具这两个“不可能”的一辆零排放的交通工具,它没有运用展现速度感的流线型结构,而是抽象的运用“方块与空气碰撞”这一有悖于一般认识的原则,而它的速度又快的惊人,它的形态拘谨但又仿生了骏马的个性,这样的“不可能”展现的当然是完全可能的震撼感。这样的“不可能”体现的是NONOBJECT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的魄力与胆识。第三,摆脱束缚,放飞想象力。每一个时代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每一个人也理所当然地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制约与影响。从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后现代风格的逐一呈现,每一次的设计变革都存在着伟大的思想革命。NONOBJECT的创新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对现有文化、科技、美学、设计方法等束缚的挣脱。米兰理工大学的艾齐奥马尼尼教授从社会学的视角将其解读为一种新的,富有挑战意味的,可以带给人鼓舞结果的社会行为方式。NONOBJECT倡导设计创新应摆脱功能主义的思维枷锁,放飞自我的想象力。这样的思维方式需要净化人们的`头脑,以一种修身养性,境由心生的姿态,最大可能的摆脱时代与环境对人们的影响,重新界定、领悟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从而触发新的思维。

  三、NONOBJECT的设计理念与哲学思想

  NONOBJECT站在哲学思想的高度以宏观的视角思索人、产品、设计的关系,使人深邃的洞察问题,将设计师的思路从技术美学、商业化等嘈杂的工业化进程引向对人内在情感需求的探索,它尊重历史的文脉与演变,并关注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走向,以一种理想主义的激情演绎着NONOBJECT独特的设计文化观。NONOBJECT将整个世界比作一个大剧场,人类是这个剧场中的演员,而设计师所设计的产品就是演出所使用的道具。在这样一个被无限简化了的“剧场”里,才能抛开尘世的喧哗,潜心静坐放下纷繁复杂的关系,全心领悟如何使这些“道具”成为人们简洁而单一的制品即可。NONOBJECT的作品从形式上延续了极简抽象派的设计风格,却将“少即是多”、“少即是乏味”、的历史沿革演变升华为“少、却更好”的无设计理念,将情感元素积极地融入其中,将极简主义的设计理念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哲学层面。NONOBJECT认为自然界的每一个生物都是独特的,唯一的,它们是工业化社会下技术国土上盛开的一朵兰花,是设计之灵、设计之源。人类不能成为环境的破坏者,更不能成为垃圾的制造者,人们需要与产品建立起一种更加富有意义的关系。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抵御着大自然,并发出过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回首过去,人们却发现人类只有善待大自然,大自然才会回馈人类。基于以上的认识,NONOBJECTT认为人们应该重视人、产品、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向大自然学习,见图5。而不应该以防御的姿态隔离大自然,迷失自我的困惑中。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不谋而合,是目前生态设计的典范。NONOBJECT对美学的追求超出了之前设计方法论的范畴,一方面它将焦点由设计师创造美转而引申为唤醒美和发现美。由以往设计物被动地传递美转变为受众主动地去发现美的存在。美好的事物就存在于人们的周围,NONOBJECT传递的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它设法引导人们去享受生活,发现美或许就存在于你正使用的1001Drops,见图6。汤勺细细品尝所体验到的美味之中。另一方面,NONOBJECT注重美的历程,认为过程就是目的,而不是将美好的结果作为唯一的目的性。NONOBJECT设计让用户体验到一件产品的材料、生产、设计的演变等历史进程,使用户感受到设计物的年轮与沧桑,尊重设计的历程,使人们感悟到具有文化与历史底蕴的独特的设计美学。

  四、结语

  NONOBJECT多以虚拟的设计形式表达着对社会的理解,从中可以感受到它对设计理想的执著,对设计创新的不懈追求,对人类历史的尊重,以及对人类未来的一份担当。NONOBJECT敢于抛开世俗的禁锢,勇于突破时代的枷锁,以其独特的设计哲学创造着新的美学观念,表达着NONOB-JECT设计对于人与产品背后的情感诉求,同时通过这个表达揭示出NONOBJECT对人们所处世界的理想与追求。

设计思维10

  逆向思维的运用

  主备人:使用班级:1-22

  使用日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2、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什么是“逆向思维”

  教学难点:学会在写作文中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一、导入

  二、什么是逆向思维?

