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3-09-16 08:04:23 报告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1

  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根据县老龄委今年工作安排,县老龄办会同县民政局对全县老龄服务体系建设和老龄事业发展,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调研实况汇总如下。

  一、全县老年工作及成效:

  XX年6月底,统计全县60岁以上老年人53352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3.1%。其中,城市“三无”老年人248人,农村五保老年人5481人,老年优抚对象2500人,城乡空巢老年人约占10%。全县共有农村敬老院43所,床位2327张,五保集中供应率达37%,老年人拥有床位率达千分之四十三。95.7%的老年人选择的是传统的家庭式养老,形成以传统的家庭养老为主、福利机构养老为辅的为老服务格局。

  (一)老龄工作形成

  1、老龄工作组织健全。按《老年法》要求,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和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成人员健全。分管副县长任老龄委主任,县民政局长任老龄委副主任兼县老龄办主任,建立了成员单位的协商机制,共同研究加强和发展老龄工作的具体措施。全县24个乡镇全部建立老龄工作委员会,明确了县直16个成员单位办公室主任和24个乡镇民政办主任为老龄工作联络员。182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均有1名副书记分管老龄工作;56个基层老年协会均有1名主要村干担任会长或秘书长。形成老龄工作组织机制健全,打造了一支热爱老龄事业的工作队伍,为推动我县老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老龄事业规划。县委、县政府把老龄事业纳入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统筹谋划,将养老产业列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先后出台了《岳西县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岳西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岳西县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计划通过政府卖单、招商引资、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构建立足岳西、面向周边的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蓝图,正在打造我国中东部地区重要的养老基地。

  3、涉老法规普法宣传。全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教育工作,把其列入“六五”普法和年度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强化全社会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制观念,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县先后多次出台了老龄工作政策文件,县政府、人大先后多次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视察和专项督查。将每年10月定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月,在岳西周刊、岳西网、岳西电视台开辟专栏或专版进行广泛宣传。两年来,共翻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4080份,张贴宣传标语1880余幅,张挂《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画图380幅,各级广播电台共播出稿件128篇,报道老龄工作先进典型16篇,大力宣传报道老年人奉献社会、发挥余热的先进事迹,广泛开展“好婆婆”、“好儿媳”、“敬老十大孝星”、“敬老文明号”评比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着力营造了“健康老龄化”的社会环境,为促进家庭和睦、代际和顺、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将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县民生工程考核,并研究出台了《岳西县人民政府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大力推进机构养老建设步伐,自XX年实施民生工程敬老院建设以来,我县共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27所,新增床位1700张,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用地面积约12.6万平方米,共投资425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资金780.3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3469.7万元。统一为院民配置了床、衣柜、桌子、被条、脸盆等生活用品;根据敬老院床位建制数按比例配置院民用液晶电视机、冰箱、消毒柜、洗衣机、太阳能等家用电器;为敬老院添置会议娱乐室桌椅、办公桌椅、档案柜、电话机以及餐厨用品,使敬老院建设成为“美好乡村”建设中一大靓点,极大的改善了我县集中供养的五保供养对象居住环境,提高了我县五保供养集中供养率。XX年,我县将拿出1—2个基础较好的乡镇敬老院部分床位对社会开放,积极进行社会化养老服务新模式探索,努力搭建符合我县实际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新型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三)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围绕“老有所养”的工作要求,基本建立起了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住房为重点,以最低生活保障、慈善救助、商业养老保险为补充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1、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和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等3种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全县所有的老龄人口。截止XX年6月份,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达23.3万人,基本实现全覆盖,领取待遇人数达4.5万人,共发放养老金225万元,发放率100%;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达5104人,近2年来,累计为1550位离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8800万元。逐步建立了随工资增长、物价上涨等因素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的正常机制,有效保障了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的基本生活;全县共有373家企业13704名职工参加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12235人,参保缴费率达90%,且保障标准自XX年1月起,从月人均1358元提高到1512元。截止XX年6月份,累计为2959名企业离退休职工月发放412万元退休金。基本形成以满足基本生活为前提的养老保险格局。

