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精选】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我们该怎么去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1
一、课前谈话“巧”设计,教育痕迹太生硬
本次开课由于我选择三年级的教材,因此只能借班上课,且302班的孩子和我都属于第一次登上报告厅上课,要在短时间内缩短因我们生疏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用最快的时间让孩子们接纳我,课前谈话是十分重要的。
理想中的课前谈话是春风化雨,稳定情绪;春风细雨,拉近距离;调动兴趣,活跃气氛;踏雪无痕,轻松自然。但试教过程中就发现“课前谈话5分钟”已然被我利用成“保证课堂教学5分钟”,导致课堂后半段时间的学生没有活力。因此我调整了听声音猜一猜中的声音顺序,动物们先出场,尤其把“猪”的声音稍后一些,让学生笑起来。再是有关大自然中的雨声和水声,最后是和课后题目相链接的厨房的声音。不但教学内容要调整,我的教学方式也要改变,多微笑,多“闲聊”,多“随意”,真正做到课前谈话。
但最后呈现过程中依旧存在生硬的教育痕迹。孩子们上台之前被老师反复强调坐姿等纪律问题,因此很多孩子想要举手发言甚至是抢答都被限制了,而我的固定的手臂姿势,更是给孩子们以拘谨的模板,双方无时无刻都是被舞台约束着,也就达不到想要的课前谈话放松的效果。尤其对比张云峰老师的课前谈话,幽默之中巧妙推进教学过程,着实让人佩服。
二、运用有效教学提问,努力提升课堂教学
在磨课过程中,团队的老师们一直指出我的教学语言过多,对学生的信任程度还是不够,总担心讲的少了学生掌握不了,或者是简单内容不讲后进生难以吃透,放手不够,导致常常预设的精讲,变成了重复啰嗦。预设的多练,变成了课后作业。既增加了自己的教学量,又增加了学生的作业量,也不符合当前的“双减”要求。
在本课呈现时,听取王老师的建议,着眼文本,设计两个主问题,提高思维高度,提升教学效益。在初读中,借助课堂作业本的“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美妙的声音?”的题目,给予学生抓手,可以高效地梳理文本。在精读环节中利用问题“你认为风的声音美妙的地方在哪里?”,请学生交流对文本的理解,顺势而教,从关键词句出发,配合多媒体手段,进一步学习文本,感受风的声音动听、丰富和变化,带来的.美妙体验。
但是在授课过程中,针对问题“你认为风的声音美妙的地方在哪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老师的评价没有及时跟上,导致课堂教学沉闷,转换成指名的朗读,效果不佳。
三、搭建支架促小组合作,教师掌控留形式表层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让语文课堂灵动而高效,且符合本次活动向学而教理念。因此在品读声音的变化中,搭建了三步支架:找一找,找到美妙的地方;想一想,想出了美妙的画面;读一读,读出美妙的句子,感受了美妙的语言。在课堂中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孩子们交流。但正如刘晶老师所说,本环节中依旧是老师扶着孩子学习,掌控着课堂,使得小组合作并未真正的落实,也不算是教学方式变革。
课后,深思如何推进小组合作高质量落实,我想应该要从评价体制入手,把评价权力交给学生。
小组汇报中直接请学生以小组形式上台,交流“读着片段中的‘呢喃细语’,我仿佛听到了;读着片段中的‘ ’,我仿佛听到。”和分享朗读。请学生从关键词是否找准,联想是否合理,朗读是否美妙入手,进行三星评价。教师利用评价语进行整体反馈“你还能联想到我们听声音游戏中的具体声音,真厉害!”“你们把风的声音发生的变化读出来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不断往三星上靠拢,提高语文水平。也让学生的小组合作是“有理有据”“有章可循”的。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备课时间较长,但最终的课堂呈现还有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继续提高自己的教材研读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意细节的雕琢。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2
今天,我到禄口第二小学听了四位教师的授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江宁实验小学的汤平平老师执教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这节课让我听得非常过瘾,我甚至都有些不想下课,想多听听汤老师的课。汤老师的课给了我以下启发:
一、关注单元整体
第一张PPT就出示了单元页,明确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即“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接着抛出一个问题,那我们怎么感受呢?我们先通过声音的形式来感受,汤老师播放了雨声、蛙声、流水声等,自然而然引出课题《大自然的声音》。在课中,汤老师也交给学生感受的方法,在自主学习部分,让学生试着用一用感受的方法。
在最后,汤老师出示摘抄内容的图片,带领学生学习摘抄,达成了“积累喜欢的语句”的学习目标。
二、重视朗读指导
语文学习就是学生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汤老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汤老师非常重视朗读,紧抓文中的象声词,如“哗哗”、“叮叮咚咚”、“滴滴答答”等,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再如为了让学生感受“雄伟”一词,汤老师播放了《黄河保卫战》最高潮部分的音频,学生立马就能感受到“雄伟的狂风”充满了威力,感受到它的'力量。学生理解后当然能做到有感情的阅读。反观我的教学中,我也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我经常会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做到有感情,却忽略了让学生更好的感知文本,对文本中的词句感受不深,学生的情感自然达不到我预期的效果。我想,只有学生对文本有了深刻的体会,才能自然而然地读出感情。
三、语言充满魅力
虽然汤老师的课持续了四十分钟,但我丝毫没有疲倦之感,一方面是汤老师对文本的剖析十分到位,环环相扣;另一方面就是他出色的语言功底。汤老师辞采丰美、激情飞扬、打动人心、犀利智慧。他合理对待突发的课堂生成,灵活地调整思路,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列为学习内容,用充满智慧和灵活多变的语言,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而我的课堂用语比较呆板,评价语匮乏,在这方面我要多多积累。
就像最后教研员小结时所说,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要教会如何让学生们自主运用知识,使它变成自己的能力。我们老师要做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一步步学会放手,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3
这次的课题研讨课是我们课题组历经半学期的研究后,组织的一次研讨课公开展示活动。课前,课题组全体成员针对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进行了数次深度研讨和研究,从诸多课文中遴选出本次我要执教的课文,然后在此基础上同课异构,三名成员均就本课进行了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实际操作的教学尝试,我们轮流听课,反复研讨,最终确定了我要呈现的课堂。
