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15篇[优选]
智慧教育1
生二胎,是现在很多家庭的选择,但是这其中有幸福必定也会有烦恼。生二胎,两个孩子在成长路上会有个伴,不那么孤独,但是怎么教育是一个令人焦虑的问题。在二胎教育上,我们要学会用智慧处理问题。
首先,我们说二胎教育的雷区别踩到!父母生二胎会使大孩子缺失安全感,父母对二孩的关心度多余大孩是二胎家庭教育中最大的雷。
其次,假如父母常常拿两孩子比较也是会伤到孩子们的自尊心,会给两个孩子之间埋下仇恨的种子,建议大家千万不要这么做。
生二胎很常见,存在的教育问题也有很多,很多时候亲兄弟姐妹之间不合睦,有时是父母埋的“雷”,所以父母在两个孩子之间怎么做怎么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二胎教育,应该少一点焦虑多一点智慧,家长应该这么做才对:
作为家长,我们对于任何孩子的爱都应该是平分的。
很多时候,生育二胎以后家长就会把更多的精力都倾注到二胎身上,从而忽略了对大孩的关注,这是不正确的。
忽略了对大孩子的关注往往会给大孩子的幼小心灵带来伤害,而且对于二胎孩子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这样也会让二胎不懂如何和哥哥姐姐一起分享父爱和母爱。
孩子的教育要因时因人而异,一胎的教育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二胎。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家长不要完全把教育一胎时的那些经验完全复制到二胎身上。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去寻找适合的教育方式,生二胎在教育方式上也应该因人而异。
对于那些年龄稍大再生育二胎的父母而言,因为“来之不易”,总免不了多些溺爱。
但是这种做法却是万万不可取的,因为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生了二胎之后,父母一定要把握好爱孩子的度,千万不要让爱变成了溺爱,否则,对二孩还是大孩,都是不好的。
有些家长生二胎的目的性太强,在准备二胎的时候,就抱有“二胎是个男宝宝/女宝宝就好了”这种想法。
太过在意二胎孩子的性别,一旦不能实现,家长就会觉得特别沮丧,这对于养育二胎孩子的情绪会造成影响。
为人父母,我们不应该太过在意孩子的性别,不管生男生女,都是自己的孩子,都要好好呵护自己的宝宝。
为什么要维护大的孩子呢?也许大家会这么问,但是这是有根据的`。
护大不护小的原因是——只有大孩子得到尊重后,才能发自内心地去爱护谦让小的。别委屈了大的,宠坏了小的。
家长要在讲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尊重大的需要(但是大孩犯错也要严肃处理,只是不要当着小孩的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兄则友弟则恭的理想关系。
二胎开放以后,有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考虑准备生育二胎,因此,二胎教育问题也成为了一个社会课题,二胎教育确实是需要智慧的,也需要大家去摸索出属于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
在二胎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尽量避免让两个孩子作比较,关于如何做好二胎教育,以上原则一定套遵循!
智慧教育2
我读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本书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主要反映了教师的需要与趣味。以及他们所关注的事物、他们所困惑的问题、喜怒哀乐、委屈和追求。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字里行间流露、挥洒着作者教育人生的真性情,是“做”教育中炼就的教育学问。“对于人生来说,有什么比受过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呢”,因此,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一不折射出作者之于教育、之于生活的智慧与理性之光,无一不散发出涌自作者心田的真情呼唤。
这本书体现的是一种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习机器,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才,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
作者的目光是犀利的,他能洞察到本质,他认为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对了,路就在脚下,决定教育方向的是教师。我们的教师更关注方法,好的方法可以收到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方向正确与否,难以检测,很难凸现,因此,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忙于事务性的工作,被大量的琐事遮蔽了眼光,被俗务消磨了高远的追求。于是,他迫切地呼吁,要唤醒和强化教师的方向意识。
作为教师,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的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读后收获颇丰,最深的感受是他为我们解决了人生道路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名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其次,要做有思想的教师,关键是要在反思中进步。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我们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不听话时,是否由于我们的课上得不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何等的气度、胸怀,以及对教育事业何等的热爱!要做有思想的教师,还要敢于释放思想。我们的教学工作不会是一条平坦的大道,肯定有坎坷,有曲折;肯定会碰到许多疑难困惑,碰到许多新的问题,因而更需要教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智慧教育3
室外活动之前,我总是一遍又一遍地跟孩子们讲注意事项,特别在安全方面我着重嘱咐了几个平时比较调皮的孩子。活动开始了,随着我一声令下,孩子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欢呼着奔向大型玩具。
很快,在滑滑梯入口处就聚集了十几个孩子,看见他们你推我挤的,我急忙跑了过去,还没来得及说话,只见挤在最上面的宋昊霖一下转过身来,双手打开拦住入口说:“你们按这里,要说‘叮咚’才可以上。”再看别的孩子,都自觉地站好,第一个孩子按了一下滑滑梯说:“叮咚。”宋昊霖就放下一只手让他上去,那孩子高高兴兴地爬上了滑梯······ 我真没想到,那么混乱的场面,一下子变得那么井井有条,孩子们自己把问题给解决了。我很想知道他们玩的游戏是什么,但我没有打扰他们,等他们结束了问了孩子们才知道,他们按的是门铃,门铃响了门就开了小朋友们就可以进去了。
我特意看了他们按的.门铃,原来是滑滑梯上的螺丝,真有意思!孩子们解决问题的策略简单又富有创造性。平时为了让孩子遵守规则,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总是对孩子说不要这样,不能那样的禁令。结果不是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就是禁而不止。
从今天的事例来看,我们得学学孩子的智慧,更多地联系孩子的生活经验和游戏需要去解决问题,效果也许会更好。
智慧教育4
【摘要】语文教育中情感智慧的缺失已成为限制欠发达地区语文教育发展的一块短板。语文教师的情感智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体现出的情感能力,其对欠发达地区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人格培养,师生的和谐交往,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心理健康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因此,要改善欠发达地区语文教育面临的困境,就必须充分认识语文教育中教师情感智慧的价值。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语文教育;情感智慧;情感教学