  “反弹琶琶”即逆向思维在写作中的运用,“反弹琵琶”作文学...。所谓逆向思维,即克服思维定势,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显露出新的思想,塑造新的形象。逆向思维法就是反过来想一想,不采用人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思路,而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逆向思维法具有挑战性,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胜解决问题的方法。

  “反弹”就是从某论点的对立角度去确立新观点,去阐发新见解。"即反其意而用之,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形式和结果,是经过了多种多样方向的"求异"之后,最终确定了朝原来的"信息"相反(或相对)的方向发展的一种表现,即是一种逆向求异思维。运用逆向求异思维的方法,立意才会有新的意境,发人深省。例如:

  1、阿拉伯的一个大财主,对两个儿子说,你们去赛马,终点是沙漠中的绿洲,谁的马后到,我的全部财产就给谁。两个儿子听后,都骑上自己的马,缓慢的行走,太阳炙热,沙漠烤人,没过多久,两个人便热得支撑不住了。正巧一个“智多星”路过这里,给他们出了一条妙计,让两人换马骑。因为父亲说要看哪匹马后到,两人一换马,比慢的赛马就变成了比快的赛马。换了马,骑的是对方的马,对方的马先到了,自己的马就会后到。这个办法看起来只是换了一种骑法,实际上是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换了一个角度分析问题。这个问题若只是从正面讲话进行思考,是根本解决不了的,只有从反面去考虑,才可将问题解决。

  2、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牧师在准备讲道,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反弹琵琶”作文学...》。那天下着雨,他的妻子没在家,他的小儿子吵闹不休,令他心烦。他无可奈何地他拿起一本杂志,一页一页的翻着,他翻到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图画——世界地图。他把地图撕成碎片,丢在地上,对儿子说:“小约翰,如果你能把这些碎片收拢,我就给你两角五分钱。”牧师以为这件事会花费小约翰上午的大部分时间,免得再反烦他。没想不到十分钟,小约翰就来敲他的门了。牧师见儿子如此快地拼好了那地图,十分惊讶。他问道:“小约翰,这件事你怎么做得这么快?”小约翰回答说:“这很容易,在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照片,我把这个人的照片收拢,然后把它翻过来。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也是正确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时侯若从反面去思考、去解决,会找到更好的方法。

  正是,反弹琵琶是逆向思维方法。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常常有“卡壳”的现象,会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此时如果折回来从事物的反面去思考,有时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种把通常的思维反过来,在对立的思维道路上打开新局面的思维叫做逆向思维。

  三、逆向思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逆向思维,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发前人之未发,化腐朽为神奇,标新立异。

  2、立论要经得起推敲。逆向求异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把“反弹”误为“乱弹”,立论偏颇,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大方。

  3、有时,"反其意而用之"只表现为局部范围的补充、发挥,并不一定要全部推翻原采的观点?没有异想,哪来天开?","熟不一定生巧","弄斧应到班门","不看风焉能使舵"等,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的合理的逆向思考。对于这一类的"反其意而用之",一定要严格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严肃地探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避免从-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反弹”不具普遍性,不是任何事物或观点都能逆向求异。那些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感情的“反弹”,都是不可取的。如“螳臂挡车”,贬抑螳螂已成共识,你若想褒扬它,想借此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人们将难以赞同。我建议同学们用“反弹”这一手法时还是先作一番思考。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不适用“反弹”。

  一是自古以来人们公认的道理。比如“尊老爱幼”,你不能说要“欺老骗幼”。

  二是一些寓言、神话、成语、典故,不能单从表面字意理解,而应把握其内在含义。如《愚公移山》告诉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种精神,如果从愚公的做法这一角度思考,得出:移山不如搬家“这一结论,这是有悖于出:移山不如搬家“这一结论,这是有悖于寓言的原意的。

  三是对名人的优秀事迹不宜反弹。

  四是对国家政策、路线、方针、不宜用反弹。

  总而言之,我们写文章要有新意,要敢于表达意见,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设计思维11

  【摘要】: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创新教育的具体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实质所在。作为一名平面设计教师,要通过设计作品来传达一定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想,并且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勇于创新。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良好的个性和创新意识是艺术设计人才发展和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条件。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应正视专业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精神自由、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课题。

  目前,在高校艺术设计院系的专业课教学中,不少教师多注重技巧技法的传授和训练,对启发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没有充分的重视,而创造性思维指的是思维方式不拘泥于一种模式,而是多角度、多空间思考问题,它是一种开放式发散思维,是教学中要真正领会的教学实质。正如物理学家劳厄所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这说明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不仅限于造型技能和专业机能技法的训练、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作为教师,要学会诱导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积极的期望和要求,能对学生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而要达到这一点,则必须变为学生自身的要求,并化为具体的行动。

  要善于为学生创造种种成功的机会,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实质所在,即由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重在系统传授知识、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转变成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通过传授知识给人智慧,教会学生思维的现代教学方式,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大学生们都希望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具有被他人认可的心理,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让学生站上讲台,利用多媒体和黑板,无拘无束地讲解自己的设计灵感,把自己的创意和作品展现给大家。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主动性和独立性得到锻炼和提高,使学生认清所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加强致力于本专业的学习信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仔艺术设计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和营造尽可能宽松、自由、崇尚个性的教学氛围。自由是人的天性,个性是艺术的生命,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更宜于学生个性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优秀的教师应该善待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在专业方面,应树立师生平等的意识,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师生平等、管理民主、学术自由、教学相长。王东春.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只有形成这样的教育氛围,才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开放他们的创造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发挥。

