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8-23 09:57:4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优选]《傅雷家书》读后感15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优选]《傅雷家书》读后感15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1

  家书是什么?字典的解释很简短:“家庭成员写的书信。”但是透过一封封傅雷的家书,我却看到了蕴含其中的无限亲情。

  书中的父子,就像两个朋友一样,通过书信的方式互相切磋自己对艺术的见解。信中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

  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这样写道:“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单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短短的四句话,就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六月,累计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到艺术,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父亲教子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家书的内涵,需要我更用心,用心去感受,去贴近一颗绘满了绚丽色彩但依旧渴望画笔的心,去感受一个父亲的谆谆教诲和无微不至的爱。

  人的生命总是局限的,漫漫长路终有尽头。然而教育和艺术却是无穷无尽的,能量和智慧需要不断地为下一代灌输,才能让其延续。作为一名严谨的学者,傅雷先生对于傅聪的爱总是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没有任何的溺爱和娇宠。但对儿子的思念和爱却是压抑不住的,它总是随着笔尖在不经意间流泻出来。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待!……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非克服不可。”

  孩子行走在路上,父母就是引路人,带领着孩子往着正确的方向行进;孩子扬帆远航,父母就是灯塔,让孩子的前方充满光明;孩子在迷茫的深山中探险,父母就是指南针,为孩子指明一条智慧的路。父亲的话语通过书信传来,如精神养料一般,使傅雷在海外依旧感受得到父亲对自己的殷切期盼和教导鞭策。这些正是他努力面对生活中困境的勇气和力量来源。他学会了在面对挫折时,敢于正视现实,变得越来越坚强。同时明白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意气用事都是不对的,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理智分析,彻底感悟。

  傅聪动身赴波留学后,母亲在给他的回信中这样写道:“你临走前七日发的信,到十日下午才收到,那几天我们左等右等老不见你来信,焦急万分,究竟怎么回事?走了没有?终于信来了,一块石头落了地。原来你是一个人走的,旅途的寂寞,这种滋味我也想象得出来。”相隔千里的他们,思念依旧牢牢地悬着不肯落下。此时,也只有母亲才能够补偿父亲角色里所缺失的温暖的颜色。但不论如何,父母都永远是坚实的岸,始终用平静的怀抱,等待着归航的船。

  书信仿佛是一座无形的桥梁,建立在傅聪与家人之间,让傅聪时时刻刻铭记着父亲的教诲,永不忘怀祖国的恩情。

  家书是什么?是爱的传递,心的沟通。这些如细流般温润人心的句句话语,不只是一般父母意义上的唠叨,更是向儿子吐露的琐碎的爱。翻动着书本,我的心也渐渐被暖流灌注。

《傅雷家书》读后感2

  《傅雷家书》是小队友所赠的一本书,读来让我受益匪浅,深表谢意。读此书犹如受教于一位学识丰富,见多识广的父亲,说来傅雷先生真的是一位情感和文化水平都很高的大师。

  也不免觉得他是一个很会为孩子操心的人,想必这样的情感状态也着实让他比较辛苦。但我还是很欣赏这样一个恨不得把毕生智慧都奉献给自己孩子的人。

  关于他教育孩子的观点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值得我们从中汲取营养。这样的教育并不局限于家庭和个人发展,更是有许多是上升到家国层面。可以称之为有情怀、有涵养的家庭教育。

  傅雷的家书言语平淡朴实,意蕴深刻。作为一个翻译家,他是博学多才的。饱览群书铸就了他深厚的修为,崇高的追求让他的情感不至于泛滥。

  尽管他内心的情感是多么丰富,但他懂得理性与克制。

  第一辑中所谈的主题是编者将其概括为“历练”,谈到痛苦、罪过、感情、修养、名利、孤独、赏识、交情、反思、节制等。

  我且挑一二谈谈我的看法和感受。首先说说原文笔记的第一句话,处于第一辑的首页。这句话便很好地阐述了一个人的经历塑造品格的重要性。而对于整个主题“历练”有着非常独到的概括,所以以上所谈到的痛苦、名利等都是人生的历练。

  在面对这些历练的时候,傅雷先生与他的孩子倾心长谈,同时也提到了他自己过往的一些错误,如句3所说亦是傅雷先生对自己过往教育孩子严苛的一个反思,觉得自己的严格和不近人情给孩子带去痛苦的童年。

  句14其实就深刻诠释了傅雷先生自己的人生态度,他的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去跟他的孩子传授人生真理,而是用自己的生活和经历以及自己的反思去和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他通过反思自己过往时期的不足而警示自己的孩子不再重蹈覆辙。他既是以一位父亲在教育孩子,也如孩子的良师益友那般。他的父爱是平等的而不至于在孩子面前高高在上,他的道理是身体力行的而不至于让孩子只是在听教,这也就很好地诠释了身教的意义。

  他时常鼓励孩子遇到什么事情跟自己说。给孩子极大的情感慰藉。这是现在多少父母所不能给孩子的。“父亲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又还有谁关心自己的孩子呢?”文中大概说了有这么一句话。他的口气里都没有什么责备,而是一种谈心的方式,在和自己的孩子拉家常一般地讲述着人生的道理。那些深刻的'人生道理,使我有所共鸣,以至于让我对本书相见恨晚。情感克制,精神修养,家国情怀,感情升华,看清名利,艺术赏识,人情交往,反思生活,艺术尊严,人格独立,亲近自然,勇敢坚持,独立思考,注重逻辑,保持冷静,心平气和,胸襟气量……

