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后感

时间:2023-09-16 12:13:5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论语》读后感15篇[推荐]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读后感15篇[推荐]

《论语》读后感1

  简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倍受瞩目。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论语》便是其中的精品之一。

  翻开《论语》这本书,我发现里面的话语虽然简短,但是都充满了哲理,这让我更加敬佩孔子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论语》开篇三名话,也是《论语》中比较著名的句子。从小,妈妈就经常用其中的第一句话来教育我。学过的功课一定要时常加以温习,不要学一点儿忘一点儿,到最后不就是什么也没有学到吗?如果经常回顾复习过去的知识,那么所学的所有知识都会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脑海里,这样不是很快乐吗?是呀!在复习中掌握自己不明白的知识点,把所有学过的东西都熟记于心,的确是很快乐的事呢!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读了这句话,我的'感触很深。在生活当中,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很好的老师,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所以,我们要从别人身上学习优点,发现他们的不足,并且借鉴改正自己的不足。这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吗?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有一篇文言文,叫做《两小儿辩日》。讲述的是孔子向东游学时,遇到两个小儿在争辩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为此,两个小儿争论不休,在孔子知道原因后,十分诚实地告诉了两个小儿,他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读到这儿时,我想到了《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自己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在两个小儿争辩时,孔子没有卖弄自己的学问,依然实事求是,自己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呀!

  读着《论语》,我感到自己受益匪浅,在它的陶冶下,人生必将变得更加美好。那淡雅的书香,耐人寻味的字句,在不经意间,洗涤了我的心灵。时刻铭记先人们的教诲,努力学习,让未来更加丰富多彩!

《论语》读后感2

  我在寒假的时候看了《论语》这本书,知道了很多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书。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成为现代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的有力思想劝导。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论语》是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片片断断,留下来的课堂笔记,他的学生把这些给编起来,后来就成了论语。

  看了《论语》后,我从中悟到学习应脚踏实地外,还从中得到不少的学习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就会从中领会更多的新知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它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态度和为人的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的.意思就是: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其中,选取他们的长处来学习,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也告诉了我们无论我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段话的意思是:我每次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这些话都告诉了我们要重视品德的修养。

  读完了《论语》的我,从书中收获的人生哲理,将会在我今后的生活中不断的自我吸收和体会,它将伴随着我成长,成为我人生的指路标。

《论语》读后感3

  印象中孔子的《论语》应该是很难看懂的,上学的时候对于文言文是非常抗拒的,但是今天通过于丹老师的解说,对于孔圣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于丹《论语》感悟读后感。对于孝道的感悟比较深,发现自己原来做的很不够,我一直以为给予父母物质的满足就可以了,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了解父母喜欢什么,对于不同的事件都有什么样的看法,现在的思想是什么样的,往往把父母当作出气筒,父母家当做幼儿园、食堂、宾馆,对于父母来说我更多的是在索取,而没有付出。

  我警觉到了我的冷漠、自私、麻木、自以为是,在生活中,在事业里,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关于智慧呢,就是在你抓了一手坏牌的时候,你以什么样的心态来看,你是自暴自弃呢?还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呢?我觉得把坏牌打赢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你连想赢的心都没有了,给了你方法你能信吗?平凡的'人不是生来就有智慧的,那样的人太少了,连孔子这么博学只是学而知之的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学习呢?但是要想真正能达到大智慧也不是简单的事,一定要注意的是四点,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凡事要站在中立的角度来看,要不然的话有可能智慧没学到反而成了自以为是喽,呵呵我对于诚信的理解是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在当今社会人心越来越浮躁,为了自己的利益越来越多的欺骗,为了掩饰自己的过错越来越多的理由和借口,不敢真正的面对自己,只好用更多的谎言来证明自己观点是正确的,孰不知这样做最后伤害的是自己啊,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还要诚信吗?

