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的评课稿优秀

时间:2023-10-02 12:52:33 其他 我要投稿

(优秀)搭石的评课稿优秀6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快来参考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搭石的评课稿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搭石的评课稿优秀6篇

搭石的评课稿优秀1

  《搭石》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第六组的课文,捧读文本,我们会感受到一种乡间的清新与一份乡民纯朴的情感,作者刘章用质朴感性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浓郁的乡间生活美景,通过展现“摆搭石——走搭石”等寻常生活情景,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的情感。本节课,盛杰老师从课文的整体入手,站在学生的角度,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享表达”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文,体验文本的价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成长的过程。以下几点体会深刻: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1、教学朴实,提高实效。

  上课伊始,盛老师没有追求什么所谓精彩的导入,而是直接对上节课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听写要求掌握的词语和对“搭石”的认识。方法虽简单却有效,学生很快能静下心来进入到新课的学习状态。接下来,和学生共同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学生围绕这一句展开自主学习找到自己能感受到的“美”。盛老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引导他们圈点勾画甚至是批注,既让孩子们掌握了阅读学习的基本方法,也为接下来的分享表达做好了充分的`铺垫。课堂上,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孩子们心无旁骛地自主学习着,这也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理想而有效的学习状态。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本节课的教学,我们看到盛老师很大胆地整体在“放”。我们说这不是随性地放,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放”,这种“放”能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积累。放时间给学生自学,当然,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我们看到盛老师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放时间让学生分享表达,无论是小组还是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表达,我们都能看到盛老师能认真倾听,并从倾听中捕捉信息,恰当地评论、点拨,引发学生深度地思考。而阅读又是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学生对文本是怎么理解的就会怎么表达,他可能不会按照我们原先预设的方案来,课堂上,我们看到盛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进行文本内容的学习,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我也认为这也体现了盛老师夯实的教学功底和较为灵活的教学机智。

  3、方法灵活,课堂灵动。

  在教学中,我们看到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之上,盛老师创设了恰当的情境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蕴含在搭石上的美。她紧紧抓住“一群人走搭石”,“两个人走搭石”以及“摆搭石”三幅画面,将读懂词句、体验画面、感悟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搭石在家乡的人们心中为什么是一道风景。比如:谈到“一群人走搭石”的时候,盛老师抓住“协调有序”这个关键词,通过手势演绎抬脚和紧跟动作,在手势加快和语速加快的过程中,与走搭石形成通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抬起脚来,紧跟上去”的和谐美。再如谈到年轻人遇到老年人怎样走搭石的内容时,盛老师则以“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的方式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抓住“伏”和“理所当然”这两个关键词语,从品“伏”这个词再到“理所当然”的过渡,盛老师创设了很多情境,激发学生想象,从而感受到“理所当然”的人性之美。诸如此类,就不一一列举。除了对词语独具匠心的品学外,我们也感受到盛老师指导朗读方面的别出心裁。比如:在指导朗读“一行人走搭石”这部分内容时,盛老师除了用手势演绎“协调有序”帮助学生读出“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的节奏感之外,她还根据学生的感受,将课文改为诗歌形式,配以音乐引导学生诵读诗歌,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那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边,学生便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看到,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参与面较广,分享表达较有质量。

  二、德育渗透,润物无声。

  这篇课文洋溢着人性之美,而这种美贯穿了课堂的始终,我们看到整节课学生在研读与交流中对“美”的理解和体验愈加深刻。比如:在学习“一行人走搭石”时,通过对文本的研读、结合生活实际,学生说到群体生活时,人们之间的理解与配合,从而感受到和谐之美的温暖;再如:学习“两人走搭石”这一部分时,文字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再加上盛老师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春风化雨般地让学生体会到“谦让之美”“敬老之美”的高尚……除此之外,课堂结尾老师播放了芜湖市制作的《三德歌》的视频,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正能量。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感受到心灵美其实每天都有,每个人身边都有!从而激发孩子们寻找身边的动人风景,领略身边的美,并付诸行动——从自我做起将爱延续!