  我想这些无论是身为人父母的还是处于年少之人,都是值得领会和品读的。无论身于何种职业、身处人生哪个阶段,本书的灵魂教育都将不可多得。

  本书不仅给我带来深刻的道理,亦是灵魂的陪伴。我开始真正地领会到:在经典中可以寻找到灵魂的陪伴和精神的充养。傅雷先生的家书,让我对自己的情感更加自信,让我的灵魂有了引领,让我的内心多了一份力量。

  这些日子,每逢读起他的文字,我便会心静如水。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又会震撼多少灵魂?人生的历练,有傅雷先生的家书相伴,灵魂将永不孤独,更不会迷失。

  最后还是要谢谢小星星为我所挑到的这么一本好书,给我带来的是灵魂深处的伴侣,这亦是一份独特而极具价值的精神食粮。

《傅雷家书》读后感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暑假,我的生活因为有了书的陪伴,而变得充实。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傅雷家书》。书中的内容与我的生活紧密相连,读书的同时,也自然会联想到我的学艺之路。

  傅雷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与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心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让对待生活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到困境不气馁……同时,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傅雷始终关注着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

  我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接触到了音乐,从小就会弹钢琴,唱歌,跳舞。一直到现在都还在坚持,我始终以为自己已经不错了,非常全面了。特别是钢琴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考完十级,更让我觉得自豪与骄傲。但是自从看了《傅雷家书》就自愧不如。记得书中有一段内容是这样写的“好像世界上公认有个现象:一个音乐家,大多只能限于演奏某几个作曲家的作品。其实这种人只能称为演奏家而不是艺术家。因为他们的胸襟不够宽广,容受不了广大的艺术天地,接受不了变化无穷的形与色。假如一个人永远能开垦自己心中的园地,了解任何艺术品都不应该有问题的。”是啊,虽然我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并不是任何曲目都能弹得非常流利,更何况,我还不是什么音乐家呢?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我继续往下读“有些小事要与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干净?日常琐事要做的干净,等于钢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与;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与。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些,照样能写的非常宽绰……”傅雷用自己的经历去教导儿子,更是在向艺术方面引导着他。我不也是弹钢琴的吗?可是我的音色并不是非常动听,至少,在弹一些世界名曲的时候,速度一快,就不清晰了。以前钢琴老师这么说我,我还有些不服气呢,“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与”说的太有道理了,但是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试着去改变一下。

  看到这里,我深深爱上了这本书,甚至觉得这书里的'内容就是我的真实写照。还有非常多非常多类似的经历,关于音乐的感想,都会引起我强烈的共鸣。傅雷从莫扎特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而真诚,是做人的根本,必须从小培养。这是一种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令人感到语重心长。

  一本好书,就像一首扣人心弦的乐曲,波动人心;一本好书,犹如雨后划过天空的一道彩虹,清新自然;一本好书,仿佛一台盛况空前的联欢晚会,绚丽多彩……

  人生的道路还有非常长非常长,要学的东西还有非常多非常多,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所看到的,更要去了解、去探究、去挖掘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在我看来,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在不断学习与深造的过程,要把握当下,珍惜眼前的每一分每一秒。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学习时间,虽然非常苦,但是书本上的知识绝对不足以让我们开阔眼界,有时间的时候,还是应该多读课外书,去充实自己。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更有乐趣,人生才能更有意义。

  自己走进书本吧,主动去探索知识,让未知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财富。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4

  父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方向;父爱,像一团火焰,融化你我心中的冰霜;父爱,像火红的太阳,给予我奋进的力量。

  读罢《傅雷家书》,我仿佛到了傅雷的心境中去走一遭。悠悠岁月,茫茫大海,一封封家书把父子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家书中,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对儿子进行有益的引导,教会儿子如何处理生活上、感情上、事业上的事情,一言一语,如爱的支流汇聚成爱的海洋,成就了一本文化瑰宝。

  严厉的父爱

  傅雷对傅聪从小就有十分严格的要求,有时几乎不近人情,致使儿子在童年时期遭受莫大的痛苦。我与傅聪可谓是“难兄难弟”啊!每天放学回家,迎接我的都是那个熟悉的“问候”:“作业写完了吗?快去写作业。”每每听到这些,我的热情就像被一桶冰水灌灭。我的成绩一直是父亲心里放不下的石头,我总要按照父亲的安排做事。成绩好的时候,父亲会叮嘱我:“不要骄傲,继续努力。”成绩下滑的时候,一顿严厉的批评过后,便是一连串排比式的对比。生活小事,都要尽善尽美,凡不满意,从头再来。哭、闹,这在我父亲那儿都是无功而返。只有当我有了提高,他那紧皱的眉头才会微微上扬。无论父亲如何,他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我是理解的。

  细微的父爱

  为了能细致了解听众对儿子的评价,傅雷买回儿子的表演录音,并对其进行精准的分析以及客观评价。不仅如此,傅雷还对儿子的探访礼仪、餐桌礼仪、表演礼仪进行谆谆教诲。我沉思,是什么让傅雷有如此多的精力去为儿子付出。我想起了《孟母三迁》的典故,母亲为了儿子能有一个安适的学习环境,不辞辛苦搬了三次家,甚至以割掉自己千辛万苦织的布为代价,只为告诫孩子要发愤苦读,学有所成。这位母亲与傅雷都是爱子之人,他们在做出选择前从未考虑过自己要花费多少精力、时间,只为孩子能无悔青春,有所成就。