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大自然的声音》第二课时。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大自然的声音真的是美妙无比的。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森林里演奏手风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喜欢玩打击乐器;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在快乐地歌唱。这些熟悉的声音围绕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相伴,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这些声音,让这些声音通过语言文字的意象传达给我们与平时听觉上不一样的奇妙感受。文章谴词造句生动,修辞手法多样,是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极好材料。
通过对教材、教参的研读,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进行多文本的拓展,并积累拟声词;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等教学要求确立为本节课的目标。
教学时我通过课件给学生们呈现出大自然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出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创设了情景,将学生带入课文美好的意蕴中,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几位学生合作朗读,回忆课文,并让学生根据图表“填填音乐家档案”完成对课文大意的梳理。
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声、水声、动物叫声。第二自然段侧重对比的写法,把微风与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写得细腻、生动,教学这段时我采用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语段,同时采用指导朗读,男女生对读的方式进一步感受这两种风不同特点。
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采用让学生模拟“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声音和积累拟声词,又用单个读,一组读,到全班接读,让学生在整体朗读中感受水声的美妙,理解了语段。第四自然段,我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模拟动物的叫声,用轻快的语调朗读。总之,这节课我采用让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仿写,这些教学环节使学生真正地走进了大自然,体验大了自然,发现了大自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路实践一路反思,才能有所提高。本节课还有很多遗憾之处,比如最后小练笔环节,没有在学生写时给予实时指导,到最后又害怕拖堂,没有让更多的学生展示练笔内容,让这一环节流于形式。
有反思才有进步,正是这些不足,这些遗憾激励我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相信我们的课题研究也必定会在这次活动后得到诸多的启示和提高,在今后的研究中,做到目标更明确,研究更细化,措施更具体,效果更显著。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4
《大自然的声音》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四个自然段,通过对大自然声音的细腻描摹,展现了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美。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大自然的声音真的.是美妙无比的。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森林里演奏手风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喜欢玩打击乐器;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在快乐地歌唱。这些熟悉的声音围绕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相伴,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这些声音,让这些声音通过语言文字的意象传达给我们与平时听觉上不一样的奇妙感受。文章谴词造句生动,修辞手法多样,是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极好材料。
教师在教学中把声音作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感受同样是风,同样是水,声音却是那么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每一片叶子不同的声音,微风的轻柔,狂风的雄壮……把这些放在一起来用心倾听,细心品味,那份美妙的感受会直击心房,让人流连,让人陶醉。感受的方法是多样的,读是最主要的方法,读出声音的变化,画出描写声音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通过“读、画、想”这种学习方法,再学其他段落和其他文章。
另外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还注重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发现三个写作密码:
巧用对比写生动。
拟声穿插更形象。
罗列事物很巧妙。
由此引导学生运用其中一个写作密码,进行小练笔练习,学生在欢快轻松的学习中,既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学习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教学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时间比较仓促,没能在课上对学生进行小练笔和交流反馈;存在“走教案”现象。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加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不断成长、提高!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5
本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生动的乐曲,体现大自然的美丽。
课文围绕第一自然段展开,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风、水、动物3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课文结构严谨,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第六单元的学习重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这节课的设计关注描写声音的词语,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生动。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声音,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在教学的第二自然段渗透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结合描写风声的词语“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让学生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风声,这样的风声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学生说完后,我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比如:“听,风在对谁说话?说了些什么?”可以让学生带着想象再次有感情的.朗读。我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描写声音的词语,使大自然的声音变得形象可感,既贴切地表现了不同风声的特点,又让风声有了感情和个性。体会了描写风声的词语后,我先联系生活经验,想象这些词语所描述的场景,体会这些场景的特点,再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然后让学生运用上述的方法,自主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小组合作交流对生动语言的体会,我相机进行指导。
