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时间:2023-09-23 14:32:01 教育 我要投稿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汇编13篇]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

  摘要:情感教育是中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文章就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提出了三点策略,即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情感。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汇编13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情感资源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态度及信念,是新课程改革精神的体现。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很多学生表现出情感冷漠,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们,为人处世能力差,情感道德严重缺失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1]。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但目前,中职语文教学重认知、轻情感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情感方面的关怀和教育,学生人文精神严重缺失,这种问题的出现给中职语文教学敲响了警钟。

  一、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资源

  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佳作名篇,尽管这些优秀的作品风格不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包含对家国、生活、亲情、好友及壮丽河山的情感抒发。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这些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激发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语文教学成效。例如,语文教材中有散文《我不是一个好儿子》,作者用平实的语言记载了母亲的点点滴滴和一言一行,把一个勤劳、简朴、慈祥、关爱儿子的母亲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读起来感人至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还有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同样是写自己的母亲,重点突出了母亲那伟大、内隐又不求任何回报的母爱,也正是在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感染下,作者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写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因此,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就可以从教材中找到众多的情感教育素材。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活动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因而,在中职语文情感教育过程中,中职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极为重要[2]。但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听,学生缺乏体验感,致使情感教育缺失有效的载体。针对中职学生,语文教师可以联系一些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开展一些活动,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与情感有着密切关系的节日,举办一些讲故事、诵读优秀诗文、小演讲、演课本剧、续编故事等之类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使其从中获取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又譬如,在母亲节,教师可以先介绍母亲节的由来和风俗习惯,然后以“我的母亲”为主题,举办一场小演讲比赛,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演讲当中,然后让学生根据主题与他人进行亲情方面情感交流,由此,既强化了学生口头表达和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对亲情有进一步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教育的作用。

  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情感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语文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诵读,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脑海中会不由自主地浮现与作品相关的意境和画面,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进入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思想启迪,有所感悟[3]。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词,作品前几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使用叠字的修辞手法,将作者的愁苦凄凉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后面陆续写了梧桐、黄花、细雨、过雁等,将愁绪进行层层叠加,读来让人感慨不已,使学生为作者生不逢时和人生际遇产生深深的同情。这样的一部作品,如果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讲解,将大大削弱文章的情感。而如果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有感情的诵读,可以帮助学生体会作者亡国之恨和沦落之苦,同时也对我们今天幸福快乐的生活倍加珍惜。总之,情感教学是中职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借助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发展是实施情感教学的目的。当然,情感教育能否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实施,还需要语文教师具有较高的情感修养,以及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情感教学的实效,帮助中职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福亚.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11):84.

  [2]吴小丽,何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xx,2(11):85.

  [3]陈丁胜.试论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通讯,20xx(33):43-45.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性优势。纵观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挚着;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男女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天地动容的悲壮、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喜悦、无名的烦愁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中学其他学科所难以企及的。

  那么,如何进行呢?我的体会是:入画导之入境;入情动之以情;入理寓情于理。

  一、入画导之入境

  就是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好的作品都有优美的艺术境界。王国维说: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人间词话》),境界就是作者描绘的,包含深意的艺术形象,它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不仅诗、词中有境界,小说、散文、戏剧中也有。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境界,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

  当我们随着作者的文笔领略《沁园春·长沙》里的湘江秋色;《海燕》中海燕在乌云压着的大海上搏风击浪的雄姿;《荔枝蜜》中碧海似的荔枝树,满野嗡嗡嘤嘤、忙着采蜜的蜜蜂;《荷塘月色》中清幽寂静之夜出现的流水一般的月光,绰约多姿、清香四溢的荷花;《果树园》中喧噪的鸟雀、乱闯的甲虫、浓密的树叶、累累硕果、闪光的露珠、金色的彩霞、翻身农民爽朗的笑声这样的境界在我们的心中能不产生审美情感?

  当我们欣赏《长江三峡》中长江三峡各具特色的美丽画面时,能不为作者抒发的催人奋发的宽阔胸怀而动情吗?看到《窦娥冤》中窦娥蒙冤受屈被绑赴刑场与婆婆诀别的悲壮画面,听到她那怨天恨地的呼号,谁不洒一掬同情之泪?读着《屈原》中的雷电颂,其间那无比高昂的战斗激情、火一般的语言、雷霆万钧的磅礴气势,谁又不为之心动?玩味杜甫在安史之乱中写的《春望》,只要深入作品的境界,谁不为诗人那种爱国、伤时、忧民、思家的真挚情感而震动心扉?且不说这些,即使吟诵像《一月的哀思》那样令人悲痛的诗篇,我们也能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对敬爱的周总理寄以深切的悼念,从江水沉凝,青山肃立,万木俯首,星月不移的肃穆悲壮的境界中受到情感美的教育。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陶醉其间,使之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必然能产生豁人耳目的美感,从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

  二、入情动之以情

  就是要用作品中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情感是作品的生命。情者文之经、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文心雕龙》)凡是感人的作品中都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法国文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所以能使人爱读或流传不衰,不仅因其语言文字美,更重要的是文中渗透着作者炽热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情,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途径。

