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10-03 15:58:25 寒衣节 我要投稿

(精选)寒衣节是什么意思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1

  寒衣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古代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这一天也象征着冬天的来临,所以一般妇女会给丈夫、孩子、父母穿上棉衣,准备过冬,所以称寒衣节。

  寒衣节这一天,部分地区会兴吃面条,在冬天吃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不仅是可以给人体带来更多的热量,同时还能够起到养胃补身的效果,面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最初的面条大多为阳春面,后来面条这一文化也得到了发展,各种口味的面条深受人们的喜爱。

  除此之外红豆饭,也是民间喜爱的食物,豆羹御寒,营养美味。在江苏一带,寒衣节的时候就兴吃红豆饭。其中一定少不了红豆跟大米,口味甚好。

  另外饺子应该最受欢迎,民间有“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除了纪念张仲景,另一方面也为了自己在冬天耳朵不受冻,预防寒病所吃的食物。如今的馅料多种多样,北方地区人们吃饺子,已经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2

  周代"祭腊日"

  最早的是来源于周人的腊祭日,农历十月初一日,周天子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据《礼记·月令》记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大行奖赏抚恤。腊祭时,要以捕获的猎物为祭品,由天子依照祭祀礼仪,向天地诸神祈祷,并祭祀历代祖先。这一天,也是朝廷慰问农人,颁布新令的时间。

  诗经"流火授衣"

  《国风·豳风·七月》中,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句。农历七月以后,大火星(即心宿二)向西偏移,"知暑渐退而秋将至"。到了农历九月结束,就要添加冬天衣物,天气就要寒冷。而《七月》中记载"十月涤场,朋酒思飨,日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凹觥,万寿无疆",则是当时农收以后,十月朔节饮宴情景。这是古代先民对天象变化和气候交替的朴素理解。

  秦代"十日朝"

  古语有云,"十月朔,秦岁首,送寒衣"。秦代统一全国之后,"朝贺皆自十月朔",把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作为一年的开始。《荆楚岁时记》记载,"十月朔日,黍臛,俗谓之秦岁首",过年的节日食品,是杂以黍米的肉羹。除了食用"黍臛",还要寄送寒衣给远方征战的将士,让他们暖暖的。因此把阴历十月初一,称为"十月朝"。秦二世而亡,但是岁首的习俗,却一直传了下来,延续到汉代。

  唐代"拜墓送衣"

  据资料载,唐代玄宗天宝二年秋八月,朝廷下达制诰,"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诏令中,把以前自行祭祀时的"诗著授衣,令存休浣"的方式,用典章的形式固定下来,并且把仲夏端午的祭祀习俗,一并转移到阴历九月一日,昭告天下执行。这一诏令沿用了春秋时期的"九月授衣",变更了中国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但出于季节考虑,阴历十月才进入冬季,九月送衣稍嫌早了些。

  宋代"十月朔"

  宋代是中国文化的大繁荣时期。北方气候十月入冬,唐代九月"扫墓送衣"的习俗,进入宋代便改为十月朔日,也就是秦时的"岁首日"。宋时的十月朔日,主要习俗有三,一曰授衣、二曰祭祀、三曰开炉。

  北宋学者吕希哲在著作《岁时杂记》中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可见,朝廷颁赐冬衣,也是按照品级发放的。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京都汴梁城中,从阴历九月下旬起,就开始售卖用以祭祀的纸扎用品,"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可见人们对节日的.重视程度。到了阴历十月一日,书中描述,"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祭祀先人的隆重豪华,宛然是另外一个"寒食节"。这个情况到了南宋时期,也没有变化。

  元代"送寒衣"

  北宋时期,还没有"寒衣节"的称谓,只是在"十月朔日"有了祭祀活动。《梦粱录》记,南宋临安延续"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值得一提的是,在进入南宋后,民间兴起了扫墓时焚烧衣物的行为。南宋学者周密《武林旧事》载,"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类"。可见此时焚祭的都是冬季用衣。

  元代以后,才把阴历十月一日祭族上坟,直接以"送寒衣"节代称。这个情况记载在《析津志辑佚·岁纪》中,"是月,都城自一日之后,时令谓之送寒衣节。"上坟的时候不仅烧送寒衣,还要祭奠先人,清理坟茔的落叶杂草,"此一月追远之礼甚厚"。

  明代"烧包袱"

  燕王朱棣政变入主北京,这里就变成了全国风气潮流的领先者。此时的寒衣节,又有了新的变化。明代学者刘侗、于奕正撰写的《帝京景物略·春场》描写到,"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烧真衣服毕竟麻烦而浪费,京城的祭品店为了迎合市场,做起了专门售卖纸质"寒衣"的生意,五彩的纸质衣服上印着文字、印章,注明死者信息,就像往来阴阳两极的标准邮件。

  京城民间有谚,"十月一,送寒衣"。到了寒衣节的晚上,家家户户准备夜祭,"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喊着亡者姓名将纸衣烧掉,期待他们送到亲人的关怀和温暖。无力购买的贫户,也要自己制作简陋的寒衣焚祭地下的先祖,表达一份心意。烧寒衣也有规矩,"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焚祭活动一般应当在祖茔上进行,也有在外不及返乡的,就在大路上发送寒衣,祭祀的时候,还喊逝者的名字。

  清代"寒衣节"