  2、基本医疗保障。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各项老年医疗优惠政策为补充的多层次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实现了医疗保险全面覆盖。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和创新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近2年来,为3.2万人次城乡困难老年人实施了医疗救助,兑现医疗救助金305.3万元,老年人救助比例分别占30%和34%以上;地方离休干部、军队离休干部全部纳入公费医疗,实行全额报销;县医院、中医院和24个乡镇卫生院分别开设老干部病房、老年优先窗口,对因患大病、重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老年人予以优先救助;城乡老年人分别参加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槛费用实行分类减免,城镇老年职工、老年居民医疗保障实行全覆盖,农村老年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6%以上,老年人看病难问题得到了解决。

  建立了以县医院、中医院、乡镇卫生院为主体、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82个村卫生室为支撑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积极为全县老年人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积极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为全县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并定期随访,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因素,促进老年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做好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工作。县医院和中医院均开设了老干部病床和老年家庭病床,专门为患有慢性病、老年病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优质、方便、收费合理的医疗服务。将县医院、中医院作为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健康体检定点单位,特别要求各科室医护人员对老年人优先发证、优先检查、优先服务。全县各级医疗机构定期组织专家和医护人员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重点为贫困老人、低保老人、五保老人和优抚老人提供医疗服务。

  3、老年人社会救助加大了力度。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范围。XX年,全县城市低保保障人次达32621人次,其中保障老年人达8904人次,占总人次的27.3%,月人均补差由XX年的279元增加到现在的300元;农村低保对象24653人,其中老年人5361人,占总数的22%,人均供养月标准达到了132元,比XX年提高了27.7%。将248名城市“三无”老年人和5481名农村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XX年的每人每年1776元提高到291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443元提高到1700元。全面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和独生子女死亡失独家庭特别扶助制度,XX年,兑现全县2201名奖励扶助对象奖励扶助资金214.2万元,兑现330名特扶对象特扶资金51万元。另外,县还将散居五保户等特殊困难老人优先纳入危改工程,并提高补偿标准,为危房老人优先安排保障住房,切实提高困难老人的居住安全。

  4、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一是逐步落实优待政策。通过办理发放《老年人优待证》,让老年人凭证享受重点优惠服务,至XX年6月底全县共发放老年优待证5366份,落实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政策,对百岁以上老年人每年给予1200元高龄生活补贴。二是重视办理涉老案件。县司法部门充分发挥司法救助功能,对涉老案件实行“三优先”制度,设立“维护妇女、儿童、老人合法权益”合议庭,加大审理和执行力度,为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减免诉讼和执行费用;一些基层法庭还开通“绿色诉讼通道”,实行“电话预约立案”、“假日法庭”等便民措施,在推出涉老案件上门服务的同时,加大调解力度,成立案件速调组,邀请老年人的亲戚朋友参与庭审调解,调解成功率达95%,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24个、法律援助联络点188个,先后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援助1000多人次,办理老年人法律民事代理案件200余件。

  (四)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1、服务设施建设改善。为解决老年人“老有所乐”问题,我县在充分利用现有老年人活动场所的同时,通过民生工程、政策扶持和自筹等多种形式,不断建设和改善老年人服务设施。修建了24个乡镇文化站,80个社区(村)开辟了居民活动广场、活动器材室和图书室。县城有花果山、竹篙尖公园等老年娱乐活动场所,极大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体育健身需求;创新推出了“时间储蓄、互帮互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按就近便利原则,使老年人享受无偿、有偿、低偿的社区“时间储蓄”养老服务。XX年投资1500多万元新建了县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工程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设床位100张,目前,主体工程即将完工。县大别山老年颐养中心建设工作也正在抓紧筹备,一期工程的详规编制工作年底将全面完成。