  本节课,老师和孩子一起通过欣赏能看得见的风景,品读有魅力的语言,感受温暖人心的心灵美。教师既把握了语文教学的要义,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训练,又加强了文本与生活的联系,使情感得到了升华。

搭石的评课稿优秀2

  《搭石》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第六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围绕“爱”编排,捧读文本,我们会感受到一种乡间的清新与一份乡民纯朴的情感,《搭石》这篇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过搭石的一幕幕画面,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的情感。教者从课文的整体入手,采用了“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文,体验文本的价值,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切入课题。

  课伊始,殷老师便用一幅美丽的搭石图,一曲优美的钢琴曲,配以教师美美的诗意语文,把孩子带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几句简短的话,搭石已在听课老师和学生心中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文本的兴趣。

  二、细读课文,找寻画面,体验文本。

  这一环节,殷老师让学生通过细细读文,想象画面,让生归纳出了五个画面,(摆、固、走、让、背过)通过这五个画面,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在这里教师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合作展开学习,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善于与孩子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选项择自己喜欢的的画面去学习、交流,体现了教学的选择度。

  三、以点带面,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和“相背而行”这五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比如老师问:“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怎么办?”学生马上说:“人们就要‘脱鞋绾裤’。”老师顺势就进入学习词语的环节,先让学生解释一下“绾”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学生对“脱鞋绾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就让学生自己说说是什么意思,然后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让孩子们进入了当时的人们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们行走的协调有序。

  学习“人影绰绰”、“清波漾漾”这两个词语时,不仅让学生看图理解,而且还指导读,通过一看,一想,一读,美丽的画卷便跃然于学生的脑海之间。最后在教“相背而行”“伏”字时,老师又是通过让学生表演的形式来理解,很形象,老师无需过多的解释,学生便在这种形象直观的表演中理解了词意。老师就是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在愉快的情境活动中不知不觉积累,感悟运用了新知,扎实有效地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四、以读带练,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

  殷老师的课从始至终贯穿着“美”,一是画面美,二是心灵美。“美”是《搭石》这篇文章的灵魂。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到美,那就是一遍遍地读。理解字词是为了更好地读,而读是为了更好的感悟。新课标强调: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这一点殷老师在课堂中把握得很好。朗朗的读书声贯穿了整个课堂。尤其是课文的第三小节,读的形式很灵活。如:老师的范读,学生的自由读,编成小诗品读,配乐读,老师引读等,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加深了对美的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学生真正读出了情感,品出了味道,对蕴含的内在美“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厚实的功底,朴实无华的教学特色,殷老师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地统一起来,“简约而不简单”,通过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语文教学的美,让人受益无穷。

搭石的评课稿优秀3

  今天听了区教学能手赛《搭石》一课,下面我谈一谈听完这节课后的一点学习收获和感受。它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短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我认为本节课在以下方面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1、引导探究,质疑激趣。

  爱提问是学生的天性,老师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搭石”,对我们城市里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不太熟知的话题,通过读题质疑,老师再用赞赏的`目光、鼓励性语言给予肯定,这无疑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自信、舒展的平台,保持良好的朗读兴趣。

  2、注重学法指导。

  注重学法的指导,是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学习。老师在初读课文后,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时,让学生动笔画出不懂的词语,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请教学习伙伴、联系上下文理解等等。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如通过联系上下文对“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的词理解。

  3、以点带面,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追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协调有序”是文章的重点词语,从理解到运用、拓展,再到积累,体现了过程和方法,同时也融入了情感。 “理所当然”一词,谈感受来理解,体现了工具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老师就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在愉快的情境活动中不知不觉积累,感悟运用了新知,扎实有效地落实了双基训练。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重点

  词语的体会、品读,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在这一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

  读的形式单调,齐读多,没有默读的训练。在一堂课中,读的训练不仅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标准,读的面要广,更要注意朗读形式的多样化。用不同的朗读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在多样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课文语言,在这节课中大部分的读都是学生的齐读,在形式上有些单调。另外,课程标准就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从中可以知道,默读既是教学目标,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作为四年级学生来说,马上要进入第三学段,更要加强默读的训练。文章第三自然中的品读是否更应该抓住声音美、动作美、景色美三个角度来欣赏。让学生感悟一行人走塔石时的美景。“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塔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一句的品读是否这么来:知道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的?老人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总之,这位老师的课,条理清楚,环环相扣,扎实有效,使我受益匪浅。看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课堂;听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语言,让我们在这种和谐、互学的教研氛围中携手共进吧!