  如教材展示了《大堰河》的母子情、《背影》的父子情、《王贵与李香香》的夫妻情、《藤野先生》的师生情、《一面》的战友情;歌颂了《满江红》中岳飞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报国之情,《过零丁洋》中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救国之情,《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效国之情,《与妻书》中林觉民的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的殉国之情;《革命烈士诗三首》中李大钊、恽代英等革命先烈的为谋求祖国的自由和解放的爱国之情;表达了《雷雨》(第二幕第三场》)中作者对周朴园的虚伪、凶狠、随机应变的丑恶灵魂的厌恶之情,《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反动派屠杀革命青年的无比愤慨之情,《皇帝的新装》中作者对皇帝的腐朽愚蠢、虚伪自私的讽刺之情,《纪念白求恩》中作者对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的赞扬和崇敬之情,《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中作者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讴歌之情,《两棵奇树》中作者对舍己为人受人敬,劳动人民创财富的赞美之情,《出师表》中诸葛亮对蜀汉政权的赤诚忠贞之情,对先主刘备的怀念景仰之情,对贤臣的爱慕渴求之情,对小人的鄙视厌恶之情,等等。可以说,课文、教材提供的是丰富饱满、叠彩纷呈的情感海洋。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把教材中表达的情感潜移默化地传给学生,使其获得充分的美感享受的同时,让其沁人心脾,仿佛灵魂已被引进美妙无比的天国似的,从而不知不觉地受到熏染陶冶。

  三、入理寓情于理

  就是要用作品中蕴含的哲理启发学生,感染学生。作品主要是抒情言志,而不注重说理。

  以理取胜,就违背了形象思维的规律。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即事以寓情。(刘大kuí@①《论文偶记》)作品中的理,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凝聚于画意、诗情之中的。小中见大,言近旨远,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具体的事物,说明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入理,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途径。

  如何其芳在《生活是多么广阔》中对热气腾腾的色彩斑斓的生活画面的描绘,其实是为了揭示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又多么芬芳。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的伟大真理;叶圣陶在《古代英雄的石像》中对那位一阔脸就变、最终倒台的石像的刻画,旨在说明在社会生活中那种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英雄由于脱离群众,最终必然要倒台的.道理;柳宗元在《黔之驴》中通过对愚蠢的驴的讽刺,其实是表达对不学无术的权势者的蔑视;郑振铎在《猫》中对猫(活泼的猫、顽皮的猫、忧郁的猫)的自省,其实是表达一种待人接物的道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阐述的哲理,是题旨所在,但它是通过写景抒情表达出来的。作者变替楼作记为由楼发,论,把画意、诗情凝聚于哲理之中,以小见大,以洞庭一湖扩展到天下国家,从狭隘感情提高到先忧后乐,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在作者的说理中,有真诚的劝慰,有亲切的召唤,有热情的期待,一从胸臆流出,处处拨人心弦,引人深思,耐人寻味。作者放怀天下的襟怀,像洞庭湖那样,开阔明朗;而先忧后乐的情感,又像洞庭湖水那样,激荡翻腾,从而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认识到情寓于理中,从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象喜亦喜,象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使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从而摒弃消极、颓废的情感,吸收健康、积极的情感,获得哲理美的享受。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纯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使之豁人耳目;让学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使之沁人心脾;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3

  一、情感教育的影响

  1.目前初中语文教育现状。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灌输式和被动式的教学,在课堂上,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教师不给学生留自主思考的机会,因此,学生容易厌倦上课,思维落后。在课堂上,教师很少有耐心去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只是在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进行一味的责难。

  2.初中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联系。新课标语文教学要求树立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开放性思维。因此,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摈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应用先进的情感教学,增加教学活力,为语文课堂增添色彩,加强师生交流,不断增进师生情感,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文学世界里感受真善美。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的路径

  1.依托教材,渗透情感。每一本教材都是人类智慧的一个宝库,一部好的教材,自然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用丰富的情感吸引学生,让学生的心灵产生共鸣。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中外精粹文学,这些文学也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是情感的结晶。比如初中课本里有一篇文章《背影》,这篇文章的精粹之处在于生动地描写了父亲的形象,细腻、赤裸裸地表达了父爱,字里行间都流露着真切的情感,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看到的不单单是枯燥的文字符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读完这篇课文后进行感想交流,要求学生想想自己身边的亲人,有的学生在进行回忆时,会因为懂得父母的用心良苦而感动落泪。这就是文章对学生情感影响的作用,直达学生心灵,不断地改造学生。

  2.课堂导入,以情激情。课堂导入是整堂课的重要引子。因此,在进行课堂导入的设计时要注重以可以引起感情共鸣的故事来牵引学生。如本堂课的内容以友情和亲情为主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感人的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场白:“两父子在沙漠里迷路了,又饿又累,正在此时,有个声音告诉他们:前面的树上有两颗不一样大小的梨,吃了大的那个就可以活下去,小的只能支撑一小会,最终还是会死去,当他们找到梨子后,却都不愿意吃那颗大的,结果两人都晕倒了。到了第二天儿子醒来时,发现爸爸不见了,而树上只有一颗很小的梨子,儿子很生气也很难过,就这样被爸爸抛弃了,于是把剩下的梨吃了后继续赶路,最后在路上发现了倒在地上已经死去的爸爸,手里拿着一只更小的梨。”亲情是多么的伟大啊,可以超越生死。在给学生讲完这个感人的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以下与这个故事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学习文章中的高尚品德。这样的趣味导入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情感学习文章,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

  3.多种形式,灵活施教。教师要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投入情感,而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则只能让学生讨厌语文课。首先要进行趣味教学。枯燥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烦躁的学习心理,由于学生的年龄和接受事物的能力不一样,因此,教材的设计也要有所差异。比如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课时,教师在教学时只是一味地采用一问一答的模式,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因此,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的景色,然后再采用课本上景色的描绘方式来介绍学校的风景,学生自然会感受到春意盎然、夏蝉长吟、秋虫鸣啾等美妙的自然风景。这样一来,学生就不难体会作者的情感了。