  2、老年文体娱乐活动开展。全县319个关工委组织活动开展活跃,充分发挥了老同志老有所长的优势,积极引导老同志奉献余热,献计献策,“夕阳红”作用发挥显著,仅XX年就先后为青年和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1000余场次,受教育群体达5万多人次;县老年大学开设有书法、绘画、文史、二胡、英语、保健、太极拳、音乐、舞蹈等课程22门,这些课程设置适合老年人特点,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学员由过去的不足30人增加到现在的500多人;创新成立了老年人文艺队、诗词学会、钓鱼协会、书画协会、秧歌队、腰鼓队等30多个文体组织,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促进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全县共举行大型文艺活动50次,如文艺晚会、文体表演、声乐比赛和老年人书画、摄影展各,参加这些文艺活动的老年人有1800人次。活动的开展,对于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基层老年文体活动深入开展。另外,县直单位和乡镇先后组织100多次由老党员、老职工、老村干、老居民参加的县内外参观学习活动,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共沐改革发展春风,受到老年人普遍欢迎。

  3、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每年定期向老同志通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组织老干部参观考察城建工程、园区建设和特色农业发展,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岳西实际,县直有关部门组织过去从事卫生、农业、科技、文化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先后到乡镇开展送科技下乡行动;组织老年居民积极参与县城文明创建和美好乡村创建工作,引导支持老年人进行文艺创作,一批激情饱满、喜闻乐见、贴近群众生活的业余作品应运而生,为他们发挥余热提供平台。至XX年全县关心下一代“五老”志愿者已达3330人,他们在结对帮教青少年、关爱留守儿童、义务监督网吧和游戏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广泛欢迎。有的老年人还投身到以老助老志愿服务、环境卫生监督、邻里纠纷调解、社情民意收集等服务或活动中,赢得了广泛赞誉和社会尊重。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我县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不断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和老年群众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梦想相比,我县的养老服务工作还相对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养老模式不适应时代发展了。由于受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影响,许多老年人把毕生积蓄用在子女身上,而子女成家后,精心构筑自己的“新巢”,不断“啃老”,导致一些老年人生活拮据。特别是部分农村老年人既不属于“五保”对象,也不是“低保”对象,但自身收入低,子女不尽孝,又不敢或不愿声张,生活过的极为艰难。加之劳务经济的兴起,使得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大量存在,这些老年人口难以得到较好的生活照料或无法得到照料。同时,我县已大量出现“421”家庭(即一对夫妻要照料四位老人和一个子女),家庭养老的模式不适应时代发展了,子女即使在主观上有十分孝敬老人的愿望,客观上却无照料老人的条件和能力。

  (二)对老龄化形势的认识不足。XX年底我国老龄人口数量达到了1.9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3%,预计到XX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14.8%。同时,高龄老人、失能老人和城乡空巢老人数量将急剧增加,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特征日益凸显。但当前,社会有关方面对老龄化面临的形势尚未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没有充分意识到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养老设施的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已日益凸现,没有将养老服务工作提到家庭、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来加以重视,有关建设用地、用水、用电、交通以及税收扶持等养老优惠政策尚未得到真正落实。

  (三)养老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各部门在推进养老服务工作上没有形成合力;二是养老服务队伍缺乏,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业务能力、服务质量非常有限,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同时,由于护理工作责任重,收入不高等原因,即使有护理专业知识的人也不愿干护理工作,老年护理人员严重不足。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不高、投入有限、社会参与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扶持政策等因素造成的;三是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和社区养老尚未起步。有的村居(社区)即使有老年人活动场所,但仅停留在为老年人提供活动场地,离主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服务、精神慰藉、文化教育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还有较大的差距。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在我县还是空白,主要是因投入大,回报迟缓,目前尚未出现不图回报而热衷于养老事业的企业家和有识之士,而且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有关鼓励、扶持、优惠政策滞后等问题,民间资本不能有效引导到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上。

  (四)保障水平需提升。自从实行新农保、新农合、城乡低保、大病医疗救助以来,农村老人的养老和医疗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这些政策只能保基本,不能保需求,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问题依然还存在一定问题,特别是一些贫困老人和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等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由于当前经济下行,县级财政困难,难以拿出更多的经费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医疗等需求,子女晚辈培育负担也仍牵涉和影响着许多困难老人的生活,XX年,我县农民纯收入为5020元,基本只能解决家庭温饱和子女上学等需求,低收入成为农民养老和医疗的头号问题。