  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艺术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以师者自居,要学会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不要求学生作品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只有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才能心情舒畅、情绪愉快、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准确地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倾听学生创意

  在教学和专业研究方面,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倾听学生创意,造就性格鲜明的新型人才。培养和发展想象力是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相对来说,知识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力却是无限的,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人们常说:“画如其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缺少自由、受到种种限制的人是难以在专业方面使个性得到自然张扬的'。艺术不同于科学,真正的艺术创造应该是纯精神、纯情感的自然流露。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没有新旧之分,没有优劣之分,也不存在可以供人效法和模仿的所谓“范画”。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条条框框太多,片面强调了学生行为方式的技能训练,忽视了技能训练与心里思维活动的相互依存关系,导致在教学中程序化、概念化,以至于在教学中带来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误导,学生的思维难以积极调动起来,导致学生对教学要求不够重视,作业敷衍了事,或盲目参考、抄袭,从作业效果(构思、风格)上反映出思维严重的封闭现象,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位学生,不论其品质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学生们总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对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某些长处有所发展的学生都应给予鼓励,如:作品构思有创新,色彩搭配效果好,造型准确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充分时间思考,如此学生就可以有大量的时间去浏览、阅读欣赏更多更好的各种资料、音乐、舞蹈及美术作品。通过阅读来增加想象力,以全面提高艺术素质,使学生在学习上逐步上台阶,不断地由小成功积为大成功,有利于消除学生的自卑感,增强信心,激发内在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学会总结经验,正确评价

  一切教育活动要服务和服从于主体。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大都是通过课堂教学培养的。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另一重要途径是:加强学生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认清自我发展目标,把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总结经验,提高自我学习、欣赏和鉴别能力。

  艺术的本质是感性的,艺术规律不同于科学规律,科学建立在已知的基础上,科学创造往往依赖于前人的成果,而艺术创造与前人互不相关联,教师的期望来源于正确的教育思想,教师要相信“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有潜能的,他们的潜能是可以发展的。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如果教师总是认为学生笨,教不会,带着这种消极的态度去从事教育,就会有意无意地把“这类学生好不了”的想法强加于学生,使整个教育一开始就失败了。要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课题。教学中,既要热情鼓励好的学生,更要想法对基础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的一味批评责备,更不能把其说的一无是处。学生的错误中往往包含有合理成分,教师应满腔热情的给予肯定,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鼓励性评价有益于学生树立自信心,积极进取,在学习上取得新的成功。艺术教育课只是艺术知识的吸取,而艺术实践则是艺术教育课的延伸和提高,注重学生对各类艺术的感悟、体验、赏析和创造。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真正学以致用,突出艺术特色,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和实践创新人才。

  五、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艺术教育实践奖励机制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做好教学工作的保证。教师的人格魅力、道德水平、知识技能、教育艺术及经验方法以及他们对实践教学的认知水平等都直接作用于课程,是影响教学效果最具能动性的课程资源要素。作为教师,首先应明确自己的职业责任,从师德、教风、教学水平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立身为范,全方位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实施艺术教育实践教学,要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因此,应加大对艺术教育课建设的投入,同时还需要主管部门关心、支持,需要各系、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高校也可以与地方艺术团体合作,请他们来校讲学、演出,主动与他们交流、切磋。考虑到教师组织和参与实践教学的付出太多,多数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对其付出的劳动要尊重,应计入工作量,给予适当的报酬。对在艺术实践上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应给予奖励和表彰。

  总之,要高度重视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改革,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加快更新知识结构,站在全球化大背景的高度,整体观察急速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正视和重视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放在平等的位置,要尊重学生提出的质疑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不同于教师的见解。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精神,并且要组织学生总结经验、正确评价、学习交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设计思维12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提供了很多教学资源,但在给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该文分析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研究大数据时代思维模式在服装设计领域的体现,探究大数据时代思维模式对高校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启发。

  关键词:大数据思维模式高校服装设计培养启发

  服装设计专业对于学生操作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尽快适应自己的工作。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熟悉服装设计流程,还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高校应该依据现有的专业,科学调整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服装设计人才。

  一、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大量增设服装设计专业,致使教育变成批量教育

  一些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并不具备创新精神,其教学目的是完成教学任务。这导致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学习相关知识点,忽视了自己的设计是否有创新性。部分高校之前并没有设置服装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较低。一些高校甚至让相近专业的教师进行服装设计教学。这些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只能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此种教学方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点,还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高校应该增加服装设计实践课程,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才可以很快适应日后的工作。

  2.一些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使用的教材较为陈旧

  服装设计人才需要掌握时尚流行趋势。如果服装设计专业的教材和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将导致学生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可能与企业的需求不符。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不断改变,服装的流行色和流行款式也不断改变。陈旧的服装设计教材已经不能满足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需要。如果教师使用陈旧的教材进行教学活动,将导致学生不能掌握最新的技术与技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是不利的。因此,高校应该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发展更新教材,使学生可以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为社会培养更多符合要求的人才。