  4.创设意境,加强情感。语文教学模式不能太过单一,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在课堂上要适时地为学生创设情境,尽量活跃气氛。教师可以采用音乐、表演、朗诵等方式,结合多媒体教学,不断地加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渗透,利用各种资源激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比如,在教学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时,首先可以给学生播放国难影视作品,让学生体会那种祖国被侵略、人民被迫害的情境,或者在进行诗歌讲解时配上音乐,在进行诗歌朗读的时候语调轻缓激昂,让学生全面感受到作者艾青的爱国主义情怀,那种迫切希望民族得到解放的心情。

  三、结论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门谋生的技术,更是一门改造人的艺术。情感教育开启了现代化教学的大门。只要教师钻研教学,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将情感很好地渗透于教学中,教学质量一定会大幅度提高,学生会更加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4

  摘要: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语文教师应作为情感教育的设计师、牵引者,通过多种方法,科学引导学生读出情感信息,努力创建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新课堂。

  关键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体现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嚎啕的哭、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认为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环节。

  一、要创设情感氛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扣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比如我在教《故乡》一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二、要读出情感信息。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加里宁曾经说过:“没有任何人象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捕捉住一切细微的事情。”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j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比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而《周总理,你在哪里》以沉缓的声音(只在倒数第二段语势稍高扬)、深切的语调来朗读才能体味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深情。同样只有抱着掏心掏肺的心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要使学生在读时读得真、悟的深,语文教师在课前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广采博览,深刻透彻的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

  三、要出情人理。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刻阐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人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都要披文人情,出情人理。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人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比如设计《茶花赋》教学时,“醉了”就是传神之笔,为了讲透这个“醉”,就可用“前呼后拥”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意境中:前是身在异乡的思念之情,却因“画不成”而总难释怀,而回国的机会让他久藏心头的情感一下喷涌而出,就象喝了葡萄酒一样感到甜美、欣喜、兴奋和陶醉。在这种情感意境的想象中,学生自然能体会作者的深情。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中表现出来的“文感…‘象感”“意感”“情感”来领悟起深刻的哲理。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教完《故乡》一文后,针对作者文后抒情,我布置一道题目:中年以后的“水生”和“宏儿”,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情”,反衬封建社会的“恶”,起到了“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让学生在愉悦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要我们科学地引导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创设较好的情感氛围,通过多种方法与渠道让学生要读出情感信息,披文人情人理。相信情真意切里定能舞出一片新天地,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新课堂。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5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情感缺失问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学问题,会直接影响到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标准中,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满足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改革要求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其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要合理的利用情感教育,将其与常规的教育手段结合起来,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充分地发挥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标准下,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更重视对学 生情感、心理 方 面 的 培养。传统的教育过程只重视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因素,因此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合理的应用情感教育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除此之外,情感教育的开展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帮助青少年正确的了解、认识社会,降低青少年犯罪的概率。

  二、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实现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

  1.寻找读者与作者情感的契合点

  情感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其往往都具备一定的必然性,通常情况下人情感的出现都有着一定的情景。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文化,感受文学的美感,进一步体会到文学中蕴含的情感,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创建一种更加贴合的教学情境,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到教学情境中,更加深入的体会文章的情感。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篇文章之所以能够打动读者,是因为这篇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能够触动人们内容最 深 处 的 情感。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一定要有优美华丽的辞藻,但是其通常都蕴含着十分真挚的情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指着就是这些优秀的语文作品。在语文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相关的情感,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找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帮助学生根据深入的体会文章的情感内容,全面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2.以情感来激发情感进而调动课堂的积极性

  语文是情感最直接的体现,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也大都是都有着十分 丰富的人 文精 神。由 此 可 见,要 想 学 好 语文,必须要深入的体会文章作品的情感内容,深入的体会文章的文学意境,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以及掌握,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的语文学科知识。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中的情感,教师应当结合课程内容进行课堂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全面充分的了解相关的文学情境,让学生深入的体会文章的情感内容。例如,在学习 《琵琶行》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资料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因素,然后通过播发一些有代表性的琵琶曲,来为文章的学习创建良好的情景氛围:月下弹琴的画面很美,皎洁的明月,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弹琴的高超演技,叙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的可怜身世。这样一来,每个学生读到这里时都会凝思回神,泛起情感的波澜。

  3.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习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其更多的是学习相关的文章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阅读写作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往往也更加的融洽。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的呆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到位,导致了学生无法深入的了解文章的情感内容,所有的学习过程都只能够依靠自己的思考与探索,在脑内创建出相关的情景。这样的教学过于缓慢,也不利于学生的实际学习。对此,在新课标下进行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因当努力创建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保持一个平地的地位进行交流,这样能够有效的在师生之间建立稳定的交流关系,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进一步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三、结语

  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十分丰富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一定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应用,合理的引入情感教育来丰富语文课堂,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的语文知识以及情感因素,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及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赫彩云.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社会科学,2016,(03):146.

  [2]阳亚玲.新课标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J].课程教育研究,2015

  [3]许明涛.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略探索 [J].吉林教育,2017,(22):145.

