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精选]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三国演义》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三国演义》有感1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叫《三国演义》的书。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精彩的故事。这本书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为争夺天下而互相攻打对方。
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曹操、孙权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经过多年战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建立了蜀国,曹操、曹丕等人建立了魏国,孙权、周瑜等人建立了吴国,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这本书里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诸葛亮三气周瑜、黄盖巧施苦肉计、王允巧使美人计等。这些故事中,有很多故事都被改成了成语,如:苦肉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刮骨疗毒等。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桃园三结义中的.主人公:张飞是一个黑脸大汉,身高八尺,豹头环眼,络腮胡子,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关羽是个红脸大汉,身高九尺,胡长二尺,枣红色脸,丹凤眼,英俊威风。刘备身高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性情温和,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
在脸谱中也有三国人物。因为曹操代表着奸诈,所以在脸谱里,曹操的脸谱是白色的。张飞代表着忠勇,所以在脸谱中,张飞的脸谱是黑色的。
诸葛亮才华横溢,料事如神。他天文、地理无所不通,正是凭着他的渊博的知识和超人的军事才华,蜀国才在当年群雄纷争的年代得以立足。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应该学习张飞的勇敢,因为这可以锻炼我们的胆识;我应该学习诸葛亮的机智,做事情要考虑全面;我还要学习刘备的仁慈,做个有良心的人……
《三国演义》这本书蕴含着无穷的知识,教给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我建议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定会受益无穷!
读《三国演义》有感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每当看见这句话,我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一间有红木制成的卧室,里面摆了一张木床,床上躺着一位**绝世的男子,他呼吸湍急,仰天长叹一声:“既生瑜,何生亮!”然后一命呜呼。
故事中的男子便是周瑜,每每读到这个故事,我总会有几分失落感,周瑜和诸葛亮都是心怀天下的人杰。但为何周瑜这么早就去世了呢?这还是归根于他心胸狭窄,容不得有别人比他更出色,见到其才诸葛亮就眼中生钉,心怀长恨。
而诸葛亮就完全不一样,他做到了宰相肚里能撑船,面对任何事情,总是轻轻摇动羽扇,一笑置之。三顾茅庐之前,隐身山中,饱读诗书,知天下大事,可谓是旷世其才,但是他能“忍”。周瑜用让他三天造十万支箭头,他能“忍”。诸葛亮七擒孟获,面对孟获一次又一次无礼和挑衅,他能“忍”。所以孔明后来帮助刘备成就了很多大事。周瑜不忍而死,诸葛亮忍而成就伟业,让我不禁思索:面对生活中一些令我们不愉悦,甚至烦恼的,气愤的事,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学会忍耐。
有人认为“忍”是一种感情的消极宣泄,是一种无能的`体现。但有时候,“忍”往往是一种智慧的体现,能把坏事变成好事。记得有一次,哈哈哈朋友邀请我一起去看电影,其中有两个女孩子为了讲悄悄话,占了我的位置。我选择了“忍”,结果女孩过意不去,不好意思地把座位还给了我。
“忍”是一种美德,记得苏轼在《留侯论》里,他曾说“忍小忿,而就大谋”。肇事者携带炸药进入火车,不但使多人伤亡,而且破坏了国风,接二连三出现公交车纵火和**事件。此时此刻的我,真想对那些肇事者说:“面对社会的不公,你们是否应该忍耐呢?中国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忍能使你不再次受伤,也不会再有人无辜伤亡再有人无辜亡,这难道不是大家所期望的吗?”
小事能忍,促进人际关系;大事能忍,国家昌盛!懂得忍,学会忍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3
“治世之能臣,混乱动荡的时代之奸雄”。
这句话说的正是曹操。
在文学史上,曹操是大写诗作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故有“三曹”之说,其诗也直到现在传颂,流芳千古。
而在军事、政治上,曹操却是败绩者,故后称呼之为“奸雄”。假如除开官渡之战外,都以失败的局势收场。曹操的败绩,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臭名,也正由于他胸怀狭小、疑伸疑鬼、固执己见。
“治风疾医术极高明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中曹操疑伸疑鬼、贪身怕死,使一代医术极高明华佗枉死在狱中,《青囊书》也从这个时候起没有流传下来。
曹操翘尾巴,胸怀狭小,心理容不下于另外的人,杀杨修、祢衡就是实际的例子。杨修伶俐傲人,口才又好,但他翘尾巴,瞧不起另外的人,对于曹操也胆大妄为。故而曹操非常讨人厌杨修,心生杀念,把杨修斩尽杀绝。
而祢衡学富五车,记性令人吃惊,思惟快捷,并且为人板正,有胆有识,疾恶如仇,伶牙力齿。在曹操前面毫不客气地指责曹操手底下的'虾兵蟹将,令曹操发怒不停,祢衡面不改色,尖嘴刻薄地说曹操不分贤愚,是眼球脏;诗书不读,是嘴脏;不听奉劝,是听觉脏;不懂历史,是身板子脏;不由得诸侯,是独自脏;想篡位,是心脏!“奸雄”曹操也容不下于祢衡,挟走了祢衡。
曹操的质量、野心、丑恶肮脏也被显露无遗!