  3.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由于教学观念较为落后,服装设计专业的一些教师并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也可以去一些企业学习,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从而使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

  二、大数据时代思维模式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展现

  1.海量信息思维模式

  在大数据时代之前,人们习惯在发现问题之后,查找一些信息解决这些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人们通常会先获得一些信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再依据自己掌握的信息解决问题,有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在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种思维模式应用在调研服装流行款式和流行色彩的过程中。

  2.新媒体思维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数据信息都在新媒体(如网页论坛、网络日志、微博等)上有所体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思维也在不断改变。以前服装企业采用实体店推广、平面广告、派发促销传单等营销方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服装企业使用的营销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目前服装企业可以使用互联网植入广告、低成本营销的方式,也可以建立网络交易平台,通过收集消费者的信息,研究消费者的消费意向,进而实现在推广服装品牌的同时增加服装销售量的目的。

  三、大数据时代思维模式对服装设计教育的启发

  1.改革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有许多新型教学方式被纳入了教学活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很多高校使用了网络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方法。如,在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鼓励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查找服装风格及流派的知识,研究不同时代服装的不同风格,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数据信息的多样性。

  2.知识点的设置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因材施教,主要原因就是部分教师并不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数据,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实现因材施教。如,教师可以采用测试的方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并且详细记录学生每道题的完成时间和错题数目等。教师在考查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时,可以将多个知识点组合在一起设计题目。如,人体测量部位与原型版的对照练习,款式分析与服装风格分析组合,进而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测试题目,学生需要使用关联性思维解决这些问题。

  3.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随着信息技术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服装设计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变得数字化。教师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质量。如,教师在开展服装工艺类课程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过程的考核,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等确定学生的成绩。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该通过这些考核,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类型。

  四、大数据时代对于高校培养服装设计人才的要求

  1.获得数据信息的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网络学院、网络公开课等。高校应该鼓励学生使用教学资源自主学习,使学生可以掌握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流行趋势,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可以自主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2.分析数据的能力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生应该具备分析数据的能力,并且依据掌握的数据信息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在服装专业考察、服装创新实践等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3.建立并管理团队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相关从业者应该建立团队获得数据、分析数据。因此,学生应该具备较高的团队意识和较强的沟通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应该将大数据时代的思维模式融入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优化教学方式,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服装设计人才。

  结语

  高校应该依据市场的发展和消费趋势,不断改革教学方式,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较高设计创新能力、专业素质的服装设计人才。由于我国部分高校服装设计专业使用的教学方法还较为落后,高校应该改革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建立专业型师资队伍,从而为我国培养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服装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程利.大数据时代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商,20xx(15).

  [2]黎春虹,舒洪灶.“互联网+”时代基于大数据思维的高校学生党建模式.现代营销(学苑版),20xx(10).

  [3]何为.大数据时代思维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6).

设计思维13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根据图案排列规律记忆、拼图,我的思维示范课教案。

  活动过程:

  一.出示示教卡1-(1)和1-(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两张卡片的异同。

  指示语:请小朋友仔细看这两张卡片上的图案象什么?(一段弧形图案)什么地方相同?(底色都是绿色,都有一段由蓝色和白色组成的弧形图案)什么地方不同?(蓝色和白色的位置不同,一张卡片蓝色在前面、一张卡片白色在前面)

  教师小结:这两张卡片都有一段由蓝色和白色组成的弧形图案,但是,蓝色和白色的位置不同。一张蓝色在前面、一张白色在前面。

  (建议观察完后将拼图块按与示教卡1-1、1-2相同的面朝上并分类摆放,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对后面的蓝白相间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2.引导幼儿观察两张圆圈大卡片,比较两张卡片的异同。

  指示语:(观察时用)这两张卡片上的图案象什么?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提问:每个圆圈在几个小方格里?两个圆圈什么地方相同?(补充提问:“每个圆圈都有些什么颜色?)什么地方不同?(引导幼儿以一个相同小方格作为起点,如:我们试着从圆圈的左上方小格开始看,谁在前面?谁在后面?这张呢?——边观察边读出来。)这两个圆圈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一张蓝色在前面、一张白色在前面,两个圆圈蓝色和白色排列的位置不同,)

  教师小结:两张卡片上的圆圈不一样。虽然两个圆圈上蓝色和白色都是按一段蓝色、一段白色、一段蓝色、一段白色的规律重复排列的。但是,小朋友经过认真地看,找一个相同的小方格作为起点仔细地比,发现了两个圆圈蓝色和白色的位置不同,就是排列规律不同。

  二、幼儿记忆拼图

  (一)出示示教卡1。

  ⑴.引导幼儿观察大示教卡1,

  指示语:(观察时用)卡片上4个圆圈排成了几排?每排几个?圆圈上蓝色和白色的排列规律是一样的吗?相同的圆圈是怎么摆放的?不同的圆圈呢?(语速放缓,问句间略有停顿,便于儿童思考)教师提示:可以先看横排,再看竖行。如幼儿拼图时有困难,可再次观察后扣放。

  请你仔细看,认真记,然后用小拼图块摆出来。

  ⑵. 观察片刻后扣放,幼儿记忆回想

  指示语:回想一下,卡片上四个圆圈是怎么摆放的.?每个圆圈什么颜色在前面?相同圆圈是怎样摆放的?不同的呢?

