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故事(必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用到典故的地方还是很多的,从典故中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典故,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故事1
战国时期,赵国得到了一块楚国丢失的宝玉——和氏璧。
秦王听说了这件事,也非常想得到和氏璧,便派人给赵王送了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赵王想:如果我不答应秦王,他肯定会兴兵来进攻;如果我答应他,有可能既丢了宝玉还得不到城池。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正当赵王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蔺相如对赵王说:“大王,请您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就算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我也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既机智又勇敢的人,就同意了。
蔺相如到秦国后,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秦王说:“天下人都说这和氏璧是世间难得的宝玉,我倒想见识见识。”蔺相如用双手把“和氏璧”递给秦王,秦王接过来看了又看,赞叹道:“果然是块宝玉。”说完,他又把和氏璧传给大臣们看。
可是,过了很久,秦王始终不提割让十五座城池的事情,这时,蔺相如终于明白了,其实秦王根本不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可是,和氏璧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样才能拿回来呢?蔺相如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计策。
蔺相如走到秦王跟前,说:“大王,这块和氏璧虽然看着挺好,可是有一点小瑕疵,让我指给您看。”
“在哪?”秦王赶紧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一拿到和氏璧,便迅速后退几步,怒气冲冲地对秦王说:“我认为您并没有用城池换和氏璧的诚心,现在,和氏璧在我的手里,如果您抢,我就把自己的脑袋和这块宝玉一起撞碎在柱子上!”说完,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就要撞向柱子。
秦王大惊,连忙摆手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过的话怎么会不算数呢?”说完,便叫人拿来地图,假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池,都划给赵国。”
蔺相如可没那么容易相信秦王,他想了想,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闻名的宝贝,如果您要接受这块宝玉,必须先斋戒五天,然后在朝廷上举行盛大的接受仪式,到那时,我一定将宝玉奉上。”秦王见他态度如此坚决,只好答应了。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回到旅店后,马上让侍从打扮成买卖人的`模样,并吩咐他把和氏璧藏在身上。随后,侍从偷偷地走小道,连夜跑回了赵国。
几天后,当秦王发现这件事时,和氏璧早已回到了赵王的手里。秦王十分恼怒,可又觉得蔺相如机智勇敢,是位难得的人才,便没有扣押他,让他回了赵国。
故事点评:我们做事情既要有勇气也要有智慧,面对强势,要有勇气与之抗衡,同时做事情应当灵活,随机应变,用机智与强势力抗衡。
国学经典故事2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时,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nìng)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国学经典故事3
对于学理科的我来说,感觉国学有阳春白雪的味道,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高不可攀。如今,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轻轻翻开国学书,孔子、老子、墨子的画像映入眼帘,勾起了我对历史的追忆,对生命的思索。这里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里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这里有《国语》、《左传》、《资治通鉴》;这里有"庄子" 、"老子" 、"韩非子";更有《楚辞》、《李太白集》;还有《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从"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本国学经典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继承、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读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也一样的适用,不仅现在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的哲理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经典故事4
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骄奢淫逸,烂杀百姓。纣王手下有个叫姜尚,又名姜子牙的大臣,他见纣王如此胡作非为,便弃官而走,隐居在渭水之滨。
渭河一带是诸候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姜子牙知道姬昌胸怀大志,求贤如渴,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渭水边“钓鱼”。
一般人用弯钩钓鱼,弯钩上挂着鱼饵,然后把鱼钩放入水中,诱骗鱼儿上钩。可是姜子牙用的鱼钩是直的,上面不放鱼饵,而且离开水面足有三尺高。他一边高举钓竿,他一边钓一边说:“鱼儿呀,愿意的`就上钩吧!”