一读到“治风疾医术极高明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曹操的文学贡献也被历史尘土所漫过,这尘土好比是许多人对历史中曹操的名声,“奸雄”也成了曹操。千古留下的臭名也不容令人摇头长叹,觉得伤心!
读《三国演义》有感4
在假期,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本书讲了春秋末年时汉朝分裂为三个国家,而三个国家都想统一天下,最后同归于尽,司马家族统一天下的故事。故事情节很吸引人,书中人失败了,我跟着伤心;书中人得到成就,我也沾沾自喜。我痴迷在其中。何况书中又出了许多吕布、赵云、关羽这样的英雄,我更是眼睛“长”到了书上。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章是《赵子龙单骑救主》。
赵云随刘备到当阳时遭到曹军追击,刘备逃出重围,赵云护着刘备的家小杀退了无数曹兵。赵云发现刘备的两位夫人和儿子阿斗不见了,冲进曹营寻找。将一位夫人送到安全处,赵云又掉头冲进曹营……在一堵断墙后,赵云找到了已浑身是伤的夫人和阿斗。夫人为了不连累赵云,将阿斗交给他,投井自尽。赵云解开护心镜把阿斗揣入怀中,向外冲杀。只见赵云左手拿枪,右手剑,使出浑身解数,杀得曹兵血肉横飞。在张飞的掩护下,赵云终于杀出曹营……
赵云真是个不得不令人敬佩的'英雄——闯曹营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陷阱无处不在,而在无数曹兵曹将之中杀出一条重围,在人海之中找到小主公和夫人又谈何容易!而怀揣着一个孩子杀出重围更是难上加难,而赵云做到了,他有何等的武功和勇气!可见,赵云为了小主公是把自己的命给拼上了!
赵云只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英雄,其他的英雄也不比赵云逊色,甚至还有人在赵云之上!可见三国时期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三国演义》令人一看就放不下,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读《三国演义》有感5
放下沉甸甸的《三国演义》,那淋漓尽致的情节、拍案叫绝的计谋,还有的余音绕梁,丰富的句子、富有表达性的好词佳句,都深深在我脑子里扎了根。 回想起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刘备参军时,遇到一位威风凛凛、个子一尺七左右,于是便摆酒设宴,酒兴发了一半,一名个子一尺八长的'好汉推着车过来了,三凤眼,于是,他们便坐下谈天说地。那“把酒问青天”的豪迈气概、爽快的性格,真可谓是英雄啊!