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至今停留在较低的发展阶段。这种教育的欠发达不仅表现在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教育的条件上,更突出地表现在教育的水平以及学生智慧和全面素养的获得方面。从近两年来我们对广东欠发达地区的语文教育调查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到:长期以来,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已形成恶性循环。究其原因,问题出在教师教育智慧的缺失,尤其是情感智慧的严重缺位。一方面,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其自身的情感智慧与教师信念直接影响着他的教学交往和职业情怀。
另一方面教师情感智慧的匮乏必然导致他对学科及其教学过程中最可宝贵的情感资源的忽视。可见,对于改善欠发达地区教育困境,教师的情感智慧具有极大的价值。所谓情感智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师生情感及教材文本情感的理性把握所体现出的情感能力。即准确地理解、贴切地表达、恰当地调控与科学地处理情感,并能利用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情感情境进行高效教学的能力。而对于语文教育这一情感性极强的活动而言,语文教师的情感智慧尤为重要,它对打造诗意课堂、学生人格的培养以及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尤为重要的价值。
一、对欠发达地区语文课程的价值
(一)有助于欠发达地区语文情感资源的挖掘。首先,语文教材所选的范文都是情意深远的美文,蕴含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理解与体验。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编者也必然会掺进自己的意志与情感,这些都将使得教材内容蕴含大量的情感因素。只有教师对教材文本感情有了深刻的体验感情,与作者产生了真正的共鸣,并懂得将课文中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他在课堂中表达的情感才是真挚感人的,也才能触发情感,感染学生,营造情感交融的语文课堂。
而在欠发达地区,语文教师备课往往过度依赖教参,有的学校甚至整个年级的语文教师同用一份教案。这样,语文教师自然很难挖掘教材中宝贵的情感资源,更不用说能在课堂上感染学生。情感智慧还是帮助语文教师发现欠发达地区课程资源的一双慧眼。自身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智慧的教师也必然是懂得生活,热爱生活的。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其更能敏锐地发现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就如潮汕地区虽是属于广东省的欠发达地区,但却有着旖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俗,而潮人对国学、古文化、文学艺术,以及海洋文化的推崇更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化财富,这些都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但情感智慧的缺乏却会蒙蔽教师发现这些课程资源的双眼!
(二)有助于欠发达地区语文情感教学的开展。情感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情感教学,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理性把握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这样的教学,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富有情感智慧的教师能够敏感地捕捉课文的动情点,并针对学情进行设计,借助它的唤醒功能,激活学生的情感参与,使他们的认知过程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和深刻。而欠发达地区的语文教学,正好可以借助这样的智慧来改善应试教育中学生情感陶冶和精神建构严重匮乏的现状。情感智慧还是一种多模态的表达智慧。语文,不是像科学学科那样可以通过理性、客观的分析来学好的。语文素养往往是在听、说、读、写、思、行等多种信号交织的具体语文情景中通过内隐性的方式获得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激活文字、图像、表情和姿态、言语、音量、语调等丰富的信息模态,使之在多种信号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来体悟语感,提升语文能力。而富有情感智慧的语文教师正是善于将自身和作品的情感化为绚丽多彩的情智语言和语文实践活动。不仅仅在朗诵范读时,能根据作者的感情变化抑扬顿挫,引人入胜。还能以富有情感的慧眼去发掘文本诗意,唤醒师生的诗情,通过巧妙的语文活动促成师生的诗思与诗语。从而创造出一种适合学生理解和想象,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沉浸于诗意氛围获得诗意感悟的语文教学境界。
(三)有助于欠发达地区快乐课堂的打造。自古以来,学习本身就被认为是一件快乐的事。西方教育者认为,当一个人投入学习时,他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一种强烈的热情、积极、满足、愉悦的情绪情感状态。这是一种治学的最高境界。“乐学”总是比“好学”更能体现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激励作用,它能使学习者达到一种陶醉其中的高峰体验境界。而在欠发达地区,由于长期以来缺失智慧的教学引导,有些学生甚至从未获得过这样一种体验。教师的引导激不起学生的思考,教师预设的问题学生没反应,这在欠发达地区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学习以情引情——以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用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充满激情的教学言语带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又智慧地借助情绪的感染功能反过来触发自己的.教学灵感,使课堂形成良性循环的师生同乐氛围。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学习快乐的源泉。师爱具有激励功能。当教师的满腔关爱通过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或是一句激励的话语而有效传递,学生心中就会升腾起一种被关注被重视的满足情绪,进而大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专注度。
同时,师爱还具有情感的正向迁移功能。通常,学生总是因为自己爱与依恋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满足,自然也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巨大的兴趣。当由教师的情感智慧营造的课堂达到了寓教于乐、寓教于爱的效果,满足了学生情感的需要,教师就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实现欠发达地区语文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切实转变。
二、对欠发达地区学生人格培养的价值
(一)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学生的情感智慧的培养。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成长应该是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的。但在欠发达地区,许多家庭中家长知识贫乏、观念陈旧,不注重孩子情感智慧的培养。而学校教育又过于偏重认知训练,情感教育同样缺失。这样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仅使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严重拖了认知能力发展的后腿。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情感智力的培养,努力帮助他们更多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心理安全,形成一种以认知与情感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基本动力的教学模式。要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智慧的目的,语文教师的情感智慧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方面情感智慧赋予教师理解学生情感的能力,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给予妥善的引导,通过情感教育使学生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情感智慧让教师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塑造学生的健康个性。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样的人,教师自己就应当是什么样的人。只有教师对自己的人生与教育事业满怀热情,在教学交往中才有可能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生活投入热情。