  [4]赵七玲.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课堂实践[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5]王少 评.论 高 中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情 感 教 育 [J].考试周刊,2016,(37):39.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6

  摘要:语文是一门极具人文情怀的科目,在中职语文的日常实际教学中,教师若能灵活运用情感教育这一新型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情感内涵,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情感的结合教育,不仅能够强化其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同时还能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其语文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能够更快地走上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本文就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予以详细分析。

  关键词:中职语文;情感教育;课堂教学

  前言:语文是一门极具人文情怀的科目,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师在就该科目对学生进行教授时的“催化剂”,同时也是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文章中心思想及作者所想所感的“强心针”.在中职语文的日常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文教授时若能灵活运用情感教育这一新型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情感内涵,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情感的结合教育,不仅能够强化其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同时还能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其语文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能够更快地走上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本文就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予以详细分析,现作如下相关报道。

  一、情感教育含义与作用

  (一)情感教育含义

  教育界将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的利于学生学习的同时,可恰到好处地拿捏住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关系,以将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极致,注重对学生情感体验培养的丰富性和内涵性,并使学生在情感交流互动中最大程度地激发其探索欲和求知欲的新型教学方法称为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能以辩证客观的心态面对所有事物,并进一步升华对人生的感悟,能够更好地实现其自我完善发展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1]从综合的角度来看,情感教育实际上既是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认识并积累生字词、掌握一系列写作或表达知识技能只是该门课程最基础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学会并掌握如何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的所想所感才是进行该门课程教学更深层次的教育意义和教育目的。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强化对课文各方面的理解,同时还能够通过该方法提高其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思想觉悟。

  当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由于学生对古诗词的'各方面(词句用法、表达方式等、)均不太熟悉,因此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古诗文尤其是长篇大论的文言文比现代文更难以理解。但通过情感教育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以古诗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为突破点,抓住文章的中心和主题,进而逐步对课文进行“蚕食”,最终达到掌握全文的学习目的。学生通过对各类课文中或喜或悲,或愤怒批判等多种情感的体验和感受,能够进一步明了学生对生活各方面的认识,并在语文教师的恰当指导下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和调节这些情绪,使情感的正面作用得以最大化地发挥。

  二、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互动

  较之传统模式中的教学方法,不断增进和强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情感教育最明显的优势。学生本身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主动且耐心地与学生们进行沟通交流,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循循善诱,给予学生更多的包容和鼓励,[2]从各方面了解和关心学生,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和情感后,也同样会在情感上作出相应的回应。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信任,就能够使学生将老师当作人生中的良师益友,以在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教师教育责任感,提高其教学水平。

  (二)指引学生领会情感内涵

  不管是普通中学语文还是中职语文,在该门科目的考试中,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所想所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这就充分体现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表达文章主旨与作者思想知识技能的重要性。因此,这便为各从事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职语文教师指出了一条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这一块知识技能的明路--引导学生领会文章情感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予以适当的指导和点拨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抛砖引玉”的积极作用,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应将点拨、引导的力度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能像直接说出答案这样点拨过度,不给学生一丝一毫的思考空间,亦不能光提出问题却不作任何的提点,造成非常尴尬的教学场面。

  (三)理论与实际情感的结合

  放眼古今,理论教育和应试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界的着重点。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忽视,造成了学生只会“纸上谈兵”的不良局面。随着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阶层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不再只是注重理论知识丰富的人才,而是更倾向于吸收实际操作能力卓越的人才。而各中职学校一直以来都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教育注重点,力求达到使其所培育出的人才更符合社会各岗位需求的教育目的。是以各中职院校应更为注重对语文这一学科教学的实用性[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语文这一学科知识的灵活性和使用性非常高,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文字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比如说中职语文教师要求学生以“母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而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可充分利用上述第二点中的《游子吟》这一课文,除了让学生通过情景演练等方式深化对诗文中心思想以及诗人情怀的理解,还应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发现生活中的母爱:“同学们,既然咱们学了这篇关于母爱的古诗,也从诗人简朴的语言中深刻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几分钟回想一下你们的妈妈带给你们的母爱,然后给大家分享。”实际上,当学生思考完后,内心对自身所受到的母爱是有非常多的感触和领悟的,甚至情感细腻且感触颇深的同学在向大家分享其从自己母亲身上所感受到的母爱时,通常会因情到深处而流泪,同时还会在情感上感染其他学生。这就非常有效地促进了理论与实际情感的结合,同时也使得学生所作的文章更具真情实感,能够打动人心,并使其作文的质量有了质的改变和提升。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感有机结合,既能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亦能锻炼其运用理论知识的实践能力,一举两得。

  结语:

  总之,情感教育不仅是顺应教育发展和语文教学需求的新型教育模式,更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极佳途径之一。考虑到职业型人才是各中职院校的重点培育方向,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感教育来帮助学生不断促进其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琳. 情感渗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D].鲁东大学,20xx.

  [2]刘田田. 中职工科类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xx.

  [3]胡伟. 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方法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xx.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7

  中职生缺乏责任感,自制力差,对学习不感兴趣。教师的简单说教不起作用,甚至适得其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从而,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这个基本任务。”可见,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恰好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那么,如何利用语文来感染、熏陶学生,引导他们感受生活的真、善、美,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呢?

  一、营造双向交流的课堂氛围,激发情感认知,构建正确观念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曾提出新教育基础理论核心思想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师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这就说明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我们的教学,表达他们真实的思想情感。师生交流的主要平台是课堂,若要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更好地对症下药,我们就必须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在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将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应注重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努力搭建沟通的桥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信任我们。我们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及不同体裁,可以选择讲故事、听音乐、看视频等手段,营造氛围,做到“以境育情”。记得,我在教《木屐》这篇课文时,我就从自己的父亲说起,他的出身、经历,特别是他被病痛折磨的最后几年。虽然我没有用华丽的语言讲诉,但当时的课堂特别的安静,学生们都静静地注视着我,认真地倾听。随后,他们谈起了自己的父母,拨动他们的心弦,敞开了他们的心扉,也让我们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更好地了解他们,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我想我们的学生应该会明白,老师是用自己最真实的体会告诉他们要学会珍惜。珍惜现在所拥有的,而不要把拥有的“爱”随意的挥霍,等到失去才后悔,让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在“看似无意”却“有意”的将思想情感教育溶于语文课堂,“润物”于“无声处”。

