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思考

时间:2023-08-23 12:05:00 教育 我要投稿

教育教学思考[热门]

教育教学思考1

  摘要:

教育教学思考[热门]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开设,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针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兴致不高,以及教学模式单一化等实况,做出了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有效性的设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一些可行的措施,希望与同行一起分享。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有效性;思考

  钢琴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必修课程,教改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改革进程,其积极响应教育改革以及自身发展的整体趋向,为培养出高质量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而不断的努力。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有效性,能够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在毕业之后顺利的找到工作做铺垫。积极的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进行思考,这是钢琴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基础。

  一、列举制约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

  (一)学前教育学生对钢琴知识学习的兴致不高

  这一现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入学之前基本上没有钢琴基础,对乐理知识没有初步的认识,肢体上柔弱性与灵敏度不高,再加上对高目标、严要求的钢琴教学存在畏惧心理等因素,降低了其对知识学生的兴致。

  (二)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只是在钢琴课上进行弹奏、伴奏技能训练,在课余时间几乎不触碰钢琴器具,并且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美术课程的繁多化,其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

  (三)学前教育教学模式单一化

  目前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采用的是集体课这一教学模式,小组课、个别课这些授课类型很少被应用。而集体课长期应用的弊端是教师无法对学生钢琴技能掌握的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估,那么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钢琴教学效率无法得到保障。

  二、探究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钢琴演奏基础训练要体现出规范性

  读谱规范是钢琴演奏规范性实现的基础。乐谱作为音乐被记录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指导演奏者正确读谱的方式,从而使其感受到作曲家的音乐思想,为良好演绎效果的取得打下基础。弹奏技术是钢琴音乐表现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追求的应该是学生对某一弹奏技术掌握的精炼程度,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学生在掌握技巧技术的同时,绝不能忽略音乐自身的魅力,这是对老一代钢琴教育家朱工一先生“在技术问题上,技巧的训练不要离开音乐,一定要避免单纯地追求技巧”这一理念的肯定。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教师为了达到有效的目标,不是过分的组织学生进行机械性的训练活动,而是依据音乐的需求去传输某一内涵,在此基础上追求演奏技术的高度,此时技术推动了音乐内涵表达的进程,同时在这样的训练环境中,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能快速而精确的探寻到技巧与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参照音乐形象表现的需求去挑选出最佳的触键方式,对指法进行适度的调整,以从根本上优化演奏质量。当然,教师对学生练琴的方式方法进行指导是极为必要的,协助学生共同编制练琴规划;分声部练习方法的应用,可以协助学生更加透彻的了解音乐的层次性;而单手练习方法的应用,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弹奏的`独立性与精准性。

  (二)彰显出钢琴演奏技艺训练的实用性

  钢琴不仅仅能够独奏,还能为歌曲和其他乐器提供伴奏服务这一内容,并且在唱歌教学中使用钢琴进行伴奏能大幅度的强化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从事学前儿童教育工作的教师,他们绝非是将钢琴演奏定义为自己的择业方向,而是应用钢琴器具为幼儿的文艺表演活动伴奏,此时钢琴可以被视为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所以掌握钢琴弹奏技巧是学前教育活动顺利开展以及有效运行的基础。那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必须培养与训练学生钢琴伴奏编配能力,以及掌握组织学前音乐教学活动这些基础性技能。掌握技术是实践运用的基础,实践运用是掌握技术的终极目标。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熟悉键盘,在此基础上将多样化的钢琴音乐语言传授给他们,最终完成使学生具有一定钢琴演奏能力的教学任务。在教改政策全面推行的局势中,教师重视训练学生弹奏技能的同时,教师应该将训练学生掌握钢琴伴奏这一音乐教学技能视为教学的侧重点,从而从根本上处理如何为幼儿歌曲进行即兴伴奏这一难题。对于那些钢琴弹奏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了解钢琴基础教学法,为他们创设幼儿钢琴基础教学和钢琴音乐普及教学等实践训练环境,从而大跨度的提升钢琴教学的有效性。

  (三)对钢琴教学模式实施拓展措施

  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建立在教学目标确立基础上的,而教学目标落实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为了从整体上提升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的进行钢琴演奏教学,还应该将与幼儿歌曲伴奏有关的音乐内容穿插进去,此时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就具有了多样性的特征。“一对一”授课模式的应用,能够将因材施教的优越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合这一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基础比较差且控制能力较弱的学生以及基础好且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对前者可以进行个别的辅导,对后者采取增加难度的教学策略,为其潜质的挖掘注入动力。在知识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钢琴基础教学阶段技术课题存在雷同性的问题得以解决,在集体课讲授形式的辅助下,同时应用资源共享的方式,协助学生吸纳钢琴音乐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起到了优化教学环节的效果。此外,小组授课形式的应用,使学生在组内实现了弹与唱合作练习的目标。

  三、结语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作为一种比较独特而又不可取代的教学形式,其与学前音乐教育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为了提升钢琴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吸取演奏专业钢琴教学和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精髓,在应用“一对一”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展小组教学等多样化教学形式,使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迈向新的台阶。

  作者:孙爽 单位:***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韩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

  [2]王刚.创新中职学校钢琴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思考———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4).

教育教学思考2

  乐理是进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学习的入门课程,它向学生系统展示了音乐的所有基础理论知识,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理论修养。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策略中存在教材难易程度把握不足、学习氛围营造不佳、缺乏学生学习能力培育以及忽视学生音乐素养和应用能力培育等问题。

  为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感知力、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质量,本文将对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策略进行一定的思考。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

  (一)注重激发学生对乐理课程的兴趣

  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乐理课程,让学生意识到乐理课程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它集知识性、艺术性、操作性等为一身,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和动脑中学习音乐基础知识,陶冶音乐情操。学生的这种正确认识能提高他们学习乐理课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情况下完成学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教师的教案要富有新意,生动有趣,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中,教学语言表达要严谨、科学、有逻辑性和趣味性,尽量让学生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完成学习。

  (2)教师在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教学后,可以对学生提出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然后安排一半以上的学生对问题进行解答,教师针对学生的解答一一分析,尤其是对错误的答案进行仔细解析,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出错原因及今后避免出错的方法等。

  二、进一步完善乐理课程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能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乐理课程内容进行完善:

  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编和选择教材,使教材所选内容更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比如,在进行“单纯音符”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著名科达伊教学法中的符干谱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简洁和对比鲜明的体会不同单纯音符的书写方式和长短不同的因值区别,比如区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等。

  2.在完善教材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和情感体验这几个方面。根据现实情况,学校应寻找专业学者来进行音乐乐理教学教材的编写工作,以使教材内容更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增加学生的乐理知识。教学内容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出发。

  只有学生对教材内容感兴趣,才能主动的进入乐理知识学习中去,并通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学习、音乐鉴赏和音乐创作的能力。因此,各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及教育内容进行完善整合是学生更好学习乐理课程的基础。

  3.乐理课教师应从地方幼儿园的实际教学需求出发,增加相关内容,比如儿歌童谣、音乐谜语等内容,并教会学生演奏幼儿园常用的小型乐器,包括口风琴、木鱼、铃铛、小木琴等,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运用。

  三、合理运用新的教学手段

  第一,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时,可以采用手势教学法。通过手势来表现音乐的高低起伏变化,让学生不仅能从听觉上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还能结合视觉效果进一步体会音乐节奏的变化情况。

  手势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上达到了听觉与视觉的完美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降低了学生在乐理知识学习时的难度。

  第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经典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运用多媒体展现五线谱和键盘图,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学习乐理知识。

  此外,在进行乐理课教学中,要结合音乐作品的赏析内容。教师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传递给学生其中的乐理知识,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增加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做好所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