(二)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学生审美情操的陶冶。培养学生正确地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进一步塑造他们美的心灵,这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的与任务。语文教材文本是集思想美、形象美、意境美、结构美、语言美于一体的宝库。但欠发达地区的语文课堂过度注重应考训练,而忽视用语文之中美去感染学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导致相当多的学生感受能力低下、情感世界苍白、想象能力贫乏,进而制约了其语文素养及整体人格的全面发展。学生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产生精神愉悦,必须摆脱直接功利性目的束缚,以自身心灵自由解放、多种感觉因素充分激发为前提。而富有情感智慧的教师总能用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解放心灵,增加审美感受与体验,使他们的审美情操得到自然地发展。审美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它是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识别、想象、理解并由此而产生的直觉性情感活动和形象性情感活动。因此,要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想象。
在教学中,富有情感智慧的语文教师能够在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能够触发的审美联系,给学生开辟审美想象的通道。这样的教师能够细心察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变化,并按照美的规律,通过语言、声音、仪表和行为来传达美的信息,从而激发、引导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情感,使学生受到感染、获得愉悦,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健美的心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分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在语文审美教学中,学生的审美体验来自教师审美体验,而教师体验的美则来源于教材、生活和人生经历,这种体验越深邃,传达时就越能引发学生更深刻的美感。富有情感智慧的语文教师总是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们对教材中的美的感受,对欠发达地区生活中的美的发现,都会在审美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去发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和自己的作品中去创造美,从而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学生创造性智慧的开发。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对问题的探究与解决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鲜明个性、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它表现为学生对问题认识视角的独特性,解决问题手段的新颖性等方面。当今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几乎都步调一致地把培养人的个性、发掘人的潜力和创造性作为教育追求的首要目标。创造性也是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语文教材中课文的意义解读是处在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任何读者的理解和解释都是站在自己所处的特定历史位置,以特定时期的观点和视界去理解历史事件与文本意义,这种创造性的阅读和理解就会为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多元化奠定了认识基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增强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而我国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模式却跟这样的标准相去甚远。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方法上,教师总是优先满足考试指挥棒的要求。灌输式教育、题海战术,一成不变的“流水线”课堂同样充斥于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此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成为千篇一律、整齐划一的教育“产品”,最终必然导致学生个性与创造力的缺失。
怎么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创造能力的健康发展?罗杰斯提出了两个心理条件:心理安全,即摆脱周围人的排斥、歧视和心理上的威胁,处于和谐、宽松的气氛;心理自由,即无拘无束地从事创造性活动。而教师情感智慧的发挥正是创造这两个心理条件的关键。拥有情感智慧的语文教师总是能够洞察情境、洞悉事态,因而不急不躁,对学生充满关爱,而这,正是让学生获得一种心理安全的必由之径。在获得心理安全的条件下,学生则敢于积极合理地表现自我,更愿意打破桎梏,接受新知。从而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充分施展的空间,个性化创造力也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三、对欠发达地区教师的职业专业化发展的价值
(一)发展教师的整体教育智慧。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是由情感智慧、生命智慧、认知智慧、审美智慧和创造智慧等一系列的品质和能力互相渗透而共同构成。
首先,他须具有敏感的、能够读懂他人内心世界的灵性;其次,他应理解他人内心情感的心理及社会意义,尊重他人的尊严和主体性;再者,他表现出良好的分寸和尺度感;最后,他还具有道德直觉。可见情感智慧不仅是语文教育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其生成及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动态体系,它由两个系统组成,即情意系统(或者称非智力系统)和认知系统(或者称智力系统),语文教师的教育智慧是这两个系统的同步或交叉协同作用的过程。经常保持正面积极的情绪能帮助语文教师更容易接收外界信息,思维变得格外灵活、敏捷,头脑显得尤为清醒、明晰,并且提高记忆效果。
其次,丰富的情感赋予语文教师相当高的表情能力以及情感感染力,使得教师授课生动传神,能更好地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再现课文中所表现的意蕴。再者,情感智慧还有助于语文教师创造性智慧的生发,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下语文教师才能涌现大量的发散性思维、横向思维和各种灵感。
(二)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指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发生的消极反应变得逐渐增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长期卷入需要感情投入的情境之中,导致人在身体、情感和心理上处于一种耗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当前,由于欠发达地区教师薪水太低,缺乏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学生学习基础差、纪律差、厌学等问题又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致使不少欠发达地区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而且现象日趋普遍。这直接制约着教师的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对教学、学生乃至学校均产生了消极影响。虽然欠发达地区客观环境的不利因素难以一时消除,但教师完全有可能通过自身的情感智慧来克服职业倦怠症。情绪和情感有很大的帮助人类适应环境的价值。[5]当教师难免会有因工作不顺而情绪低落时,而富有情感智慧的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情绪调控能力,懂得通过一些途径进行合理宣泄,正确疏导不良情绪。
