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

时间:2023-09-28 10:28:17 其他 我要投稿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8篇[精品]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我们应该怎么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1

  《金色的草地》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作者先写这种带有调皮和开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俩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写“我”(哥哥)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写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自然现象的喜悦。教学本课,重在让学生感受广阔的大自然的美丽可爱,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学会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能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一、把准年段目标

  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三年级教学课的识字写字作为重中重,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的内在要求。周老师在本课中多次使用字谜识字法。把字谜作为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之一,是对学生学习汉字兴趣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更是对学生热爱祖国文字情感的熏陶。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2

  本次教学围绕《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展开,教学目标为: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场景。

  2、明白草地会变色以及草地变色的原因,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3、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欢乐。增强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在本次教学中,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

  教学资料丰富充实,在第一段的教学中渗透了抓词理解句子的学习方法,经过抓住“一大片”“长满”“盛开”这几个词语,让学生感受到草地十分的大,草地上的蒲公英很多,激发学生对课文画面的想象,并且结合语文园地一中如何经过朗读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第一次场景。

  在理解“一本正经”这个词语时,经过让学生表演来理解,学生也都体会到了“一本正经”是形容严肃认真的样貌。在理解“引人注目”时,由于这个词语我们在《邓小平爷爷》这篇课文里接触过,所以我先引导学生自我表达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借助上公开课这个情景,问学生:“你觉得此时在那里谁最引人注目?”请学生答,学生会说:“教师最引人注目。”我之后追问:“此时你起来回答问题,你也显得格外……”生齐答:“引人注目。”将词语的理解融入到当时当下的情境中,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记忆。

  在教学第三段草地怎样变色和草地变色的原因时,没有采用先讲后做练习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让学生先做练习,后再讲评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学习的成就感。当学生完成练习之后,我再追根溯源学生的答案是从文中哪里找出来的,再去分析原文句子。在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时,我牢牢抓住看见草地变色是第一次发现,找到草地变色的原因是作者仔细观察后的第二次发现。并让学生经过比较“看见”和“仔细观察”这两个词语的不一样来比较两次发现的不一样。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仔细观察是用心、细心、耐心、长时间地去看。在两次发现之间作者用了一个句子来连接,“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句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是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过渡句,同时也代表作者在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在进行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因为一次无意的“看见”,没有看过就走过,而是进行了“思考”,进行“思考”后,也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又一次真真切切地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

  最终在拓展练习中,让学生选择自我喜欢的在大自然中变化的事物进行仔细观察,并将自我的观察过程和观察所得仿照课文第三段的样貌写成一段话。既让学生体会学习了作者的仔细观察,也让学生模仿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手法。

  在本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

  在课文第二段的教学中,我经过让学生抓住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时的表情和动作来进行表演,在四人小组的合作表演中,有一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进来,也许是因为在平时课堂中这样的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和表演训练都比较少,导致部分学生无所适从。

  在课堂一开始的时候,感觉学生没有太进入状态,一个最简单的问题请了好几个孩子才回答出来,孩子们的胆量和表现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在提问的过程中,有些问题比较难,我直接请了几个语文基础较好的孩子回答,没有做进一步的引导,怕课堂时间不够。如果在开场的前半部分孩子们的状态比较好的话,我想后半部分的提问和回答可能会更精彩。

  这次教学一共经历了四次试讲,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收获和成长了不少,感觉自我慢慢地开始有了掌握课堂的节奏感和把握教材的细致感。对于我来说,这也要算作是一次小小的蜕变了。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9

  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资料都比较浅显,只要引“读”到位,学生大体都能理解课文的资料。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文本,本文虽然是以叙事为主,但蕴含在其中的感情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异常是文中描述“我”和弟弟互相往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描述生动,这部分的描述虽然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却充满了童真童趣。

  成功之处

  1、环节连贯清晰,水到渠成。

  2、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并鼓励学生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不拘一格,多样变化,寓教于乐,赋于生命的课堂,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

  1、朗读不够到位,事先设计的几个环节在讲课中漏掉了,

  2、自然段还应当有一个讲解完的巩固朗读环节,体会作者对蒲公英草地的喜爱赞美之情。

  3、还有学生表演玩蒲公英环节,只关注了学生打哈欠的方向不对,没有对重点词语“假装一本正经、假装打哈欠”进行再次强调。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3

  《金色的草地》是三年级上册的教材,渴望呢工4个自然段,其中第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中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构段的方式,引导孩子关注段的结构这非常重要。而这一段文字是比较中段课文中比较典型的语段,因此我们在引领孩子们在学习这段文字时,不仅要让孩子们读懂内容,知道草地是金色的原因,还因了解并掌握作者的写作顺序,前半段与后半段的内容是怎样连接的。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

  张老师给我们提出了这样关注段式的教学思路

  1好好读读这段话,数数共有几句话。

  2、再读这段话告诉我们几个意思,先告诉我们什么,又告诉我们什么。

  3、引读,师读表示时间的词语,生读后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弄明白作者写草地的变化的时候是按什么顺序写出草地的`变化的

  作者从早上写到中午,又写到晚上,写得多有顺序呀!让我们按这样的顺序再来读一读。

  4、抓住连接句。读着读着,我们便要问,草地一会儿变成绿色,一会儿又变成黄色,这是为什么呢?文中的我是怎么弄懂这个原因的呢?