  二、挖掘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深化情感认知,形成独特体验

  著名作家谢冕曾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确实,读书人除了拥有一个现实世界外,还拥有更为广阔浩瀚的精神世界。同样,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很多专家学者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作品中精挑细选的,内容广泛丰富。它既有知识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因此,有必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找到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想品质,让他们体验到语文课的幸福。我们的语文教材,提供了许多的教学资料,可以说是教学活动的“基石”,所以我们应当要活用教材,要让教材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运用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的素材,让学生品味作品字里行间的韵味,培养他们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意识。例如,在教学《哦,香雪》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叙述故事发生的.背景、情节,也让学生体会主人公香雪在那样艰苦条件下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改变落后追求幸福的强烈愿望。接着,再回顾我们今天的学习环境,把我们同学的学习态度与之对比,这样不仅激发他们的幸福感,同时让他们明白只有掌握知识的人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总之,在教学中,要因课制宜,因势利导,要挖掘出作品中人性的光辉,使我们的学生受到熏陶,形成体验,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三、联系实际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升华情感认知,铸就璀璨人生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孩子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孩子在心灵上体验到情感美,进而感悟到人生的真善美。而我们中国有很多的节日,而且都很有教育意义,正好可以借此引导我们的学生。比如,植树节、端午节、母亲节、父亲节、建军节、国庆节等等,当这些节日到来之时,就可以告诉学生这些节日的由来,让他们明白其中的深意,传播正能量,当然有些也可以让学生付诸行动。比如,母亲节要求学生为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体会亲情的可贵;植树节带他们去种植树苗,体会自然的美好;清明节带他们去瞻仰烈士墓,体会生活的幸福等等。这样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验到人生的精彩,升华自己的情感认知,树立自己对未来的信心,让自己健康茁壮成长。所以,语文课堂也是学生的德育阵地,可以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总之,在中职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努力营造双向交流的课堂氛围,挖掘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熏陶学生,并联系实际,升华情感认知,以情动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让语文教学成为一列开往春天的地铁,载着他们茁壮成长。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8

  摘要:所谓情感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激发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高职教育要想培养出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情感教育必不可少,而语文学科本身就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情感教育优势,所以是情感育人的最佳阵地。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职院校;语文教学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高职院校的情感教育是指素质教育背景下,改变传统的压制或说服式教育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情感,使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感觉到情绪的愉悦和自我价值认同,从而实现个体情感的自我调控,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在国内,对情感教育理论和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仍属起步阶段,“情感教育”概念的提出是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唯理智教育”。“唯理智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过分注重学习成绩与技能,漠视和阻碍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健康稳定人格的培养,师生之间也缺乏正常、和谐的情感交流。大家都认为情感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使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最佳状态,要在教学过程中看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了解自己、认知自我价值,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同时,尽力去挖掘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塑造自己、历练自己,发展个体的兴趣品质;注重因材施教,教育模式多样化,看到每一个学生独一无二的价值,不遵循固定的程式,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可行性

  高职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人文性,其宗旨在于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即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熏陶和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和谐统一。比如,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小说的生动形象、诗歌的曼妙意境,也有散文的巧妙构思、议论文的精辟说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饱含情感地引领学生去解读与体悟,干巴巴的说教是达不到好的效果的。所谓“文学即人学”,高职语文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使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高职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利他精神、同情心等丰富情感的基地,经过情感渗透,使学生与文章的主人公或者是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形成乐观向上的情感体验,顺利完成语文教学活动,并将在语文课堂上的理解和对语文课文的感悟带入到生活当中去,习惯用积极健康的态度去看生活。高职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美及善的情感教育,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丰富,体验过后的情感更加多彩,让他们懂得爱的含义,延伸爱的范围,用自己的能力去争取更加美好的明天。同时,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好的去就业。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基地,我们语文教师要挖掘一切资源,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教育教学,从而提高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效果。

  三、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现状

  随着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和实用功利主义的盛行,高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也呈现出新的问题。比如,为了毕业可以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或者获得高薪,很多高职院校的课堂把技能掌握、考试过关率放在了首要位置,一切朝分数看齐,学生在压力之下,两耳不闻窗外事,年轻人该有的朝气蓬勃、想象力、创造力都遭到了无情的扼杀,他们专业技能娴熟、考试分数较高,却远离自然,不懂人际交往,没有兴趣爱好,生活却变得枯燥、单调、无味,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好奇心,在课堂上自然也很难静心去品读作品、鉴赏传统文化之美。可以说,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智商、低情商的“机器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理想的舞台,但同时也让高职学生感受到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情,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呈现出重实惠、重利益的思想,这是对高职情感教育进行了猛烈的冲击。比如,当前校园里有一句流行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就灵”。短短十几个字折射出了校园作弊这一现象背后大学生复杂的投机心理。有的学生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做事情只要结果,不择手段,放弃了原则和底线;还有人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缺少远大的人生目标,丢失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现象的出现都给情感教育带来了困难。

  四、高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实践探索

  1.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师在讲授文学作品时,不能照本宣科,从理论上灌输,这样学生会感觉枯燥,产生逆反心理,收效甚微,但是如果教师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写作背景,列举古今相关的典型事例,引领学生走进情感世界,去体悟和感化,他们就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做人做事的道理,树立起该有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可结合学生身边及自身的感人事例,使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感受到亲情的重要和友情的珍贵。教师要用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眼光去关注高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针对高职学生身心及思想行为特点,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生活观、爱情观、挫折观,培养起学生乐观、豁达、不怕挫折的精神。