情感智慧使得教师懂得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既不盲目自大,又不自暴自弃,且懂得欣赏自己,悦纳自己。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积极的心态,缺乏必要的自信,不懂得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中品尝快乐。富有情感智慧的语文教师不会盲目地攀比,而是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他人,从而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和幸福观,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丰富的情感智慧,还能赋予语文教师提高专业品质的动力。只有热爱语文学科的教师才会不断地鞭策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广见闻、多阅读、勤实践,不断发现语文的智慧、情趣和美;也只有热爱语文的语文教师,才会不断反思总结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不断地磨砺教艺,苦练内功,努力寻找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品质。改变用旧知识、老经验去应对新问题的“吃老本”现状。
(三)和谐师生间的教学交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快乐学习、老师快乐教育的基本前提。在欠发达地区,许多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或忙于打理农业,学生从小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长大,因此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形成孤僻而不爱与长辈沟通的性格,待到上学时,又演化成与老师沟通的障碍。另外,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情感生活的丰富,个性的心理也会越来越体现出封闭性的特点。教师、学生是展开教学具体工作的主体,他们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对语文教学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由于在师生的人际关系中,教师是较为主动的一方,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情感智慧。师爱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富有情感智慧的语文教师应该有一颗赤诚火热的爱生之心,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倾心投入,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子女那样与学生交往。同时,利用自身的情感智慧去识别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心灵相通,想他们所想,忧他们所忧,喜他们所喜。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分忧解难。在这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语文教师亦能收获良多。当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学生同样也会回报给教师真挚的爱。当学生以成长和进步来回报教师的关心和信任,教师还会收获一份辛勤付出之后的快乐和满足,那是一种教师专属的精神享受和成就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反过来还会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平时交往中情感交流状况,不仅会对教学中的情感交流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也会影响课堂中学生对认知信息的接收和教师授课技能的发挥。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的情感智慧对欠发达地区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人格培养,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心理健康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其实在很多时候,老师的一种情绪、一份情感就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可以说,对情感智慧的重视,决定的不只是孩子的心理、未来和命运,还有整个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希望。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2]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20xx。
[3][加]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李树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4]岑国桢,吴声远。教师心理健康与职业道德培养[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xx。
[5]金马。情感智慧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智慧教育5
从毕业到现在,在三尺讲台整整十个年头了,要问“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不管是讲道理很是摆事实,或多或少能说上一番吧。
人民教师,这是一个多么神圣的称呼,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在书中林教授用了很多手笔来阐述,从师德、师魂到知识结构(文化知识文理交融)、实践知识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学生成绩评价知识),从教育观念(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到教师才华的顶点(自我监控能力),从教师的外部行为表现(技术+艺术)到课堂教学基本功(备课、上课等),非常全面、透彻地谈了怎样当21世纪的高素质教师,让人读来启示很多。
读到这里,也让人不由得发出感叹——当个老师不容易!
于是,林教授在书中引用的赵朴初先生的《金缕曲——献给人民教师》一诗时,就特别有感受,十年时光飞逝而去,留下的是万千感慨。于是,在这里,我也转载全诗:“不用天边觅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历尽艰险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患与安,无论比。幼苗茁长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任务越来越重,对于教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必须努力,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智慧教育6
摘 要:用教师的精神品质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用教师的思考带动学生的思维;用教师的爱引领学生爱的世界;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教育是动态的,也是生成的;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内涵
关键词:智慧教育、智慧教师
要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学生,必须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应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让你的课堂教学上出特色,使你的教学充满智慧、充满激情、充满爱心、充满生命力。达到对数学潜能生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培养的目的。让我们数学教师在这段话中有所知、有所悟、有所感吧:假如学生是蜜蜂,老师应引导他们在空中飞翔;假如学生是春蚕,教师应当以桑叶供飨,那么前者将酿出甘醇的蜜,后者能贡献出光泽的丝。反之,你给前者以叶,即使叶丰如山,给后者以花,即使花繁似海,结果不仅不会有丝毫的收获,还会令蜂蚕夭折。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吸取、强迫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并积极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这足以让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积极探索和实践,让课堂充满永恒的活力。生态一词是现今社会很流行的词语,做到生态教育就要遵从人的发展和认知的规律,要在学习中逐渐提升。