在水边钓鱼的姜子牙七十岁时,巧遇在渭水河边出猎的姬昌。姬昌同他交谈,谈得非常投机,文王了解姜尚确有真才,便让姜尚与他同车而归。
姜子牙入朝后,被姬昌封为太公。姬昌曾问姜子牙:“怎么样才能得到天下呢?”姜子牙说:“王者之国,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国,使士富裕;仅存之国,使大夫富裕;无道之国,国库富裕。这叫做上溢而下漏。”
后来,姜子牙连续辅佐文王、武王,推翻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年代最长久的周朝。
“太公钓鱼”比喻心甘情愿上圈套。
故事点评:运用逆向思维,有时会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比如,要达成某个目标,如果采取正常途径,非常难;如果从目标到当前任务逆向来看,逐层分析,会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国学经典故事5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他手下的'人便以为主人害怕廉颇,非常不解。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像老虎一样相斗,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传到了廉颇耳中,廉颇为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觉得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蔺相如家请罪。两人从此成为至交。
后用“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国学经典故事6
柏拉图曾说过:“年轻人成长时首次听到的故事应该是美德的典范。没有哪种训练能比这更高贵了。”一个人所具有的良好品德是其人生最有价值的一种资源,不仅能够促进他的人生发展,而且有利于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静下心来,让我们细细品味这一篇篇至善至美的品德故事。无须苦心思索,我们就能感受到美德直击心灵深处的那份感动。不过,《感动一生书系:感动中国学生的100个品德故事》仅仅是学习人生美德的一个开始,佘下的路程还很长很长……
《感动一生书系:感动中国学生的100个品德故事》从品德修养的各个方面,诸如诚实、守信、仁爱、宽容、孝顺、敬业、感恩、公正、廉洁、勤俭等出发,精选了许多真挚感人、行文优美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因而更加贴近生活,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从中得到切实、有益的启迪。同时,还为每个故事设置了一条引言,对故事的内涵加以提炼,并给青少年朋友们以有益的引导。此外,《感动一生书系:感动中国学生的100个品德故事》选配了大量轻盈优美、风格独特的图片,使您在阅读时就如同在品尝一道色香味美的文化大餐。
快乐的暑假开始了,我便有许多时间看书,今天我就读了一本名叫《感动中国学生的100个品德故事》,其中的'一篇令我难以忘怀,这篇文章的题目叫《一杯牛奶和三片面包》。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贫穷的少年为了攒够学费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但一天下来,他非常累却没有挣够吃饭的钱。于是,他决定向一户人家要点吃的。他敲开了一户人家的美,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少女,这让少年很不好意思。少女看少年很饿,便拿出一杯牛奶和三个面包片来招待他,让这位少年很感动。本来他打算退学,但是这位少女的举动又让他重新鼓起了信心和生活的勇气。数年后这位少女长大了,却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院束手无策,最后她被送到了大城市的医院治疗。当年的那个贫穷少年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医生——霍华德·凯利,他也参与了治疗行动中。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这是给予自己自信和生活勇气的少女,从此,他就对这位特殊病人给予特殊的照顾,偷偷的把手术费和其他费用的钱都付了。等女病人的病好了之后,她压根就不敢看药费通知单,因为她知道,这会让她倾家荡产。不过,她还是鼓起勇气看了单子,一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读了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和三片面包就足够了。——霍华德·凯利医生。”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仁爱是一种美德,有一种无穷的魅力,是一个人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当你给了别人一片生活的阳光,你就会收获一次希望,因为她(他)就会藏到这一片阳光的背后。这个世界是很公平的。
国学经典故事7
我出生在边疆雪城,从儿时到高中毕业,没出过远门,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我很好奇。高中毕业那年?我以略高本科录取线的分数,考上了省城的一所高校,正当因为要出去读大学而兴奋的时候,爸爸却突然宣布儿子,我希望你能去尝试留学生活。去哪儿?俄罗斯。