这篇课文中的拟声词也是本次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关注拟声词,体会生动形象的风声、水声、动物声。并且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拟声词。
我总结了这篇课文的三个要点:关键句,联系生活想象,拟声词。引导学生根据这三个要点进行小练笔。然后让学生上台展示,学生进行评价。
整个教学过程顺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是在小练笔的交流环节,学生的小练笔内容较为单一,应该打开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写出更为精彩的内容。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上也应该丰富多彩,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去。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6
《大自然的声音》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课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课文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展开,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风、水和动物3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
本文是篇结构清晰、富有童趣的课文。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孩子们自己去听、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并在受到听觉冲击的同时,开口模仿,潜移默化中积累大量的拟声词。与此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语调去朗读文本,在亲身感悟和鲜明的对比中明白大自然的美妙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以下是我上了这节课后的一些想法,现总结如下:
一、成功之处:
1。导入新课时,我通过与学生的谈话“生活中,你都收到过哪些礼物?”引出:“声音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从而把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大自然的礼物”与本文巧妙地结合起来,紧接着又通过大量相关音频和图片,拉近大自然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环节,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通句子。然后通过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认读等方法解决生字读音,紧接着又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在交流识字方法的同时学习了“呢”这个多音字。最后又通过解释“呢喃”这个词语告诉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它们的'意思,这个环节不仅解释了字词的意思,重点是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然后又通过一组音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拟声词以及拟声词的一些常见的构词方式,同时又积累了大量的拟声词,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
3。整体感知,理清文脉这个环节,我借助课后第二题,让学生迅速找出“大自然的声音来自哪些音乐家”,从而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整段话的意思,让学生理清本文的结构是“总——分”结构,并通过和前面所学的课文《秋天的雨》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这些文章结构上的相似性,很好地进行了文章结构的拓展。
4。入境想象,感受风声这个环节,是本课时的重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通过划出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句子。接着又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因此根据课程标准,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旨在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的想象在美读中飞扬。如:我在讲到“狂风”和“微风”时,我先借助音频让学生猜猜哪个是微风的声音,哪个是狂风的声音?听到微风和狂风的不同声音你想象到了哪些画面?课文中又是怎样描述微风和狂风的?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利用这一连串的问题将内容和感受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个性化朗读、男女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微风拂过”时的轻柔,“狂风吹起"时的雄伟,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到风声的美妙。最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试着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背诵,效果很好。
5。写字环节,由于本节课时间有限,我只指导书写了两个字,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范写,接着让学生练写,最后展示学生书写情况,提醒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
二、不足之处:
1。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写出了大自然中许多美妙的声音。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写了风的声音,作者先写了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分写“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这句话中用了四个“不一样”,写出了声音的不同。在指导朗读时,缺乏指导,缺乏方法。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四个“不一样”,读出语调语气的起伏变化。
2。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3。教育机智还需进一步锻炼,让课堂变得更加流畅自然。
三。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拟声词、描写声音的短语的积累。这篇课文表示声音的词很多。如“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直接描写声音的词语,也有“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等形式的短语。