  四、结语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注重乐理的学习和使用,实现自身音乐水平的不断提升,为未来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奠定基础。高等教育院校则应注重对学生乐理学习效果和乐理课程教学开展效果的深入分析,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充分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从教材、教学方法、学习氛围、音乐素养以及学生乐理应用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实现乐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

教育教学思考3

  一、充分发挥课程辅导教师的导学作用

  由于网上教学资源多且杂,学生不容易分辨哪些资源对学习最有用,如果课程辅导教师不能对学生网上资源的学习及时进行引导,学生就会知难而退,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步丧失。因此,导学很重要。首先,自己抓住学生学习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网上资源的学习。为了弥补面授辅导课时有限,学生学习时间紧张,但是学生完全自学又有一定难度的实际问题,因此就必须在大纲里提炼学生学习主线中的主要知识点,有重点有目的地给学生介绍一些网上教学资源。比如,电大在线的视频课程、课程章节的学习指导或者复习题,往届试题资源库、作业讲评、课程章节学习等要点。另外,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网上教学平台中的“课程讨论区”的使用。要求学生参与“课程讨论区”的网上教学活动,这是吸引学生重视网络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里可以进行实时也可以进行非实时的讨论和答疑,其灵活性是其它教学手段尤其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网上发布的辅导、练习、IP课件,都是教师按照重难点知识制作的.,但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网上答疑就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补足手段,能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适应学生个别化学习的需要。所以,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网上答疑活动,把它作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手段来实施。课程辅导教师的导学工作,能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网上获取最有效的学习资源,这也是提高电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二、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是教电大开放教育网络教学策略的思考河北省卢龙县电大进校吕翠玲给人已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如何归纳要点、提出难点,如何发现问题等。我们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参加辅导和讨论,要求每个学生在每门课的“课程讨论区”至少提4个问题,并且最晚在两个工作日内给予释疑解惑,在面授时重点指点迷津,授以科学的学习方法。我在辅导《保险学概论》,首先,参考中央电大、省电大的有关资料,制定了这门课程的教学一体化实施方案,挂在网上,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对课程的知识结构有个全局的了解和局部的把握,带着目标进入学习状态。其次,在面授答疑时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梳理、归纳、提炼、整理学习内容,并及时消化、吸收成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再次,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案例学习方法,加深对课程中涉及实例的理解。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将文字教材提供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学习中,在平时的工作中收集整理来自教学一线的信息或资料,将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分解设计,使其各个部分都具有可操作的实践教学的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能学到知识的实质是不断具备并完善“会学习”的方法,这样才能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所学知识,丰富自己认知智囊,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有效学习。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倡导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专制体系,学生由传统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接受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给学生提供了满足需要的机会,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激发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多边互动,培养了学生团体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强调了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把个性化学习与合作式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是切合网络学习者实际需要的教学模式。这里的交流除了师生交流外,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和相互学习。开放教育自主学习的一种主要助学模式是学习小组,为此,我把地域相近或同一单位、同一系统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活动来实现同学之间的交互,获得信息反馈。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能较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会学、乐学,而且通过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和群体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谐发展。另外我还指导学生通过答疑电话、BBS、电子信箱等手段,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开阔认知视野,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注重对学生的考核评价

  对学生的网上学习,如果没有相应的考核评价,很难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此,作为课程教师,我努力做到有管理、有督促、有检查。为了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进行有效监控,我们日常及时督促学生登陆电大学习平台,完成在线测试题、离线作业和论坛发贴量等,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程讨论,让学生形成网上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将网上学习与讨论变成电大开放教育的主要学习形式。

教育教学思考4

  一、舞蹈教学的概念

  “舞蹈教学”是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受教育者掌握舞蹈知识与技巧、提高舞蹈修养的过程。它是一种通过传授舞蹈理论与技能来促进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及加速舞蹈文化得到普及的重要手段。

  二、舞蹈教学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舞蹈教学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艺术教育的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舞蹈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为达到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舞蹈的目的,教师必须要想方设法不断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舞蹈教学具备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牢牢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其能够充分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最终产生对艺术的兴趣,为今后的艺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最终让艺术学习成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二)舞蹈教学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艺术教育对人的道德情操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同样,舞蹈教学在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形式上也都具备此功能。首先,舞蹈教学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并配上复合意境的音乐来塑造出各种舞蹈形象,让学生在学习、训练及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善的一面。其次,舞蹈教学一般在学习、训练、排练及表演上都是严格进行的,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及坚韧的意志品质的养成。因此,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大大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三)舞蹈教学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我们知道,舞蹈教学是集教学、训练、排练及表演等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一门关于人体动作及形态练习的课程,基本功的训练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基本功训练,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柔韧性、灵敏性、协调性等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美的体型。另外,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高峰期,通过带有强度的身体锻炼,能够促进学生身体上肢及下肢力量的增强。由此可见,舞蹈教学是具备提高身体素质功能的。

  (四)舞蹈教学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艺术教育是一种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与理解,并培养艺术表现力及创造力的教育形式。同样,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舞蹈教学在此方面也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舞蹈教学中,教师教授学生优美的动作姿态,并配上音乐旋律,塑造了优美的舞蹈形象,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这也就是所谓的美育教育。经过长时间的美育教育,学生的形体美和内心美就会逐渐达到统一,从而,审美能力得到不断地提升。

  (五)舞蹈教学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舞蹈教学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指导学生针对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索与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及自觉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发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不断地保持积极学习的状态,学生才能越学越轻松,教师才能越教越轻松。从而,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出优秀的舞蹈苗子。

  (六)舞蹈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舞蹈教学的内容一般会富有丰富的情感及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在舞蹈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应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不断创设愉悦、合理的教学氛围,适时引导学生多探索,鼓励学生多思考,灵活采用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促进知识、技能与创造能力相结合,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由此可见,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提高我国艺术教育领域的完善性,才能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实用型艺术人才。

  三、结论

  总之,艺术教育的主要作用是能将知识与技能巧妙地融入到学生体验艺术的美妙中,同时,舞蹈教学的关键是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完善自己的审美意识,激发出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增强身体素质。同时,为了使舞蹈教学在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发挥更出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要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在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革新,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做到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

教育教学思考5

  论文关键词:

  自主学习学习动机合作学习建构主义

  论文摘要: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课程实施的形式和内容问题:自主学习变成自流学习;庸俗化的启发式教学等问题。探讨这些问题,对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有着现实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中最关键的改变,就是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师生交流和合作机制的建立。笔者经过观察与反思,发现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方式中,存在一些课程实施的形式和内容问题,值得探讨。

  一、自主学习变成自流学习

  传统的被动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实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削弱。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离开学生的自主建构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因此,本次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但是,自主并不意味着自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不是把什么都还给学生,放手不管。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既没有指导、提示与要求,也没有检查与反馈,学生喜欢怎样学就怎样学,喜欢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表面上看学生获得了自己的权利,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完全变成了自流式的学习。

  教师在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完成高中的教育教学任务,达成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就应该认真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二、庸俗化的启发式教学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非常重视启发诱导的作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地引导启发,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启发应该有一个最佳切入点。

  在学生感到最困惑的时间,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进行启发,才会收到好的效果。目前,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有时被庸俗化成为问答式教学,常把问答当对话。“知不知道”、“对不对”、“是不是”等比较肤浅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样的问答式教学,难以展示给学生真实、深刻的问题情境,实际还是教师在灌输知识,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缺乏体验的学习活动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教学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之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相应的发挥,因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探究、讨论、交流、实验等形式的活动必不可少,通过这些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由原来的“我讲你听”、“我写你抄”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一种自主学习,但是如果活动设计不恰当,目的性不明确,就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课堂教学中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糟糟,这种活动与动脑脱节,目的性差,缺乏体验与反思,是一种无效的活动。