  2.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触发情感共鸣。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到综合作用,所以高职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健康、和谐的情感,必须创造良好的情感氛围。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音画、视频等元素综合利用,可以起到渲染意境、营造氛围的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唤醒学生的美感,学生会不自觉地沉浸于作品中,与人物一起体验喜怒哀乐。如学习《春江花月夜》这篇课文时,通过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学生聆听深情的朗诵,同时欣赏美妙的画面,感受到幽深的意境,完全沉浸在春江花月夜幽美深远的诗情画意中,这种方式对他们欣赏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大有裨益。

  3.教师以情育情,以积极的情感和人格魅力引领学生。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优秀的语文教育者要拥有教学热情,通过在课堂上展现个人良好的人格魅力来教育和感化学生。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真正对学生有深厚感情的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真挚饱满的情感会使学生回味无穷,久而久之,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每一个教师都应努力成为情感丰富并善于表达情感的艺术大师。

  4.鼓励学生表达自我,用语言标明感受。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情感教育离不开准确、生动、流畅的语言表达,所以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精练技能,深刻理解作品,在课堂上用生动流畅、饱含深情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能让学生如坐春风,收到悦耳入心的效果。其次,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还要鼓励、引领学生去积极表达,教会他们阐述自己的见解与观点,传达内心的声音。在听取学生发言时,要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不断给学生以鼓励和情感支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潜力,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发挥到最佳。总而言之,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非常值得尝试和探索。希望高职院校教师能切实将情感教育落实到语文教学工作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真正培养出有技能、高情商、懂生活的高素质身心健康人才。

  参考文献:

  [1]卢家嵋.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与运用[M].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

  [2]朱小蔓.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

  [3]鱼霞.基础教育新概念———情感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刘晓伟.情感教育———塑造更完整的人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9

  一、切实践行“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营造融洽的情感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推行,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切实践行“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必须杜绝传统的“告诉”型模式,必须重视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探究,使其学会感悟。初中阶段的学生,表现欲望都比较强,如果教师能加以正确引导,让他们在课内与课外尽情表现,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势必能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比如,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一课,在课前我要求学生和我一起,利用网络和图书资料查找关于本文作者的资料和故事,做好记录。待到上课时,我以“谈谈你的梦想”为话题,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梦想,与此同时让学生交流他们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说说作者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这样的课堂,不但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利于融洽的情感氛围的构建。

  二、对教材进行情感处理,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

  既然我们倡导以情施教,重视情感教育,就必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传播思想和观点,还要以积极的情感,突出语文教学的魅力。而要顺利开展情感教育,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感处理。并在教学过程中,带着饱满的情感去讲解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的展示,使学生们不仅仅是接受和认知信息,同时也受到相应的情感影响,进而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共育”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指导学生开展品读感悟,以教师的内心情感感染学生

  首先,教师应该正确指导学生开展品读和感悟。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丰富的情感体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地品读课文,引导其学会揣摩作者的心境,从而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指导学生的品读,激活学生的思绪,让学生在读中学会感悟,在读中升华其情感。为此,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读,大声读”,同时,我也加强语音语调、动作、神情等方面的指导示范。比如,在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我先播放了一段示范朗读的录音,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节奏、语音、语调、语速等,逐渐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优美意境,进而引导学生享受文言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以教师的内心情感感染学生。为此,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值得信任;同时,教师应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用自己热烈高涨的情绪影响学生。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作用,通过自身的健康、真实的情感,结合蕴含在课文中的高尚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师生与课文三者共鸣,这样的教学势必更具魅力!

  四、鼓励学生表达,抒发他们的情感

  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当情感涌动、澎湃时,就需借助语言、文字、行为等表达出来。因此,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将情感言语化、实践化,也就是要教学生将其内在的情感体验表达出来,转换为有声的语言。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在学生理解文章掌握主旨之后,开展交流评述。我在课堂上就经常与学生开展诵读、独白、对谈以及论辩等活动。比如,教学《斑羚飞渡》一课,在学生初步把握文章主旨之后,我要求学生对文中的老年斑羚、小斑羚、镰刀头羊等的心理展开想象,然后各自发表见解。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踊跃发言,表达出了他们对斑羚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团队协作精神的敬佩,说明这种可歌可泣的牺牲精神已深深感染了学生。通过师生之间、同学间的交流、补充、印证和丰富,学生内心积极的情感得以记忆、巩固和深化,有力地促进了情感教育。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开展情感教育,重视学生灵魂的塑造和情感的纯化,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从而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0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涉及的情感因素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学生、教师以及教材,因此情感教育当中的主要因素与学生、教师以及教材有着密切联系。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情感因素包括对教学内容以及语文教师所产生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在课程实践中获得心灵、情感体验,学习初中语文知识的兴趣。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情感因素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情感魅力以及情感素质,表达与体验教材当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对初中学生流露的情感与态度。从教材方面来看,情感因素包括课文当中隐含的情感基调,人物形象表达的情感,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二、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2.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体情境,以营造情感教育氛围

  初中语文教材当中所收录的课文均融入了作者的丰富情感,语段之间句句关情。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保证教师情感、作品情感以及学生情感能够实现有效融合。首先,教师应熟读作品,了解作品写作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并同时对作品情感进行领悟,以便可以将作者的情感传达给学生。例如,在教授初中课文《孔乙己》时,语文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孔乙己本应该叫什么”从而创设出悬念情境,当产生悬念时,学生就会更积极地阅读小说,并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对作品情感进行点拨,让学生带着情感因素鉴赏作品,从而顺利实施情感教育。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更好地激发情感。应用多媒体真实再现教材中的精彩内容,让学生的视觉感官得到刺激,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从而充分感受作品传达的'情感信息,并深受启发。如此一来,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就会变得生动有趣。