  还是要的,因为我们每天面对是自己而不是别人,难道我们对自己都不要诚信了吗?说到忠恕仁爱,惭愧的我啊,什么时候真正能做到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一致呢,两千年前的孔子通过时空向现代所谓的文明发起了挑战,我们一直以来假装不知道的是什么呢?姚帅

《论语》读后感4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了两个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及态度的;二是讲思想修养方面的。这十则教给了我如何处世待人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是:学习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小学学古诗《枫桥夜泊》时,其中有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老师给出的解释是:江边的枫树伴着渔家的.灯火,带着思想之愁我难以入眠。可是我发现:枫树“性恶湿”,不宜生长在江边。我又查阅了一下,发现“江枫”还有一种说法为:“江边的枫树”且当时就有一座桥名曰“枫桥”。因此,我认为江枫应采取第二种解释。我将我的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说:“现在大多采用第一种解释,而且这两种说法处于争论之间,还是选择第一种更为妥当。”老师还夸我善于思考、探究呢!既然“学而思”如此有益,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说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凋谢的。我们正应像松柏一样坚韧不拔,无论何种境地都应坚贞不屈、高风亮节。文天祥面对着敌人提出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诱惑,义正言辞地加以拒绝,忍受着敌人残酷的严刑拷打,宁死也不肯背叛自己的祖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表现得大义凛然,毅然地吼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应当像他一样坚贞不屈,不畏艰险的环境,保守自己的节操! 我们应勇于挑战困难,像松柏一样在寒风中挺立!

  《论语》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有人说过:“人做好了,世界也就做好了。”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完善自我,让这个世界更加和谐。

《论语》读后感5

  《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很多方面的言论,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细心地品读过这本书,俗话说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所以我也想进一步了解一下孔夫子的思想。

  孔子重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孝道也是非常重要的。《论语》里多处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都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做,何以别乎”……

  中国古语说“父慈子孝”,可论语中只看到“子孝”的讨论,并没有写父母的爱。其实,根本不需要提,因为那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儿女呢。

  父母是那么的爱我们,关心我们,而我们又对父母有多少关心。就拿自己来说,小时候,不懂事的时候,父母为我处处操心,对我的关心真是无处不在,而我却觉得自己受到了干涉,父母的唠叨声让我很厌烦,甚至对父母的爱有一种反感,现在想起来,自己真是“该当何罪”啊!

  论语里说,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关心自己的父母。我想我做到了,我懂事了,我知道父母的.爱了,我会真心去对待这些爱。

  其实我真的觉得自己挺不应该的,会跟父母顶嘴,吵架,可我却不知道父母骂我是另一种表达爱的方式。也许在生活中的一件很小事就能让父母感觉到自己对他们的爱,比如:做一件家务事,替妈妈分担;过新年说上几句祝福语;吃饭的时候像父母照顾我们一样为他们加一点菜……

  《论语》是一部先圣的经典,带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说不尽,而且越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出来。对于《论语》,正如编着所说的:它是一切炎黄子孙不可少的人生教科书。

《论语》读后感6

  相信同学们都喜欢读书吧!确实,读书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与智慧,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为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著名的哲学家笛卡儿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我爱看书,爱细细品味书中深刻的道理,尤其是那百看不厌的`《论语》。

  谈到《论语》,大家并不陌生,虽然年代久远,但如果仔细品味,我们并不难发现,书中所说的内容就在我们身边,就像同学们亲切的问候,就像老师们的循循善诱……

  《论语》是我们中学生必看之书。如果说一本好书专指堆砌许多华丽的词句,或者风花雪月的文字,那么,它算不得一本高档的书。但它的朴质、严肃、友善是无可替代的。它像我们的友人,更像一名和蔼的教师。她教会了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的凌云壮志,教给“我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的君子气概。继续品味《论语》,仿佛把我带入一个世外桃源。

  《论语》规范着我的学习方法。记得刚步入初中时,我急于求成,忽略对概念的理解,这使我学得不扎实,各种辅导书上的方法更使我眼花缭乱。后来,我反复咀嚼了《论语》其中“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严谨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比任何一种方法都行之有效。

  读《论语》,如同那清凉的智慧之水缓缓流进我的心田,给予我精神上的支持,情感上的熏陶及品格上的启示。我徜徉在《论语》中,欣赏着书中的每个字,每个大大小小的哲理……

  至今读《论语》将近九年了,这并不算漫长吧!因为它是如此的博大精深。我想,一生研读都时不为长,如今我把她放在我的床头,每晚睡前品一番,她将伴我一生。在这里,我希望同学们也该读这样的好书,她会让我们受益终生的!