放下沉甸甸的《三国演义》,那淋漓尽致的情节、拍案叫绝地计谋,还是余音绕梁,丰富的句子、富有表达性的好词佳句,都深深在我脑子里扎了根。
回想起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刘备参军时,遇到一位威风凛凛、个子一尺七左右,于是便摆酒设宴,酒兴发了一半,一名个子一尺八长的好汉推着车过来了,三凤眼,于是,他们便坐下谈天说地。那“把酒问青天”地豪迈气质、爽快的性格,真可谓是英雄啊。他们三个原本都是些粗鲁地农民,但是仓促的招兵起义,志同道合的三位好汉在此相遇。
想起三人战吕布,那才喝为精彩,关羽甩了甩青龙偃,拍马迎战,刀光剑影,雁气长吼的苍穹下,两道闪电在殊死搏斗,吕布来了个横劈,关羽往后一躺,说时迟,那时快,立刻向吕布腋下刺去,好个吕布,来了个半腰挡,把刀弹了回去。张飞见久战不宜,也拽着长枪,拍马飞去。又斗了几十回,刘备也出马,三人挥起手中的兵器,向吕布砍去,吕布见不妙,虚刺一枪,逃离战场,那精彩刺激的情节、丰富的语句,让我越看越入迷,陶醉其中。回到应内,便举杯庆祝,也让我有了胜利感。后来,兄弟三人经过南征北战,建立起了兵力厚实的军队。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终于请出了山,开始辅助大业。绝世奇才诸葛亮略出计谋,让久经沙场的军队百战百胜。
我也从中学到了许多计谋,课外知识也增加了许多,《三国演义》,让我的性格从开始孤僻走向开朗,从心胸狭窄变成体面大方。
读《三国演义》有感6
在三国中,我最佩服的人是赵云,他不但武功好,而且人也好,也赵云是一名智将吧。在跟曹操打仗时,因弄丢了二嫂,义无反顾的就带着仅有的20多名官兵,向曹操的大军中冲了过去,路上遇到敌将,几枪就刺于马下,找到阿斗后,放下护心镜,杀进曹操的大军之中,勇猛过人,其中还夺得了一口尚方宝剑——青钢剑。赵云在曹操的阵中所向披靡,一连砍到好几名武将,好几面旗帜,曹操在这场战役对着云刮目相看,但由于体力不支,要不是张翼德在长坂坡上,赵云早就死于乱军之中了吧,不过赵云到死也不放弃阿斗,这一点让我非常敬佩。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武力、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鲁肃、陆逊吧,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
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要忠义,也应该要有诚信吧。如果一个人把现实生活中最为宝贵的诚信也丢掉了,那这个人还有什么呢?金钱、地位、官职?这些都是次要的。诚信是一个人的永久身份证,如果没有了诚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后指指点点,你不会难过吗?这些又岂是金钱、地位、官职能弥补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个缺点多的不胜枚举的人吧!所以,让我们打开诚信的大门,用我们永久的身份证去面对人生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7
烈日炎炎的盛夏假期,我翻开我国历史的篇章——《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阅读完之后,令我深有感触。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和《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齐名为“四大名著”。从“桃园结义”到“司马懿统一三国”中的故事数不胜数,而且生动有趣,让我看了还想再看下一篇,爱不释手。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能说是主人公之一,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他就忠心耿耿为刘备效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独自撑起蜀国。尽管面对孙权,曹操那些“豺狼虎豹”也无所畏惧,胆大心细,在万人之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刘备那儿也立下赫赫战功,如:火烧赤壁,华容道,三气周瑜,七擒孟获……诸葛亮有句名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所以诸葛亮的计策中,除了空城计,其它都是在他的掌握之中。
听到曹操这个名字,大家众所周知,他被人们认为是“超级大反派”。每当别人听到刘备打了败仗都心不甘情不愿,但听到曹操大了败仗都拍案叫绝。曹操是“反派”?我不这么认为:1.曹操成为奸雄那是被逼的,黄巾乱起,董卓进京,他怎能坐视不管。2.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为了讨伐袁绍。3.曹操不阴险狡猾,曹操是因为出计而被视为狡猾,那诸葛亮岂不是更狡猾?4.曹操对百姓很好,大家都知道刘备打了败仗会带百姓逃亡,曹操其实也是如此呦!曹操本是大汉忠臣,但朝代出了问题,皇帝无能,所以终结了汉朝。但我们也要把曹操列入“英雄榜”。
当然,三国还有其他有名的英雄豪杰:智勇双全的周瑜、大义凛然的`关羽,力拔山兮的吕布……我也好想斗转星移回到过去,和刘关张“四英站吕布”,与曹操煮酒论英雄,和孔明公瑾火烧赤壁……
《三国演义》真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人物详细,而且故事精彩,让我的记忆里又多了一份知识,收货满满。
读《三国演义》有感8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多豪迈的词句!再配上《三国演义》中那么多豪迈的英雄拼战沙场的场面,着实让人的心情也跟着激荡起来。
与其说我写的是读后感,不如说我写的看后感,毕竟我只读过原著的一部分,我更多的是看关于“三国”的电视剧,因为看可比读快多了。如果问我为什么这么钟爱《三国演义》这种打打杀杀的故事,我想也许是因为比较喜欢故事里面各个英雄豪杰的性格吧。虽然英雄间也存在着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但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过人胆识。那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豁达也仅仅只有乱世才体现得出吧。
曾有朋友跟我聊起《三国演义》,他们中有人有这样的疑问:“这作者把诸葛亮写得太神了吧?”。还有的人有不同的疑问:“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虽结拜过,但毕竟他们不是亲手足,可他们却比亲兄弟还亲,难道这世上真有这么深的`情义吗?”我想大家也多多少少有过类似这样的疑惑吧?