  我的父亲,是我生活中的一盏灯,不仅为我指明正确的道路,还用火苗为我驱逐心中的雾霭。

  天寒了,父亲魁梧的背上始终是那件破旧的军大衣。可我有数不胜数、花花绿绿的棉袄,他时常提醒我注意保暖,未曾顾及到自己,才受寒住院。

  夜已深,我已进入香甜的梦乡。可有个人,始终辗转反侧,为我担心。他蹑手蹑脚地走进我的.房间,生怕惊动我。夜深人静,在昏暗的床灯下,他为我稍稍卸下被子,用毛巾为我擦去额头上的汗珠。见我略有动静,心都悬了起来,见我安心入睡,才轻轻舒了口气。

  风吹日晒,始终能见到父亲那日益单薄的身影在校门口等着我。父亲的爱,绝不逊于傅雷对傅聪的爱。

  父爱与家国情怀

  傅雷虽然身处“革命”时期,被认为是侵权分子,可他从未停止对祖国的热爱,没有一刻不在向儿子灌输爱国思想。我的老父亲,是我爱国情感的启蒙者。父亲出生于一个革命老区,他经常向我说起祖国的发展变化。他非常节俭,一双破袜子,破了又补,补了又穿。公家的纸,他也十分珍惜。我问父亲:“爸爸,公家的纸,那么珍惜干什么?公家的东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是我们省就能省出来的。”父亲不以为然:“新中国解放了,老百姓的生活面貌改善了,但我们仍需节俭。我们家不分公私,公家的就是我们家的。节俭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我对父亲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父爱,无需言语。打开《傅雷家书》,徜徉其中,傅雷博大的父爱正在升华,使我想起了与父亲相处的一朝一夕。我与傅雷,做着关于父爱的交流。父爱平凡,实则不凡!

《傅雷家书》读后感5

  假日里,爸爸随手将一本《傅雷家书》放在我的书桌上,闲暇之余,带着一种懵懂之情,我细读了一遍,慢慢品味,震撼颇多。

  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人之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没有尽头。通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己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因此,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世界应该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责任。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我们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儿子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正是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困难险阻,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

  这不仅是教育子女的一本好书,同时也应该是做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作为父亲,傅雷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他对子女从不苛刻。而且他对傅聪的音乐事业十分的重视。傅聪事业的点点滴滴都非常的在乎,这让傅聪十分的感动。其实,我们身边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学习,为给我们子女拥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费尽了各种精力,殚精竭虑,费尽心血,使得自己的头发都白了,这是父爱的伟大之处!真正的父亲,伟大之处不在于他拥有一副伟岸的身躯,或者这样或那样的财富,而在于是对子女的一颗无处不在的关爱和教诲之心!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理解了傅雷,也就理解了天下为父者的心。

  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现实的生活之中,我们很多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希望以这样那样的知识教育培养孩子的才知,以期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却恰恰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育孩子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我想,这样的父亲,恰恰丢弃了傅雷身上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辱骂和拳头只会让孩子尝到尝到压力和恐惧,体味不到学习的乐趣,孩子的金色童年也会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在孩子的教育这一点上,傅雷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

  合上这本《傅雷家书》,感受颇深,千言万语,凝成下面的句子: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6

  “身教”重于“言教”: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融于日常生活,体现在举手投足之中,成为渗透力最强的教育因素,构成孩子成长为合格人才的最基础层面。

  傅雷不论是为了参加一个活动打领带,还是译一篇著作,他都是持着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做。

  他在每封家书中都不写错别字,这既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也是以此教育远在万里之外的儿子做事要认真。

  他这种严谨的态度对傅聪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有这样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是老师的小助手,有正义感,班上同学有做得不对的.事,他都勇于指出,他也乐于助人,老师们都觉得这个孩子以后的发展肯定不错。一天,老师接待了他母亲的来访,他母亲向老师诉苦,说这个孩子在家里是如何的不听话、如何的顶撞她、如何的习惯差,这个孩子首先还听着母亲对他的各种指责,说得多了,孩子不耐烦,就要他母亲不要再说了,可这位母亲还是不停的指责,孩子忍不住了,对着母亲说:你总说我这不好那不好,你自己呢?你还到超市偷过笔。老师和母亲都愣住了,母亲赶紧否认,孩子生气了说:我亲眼看见的,你只付了一支笔的钱,可你拿了三支笔,另两支你偷偷藏在口袋里。母亲不停的否认,孩子怒目相对,老师尴尬的呆在一旁……后来这个孩子初中毕业后因为偷抢,被派出所拘留了。

  我刚刚说的两个例子是个案,它没有普遍的代表意义,说这样的例子是因为我想告诫自己、提醒所有父母:教育无小事,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三观”,每时每刻我们都必须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表率。

  学会等待:

  人生是一个过程,忍耐和等待是它的必修课,撒下一粒种子,不懂得等待,是不会看到它开花结果的那一天的。

  如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也让它多了一些浮躁、一些急功近利,辐射到家庭教育上,让我们为人父母者变得有点急于求成。孩子犯错了,我们想要他马上改正并永不再犯;孩子成绩不好,我们给他找补习老师,希望他下次考试成绩有个飞跃……我们太着急了,有时候我们上火了、寝食难安了、内分泌失调了,我们仍然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改变他,可偏偏这个熊孩子不但不按照我们的想法改变,甚至变得让我们怒发冲冠、雷霆万钧。这时候,请千万要记得:深呼吸、深呼吸、再深呼吸!告诉自己:咱家的这朵花还需要阳光、雨露,还未到开放的时候,让我们多一份耐心、多一份期盼、静候花开。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父母,我们要做的远不止我所说的这三个方面,它需要我们有耐心、有智慧、持之以恒的去努力。

  最后,我用李嘉诚先生的一句话作为今天的结语:一个人事业上再大的成功也弥补不了教育子女失败的缺憾。

  让我们不再犹豫、不再迟疑,用心的担当好父母这一角色,成就我们与孩子的幸福人生。谢谢!