结合本单元的单元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摘抄喜欢的词、句段,把它们进行归类,然后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让学生领略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训练,落实了单元目标。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7
这次的领导示范课是由张月主任精心设计的《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是长春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习作,本次习作是回忆在大自然中和生活中曾经听到的各种声音,展开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写一篇习作。结合教材内容,依据课标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确立本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抓住特点,充分运用想象与联想采取多种表达方法描写所观察到的景物是习作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张月老师从五方面进行习作指导教学。
1、投入热情,感知自然之美。通过播放大自然中美妙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自然的声音,使其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2、拓展学生的空间,从森林中走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拓宽学生的视野,区别噪音与美妙的区别,情感上教育学生减少噪音,从我做起,进行思想教育。
3、在游戏中感受声音的特点。通过两组的游戏,一组做动作猜词,一组是通过模仿声音猜词。在规定的时间内谁多就会取得胜利,这一游戏的环节目的就是让学生懂得声音是最直接的表达,通过声音的模仿能够形象的表达出事物的特点。
4、在写法上给予引导,欣赏给出好的片段,让学生感知如何才能写好文章,应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去表达,怎样才能表达具体,写出有声有色的文章。
5、欣赏视频,酝酿写作。对比中形成鲜明的画面第一组只出示美好的画面第二组在美好的画面上加入声音,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美妙,触动学生内心的写作欲望。边看边创作。最后范读学生作品,张月主任进行精心点评,鼓励性的语言更加激发孩子们的创造热情!同时教育学生注意拟声词的使用,比喻、拟人等修饰手法的运用,把文章写得生动。让学生通过细致观察、体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8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情趣盎然的美文,描写细腻、语言生动。王老师执教的是这课的第一课时,教学时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读中品味。借助图片、音频、联系生活等方式理解新词;提取关键词句,借助课后习题中简单的思维导图梳理课文脉络;通过朗读、想象、学习拟声词等方法感受声音的美妙。
导入部分,王老师围绕单元导语“大自然赐给我们许多珍贵的礼物,你发现了吗?”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单元学习重点,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可以感知的情境,唤醒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逐步走进文本。
初读部分,王老师板块清晰,由词到句再到段,层层深入,层层指导,达到让学生感受声音美妙的目的。在拟声词的指导上,王老师将课堂交给学生,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拟声词的不同之处,比如:发现构词不一样、学会归类谁发出的`声音、发现发出声音方式的不一样。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师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实现学习目标,然后再指导朗读。朗读是课堂中最基本、最经常的实践活动。王老师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从初读正确、再读词意、后读不同;从生活中走进文本,品读与感悟。)
在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对声音的描写之后,王老师引导学生依据课后习题“理清文脉”,走进“文本中的声音”,最后探索“美妙的声音”,从而理清文章脉络,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是围绕风、水、动物三方面来写。简单明了,一下子引领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脉。
精读部分,王老师依旧从声音出发,让学生找风发出的声音,读声音,积累声音,感知风的声音是多么地美妙。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师还借助多媒体带领学生感悟作者在文本中词语使用的精准性,了解事物特点,深刻感知语言的生动。王老师还依据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感知作者“发挥想象、运用拟人”感知声音的奇妙,利用拓展练说“我是()的树叶,我会发出()的声音。”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发挥自己想象,学会运用拟人来进行语言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表达能力。通过男女生配合读、师生配合读、跟随画面配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读出风的美妙。带领学生边读边想,品味、想象、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9
这次的领导示范课是由张月主任精心设计的《大自然的声音》。
1。投入热情,感知自然之美。通过播放大自然中美妙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自然的声音,使其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2。拓展学生的空间,从森林中走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又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拓宽学生的视野,区别噪音与美妙的区别,情感上教育学生减少噪音,从我做起,进行思想教育。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10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散文,文章语言优美,结构清晰。结合本单元的单元主题: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整合本册书的教学重点及学生实际,紧紧跟随统编教材的新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立足于“读与说”“说与写”的结合,力求真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设计亮点:
环节一:听音乐导入课题。
听大自然中鸟叫、蛙鸣、流水等等的声音,训练孩子专注力与倾听能力的同时,更为本节课孩子感受大自然美妙的声音埋下伏笔。
环节二: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风声音的美妙。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同时感受风声音的美妙,边读边画,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好词好句。
学生边分享风声音美妙的句子,边想象画面。对比读出微风的婉转悠扬和狂风的高亢激昂。进一步体会风声旋律起伏变化的美妙!