搭石的评课稿优秀4

  《搭石》一文作者从平凡的搭石中发现了美,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德画面。表现了乡亲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友好互助的美德。

  范老师这节课以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为突破口,紧扣“美”,设计问题,文中描绘了几幅美丽的画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课文,在阅读中发现美,在交流中感受美,在老师的点拨下,以简单明了的小标题形成概括美,从而理清了本课的脉络,使学生完成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教学任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其次本节课的导入也颇具特色,范老师由一幅关于搭石的自然风景画导入,使学生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初步认识了塔石,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然后围绕塔石质疑,再次激发了学生的'脑细胞,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提问问题的能力。

  字词教学,对词语的理解方法形式多样,值得学习:如“人影绰绰”采取图片与查字典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也理解词语的意思。在理解“协调有序”时则练习文中的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理解“清波漾漾”则让学生把“漾漾”和“荡漾”做比较。

  然而再美的课堂也会有令人遗憾的地方,在理解“协调有序”“绰绰”时若能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学生会理解得更具体,更准确。

搭石的评课稿优秀5

  听了郭老师教学的《搭石》一课,郭老师那激情飞扬的语言,细致的讲解,扎实有效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学到了很多。

  一、抓住重点句段,讲解细致、透彻,让学生在重点句段中理解文章,体味情感。如对“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的理解,采用了看图片,选择的形式来理解,同时让学生明白相同的字在不同词语中的理解不同。“你从这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尊重学生的自主感受。

  二、“仿说句子”这一环节,教师根据书上的例子,引导学生说“假如遇到下雪天,——总要——。”让学生仿照书上的'句子来想象说。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入一层,而且降低了学生直接写的难度,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说出句子,通过当时的学生反馈来看,这一环节的设计无疑是成功的。

  三、教师最后对写作背景的介绍,使学生更加了解了其人,理解了其文,升华了其情。

搭石的评课稿优秀6

  今天,听了周龙英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截取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展示了乡亲们善良、友爱、互敬互帮的美好品德。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张老师用她带有浓浓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学生们带入了这个民风纯朴的乡间,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一、理解词语,灵活多样。

  周老师的课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她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挽裤”、“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这三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老师问:“你从哪里体会到了美?”学生马上说:“我从脱鞋挽裤中体会到人的美。”老师顺势就进入学习词语的环节,先让学生表演一下“绾”的动作,再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如果人们没有搭石,人们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学生对“脱鞋挽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三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没有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而是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让孩子们进入了当时的人们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

  学习“人影绰绰”这个词语时,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选。老师又拓展了“绰绰有余”这个成语,再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

  二、体会课文,独具匠心。

  把一篇具有乡土文学气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诗情画意,张老师对课堂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先看导入部分:“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几句话写出了一个安详宁静的小山村。再来看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在学完“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老师反复导读这句话,语速由慢变快,再由快变慢,孩子们也跟得很有节奏,书声朗朗,起起落落,好像是走搭石的人没有乱了步伐一样,最后总结“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又在读中领悟了词意。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为一体,整个过程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却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韵味。

  三、写作指导,融为一体。

  周老师教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她的每节阅读课的教学,都会和相关的写作指导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本节课,周老师在学习完课文后,问学生:“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吗?”很多同学意识到这是细心观察的结果,如果不是平时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怎么会捕捉到那被人踩在脚底的平平凡凡的搭石呢?周老师继续鼓励大家:“相信你们也会成为生活的细心人,也会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同时,向大家推荐曹文轩的小说课下阅读。扎实的教学功底,朴实无华的教学特色,周老师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地统一起来,“简约而不简单”,通过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语文教学的美,让人受益无穷。

《(优秀)搭石的评课稿优秀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搭石的评课稿优秀】相关文章:

搭石的评课稿(优秀)07-17

搭石的评课稿优秀08-03

《搭石》评课稿[优秀]07-18

《搭石》评课稿05-19

[精选]搭石评课稿07-16

《搭石》评课稿06-13

搭石评课稿03-21

搭石的评课稿08-11

《搭石》评课稿[优秀15篇]08-05

《搭石》评课稿7篇(优秀)07-24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优秀)搭石的评课稿优秀6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快来参考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搭石的评课稿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搭石的评课稿优秀6篇