一、用教师的精神品质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
培养人奋发向上、坚忍不拔、克服一切困难的拼搏精神,还要培养人求真、求实的理性,以及在社会上立足所需要的诚实守信、适应竞争又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和科学风尚。作为一线的老师,应该持久的探索,沉积,延伸和拓展,让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所在。
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拥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经验、兴趣爱好的学生,每个个体都是不同于其他人的资源库。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热情和人格魅力感染课堂,激发师生互动和交往的热情,为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师生合作文化的生成。
教师的思想引领者学生的思想,教师的积极乐观自然会培养积极乐观的学生。在生态教育的大范围下,教师要注意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自身的求索学习、自身的内在素养影响学生,进而改变学生。
二、在兴趣中用教师的思考带动学生的思维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精神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的生命在于“悟”,悟性之高在于“思”,思的受益者是学生。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我做了一辈子老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老师。”,我们在追求“平凡中的伟大”的时候,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学生,也许这就是“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有意注意,学生耳闻老师幽默风趣的“弦外之音”会领悟到老师的意图和用心,借机转轨。课堂上有时也会有偶发事件,我们也可机智的将其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教师要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学习知识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这样便是最生态、最真实的一种教育追求。
三、用教师的爱引领学生爱的世界
教师要想做得精彩,让学生接受和喜欢是最起码的、也是最基本的一项要求。教师要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要研究怎样教学,怎样与学生共处都是一门学问和艺术。如何使我们的每节课面貌清晰,立体起来,教师要注意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很深,所以人们才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赋予了我们所从事的这个职业。可是,在工作中又有多少人,有形或无形的在用一把无形的宝剑“刺杀”着爱迪生、“刺伤”着瓦特呢?老师的一句话,也许是无意的,但却会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地烙印;老师的一个眼神,或许你并未在意,但可能已经在孩子心中有了特殊而特别的一种感觉;老师的一个举动,可能也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内心。不同的老师塑造出来的学生完全不同。师爱、师德、师魂,也完全不能概括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学生影响之大的程度,教师的思想坐标指引着孩子成长发方向,教师的.思想坐标指引着孩子成才的步伐。
四、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每个人的身上都蕴藏着他独特的强势智慧,教育的重要责任在于帮助学生把他们挖掘出来,不断提升生命的意义。面对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几十个学生,老师的指引已经不单单是一张试卷多少分来衡量自己的工作,而是在学生心灵上的指引,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波折时老师的恰当处理,是学生成绩不优秀甚至很不理想时老师深情的关怀……,因为这些都是老师能够给孩子的最受用的一种指引。
用心让我们在教育的路上同行,用爱让我们在育人的天地里驰骋,今天您把孩子交给我,我会用满心的爱,满手的温暖,为你的孩子撑起希望的成长天空。我会与您一起耐心等待,等待孩子的成长,等待孩子的成功,等待孩子的成才。
五、教育是动态的,也是生成的
赫伯特斯宾塞说过:“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汗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
所谓生成,是指事物的发生、形成、达成。而动态,就是“运动变化的状态”,课堂动态生成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围绕多元目标进行合作、对话、探究、交流,自主建构信息意义,促进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课堂动态生成是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的。
基于此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教育的动态生成,要在动态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教学应该聚焦四十五分钟的课堂,立足于学生生活的实际,着眼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探究中启迪学生的智慧,在探究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探究中教会学生思考。探究就是一个永远新鲜,并永远充满活力的一个话题,让我们追求既和谐又精致高效的课堂教学,是的我们理想中的教育得以实现。
六、在反思中提升教育的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而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努力形成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今天,我们要在各种方法的共同实施中,因材施教,及时调整学生的心态,克服厌学情绪,缓解潜能生的心理负担。在生态中走向高效,在生态中走向智慧。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足以让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引发深深地思考”。在生态中带领学生在知识的世界里快乐的驰骋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追求方向。
做一个智慧教师成就智慧教育,带给学生最喜欢的教育,让教育诗意地栖居,我们快乐前行。
智慧教育7
向学生讲一个《狐狸和猫》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语言学家、民间文学研究家格林兄弟俩个。
有一次,猫在森林里遇见了狐狸先生。这时猫心里想:这家伙精明能干,见多识广。于是便热情地招呼他道:“您好,亲爱的狐狸先生。近来您身体好吗?这些个日子您过得怎么样?”
狐狸趾高气扬,把眼前这只猫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好长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最后,他终于回答说:“哦,你这个可怜的长胡须,你这个花里胡哨的傻瓜,你这个穷光蛋,你这个捕鼠者,你在打什么鬼主意?你怎么胆敢问我的情况?你学会什么了?你有多少本领?”
“我只有一个本领。”猫谦虚地回答道。
“那么是什么本领呢?”狐狸问。
“如果狗追我的话,我会跳到树上,自我解救。”
“就这点本领吗?”狐狸说,“我会一百种本领,而且还有满满一口袋的计谋。我觉得你挺可怜的。跟我来吧,我想教你该如何逃避狗的追逐。”