  ⑶. 幼儿根据记忆在托盘中拼摆出来。

  幼儿拼摆的过程中,老师注意用语言启发幼儿回想图案排列规律,如果还是感觉困难,老师可再次出示卡片让幼儿观察,然后扣放,幼儿继续记忆拼摆,教案《我的思维示范课教案》。

  ⑷.教师再次出示大示教卡1,同时展示儿童操作结果,(用儿童托盘展示)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补充提问:你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看的?只观察相同圆圈,上下2横排分别看)

  ⑸师生共同总结记忆拼图的策略和方法。

  教师小结:要记住这张卡片上的四个圆圈,找一个相同的小方格作为起点(左上方小格),比一比,看一看,蓝色、白色排列的位置是不是相同的,记住相同的是怎么排列的?不同的是怎么排列的,看一个放一个,拼好后再放入托盘中,就能又对又快地摆出来。

  三、记忆拼图(大示教卡3)可作为第二次活动

  1.出示示教卡3-(1),幼儿在16个立方体中找出相同的画面,朝上放置。数数有多少个相同的面。

  指示语:①请找出所有和这张卡片相同的画面,朝上摆然后把拼图块按蓝色在前,一段蓝色、一段白色的规律排列,试一试,是不是每一块都可以接下去,为什么?

  引导幼儿理解每个直条形面上的蓝色和白色的位置是可以转换的。

  2. 出示大示教卡1-(1)、1-(2),幼儿在16个立方体中分别找出相同的画面,朝上放置。

  指示语:①请你找出有弧形图案的画面朝上放置。把相同的放在一起,数一数有多少块?请你拿出一块,看看什么色在前面,试一试可不可以把它换到后面去。

  ②每一个拼图块上弧形和直条形的面有多少?在一个拼图块的什么地方?

  引导幼儿理解每个弧形面上的蓝白色是不可以转换的,每个立方体中都有一个面是直条形,一个面是弧形,为后面的记忆拼图作好铺垫。

  教师小结:每个立方体中都有一个面是直条形,一个面是弧形,直条形的蓝色和白色的位置是可以转换的,弧形的蓝色和白色的位置是不可以转换的。

  3.出示示教卡3,引导幼儿观察。

  指示语:卡片上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两个图形上蓝色和白色排列规律是一样的吗?弧形占了几个小方格?直条形呢?

  4.幼儿观察片刻后扣放,幼儿根据记忆在托盘中拼摆出来。

  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观察,当幼儿出现需要的弧形拼图块无从寻找时,提醒幼儿每个立方体中都有一个面是直条形,一个面是弧形,需要的弧形只能同拼好的直条形立方块调换。

  5.教师再次出示大示教卡3,幼儿自我检查并纠错。

  三.记忆拼图(示教卡2)(操作前把拼图块从托盘里取出来分类摆放好)

  1.幼儿观察自己的示教卡2,然后扣放,再根据记忆在托盘中拼摆出来。

  指示语:请拿出自己的示教卡2,看看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他们是怎样摆放的?每个图形上蓝色、白色排列规律是一样的吗?请你仔细看,认真记,然后用小拼图块摆出来

  如果幼儿感到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幼儿照样拼摆一次后再根据记忆进行拼图。

  2.幼儿再次出示自己的示教卡2,自我检查并纠错。

设计思维14

  [摘要]化工设计是化工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对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高校化工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后,本文以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为出发点,从自主学习、实践操作、教学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思考,同时结合应用型大学的特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化工设计;课程改革;工程思维

  化工设计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综合性最强、应用性最广的专业必修课。它将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制图和化工仪表及其自动化等众多课程联系起来,以使学生对化工行业形成深刻、全面的认识[1];同时以车间生产和装置设计为出发点,运用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对工艺的可行性进行分析[2]。该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工程意识,掌握工程思维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门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思维的实践性课程[3]。随着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多种化工过程模拟软件和化工物性数据库相继产生,方便工程人员调试反应设备、优化反应条件并将工作化繁为简,在极大地减轻了工作量的同时,提高了设计的精度。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化工模拟软件的使用是很有必要的。当今,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胜任化工设计的高素质人才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表明,基于工程思维培养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化工设计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化工设计课程大多使用多年前的老教材,内容陈旧,选择的工艺生产流程和技术指标也已落后甚至被淘汰。此外,授课以教材内容为主,教师只注重课本中设计流程的讲解,没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解释,导致学生理解不深刻。同时,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且学习效率不高[4-5]。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脱节