搭石的评课稿优秀1

  《搭石》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第六组的课文,捧读文本,我们会感受到一种乡间的清新与一份乡民纯朴的情感,作者刘章用质朴感性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浓郁的乡间生活美景,通过展现“摆搭石——走搭石”等寻常生活情景,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的情感。本节课,盛杰老师从课文的整体入手,站在学生的角度,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享表达”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文,体验文本的价值,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发展、成长的过程。以下几点体会深刻: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1、教学朴实,提高实效。

  上课伊始,盛老师没有追求什么所谓精彩的导入,而是直接对上节课学习情况进行检测:听写要求掌握的词语和对“搭石”的认识。方法虽简单却有效,学生很快能静下心来进入到新课的学习状态。接下来,和学生共同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学生围绕这一句展开自主学习找到自己能感受到的“美”。盛老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引导他们圈点勾画甚至是批注,既让孩子们掌握了阅读学习的基本方法,也为接下来的分享表达做好了充分的`铺垫。课堂上,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孩子们心无旁骛地自主学习着,这也是我们一直所追求的理想而有效的学习状态。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本节课的教学,我们看到盛老师很大胆地整体在“放”。我们说这不是随性地放,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放”,这种“放”能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进行思维训练和语言积累。放时间给学生自学,当然,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我们看到盛老师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放时间让学生分享表达,无论是小组还是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表达,我们都能看到盛老师能认真倾听,并从倾听中捕捉信息,恰当地评论、点拨,引发学生深度地思考。而阅读又是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学生对文本是怎么理解的就会怎么表达,他可能不会按照我们原先预设的方案来,课堂上,我们看到盛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进行文本内容的学习,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我也认为这也体现了盛老师夯实的教学功底和较为灵活的教学机智。

  3、方法灵活,课堂灵动。

  在教学中,我们看到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之上,盛老师创设了恰当的情境更好地引导学生感悟蕴含在搭石上的美。她紧紧抓住“一群人走搭石”,“两个人走搭石”以及“摆搭石”三幅画面,将读懂词句、体验画面、感悟情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搭石在家乡的人们心中为什么是一道风景。比如:谈到“一群人走搭石”的时候,盛老师抓住“协调有序”这个关键词,通过手势演绎抬脚和紧跟动作,在手势加快和语速加快的过程中,与走搭石形成通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抬起脚来,紧跟上去”的和谐美。再如谈到年轻人遇到老年人怎样走搭石的内容时,盛老师则以“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的方式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抓住“伏”和“理所当然”这两个关键词语,从品“伏”这个词再到“理所当然”的过渡,盛老师创设了很多情境,激发学生想象,从而感受到“理所当然”的人性之美。诸如此类,就不一一列举。除了对词语独具匠心的品学外,我们也感受到盛老师指导朗读方面的别出心裁。比如:在指导朗读“一行人走搭石”这部分内容时,盛老师除了用手势演绎“协调有序”帮助学生读出“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的节奏感之外,她还根据学生的感受,将课文改为诗歌形式,配以音乐引导学生诵读诗歌,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那有着浓浓乡情的“搭石”边,学生便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看到,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参与面较广,分享表达较有质量。

  二、德育渗透,润物无声。

  这篇课文洋溢着人性之美,而这种美贯穿了课堂的始终,我们看到整节课学生在研读与交流中对“美”的理解和体验愈加深刻。比如:在学习“一行人走搭石”时,通过对文本的研读、结合生活实际,学生说到群体生活时,人们之间的理解与配合,从而感受到和谐之美的温暖;再如:学习“两人走搭石”这一部分时,文字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再加上盛老师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的方式,春风化雨般地让学生体会到“谦让之美”“敬老之美”的高尚……除此之外,课堂结尾老师播放了芜湖市制作的《三德歌》的视频,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正能量。让孩子们近距离地感受到心灵美其实每天都有,每个人身边都有!从而激发孩子们寻找身边的动人风景,领略身边的美,并付诸行动——从自我做起将爱延续!