这时候,正好有一个猎人带着四条猎狗走来了。猫敏捷地跳到了一棵树上,在树梢上坐了下来;树枝和树叶把她遮得严严实实。
“快打开您的'计谋口袋,狐狸先生,快打开您的计谋口袋,”猫向狐狸喊叫着。可是,这时候猎狗已经扑过去把他逮住了,并死死地咬住他不放。
“唉,狐狸先生,”猫叫道,“您陷入一百种本领不能自拔了。如果像我一样能爬树的话,也就不会把自己的性命给丢掉了。”
智慧教育8
爱书第一步:
喜欢这本书源于它的书名——《教育智慧从哪里来》。我暗想:读了这本书,多少将提高我的教育智慧。今后,我将利用这点小智慧、小聪明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誓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迎合了我“懒人教育”的心理,便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
爱书第二步:
接着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前言。阅读这本书是从前言开始的,前言中介绍了米小七老师所著的《“阿Q案例”可休矣》。看完之后,心灵深处被它重重一击,惊醒之余不禁为它拍手叫好。曾几何时,我也迷茫于他人描绘的“阿Q案例”中,羡慕他们用“神来之笔”转化一个又一个差生。于是乎,竞相模仿,却也迷茫:为何我无法像他们一样取得彻底的成功呢?米老师和王老师给了我答案:写一两篇成功的案例是很简单的,然而要真正地教育好就算是一个学生都是很难的,其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但不论如何,我想我们首先要敢于面对,敢于正视,敢于承认,然后才有可能去克服、去解决。而且,真正的研究,先要摆脱“只准成功,不准失败”的束缚。
爱书第三步:
最爱书中的100个案例,这些案例成功的也好,失败的也罢,我们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看着看着,不禁咧嘴一笑:有得意;也有自嘲。总会发现:咦!这句话我不是也说过吗?这个方法我不是也用过吗?这也许就是这本书让人爱不释手的原因:它能真正走进一线教师的心里,提出了许多我们平时常犯而不自知的错误及一些疑难杂症,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可用性强。
比如,书中说道:很多老师都是这样,把学生承认错误看作教育的成功,看作处理一件事的结尾,殊不知这常常连开头都算不上。
我曾经也是这“很多老师”中的一员,学生一旦犯了错误,我大多是把他叫过来,请他把事情经过复述一遍,再让他分析:在这件事情上,他哪儿做对了,又错在哪儿?当学生能“认错服软”,表示以后不再犯了,便自认为教育成功。其实许多经验告诉我们,学生犯的大多错误,在犯错之前就明知道这是错误的。如果只承认了不对,不知原因何在,不知以后如何避免这种错误,认错又有多大意义。
所以,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时候,应多思考、多研究、多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智慧教育9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这本书点评了发布在“教育在线”网站上的100个教育案例,鲜活生动,可操作性强。虽然说这些案例都出自小学,但我想教育都是相通的,从一个个案例中,我们也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尤其是那些精辟有效而独到的点评,更让我深有体会,似乎找到了一剂良药,一拿到书就“啃”了起来。
我们一直在说教育案例,也一直在做案例研究,但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案例研究呢?本书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同时也是这本书的`精髓所在。引用王晓春老师的话来说:“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案例,科学的案例。这种案例不侧重于是否成功,而侧重于过程的逻辑分析;不侧重于激情燃烧,而侧重于理智的诊断。一定要想办法把原因和结果分析得让人心服口服,而且经得起质疑和推敲,也就是说,确实是那么回事,就好像人体有炎症白血球就会增多一样。只有这样的案例多起来,我们的教育才能走向科学,才不致满怀着可爱而盲目的热情。”的确,真正的研究,先要摆脱“只准成功,不准失败”的束缚。事先已经确定成功了,还需要什么研究?需要的只是气势如虹,巧舌如簧,或做艰深之状,能把人唬住就行了。于是我们只是在探索:遇到问题可以怎样去思考,才有解决的希望。从本书中,我们能学习到教育的点滴智慧,可谓受益匪浅。
一般说来,最廉价的“灵丹妙药”就是“爱”呀,“表扬”呀,“找闪光点”呀,“赏识”呀,“你真棒”呀等等,因为这些东西大家似乎都觉得他们有奇效,虽然很少有人认真地、较真地进行过科学论证。于是每到说不出什么道理的时候,就可以用他们挂牌了。再看我平时的教学反思,也经常用到这些“灵丹妙药”,往往很少往深处去考虑,也缺乏理论知识作后盾,从这里,我深刻感受到自己读的书太少了,实在需要时刻去“充电”。可如果为了读书而读书的话,那也失去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带着兴趣和需要去看,去思考,那样的效果会更明显,自己也乐意去打开书本细细研读,因此,我们看书也需要先激发起兴趣,那样才能有恒心将读书坚持到底。
智慧教育10
向学生讲一个《生金蛋的鸭子》的故事,作者是德国诗人布·瓦尔迪斯。
一个穷农夫有一只鸭子,这只鸭子会生金蛋;不过它一个星期只生一次,而且每次只生一个。对此农夫心想:“对了,我应该杀了这只鸭子,这样我就可能在一天之内得到它肚子里的全部金蛋了。”
说干就干,他立刻便把那鸭子宰了,可是他又立刻惊奇地发现,他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那只鸭子肚子里连一只金蛋都没有。农夫后悔不已,暗暗叫苦:“唉,我真是活该倒霉!每个星期一只金蛋不要,偏偏要什么更多的金蛋。这下,我的希望,我的`慰藉,我的利益全都化为泡影。现在我才是真正到了贫穷的地步了!”
贪心没有满足的时候。
智慧教育11
当清晨第一抹阳光倾洒在幼儿园的草坪上,当保育员老师拿起毛巾擦拭桌面,当厨房的案板上响起了当当当当的声音,当保健医身披粉色的工作服,推着晨检车走出保健医室,当幼儿园门口站满一排年轻的身影,幼儿园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忙碌而有序的开始了……
我们迎着晨露,带着微笑,接待每一位幼儿入园。当家长把孩子交到老师的手里时,老师轻轻的拉起孩子的手,伴着美妙的音乐,踩着轻快的步伐,迈进了孩子们的另一个家园,它们有着非常好听的名字,科尔班,贝尔班,贝林班,思尔班,思林班,思特班,思诺班,爱尔班,爱林班。每个班都是一个小家,所有的班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大家,在这个彼此间毫无血缘关系的家庭里,老师用最敏锐的目光去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用最真诚的称赞表扬孩子每一个优秀的表现。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精灵,他们坚强又脆弱,勇敢而又胆怯,聪明又懵懂,………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仅有鲜花掌声和和喝彩,还有跌倒,嘲笑和失败。如何让培养孩子的健全的人格,让孩子有较高的'逆情商?…………是关爱,无时无刻的关爱,让孩子感到我很优秀,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那么,他们就拥有了面对未来人生挑战的致胜法宝--自信。
老师关爱的思想,传递给孩子,孩子就收获了一份关爱。老师关爱的行为,传递给了孩子,孩子就学到了一种关爱的行为。老师关爱的习惯,影响着孩子,孩子就收获了一份自幸福感。老师关爱的性格,伴随着孩子,孩子就有了一份坚强的内心。
有人会说…当幼儿老师有什么难的?谁还不会带孩子。而我想说,当孩子在迈进幼儿园主动和老师说…老师早上好,当孩子看见红灯时能提醒爸爸妈妈要停车时,当看见哭闹的小朋友孩子能利用手中的纸张折叠出一搜小船,逗的原本哭闹的孩子哈哈大笑,当观看演出孩子能安静的欣赏表演,当孩子能准确的说出家长的电话号码时,我们的教育就有了现实的意义。当看到孩子哭闹,老师能准确的分析出孩子是为了得到件物品还是宣泄其不满的情绪,我们就拥有了专业的素养。
如何把我们的专业素养知识传播给孩子呢?有人说想给人一杯水,首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如何拥有一桶水呢?唯有勤奋。勤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手段,勤奋的学习当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潮,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多元化,紧跟时代发现的步伐,勤奋的学习身边同事的优点,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更好的完善和提高自己,勤奋的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总结,才能遇见更加优秀的自己。
最后赋一首小诗与幼教同仁共勉
幼师之路慢且长,幼师之人切莫慌,幼师之精神伴着你,幼师之人生必辉煌!