环节三:默读第三自然段,感受水声音的美妙。
本环节仍然是边读边悟边分享。尤其是这一句:“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我让第一小组学生读红色部分,第一第二小组学生读蓝色部分,全班同学一起读黑色部分。也许单独理解“淙淙”“潺潺”“哗啦啦”这几个表示声音地词语会比较抽象。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将“淙淙”“潺潺”“哗啦啦”地声音演绎出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感受到水流的变化,想象“小溪流向河流,河流流向大海”的不同画面。趁热打铁,让学生发现“顶真”的句式,为下面的运用拓展环节打下基础。
环节三:对比读两组小动物的不同歌声,并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组小动物的歌声:
第一组
走在公园里,
听听树上的鸟叫;
坐在一棵树下,
听听虫鸣;
在水塘边散步,
听听蝈蝈的歌声。
第二组
走在公园里,
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
坐在一棵树下,
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
在水塘边散步,
听听蝈蝈的歌声。
学生读完以后会异口同声地说喜欢第二组小动物的歌声,因为“叽叽喳喳”“唧哩哩”这些表示声音的词语让人有种“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体会拟声词语的好处时,也训练了孩子对比阅读的能力。
环节四:拓展运用
学以致用,让孩子将本课学习到的“总——分”结构,“拟声词语”“顶真”句型运用到说话与写话当中。我出示了这样的例句:
“大树是个音乐厅。风妈妈轻轻拂过,呢呢喃喃得把好听的歌儿唱给小露珠。小露珠转动着圆圆的身子滚向小喜鹊。小喜鹊咕咚咕咚喝了个饱,乐呵呵地看着布谷鸟。布谷鸟……”
将学生带入情景,让他们边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边练习说话。孩子们说出的句子也十分有意思:
“布谷鸟布谷布谷地把歌唱给小小松鼠,小松鼠蹦蹦跳跳地找到小黄鹂……”
接下来我们还练习了“草地是个音乐厅”“池塘是个音乐厅”等句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用,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十分高涨,!
二、不足之处:
设计本课时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在第三自然段一出现“顶真”这样的句式时就让孩子通过练习去感受这种句子的妙处?如果此时进入说话练习,接下来再出现“分享感受小动物美妙的声音”就会闲的顺序有些混乱。思来想去,为了不影响整体效果,我将顶真句式的练习放在了最后。错过了练习句式的最佳时期,内容稍微显得重复,接下来我会继续思考并改进,让本节课的.设计达到最优化。
除此之外,我想从“说话艺术”方面谈谈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相对于同龄教师来说,本人的语文素养较高,但是“短板”就是课堂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有些单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将明确方向,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将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课堂语言,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说的话走进孩子内心世界,最终让孩子爱上语文课,爱上学语文。
荐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7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文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了“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介绍了风、水、动物的声音。因此,我以“大自然有哪些声音”为主线展开教学。在教学时,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例如:在学习风的声音时采用男女生对比朗读的方式,体会微风的轻柔和狂风的雄壮;学习水的声音时,采用由一组学生读到全班学生读,引导学生体会到声音越来越大,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感受的方法是多样的,读是最主要的方法,读出声音的变化,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文章遣词造句生动,修辞手法多样,是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好材料。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重指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方法。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总起段。引导学生发现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是总起句。最后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运用课堂上学习的拟声词,写一写大自然中还有哪些美妙的声音。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11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吴老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巧妙的利用网络资源,并且注意象声词的学习。
大自然是美丽的、奇妙的,亲近自然是幼儿乐此不疲的事情,在大自然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在本节活动中,她选择了幼儿熟悉的鸟叫声、流水声、风声、雷声、雨声作为探究的对象,让学生静下心来去倾听。
二、品读语言,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在教学中让孩子们理性地去分析“什么声音美妙,怎样美妙?”一句一句拆开来,揉碎来,那种美妙还能降临孩子心间吗?一句一句单独来看,也能感受到声音的妙处,但是惟有把声音作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感受同样是风,同样是水,声音却是那么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每一片叶子不同的`声音,微风的轻柔,狂风的雄壮……把这些放在一起来用心倾听,细心品味,那份美妙的感受会直击心房,让人流连,让人陶醉。感受的方法是多样的,读是最主要的方法,读出声音的变化,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三、重视学生对文章结构的认识。
另外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她还注重指导学生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这篇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是整篇文章的中心段、总起段。学习完课文后,提出问题:这篇文章哪些段落具体地写了大自然的声音?学生一下就回答出:2—4自然段具体地写了风、水、动物的声音。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第一自然段。启发学生思考:第一自然段和2—4自然段是什么关系?。
吴老师所设计的教学过程环环紧扣,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
从阅读的角度讲,语文课不同于一般性的文艺欣赏,只需体验情感,发展情感。语文的目的,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要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深沉的理性世界。如果学了课文能得到某种启迪,使人越学越聪慧,越来越变得眼亮,这样的语文课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了求知的愿望,对学生内心世界触动也很深。《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12