  真正的有效活动应该是围绕一个有效问题展开的,在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合作、交流、争辩这样的活动,发现新知识与方法,完善认知结构,学生的学习体验才是丰富的,相反,缺少体验的活动只是画蛇添足,降低课堂教学的品位。

  四、滥用鼓励与表扬

  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学习活动予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说,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赫洛克所做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功体验,提高学习动机水平,这与新课改的理念是相符合的。但是也应该看到,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把握好表扬的度,不管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难易程度如何,只要回答正确就给予表扬,即使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偏差,也不予以纠正,反而称赞为有创新意识。“你真棒”、“真聪明”这样的赞誉之词不绝于耳,造成了表扬与鼓励的滥用和贬值。 其实,高中生已具有了一定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反思能力,如果答对了简单的问题,教师给予表扬,反而会使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低,只能回答这样简单的问题。因此,应在学生解决了相对于其认知水平较困难的问题时给予表扬,才能真正起到增强自信,激发动机的作用。否则,鼓励鼓励在鼓励,只能造成两个极端,一是使学生逐步丧失自信心与学习动机,另一种结果是使学生盲目自大,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评价,终不能成大器。

  五、完全否定接受学习,造成探究的泛化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有些课堂上,探究性学习被泛化了,不论学科知识是否符合学生的探究水平,都使用学生发现、探究的方式去组织教学,导致了探究的浅层化。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学科都适用于学生探究,那些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花时间去探究,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很快就能掌握,而那些能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究,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构建学科学习内容的意义才是有益的。

  现在强调探究性学习,并不是要全盘否定接受学习,只是过去忽视了探究性学习,今天找回它应有的地位而已。因此,要学会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两条腿走路。

  六、小组合作学习的表面化

  有些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交给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的时间也没有保证,有的小组成员还没有进入状态,教师就结束小组讨论,而且缺乏平等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以少数优秀学生的意见取代了小组意见,多数学习差一些的学生成为陪衬,他们的意见被忽略。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名无实,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要想使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产生积极的效果,就应解决好三个问题:

  (1)要交给小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并保证有足够时间展开研究与讨论;

  (2)组建优秀学生与后进生合理搭配的异质学习小组;

  (3)教师应是小组的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新课标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并不是全盘否定。如果不能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只是根据一些新名词、新提法,就盲目地模仿,走向另一个极端,结果是可怕的,毕竟学生的中学学习经历只有一次。因此,课堂教学的改革不能流与形式,而应高度重视、加强学习,坚持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2]叶澜.改革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评价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xx,(8).

教育教学思考6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在我国受到了较大的关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学,对学生的大脑开发和潜能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学前教育中强调声乐教学,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应用。本文简要阐述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现状,以及强调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教学 创新模式 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社会大众对学前教育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学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等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量。声乐教学模式的运用,更是促进了学前教育水平的质的提升。但在实际的学前声乐教学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阻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进行探讨。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学前教育中声乐教学的教材难以完全满足教育目标。即许多声乐教材并不能达到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所以无法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日后工作的需要。一方面,许多学校为了实现针对性教学,根据本校学生的特征,由本校教师主编了相关的声乐教学教材。这种教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针对性的高效教学,但也导致学生的知识面有限,难以保证全面教学的实现;另一方面,学前教育在近几年得到了许多关注,教育的相关理念和思想也有所改变,但教材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还需要保证一定的教学逻辑等,所以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难以保证充分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条件,对学生日后的工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社会实际的需要,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国的许多行业都在积极进行改进和调整。但相对来说,教育行业的改进速度较慢。教学方法没有及时进行改进,关键的教学点也没有适应社会实际的需要。所以,难以满足实际要去的声乐教学,是难以保证教学效率的。二是教学方法的传统,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理论体系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运用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不强,为社会提供的综合型专业人才有限,导致我国的学前教育难以实现质的提升。

  (三)学生声乐演唱基础较差

  学前教育中的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教师更加强调学生的运用能力以及将其充分于工作中的能力。所以,这就对学生的声乐演唱基础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学前教育是比较热门的专业,报考的学生较多,但学生质量却参差不齐。在接受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之前,甚至有许多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乐教学,这为后续的深入声乐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导致教学的进展缓慢。另外,学生的声乐演唱基础较差,学习中需要克服的困难较多,也容易使得学生对声乐教学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声乐学习的效率不高。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一)创新是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

  实现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促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要求更高,对学前教学的教师的教学能力等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是为了推动教学体系的发展,也是促进其适应市场需要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关注对理论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难以提升,对教学体系的进步和完善的益处有限。因此,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促进其不断进步和健全的有效方法。

  (二)创新是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方法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学前教育的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社会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才能充分提高声乐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声乐教学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高效的声乐教学对学前教育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加强对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大众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促使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声乐的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进而为以后的更深层次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措施

  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教学理论进行的一次总结。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教学能力,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所以,实现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充分配合。

  (一)实现整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的结合

  所谓实现整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的结合,是指将两种不同教学形式的优势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大多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节约和整合教学资源,但也容易导致教师忽视了对个体特征的重视,以及更高效的针对性教学的实现。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的专业性内容更多。所以此时针对性的教育和个体教学的实现也十分重要。例如,可在学习新知识时,将原本30人的班级教学,转换为10人的小组教学,再借助学生的讨论与合作共同攻克声乐演唱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想法,还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种将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并运用声乐的专业性知识。

  (二)确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日常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也是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提供科学的经验借鉴。学前教育中的声乐教学,需要学生掌握好声乐专业知识与专业内容的教学输出之间的关系。所以,不仅需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还需要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例如,在声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加强互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团队合作,在自我观点的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并最终成功解决问题。此外,学生还可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劣,并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理论教学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保证必要的引导和解惑即可。将学生放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也能够促进和谐课堂的构建。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思考,能够促使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借助声乐特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本质上说,声乐课程属于美育的范围。而在学前教育中,通过演唱和表演来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演唱是抒发人类情感比较直接的方法,在演唱过程中还能够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感情。所以,借助声乐本身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演唱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依据歌曲的背景灯内容,分析歌曲更深层次的含义,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能力。此外,教师还需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并引导学生进行这种能力的输出和运用。例如,可将音乐演唱教学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结合。在进行歌曲的学习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索,或通过小组探讨对歌曲进行理解。通过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潜能激发提供了条件,对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有着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学前教育中的声乐教学对学前儿童的大脑开发和音乐潜能的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将整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采取“联系式”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以及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等方式,从教学思想、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从科学教学的层面对学前声乐教育进行了分析,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声乐教学水平的提升,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为其全面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注文献】

  [1]曹红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教学新模式构建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04:131-132.

  [2]李梦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再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123-125.

  [3]杨蕊.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4,07:83-84.

  [4]袁楠.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06:153.