  学生虽然能够解释化工设计的理论问题,也了解化工设计的主要流程,但是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设备选型和化工设计中,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老师的讲解不够深入浅出,且不能联系实际,导致学生对工程设计没有形成深刻的认识,仅学到一些皮毛,对课程缺乏整体把握,认识过于片面。此外,现有化工设计流程的介绍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单一

  化工设计是一门应用性课程,综合性强,知识范围跨度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学生觉得内容枯燥、无聊,设计标准复杂、技术难度大,自然提不起兴趣。与此同时,计算机及化工设计软件的使用是当代化学工程与工艺及其相关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之一,但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够合理,学生缺少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化工设计的技能训练。

  二、化工设计课程改革的创新尝试

  (一)改进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化工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概念、化工厂设计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重点讲授设计的方法和原则。为了使学生理解得更为深刻,同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工厂设计实例,从设计理念、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出发,引出本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如精馏塔塔板的选择、换热器管层和壳层中加热和冷却流体的选择[6]。学生从生产实际出发,可以逐步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设备选型、管线布置和厂址位置的选择等。这就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企业实际生产和课堂知识联系起来,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丰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和相关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提高了学生知识学习的内化速度,有利于培养其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工程思维和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要求教师十分了解教学内容,而且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学科项目的研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通过生产实习和化工竞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生产实习是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要对化工设计形成感性的认识,并通过老师的现场指导,明白什么是流程设计、设备选型和车间管路布置[7-8]。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产进行讲解,将化工设计大作业与实际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向学生解释化工设计的具体细节,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直观的理解,并深刻认识化工设计在实际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另外,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全国性的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参赛前,教师可以按照设计院的操作流程,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在仔细分析任务并制定计划之后,让不同组的学生负责一套工艺设计的不同部分,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还能帮助学生了解化工设计院的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其未来作为一名化学工程师的责任心。化工设计大赛作为一项综合性比赛,可使学生了解如何立项、选址,选择合适工艺合成路线的方法,设备选型及经济可行性分析等。化工设计大赛的答辩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处理问题的能力。化工设计大赛不仅能够大幅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为其以后参与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9]。

  (三)强调化工模拟软件的`重要性

  AspenPlus、ProⅡ、pdmax和CAD等流程模拟和工厂设计软件对于实际生产十分重要。使用AspenPlus对化工过程进行模拟时,可以任意组合不同的反应条件和反应方法,并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0]。与传统物料衡算相比,使用软件进行计算可以简化流程,极大地减少计算时间,同时为设计人员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方便其调整设计方案,也为优化设计方案提供了方向,能够很好地指导实际工业生产。使用AspenPlus进行化工反应工程、化工分离过程和化工热力学模拟计算可以提高计算的精度,改善设计的质量。在现代化工技术领域,设计能力强、技术过硬的综合性设计人才必须能够通过AspenPlus等化工模拟软件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设计结合起来,并在了解设计目的之后不断进行调试,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化工软件不仅可以用于新工艺的设计,而且能用于旧设备的改造、生产条件的优化和设备故障分析。因此,让学生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有利于其提早熟悉工作环境,也有助于培养其工程思维。

  三、结语

  化工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为出发点,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重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化工模拟软件和设计软件的使用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极大地提高化工设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工程思维的高素质应用型化工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艳素.浅谈化工设计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J].广东化工,2017(2):128.

  [2]徐雪丽,杨艳菊,宋伟.化工设计课程群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7(1):158-159.

  [3]杨欣,韩媛媛,翁连进,等.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25):107-108.

  [4]宋峰,庄淑娟,杨乃涛,等.化工设计课程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6(6):30-32.

  [5]张宇,贾丽华,郭祥峰,等.“课赛融合”模式在化工设计教学中的实践[J].高师理科学刊,2016(11):91-93.

  [6]郭文瑶,辛志玲,张萍,等.翻转课堂在化工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化工高等教育,2016(5):83-86.

  [7]陈静娟,孔学军,何承东.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工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4):268-269.

  [8]张刚,涂军令,傅小波,等.化工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改革尝试[J].广州化工,2016(6):181-182.

  [9]茅慧.AspenPlus在化工设计物料衡算中的应用分析[J].化工管理,2015(11):66.

  [10]刘国清,曾坚贤,申少华,等.基于校企合作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新模式的探索[J].广东化工,2015,42(14):236-237.