  另外,我县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主要是以政府投资为主的乡镇敬老院、县社会(儿童)福利中心等养老机构,社会力量加入养老服务业还是空白,远远不能满足全县孤寡、失能、空巢老人养老的需求,还需继续加大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我国养老三大模式中的社会养老为空白,全县上下还没有认识到社区在现行社会管理中承载的巨大能量,导致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即使部分社区(如城关地区的6个社区)存在空余用房,但由于社区经费困难,往往将原本可用于公益性用房的场所进行出租,不能满足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托老服务需求。

  三、今后老年工作对策

  经调研探讨分析后,根据我县《老龄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十二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今后老年工作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领导,加强宣传,积极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进一步加强对老龄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老龄工作机构,明确各级老龄工作委员会工作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加强协调沟通,确保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优待全面落实,社会服务不断改善,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确保各项老龄工作政策落到实处。

  进一步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力度,将其列入“六五”普法和年度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报纸、网络、电视、政务、村(居)务公开栏等,开辟《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专栏、专版,积极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把握宣传重点,因地制宜地继续组织开展“好儿媳”、“敬老模范”、“敬老孝星”“敬老文明号”等形式多样的评比、宣传活动,用身边事、身边人来教育、激励子女和其他义务人履行赡养义务。同时,对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人和事,要开展批评、教育,对虐待老年人的行为将坚决依法予以打击,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大对为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的组织、个人的宣传力度,在全县形成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新风尚。

  (二)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度,夯实基础服务设施

  1、强化公办养老机构示范效应。将县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建成集孤老供养、孤儿养育、优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养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增加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托管和康复服务等项目,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老年大学、文体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带动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扶持农村敬老院升级转型为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在为“五保”老人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为其他老人提供服务。

  2、加大社会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业准入制度,落实税费优惠、财政补助、贷款贴息以及用地、用水、用电、用气等优惠政策,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慈善机构及个人等社会力量,以独资、合资、参股(土地参股)、租赁等方式,兴办老年公寓、老人护理院、托老所、养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老年生活照顾、精神慰藉、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简单就医、水电维修、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业。发挥岳西县生态、气候、旅游、健康食品等养生健身资源优势,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将岳西县打造成武汉、合肥等周边大中城市的高端养老基地,将养老服务业培育成岳西的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

  3、强化社区养老服务功能。重点将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的社区建设规划,并充分考虑社区养老功能,加大建设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培训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三无”老人、高龄老人、其他老人提供专业化的免费、低偿和有偿服务,满足社区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4、建设农村养老多元化模式。增加对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着力解决农村老年人日间生活照料、情感交流、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问题。组织、动员、引导农村热心公益事业人士、爱心人士无偿提供空置、富余房屋,或利用闲置村部、学校、厂房等进行改扩建,或动员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出资选择合适场地建设老年人照料中心,配备相应休息室、娱乐活动室、健身康复室等。逐步建立资金补贴制度,对照料中心运行费用给予补助,探索建立适合养老服务运行的长效运营机制,着力解决运营资金瓶颈问题。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直是我区民生事业发展的重点之一,近几年,区委、区政府投入了一定的财力、物力力求从各方面建立层次分明、特点突出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缺点和不足。XX年8月,以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为题,深入到各街道、社区及相关养老机构做如下调研。

  一、XX区老年人口基本情况

  我区辖1个乡,7个街道办事处,13个行政村,3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32.5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约35800人,约占户籍人口的11%,60-69周岁的老年人18616人,占老年人口的52%,70-79周岁的老年人12530人,占老年人口的35%,80-89周岁的老年人4178人,占老年人口的11.7%;90岁以上高龄老人222人,占老年人总数0.62%。全区失能老人420余人,空巢老人543人,共占老人人口比例3%。据测算,全区老年人口以大约以每年3.54%左右的速度递增。