教育教学思考7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近年来广大英语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一、英语素质教育的内涵

  所谓英语素质教育,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是指人对英语相对稳定的、内化的、长期起作用的能力和品质。它包涵以下3个内容:

  (1)社会文化素质。即语音、词汇和语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用英语交际的能力,英语语言审美能力,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自学英语的能力。

  (2)心理素质。即用英语交际的欲望、信心和勇气,对语音、语法、词汇、语句、语篇的注意力、观察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对英语语法结构、文学作品和语言逻辑问题的思维能力、想像力和推理能力,英语学习的正确动机、持续的兴趣和坚强的意志。

  (3)生理素质。即语言器官和身体其它器官的良好发育,在语言活动中的灵敏性、正确性和耐力。

  根据以上表述,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能力和品质培养过程中的教育。它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内涵的时代性。体现了现代社会中的政治、经济、生产等对英语人才的要求。第二,对象的个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不用英才教育、模式整体教育。模糊“ace=宋体>优等生”和“后进生”的界限,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三,内容的全面性。注重对学生文化、心理和生理素质的培养,使之全面发展。再根据学生实际和不同要求,因材施教,使学生各自的个性发展与能力提高得到和谐发展。

  二、为什么要实施英语素质教育

  首先,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现在,提高全民族素质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而中小学素质教育则是完成这个任务的基础。《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特别把素质教育的实施作为一个突出的重点,明确指出了教育的发展方向。所以,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其次,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是改革开放培养人才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育一直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中徘徊,把学习目的定位在应试上,教学活动围绕考试而设,学生说不出、听不懂、写不通、译不出来,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李岚清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批评英语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现象。因此,我们每个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重新认识英语教育的目的,从新的角度去探索和研究英语教育的效益问题,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快好省地解决英语教学的路子,而素质教育正是顺应了这一需要。英语教育中提倡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学习英语,不仅在于解决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有用工具,参与国内国际活动,使英语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有力武器。

  再次,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是遵循语言学习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受结构主义影响,教学方法背离了语言学的实践性,扼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交际工具,学习语言不是单纯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语法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英国语言学家埃克斯利(C.E.Eckersley)也指出:“教英语的目的是教会学生:a.尽可能象英国人那样说英语;b.能听懂英国人所说的英语;c.顺利阅读英文;d.正确写作英文。”要达到此目的,就要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三、怎样实施英语素质教育

  转变教育观念。在教育思想上,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和束缚,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转变三个观念:(1)人才观。无论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是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来说,都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在造就一大批优秀高科技人才的同时,同样需要一批训练有素、业务精良的普通劳动者。

  (2)质量观。一直以来,在学校及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着以分数衡量教学质量的现象,以书本知识论学识,以文凭论能力,教育质量观完全被扭曲。我们应当意识到,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社会,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杰出的科学家,同样需要出色的挡车工。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为人的个性发展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方面人才。

  (3)教学观。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曾几何时,教师尊严主宰了学校和课堂,教师占用大量课堂活动时间,学生几乎无参与机会;有的教师动辄体罚学生,挫伤学生自尊心,侮辱学生人格等。这些行为本身就是对教育的亵渎。我们应树立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的观念,教学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规律,并真诚地对待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感情上与学生拉近距离,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强化教改意识。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笔者认为应该强化4种意识:

  (1)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素质教育的出发点是面对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设置形式多样的语境或话题。例如教师应少讲少说,把充裕的时间让给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鼓励他们敢说敢做、多说多做、能说会做,让整个课堂贯穿的是“问题—情境—实践—交流—运用”,使学生始终都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2)教法改进和学法并举的意识。传统的英语教学是重教轻学,随着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不少教师已意识到这种做法的缺陷,并把注意力转向教法的改革上,使教学效果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意识。《中学英语新教学大纲》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基础英语知识并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新大纲为教学目的赋予了“为交际”这一新的内涵,使我们认识到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教会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例如,笔者曾经在英语教学中一直坚持下列几个环节:a.坚持课前1~3分钟的值日汇报制,让每位学生都有训练用英语表达的机会,汇报内容不限,这样做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对值日生所述内容用英语作简单概括、点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听、思、讲、练的能力。b.课中巧设疑问,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尽量用英语去讨论、分析、解答问题,教师从中作适时地启发、诱导。c.课后,鼓励同学之间对日常用语、生活、学习、思想、饮食、起居、借物、打电话等尽量用英语交谈,为自己创设练习英语的环境。经过长期坚持,外语“哑巴症”逐渐消失。

  3.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生理素质的培养。传统的英语教学强调的是结构的学习、机械的操练,不考虑学习愿望和爱好,这禁痼了学生的思维,对相当多的学生容易形成英语学习的障碍,影响学生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的形成。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1)加强听、说、读、写训练,促进各种技能协调发展。(2)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想像力、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能力和反应能力,使其在交际中能迅速理解、判断和获得信息并快捷作出反应。(3)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对英语的情感,使其具有用英语交际的强烈愿望。(4)磨练意志,培养学生身心统一素质,使其在语言学习或测试中能身心处于安宁、放松、活跃、愉快的状态。

  4.提高英语教师素质。《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大计。”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应从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和品德素养方面做出巨大努力。

  (1)应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并把教育重点定位在“学教并用,以学为本”上。

  (2)应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教师要不断更新英语专业知识,学会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完善自我,做到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在进一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同时,还要广泛了解教育评价学、教育理论学、教育人才学等方面的知识;把创新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认真研究英语教育学方面的知识,掌握新内容和新规律,并融会贯通,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3)应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例如巧妙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严密组织课堂结构,做到“点准,线清,练活”,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4)应具备良好的品德素质。英语教师的思想品德素质在师表形象中占主导地位,直接影响到英语教育的目的、方向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英语教师应培养热爱教育、热情开朗的性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既是师德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准,也是对学生产生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的人格魅力的体现。

  素质教育的实施,将使教育领域发生一场深刻的革命,对培养跨世纪人才、推动教育改革步伐、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产生深远的意义。作为教师,应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性,把素质教育面貌向前推进,让21世纪的中国教育焕发生机。

  【参考文献】

  [1] 陈光旨,郭道明.素质概论与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研究,1998(增刊)

  [2] 韦国峰.试论面向知识经济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研究,1998(增刊)

  [3] C.E.Eekersley.基础英语.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教育教学思考8

  一、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因素

  (一)学生入学时音乐“零”基础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需要对单独学科内容精通,所以入学前没有音乐特长加试,属于无门槛入学,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声乐这门学科,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存在音准问题,甚至个别学生存在五音不全的现象,集体演唱时更是各唱各的调。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了解学前教育专业,更谈不上热爱学前教育,之所以选择该专业的原因主要是将来就业比较容易,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显现出对歌曲的把握程度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音乐学习中会出现学习困难和厌学等现象。

  (二)授课时数严重不足

  学前教育专业的班级人数普遍在30~35人之间,声乐课每周安排2节,一个班级一分为二,由两名教师负责授课,名为小组课,可因为人数多,授课方式也只能采取集体课的形式进行,每周短短2节课要完成教学任务,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只能是点到为止,而能达到教师要求的也只有少部分学生。由于时间和人数限制,在授课中往往无法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水平进行分组训练,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有选择性地针对具有共性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练习、分析与指导。

  (三)课程设置没有以实用性为主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中,幼儿歌曲的学习时间所占比重较小,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教学计划要求,75%的时间都在教授艺术歌曲,而没有从幼儿教学的特点出发,弱化学习的专业性,强化学习的实用性,从而造成学生美声、民族唱法不精,儿童歌曲的演唱方法也未能很好地掌握,课程安排与实际需要相脱节。

  (四)教材过于单一,创新性不足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大多数都在使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复旦卓越全国学前教育专业系列之声乐教材丛书,此书出版于20xx年6月,虽然编录了一些当时比较流行的艺术歌曲,但时过7年,现今未编入当下传唱度较高、较新的歌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少了学习兴趣。

  (五)专业教师缺乏幼儿园实践经验

  目前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来自音乐学院,从校门进校门,虽然在音乐学院接受的是声乐课程的专业学习,但没有接触过学前教育专业的相关知识。尽管许多教师对艺术歌曲的把握能力很强,但对幼儿园的实际却知之甚少,更没有在幼儿园实践和工作的经验,导致在教学中所用方式仅局限在音乐学院所学内容进行教学。

  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改革设想

  (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是为幼教行业培养不同类型的幼儿教育人才的专业,其专业定位明确,就是不定期地为各幼教机构输送适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具有较好综合素质的优质幼儿教师,而不是培养艺术类的专业人才。所以,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就不能模仿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也不需要过分强调专业演唱标准,更不需要用专业演唱标准的好与坏来衡量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要结合幼儿年龄段的接受能力,采取适合这一阶段儿童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传授相应的声乐理论知识和演唱技巧,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合理设置课程,改进教学方法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艺术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在声乐课程的设置上,应围绕幼儿园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现状,合理规划课程设置,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分配贴合实际需要,体现课程设置的基础性、启蒙性、教育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学情况和幼儿园工作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教学重点与市场和社会需要相结合,以培养合格的、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幼教人才为目的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由浅入深,从课本到实际合理化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互相讨论,最终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中来。