  2.2深入剖析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以改善情感教育效果

  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认真备课,在备课时深入挖掘以及钻研课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并深刻领悟文章中的客观思想因素。唐代的白居易认为感动人心的前提是唤起情感共鸣,而在现代情感教育中也可以借鉴古人的思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课文当中的情感进行点化,并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找出情感的共鸣点,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使自身情感体验得以增强。初中语文教材中选择的篇章主要包含三种情感因素,即大自然情怀、爱国情怀以及生命的赞歌。例如在教授课文《春》以及《死海不死》等文章时,可以对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等情感因素进行挖掘;而在教授《枣核》以及《最后一课》等课文时,则可以对爱国情怀进行培养,以便可以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此外,在教授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深入剖析文章中流露的父子亲情,教育学生学会珍惜亲情,并学会关怀他人以及爱惜自己。总而言之,对课文中的情感进行剖析、挖掘,对于情感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引起重视。

  2.3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说”“、写”练习,以培养丰富情感

  新课改下的“说”主要指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培养,使语言表达变得规范得体。说话是表达内心情感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以便让学生通过“说”来表达自身情感。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抽出五分钟让学生进行演讲,演讲的主题则让学生自行选择,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即可;如果学生没有理出演讲思路,则可以提供选题范围,并指导学生选题。

  三、小结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将情感教育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具体情境,进行“说”、“写”练习以及深入剖析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等,并多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便能够提升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水平。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1

  语文作为一门涉及广泛的系统的学科,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基础。语文的学习对于我们认知语文这门学科和认知世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树立良好的世界观,提高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学科,也是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审美的重要学科。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如何来进行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情感教育概述

  (一)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的过程。

  (二)情感教育的作用

  (1)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具有创造性和活力的新型教学方法,情感教育法充分地利用了小学生的情感意识,发掘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抒发自身的情感,对小学生进行了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拥有更敏锐的洞察力,更丰富的情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学习。

  (2)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情感教学能够让学生拥有更丰富的情感,更柔软的内心,更高的审美。情感教育的展开,让学生获得了新的成长,新的进步,新的突破,让学生在接受情感教育后,学会爱与被爱,学会正确的处理情感,学会正确的沟通交流,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

  (3)营造语文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与传统的照本宣科的应试式教育不同,情感教育的引入不仅是对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是对教学环境的改变。它让教学脱离了“老师讲,学生听”的流程式教学,让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反映,而不是只关注教学目标的完成。让教学更加人性化,创造出更好的语文环境,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进行语文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

  (一)让教师充分认知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认知还比较薄弱,因此对于教师的很多行为都会在潜意识里进行模仿,正是因为如此,教师在日常的工作时,需要时刻规范自身的言行,在为人处世上给学生做好示范。只有教师充分的认知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才会在日常的教学中将关爱艺术融入进来,真正的做到关爱学生,充分的挖掘学生的内心世界,感知学生的情绪变化。教师自身所具备的思想道德品质,个人修养与情感表现都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要想做好这份工作,第一步就是从自身出发,进行自身的素质建设,进行自身综合到的品质的建设,然后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利用影视资源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

  合理的进行影视资源的利用,利用影视资源进行资料和内容的收集整理,将一些与情感教育相关的内容进行引入,更大程度的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扩展补充,让学生在这种更直观的表现形式下感知任务感情的变化,感知到情感的力量。在学生对纯文字的学习方法已经丧失兴趣时,让影视资源出现在课堂教学当中,利用丰富的影视内容和资源,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知道意识的导向性对于人的行为是具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只有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后,学生才会想要去学习,认真去学习,增加沟通交流的欲望,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和谐。影视资源与语文课程的结合发展,是对学生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的极大提高,能够让其作为情感教育的载体,以此为基础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在另一方面,影视资源的应用也让师生之间能够增加更多的互动,更多的交流,让师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中能够更好的实现互动,能够以这种直观的形式来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进行学生情感的启发。

  (三)从教材出发,将情感教育与教学内容互相渗透

  作为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教材贯穿了整个语文教学,在课堂内容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就是最为直接的方法。那么,为了将情感教育进行渗透,我们需要从教材出发,将教学内容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再处理,将情感教育观念融入到教材中,通过日常的常规教学,将这些理念慢慢的输送给学生。情感教育是具有非常深的内涵的,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将所有的概念进行一次性灌输,需要将情感教育所要表现的文学审美,传统精神,以及思想节操等慢慢的、长期的进行灌输,让这种影响植入到潜意识中,真正的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比如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有意识的加入情感教育的环节,从而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不自觉的被带入到情感教育的学习中,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情感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情感教育并善加运用,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文本的情感因素得以发掘并服务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之中,势必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推动的作用,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同时,也能够锻炼小学生的思想情操,能够让学生得到成长,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由于认知局限,笔者对于相关问题看法还较为浅显,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讨论。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2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学习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开阔视野和提高文化素养。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语文课当作只是进行语文教与学的课,它同时还担负着思想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任务。因此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潜力,培养能力,从而使学生以极大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在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有“情”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活动。一般说来,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语文。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学生初学语文时都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容量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则会因人而异,出现差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我们不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应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从众多方面着手,要防微杜渐,更要亡羊补牢。

  著名作家冰心讲过:“我只觉得‘师’和‘生’应当是互相尊重、相亲相爱的朋友。”要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就应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交朋友。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主要以交际为主,如果学生不敢或者不愿开口讲,哪怕考试的分数再高,我想这个老师也不能称之为成功的老师。为了能使学生敢于开口、愿意开口,教师应对他们有亲切感和信任感,多和学生在一起谈心交流,参加学生的课外活动。

  二、优化心理状态,使学生感到有“功”