说实话,我也有过,不过之后细细想了就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之所以作者把诸葛亮写得很神,都在于罗贯中把握人物性格基调时,都力求实现艺术形象与历史的相结合。他把诸葛亮进行了理想化,渲染了作者所寄予的感情色彩,从而使诸葛亮变成了神一样的人物。说起那三兄弟之间的情义,我想,也有他特定的道理。在关羽和张飞被擒杀后,刘备不顾诸葛亮三番五次的劝阻,执意伐吴,尽管最终惨败白帝城,这不难体现他们之间的情义。我们该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尽管我们已经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但就算结局已注定,我们也可以把自己放进故事里,体会当时英雄们的内心世界,之后我们便可以理解故事之所以这样那样的发展下去的缘由。
起初,我并不是因为它是名著,我才去看它,而是因为对它有着一些莫名的期待才想要去了解它。名著为什么称名著?我认为这是证明,证明它有流传千古的价值!有人说过:初读“三国”和再读“三国”所抱的期待是完全不一样的!许多专家学者仍在研究《三国演义》,它那指不定还有没被挖掘的内涵正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
读《三国演义》有感9
在寒假里,我闲暇之余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这本书中,我最敬佩三个人:曹操、刘备、孙权。他们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看重人才。
关羽为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而假装向曹操投降,曹操为留关羽为己所用,用金银美女诱惑他。曹操知道关羽重情重义,对他没用,但也要一试。关羽在回蜀的路上,曹操并没有下令追杀他,曹操知道留不下他,也不能杀他。因为第一,关羽是人才,杀不得。第二,曹操想借关羽出逃之事,让全天下人知道他是怎样对待能人的,希望天下的能人都来投靠他,为他效忠。
刘备的求贤之事最为出名的就是“三顾茅庐”。其实三国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曹操三请诸葛亮”。但是曹操没有成功,因为他态度极差。诸葛亮出山相助刘备,不仅是因为刘备的诚心,更是因为刘备仁德、礼贤下士、为人和善。名将赵云,为救幼主,血战曹军,身受重伤。赵云回到刘备身边时,刘备将阿斗扔到地上,对赵云说,他才是最重要的'。这一摔,摔出了赵云对刘备的忠心,让他为己所用。刘备又获得了一名勇将。
孙权善用贤人、能人。吕蒙虽为吴国大将,但读书少,孙权特此批评吕蒙,让他刻苦读书。之后吕蒙苦读兵书,孙权知道后就更加重用他了。
看了《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后,我不禁感慨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敬佩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赤胆忠心;欣赏赵云的盖世武功……
最后,我想借用一首词来表达我的内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读《三国演义》有感10
在寒假里,我再一次精读了《三国演义》这部书,又得到了新的感悟。
本书内容比较复杂,我便仿照司马迁以人写事的方法,按人物进行叙述。
按功绩来算,第一个值得介绍的主角便是曹操曹孟德。此人有勇有谋,能文能武,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一生平吕布、灭袁术、扫袁绍、降刘表,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半个中国,之后三国并立曹操统治的`地方也是最富庶的。如果不是赤壁之战失败,那么曹操要比司马氏早统一中国不少年,而且司马氏统一中国基本上根基都是曹操拼下来的。总之,曹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战乱,恢复了生产,对人民贡献很大。
再来说说孙权。孙权此人,头脑冷静,在全体文臣都同意降曹之后,仍冷静地采取了鲁肃的建议,成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他的情商也很高,联合刘备,共同抗曹。他也可算是一代明主了。
刘备也是一个雄才。他身旁聚集了很多贤臣,以至于我初读“三国”时都以为是刘备统一的天下。可后来刘备变了,在关羽张飞都死后,他不听诸葛亮的劝阻,一意孤行,最后白帝城托孤,使蜀汉的基业走了下坡路。
最后再谈司马懿。他虽然也多疑,但却不像曹操那样,他的多疑是由谨慎支撑的,从诸葛亮的空城计就能看得出来。司马懿的智商是绝对够用的,不然,他何以在曹营中占得一席之地?
