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3篇(推荐)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要开展评课稿准备工作,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那么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1
《我要的是葫芦》是讲一个人在种葫芦,不去除虫,而是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连葫芦也落了。听了赵老师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很感谢她带给我们这么精心的课堂设计。这堂课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扎实有效。下面说说自己的一些感想。
1、教学环节设计独具匠心。在初读环节,赵老师对教材的处理也是非常巧妙的,通过让学生看连环画,老师引述的方法激励孩子读书,学生读得津津有味,在学生读到生字时,鲍老师就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生字。我觉得这种方式对故事性强的.课文操作性很强,赵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为我们的教学开启了一扇智慧门。
在指导第一幅连环画时,赵老师说“把第一小节读好了,就可以画出第一副画了,”这样的做法激发学生兴趣。一般我们的板画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知识点或帮助学生形象直观感受事物形态,但是赵老师想得更深更远,她只贴了三片叶子,再问学生是不是够了,就能帮助学生理解“长满”的意思。她借助板画引导学生读出叶子的多,学生读得有进步了,老师就随机贴上叶子,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达到朗读指导的目标。
2、字词检查扎实。对于低段生字教学,赵老师很有她的一套教学特色方式。通过认读、给生字换偏旁、给生字组词读等方式,训练学生自学生字词对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如挂、哇,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让孩子自己思考,孩子说了两种方式,一种是做动作,另一种是换偏旁,这种音义、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显著,还帮助学生复习了以前学过的生字,并且用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这些生字。
3、朗读指导到位。赵老师在课文内容的把握上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能选择重点词句段启发学生的思考与分析,突出了文章主旨。如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总之,赵老师在教学中不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更是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既活又实的课标要求。我也坚信:这样的熏陶,这样的训练,持之以恒,孩子的语文素养一定是出色的!
《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2
听了霍斯旦老师执教的《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感受颇深。本课以读为主线,通过读,质疑存疑,思考探究,从而理解领悟课文,开拓出了低段阅读教学的新天地。既保证了学生享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又有效扎实地锻炼了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激活形象,促进情感的形成和生发
文本浸润了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生发源。与文本充分地对话,是达到有感情朗读的关键。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能够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挚的情感,同时个体感受与文本意义交融。因此,要挖掘文本的内涵,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引领他们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激活形象思维,促进平等对话。霍斯旦老师的《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教学中,当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葫芦藤和葫芦的可爱时,老师就不失实机地进行语言感染:听了小朋友的朗读,老师仿佛来到了这棵小葫芦身边了。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会说什么?做什么呢?等等的教师语言,让学生们不断入境,朗读时就更有情趣了。往往也能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
二、活泼巧妙,扎实有效的识字和朗读教学
课堂上,霍老师高度重视识字和朗读教学,生字词语认读和识记的'形式多样,方法巧妙,富有变化,层次清晰,教得扎实、灵活、有效。朗读课文务求读准、读通,难字、句子,处处落实;指读、练读、齐读,样样精彩。尤其是那精美的绿色小道具让我们眼前一亮,一翻,一折,像变魔术似的,以字组词,以词带句,以句成篇,顺藤摸瓜,拓展了语言空间。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词语,可谓教师的独具匠心呀!课末,教师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再一次复现,编成了一首儿歌,既巩固了生字词语,又回顾了课文的内容,可谓一举多得呀!
三、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著名生理学家巴普洛夫将“观察、观察、再观察”当做自己的座右铭,这充分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十分重要,而借助教材中的插图并加以指导无疑是锻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霍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中的两幅插图,通过仔细观察,种葫芦人的表情不同,葫芦的叶子不同,葫芦的不同在孩子们的专注神情中油然产生。
四、想象说话,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在课堂中,霍老师出示说话训练:种葫芦的人天天都去看,而且不是只看一次,那还有什么时候,他去看一次。从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言,我们可以看出,通过读,学生的思路宽了,思维活了,思想跳跃了,这样,想像的翅膀也就插了起来,新鲜奇妙的言语也就流淌出来了,从而也就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3
听了二年级洪老师上的合作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们都觉得这是一堂扎实有效的语文课。洪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始至终以饱满的情绪感染着学生,用富有魅力的语言吸引着学生,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无拘无束的气氛,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整堂课的亮点很多,下面我代表三年级语文组对洪老师的这堂课谈几点体会。
1、以图导文,激发学生兴趣。
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洪老师从两幅插图入手,让学生找不同,比较葫芦枝叶茂盛的样子与被蚜虫咬过以后的样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以“变”理文,明确课文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洪老师独具匠心,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力求创新与突破,采用变序阅读法,让学生观察比较两幅图片后找到课文中相对应的自然段,自主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让学生提出质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文章的主线:“变”。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3、以读品文,突破教学难点。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学中,洪老师无时无刻都在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读书氛围。课堂中,洪老师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表演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特别新颖的是洪老师还设计了“招聘启事”表演课本剧这一环节,让学生来读一读、演一演种葫芦的人与邻居的对话,让孩子们在创设的情景中去感受,去体会。
一堂课总会留有一些遗憾的地方,我们组老师在评议时也讲到了几点有待商榷的.地方:
1、洪老师在说“一模一样”这个词时,读音有误;理解“自言自语”这个词时,有学生回答说是自己在心里说,这个意思不准确,老师没有及时纠正。
2、在学生交流种葫芦的人“所想所说”的句子时,课件已经用不同颜色把所想和所说的出示了,应该先请学生回答后课件再显示不同颜色以示区分。
3、表演课本剧环节的最后,洪老师是请全班同学一起带上动作表情来读句子,这里如果是分男、女生或者分两大组来分角色读会不会更好呢?
4、引出道理的部分,节奏比较快,个人觉得,是不是可以这样设计:当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时,他一定很伤心,很后悔。这时,请学生来当邻居或者是那个人的朋友,通过对话的形式把道理告诉那个种葫芦的人。
5、拓展部分环节不够清新,老师的引导有点偏离主题。我觉得这里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个续编故事呢?比如: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颗葫芦……(后来怎么样?)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还有一些细节之处,比如头饰区别一下可能效果会更好;“招聘启事”的课件上好像出现了“第三关”“闯关”这样的标题,但前面并没有看到“闯关”游戏,课件还可以更严谨一些。
【《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相关文章:
我要的是葫芦的评课稿07-16
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精选)08-27
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12-12
《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12-22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评课稿07-11
(优秀)《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07-19
【热】《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07-07
(合集)《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07-26
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优选]08-27
(实用)我要的是葫芦评课稿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