  (三)加大儿童歌曲的教学比重

  学前教育是为幼儿教育工作定向培养师资的专业,其综合性及实用性非常强。由于学生面对的教育对象都是学龄前儿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选择一些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儿童歌曲来学习。而在教材选择上,也应注意内容选取的广泛性,同时也应有一定的侧重点,除学校使用的教材外,还应适当加入一些教材以外的内容进行学习,可从现阶段幼儿的喜好、流行性及实用性等角度出发,选取一些幼儿感兴趣、社会传唱度高的歌曲。

  (四)强化儿童歌曲教学的范唱能力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专业性较强的音乐院校,学习内容都采用正统的美声、民族的发声方法,这些教学方法虽然专业性、技巧性很强,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却并不是很适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以幼儿园、早教培训机构为主,所以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在教学中除应掌握专业的发声方法,还应掌握儿童歌曲的演唱方法,教师先从自身增强儿童歌曲的范唱能力入手,使学生可以通过聆听教师的范唱,明确艺术歌曲与儿童歌曲演唱时所采用的不同的'发声方法的区别,让学生在学习中正确掌握儿童歌曲的演唱方法,使之成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符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要求。

  (五)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学习中由于受到课程安排和课时的限制,我们可以将声乐教学中一些未完善的内容延展到第二课堂中进行,可以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声乐讲座,安排本专业教师轮流试讲,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教师的讲授从中汲取精华,同时也可以加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此外,还可以举行各种形式的演出和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也为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六)强化教师的调研和实践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一线教师,除对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应掌握扎实外,更需要了解本专业的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要求。平时应抽出适当的时间下到幼儿园中去,与幼儿园的在职专任教师和有经验的专家进行沟通与交流,通过调研活动和亲身实践,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同时,利用互联网、书籍、学术期刊等相关信息和资料,多关注和学习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学科的教学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有关的最新情况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才能把最新、最实用的教学内容和理念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走上幼儿园工作岗位后能够学以致用。

  (七)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要想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优质幼儿教师,首先必须拥有一支过硬的教育团队。这就需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专职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走出校门,到有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去学习、观摩,把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带回课堂进行尝试。还可以请幼儿教育方面的专家进校开展讲座活动,让教师能够直接与专家进行零距离沟通与交流,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三、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安排与实际需要之间的差别,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改革,并逐步加以完善,才能真正解决好培养方式与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才能真正达到培养目标与实际需要之间的无缝对接,源源不断地为各类幼儿园输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合格的专业人才。

教育教学思考9

  【摘要】现代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还需要重视引导并且培养学生正确的对待生命、生存、生活。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开展三生教育,要以生命教育为前提,基于生存教育,实现生活教育。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三生教育;教学反思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使得三生教育理念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科教学活动中,意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生教育理念下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学识,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素养,重在培养具有较强生存能力、重视生命、适应能力强的人才。

  1.三生教育概述

  这里所说的三生教育指的是: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开展生命教育意在让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意义所在,使得学生能够尊重并且珍爱每个生命。开展生活教育意在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与技能,进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开展生存教育意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掌握生存之道,更好的适应生活。

  2.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三生教育的地位

  2.1生命教育是前提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是前提。生命教育理念倡导的是以个体生命为起点,构建关爱并且互助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习内容中寻找生命教育的素材,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教学方式,逐渐的引导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理解生命的本意。

  2.2生存教育是基础与核心

  教育主要是围绕生存开展的,教师传授给学生的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还包括生存技能,这需要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生存技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展生存教育则需要不断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以及能力,使其能够掌握生存必需的技能。生存教育是以知识为依托,在化学教学课堂中需要教师能够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互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引申生存之道,进而通过化学知识,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2.3生活教育是方向

  化学教学课堂中开展三生教育,要以生活教育为教学方向与目标。基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其倡导生活即教育的教学理念。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开展生活教育,需要教师能够以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并且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参与化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在化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中获得经验,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的策略

  3.1深挖课本资源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需要教师能够深度挖掘课本资源,利用课本资源带入三生教育内容,进而实现高效教学。譬如:在开展《我们周围的空气》课程教学活动时,教师便可以名人研究学术的案例,比如拉瓦锡,来引申生命教育,通过向同学介绍拉瓦锡为了进行学术研究,持续十二个昼夜进行燃烧实验,进而研究出来燃烧着爱现象,向学生传递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勇气,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品质,还可以利用不珍爱生命的案例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并且珍爱生命。

  3.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引入三生教育,则需要教师能够将生活实际与教学知识相互联系在一起。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生存之道,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3.3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开展三生教育活动,则需要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参与化学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同时配合多媒体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演示化学现象,将文字转化为动态图画与视频,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最后通过实践操作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其在此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以及知识探索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可以以教学内容为依托,紧抓知识点,深挖化学知识、实验、人物等的教学资源,实时向学生传递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生存的技能相关内容,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与生活价值观,使其能够通过化学学习,掌握生存技能。

  结束语:

  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开展三生教育,要以生命教育为前提,基于生存教育,以更好的实现生活教育。教师要积极的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善于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其带入到化学课堂中,进而开展三生教育。

  参考文献:

  [1]宋晨升.论“三生教育”的当代价值[J].黑河学刊,20xx(10):69-70.

  [2]李玲.浅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三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xx(40):194-195.

教育教学思考10

  摘 要:随着高职学生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方式的高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本文就传统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并对如何进行适合高职特点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方式,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财务管理是是高等职业院校财会类得一门核心课程,它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资金运动进行管理的一门交叉性应用学科。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授课过程中注重理论教学,这与目前高职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重点不相符。那么,如果改变传统理论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符合高职院校实际需求的教学新方法是当务之急。

  1财务管理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模式,很难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以教师讲课为主,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唱独角戏。缺乏或者说很少有教师和学生的双向的沟通交流。而教师讲授的也仅仅局限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上,很少甚至是没有给学生动手的时间和能力的培养。

  1.2教师本身的实践经验欠缺

  由于高职院校的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是本科院校或者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的,师都是校门对校门的经历,又因为我们国家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是侧重于理论的,对实践的要求基本上很少甚至是没有。这样就导致老师缺乏实践经验,所以,教学过程的组织只能按照教材上的设计模式进行,那么生动案例的缺乏,对知识点的讲解缺乏趣味性,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那么,想让这些老师的讲课体现高职特性就更无从谈起了。

  1.3教材内容,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传统教材基本上按照“一四四”(一是一个目标即公司价值最大化,四是四个模块即筹资决策、投资决策、利润分配和流动资产管理,四是四把工具即时间价值、风险模型、期权定价模型和会计报表分析)的框架体系进行编写的。内容和形式都与社会的实际不相符,理论分析占篇幅的绝大部分,而实际情境的模拟非常至少。同时, 案例的选取也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制约了同学们系统的理解财务管理的真正意义。

  2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几条途径

  2.1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管理教学体系为导向,强化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唱主角戏的局面。变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的局面,做到在做中学、学中做, 并通过教师启发式和学生讨论总结学习知识的.新方式。课程的基本理论以“必需、够有”为前提,将突出实践、注重实践作为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基本指导思想。

  2.2处理好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践知识的传授之间的关系。以实性知识的讲授为主, 将理论知识的讲授贯穿在实践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为了改变以往单纯的讲授理论知识的枯燥局面,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减少琐屑的理论探索,给实践教学腾出必要的空间。