就这么简单,从没有离开过家门的我,一下子就跨出了国门,走到那么远的俄罗斯去。
因为我没有一点语言基础,所以,我先要进行预科学习。我永远记得预科开学第一天的情况。我们的语言老师是个很慈祥的俄罗斯人。她首先要求我们每个人起了一个俄国名字,我决定自己的名字叫伊万。学俄语可真是我这一生经历过的最艰苦的阶段。刚开始,真是什么都听不懂,但是我们的俄语老师,每天非常耐心、细致地一一教授我们班的每个人,而她用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课堂上与我们每个人进行对话练习。她是莫斯科大学俄语系的高才生,有很好的英语基础。但是,不到万不得已,她与我们从来不用英语交流,她说,这样做才能迫使我们尽快学会俄语。
我们俄语老师起初制定的学习计划,让我们听起来好像近于天方夜谭。她不断地在我们耳边重复:我希望你们3个月后就能听懂俄语,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6个月后,我希望你们就能用俄语自如地打电话。我们当时总是觉得她的计划是没有任何根据的,而且我们这些没有任何俄语基础的孩子们可能会让她失望。可是,我们谁也不愿意让老师的愿望破灭。
大家开始拼命地学习,好像要和时间进行一场决赛。在那3个月的语言学习期间,我们每个人几乎每天晚上都认真学习语言到凌晨1时。在时间的推移下,我们也明显体会到自己俄语水平长进的事实,我们语言老师的脸上几乎每天都洋溢着美丽的笑。经过一年的艰苦的俄语预科学习后,我们全班都以全优的成绩顺利通过了预科考试,语言成绩合格了,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正式进入了大学,开始攻读自己选择好的专业。
其实,后来我总是想自己的俄语水平为什么能进步那么快呢?我想能使我顺利通过语言关,除了语言老师的督促与授课方式好外,周围环境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那时,住在我隔壁的`是一对夫妻和一个宝宝喀秋莎。这对夫妻都是大学五年级的学生。在俄罗斯,大学学生是可以结婚的,并且学校也会提供给大学生夫妻单独的房间。
因为住得近,我和他们一家人很快成了好朋友。平日里,我喜欢到他们那里聊天,节假日他们经常邀请我到他们家里共度晚餐,他们总是鼓励我慢慢用俄语和他们交流,就这样,我的俄语越讲越流利。
留学经验?没有语言基础就得上一年预科。
想到俄罗斯读本科的人,如果你有俄语基础的话,可以到俄罗斯参加一种俄语一级水平测试考试,这个考试的作用就相当于去英国、澳大利亚读书要考雅思,去美国考托福一样。如果通过了语言水平考试,你就可以顺利进入俄罗斯的大学学习。如果你没有俄语基础,录取你的大学一般都会安排学一年的预科,通常,大学的预科班为保证语言学习的效率,都安排5到8个人一起上课。如果到俄罗斯是读硕士学位,有些课程用英语授课,没有俄语语言基础,你也是照样可以申请的。
俄罗斯风味早餐:羊膻味扑鼻而来。
那是一个秋天的日子,我告别了家人,开始踏上了自己的留学征程,去到一个我完全陌生的国度,开始了我新的学生生活,与我同行的一共37名中国学生。
那天,我们先是乘坐火车,从中国境内的绥芬河一直坐到了一个叫格城的小镇,据说这里是前苏联和中国的交界。也许是学校代表事先已经通知边防局的缘故,我们37人都非常顺利地通过了海关。
为了留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海外的留学生活,轻松的学习该国的语言,希望以上的介绍对留学生有所帮助。
国学经典故事8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故事点评:一个人无论做任何的事情,都要花费一番心血。只有经过无数血汗、苦泪和功夫磨砺后,你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物。
国学经典故事9
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听故事。后来上了小学识字了,妈妈给我买了许多故事书,其中就有《 365 夜国学启蒙故事》。
这本《 365 夜国学启蒙故事》汇集了《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史记》等多部经典蒙学。其中有好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启发我们勤动脑筋善于观察的:“田忌赛马”、“晏子使楚”和“钻木取火”;教育我们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负荆请罪”、“魏文侯改过”;激励我们奋发向上,积极上进,用功读书的:“孔子韦编三绝”、“苏秦刺股勤学”和“路温舒的'蒲草书”;让我们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回报的:“木兰从军”、“黄香温席”和“王祥卧冰”……
这些故事中,我最喜欢“木兰从军”。一次,朝廷要与邻国打仗,需要大量人马,地方官让木兰家派人参军。花木兰想:父亲年老体衰,弟弟还未到参军的年龄,怎么办呢?看着父亲愁眉不展,花木兰人偷偷将自己化装成一个小伙子,代父参军去了。战场上,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机智勇敢,骁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还被提升为大将军,直至带领大军胜利归来。花木兰衣锦还乡,却拒绝了受封。
我认为,花木兰不仅有着一颗孝心,同时,她还有着一颗爱国心,忠君报国,舍生忘死,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花木兰的原因,她的精神太令人钦佩与学习!