设计思维15

  摘要:提升学生实验方案设计能力是中考化学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以物质鉴别实验为例,研究学生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上的趋同现象。分析近10年广州中考“物质鉴别”实验试题的内容与形式、解决思路及答题情况,并复习备考阶段开展物质鉴别实验操作考查,要求88位学生独立完成方案设计与实验操作。对学生所设计的流程图进行文本分析,将学生实验方案进行编码归类。研究表明学生在方案设计思路、鉴别物质的先后顺序、滴入鉴别试剂的种类和顺序上有明显倾向性,为中考复习阶段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教学实践提供建议。

  关键词:物质的鉴别;实验方案设计;发散性思维;中考化学;趋同现象

  一、问题的提出

  (一)化学实验方案设计能力的研究述评

  化学实验能力的评价与测量,已成为近年来中考备考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集中在化学实验的试题分析[1]、方案设计课题的教学研究[2]、实验能力结构的评价测量[3]等。其中实验方案设计能力作为化学实验能力的高阶认知技能,是中考测查的重要内容与备考难点,具体包括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方案的理解,对实验过程的设计、决策、评价和优化,对实验现象与结果的认知、判断、分析和处理的综合能力。然而一些初中因班数较多或实验条件有限,无论在新课教学还是复习阶段都无法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活动。教师主要通过一定量的实验报告书写训练题目来强化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能力,导致学生不能充分将所学知识理论与待解决的问题融会贯通、实验设计不够严谨合理,实验评价的切入点无从下手。

  (二)中考化学物质鉴别实验的研究概况

  “物质的鉴别”的中考试题及操作考查是一类测查学生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方案设计思维和操作能力的综合试题。评价学生对鉴别和检验物质方法的认识,同时考查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和书写实验报告时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以及具体的实践能力。学生设计的物质鉴别实验方案是一种根据物质性质、实验目的与原理而推理论证得到的问题解决方案,而面对开放的物质鉴别问题,学生可通过不同思路设计出不同方案。毋庸置疑,学生是否具备系统缜密的方案设计思路,是否能够规范操作并完整书写实验报告,是顺利解决物质鉴别试题及操作考试的关键。目前相关研究集中在试题分析及实验报告书写和实验操作考查[4-5]等。

  (三)研究问题与任务

  在开放作答环境中,同一班级的学生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会出现“趋同现象”,即在设计思路、具体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倾向性?较少有报道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值得开展初步探究。在参考历年广州中考物质鉴别试题和咨询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开放的物质鉴别问题作为实验操作考查试题,要求学生使用限定试剂中的2种试剂鉴别3种白色粉末,独立设计实验流程图,在实验考试现场时完成操作、形成结论、书写报告。本研究的主要任务是解答以下4个问题:①学生独立设计的物质鉴别实验方案有哪些类型(即在设计思路上是否有倾向性)?②在固体粉末鉴别的顺序上是否有倾向性?③在鉴别试剂的使用种类上是否有倾向性?④对中考备考研究与教学实践有哪些启示与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中考物质鉴别实验试题的研究思路统计分析

  20xx年、20xx年至20xx年广州市中考物质鉴别实验的试题(因20xx年为除杂试题不计入内),笔者着重研究试题的.内容与形式、解决思路及答题情况,为本研究中设计物质鉴别实验考查试题提供参考。本研究待鉴别的3种白色粉末分别是MgSO4、K2CO3和KCl,可供使用的限定试剂是NaOH溶液、稀HCl、BaCl2溶液、酚酞试液和蒸馏水。

  (二)学生实验方案趋同现象的研究思路

  笔者提前公布物质鉴别实验操作考查的试题,88位学生都要独立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画出简易流程图。学生只要使用上述限定的2种鉴别试剂来进行2次鉴别实验,即可鉴别出3包白色粉末的真实组成;若改变鉴别试剂的种类和滴入的顺序,该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能够满足本研究的要求。为了研究学生在物质鉴别实验方案设计上是否有趋同现象,笔者对学生所设计的流程图进行文本分析,将实验方案进行编码归类,主要研究学生在实验方案(即设计思路)、鉴别物质的先后顺序、滴入鉴别试剂的种类和顺序上等是否有一定的倾向性。

  三、结果分析

  (一)中考物质鉴别实验的试题分析结果整理分析近

  10年广州中考物质鉴别实验试题,笔者将围绕试题结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解决思路及学生答题情况5方面进行论述。(1)试题结构根据历年广州市化学中考年报提供的数据(见表1),该类试题属于中等偏难,区分度良好,能够较好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2)考查内容学生综合运用元素化合物及实验方案设计知识鉴别物质,书写实验报告。(3)考查形式该类试题中待鉴别物质主要有3种,可供选择的试剂包括不提供也不限定任何鉴别试剂、不提供但限定不得使用其他试剂和限定提供鉴别试剂这3种形式(见表2)。(4)解决思路首先,根据不同待鉴别物质在物理性质(如状态、颜色、溶解度等)或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类。其次,匹配相应、适合的鉴别方法或鉴别试剂以设计鉴别方案、确定具体的鉴别流程及实验操作、形成物质鉴别实验的结论。最后,完成物质鉴别实验报告的书写。(5)答题情况该类试题的全市平均分较低,学生常见问题主要有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实验经验的缺漏、鉴别方案设计的思维障碍及不规范不严谨的答题习惯,学生表现有待提升。