  二、我区养老服务工作现状

  (一)城市养老服务现状。

  1、居家养老服务情况。目前,XX区城市各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活动主要是养老服务志愿者活动,全区现有33支志愿者服务队共计478余人为城市孤寡老人、弱势群体提供一系列的居家入户服务及社区支援服务,仅XX年就开展各项服务活动500余次。开展的服务活动包括治安巡防、医疗急救、家庭防盗、法律服务、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等,其中,做的较好的服务活动为家政服务和文化娱乐活动,志愿者每周都要定期到孤寡老人和行动不便家人又疏于照顾的老人家中开展志愿服务,除了为老人打扫家居卫生、洗衣做饭、购买日用品等常规服务外,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帮助老人交各种生活杂费、理发,在重大节日表演一些简单的文化节目让老人体会到节日的气氛,不致感觉孤单。除志愿者服务外,各街道办事处也有一些具有自己特色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例如二马路街道办事处开展的“六卡”服务中的睦邻卡、党员活动卡就是为了密切联系辖区孤寡老人、弱势群体,为其提供便民、利民服务而设计的,这项服务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了辖区居民的一直认可,并为孤寡老人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让他们充分体会到了党的温暖和社会大家庭的关爱。

  2、社区养老服务现状。我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除了上面提到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外,还包括了社区日间照料室、文体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的建设与应用。

  XX年,我区新打造了千米社区南山社区、福悦湾社区、社保社区,这三个社区在社区养老服务上不同程度的有了新的突破。其中南山社区日间照料室、图书室面积分别增加到100平方米,日间照料室新增床位3张,图书室新增各类为老服务图书上千册,工作人员还专门配置了老花镜、扩大镜,方便老年人阅读;福悦湾社区日间照料室面积达到150平方米,分三个房间一个是休闲娱乐室,配置了彩电、沙发、茶几、报纸、老年人阅读的杂志,一个是保健室,配置了保健椅、足疗仪,一个是休息室,配置了六张床,4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室配有6套沙发及手工制作桌,专供老年人写字、绘画使用,文体活动室100平方米,弥补了该社区没有室内活动室的空白;社保社区除配有日间照料室、图书室及文体活动室外还另建有30平方米的配餐室和40平方米的小食堂。目前,我区共有10个社区建立了日间照料室,为在社区活动的老年人提供了日间休息和午间用餐的服务场所。有8个社区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及图书阅览室,为老年人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场地。社区帮助建立的老年人文化体育活动队伍有近20个,除了定期组织老年人开展活动外,还组织他们参加市区各项大型文化体育活动,并多次获得好评。

  3、养老机构建设情况。目前,我区持证营业的养老机构仅有14家可提供770张床位。包括12家城市民办老年公寓(一个瘫痪公寓),一个是由XX区政府XX年新建的XX区养老服务中心,该中心位于双鸭山市XX区矿建路中段东侧,由原东升小学教学楼改造,总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绿地面积2000平方米,主体3层,房间75间,每个房间30平方米,共有床位105张,设有棋牌室、阅览室、医务室、保健房、多功能厅、教育培训室等附属设施,是我区首家集医疗、康复、养老、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养老服务机构。一个是安邦乡政府建立的安邦乡敬老院。位于生态园路,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拥有床位70个,有入住老人34人。

  (二)农村养老现状

  我区安邦乡共有人口2.149万人,60周岁以上老人有1852人,约占全乡总人口的8.6%。其中,60—69周岁老人有1198人,占乡老年人总数的64.7%,70—79周岁的老人有476人,占乡老年人总数的25.7%,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有189人,占乡老年人总数的10.2%。我区农村养老服务方式比较单一,除了在安邦乡敬老院集中供养一些五保户、“三无”老人外,多数老年人采取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式养老。各村屯的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建立情况也不理想,对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照顾工作基本由村委会承担。

  (三)制定落实养老服务政策及投入情况。

  近年来,我区制定了《关于建设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站)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民办养老机构清理整顿的通知》、《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对省市下发的养老服务有关政策也基本进行了落实,每年在养老服务工作中投入的经费达到了10万元以上,对老年人室外活动场所的绿化及环境卫生进行了治理;打造社区日间照料室10个,购置床铺60余套;购买、修补老年人活动器材50余套。

  三、养老服务中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一)财政投入少,资金来源单一,养老服务经费严重不足。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通常有五个方面:一是财政拨款,二是彩票公益金的资助,三是社会捐助,四是市场化运作,五是家庭投入(购买服务)。近几年来,我区养老服务经费的投入仅依靠着政府投入支撑,其他几方面的投入基本没有,这就导致了经费严重不足,养老服务工作发展缓慢。

  (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与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形成巨大反差。