  所谓心理状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基础上所产生的相对稳定而又尚未形成品质特征的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和行为方式。“求成功”是人类共有的天性,即使是一点一滴的进步,也会使小学生感到愉快,是学生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学生学业取得进步时,教师对学生的成绩给予正确的评价,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会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光荣,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使用鼓励性语言,可以激发学习成功的动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对问题回答得好的学生说“你真棒”、“好样的”等,有时还可借助同学们的掌声进行鼓励,对于回答得不好的学生说“再努力,相信你一定行”等。学生听到这些肯定和赞扬的声音,就会洋溢在欢乐之中,他们的大脑皮层就会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学习兴趣也就会有效地激发出来。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有回答不出来的问题,老师不能加以批评,特别是对学习上不是很好的学生更不能如此,因为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那些学生对学习更不感兴趣,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我们应该给学生们更多的鼓励,对他们在学习上的错误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课上用浅显的语言和他们交谈,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产生成就感,这样才会有更进一步的学习动力。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有“味”

  在教学内容上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形式上力求新颖多样,以满足学生新奇感的心理要求。如通过集中识词,让学生从已感知的语言材料中,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发现读音规律,再将读音规律运用于单词的记忆中,使学生感到单词并不难记,激发学生取得成功的动机,同时也降低了学习难度,从而提高了成功的机率。又如,通过不断变化教学手段――有时引导学生做游戏,有时引导学生进行竞赛,有时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脑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充分发挥优势机体的潜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滋味是非常好的。

  四、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有“用”

  五、运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使学生感到有“礼”

  小学的语文特别注重口语交际,因此,它不可能像语文数学那样,很多地依赖书面考试的分数来评定学生的水平。为此,教师应在学习评价上力求形式多样,通过不同层面的考察,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开学初,我就提出了三种平常语文测试的方法:第一种是观察学生,平时的朗读和平时的作业(这是针对品学兼优、口语好并且胆子大的学生提出来的);第二种是教师选定考试的内容,学生自由找同伴表演给老师看,平时书上的朗读作为加分项(这是针对语文水平还可以、胆子较小一点的学生提出来的);第三种是教师选定考试的内容(书上的内容)表演给学生看或者朗读给学生听(这是针对大部分学生提出来的)。当然,第一种的分数要高一点,第二种稍微低点,以此类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以三种同时进行,教师过一个星期评价一次,选择最好的一种给学生打分。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很受尊重,教师对待自己是非常有礼貌的,连考试都可以让自己选。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3

  1 情感教育的含义

  对于情感教育的含义,许多研究者并没有完整地对此加以分析,对其分析比较全面的有:石中英、王卫东著的《情感教育》一书和陈郁新的《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一文。他们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通过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品质和学生的情感能力,促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在《寓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中》中,李增兰认为:培养学生的情感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具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而语文教育的教学目的就包括在教学过程中,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感情,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除了以上较具体的表述外,很多的研究主要是从情感教育的作用反面进行阐述,他们普遍认为: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纽带,具有塑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能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利于掌握、巩固所学知识技能。

  2语文课堂上实施情感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以关键字“情感教育”和“实施”进行搜索,经过仔细的综合归纳,发现大多数学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进行,即教师自身修养和素质方面,从对教材的处理方面,课堂气氛(情境)的创设方面。

  2.1从教师自身修养和素质方面。许多研究者认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自己内心必须是丰富的情感大世界,只有丰富了自己,才有情感可传,才能培养学生的情感。

  在拓展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得提高情商,以传达丰富的感情。另外,情景的创设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一个老师所必须有的。而在牛兰真的《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陈郁新的《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认为: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情感熏陶,教师还必须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氛围,还要求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要给学生以亲切感和信任感。同时,教师自己还得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热烈高涨的情绪,绝不把个人不健康的情绪带进课堂,以免影响学生。谢珍珍和殷功荣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指出: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如转变教学观、情绪观和评价观这三个观念,他们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无论在教学中还是在课堂外,他们都应该以“饱满的情绪,乐观的心态去感染学生”。

  除此之外,部分研究还主张教师应该有清楚的认识和丰富的知识以及教学的前瞻性,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要对不利于教学相长的上课尽心改革。

  2.2在对教材的处理方面。人的内心体验是复杂的,解读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应是相对复杂的。如果在学生解读的时候,教师总是统一的说法,并人为地强化这样的说法,会改变情感教育的本意,使情感教育程序化。因此,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自然而然的情感教育,教师一定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2.3在课堂气氛(情境)的创设方面。从课堂气氛(情境)的创设方面进行情感教育和熏陶的研究相对比较多,许多研究认为,创设情感氛围,让学生接受心灵的体验;以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产生对艺术感的认识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张怡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浅论》中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如用教师有表情的朗读和自己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另外,她还指出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对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她认为“商量商量是情感交流的起点”。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给学生的思想松绑,让学生带着机智去感悟课本,感悟生活。

  就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而言,教师无论是用什么方法创设情境或进行教学,只要方法得当,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就是一次成功的教学。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情感教育是在认知教育中,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命成长的教育,它是培养人文思想的最佳方式。“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情感教育不能教条化,只喊口号呼吁几句了事,这样空洞的说教反而会使学生反感厌恶。情感教育需要在我们日常教育中长期地以情动人,春风化雨般一点一滴浸润学生的心灵。因此,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以最大的热情投身到教育事业当中,努力地改进教育工作的不足,用更充分的文学情感性来教育感染熏陶学生,健全他们的人格,应该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05-31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精华13篇09-23

试论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07-03

浅谈传统教育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利弊04-07

语文教学中的语感07-03

语文教育教学04-17

浅谈创新教学中的目标教学语文07-03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论文07-04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论文07-04

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教学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