书中其他的故事也非常精彩,常使我爱不释手。我知道这些故事都是几千年代代相传下来的,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的文明,颂扬了古人们的传统美德与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人生哲理。
我从《 365 夜国学启蒙故事》中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了许多学习与做人的启发,它指引我做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我在阅读中学会了成长!
国学经典故事10
唐太宗是一个文武双全,英明盖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在他身边有两位监督他言行的“明镜”:一为长孙皇后,另一位乃忠义贤良的魏征。皇上一有过错,他们立即会巧妙地指出。
据《贞观政要》一书所载:唐太宗喜欢一只小鹞子,一日正在玩鸟,魏征来了,太宗怕魏征指责自己,赶快把小鸟藏到怀中。魏征假装没看到,故意留下来与他商谈国家大事。太宗心里虽为鸟着急,却也怕暴露,因为他信任、敬畏魏征。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怀里心爱的小鸟一看,早已命归黄泉了。
于是伤心地回到后宫,大发雷霆说:“我非杀掉这个田舍翁不可!”
皇后闻之,问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礼服向太宗行礼道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唐朝有魏征这样的好臣子,又有您这样的好皇帝,这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好现象,国家兴盛指日可待。”故使太宗渐渐平息了怒气。
唐太宗就“以人为镜”常观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过、从善如流。
后来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镜子。”
故事点评:身体的仪表妆容,可以用镜子来观察;而自己的心态行为,就要靠别人来监督,或靠自心来反观,一旦发现了错误,就要立即改正。能得旁人监督、提醒、指出自己的过失是相当重要的,若是具有德行的智者指出你的过失时,就可以推知自己肯定有过失,应反观自己力图改正,并真诚地感谢指责自己的人,也应万分珍惜这种福报机缘!
国学经典故事11
一次子路问孔子:“如果我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回答:“你父亲、兄长都还在,他们的阅历与经验比你丰富,应该先问问他们,不要急着动手。”
接着,冉有也问孔子同样的问题:“如果我听到一个好主意,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回答:“当然要马上去做。”
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大惑不解,就问:“子路和冉有的问题是同样的,为什么您的答案却不一样?”
孔子答道:“子路为人冒冒失失,做事不经观察,比较草率冲动,所以我要他三思而后行;冉有遇事畏缩,没有魄力,他需要勇气与胆量,所以我鼓励他不要犹豫,听到好主意就要立即行动。”
苏轼:这便是随遇而安!