  5、学习草地变化原因的句子。

  读好“原来”。指名读,句子,读这个“原来”,你有什么感觉?当你带着好奇,带着疑问,在草地上看啊,想啊,想啊,看啊。终于弄明白草地变颜色的原因了。你会怎么读这个“原来”?你带着怎样的心情读的?

  6、前后两部分是怎样连接的呢?

  前面写草地变色,后一部分写草地变色的原因。同学们看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的呢?原来这个问句的作用这么大呀?可以分男女生读,老师读中间的问句。

  也是三年级的内容,

  课文第二节内容写的是秋天的雨,有一盒五颜六色的颜料。其中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句式是一样的。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处理这两句时可以采用对比读的办法。媒体出示这两句话,

  1、 男同学读第一句,女同学读第二句,

  2、 师读第一句中的某部分,学生读第二句中和老师读的想对应的内容。

  3、 再学生这样反复对读

  4、 读着读着,你有什么发现?(字数相等、都是先说秋雨把什么颜色送给谁,再说什么想什么,最后说什么怎么样。)

  5、 出示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根据句子补充完整。学生把这两个句子基本上背出

  6、 仿照这样的句式说话。(仿说或仿写要在充分朗读、充分背诵的基础上)仿写目的不应该在说的内容上,而应该重点放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即这样的句式上

  7、 这段后面的内容可以用引读的方法,指导读出田野丰收的热闹景象和菊花的五彩缤纷。另外引导表达方法的不一样。

  一节课不要面面俱到,要把一个句式,一个句型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就很成功了。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4

  11月19日,我到三(2)班听了周亚婷老师执教的《金色的草地》。周老师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堂常态课,这更有助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这节课给我的启发有以下几点:

  一、紧扣单元目标

  第五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在第16课的教学中,周老师围绕单元目标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在最后呈现的板书上,也明确了观察方法:“定向、持久、思考”,课堂达成度很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要充分利用好单元页,从教学总体要求着手,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对教学作出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合理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能从文本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二、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在周亚婷老师的课堂上,当她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一个一个迫不及待地都举了手,周老师却让他们把手放下,让学生认真读完并思考后再去回答问题,她说我要的举手是你经过思考并且是认真思考后的结果,而不是凭感觉回答问题。反思我自己的课堂,当我问出问题后,有反应快的同学举手,我就会让他回答,却没有顾及到其他学生,可能他们完全没有来得及思考,部分学生课堂参与性不高。

  三、明确朗读要求

  在二班的黑板上,周老师明确写下了课堂朗读要求,朗读通顺,正确,不添字漏字,有感情等。在学生朗读完后,采用打分的'形式师生评议。我上课时,也会让学生进行朗读评价,但没有明确要求,周老师这样将朗读要求明确,学生就有据可依,也知道自己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语文不外乎听、说、读、写。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课堂上出现学生结结巴巴的时候,我往往是用自己的语言来提示学生,请学生接着往下说,希望学生能说出我心里的答案,实现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目的。但是通过听周老师的课,我有了新的体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在教师不断的启发下逐步培养起来的。让学生把话说完整,学生自然会反思自己在表达时哪部分没有表达清楚,并努力地进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不断换词使整句话更加完整,这样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巧妙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语言精炼、指令明确

  周老师的课堂给我的感觉就是干脆、利落,她的每一个要求都很明确,学生能够很快理解并及时行动起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我有时一个问题要重复多次,有时还会问一些价值不大的问题。当然,我认为学生一节课的表现是周老师长期培养结果的呈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修炼自己的课堂语言。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5

  xx月xx日,我到xx班听了xx老师执教的《金色的草地》。x老师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堂常态课,这更有助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这节课给我的启发有以下几点:

  一、紧扣单元目标

  第五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在第16课的教学中,x老师围绕单元目标带领学生研读文本,在最后呈现的板书上,也明确了观察方法:“定向、持久、思考”,课堂达成度很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要充分利用好单元页,从教学总体要求着手,围绕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对教学作出整体安排和统筹规划,合理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能从文本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二、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在xx老师的课堂上,当她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一个一个迫不及待地都举了手,x老师却让他们把手放下,让学生认真读完并思考后再去回答问题,她说我要的举手是你经过思考并且是认真思考后的结果,而不是凭感觉回答问题。反思我自己的课堂,当我问出问题后,有反应快的同学举手,我就会让他回答,却没有顾及到其他学生,可能他们完全没有来得及思考,部分学生课堂参与性不高。