  各社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虽然承诺的服务内容和项目较多,但实际上真正提供给老年人的服务项目,主要是文体活动和一些家政服务,单一的方式与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服务的专门服务机构基本没有,为老人提供卫生洗涤和买菜做饭的服务属于稀缺项目,大多数老年人希望社区设立为老人服务的专门机构就近提供服务。

  (三)社区没有配置职业化和专业化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大,从事老龄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理应按照老年人口增长的速度进行扩充。事实上,所有社区均没有专设居家养老服务人员,为老服务基本由社区工作人员兼任。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组织,本来工作人员就少,工作繁琐,很难抽出更多的人力和精力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较好的城市社区,基本上都是把下岗职工(以女工为主)的“40.50”人员组织起来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她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生活照料类的护理工作,对一些对要求专业性较强的服务项目无法胜任。

  (四)养老服务机构供需失衡。

  我区老年人对入住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需求约为3000个左右,目前,持证营业的养老机构仅有5个,拥有床位299个,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无证营业的养老机构伺机而起,因为这些养老机构伙食差、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大,近年来,发生多起老人和养老机构的纠纷案件,甚至因安全隐患处理不到位,出现因火灾致人死亡的案件。

  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多方面争取资金,加大对养老服务工作的投入力度。一方面,虽然各级政府对养老服务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但增长的幅度与投入的金额仍然偏低,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以此来表示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这样有利于带动其他方面的资金自然融入。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寻求各方支持来筹措资金,大中型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私营业者,甚至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成为筹措资金的渠道,应可能的汇集各方面力量来推动养老服务工作的向前发展。

  (二)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以社区为平台,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

  应采取区、街道、社区与民间服务实体三级管理、四级运作的方式由上到下形成一个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应给予区政府一定的招人自主权,招聘专人在各级相关部门负责养老服务工作,区一级的民政局专门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发挥组织协调、督办指导作用,负责对全区居家养老工作的领导。各街道设立养老服务站,作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主管单位和实施部门,街道下属的社区设具体的养老工作站、医疗服务站等,从应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和具有一定技能和业务素质的下岗职工中通过考试方式录取若干业务骨干,负责具体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心理关爱、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多个类型的养老服务。

  以上是我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不断提升老龄事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趋执的发展,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增强广大老年人获得感,力争把我区的养老服务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特色,为XX区乃至双鸭山市的民生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3

  为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我市老龄人口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与养老服务业相对滞后的矛盾,助推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程。根据市政协七届五十四次主席会议工作部署,5月12日至19日,由市政协副主席邓刚率领社法委部分政协委员到XX、XX、杭州学习考察养老服务体系建设。XX年5月27日至31日,由邓刚带队,市政协社法委组织部分委员及市民政局相关人员共17人,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视察和调研。视察组先后实地视察了解市社会福利院和水城县社会福利中心,老鹰山镇敬老院,红桥新区老年养护楼及养老地产在建项目,凤凰社区、水木清华、XX社区、白鹤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8个机构和站点,听取了相关情况介绍,组织委员座谈讨论。调研组由5人组成,先后前往盘县柏果、鸡场坪、刘官敬老院,六枝特区落别、新窑敬老院,塔山社区幸福院和廻龙溪在建的老年公寓项目等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市民政局和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的工作情况介绍,结合视察、调研情况,组织委员对全市不同类型、不同服务内容、不同服务对象的养老机构和站点进行了认真的座谈讨论。现将视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39.1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3.5%,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努力工作,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形成了城市以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为核心,民办养老机构为辐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辅助;农村以敬老院为支撑,幸福院为辅助的养老服务格局。养老服务正逐步朝着产业化、专业化和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截至XX年底,全市养老机构122家(其中城市福利院4家,农村敬老院91家,民办养老机构13家,其他类别14家)。社区居家养老和日间照料中心60家,农村幸福院176家。共有各类养老床位数11595张,60岁以上每千名老年人平均拥有养老床位数30.5张。具体做法为:

  1、强化政府主导,出台相关政策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把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专题之一。XX年印发了《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市府发〔XX〕14号)。《实施意见》对发展养老服务机构从土地落实、资金补助、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并明确对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给予一次性补贴3000元。民办养老机构可享受与公办养老机构相同的土地政策,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等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对机构提供的养护服务免征营业税,对非营利性机构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符合条件的非营利性机构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二是认真研究,大胆创新,探索具有六盘水特色的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径,提出了打造“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的目标,统筹推进大健康发展战略,将医养结合、农旅养结合的养老模式作为推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抓手,把“候鸟式养老、护理式养老、休假式养老、旅游式养老”不断融入到新型养老服务体制建设中,着力推进和努力打造“足不出户养老、上门服务养老”的养老服务发展模式。

  2、积极开发养老项目,夯实养老服务基础

  一是加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目前全市共有公办养老机构95家,养老床位5607张。二是强化农村敬老院的改造提升。全市共有农村敬老院91所,率先在全省实现敬老院的全覆盖。三是着力抓好农村幸福院的建设。目前全市共建农村幸福院176所,XX年省老龄办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农村幸福院建设现场观摩会。四是着力推进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建设。依托社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洗衣、保健、休闲、娱乐等各种服务,初步形成一种“老人舒心、子女放心”的社会氛围,今年省老龄办又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居家养老服务现场观摩会。

  3、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

  XX社区依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打造医养结合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逐步实现老年人前院看病、后院养老的目标。

  (二)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视察调研,我们认为,我市养老服务从床位看,农村多、城市少;从性质上看,公办多,民办少;从规格上看,中低端多、高端少;从经营模式上看,单一养老多,医护结合、农旅养结合少。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广大老年人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养老服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虽然由民政部门主管,但涉及部门多、层面多,养老服务工作没有形成有效合力,缺乏有力的统筹协调机构。如在民政内部具有养老服务职能的有老龄委办、社会救助局、社会福利科三个部门负责,职能分散,多头管理,机制不活。对政策落实和执行力度不够。如根据国家有关养老服务政策规定,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时,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标准,分区分级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新建城区和新建居住(小)区要根据规划和建设指标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在我市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2、养老机构建设不够规范。一是配套设施简陋。大部分养老机构内没有无障碍通道和辅助设施,许多农村敬老院房间内无独立的卫生间,大部分农村敬老院设施陈旧,环境较差。除了政府兜底部分,很难吸引社会老人入住。二是全市规模较大的敬老院缺乏必要的人员接送、物资采购等业务用车。

  3、养老机构管理不够规范。一是专业化管护人员缺乏。如盘县柏果镇敬老院入住率已达70%,但管护人员只有11人,且现有管理、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没有标准、规范的护理程序。二是管理人员在编不在岗现象突出。如六枝特区许多通过招考进入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大多被乡镇政府抽调到其他岗位。三是养老服务严重缺乏社会工作者和自愿者(全市持证社工43人,其中从事养老服务业的不足20人)。四是全市境内没有一家养老机构取得消防合格证审批手续,制约对养老服务业相关扶持政策的兑现。

  4、养老服务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一是我市目前机构养老床位仅占老年群体的3.4%。按照省下达的任务,“十三五”末我市养老机构床位应达到20000张,目前仅有各类床位11595张,床位缺口近9000张。二是居家养老基础薄弱。社区老年活动平台建设不足,公益性养老用房相对紧张,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5、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尽管我市加大床位补贴力度,在省补贴每张床位3000元的基础上,市、县两级再补贴3000元,由于养老产业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前来咨询的多,真正洽谈的少,追求政策支持的多,诚心投入的少,目前没有一家民办养老综合机构落地建设,全市民营养老床位仅占总床位的13%左右,远低于全国30%的平均数。

  二、外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做法及经验

  (一)组织保障有力,财政投入力度大。XX、XX、杭州等地的养老服务工作,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或副市长兼任,明确将发展养老服务工作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和干部个人考核指标体系。本级财政对新建民办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贴5000元,运营补贴每床每年1200元。我市民办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补贴为市县按2:8补助3000元,运营补贴为每床每年市县按2:8补助200元。