智慧教育12
我想,对每一位老师来说,后进生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我们带的班级里,我们操心最多的,是后进生,他们不但让我们在教学上用尽浑身解数之后屡尝败北之苦,感叹他们脑构造的坚固——怎么就教不会呢?而且还经常和我们在日常班级管理上斗智斗勇,趁你看不见上课偷偷拉着学习好的同桌说话,课下你一不注意就三五成群在校园里追逐打闹,班级那点点量化管理分几乎都是被他们给三番五次折腾没的,一不小心还给你摔个人仰马翻,鼻涕眼泪一大把的哭哭啼啼给你看。所以,后进生,是我作为一名老师、一名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
该怎么面对他们?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有效果?当老师的这几年里,我一直在向老师教师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实践不断摸索,假期里看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的智慧》,给了我很多的启示:
首先是化批评为表扬。李镇西老师说:“批评是教育的重要方法,但是,有时候表扬会更有效,富有智慧的教师,哪怕是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也能够找到学生可以鼓励和表扬的地方,巧妙的将批评转化为表扬,从而达到触动学生心灵教育学生的目的。”我的脾气是比较急躁的,每次看见学生犯错误,总是忍不住大声批评他们,但是我发现这样时间长了,很多后进生就习以为常,引不起他们任何的反思,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向李老师学习,巧妙将批评化为表扬,相信效果一定会很好。
其次是用幽默夸张的话语引导后进学生。在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发现所有的孩子们都喜欢老师说幽默夸张的语言,所以在批评后进生的时候我也会故意用幽默夸张的语言来达到效果。有时候个别学生上课说话,我就会停下来说:“我听见八十只青蛙在呱呱呱。”孩子们哄堂大笑,笑完之后基本上会安静下来,偶尔还有个别同学再偷偷说话,我就会说:“还有一只小青蛙在呱呱”学生立马能安静下来。课下个别调皮的后进生出去追逐打闹出现“小事故”的时候——一般当他们哇哇大哭,一把鼻涕一把泪来找我告状的时候,我都会先用幽默的语言安抚学生的情绪“哎呀,你的鼻涕都快一米那么长了,快用老师的‘爱心牌卫生纸’擦擦……”“你的眼睛比小白兔的还红了,快给我看看……”很多孩子立马就破涕为笑,羞羞答答的开始躲,从自己受委屈的情绪中走出来,知道自己又犯错了,幽默的语言不仅把孩子从一个消极的情绪中拉出来,还马上让孩子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然后是多给后进生机会表现。李镇西老师在书中说:“后进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教育者的明智和智慧,在于引导‘后进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让他们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用‘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其实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肯定。我发现后进生多多少少都是有些自卑的,去年期末考试之前,我为了鼓励学生,就在班里说:“认真听课,好好复习,优秀的`同学和进步的同学都有奖状的。”结果我话音还没落,就响起一声悠悠的叹息“唉,没有我的份……”这是一个很阳光很调皮的坐在第一排的男生说的,语调很夸张。我说:“怎么会,你好好努力,进步就有。”他特别认真的对我说:“可是我学习不好啊。”我安抚了他好久,最后约定,进步十分左右就发奖状。还有一次上下午放学之后,有几个后进生在教室里补作业,写完之后,我在黑板上抄了几道练习题,本来是想直接给他们讲的,结果我习惯性的问了一句:“谁会举手。”几个孩子争先恐后的回答,跟平时课堂上沉闷的表现判若两人。通过这几件事我发现后进生也想表现,可是,由于他们的基础等各方面的原因,课堂上还没等他们思考出答案,优等生就已经回答完毕了,久而久之,他们越发养成了不思考的习惯。所以,平时我总是会尽力给后进生表现的机会,虽然他们还是后进生,但是起码让他们学会进行一些思考,一点一点慢慢进步。并且照顾了他们的自尊。
最后是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李镇西老师说:“后进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永逸,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要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逐渐减低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逐渐进步的信心。”这一条是我尤其应该注意学习的,很多时候,对待后进生,我的耐心不够,总是希望他们快一点,再快一点,很不得他们立刻变得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以后,我要向李老师学习,学会容忍他们“旧病复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等待他们的“犯错周期”逐渐延长……
最后,借用李老师在《教育的智慧》中我很喜欢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不能做超出我们能力和责任范围的事,我们只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这样,即使个别学生最终没有被“教好”,我们也问心无愧!
智慧教育13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现今看来,虽说一个人的成长有诸如学校教育,社会熏陶,网络影响等因素。但父亲对儿子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却是无形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和人生选择上,在孩子最需要人指导和帮助的时候,父亲的角色你一定要当好,这是你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曾给儿子一个承诺:爸爸要送给你一个快乐多彩的童年。事实上,我也做到了。因为我知道,人的一生是充满艰辛和坎坷的,绝不能让孩子在美好的童年就失去应有的童真和快乐,那时一种犯罪,是一种抹灭人性的残忍,人的一生要走的路很长,但有多少年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享受人生呢?