《论语》读后感7

  交友之道——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讲交友理想中的是中行之人,就是优先会选择守着中庸之道行动的人,如果不能和中行之人交往,退而求其次,孔子讲我肯定是跟狂和狷这两类人往来做朋友,“狂”是傲慢自大的意思,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愤青;“狷”是耿介、洁身自好的意思,有点类似于孤僻的人。孔子为什么要和狂者、狷者交朋友?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思考问题有阴阳两面,狂者的缺点是骄傲自大,但是他们的优点是有进取精神,狷者的缺点是比较孤僻,与身边的人格格不入,但是优点是有自己的人生底线,原则操守,有些事情是不做的。我们从中可受益,一个人最好跟仁人志士,跟君子来往,如果没有,就和狂和狷两种人来往,这是儒家评价人的标准和交友准则。

  孔子谈仁——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孔子也谈到刚毅木讷近仁。刚是刚强,毅是坚定,木是呆板,讷是言语比较迟钝。孔子说有这四种性格就接近仁了,他提倡者四种品德。起初喜欢华丽动听的言语,实则易不实,巧言令色鲜矣仁,言语贵简,忌烦,言简意赅就好。猜想毛主席给自己女儿取名李讷,可能有美好期待在里面吧,其他章也谈到孔子提倡守仁守礼,提倡有知,仁,庄;厌恶四方面,总结起来就是不仁,不义,无礼,无智(缺乏明理之心)的人。对照惭愧,犯过很多,须重点修八德,尤其是仁,仁为本,本立道生,切身落实才是功夫,当事上检验,事上磨练。

  求同还是求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我们非常熟悉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的理解是如果两个人人生观,婚姻观,价值观,谈任何的`问题观点都一样,那可能其中一个人就是多余的,所以作为君子不追求同,允许差异,求同存异,处和谐就好,但是小人追求的正相反,忽略相互理解和包容,忽略和去求同是忌讳,这种一致也只是表面的,意义不大。对照更发觉自己的问题,经典智慧,引人深思,学而实习,受益良多。

《论语》读后感8

  论语是孔子和他弟子的一本语录,讲述的是孔子与其弟子或一些官员的对话,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这一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明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段话的意思思是说:学完了再去复习,不让人开心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快乐吗?人不知我而我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看了这段话,我想到了明朝的刘大夏。

  小时候的刘大夏十分聪明,对孙子兵法更是情有独钟。看了一遍又一遍,总是爱不释手。他告诉别人:“我遵守了孔夫子‘学而时习之’的教诲,十分高兴。”刘大夏当上官后,他的同窗来找他叙旧。刘大夏摆了一桌酒席,对同窗说:“唉,自我当官后,也只有远方来的'你让我如此愉快啊!”

  有一天,刘大夏在路上遇到一个醉汉,官兵大喝:"刘大人出巡,让道让道!”醉汉说:“什……什么刘……刘大人啊?”官兵说:“就是刘大夏刘大人!”醉汉说:“没听……听说过……过这玩……意。”刘大夏见状说:“算了算了,绕道走吧。”按照孔夫子的话说,刘大夏的这种行为就是君子所为。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我们一开始观察人,正如孔子所说,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为人处事。但是自从读了《论语》我才知道,要真正了解一个人,听了他说的话之后,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君子。所以,读了《论语》之后,使我受益良多。它使我懂得了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多读经典著作,才能令我们的思维更敏捷,视野更开阔,做事更合理,才能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上不断自勉,少走弯路。才能让自己在做人做事方面更符合日常行为规范。

《论语》读后感9

  这个假期,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背了《论语》。我们每天背一两个小段,边背边对照平常的行为举止,看看有什么做得不对的。《论语》象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每天给我们讲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给了我很多启迪。

  在《论语》这部书里,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君子有九思”这段。它是这样写的: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它的意思是:君子遇到九种情况要思考:看的'时候,思考是否看清楚了;听的时候,思考是否听明白了,脸色表情,要想到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想到是否严肃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思考怎样向别人请教;发怒时,要思考会有什么后患;看见可得利益,要思考是否合乎道义。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读到这句,我不觉有点脸红。平时我和爸爸妈妈交流讨论的时候,态度很差,经常说着说着就不耐烦起来,象一头莽撞的小牛,全然不顾妈妈的感受。以后,不管是什么事情,我对爸爸妈妈态度都要好一点,好好商量。

  “事思敬”,在学习中,我也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我有时候做事不认真,学习应付了事。美国航天史上有次航天飞船失事,不是因为什么重大技术失误,只是因为有几个螺丝没有拧紧。有时候我做数学题错了,不是因为不会做,只是因为草稿太潦草,数位没对齐,算错了。今后,不管什么事,我都要一丝不苟。

  以后,我还要经常温习《论语》,按里面传授的道理去要求自己,和别人友好相处。

《论语》读后感10

  我读了《论语》后,我知道了很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让我来告诉你吧!