苏轼的友人王定国有一名歌女,名叫柔奴。柔奴眉目娟丽,善于应对,其家世代居住京师,后王定国迁官岭南,柔奴随之,多年后,复随王定国还京。苏轼拜访王定国时见到柔奴,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好吧?”不料,柔奴却答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闻之,心有所感,遂填词一首,这首词的'后半阙是:“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在苏轼看来,偏远荒凉的岭南不是一个好地方,但柔奴能像生活在故乡京城一样处之安然。从岭南归来的柔奴,看上去似乎更加年轻,笑容仿佛带着岭南梅花的馨香,这便是随遇而安,并且是心灵之安的结果了。“此心安处是故乡”,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均能安之若素,方可心无烦忧,一心做自己应做或爱做之事。即便身处泥泞之中仍能遥看满山花开。
国学经典故事12
王守仁出生在一个封建贵族家庭。他父亲官至兵部尚书,但是,王守仁似乎一点儿也没有遗传到父亲的聪明。
他5岁还不能说话,当时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哑巴,有的人还以为他根本就是一个白痴。但是他父亲不这样看,他觉得王守仁只是生病了,他四处寻访名医,只要听说哪里有名医,他就派人去请。到王守仁6岁的时候终于把病医治好了。
王守仁病好之后,智力却显得一般。因为小时候不会说话,也没有读过书,因此,比起别的小孩子,他显得更笨拙一些。有人风言风语:“他这么迟才开始学说话,当然笨啦!也别指望他以后会有大出息。”
小守仁本来就觉得自己比别人笨,现在又听到别人这样嘲笑自己,心理更加难受。他跑到父亲怀里哭诉:“父亲,别人都说我笨,我真的很笨吗?”
父亲听了他的话说:“孩子,你不笨。为父一定好好教你,你会有出息的。不用在乎别人的嘲笑,你自己发愤努力,争口气让那些人瞧瞧,好吗?”
有人父亲的鼓励,王守仁又有了信心。他始终记得父亲曾经给他讲过的“笨鸟先飞”的故事,并时时提醒自己要努力学习。平时读书,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两遍、三遍,甚十遍。他抓紧时间,把别人玩耍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了。白天他认真听先生的课,放学后,趁着还没有吃饭或者吃饭后的时间,他一个人跑进父亲的书房,认真读书,直到家人催促他吃饭、睡觉。年年如此,从不间断。
父亲见守仁如此争气,心里很是高兴。他也耐心给小守仁辅导功课,有时还请一些大学者给他辅导。家里来了客人,谈论天下大事的时候,也让王守仁站在一边,向别人学习。母亲见了也非常欣慰,更加细心地照顾他。她不仅给他收拾出一间书房,还不许别人去打扰他读书。
就这样,在父母的鼓励支持和他自己的努力下,王守仁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先生的`提问,他也回答得很有主见,最后竟成了先生的得意弟子。
就这样,王守仁凭借笨鸟先飞、刻苦勤奋的精神,长大后,成了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故事点评:其实,我们大家都是在同一个阶梯上的,只是因为自己想不想学习,想不想努力的愿因,如果你稍稍落后于别人,你就要有一种上进的心态,去付出更多,赶上大家的脚步。只要你能努力,笨鸟也能聪明,领先起飞,飞到那遥远的属于他的世界。
国学经典故事13
每每翻开我那饱经风霜的《国学经典诵读》,总能让我从中领悟出不同的人生哲理。它就像一个无声的导师,为我开辟一条条人生道路。
在我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时候,有许多诗句和论语深深的刻印在我的脑海中。正是因为这些诗句和论语,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记得在四年级的时候,我和杨越超是同桌。一开始我们相处得挺好的,但有一天上早自习,我跟杨越超开了一个小玩笑,没想到他当真了,他板着脸。我连忙解释道:“你别当真了,我说得只是个玩笑。”他好像并没有听我解释,便气冲冲地跑出了教室。
过了一会儿,他回来了,身边围着几个男生。他来到我桌子前踢了我的桌子,并说道:“叫你开玩笑。”当时是我很生气,也想跟他痛快地吵一架,但我没有,因为我想到了《国学经典诵读》中的`“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教室里的人都围了过来,我隐约听到有人小声地嘀咕着:“你看洪烛平,竟然还在忍,真是胆小!”顿时我变得热血沸腾,攥紧了拳头,并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忍住。