  本节课,老师和孩子一起通过欣赏能看得见的风景,品读有魅力的语言,感受温暖人心的心灵美。教师既把握了语文教学的要义,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训练,又加强了文本与生活的联系,使情感得到了升华。

搭石的评课稿优秀2

  《搭石》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第六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围绕“爱”编排,捧读文本,我们会感受到一种乡间的清新与一份乡民纯朴的情感,《搭石》这篇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秋凉摆搭石,路人修搭石,人们协有序走搭石,相互谦让过搭石的一幕幕画面,体现了人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的情感。教者从课文的整体入手,采用了“自主、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研读课文,体验文本的价值,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切入课题。

  课伊始,殷老师便用一幅美丽的搭石图,一曲优美的钢琴曲,配以教师美美的诗意语文,把孩子带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几句简短的话,搭石已在听课老师和学生心中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文本的兴趣。

  二、细读课文,找寻画面,体验文本。

  这一环节,殷老师让学生通过细细读文,想象画面,让生归纳出了五个画面,(摆、固、走、让、背过)通过这五个画面,让学生进入文本,去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在这里教师还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合作展开学习,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善于与孩子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选项择自己喜欢的的画面去学习、交流,体现了教学的选择度。

  三、以点带面,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人影绰绰”、“清波漾漾”和“相背而行”这五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比如老师问:“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怎么办?”学生马上说:“人们就要‘脱鞋绾裤’。”老师顺势就进入学习词语的环节,先让学生解释一下“绾”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学生对“脱鞋绾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就让学生自己说说是什么意思,然后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让孩子们进入了当时的人们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们行走的协调有序。

  学习“人影绰绰”、“清波漾漾”这两个词语时,不仅让学生看图理解,而且还指导读,通过一看,一想,一读,美丽的画卷便跃然于学生的脑海之间。最后在教“相背而行”“伏”字时,老师又是通过让学生表演的形式来理解,很形象,老师无需过多的解释,学生便在这种形象直观的表演中理解了词意。老师就是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在愉快的情境活动中不知不觉积累,感悟运用了新知,扎实有效地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四、以读带练,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

  殷老师的课从始至终贯穿着“美”,一是画面美,二是心灵美。“美”是《搭石》这篇文章的灵魂。怎样才能让学生感悟到美,那就是一遍遍地读。理解字词是为了更好地读,而读是为了更好的感悟。新课标强调: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这一点殷老师在课堂中把握得很好。朗朗的读书声贯穿了整个课堂。尤其是课文的第三小节,读的形式很灵活。如:老师的范读,学生的自由读,编成小诗品读,配乐读,老师引读等,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加深了对美的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当学生真正读出了情感,品出了味道,对蕴含的内在美“乡亲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德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厚实的功底,朴实无华的教学特色,殷老师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地统一起来,“简约而不简单”,通过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语文教学的美,让人受益无穷。

搭石的评课稿优秀3

  今天听了区教学能手赛《搭石》一课,下面我谈一谈听完这节课后的一点学习收获和感受。它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短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我认为本节课在以下方面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1、引导探究,质疑激趣。

  爱提问是学生的天性,老师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搭石”,对我们城市里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不太熟知的话题,通过读题质疑,老师再用赞赏的`目光、鼓励性语言给予肯定,这无疑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更为自由、自信、舒展的平台,保持良好的朗读兴趣。

  2、注重学法指导。

  注重学法的指导,是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学会学习。老师在初读课文后,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时,让学生动笔画出不懂的词语,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同时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请教学习伙伴、联系上下文理解等等。教给学生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如通过联系上下文对“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的词理解。

  3、以点带面,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在教学中,老师追求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如“协调有序”是文章的重点词语,从理解到运用、拓展,再到积累,体现了过程和方法,同时也融入了情感。 “理所当然”一词,谈感受来理解,体现了工具性与实践性相结合。老师就这样有层次,有梯度,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在愉快的情境活动中不知不觉积累,感悟运用了新知,扎实有效地落实了双基训练。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难点。在课堂上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对重点

  词语的体会、品读,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使语文能力得以提高。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在这一节课,有以下不足之处:

  读的形式单调,齐读多,没有默读的训练。在一堂课中,读的训练不仅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标准,读的面要广,更要注意朗读形式的多样化。用不同的朗读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在多样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课文语言,在这节课中大部分的读都是学生的齐读,在形式上有些单调。另外,课程标准就指出:“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从中可以知道,默读既是教学目标,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作为四年级学生来说,马上要进入第三学段,更要加强默读的训练。文章第三自然中的品读是否更应该抓住声音美、动作美、景色美三个角度来欣赏。让学生感悟一行人走塔石时的美景。“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塔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一句的品读是否这么来:知道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么想,表情,动作又会怎么样?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的?老人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总之,这位老师的课,条理清楚,环环相扣,扎实有效,使我受益匪浅。看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课堂;听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语言,让我们在这种和谐、互学的教研氛围中携手共进吧!