  三、明确朗读要求

  在二班的黑板上,x老师明确写下了课堂朗读要求,朗读通顺,正确,不添字漏字,有感情等。在学生朗读完后,采用打分的形式师生评议。我上课时,也会让学生进行朗读评价,但没有明确要求,x老师这样将朗读要求明确,学生就有据可依,也知道自己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语文不外乎听、说、读、写。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课堂上出现学生结结巴巴的`时候,我往往是用自己的语言来提示学生,请学生接着往下说,希望学生能说出我心里的答案,实现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目的。但是通过听x老师的课,我有了新的体会,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在教师不断的启发下逐步培养起来的。让学生把话说完整,学生自然会反思自己在表达时哪部分没有表达清楚,并努力地进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不断换词使整句话更加完整,这样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巧妙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语言精炼、指令明确

  x老师的课堂给我的感觉就是干脆、利落,她的每一个要求都很明确,学生能够很快理解并及时行动起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我有时一个问题要重复多次,有时还会问一些价值不大的问题。当然,我认为学生一节课的表现是x老师长期培养结果的呈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不断修炼自己的课堂语言。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6

  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资料都比较浅显,只要引“读”到位,学生大体都能理解课文的资料。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文本,本文虽然是以叙事为主,但蕴含在其中的感情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异常是文中描述“我”和弟弟互相往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描述生动,这部分的描述虽然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却充满了童真童趣。

  成功之处

  1、环节连贯清晰,水到渠成。

  2、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并鼓励学生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不拘一格,多样变化,寓教于乐,赋于生命的课堂,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

  1、朗读不够到位,事先设计的几个环节在讲课中漏掉了,

  2、自然段还应当有一个讲解完的巩固朗读环节,体会作者对蒲公英草地的喜爱赞美之情。

  3、还有学生表演玩蒲公英环节,只关注了学生打哈欠的方向不对,没有对重点词语“假装一本正经、假装打哈欠”进行再次强调。

  金色的草地评课稿17

  《金色的草地》是人教版本新教材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充满了童真童趣,特别是课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真实生动,读着课文描写孩子的`天真和调皮的语句,使人会不自主地产生会心的微笑;课文结尾又以孩子的眼光和心理,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讲了蒲公英颜色昼夜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教学前,我准备有关蒲公英的挂图或照片。还让学生查找有关蒲公英的资料,这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中,我用下面的问题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

  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第一件事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演之前,要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还可以加进有关的对话。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只要不脱离课文的原意,表演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多样化。学生兴趣浓厚。表演得很好。学生对“草地为什么会变色?”很快就能找到答案。但蒲公英到底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不是很清楚。陈蕴涛同学提了个问题很好,他问:“我知道蒲公英是白色的,这里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怎么成了金色的了?”接下来,我们通过同学们拿出查找的资料了解到蒲公英花的样子,明白了草地为什么成金色的原因。同学们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7

  本篇课文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大体上能理解课文的内容。我在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时首先以“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展开读书让学生知道:一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二是“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在阅读感悟第一件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表演。首先以多种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让学生揣摩兄弟两人的心理、神态,并据此设计相关的动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表演,学生能体会了到草地、蒲公英即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

  在第二件事作的阅读指导中我抓以下几点展开理解感悟:

  1、提问,“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两次发现有哪些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抓住关键的字词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到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8

  本周,我们学习了第十六课《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是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围绕“观察”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是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生活在乡村的小男孩观察发现草地颜色变化并寻找原因的过程。语言平实,意境优美。本节课,我首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接着了解“我”观察到的草地颜色变化及原因,感受“我”观察细致;最后分享自己的课外观察实践。本节课内容比较清晰,学生也较易梳理文章内容,重点是学生如何通过文章学习,体会到留心观察的好处,认识到仔细观察的意义。而要达此目标,我认为一方面需要教师有意引导,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凝练语言,让学生体会到草地的美与神奇,从而感受到观察的细致。而我在这方面的基本功显然是不够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在情境教学中,直观手段必须与语言描绘相结合,当情境在儿童眼前展现时,如缺乏教师语言调节支配儿童的认知活动,那么儿童往往会热衷于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而忽略了对整个情境的`感受。教师语言支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打磨自己的语言。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我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合理地设计了学习板块,但由于语言不够有感染力,学生的收获自然也是打折扣的。教师语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托,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纽带。尤其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更是如此。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建构语言,学会表达,这也是学生学科素养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示范性就更加凸显。

  语文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语言素养,对此,我认为我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更加细致地进行有效备课。备课时,我不仅要熟知板块与流程,更要琢磨各种过渡语,让流程更加顺畅。同时,要关注学生,进行充分预设,从而使评价语更加有针对性,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二是多拓展阅读,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打开自己知识面,获取更加丰富的语言材料,并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才有可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从而给学生带来收获。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11-26

《金色的草地》评课稿11-25

金色的草地评课稿11-21

【经典】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08-20

金色的草地评课稿[经典]08-20

(经典)金色的草地评课稿08-25

(精选)金色的草地评课稿08-17

(精选)金色的草地的评课稿09-17

【经典】金色的草地评课稿09-04

【精选】金色的草地评课稿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