  没有傅雷先生写给儿子的长篇书信,爸爸妈妈对于我的教导与指引都溶于生活这汪清泉中,在实践中把他们的教育思想传给我,引导我成为一个真诚正直的人。爸爸妈妈给予我的“书信”就是一张张贴在冰箱上,压在茶几上,留在桌子上的小纸条,上面写着日常琐事和给予我的深切关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7

  在交通和通信高速发达的今天,纸质手写书信可以说已经成为稀世珍品了。我们又有多久没有写过或收过一封亲笔信了呢?我想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很久、很久了。当我翻开这部家喻户晓的亲子通信集《傅雷家书》并认真读完,我感慨良多。

  《傅雷家书》,由我国翻译家傅雷及其妻子朱梅馥、长子傅聪著,次子傅敏选编。始于 954年长子傅聪出国留学习练钢琴之时,止于 966年傅雷夫妇由于受政治迫害而双双赴死之际,共 74篇。呕心沥血,拳拳深情都付于此。

  通过这些信件我学习到的是人生智慧,感悟到的是舐犊亲情。

  首先,我认识了一个不完美而善于反思的父亲——傅雷。

  信中傅雷说:"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他对于青少年时期的两个儿子的教育过于严苛,傅聪甚至有离家出走的经历。在和妻子订婚及以后的婚姻生活中,也偶有移情于他人的'情况,这是傅雷不完美的一面,但在后来的信件中,傅雷不断反思并警醒儿子傅聪在育子方面和夫妻关系方面千万别走自己的老路,并给了儿子很多可行而有益的建议。试问我们谁是完美的?勇于反思、及时改正难道不是最可贵吗?

  其次,我认识了赤子傅雷。信中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就会创造一个世界。"那么什么样的人是赤子呢?我个人认为是单纯至极而执着于追求的人。那么赤子傅雷追求的是什么呢?我想首先是艺术,傅雷热爱绘画艺术、雕刻艺术、建筑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其次他热爱大自然,他一再提醒儿子傅聪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接触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找寻音乐的灵感。再次他热爱祖国,他叮嘱自己的儿子学有所成要报效祖国,他自己积极投身到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之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而这都在政治风暴来临之际成为刺向他的利剑。在生命的后期,他忍受贫、忍受病,但他不能忍受加在他头上不爱国的帽子,于是文革之初他选择了和妻子双双赴死的悲剧来抵抗这顶帽子,实在让人扼腕叹息。我曾思考,为什么他不能像沈从文、杨绛等文人那样或幽默、或坚毅地熬过那段荒诞的岁月呢?我想是爱之深、责之切吧。是他固执地把爱国和政治混为一谈,而不知自己只是政治闹剧和丑剧的牺牲品。

  再次,我想说说《傅雷家书》教给了我什么。

  它教我热爱生活中的美好,它说: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

  它教给我如何做人,它说: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

  它告诉我为什么要合理安排生活,它说:日常生活有规律,并非求生活刻板枯燥,而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节省更多的精力来做些有用的事,读些有益的书,总之是为了更完美的享受人生。

  它教给我如何择偶、怎样和睦夫妻关系、如何育儿、如何解读中国文化……

  这样一部亲子通信集,以书信的形式将生活的智慧向我们娓娓道来,若我们将其束之高阁,它一定远在天涯,若我们捧起在手,它一定近在咫尺,让我们读起来吧,让我们更加地热爱艺术、热爱真理、热爱大自然、热爱我们的亲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8

  在这个寒假里,我读了《傅雷家书》一书,读完之后感触不小。《傅雷家书》主要是傅雷写给自己远方的孩子的一百八十多封信,每信都写满了傅雷对儿子浓浓的爱!他在这一百八十多封家书中教会自己的两个孩子做人的道理,勉励他们不要丧失对真,善,美的追求。

  其实这一百八十多封信,起初只是单纯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对自己孩子用心良苦的教导罢了,但是为什么后来它们会成为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艺术典范呢?这是因为傅雷的教育方法完全打破了普通父母亲教育孩子的传统观念,大胆地使用了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角度,在无形中微妙的改变了传统父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往常的父母和孩子之间是以长辈和晚辈的身份来交谈,之间像是隔了一堵厚厚的墙,往常的父母亲总是抱着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去教育孩子,往往也会对孩子严加看管,迫不得已地去逼孩子做一些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完全忽略了孩子们自己的意愿,甚至的还会对孩子进行训斥、打骂,这会严重影响孩子和父母的`关系。

  而傅雷和他的孩子的关系,与其说是像父子还不如说是像朋友。就拿傅聪来说吧,他后来成为一个著名的钢琴家,这跟傅雷遵从他的天赋和意愿有不少的关系:傅聪自幼很有音乐天赋,自己也喜欢音乐,所以傅雷就让他拜意大利著名钢琴家梅百器为师,送他去波兰留学;在给傅雷的一封家书中也曾写道:“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傅雷并没有很纯粹地把傅聪当成自己的孩子,还把他当做了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让人深切地感觉到傅雷对傅聪的希望与对傅聪的关心。

  作为一个孩子,我当然会选择与家长当朋友,傅雷他是一个真正可以走进孩子心灵的好父亲。与孩子当朋友的同时却又有几分威严存在,做到了和孩子保持良好关系的同时又让孩子自愿听你的建议、教导。太过严格会让孩子产生叛逆心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太过慈祥又会让孩子变得很松散,觉得家长很好应付,时间长了就会随便搪塞家长,也会造成不好的结果。唯有中等刚刚好,用力不要过猛,也不要太轻!