  2.3加大和企业的交流力度和毕业生的质量跟踪体系的建设,以此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说白了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学生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所以要求我们的教学部门多进行和企业的沟通交流,积极进行毕业生的回访工作,这样既能掌握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又能了解到我们的学生的特长是什么,我们的学生特短是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对我们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扬长避短,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对我们毕业生的评价。

  2.4注重ERP沙盘模拟教学。这种寓学生的管理意识于游戏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考察学生经营、运作企业能力的非常好的形式,学生自己的经营管理成果体现在沙盘上,变复杂、抽象的财务管理理论为直观,既培养了学生运作企业和资金的能力,又以学生容易接受的类似游戏的传授了知识,是传授知识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2.5注重发挥启发式教学的良好效果。启发式教学较之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是它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或者说领悟到所学的知识,从而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财务管理兼有管理课程的特点,所以更适用于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

  2.6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财务管理实际上是企业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和生产时间活动的总结,因为学生既没有参加过生产活动,更不用说经历过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了,所以他们对这些活动的理解是非常的肤浅的。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授课过程中,我们不妨用一些真是生动的案例穿插在理论讲授过程中,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不妨结合生活实际,尽量采用近期媒体上的热点问题或者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结合我们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当然这也给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必须有驾驭问题的能力和深厚的理论实践知识。

  2.7运用好网络这一平台为我们的授课服务。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也必须重视这个和学生生活相关的平台,利用网络的优势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方便。我们不妨建立一个财务管理教学平台,将自己的教学课件、练习题目挂上,供同学们复习、预习。另外设立问题咨询平台,这样既给同学们自学提供方便,也是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

  2.8注重发挥情境教学法的长处。情景教学是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等技术根据教学内容所描绘的情境, 设计出形象鲜明的影像资料, 辅之以生动的语言文字和音乐背景,再现教学内容中的情景表象, 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 使师生在此情景之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法不仅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它还可以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模拟现实法等各种方法以达到逼真的情境效果。以达到学生真正置身处理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帮助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9开发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教材。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好的、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教材和辅导材料。这就要求广大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在基于工作工程的思想主线下,多与企业一线专家进行沟通交流,并召集长期从事财务管理教学一线的经验丰富的老师积极探讨,出版处高质量、高水平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教材。

  高等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大力反战的一项高等教育,也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举措的重要内容。所以,高职财务管理教学只有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制定出符合社会需求和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并辅之于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让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真正领会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的体系及内涵。

  参考文献:

  [1]张春萍.高职高专《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J].文化建设,20xx(9):46-47.

  [2] 李红梅.财务管理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3).

  [3] 陈建军.试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xx(9):109-111.

  [4]刘素荣.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9).

  [5] 曹艳红.高职高专《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改革[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4).

  [6] 黄亿红.论财务管理课程在教学改革活动中的创新性.财会通讯(学术版),20xx(3).

教育教学思考11

  我国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多年,已取得了一定成果,并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对比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情况,仍然处在落后地位。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水平难以满足。因此,如何持续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成为重中之重。小学是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对教育的全过程而言极为重要。培养全面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音乐教育不可缺少,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成为了教育界一个十分有代表性和意义的课题。

  一、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缺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老师为上课的主体,由老师向学生传达知识。这样造成老师没有办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全程参与学习的过程,最终使小学音乐教育成为了音乐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慢慢在这种被动式的学习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开展创新教育,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创新教育中,重新定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需要放弃过去高高在上的形象,与学生更多的交流,并通过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部参与,改原来的传达式学习为参与式学习,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实现教育目标。

  二、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要针对小学生特点

  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此作为最根本的目标。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愈来愈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应运而生的教育模式,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以人文本的原则,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具有“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活泼”等特点,小学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时就要注意并利用这些特点,采用创新教育,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也可以帮助开发智力,促进学习其他课程。

  三、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要以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保障

  小学生比较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传统课堂中,学生被束缚,难以真正的感受学习的乐趣,更不会展现出创新方面的才华,而在进行创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构建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将直接提升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师要诱导学生展现创新思维,教育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教会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要对学生的尝试和创新予以鼓励和支持,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解放学生的天性,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要运用

  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传统的音乐教育方法不注重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一刀切”,对所有学生都采用教唱的方法进行教育,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基础、水平、理解能力等不尽相同,应因材施教,使所教授的知识能够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引起他们的兴趣,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并且还要注意创新和突破,不能一成不变。让小学生们产生对学习的好奇心,从而自发的.产生学习兴趣,这样才会使小学生真正的提升对音乐的感知,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提升音乐素养。

  五、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要保证

  创新思维的始终贯穿创新教育中,要鼓励小学生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去发现、去探索,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摒弃传统教育中禁锢学生思想,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的做法,要将创新思维贯穿教育的全部过程,培养高素质人才。音乐具有美的特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和魅力,在美的享受中学习音乐知识,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加强小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教育效果有促进作用。在开展音乐创新教育时,对音乐教室进行合理的布置,可使小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其快速进入音乐角色,理解音乐内容。具体做法包括:按照音乐会方法布置桌椅,让小学生更深层次的倾听音乐;在音乐教室摆放音乐照片或在教室墙壁悬挂音乐图画,让小学生对音乐加深了解;合理摆放乐器,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等。小学音乐教师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一员,想要开展音乐创新教育,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并且要不断提升,总结相关经验,以达到开展创新教育的要求。

  六、结语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阶段就开展音乐创新教育,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本文通过对创新教育的探讨为开展小学音乐教育提供参考。

教育教学思考12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许多高等院校均设有艺术类专业,该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所不同,具有特殊性。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相比,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难度较大。本文作者分析了目前诸多高校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当前的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有一些帮助。

  论文关键词:艺术类专业 大学英语教学 教学现状与建议

  我国许多高等院校均设有艺术类专业,该类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所不同,具有特殊性。他们的教学安排特殊,入学考试特殊,专业、文化两条线。生活规律与生活方式也特殊:上午上公共课,下午、晚上都上专业课——声乐、钢琴、舞蹈、素描等。他们的衣着、发型总会有所不同,给校园带来了几丝前卫和个性色彩,他们构成了校园的特殊一类学生。这是高校的必然选择,也是综合办学、多元办学的具体实施的结果。

  由于艺术类与其他专业在教学目标、教学设置、学生来源、学生心理及毕业以后的去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表现在英语教育方面自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低,教学难度大,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探索具有针对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中,突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长与特点,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在艺术类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入校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每年九月份新生入校,我校都要对学生进行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的测试。这类英语测试并未将艺术类学生单独分离出来。所有学生均使用同一种试卷,试卷的难易度以一级测试水平为准,满分为一百分。结果是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差悬殊,极少数学生成绩能达到五十分以上(但最高分甚至能达到八十分左右),而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成绩在三十分以下,其余学生的成绩在两者之间。也就是说,在艺术类专业的班级里,有个别学生入校时的英语水平相当于甚至可能高于非艺术类专业学生的平均水平,而最差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音标都还不会读。究其原因,艺术类的大部分学生都来自艺术类大学的附中学校或艺术类专科学校(只有较少数的学生来自非艺术类普通中学)。这类学校对文化课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学生入校前大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中学课程学习。上述情况就给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难题:教师既要有教授大学英语课程的水平,又要有中学甚至小学英语教师的经验和耐心。而大学生又不同于初学英语的中小学生,怎样使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赶上并达到大学英语的.水平,这是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师长期以来希望解决的问题。