  清代由胡人入关所建,汉家传统多因循前明旧俗,寒衣节也是如此。清代学者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中写道,"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说十月朔日祭祖扫墓的仪轨与中元鬼节相同,给亡者写下家书,与五彩寒衣寒鞋一起,在家门口烧送,叫做"送寒衣"。

  十月初一日,皇城民谚云,"十月一,鬼穿衣"。说是天气冷了,逝去的亲人也要有冬衣穿。所以每到阴历九月下旬,民众们都要准备送寒衣的事项,此时的祭品店各类纸作的价格也会随之加倍。另外,在祭品的品类和规模上,也更加夸张,出现了可以自己加工裁剪的"寒衣纸",还有请纸扎师傅专门制作"皮货冬装"的。

  人类的文明最早是从尊重生与死开始的,送寒衣的习俗,就是始于这种理念。送寒衣这种祭祀方式,集中体现和表达了炎黄子孙人文道德价值观——血缘纽带的宗族观念、寻根问祖的孝道理念、尊重生死关爱生命的宇宙观。

  在祭奠与追思中,孕育和引发其感恩之心和道德意识。因此不管在寒衣节还是在其它节日,不管具体用什么方式祭祀,每个人都应该放弃浊思尘念,清净身心,正心诚意,用心灵与天地自然交流融合,这是寒衣节的精神与灵魂,也是寒衣节值得发扬的意义。

  寒衣节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祭祀的传统节日。也称为“十月朝”、“祭祖节”。寒衣节也意味严冬的到来。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3

  我国民间寒衣节的时间是在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实际形成不早于宋代。寒衣节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我国北方地区民众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都有着祭祖的习俗,但是又稍微略有不同。

  关于寒衣节的由来

  在我国民间关于寒衣节的由来,有着朱元璋“授衣”传说,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他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时,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曰:“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在加衣避寒的同时,还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帮助人们更好的度过冬天。

  寒衣节祭祀注意事项

  寒衣节到来的哪一天在祭祀时,上坟扫墓会焚化一些阴冥用具。很多人在过程中只是走一个过场,并未留心所烧的东西是否全部烧尽。此处要告诉大家,但凡给焚化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代表了对亲人的思念,对祖先的尊敬孝顺。

  描写寒衣节的古诗

  1、七律思故人

  人间万事阴阳隔,但能前知不会痴。

  悲苦自当君自晓,欢欣可共故人思。

  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

  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

  2、七律雪忧

  鹅毛久见折天颜,鸿雁何曾过北关。

  怎奈雪娥扬海浪,难为单橹破冰患。

  寒衣可到孤门暖?赋象依然百树弯。

  袖手大言争桂魄,襄王再莫恋巫山!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4

  寒衣节为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等,是中国四大传统祭祀节日之一。20xx年寒衣节是10月31日,也就是农历的十月一日。

  阴历十月初一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但和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不同的是,除以烧的形式为死去的亡灵送纸钱外,因为正逢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所以传统的寒衣节还要送去五色纸做的寒衣,以表达后人对祖先的纪念。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

  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

  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一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5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唐大诏令集》卷77: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人因亲设教,感游衣于汉纪,成献报于礼文,宣示庶僚,令知朕意。”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祖宗朝,有人自陈,乃赐衣袄。诸军将校皆赐锦袍。”(←授衣)(祭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梦粱录》记南宋临安也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宋人尚无此称。

  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当时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6

  关于寒衣节的来历,主要有以下传说。

  1、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给死人送衣服这一习俗,据说是由孟姜女首开先河。

  据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累死在工地上,并被埋在城墙之内。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长城40里。她最终用咬破手指“点血入骨”的方式找到了丈夫尸体,并用带来的棉衣重新装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寒衣节”。

  2、蔡伦大嫂的促销手段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十月一,烧寒衣”起源于商人的促销伎俩。而这个精明的东汉商人,乃造纸术的发明人蔡伦的大嫂。

  蔡伦造纸出名后,其兄蔡莫仿造之,因质量不及蔡伦所造之纸,故常常积压。为将积压的纸销出去,蔡莫之妻慧娘想出一个办法:一天,她佯装死去,躺在棺材里,蔡莫悲痛欲绝,大放悲声:“慧娘啊,都是我害的你呀,因为我造的纸卖不出去,把你害成这样,我真该死,我要把所有的纸都烧掉”!一边哭,一边把纸抱到慧娘棺材前烧,烧一阵,哭一阵,哭一阵,喊一阵。

  突然,棺材内的慧娘有了声音,围观的人非常惊异,这是怎么回事呢?慧娘一边从棺材里走出来,一边装腔作势地唱:“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钱能做买卖,不是丈夫把钱送,谁肯放我还阳来”。唱了许多遍又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我到了阴间地府,阎王让我推磨受苦,丈夫向阎王送了钱,阎王就派好多小鬼帮我推磨,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所有的钱都给了他,他就打开地府的后门,放我回来了”。

  蔡莫装模作样地说:“我并未给妻子送钱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慧娘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到他父母坟上去烧。在场的人认为烧纸能让死人还阳或在阴间少受罪,都来向蔡莫买纸烧。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蔡莫的纸销了个精光,因此改变了困境。由于慧娘还阳的日子正好是十月初一,因而每到十月初一,人们就要给死去的人烧纸。

  3、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

  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他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时,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曰:“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在加衣避寒的同时,还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10-19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01-14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含义07-11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精)08-03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集合05-10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3篇04-18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3篇)04-18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4篇04-08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4篇)04-10

寒衣节是什么意思7篇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