《大自然的声音》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课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课文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展开,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风、水和动物3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
本文是篇结构清晰、富有童趣的课文。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孩子们自己去听、去寻找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并在受到听觉冲击的同时,开口模仿,潜移默化中积累大量的拟声词。与此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语调去朗读文本,在亲身感悟和鲜明的对比中明白大自然的美妙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以下是我上了这节课后的一些想法,现总结如下:
一、成功之处:
1、导入新课时,我通过与学生的谈话“生活中,你都收到过哪些礼物?”引出:“声音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从而把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大自然的礼物”与本文巧妙地结合起来,紧接着又通过大量相关音频和图片,拉近大自然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环节,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读通句子。然后通过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认读等方法解决生字读音,紧接着又让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在交流识字方法的同时学习了“呢”这个多音字。最后又通过解释“呢喃”这个词语告诉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它们的意思,这个环节不仅解释了字词的意思,重点是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然后又通过一组音频,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拟声词以及拟声词的一些常见的构词方式,同时又积累了大量的.拟声词,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
3、整体感知,理清文脉这个环节,我借助课后第二题,让学生迅速找出“大自然的声音来自哪些音乐家”,从而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整段话的意思,让学生理清本文的结构是“总——分”结构,并通过和前面所学的课文《秋天的雨》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这些文章结构上的相似性,很好地进行了文章结构的拓展。
4、入境想象,感受风声这个环节,是本课时的重点。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朗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通过划出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句子。接着又留足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因此根据课程标准,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旨在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的想象在美读中飞扬。如:我在讲到“狂风”和“微风”时,我先借助音频让学生猜猜哪个是微风的声音,哪个是狂风的声音?听到微风和狂风的不同声音你想象到了哪些画面?课文中又是怎样描述微风和狂风的?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利用这一连串的问题将内容和感受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个性化朗读、男女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微风拂过”时的轻柔,“狂风吹起"时的雄伟,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到风声的美妙。最后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试着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背诵,效果很好。
5、写字环节,由于本节课时间有限,我只指导书写了两个字,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结构以及在田字格里的占位,然后范写,接着让学生练写,最后展示学生书写情况,提醒学生书写中出现的问题。
二、不足之处:
1、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写出了大自然中许多美妙的声音。文中第二自然段中写了风的声音,作者先写了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分写“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这句话中用了四个“不一样”,写出了声音的不同。在指导朗读时,缺乏指导,缺乏方法。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四个“不一样”,读出语调语气的起伏变化。
2、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3、教育机智还需进一步锻炼,让课堂变得更加流畅自然。
三、改进措施
上完课,我觉得在今后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拟声词、描写声音的短语的积累。这篇课文表示声音的词很多。如“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直接描写声音的词语,也有“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充满力量的声音”等形式的短语。
结合本单元的单元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摘抄喜欢的词、句段,把它们进行归类,然后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学以致用,这样不仅让学生领略了语言文字的生动,也进行了学习方法的训练,落实了单元目标。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13
今天聆听了王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课文《大自然的声音》,我感触颇深。这是一篇充满韵律的写景散文。老师能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王老师的教学设计严谨,素材丰富,准备充足,过渡自然。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小班化教学的特色鲜明。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一、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班化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是常用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王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了小溪、河流、大海的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了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又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了解从小溪到大海的声音的变化,让学生从声音的变化中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也激发了学生兴趣。在讲解除了课文中出现的小歌手之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歌手时,王老师找同学来演一演,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都纷纷举手,表演了各种动物的叫声,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也一连表演了几次,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像这样的课堂,学生在尽情游戏,主动参与到其中,遇到问题再也不会去逃避,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这样好玩的课堂,怎么会学不会呢这样的小班教学与五、六十人的大班教学相比: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直接指导在时间上有了保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频率也大大提高。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近距离交流:
小班人数少,王老师利用师生的近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她对自己的关注。比如在小组合作时,王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并适时加以指导。
三、品读语言,从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
在教学中,王老师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品味,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以指名读、组内自由读,齐读,师生互读等形式,由于学生少,她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理性地去分析“大自然中有哪些美妙的声音”比如:讲解重点句子的时候,王老师通过对朗读语气、语调、重音的强调,让学生的感情逐步的升华。同样是风,同样是水,声音却是那么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淙淙的小溪、潺潺的河流、汹涌澎湃的大海……把这些放在一起来用心倾听,细心品味,那份美妙的`感受会直击心房,让人流连,让人陶醉。感受的方法是多样的,读是最主要的方法,读出声音的变化,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感悟也是很重要的方法。
四、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无论学生的学习水平还是学习能力都会有差异,所以在教学时,王老师时刻关注学生间的差异并正确利用差异,将孩子分小组,并提出要他们相互帮助,老师适时给与引导,这样使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另外,整堂课的教学中,王老师都注重渗透对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的指导。最终的目的还是在“写”上,这也是这节课的难点,所以王老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将学生分为两组:奋力拼搏组和天天向上组。奋力拼搏组仿写句子,而天天向上组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并适时地给与指导和评价。这种个性化作业的设置,避免了能力好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吃不了”的状况,正是因材施教的体现。
王老师的教学语言规范、简洁、流畅,具有亲活力和感染力。课堂上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适时调控,引领和评价能力极强。
整堂课的设计环环相扣,一步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美妙的构思,体会大自然的奇妙。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参与度高,气氛热烈。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另外,她将小班化教学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三维目标目标达成度高。
这些只是我对这节课的想法,若有不周之处,请谅解!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14
今天聆听了郑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课文《大自然的声音》,我感触颇深。这是一篇充满韵律的写景散文。老师能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郑老师的教学设计严谨,素材丰富,准备充足,过渡自然。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一、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小班化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是常用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真正做学习的主人。郑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了小溪、河流、大海的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了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然后又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了解从小溪到大海的声音的变化,让学生从声音的变化中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也激发了学生兴趣。在讲解除了课文中出现的小歌手之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歌手时,郑老师找同学来演一演,其他同学猜一猜,他们都纷纷举手,表演了各种动物的叫声,就连平时”默默无闻”的同学也一连表演了几次,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像这样的课堂,学生在尽情游戏,主动参与到其中,遇到问题再也不会去逃避,而是想尽办法去解决,这样好玩的课堂,怎么会学不会呢?这样的小班教学与五、六十人的大班教学相比: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与直接指导在时间上有了保障;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的频率也大大提高。
二、注重师生之间的近距离交流:
郑老师利用师生的近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她对自己的关注。比如在小组合作时,郑老师走到学生中间一起参与,并适时加以指导。
语文大自然的声音评课稿15
《大自然的声音》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同时也是一篇脉络清晰的散文。全文以文学的笔调描绘大自然的音响,讴歌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文章结构简明,一目了然。开篇第一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总领全文。
对于本节课我设定了以下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积累课文中描写声音的短语。
2.展开想象,学习、背诵第二自然段,感受风声的美妙。
3.了解全文和每一自然段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
在本节课的最开始,我以四个动物的声音导入本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在字词教学部分,我讲解的比较细致、扎实,讲到了二类字的读音、多音字、词义等,但是在字的读音教学上有些重复。再接着是对于本课的深入探究,我在这一部分,出现的问题稍微多一点。比如在讲到“美妙”这个词的时候,学生不理解词义,我应当带着学生去深入了解,而不是直接把答案说出来。再例如在讲到四个“不一样”时应该再进行一些拓展,而不是一两句话就带过。而在朗读指导部分,我让学生读的还是有些少,形式也应当更多变一些。最后的书写指导,单个字指导时间过长,讲的太琐碎,赢把握好时间的运用。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最主要的几点有:
1.在设计教案时,要做好预设,及时点播。
2.清楚了解本年段学生特点及学段目标,做好教学设计。
3.生指导书写部分,要详略得当,不需要面面俱到。最后可以进行学生的书写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