“丁零零,丁零零”就在这时上课了,我心想:“谢天谢地,在这关键时刻老天爷还是选择帮助我!”这节课是数学课,杨越超忘记带了尺子,到处借也没借到,只好向我借,他拍了我一下,说:“对不起啊。”我边笑着说边把尺子递给他:“没事,我们是朋友嘛。”
还有一次,我们家大扫除,妈妈负责家具清洁,我负责扫地和拖地,爸爸负责擦窗户。过了一会儿,爸爸和妈妈做好了,只有我自己还在慢吞吞地扫地。我瞧见爸爸妈妈早做完了,就剩我一个人了,我顿时气泄了一半儿,我坐在沙发上休息时,我想到:“要不,我不扫了,一会儿爸爸妈妈会扫的。”可是我又想到了一句话“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我在《国学经典诵读》里学到的。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我还是觉得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有收获。于是,我把地扫完了,并且地板上干干净净,连一点灰尘也没有。我果然得到了爸爸妈妈的表扬,我的心里喜滋滋的。
书是我们的知心朋友,它可以引导我们奋力前进,更进一步。多读好书,会使我们脱离庸俗,脱离无知,走到哪里仿佛都有一种属于书的清香伴随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
国学经典故事14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孙元觉,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可他父亲对祖父却极不孝顺。
一天,他父亲忽然把年老病弱的祖父装在筐里,要把他送到深山里扔掉。
孙元觉拉着父亲,跪着哭求不要这样,但父亲不理。
他猛然间灵机一动,说:“既然父亲要把祖父扔掉,我也没办法,但我有个要求。”
父亲问什么要求,他说:“我要把那个筐带回来。”
父亲不解道:“你要这个干什么?”
“因为等你老了,我也要用它把你扔掉。”父亲一听,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种话!”
孙元觉回答:“父亲怎样教育儿子,儿子就会怎样做。”
父亲想想,就没敢按以前的想法去做,赶紧把老人接回家赡养。
故事点评:《弟子规》中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假如父母的.言行举止有过失,性格难以沟通,从尽孝的角度而言,子女还是应以婉转的语气劝说他终止不良行为,但不能语言犀利、态度不好。
国学经典故事15
朋友的电邮传来两位朋友的近照,初看几乎不认得,是两个老头子,我也不忍形容,总之所有老人家的特点他们都具备了。
我不禁惊呼:“怎么都老得这样了!”
随即慨叹:“人家看我何尝不是这样?”
只是自己的'样子天天看,看惯了。多少又有点偏私,以为自己看上去还不觉老。其实人虽有耐老和不耐老之分,其相差总在个位数字之内。因此别再在异性面前扮风流潇洒了,也别表演身手敏捷了,当心一不小心出意外。这也算是“以人为镜”吧。
看到路上两部车发生碰撞,两车司机下车理论,互相指摘对方的不是,声音越来越大,脸越来越红,脖子越来越粗,样子越来越凶。记得有一回我的车被尾随的车碰了,我跟对方理论时,何尝不是这副嘴脸?
老板生日,酒楼设宴。同事们一个个上前道贺。平日背后对老板诅咒嘲讽的诸色人等,今天在老板面前却带着谄媚的微笑,善颂善祷,虚伪得甚为难看。一会儿就轮到自己了,会不会也是这样一副德性?
当我们听到别人第九次夸耀自己的往绩而鄙夷他时,想一想自己是第几次在吹牛了。
国学经典故事16
有一天,齐景公宴请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举杯助兴,高谈阔论,直到下午才散。酒后,君臣余兴未尽,大家一起射箭比武。轮到齐景公,他举起弓箭,一支箭也没射中靶子,然而大臣们却在那里大声喝彩道:“好箭!好箭!”
景公听了,很不高兴,他沉下脸来,把手中的弓箭重重地摔在地上,深深叹了一口气。
正巧,弦章从外面回来。景公伤感地对弦章说:“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晏子死了已经17年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当面指出我的过失。刚才我射箭,明明没有射中,可他们却异口同声一个劲地喝彩,真让我难过呀!”