当前,有一句话蒙蔽了多少望子成龙的家长的急躁的心,那就是:“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乎,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特长班应运而生。孩子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要套上这些本不该有的夹板,提前尝尽了人生的不容易和世间的残酷竞争。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承重的负担,家长的期盼,老师的严格要求与艰苦的训练压得孩子身心疲惫,苦不堪言。殊不知,那些强加给孩子的特长训练,收获的只是短期效应,如果孩子没有书法天赋,写出的只能是字帖的复刻,失去训练的拐杖,就会回到自然状态;没有音乐素养,那只能训练出乐器演奏之匠,却体会不到音乐真正的灵性和美妙。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课程辅导班同样如此,成效是短暂的或者根本就没有成效,只会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我没有让孩子上一天辅导班,从来没有。我只要求读小学的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在班内不掉队就可以了,但我从不放松的有两件事,一是让孩子博览群书,积蓄他的`文学功底,在书中汲取人生道理,认识大千世界,培养完善人格;二是不忽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我有一本辅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的习题集,那是我永世相传的宝贝,里面的数学题是专门开发人的智力的,让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另辟蹊径发现巧妙的解题方法后顿觉心中豁然开朗。本子里没有难题怪题,只有巧题妙题既能开发智力又能激发思路的解放性,增强求知欲。我辅导的学生曾获省级一等奖,并且是多批次的。当时一个乡镇选三名学生参赛,全部出在我任教的班级。儿子同样也是成绩斐然,在小学就参加数学竞赛并获奖,上高中时是当届学生中唯一一个数理化竞赛都参加的学生,并分别获国家,省级奖项。
还要说一下增强自信心的问题。儿子在上初二的时候成绩差强人意,原因是对现任的班主任,英语老师的教育方法有心理抵触,不能亲其师何能信其道,成绩一落千丈,在初二全县统考中竟然排到了900名之后(当时是4000名学生参加考试)。得知这一情况后,我在某些同事的冷嘲热讽中清醒过来,理清了下一步的教子思路,那就是绝不能粗暴打击其自信心,相信并告诉孩子,你是最聪明的,只是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没有接受这些老师的教学方法,或者说是和自己的思路不对路,没有使出全力应对学习。这不要紧,也不会影响我们下一步的初三课程,坚定自信心,奋起直追,我们一定能成功。
儿子终于把压力变成了动力,暑假苦读,先从最简单的英语单词开始,记住了单词,读通了短文,英语还有什么可怕的,补齐了英语这一瘸腿,我们就成功了一半。儿子是懂事的,也是聪明的,坚强的,顽强的意志战胜了退却的心理,儿子终于在低谷中站起来了。初三成绩扶摇直上,以全镇前五名,全县前一百名的成绩考入县高中。
我是不反对矫枉过正的,从哲学角度讲,要将一根钢丝拉直,一定要超过直线的限度而弯向另一边,松手后才会变成笔直的状态,我对儿子接下来的要求更加的严厉,不要满足现状,要超越自己,因为我知道儿子人生最关键的时刻到来了,高中学习,才是你应该吃苦的时候,我在儿子每本课本的表面都写上了警句名言。让他感觉我时刻都在他身边,记得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等等。
儿子成功了,学习成绩放卫星了,以直线状态上升,前50名,前30名,前10名,全校第一,全县第二名,儿子成为碣石山中学乃至全县的学习楷模。最后他以高考648分超过一本线81分的成绩被天津大学录取,并在大一暑假回到一中给学弟们介绍学习经验,他成为了一中的骄傲,当然更是我的骄傲,全家人的骄傲。去年,儿子成功考取了中科院光电所的硕士研究生,至此他的人生以光明灿烂的状态呈现在我的面前。
教子的另一个法宝,就是我们始终是一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交流通畅,心灵相通,我现在一如既往的把他当作成人看待,大事小情征求他的意见,他也能以家庭主人的态度对待家里的一切事情。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定位成一个高高在上的家长,也从来不会把儿子当作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父子情深,从心灵沟通开始,从做好朋友开始,从相互理解开始,才会有相互支撑,共享生活,共同面对,无坚不摧的美好人生。
智慧教育14
很喜欢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这是一部启迪心智、陶冶性情的美文,它让我激动而生反复阅读的冲动,心就这样被牢牢地拽住。
肖川教授在《感悟人生》中所言:“心比天高的人,往往命比纸薄。‘不欲其所无,穷尽其所有’,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努力发现其价值,这大概就是人生的高贵之所在。”很认同他的人生感言,珍爱学生,珍爱家人,珍爱自己,尽自己的努力从事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问心无愧,我想,即使自己做的不够理想,也无需自责了。教师要学会解放自己,淡定,从容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才是真正的善待自己,善待生命。
魏老师说,一个人的乐观取决于内心深处的达观,不去关注失去的,只关注自己内心坚守的'部分,牢牢地守住自己的阵地,不进行盲目的攀比,于是心中就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全心全意地爱自己所拥有的,全身心地和它绑在一起时,每时每刻每处都能生活在快乐之中。
肖川教授也在书中诠释幸福,真正的幸福,是我们对于自己充实、丰富、纯洁、高尚的精神生活的体验。当我们用真诚的言论和行动去振奋别人的同时,也振奋了自己;当我们用广博的爱心去温暖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自己。是啊,三尺讲台是我们播洒理想的舞台,每当我们看到学生在自己营造的一个又一个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自由地畅谈,激烈地争辩,大声地欢笑。这种幸福又怎能用言语来表达呢?
感叹之余,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教育,自身的修养,教师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因为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命,思想,会使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会让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是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的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作为教师,在你的教学中,你把什么样的内容带进课堂,带入学生的精神生活,取决于你的文化底蕴,你的文化眼光,取决于你的价值追求。
肖川教授对书的嗜爱也让我怦然心动,静静地阅读,内心便会有一种莫名的涌动,感受到内心的充盈与温润。回顾自己有时因种种原因疏于阅读,无心体味读书的乐趣,悲哉!古人云: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智,其实,世上能让思想致远的,还有什么比得过一脉书香呢?
走进书里的世界,享受精神的丰润,平凡而幸福的生活,绽放自己的美丽。用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和大家分享:平淡真好!平平地,不令我们颠踬;:淡淡地,不让我们昏醉,使我们坦坦荡荡地处世,明明确确地看人。所以平淡也是最美的真。
智慧教育15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但同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在读了《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后给我颇多的启发。
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会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智慧教育】相关文章:
智慧教育05-31
智慧教育[经典]09-24
智慧教育【优】09-24
(精)智慧教育09-24
读《教育的智慧》后感05-17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03-10
教育的智慧读书笔记03-15
智慧教育精华15篇09-24
智慧教育[实用15篇]09-24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作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