  (二)运行机制统一,部门配合紧密。明确由一家单位(民政局或老龄委)牵头总负责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其他成员单位在牵头单位的组织协调下开展工作,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例如:发改部门优先审查立项养老服务项目,财政部门及时、足额兑现养老服务各类补贴,住建部门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相应面积的居家养老服务用房,人资社保部门全力组织所需的人才培训等。这样的运行机制促进职能统一、政令畅通、各尽其职、成效明显。

  (三)着力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XX、XX、杭州等地积极与国内养老服务专家团队合作,在全国率先提出将养老床位从普通型向护理型床位转变。目前,上述地方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的50%以上,(我市提出在20xx年底前实现护理型床位占总床位的30%),护理型床位有效地为老人提供更为周到、专业、全面的照护。

  (四)政策创制力度极大,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结合自身实际,出台养老政策文件,许多政策措施走在了全国全省的前面。如XX市率先提出“9064”养老服务体系概念,率先以地方法规形式出台《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率先建立养老服务业引导资金(首期财政注入5000万元),同时财政专门设立“养老服务事业经费”(按每个老人260元的标准列入年度预算)。通过政府引导并支持民办运营“虚拟养老院”。建设居家养老指导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为老人提供服务平台;大力发展社工、专业组织等为老人提供服务主体(XX市持有社工资格证的专业人员6000余人,仅一个社区内就有11名社工固定服务),基本实现“9064”目标(90%的老人居家养老、6%的老人依托社区养老、4%的老人进入机构养老),解决了老龄群体中占主导地位90%的老人的需求。

  (五)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实力雄厚。为使养老服务有承接主体,由财政专门对养老专业人才进行补贴。例如:设立了养老服务人才入职补贴(对学习相关专业后从事养老服务管理或护理职位满一年的,根据学历不同给予2万至4万不等的补贴)、持证补贴(对持有养老护理执业资格证书且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根据等级每月由财政给予200元到800元不等的补贴)和社保补贴(对从事养老管理和护理的,其个人参加社会保险的部分由财政补贴),由于补贴充足,吸引、稳定大量专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行业。

  三、对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领导,完善运行管理机制。一是建议市委、市政府成立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协调、监管养老服务建设,并将发展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县区、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和干部个人考核指标体系。相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着眼大局,密切配合,各司其职,敢于担当。需要整改完善的,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督促整改到位后,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如消防合格证的办理),避免因不作为或慢作为,对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造成制约。二是建立统一的部门运行管理机制,将有关养老服务的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服务监管,更好的发挥各类养老机构作用。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一是以城镇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精准发力。新建居住小区要按照标准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已建成居住小区也要通过多种方式完善相关设施。二是大力推进智慧助老服务建设。结合我市“大数据、大健康”战略行动,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云”,构建养老服务综合性信息平台。三是将福彩公益金和其他财政用于养老服务的资金支持的方向和力度向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倾斜,统筹福彩公益金的使用。四是可建立养老服务基金,首期基金可从福利彩票公益金、财政资金、社会捐赠等方面注入,并建立稳定的补充机制和运营管理机制,解决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五是要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的标准化建设。结合六盘水实际,制定出台养老服务的规范化标准。

  (三)进一步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立养老人才入职补贴、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制度,激励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养老护理等专业学习,培养养老服务人才,稳定养老服务队伍,鼓励长期从事养老护理人员。二是加大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的宣传、引导、培育和登记管理,培养壮大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的社会力量。

  (四)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业。一是着力推进公建民营模式,可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由民间力量管理经营。二是加大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鼓励资助力度,在财力允许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的标准。三是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我市生态休闲度假养老,大力发展我市休闲度假养老服务业。四是民政、财政部门扩大政府补贴的覆盖面,让更多参与养老服务的社会力量都能享受到政府的补贴。

  (五)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总体规划。根据我市老龄人口数量增长和养老需求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数量、布局、规模、档次、服务范围以及资金保障、用地安排等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同时,在各级社会公共设施规划建设中,做到公益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整合和利用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的文化、娱乐设施及场地等现有资源,有计划地发展老年活动场所,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提供服务。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县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建设调研提纲情况汇报04-18

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03-14

小城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范文09-12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09-01

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03-19

旅游城市建设情况调研报告07-0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报告02-24

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3篇03-14

【荐】旅游城市建设情况调研报告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