弦章听了,深有感触。他回答景公说:“这是大臣们不贤。论智慧,他们不能发现您的过失;谈勇气,他们不敢向您提意见,唯恐冒犯了您。不过呢,有句话说'上行下效’。国君喜欢穿什么衣服,臣子就学着穿什么衣服;国君喜欢吃什么东西,臣子也学着吃什么东西。有一种叫尺蠖(huò)的小虫子,吃了黄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变成黄色;吃了蓝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又变成蓝色。刚才您说,17年来没有人再指出过您的过失,这是否是因为晏子去世后,您就听不进批评而只喜欢听奉承的话呢?”
齐景公闻言豁然开朗。
智慧小语:只有真心愿意接受批评,才会经常听到别人对你的批评、建议。如果总是听到别人恭维自己,那恐怕原因就在自己身上。
国学经典故事17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赵王和赵军统帅陈余,率领二十万兵马,集结在井陉,准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我有个主意,井陉口这个地方两旁有山,道路狭窄,车马很难通过。我们派三万人抄后路截断他们的粮车,你统率大军正面阻击汉军,把城墙垒得高高的,不与汉军交战。这样一来,汉军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又无粮草,成了瓮中之鳖。我看不出十天,我们就可以捉住韩信。”但是,赵王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
韩信知道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用,十分高兴。他把兵马集结在离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到了后半夜,韩信派两千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命令他们待赵军倾巢而出时,袭入其大营,拔去赵军旗帜,全部插上汉军的红旗。韩信又派一万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
陈余等人看见韩信把兵马安置于背水之处,大笑他是傻瓜,不懂用兵,便率领赵兵全力迎战。汉军的二千轻兵见赵军全营出动,只留下一个空营,立即闯进赵营,拔掉赵旗,换上汉旗。韩信则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退去。
赵军追到汉军靠河阵地,汉军后无退路,个个背水拼命厮杀。而赵军久战不胜,士气开始低落,又发现背后自己的'军营都插上了汉军的旗帜,军心顿时大乱,纷纷溃(kuì)逃。汉军乘机前后夹攻,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决一死战。
国学经典故事18
【张闰无私,八世同居。共织互乳,缙绅不如。】
原文
元,张闰,八世不异爨。家人百余口,无间言。每日使诸妇女聚在一室为女工,工毕,敛贮一库,室无私藏。幼稚啼泣,诸母见即抱哺,不问孰为己儿,儿亦不知孰为己母。缙绅之家,自谓不如。至元中,旌表其门。
唐有张公艺九世同居,宋有陈凳三世同居,共织一室,不为私蓄,互乳其子,令人钦佩无已。
翻译
元朝时候,有个叫张闰的人,他家已经八代同居而没有分家了。所以家里人口一百多,但从不见有不和睦不友爱的。每日,只见他家的所有妇女都会齐聚一室,大家有说有笑,愉快地一齐做着女红,做完活后,大家又把东西齐齐放在另一仓库,从不见有人私自拿了东西藏在自家的。而家里的婴幼儿,一旦有啼哭的,则每位哺乳期的妇女,都会抱起哭着的孩子给他喂奶,从不会先仔细辨认是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所以,这些母亲们,谁也不会计较哪个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而孩子们,也不知哪个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了。那个地方的缙绅之家、世袭之家,人人都自叹不如,认为自家远远不如张闰家,对张闰家十分敬重。所以到至元年间,皇上下令一定要好好旌表他家。
唐时有张公艺九世同居,宋时有陈昉十三代同居,都是共处一室,不为私蓄,共乳其子,令人钦佩无已!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
【国学故事】相关文章:
经典国学故事06-14
国学经典故事06-22
国学经典五则故事06-23
经典国学故事简短03-22
国学经典故事03-17
经典国学故事(15篇)03-24
国学经典故事优秀03-31
经典国学故事15篇06-08
国学经典故事(热)07-06
【合集】国学经典故事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