  2、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

  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情结浓厚,文化基础薄弱。艺术专业的学生一般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其专业,大都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专业学习上。并且他们的高考录取以其特长加试为基础,分别参加专业课和文化课两次考试,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比非艺术类考生要低得多,而英语成绩的最低录取线一般控制在60—80分。进入大学后,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又决定了学生必须要参加较多的艺术实践活动,并且在对待专业技能课程和其他文化课程的态度上,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用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另外,这些学生英语基础差,从心理上讲,他们恐惧英语,即使想学,也没有信心学好;从行为上看,他们又缺少自觉性,再加上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预习,不复习,这些都成为他们学习的障碍,造成他们消极地学习英语,对学好英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往往对不理解的内容提不出任何问题。由于很少上自习学英语,常常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慢慢地便开始厌恶学英语,越厌恶,越不记,落下的知识就越多,越弥补不上。因此,他们的英语水平远远达不到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的要求。

  3、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教学水平不高。

  近年来很多高校虽迫于学校发展的压力纷纷开设了艺术类专业,但学校教学更多的精力还是放在非艺术类大学英语的教学上,因为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发展,而艺术类学生则不要求通过四级。这样,学校首先要考虑到建立起一支良好的非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队伍以保证教学质量,而艺术类英语教学教师队伍则常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不是很稳定,而且大多由青年教师担任,缺乏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带领这支队伍。

  二、艺术类英语教学的几点设想

  1、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自己的教学对象。

  虽然艺术类院校的英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也有其自身的优点,艺术专业的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联想丰富,思维活跃,比较感性,善于形象思维,记忆力好,模仿能力强,具有很强的语言可塑性,对文学和艺术有极强的感受力和领悟力。作为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发掘学生的这一优势,使其达到促进教学的目的。马丁·威德尔在《外语教学与学习》一书中曾经指出,有些学习者并没有明确的工具性或结合性动力;对他们来说,鼓励他们采取积极态度尤其重要,至少保证有一部分语言输入能满足学习者的实际兴趣。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教师应灵活多变,以适应自己的教学对象。如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教师可把音乐引入艺术类院校英语教学课堂,不失为投其所好的极佳的教学方法。现在随着交际法语言教学的普及,我们认识到必须把学习者置于真实的使用目的语交流的语言环境,重复训练,才可能使其获得无障碍、无停顿的思维和表达,确保语言的恰当流利和交流的顺畅。音乐正是真实语言应用的文化现象,歌曲的特性恰好是重复性、连贯性强。很多英文歌曲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如影片《铁达尼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乐曲起始处很容易吸引学生随之哼唱。而歌词本身又相当口语化,远离了繁琐的语法及冗长的词汇,学生很容易接受。

  2、采用分流教学,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对艺术类学生的英语进行分流教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已在很多高校使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分流教学,就是学校可根据学生入校时的成绩,将达到某一成绩(如70分)之上的学生放到其他非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班里学习英语,且要求他们也通过四级;而对低于某一成绩(如30分之下)的学生,则单独开设一个预备级班,可从英语最基础的内容开始教授,毕业前要求通过一种校内的水平考试;其他学生正常开设艺术类大学英语的课程。分流教学的直接优点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有足够的动力,而且学生基础相当,相互合作学习的可能性更大。当然,这种方法在实际的操作中,不同学校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和困难,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

  3、建立一支相对稳定且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艺术类英语教学教师队伍。

  任何一位业务出色的教师一定都会有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因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正是在这点点滴滴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而青年教师则恰恰缺少这种积累。所以稳定的教师队伍就为青年教师在艺术类英语教学上能够更好地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奠定了基础。此外,如果有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指导,则更利于艺术类英语教学。但在这一方面,很多教师也许会不愿进入这支队伍,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观点都认为艺术类英语教材简单,备课量小,而且又没有四级压力,所以课程系数也会定得较低。但却没有考虑到教师所教授的对象是很复杂的,有的几乎是英语初学者,有的相当于中学水平,也有的已达到大学水平。此外,相对于非艺术类大学英语而言,艺术类英语教学疏于管理,教学要求不是很明确。所以学校应切实地重视艺术类的英语教学,稳定教师队伍,制定并完善艺术类英语教学的规范和要求,保证艺术类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作为教师应当了解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独特之处,观察和掌握他们在英语学习上的心理表现,以此为基础开动脑筋,不断探索英语教学规律,设计出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热情和自信,教学效果较好的课堂教学活动。而作为学校管理部门,也应重视艺术类大学英语的教学,建立良好的教师队伍,制定合理的教学要求,为其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德杰。对艺术类学生英语教学与教材的探索[J]。社科纵横,2005。6,VOL20,(3)。

  [2]商学君,许林林。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3]王振平,陈建生。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轻工教育——调研报告,2005。3。

教育教学思考13

  【摘要】分析现有艺术硕士教育教学培养管理模式的现状,结合我校的主流办学特色,借鉴国内及国外目前艺术硕士教育管理的先进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对我校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方式进行重新构建,建立与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配套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方式,将通识教育传承发展,使我校的艺术硕士教育站在高起点上开展起来,这对提高我校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通识教育;艺术硕士教育

  一、高等艺术专业教育教学的现状

  艺术硕士是20xx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1次全体会议通过并批准而设置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在规模和数量方面都有所扩展,但是相随的是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中的问题也日显突出,特别是由于教育观念、培养方式、办学条件限制等原因,导致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上安排不够科学、合理,影响了艺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所以说,高等教育一直重视专业教育,忽视通识教育,而且专业划分越来越细,以至于同在一个大学而在不同学院、或在同一个学院而专业不同的教师交流沟通很难。这种学科单一性,专业单一性虽然有利于深入地进行某方面的研究,但它不能解决综合性的问题。因此,对我国现行的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问题应该加以反思,对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质量评价等等都需要重新定位。虽然我国艺术硕士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来看,我国艺术硕士教育起步晚,面对培养更多适应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的客观需要,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中问题日显突出,解决这些问题是我国艺术硕士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

  二、什么是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紧密相连。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博雅教育是适合劳心者的教育。劳心者就是不做他人的奴隶,也不当工资奴隶的劳力者。博雅教育应追求自我而受教育,而非追求外在的需要而受教育。博雅教育是以训练一个有思想、文雅的人为目的。通识教育与博雅教育的概念相关而理念不同,通识教育的涵义比博雅教育更为广泛。通识教育的英语名称可译为“GeneralEducation”,早期多译为“通才教育”。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通识教育指的.是现代通识教育。广义的通识教育既包括现代通识教育,又包含传统自由教育的基本要素,即指在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所普遍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识教育是人文教育的一种形式,其重点在课程的建设,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打破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开阔的胸襟、宽广的视野与人文气质。就课程开设而言,通识教育就是在大学开设通识课程,使学生从不同的“理解模式”来认识现象、获得知识,使学生的视野开拓,了解与人生相关的知识与原则、方法,由人文科学的文学、哲学、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学习中,建立共识,发展出高层次的学识,掌握与沟通信息,了解他人及社会化的能力。学生经过通识教育,其心灵将会更开放,思维更为广阔,适应能力更强,在变迁剧烈的社会,更具包容才能,从而个人的整个人生更为清新活泼并得以健全发展。

  三、通识教育的研究思路

  (一)加强学校特色课程与选修课程

  大学是培养学生的圣地,毕业生不仅要获得专业的能力、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还要具备创新精神。而这必须靠通识教育来完成。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校已经形成了“崇德、务实、求是”的办学特色,依据太行山精神,是所有师生员工和睦相处、共同学习的生动写照,是通识教育的源泉。为此,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大学的经验,充分了解社会需求、学生需求,不断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要加强选课引导,将我校学校特色与选修课相结合,使学生对学校及我校雄厚的历史有一个正确而客观的认识,使他们清楚作为该学校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充分体现课程的引导性作用和特色。

  (二)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我们要鼓励教师尤其是名师积极从事通识教育的教学研究工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提高课堂教学的授课质量;一方面要加强开课教师之间的联系与科研合作;此外还要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人文素质、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和训练方法;注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重视与第二课堂的结合,重视加强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各种专业比赛对提高学生素质的作用,并以学分的形式给予肯定,使学生拥有大量的选择余地,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思想。