  有了傅雷用心良苦的栽培和教育,他的两个孩子都很优秀,长子傅聪是家喻户晓的著名钢琴家,次子傅敏是一位特级英语教师。

  读完《傅雷家书》,我想让我的爸爸妈妈也看看,因为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教育素材,我也想让他们在我成长的路上与我做朋友,不过我觉得我的爸爸妈妈应该已经做到了,本来他们和我就是朋友!但是我相信等他们看过了这本书之后我们一定会变成更好的知心朋友!而我自己也时刻刻在对自己说,《傅雷家书》会成为我的第二个父母!他对我帮助真的很大,教会了我很多,在以后的成长路上,我会用它来约束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优秀的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9

  关于写作:

  小的时候,写作是种媚俗,为了老师家长的表扬,为了同学的羡慕;长大时候,写作是种气质,写作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为了与别人交流,但多少有些文艺青年的酸溜溜;工作以后,写作是种劳苦,各种反思,各种论文,各种读后感;读罢家书,写作是种幸福,人们经历喜悦、痛苦,写作能将自己的思想重新整理一遍,这种沉静能给人带来新的力量。

  PS:我对写作的感悟,一如傅聪对音乐不同时期的感悟,虽然境界、层次相差甚远,却自得其乐,呵呵!

  关于做人:

  傅雷为了感谢法国友人的文字帮助还寄去了法郎,可见,傅雷并不是一个获得了别人帮助就心安理得的人,适当的感谢也是求得心灵的宁静。信中,傅雷常常提醒自己的儿子,给老师,给友人去信,时刻提醒我,常有一颗感恩的心。暑假中,我去看望了我一生难以忘记的一名老师,也冒着酷暑看了小时候疼爱我的几个亲戚,我虽没傅聪那么忙碌,但对于他们来说,这种看望,这种心愿,也是弥足珍贵的。

  关于政治:

  大学的时候,我热衷于看钱钟书,狂热于“钱学”,与傅雷一样,他高傲、热烈,今天想来,钱钟书是聪明的,他能冷眼看世界,很多事情能够看得真切而透彻。傅雷和钱钟书是好友,而他却是如此的刚烈,刚烈的让我心痛。他关心政治、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参与各种会议,我的心甚至也跟着他文字间流淌的文字而心潮澎湃起来。他一直热爱着并且极力去奉献的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然而,右派、文革,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他,。傅聪入英国国籍,他心痛的几个月不写信,信纸被揉烂了几次。从他的文字,我也感到他些许对时局的失望,而只能用极其隐含的方式表达出来。单纯的傅雷,带着自己的热情和脾气,不能遏止,这种优秀的品质是身体不可剥离的一部分了,他们的奉献一定是最最无私和挚诚的,恨不能把自己的全部都献上去。一九六六年,他走了,留下的是高贵的人格。我痛惜他的离开,可正是这样的知识分子,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对抗着那个令中国人难以启齿的时代。

  关于父子:

  总以为,那个时代对感情的表白过于含蓄。特别是家书在开始的时候,父亲甚至有些苛刻,让人觉得强势,有些时候还会以批评和建议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和期望。读到后来,轻言细语的嘱咐,深情款款的絮絮叨叨,几近于情书风格。

  一本厚厚的家书,一字一句沾着墨香,这样的流露,在今天这个社会,一去不复返。科技的进步总会带来快捷,带来安逸,可是它也带走了很多无法复制的情怀和精神。

  他三番五次地劝儿子到外面走走,保持身心的fresh,年轻的时候不过分地消耗自己,才是细水长流,言语真诚细腻丰富,蕴含着对父母对孩子的牵挂。

  他把儿子当成自己的朋友,渴望与他交流并从中学习和汲取知识,这也是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虽然年纪会老,可是不甘落后,永远也想追随在你们后面”,他内心深处有一份把儿子当成一位艺术家和音乐家的崇敬、追随,谁说傅雷不也是一位充满灵气甚至可爱的“老头”?

  家书到了后来,我渐渐感到,父子的心灵慢慢靠拢,互相影响吸纳、学习磨砺,这也是时间和岁月的积淀,只想象一下这种感觉就很令人动容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世界上有种神奇的力量,那就就是爱。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因为有了爱世界才会更美好。而父母对我们的爱尤为重要。

  《傅雷家书》就是我最为欣赏的一本书。傅雷写给儿子的不仅仅就是家书,而就是一个个人生哲理。他对傅聪的人生之路起了很大的作用。傅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懂得了爱,以实际行动回报了父母,这使我非常的感动。

  这本书主要就是傅雷告诉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以及如何对待生活等问题。他叫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对儿子积极的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且他敢于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就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当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大或者父母对孩子溺爱时都会产生一种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只有想傅雷那样积极与孩子沟通,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才能成为一名理智父母。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者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的点点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大家,无形中就就是替国家播种、施肥、垦殖。”

  这就是傅雷在给儿子家书中的一段话。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字里行间,流露出傅雷对傅聪强烈的父爱。这种爱使人震撼,使我对傅雷爱子教子的精神所深深打动。

  在书中我们不光看到了一个对儿子亲切关爱的父亲,同时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长。他用音乐译注和儿子沟通交流,他把对祖国的发胀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学生,傅雷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精力,在对祖国社会人类尽自己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就是抓紧时间”,“最就是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乱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和性情”。我觉得就就是我们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说道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们虽然不就是像傅雷那样的伟人但就是他们给我的爱却并不比傅雷给傅聪的爱要少,他们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他们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来,但就是,日常的教诲又何尝不就是立身行事的准则呢?