  我明白了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它的意思是说:“学的知识要时常去复习的,不也很快乐吗?”单单这句话就不仅教会了我一个道理,还教会了我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呢!从前,老师教过的知识,我放学回家后从来都会自觉去复习,总以为自己脑子聪明,很轻松地在课堂上就能把这些知识全部记住。可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到了即将段考的前几天,妈妈一检查我的作业和试卷,才发现我学的知识很多都没有巩固,有印象的东西并不多。在离段考的前几天里,为了能考出优秀的`成绩,我被迫每天晚上“开夜车”很辛苦地补缺补漏到深夜,熬到眼睛变成“熊猫眼”。导致严重睡眠不够,第二天起床晚了上学迟到,耽误上课。即使是这样,加班加点还是不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记牢。后来在段考时我果然吃了大亏,虽然很努力,但是考得并不理想,语文才80分。后来读了《论语》之后,我开始学会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学会了每天晚上对老师当天教的知识进行复习,知识不知不觉记得牢固了,学习变轻松了,期考成绩竟然提高到了90几分,我别提多高兴啦!《论语》教会了我一个绝好的学习方法,使我学得更愉快了。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思说:“君子心地光明磊落,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记得小时候,妈妈买来了牛奶,我常把牛奶藏起来,不让姐姐知道,想一个人独占。上学时,我经常担心:“姐姐会不会找到我藏起来的牛奶呢?妈妈会不会发现呢?”当我读完《论语》之后,我主动地把牛奶拿出来和姐姐分享。妈妈也表扬我大方。《论语》教会了我做人的方法,就是不能有小人之心。从此以后我做事光明磊落,越来越有君子之风。

  《论语》教会我的做学问、做人道理真的令我终身受用!这便是我读《论语》的宝贵收获。

《论语》读后感11

  阅读《新论语》才发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俗易懂,可读性非常强。通过这次认真地阅读,我竟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新论语》把孔子评价弟子的所有言论都集中在一起,便于初学者阅读和理解,最吸引我的就是孔子对颜渊、子路、子贡三位弟子的评价。

  对颜渊的`评价——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对子路的评价——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对子贡的评价——女,器也。(瑚琏也)

  孔子对三个弟子评价不同,在颜渊身上,他看到了“仁”;在子路身上,他看到了“勇”;在子贡身上,他看到了“智”。“人无完人,孰能无缺”,孔子是一个大圣人,他怎能不知道?可是,他看人,最先看到了他们的优点,而且在后面的言论中,他也充分地发挥每一个弟子的优点和长处,择其长处而用之。

  这让我想到了,孔子手下弟子多,却都能和谐相处,这可以看出他统筹有方、协调能力强,因而他对弟子的评价,就显得很重要。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是做好工作的重要能力之一,对公司各部门的协调,与外界的沟通合作都是至关重要的,哪一个环节做得不好,都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使工作成为一盘散沙。因此,协调能力、沟通能力是一门必修课,孔老先生的智慧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宝库,我一定要下一番功夫再好好学学《新论语》,从中撷取所需,为我所用,从中学到更多的关于为人处事、做好工作的方法和点子,悟出更多的人生哲理来。

《论语》读后感12

  在学习班里,同初一预备班的学哥学姐们读到了初一上册的课本,其中,《论语十则》这篇文章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起初,我看不懂这奇怪的古文,看不懂那极其深奥、奇怪的文字。之后,教文言文20xx年的那位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其中的大意,让我们读三遍,然后,背下来,我觉得十分容易,比死记硬背强多了。最后,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下面,我选了几则论语,分享给大家。

  论语之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大意是:学习之后按必须的时间复习,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到来,不也很快乐吗所以我觉得,人生,好比一块面包,你已经把一块面包吃完了,不必须你的一生就过完了,你能够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更好吃,更有用处的东西,不是吗

  论语之二:曾子曰:五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大意是:我每日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读到这篇论语的时候,我觉得此刻的孩子一般都很任性,不会反省自己。我就应学会检讨,学会反省自己,同学们你们也就应行动了!