  (三)充分重视专家教授的参与,加强通识教育的管理

  倡导资深专家教授的参与,使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与管理步入规范化与专业化的健康轨道。因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既涉及到社会科学,又涉及到自然科学等各类学科知识的融合,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结构的适用性、发展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而专家教授在这方面拥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及学术智慧,他们参与通识教育的讨论到决策的整个过程,会站在全校的高度,站在高等教育的高度,科学的规划,严格的论证,并在实施过程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此外,条件许可时还可以成立一个类似于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等等的专门的机构来统一管理通识教育。

  四、结论

  依据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审定的参考性培养方案,结合各高校学科建设基础与特色,我们制定详实科学的课程计划,是艺术硕士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其中涉及教学思路、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队伍建设与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通识教育能够让学生获得心智的训练和提升;通过了解历史的变迁,通识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充分的反思;而通过了解不同知识的内在统一性和差别性,了解不同学科的智慧境界和思考方式,所以,通识教育能够让学生对客观对象进行更高境界的把握。

  【参考文献】

  [1]秦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xx。

  [2]吴苏芳: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xx。

  [3]周频: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兰州大学,20xx。

教育教学思考14

  摘 要:众所周知,进入技校的学生成绩普遍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控能力差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同时伴随着中职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不断调整,作为一门重要文化课程的数学,课时不断减少。面对如此现状,技工学校数学教师如何教好数学呢?本文通过分析技工学校数学教学的作用与现状,对技工学校数学教育进行了对策分析,认为技工学校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让数学服务于专业课程。学生只有看到数学能够应用到专业以及实际中去,才能获得学习的动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技工学校 数学教学 数学服务于专业课程

  众所周知,进入技校的学生成绩普遍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控能力差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同时伴随着中职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不断调整,作为一门重要文化课程的数学,课时不断减少。面对如此现状,技工学校数学教师如何教好数学呢?

  一、技工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技工学校学生数学基础差

  随着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技工学校的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学生成绩普遍不好,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数英中考分数加起来都不足百分。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先天不足”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到技工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工作的思想,对数学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数学课就“头疼”。

  2.就业导向关注劳动技能,数学知识的直接应用少

  技工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这一理念下职业能力是本位,在培养过程中应以职业实践作为主线。调查显示,社会和市场对技校学生所关注的往往是胜任某一工作的专业劳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未来发展潜在能力和身体等方面,至于理论水平的高低则“表示理解”。

  3.“2+1”办学模式下课时的缩减

  在就业导向思想指引下,各技校在“2.5+0.5”的办学模式基础上积极推行“2+1”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三年到企业顶岗生产实习。

  在校两年当中,专业实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所占的比重也在增加;对文化基础课程,除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和体育外,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公关和礼仪等也都是必修课程。对数学课而言,课时已经难以保证了。

  二、实施技工学校数学教育的对策分析

  1.课程内容与教学模式

  基于数学课服务于专业课程的思想,在教学模式上可以作以下几种尝试:①将数学内容按专业课程需要进行拆分,分别整合到专业课程之中由专业课教师承担教学,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效果完全不同。但这种教学方式难度大,对专业教师要求高,适合于中青年教师多的专业学科,因为这些教师基本上都是本科或以上学历,且具有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完全能胜任中职数学课。近年来,我校以汽车维修专业作为试点,通过调整教学计划,把每周只有两节的数学课调整到由懂得专业知识的专业课教师担任教学,将数学课基础知识与专业课程的应用进行整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以后的专业课教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②彻底打散数学课程体系,使数学教学围绕专业课程转,专业课需要什么,数学课就上什么。但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得数学教师难于适从。③加强学科联系,使数学课能满足该专业各专业课程的需求。这种教学方式要求数学教师在与专业课教师充分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明确各知识点的具体应用情况,对数学内容进行筛选和理顺,根据各专业的要求“因专业施教”。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单从知识来看,数学枯燥乏味,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张嘴”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起来难受,学生学起来痛苦。其实数学又不乏趣味性,教师若以探究式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尽量以实例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情境增强数学的应用性,并多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因此,教师应尽可能结合本地、本校及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生动有趣、切合学习内容的课程,同时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如:在教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几何体体积时,可以先让他们看汽车发动机相对应的视频,让他们了解汽车发动机气缸体积的概念,然后再拿气缸套实物到教室讲解。在上数学课时,已经先把汽车维修专业课《汽车构造》中比较难理解的燃烧室容积、工作容积、发动机排量等专门名词“熔化”在数学课中了,“枯燥”的数学课好象变成了“有趣”的专业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技工学校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让数学服务于专业课程。学生只有看到数学能够应用到专业以及实际中去,才能获得学习的动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朱少彬《中职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2.赵志群赵丹丹弭晓英《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回顾》。

教育教学思考15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体育教学中有对学生的教育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在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学校要强化学生的体育教学,就要从小培养学生的终身教育观,提升学生健康水平。

  1.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体育教学终身体育观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为基础,要掌握一定的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践,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岗位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健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的学生体育锻炼计划,将相关的体育运动融合到体育课程教学中来。终身教育观的实施能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其自觉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也能培养他们良好的责任意识。

  2.有利于扩展学生的对运动技能的掌握。在学前教育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中的不断学习,能够使学生体育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同时,终身体育观念的提倡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两项甚至更多的体育运动的知识与技能,一般常见的运动拉伤、扭伤等运动创伤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最正确的处理,提高学生应对基础性的运动伤害的应对和学习能力,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应变能力。

  3.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学生通过体育教学能够掌握基本的测评身体健康状况的知识,并加以利用来提高自身健康的综合素质。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使用健康绿色的有机食物,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形成正确的身心健康观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从小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也能在体育锻炼中及时地调整自己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现状

  1.学生对终身体育观念意识浅薄。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只注重学前教育红音乐、舞蹈等教学技能,而没有引起对体育教学足够的重视。他们单纯地认为体育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占据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没有充分认识体育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也不甚在意,导致学生对终身体育教学观念意识浅薄。

  2.学生缺乏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他们没有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和动力,思想中有着对体育运动的抵触和自身的惰性心理,甚至一些学生只是为了上课,为了成绩而简单地参加一下体育活动,并没有完全投入其中。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想去进行体育运动的欲望,更不要说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观念。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措施

  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扩展体育教学途径。要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必须要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扩展体育教学的途径,激发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更新新的体育教学观念,就是要学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走向社会后适应终身体育观念,进一步将学生的体育能力与社会接轨,为体育事业奠定基础,也为学生从事体育教学创造新的发展平台和自由空间。

  2.将体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就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强学生体育教学基本能力的训练,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人体育教学素质要不断提高,体育知识要不断加强,也要开设体育实践课程的讲解,在不断的模拟教学中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可以进行仿真的课堂模拟,观摩真实的课堂教学等以不同的方式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学在这过程中不断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3.重视教育全程性,加强课外活动环节。一般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体育教学只开设两年,到大三就不会再涉及了。短暂的两年时间是体育教学的关键时间,如果能好好利用这两年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并不断地坚持体育锻炼,这样可以保证体育教学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要加强课外活动的环节,普及俱乐部式教学,不断完善提升理论和实践能力。

  四、总结

  在高职学前教学专业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促进健康的身心发展。

【教育教学思考】相关文章:

教育教学思考04-15

教育教学思考15篇04-16

【荐】线上教育教学给我的思考03-01

落实素质教育的思考08-19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的思考04-03

问题学生教育的几点思考06-18

教师对教育扶贫的思考和感悟05-15

案例:科学教育观摩活动引发的思考10-12

寻找一个支点 ——幼儿教育整合观下的数学教学思考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