  父爱如山,雄伟壮观,母爱如水,柔情万里。我们应当理解父母并加强自身素质,逐步与父母建立友好关系,让他们理解你,做一个称职的孩子。

  书中时时给人深刻的教诲,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不仅如此,从书中我还感到家长的用心良苦和他们给予我们的崇高的爱,正如傅雷在书中对儿子说:“孩子,我从里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必你从我这得到的少。尤其就是最近三年,你不知我对人生多增了几分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会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所以《傅雷家书》拉近了父母与我们的距离,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亲情溢于言表,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和启迪。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当我们用感官第一次触碰这个世界时,那两位无名者就执意陪伴我们,他们会先步入森森寒骨的野林,却不会弃我们与深不见底的海洋。——题记

  品读傅雷家书之际,会深陷其中,忘却身在品书,忘却朱梅馥的贤淑豁达,忘却傅雷的闻名远扬,至多不过是在仔细聆听一对父母对儿女的浅喃之语,他们不加任何掩饰地直抒念想之感,同时又用千言万语来表达对远在他乡的儿子的谆谆教诲,这如何不使人感慨万千呢?

  “中国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傅雷与朱梅馥坚持着的原则便是将道德行为与艺术尊于首位,而舐犊之情屈居二位。自傅聪出国后,书信中屡次警醒傅聪切勿太过着急地去追求情感,那会使人迷失理性,迷失作为一个艺术家的高尚情操。傅雷以身例行,通过语言表达了对国家,对艺术的崇拜与热爱,使傅聪明白艺术的尊严以及作为一个艺术家其道德品格的重要性,在苦心孤诣地启示傅聪之时,无不体现出其对傅聪的殷殷期盼。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傅雷对傅聪的客观赞赏,无疑是对远在他乡的傅聪的一种鼓舞,他仔细品味聪的作品,不是作为一个艺术家,而是作为一位父亲。在此之前,傅雷无数次对傅聪的学习乐理知识的方法进行纠正与督促,并提议聪将其的课程安排明确记录下来,以便生活的合理安排。此外,从生活琐事到日常礼仪,朱傅二人花了许多笔墨去纠正傅聪,他们认为礼仪是对一个人的尊重,对艺术的尊重,若连基本礼仪也无法把握,如何成大器,成璞玉?偶尔讲论文义,论李杜,谈其诗缠绵悱恻,至情至性,父子二人都毫不拘束,直抒独特见解,而傅雷对傅聪之见也尤为夸赞。如此可见,傅雷对傅聪的爱并非空有嘘寒问暖,而是暗藏在他与儿子的文学沟通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的谆谆教导中,暗藏在他对儿子们道德和艺术的严格要求中。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傅雷表示其思念之情,如你所见是十分直接而坚定的,未加任何修饰,从未拐弯抹角,因为他爱他的孩子,他爱他的至亲,所以要展示最真实的.一面,何必去掩盖内心呢?而傅雷对儿子的严格,也可谓情有可原,一方面是对儿女的殷殷期盼,一方面则是对儿女的但又顾虑————父母所碰的壁,是不希望儿女重蹈覆辙的。

  但从此延伸至我们的现实生活,不免有些惭愧。我们总是难以将感谢之情表露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觉得这种行为幼稚,可笑,甚至是丢脸,但又可曾想过父母的感触?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培育至今,期望我们翱翔于青天的那一刻,本是不求回报的,也未曾抱怨,但我们却连一声感谢也无法脱口而出。正如傅雷,他作为父亲,就是世间千万父母的缩影,直接地表达他对儿女的爱与思念,陪伴儿女跌倒,鼓励儿女站起,直至儿女有所成就之时,就如同放下了一切重担,但仍旧不求回报,给予我们未署名的关切。

  或许往往被我们忽视的无名者们会先一步远去,步入森森寒骨之界,然而人是迟钝的,直至那时才认识到他们的珍贵已然无济于事,我们应当珍惜现有的时光,以傅雷一家为模范,回报那未署名的关切,认识到,那无名者的姓名——是父母。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之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这就是《傅雷家书》。

  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足以说明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对儿子深厚的爱,这也许就是父爱的伟大。父亲的严厉并不代表他不慈爱,在出国留学的过程中,傅聪遇到很多挫折,但他正是因为有一个伟大的父亲,从而使他变的坚强,勇敢的战胜困难,因而获得理想的成绩。

  父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只是父亲不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罢了,父亲对孩子的爱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怪只怪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爱的眼睛。