  论语之三:子曰:岁寒,然后之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大意:碰上寒冷的冬天,才明白松柏最后凋谢。读了这篇论语。我明白人的知识是无穷的。随时随地都能够想出一个创意。

  以上几句中,有好几句论语是孔子先生写的,他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儒家创始人,是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读了上面几句论语,你是否感觉自己又增长了一些知识,又懂了几分道理,那就请继续在论语中遨游吧……

《论语》读后感13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从一年级开始,妈妈就让我有空的时候多读读《论语》,慢慢地,我自己也爱上《论语》这本书,读着这深奥而耐人寻味的字句,领悟着做人做事的许多道理。

  《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我熟记于心,这八个字时刻警醒着我,做人做事要以它为前提,以它为准则。以前,读低年级时,我还不能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身为小组长的我,为了下课能多玩一会儿,而请别的同学帮我收作业,听背诵,编些小理由让自己得以偷懒。放学回家后,我还把这件事打趣着讲给妈妈听,妈妈听后,眉头一皱,让我把《论语》找出来,再读一读。当我读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妈妈让我停下,细细地为我讲解其中含义。我这才理解了妈妈的用心良苦,想想这八个字,再想起我为了玩而总麻烦同学,想着想着,我的脸滚烫滚烫的',为自己偷懒的行为而羞愧不已。是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怎么能强加给别人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每读到这句话,我总能想象孔子当时站在河边,感叹时光如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那种惋惜与无奈。我们既然留不住时间,那就让我们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最需要的事情上,做到惜时如金吧!读《论语》,也让我慢慢地改掉了做事拖拉的坏习惯。

  如果我们对学习缺少兴趣,把学习当作无聊、枯燥的事情,那是很难将学业学好的。不妨读读这一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得到启示的。而当你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的时候,就会乐此不疲,渐入佳境。

  《论语》是一杯甘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那淡雅的书香,耐人寻味的字句,在不经意间,洗涤了我的心灵。读着《论语》,我受益匪浅,在它的陶冶下,我相信我的人生必将变得更美好。

《论语》读后感14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与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其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是我们许多人耳熟能祥的,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今天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于丹教授的《论语》分为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交友之道、君子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七个部分。为我们很好的诠释《论语》的精华。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你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海鸥无法改变大海的宽度,

  但它改变了自己翅膀的力度;

  雄鹰无法改变天空的高度,

  但它却改变了自己振翅的强度;

  同样,我们也无法决定人生的长度,

  但我们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论语》读后感15

  《论语》作为孔子思想的精华,中华文库璀璨的书籍,给人们带来了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阅读《论语》不仅使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精神的可贵,而且领悟到了了孔子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

  《论语》中记载的瞬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则是这样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样的乐趣是最纯真的,最自然的。相比于我们现实生活,那些玩游戏后的热爱,却是非常的不自然的,不纯真的,他们带给人只是一种暂时精神上的快乐,而这种全身心的根源,却是最本真的乐趣所在!

  而且还有一则: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使我们不仅体会到这他的坚强乐观,而且体会到对生活的热爱、渴望和激情,从而使得他最后的'成为孔子最得意的门徒之一,这样的高尚品质又怎能不令我们学习呢?想想我们现在在衣食丰厚的社会里,却经常抱怨着各种各样的不满足,比比闫慧,这样的乐观,这样的旷达大度,这样的能把自己的胸襟笼罩世间的万物,这种精神我们又怎能不学习呢?

  阅读《论语》,还是我还发现了许许多多在自己的不足。因为《论语》中孔老夫子对许多的生活中许多的“恶”,以及许多社会的不美好的一面都作了抨击。比如: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所以,我以后也一定要最好遵守这些品质,成为一个高尚的有道德的良好的公民。收敛自己的不正当的行为,端正自己的思想,像孔夫子精神光芒发扬到我的生活中和学习中去。

  这次阅读《论语》的体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震撼,而且是道德品质的提高,以及是各种各样美好品质在我思想上的延续。

【《论语》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的作者08-04

《论语》有感04-28

论语的读后感06-01

《论语》读后感07-09

《论语》 读后感02-19

论语读后感09-05

《论语》的读后感03-09

论语的读后感03-14

《论语》读后感07-16

(经典)论语读后感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