搭石的评课稿优秀4

  《搭石》一文作者从平凡的搭石中发现了美,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德画面。表现了乡亲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友好互助的美德。

  范老师这节课以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为突破口,紧扣“美”,设计问题,文中描绘了几幅美丽的画面?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课文,在阅读中发现美,在交流中感受美,在老师的点拨下,以简单明了的小标题形成概括美,从而理清了本课的脉络,使学生完成了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教学任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其次本节课的导入也颇具特色,范老师由一幅关于搭石的自然风景画导入,使学生在欣赏风景的同时,初步认识了塔石,激发了学生学文的兴趣。然后围绕塔石质疑,再次激发了学生的'脑细胞,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提问问题的能力。

  字词教学,对词语的理解方法形式多样,值得学习:如“人影绰绰”采取图片与查字典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也理解词语的意思。在理解“协调有序”时则练习文中的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理解“清波漾漾”则让学生把“漾漾”和“荡漾”做比较。

  然而再美的课堂也会有令人遗憾的地方,在理解“协调有序”“绰绰”时若能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学生会理解得更具体,更准确。

搭石的评课稿优秀5

  听了郭老师教学的《搭石》一课,郭老师那激情飞扬的语言,细致的讲解,扎实有效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学到了很多。

  一、抓住重点句段,讲解细致、透彻,让学生在重点句段中理解文章,体味情感。如对“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的理解,采用了看图片,选择的形式来理解,同时让学生明白相同的字在不同词语中的理解不同。“你从这些词语体会到了什么?”尊重学生的自主感受。

  二、“仿说句子”这一环节,教师根据书上的例子,引导学生说“假如遇到下雪天,——总要——。”让学生仿照书上的'句子来想象说。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入一层,而且降低了学生直接写的难度,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说出句子,通过当时的学生反馈来看,这一环节的设计无疑是成功的。

  三、教师最后对写作背景的介绍,使学生更加了解了其人,理解了其文,升华了其情。

搭石的评课稿优秀6

  今天,听了周龙英老师执教的《搭石》一课,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截取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展示了乡亲们善良、友爱、互敬互帮的美好品德。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张老师用她带有浓浓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学生们带入了这个民风纯朴的乡间,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一、理解词语,灵活多样。

  周老师的课教出了浓浓的语文味儿。她始终注重对生字、词语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指导,特别是指导理解“脱鞋挽裤”、“协调有序”和“人影绰绰”这三个词语,所采用的方法语文味儿十足。老师问:“你从哪里体会到了美?”学生马上说:“我从脱鞋挽裤中体会到人的美。”老师顺势就进入学习词语的环节,先让学生表演一下“绾”的动作,再让学生想象了人们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还组成了几个句式整齐的,像诗歌一样的句子:“如果人们没有搭石,人们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学生对“脱鞋挽裤”的意思和走过小溪的艰辛就有了了解。一次次的引说练读,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了这三个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协调有序”这个词语时,没有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而是用一句“让我们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让孩子们进入了当时的人们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们行走的井然有序。

  学习“人影绰绰”这个词语时,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种解释让学生选择,再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选。老师又拓展了“绰绰有余”这个成语,再让学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一幅怎样的画面?”通过想象理解词语的意境。

  二、体会课文,独具匠心。

  把一篇具有乡土文学气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诗情画意,张老师对课堂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先看导入部分:“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几句话写出了一个安详宁静的小山村。再来看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在学完“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老师反复导读这句话,语速由慢变快,再由快变慢,孩子们也跟得很有节奏,书声朗朗,起起落落,好像是走搭石的人没有乱了步伐一样,最后总结“这样的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又在读中领悟了词意。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为一体,整个过程简简单单,清清爽爽,却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韵味。

  三、写作指导,融为一体。

  周老师教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她的每节阅读课的教学,都会和相关的写作指导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本节课,周老师在学习完课文后,问学生:“你知道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吗?”很多同学意识到这是细心观察的结果,如果不是平时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又怎么会捕捉到那被人踩在脚底的平平凡凡的搭石呢?周老师继续鼓励大家:“相信你们也会成为生活的细心人,也会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同时,向大家推荐曹文轩的小说课下阅读。扎实的教学功底,朴实无华的教学特色,周老师将人文性与工具性完美地统一起来,“简约而不简单”,通过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语文教学的美,让人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