  在上小学时,有一次,我和好朋友打了一架,因为她看我穿了一件新裙子,就故意在我的板凳上放了一些黑色的东西,结果把我的裙子弄脏了,我们俩吵了吵就打了起来,我把她的脸抓破了,结果叔叔向爸爸告了状,我恐惧极了,爸爸把我叫到他面前,问了我原因后,说:“蕊蕊,你应该去跟晓晓道歉,你们俩整天形影不离,这么要好的朋友,怎么能为这一件小事而发生矛盾呢?小孩子应该学会承认错误,再说,你怎么能和她打架呢?这样的孩子可不是好孩子呀。”“都是她不对,谁让她故意弄脏我的裙子,还向爸爸告状,她怎么不向我道歉呢?再说我又没错。”这时爸爸的神情很严肃,我不敢抬头看他,突然他拿起一根细细的枝条朝我的屁股打来,打的我直叫妈妈,可妈妈被爸爸挡回去了,此时,我便对爸爸产生了恨意,慈祥的爸爸竟变的这么凶残,他怎么胳臂肘向外拐呢?最后,我在爸爸的逼迫下极不情愿的跟晓晓道了谦,脾气倔强的我还是向爸爸屈服了。

  渐渐的,我长大了,懂事了,对那件事也有些淡忘了,不再埋怨爸爸,也体会到爸爸的用意了,学会理解爸爸了。是爸爸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要不然我现在可能还是一个自私、心胸狭窄,小肚鸡肠,没有朋友的人,那该多孤独、多寂寞呀!爸爸让我懂得了许多,同时,我也从爸爸身上学到了许多,爸爸在生活中付出的那么多,我们应该学会理解父母,学会换位思考,如果当初我不跟晓晓道歉,执迷不悟,现在的我肯定会很寂寞,没有朋友。

  进入初中,我接触到《傅雷家书》后,我对爸爸的爱又有深一层的理解,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教给他许多做人处世的方法,确立正确人生,引导他走向成功,我更加珍惜父爱,后悔当初埋怨爸爸。其实,并不是爸爸不爱我,而是我没有发现,因为爸爸不会表达他的爱,但他在生活中对我所做的事都体现出他对我的.爱,有哪个父亲会害了自己的孩子呢?他打了我就是让我记住:要用一颗宽容之心宽容他人,容纳他人,“多在自己身上找缺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不要因生活的小事而斤斤计较,这样的人生是枯燥乏味的。

  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我们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风度翩翩的少年,父母在我们身上花了无数心血,倾注了多少情与爱,交给我们多少为人处事的方法,帮助我们确立人生目标。

  可怜天下父母心,檫亮你那颗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爱,不要失去后才后悔,既然拥有就应该好好珍惜。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父母鼓励、关心、爱的结果,所以,我们更要孝敬父母,有这美好的一切就好好珍惜,努力来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似乎提起家书,我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这两句古诗。从古至今,书信一直沟通交流和维系感情最重要的方式,即使在通信技术极其发达的今天,书信的厚重和情感仍然无法被替代。

  在“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的傅雷的文字中,我可以看到傅雷和夫人朱梅馥对两个孩子傅聪、傅敏深深的爱和呕心沥血。傅雷对傅聪的教育更体现出家庭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傅聪在机遇巧合下来到波兰进行钢琴的深入学习,1953年他曾于罗马尼亚演奏斯克里亚宾的作品,苏联的青年钢琴选手们都为之感动的流下眼泪,也曾被波兰的教授们认为“富有肖邦的灵魂”,甚至会说他是“一个中国籍贯的波兰人”。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他镂刻细节的手腕,不是使我们想起中国册页上的画吗?”傅聪在音乐上的造诣与其父从小的教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关。“他按照父亲的规定,每天上午下午,几小时几小时的练习弹琴,有时弹得十分困倦,手指酸痛,也不敢松弛一下,只好勉勉强强地弹下去。但有时却弹出了神,心头不知道来了什么灵感,忽然离开琴谱,奏出自己的调子来。在楼上工作的父亲,从琴声中觉察异样,从楼梯上轻轻下来。傅聪见父亲来了,吓得什么似的,连忙又回到琴谱上去。但这一次傅雷并不是来制止的,他叫孩子重复弹奏原来的自度曲,听了一遍,又听一遍,并亲自用空白五线谱,把曲调记录下来。说这是一曲很好的创作,还特地给起了一个题目,叫做《春天》。”这种教育模式不是填鸭式,更不是呵斥式,而是互相平等的沟通式。

  傅雷在人生道路上对其孩子的教诲,让人仿佛能透过书信看到他伏案写信时的场景,虽爱子心切,但严父亦良友。“以后要多注意,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随和。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还有是耐性。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儿子傅聪和人微小的争执,就让他担心和思索,多次叮嘱儿子要谦恭礼让,要虚怀若谷,得理也要饶人。

  做事贵在坚持。“热情是一朵美丽的`火花,美则美矣,无奈不能持久。”傅雷先生的这句话点醒了我。回想起我经历的人生,纵然正青春,也有过不少“冲动”,过后悔之不已。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曾指出“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这也教导我们要学会沉淀,不能只是昙花一现的火花,而要经得起千锤百炼。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人生起起伏伏,困难和挫折再多都是我们的人生,都只属于我们,勇敢去拼搏,一切仍未尘埃落定,追求无愧于心,无愧于自己。

  傅雷先生一直教导他的孩子“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我深以为然。尽管这是别人的家庭和教育方式。我想我们应该从中得到点什么,体味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芬芳。

  “悠悠岁月,茫茫大海,这些长时期,在遥遥数万里的两地之间,把父子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就是现在这部经过整理、编辑集起来的《傅雷家书》。” 楼适夷在序中的这番话让我更加体会到父爱如山和体贴入微,也让我想起我的家人,尽管在现在的时代,书信已是稀罕物件,离我们的生活渐渐远去,但不会改变的是那滚烫炽热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我之所以不吝啬时间给你写这么多信,因为我不吝啬的爱你。——题记