后人对司马懿的业绩评价也是非常高的,能带领司马氏统一三国的必定是一位雄才。
《三国演义》不愧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展示了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是历史演义的经典之作。
读《三国演义》有感11
观察玉的断面,虽有棱角但不伤人,读三国演义有感。教孩子要像玉一般做人做事有原则,但不会伤害他人,内方外圆,善修己行。
同时,一个好老师在施教的时候,也要如同审玉一般,静心观察每一个学生,长养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克服他们自身的瑕疵,孔老夫子就是这样因材施教的典范。在《论语》中记载,子路问孔子:「请问夫子,听到一个道理,马上就去做吗?」孔子说:「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可以听了就做呢?」可当冉求也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的答复是:「听了马上就去做,不必请示父亲和兄长。」子路、冉求的问题相同,孔子的回答却不同,引起了另一个学生公西华的疑惑,他就向老师请教为什么。孔子对公西华说:「冉求的性格比较抑退,所以要对他加以引导推进。而子路性格比较急躁,一办事就想兼办两人的事,所以要抑退他。」
因此,父母师长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特点。例如敏锐的学生反应快,却往往流于轻率,要教他们持重含蓄;对迟钝些的学生,要启发他的自信,补上他的不足;懦弱的,多鼓励他尝试,使他勇敢起来;刚强好胜的,拓展他成人之美、与人为善的心量。《礼记·学记》中还提出:教育的艺术,在于老师的态度温和,对学生引导而不牵强,使学生容易亲近;勉励而不压制,使学生全面发展;启发而不径直表达,给学生以思考和体悟的空间。
在琢玉的时候,用的是水和金刚砂。这二者正是为师者的'很好写照。水就像老师的心,善利所有的学生。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曾说过:「有二种人不会嫉妒你的成就,他们就是父母和老师」。金刚砂比玉要坚密,就意味着为师者应有更高的「学为人师,行为师范」的德能,用自己的身教,真正感动启发带动好学生,所以说老师要不断深入经典、义理,在人品上扎扎实实地落实,在道德修养上提升自己,才能达到正己化人的教学成效。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上所施,下所效」的教之真意。
读《三国演义》有感12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四大名著向来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深远之意渊源流传。近日,我和妈妈一起阅读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书读过半,作者罗贯中在此塑造了各路英雄豪杰,他笔下的各种英雄事迹令我们由衷深思。
从故事起初的“桃园三结义”,到“三分归统一”,中间有那么多的英雄战功赫赫,又有那么多生不逢时的英雄不幸离世。在众多故事人物中,让我认识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情深义重的关羽;勇猛粗鲁的张飞;阴险狡诈的曹操……。故事中的经典桥段让我深受启发。
从“曹操献宝刀”这篇章节中,曹操本想刺杀董卓,可在刺杀一刹那却被老奸巨猾的董贼发现,曹操灵机一动,瞬间“刺杀”变“献礼”,拱手将七星刀献与董卓,思维转换之快令人汗颜,从中我们也看出曹操是一个多么阴险狡诈之人。
从“三顾茅庐”这篇章节中,刘备听从徐庶推荐,不惜自降身份,三次登门拜访诸葛亮,其态度诚恳,当张飞、关羽对刘备做法不悦之情流露,刘备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可见其求贤若渴的精神,乃仁君之义。做大事,懂得知人用人善人,才是明君之道。
从“三英战吕布”这篇章节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并肩作战,齐心大战吕奉先,这场比拼不但打败了吕布,还挫伤了董卓的斗志,可见三兄弟的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团结的力量是无穷尽了,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困难终会被克服。
可以说,三国这段历史很特别,乱世出英雄,每个英雄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性格特点,有人生不逢时,有人险象环生,有人义薄云天……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点:学习关羽、张飞的忠肝义胆,学习诸葛亮、周瑜的足智多谋;我们也要警惕小人的伎俩:吕布的见利忘义,袁绍的骄傲自满、不纳人言。妈妈说,每个年龄段读《三国》,都会产生不同深度的感想,《三国》我会继续读下去,继续追寻人物事件的踪迹及线索,探寻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
读《三国演义》有感13
一个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三国演义》就是这样一本好书。