  (二)学生实验方案趋同现象的结果分析

  除了4名学生的方案设计有误之外,其余84名学生都能够设计出正确实验方案。笔者对学生所设计的流程图进行文本分析,将实验方案进行编码归类,最后得到4大类共10种可行方案。统计各类型实验方案在学生的作答中出现的频次,并且用不同编号表示笔者将从实验方案(即设计思路)、物质被鉴别的先后顺序、滴入鉴别试剂的种类和顺序等3方面的倾向性,对学生在物质鉴别实验方案设计上的趋同现象进行分析论述。(1)实验方案方案1-1、2-1-1和1-2是大多数学生选择的实验方案,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79.5%。这3种实验方案可代表大多数学生的方案设计思路,尤其是方案1-1,有52.3%学生使用该方案来进行实验,在设计思路上有明显倾向性。其余方案由个别学生提出,展现出其思维具有一定发散性,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2)鉴别固体粉末顺序设计出第一大类2种方案、约占63.6%的学生优先鉴别出MgSO4,设计出第二大类4种方案、约占22.7%的学生优先鉴别出K2CO3,设计出第三、四大类共3种方案、约占9.1%的学生利用KCl溶液与BaCl2溶液不反应且无明显现象的思路,用反证法优先鉴别出KCl。这显示学生在选择第一种被鉴别的固体粉末时有明显倾向性,倾向性从大到小顺序是MgSO4>K2CO3>KCl。第二、三种被鉴别的固体粉末种类与第一种被鉴别的粉末种类有关,故固体粉末被鉴别的顺序也体现出一定的倾向性。(3)在滴入鉴别试剂的种类和顺序除方案3、4-1、4-2的第一步外,结合实验步骤的目的,统计各方案中鉴别试剂出现的频次(见表4)。在第一、三大类方案,由于有K2CO3的干扰,学生只能使用NaOH溶液优先鉴别出MgSO4。在第二大类方案,即便在排除K2CO3的干扰后,学生在第二次实验中,选择NaOH溶液鉴别MgSO4的次数(16次)仍然多于选择BaCl2溶液的次数(4次)。在第二、四大类方案,为避免MgSO4的干扰,学生倾向于使用稀HCl优先鉴别出K2CO3,其次才用酚酞溶液进行鉴别。相似的是,在第一大类方案,在排除MgSO4的干扰后,学生在第二次实验中,选择稀HCl鉴别Na2CO3的次数(46次)也远多于选择BaCl2溶液的次数(10次)。换而言之,学生倾向于用NaOH溶液鉴别MgSO4,用稀HCl鉴别K2CO3,即用OH-鉴别Mg2+,用H+鉴别CO32-。没有学生在第二次鉴别实验中选择酚酞试液鉴别K2CO3,可见学生在选择鉴别试剂的种类上有明显的倾向性。

  四、研究建议

  综上,笔者以一次物质鉴别实验操作考查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实验方案(即设计思路)、鉴别物质的先后顺序、滴入鉴别试剂的种类和顺序上都有明显倾向性。学生在实验方案设计上有明显的细微趋同现象,这可能与教师在中考复习中曾多次强调Mg2+与OH-的反应、CO2-3与H+的反应且学生对这些反应极其熟悉有关。学生可能更多地将MgSO4视作镁盐而仅关注Mg2+,较少视作硫酸盐而忽视SO2-4。因初三学生只了解树状分类法,未曾了解过交叉分类法,进而对学生设计思路产生影响。教师应当通过典型练习和变式训练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即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思维的发散性,同时避免学生间的问题解决思维具有严重的倾向性和过度同质化。

  参考文献:

  [1]蒋小钢.立足实验素养考查的高考“评价型”实验题的命题特点[J].化学教育,20xx,34(1):41-43.

  [2]左勇.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xx.

  [3]杨超怀.高三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结构与培养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xx

  [4]麦裕华.中考化学物质鉴别实验报告书写题的分析和教学建议[J].教学仪器与实验,20xx(12):48-50.

  [5]麦裕华,林建芬.化学实验操作考查能否得到可信的评价结果———以初三物质鉴别实验为例[J].化学教育,20xx,35(15):36-40.

【设计思维】相关文章:

设计思维08-06

谈法律思维与论逻辑思维的关系02-28

艺术思维与思想02-14

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训练设计的研究阶段性总结11-22

创业失败的思维什么04-16

艺术教育的创新思维12-19

《故事思维》读书笔记01-14

作文结构 思维导图05-25

哲学思维与领导力提升06-20

换一种思维作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