  傅雷的作品我读得不多,以前只是隐约对他有些了解。第一次读他的作品便是《傅雷家书》。书中那些朴素的问候、不舍和想念戳中了我。傅雷原本会让人误以为他的文风会是雄伟壮阔的,但《傅雷家书》中因为父爱写出来的文字是温柔、细腻的,这恰好也是最打动人心的、最无法让人忘怀的。

  信中,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傅雷用自己的学识、经验,教育儿女如何做人、做事、对待生活及艺术等问题,包含着一个父亲对子女无私的爱。在为人坦荡、秉性刚毅的父亲的教育下,傅聪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最终成为钢琴大师。

  从中,我首先感受到的是深厚的亲情,傅雷夫妇平实的语言道出的是一片浓浓亲情,读后让人感动不已。“你的信,我们看的多宝贵,我们虽然分离了,可是心永远在一起,这是你给我们的.唯一的安慰。”

  他们与儿子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并没有要求儿子必须如何去做,而是以朋友的口吻,向儿子提起,让儿子容易接受。他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

  青年时期,正是情窦初开、对爱情充满无限向往的时候。傅雷夫妇直言不讳地提出对于年轻人恋爱、结婚与做学问的关系的看法,让我深思不已。他说:“就是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了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这些傅雷在信中说过的话,相信傅聪学有所成之后,定深有感触。

  对成名成家的儿子不忘人生指南,而当成年后,儿子面对感情的选择他竟也不失时机的予以帮助:“要找一个双方缺点各自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这一点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侣。”而当他们成家后他有叮嘱,切勿钱在手头,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

  傅雷夫妇的爱更是伟大的。他们希望儿子能够为了祖国人民更加努力,而不仅是为了自己。正所谓大爱无疆,傅雷夫妇的爱子之情,已上升到爱祖国、爱人民的层次,这是一般父母所不及的。傅聪不仅是他们的儿子,也是祖国、人民的儿子。

  我想每一个孩子都能读懂那背后深沉的爱。他们作为父母是完美的,也是我深深的敬服与爱戴之后,不会去想拥有的,因为我有自己的父母,他们爱我,那些我厌烦的唠叨、管束、斥责都代表着他们爱我。

  他们给了我一个家,让我无论何时都有所归;他们给了我他们的人生经验,让我不必经历他们经历的那些痛楚;他们给了我他们能够的一切,让我如每个孩子般长大;他们会在每一次斥责后落泪,在每一次愤怒后原谅,在每一次失望后包容。

  我不要沙滩小岛马车和城堡,我不要人山人海的热情尖叫,我不要五光十色灿烂辉煌的灯光在闪耀,我只想有一天,我能成为父母、祖国的骄傲。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清代封疆大吏左宗棠常抽空写家书告诫儿子,务必勤学苦读,不要虚掷了宝贵的少年时光,务必保持克勤克俭的家风,不要忘本,不要骄横乡里,不得染上纨绔习气。清末状元张謇,经常写信教导在外求学的儿子“人当有志气,志当存高远”。而《傅雷家书》更是把一位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尽自己责任的父亲的心灵展示出来,成为儿子的“镜子”、“手杖”和丰富的精神养料,震撼了千万读者的心。

  儿子虽然已经长大,但在父亲的眼里,他永远是关爱的对象。他的这些关爱,不光是对儿子幼时关爱的深情延续,更有着许多的延伸和扩展,每阅读一篇,总在感动之余,给人无限启迪。《傅雷家书》并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字里行间不仅是拳拳的父子之情,还有更多的人生领悟,宛如一个忘年的老友,娓娓道来岁月的感受。做父亲的在儿子别离后,翻然想念曾经的许多遗憾,其实孩子又何尝不是在别离后才更深的理解了那殷殷亲情。人世的无奈就在于此,只有失去才更知其美好,所以小别更显得弥足珍贵字里行间不仅是拳拳的父子之情,还有更多的人生领悟,宛如一个忘年的老友,娓娓道来岁月的感受。做父亲的在儿子别离后,翻然想念曾经的许多遗憾,其实孩子又何尝不是在别离后才更深的理解了那殷殷亲情。人世的无奈就在于此,只有失去才更知其美好,所以小别更显得弥足珍贵。

  正当傅聪远在国外,各方面逐渐成熟时,傅雷积极地以中国文化的精华予以熏陶,不时地和儿子大谈杜甫、李白、苏辛,并为儿子千里迢迢地寄上画册、字帖、拓片,并详加解说,引导儿子成为一能热爱中国文化的优秀知识青年,期许儿子的音乐造诣能像长江、黄河一样,席卷千万中国人的心:“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耳际彷佛响起…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浩壮声响,也处处流露了傅雷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责任感与光明磊落的读书人气节。

  另外,在这些书信中,有很大份量,是父子俩的艺术对谈,一个翻译大家和音乐大家畅谈艺术,纵论人生,彼此分享对艺术境界的体验:从给你的译文中体会到,莫扎特的温柔妩媚,所以与浪漫派的温柔妩媚不同,就在于他像天使一样的纯洁,毫无世俗的感伤或是靡靡的sweetness。一切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象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比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但写长江中赤壁的夜景,历历在目,而且也写尽了一切兼有幽远崇高与寒意的夜景,同时两句话说得多么平易,真叫『天籁』。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有感04-29

《傅雷家书》有感04-19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08-09

傅雷家书人物分析02-16

傅雷家书艺术特色02-16

傅雷家书心得感想11-20

《傅雷家书》教学设计01-09

《傅雷家书》有感范文04-13

傅雷家书有感范文04-14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