这本书是由罗贯中编写的。书中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我在读这本书时,仿佛诸葛亮的人就出现在我面前,他们各自讲述着他们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斗争。
整本书讲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而在这些小故事中我最喜欢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讲述了周瑜为了除掉诸葛亮命他三日造十万只箭,而诸葛亮利用大雾弥漫让船驶向曹营,曹操担心雾中有诈,放箭射诸葛亮的草船,白白让诸葛亮得到十万只箭;而火烧赤壁讲述的是周瑜和黄盖演了苦肉计,是曹操相信黄盖真心投靠他,等黄盖的火船驶向曹操的连环船,弄得曹操损兵折将。
这本书的小故事还蕴含许多计谋,而这些计谋不仅用于军事方面,就连生活中也可以运用计谋。
我和我表姐都十分喜欢看书,也在书中学到不少计谋,因此我们经常为了争看一本书都会用上许多计谋,可由于我懂得的计谋太少经常输给她。也因为这样,《三国演义》成为了我的好帮手。
这天,表姐又来我家。一进屋就见到我书桌上那本书,那本书我刚刚看到最近啊刚才的部分,可没想到表姐来到,“她肯定会想计谋夺书,我一定要保护好。”我这样想。没想到表姐先去放好东西。当我感到奇怪时,表姐对我说:“快来吃饼干吧!”一般我会立即去吃,可我想到争书就想到这是调虎离山之计。于是我把那本书藏好,又拿了一本跟那本颜色大小差不多的本子放在桌子上,并在里面写着“别以为我会上当”。果然,表姐去偷书,当她得意的回房间打开本子,发现这是我的圈套。
从此,我成了常胜将军。这一切都归功于《三国演义》,因为她让我懂得了许多计谋,是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读《三国演义》有感14
初中的时候就看过简装版的《三国演义》,也看过《红楼梦》,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女孩子都比较喜欢看《红楼梦》,而男孩子则爱看《三国演义》,可我虽是女流,这两本书,都挺喜欢的。
《三国演义》讲的是汉末三国时期近百年间各个社会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生动故事,表现了极其丰富的复杂的思想内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书中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作者把曹操和刘备都放在历史的大舞台上,让人们进行选择。
历史上的曹操,为统一国家起过积极作用,可作者在《三国》中却把他塑造成为“托名汉相,实为汉贼”的奸雄形象。其实小说中的曹操我挺喜欢的,他虽然奸诈多疑、自私自利,可他也是一个有头脑、有英雄气概、随机应变能力强的雄才。
刘备,他是有皇族血统,可是我觉得他也是一个挺有心机的人,他总是用人情去收买人心,比如,摔阿斗。而刘备和曹操形成鲜明度对比,他爱民如子、忠厚仁义、礼贤下士,始终是一个“仁君”的形象,尤其是他仁德爱民的品质寄托着作者及人民大众的政治理想,这也正是“拥刘反曹”倾向的实质,但我觉得刘备很假。
相反的,曹操即使很奸诈,那也很真,人性都有恶的一面,人无完人嘛!
读《三国演义》有感15
一直喜欢看书。但有些书如同擦肩而过的路人,看过了也就这样过了。而有些书却如同莫逆之交,有一阵子没接触,便有一种淡淡的思念萦绕在心头,总是希望再次亲近一回。比如《三国演义》,便是这样一本让我读了还想读的好书。
《三国演义》握在手里,沉甸甸的,这是一种历史的厚重。走进三国的世界,便走进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里有刀光剑影,有血雨腥风,而最为吸引我的,莫过于一场场智慧的较量。
火烧赤壁,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在被熊熊大火映红的赤壁滩上,最为耀眼夺目的`光亮便是智慧之火。
想当初,八十万曹军乘胜而来势如破竹,孙权手下多少猛将谋臣吓得如缩减乌龟只敢言和。此时,诸葛亮驾一叶扁舟来到江东,只见他轻挥羽扇,谈笑间,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之类的妙计便纷至沓来,让人啧啧称奇。
而周瑜同样智慧过人。他让蒋干盗书,最终盗走了水军大都督蔡瑁的项上人头。他与老黄盖联手设下苦肉计,终于骗过了老谋深算的曹操,一把大火就此烧起,八十万大军鬼哭狼嚎,徒叹奈何。
《三国演义》的神奇,不但在于大的战争场面以智谋获胜,就是一些小的争斗也同样闪烁着智慧的光焰。
想当初董卓当道,多少忠臣良将只能暗地里垂泪叹息。司徒王允虽是一介书生,但他硬生生地诛杀了这位西凉猛将?其所凭借的,当然是“智谋”二字。借貂婵巧施美人计,这个故事也最终成了千古佳话。
翻开“三国”的画卷,类似这样的智慧故事可谓俯仰皆是,不胜枚举。而这些故事背后,莫不蕴涵着各种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好好回味品鉴。这样的好书,我怎能不读之再读呢?
【读《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读三国演义有感10-09
读《三国演义》有感10-09
(经典)读《三国演义》有感08-26
【热】读《三国演义》有感10-17
读《三国演义》有感【热】10-17
【热门】读《三国演义》有感10-17
【精】读《三国演义》有感10-18
【荐】读《三国演义》有感10-18
读《三国演义》有感【精】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