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捉老鼠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音乐捉老鼠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班音乐捉老鼠教案1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感受乐曲轻快、诙谐的风格,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2、 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及表现音乐形象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节奏感。
3、 引导幼儿了解乐曲中重音出现的规律,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表现音乐形象。
活动准备:
1、 猫和老鼠布偶。
2、 打击乐器:鼓、沙锤、双响筒、铃鼓等。
3、 道具:报纸棒、塑料玩具、苍蝇拍、蛋糕盒、帽子等。
4、 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捉老鼠。讨论:这
段音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猫是怎样捉老鼠的.?
2、 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讨论:追老鼠和打老鼠时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3、 教师与幼儿共同听音乐用手指玩游戏,引导幼儿了解重音出现的规律,熟悉音乐形象。
4、 为幼儿提供游戏道具,引导幼儿再次玩游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讨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捉老鼠?你准备怎么打老鼠呢?一个人去还是和朋友一起去?
5、 教师出示打击乐器,鼓励幼儿用打击乐器来表现音乐形象。
6、 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音乐作品--拨弦。
中班音乐捉老鼠教案2
设计思路:
近段时间,班级幼儿欣赏了大量的乐曲。孩子们对音乐欣赏感兴趣,并喜欢用语言、动作等多种形式来表达他们对音乐作品中音乐形象的理解,合作意识日益增强。《拨弦》是一首轻快、诙谐的乐曲,它形象鲜明,节奏感强,深受广大小朋友的喜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因此,我们在设计此活动方案时,如何让幼儿愉快地感受和体验乐曲轻快、诙谐的风格、让幼儿始终对音乐保持浓厚的兴趣成了贯穿整个活动的`主线。由于音乐结构较松散,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捉"的情境,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用各自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乐曲中的重音,感受该乐曲轻快、诙谐的风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轻快、诙谐的风格,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2、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及表现音乐形象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节奏感。
3、引导幼儿了解乐曲中重音出现的规律,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表现音乐形象。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猫和布偶。
2、打击乐器:鼓、沙锤、双响筒、铃鼓等。
3、道具:报纸棒、塑料玩具、苍蝇拍、蛋糕盒、帽子等。
4、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捉"。讨论:这段音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猫是怎样捉的?
2、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讨论:追和打时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3、教师与幼儿共同听音乐用手指玩游戏,引导幼儿了解重音出现的规律,熟悉音乐形象。
4、为幼儿提供游戏道具,引导幼儿再次玩游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讨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捉?你准备怎么打呢?一个人去还是和朋友一起去?
5、教师出示打击乐器,鼓励幼儿用打击乐器来表现音乐形象。
6、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音乐作品--"拨弦"。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通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中班音乐捉老鼠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2、借助观察的经验,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不同的老鼠动作造型,在教师动作的提示下,有节奏地做老鼠跑、吃米等动作。
3、在教师的提醒下知道遵守游戏规则:扮演老鼠时,蹲下后不随便移动,等大家唱完最后一句时,才能跑回座位。
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观察过老鼠之类的小动物,并用动作表现过他们的造型。
2、幼儿用书:《猫和老鼠》。
3、猫和老鼠的头饰各一个。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回忆原有了解老鼠的造型。
1、幼儿回忆以往观察的经验,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老鼠的造型。
2、教师反馈幼儿的典型动作,引导幼儿用手部动作和身体的屈伸,来表现老鼠跑、吃米、睡觉。
二、幼儿听音乐,跟随教师边唱歌边学习表演2―3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不同的动作。
1、引起幼儿对歌词内容的关注。
教师:小老鼠出去干什么?让我们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2、提问歌词内容教师:小老鼠跑出去干什么呢?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吃完米干什么?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让我们大家唱一唱。
3、教师唱歌曲,同时带幼儿边唱歌边表演。引导幼儿用创编的`动作表现歌词内容。
三、启发幼儿猜测第四段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
教师出示猫图片,启发幼儿猜测歌词并学习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
四、一起来表演。
活动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猫捉老鼠》一共分为四段,除了歌词有所变化外,其余的节奏和速度上没有变化,而且整个歌曲特别的紧凑,速度也很快,作为一个小班游戏课,是比较难的。于是我大胆创新内容,在保证原有音乐元素不变的前提下,将音乐设计成了几个分开段落,分别是老鼠跑、吃东西、还有猫来了三个段落,为了使音乐更生动,我在《猫来了》的前面加上了歌剧中的一段猫叫,并且让配班老师扮演老猫,使游戏更加的逼真,形象,最大限度的调到了幼儿的积极性,启发了孩子的兴趣。
中班音乐捉老鼠教案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的不同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2、借助观察的经验及教师的动作提示,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老鼠的不同造型,有节奏的做老鼠跑、老鼠吃米等动作。
3、在老师提醒下,能遵守游戏规则,知道扮演老鼠时,蹲下后不随便移动,等大猫唱完最后一句时,才能跑回座位。
活动准备:
1、生活中见过小老鼠,并用动作表现过他们的造型。
2、图片
3、幼儿用书:《猫和老鼠》。
4、音乐磁带、录音机,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
1、教师出示小老鼠的图片。
t:小朋友们,看,这是谁呀?
2、幼儿根据图片回答。
二、了解歌曲的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的不同动作及猫与老鼠角色的变化。
1、t:小朋友们,小老鼠平时会做些什么呢?
2、t:老鼠会跑、会吃米,会睡觉,那谁也来学一学小老鼠的`样子呢?
3、教师出示图片。
t:小老鼠在干什么呢?
4、t:那小老师出去到底干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歌里面是怎么唱的?
5、教师通过提问歌词内容,学习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表现歌词中老鼠的不同快慢。
t:小老鼠出去干什么?应该唱快些还是唱慢些?吃完米干什么?应该唱的快点还是唱的慢点?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6、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并引导幼儿用创编的动作表现歌词的内容。
7、启发幼儿猜测第四段歌词。
t:老鼠睡觉了谁来了呢?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8、t:猫和老鼠哪个身体大?猫的动作是轻还是重?该怎么唱?我们来唱一唱吧!
三、师幼练习歌曲,活动结束。
中班音乐捉老鼠教案5
目标
1、培养幼儿听辨音级上行、下行的能力。
2、并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过程
小朋友你们听,谁来了,“喵喵……”(小花猫)
小花猫可喜欢交朋友了,你们想和小花猫交朋友吗?(想)
那快过来和我一起玩吧,咱们一起说个儿歌好不好?(一只小花猫,聪明又勤劳,喵喵,聪明又勤劳)站着说用高音说。第二遍蹲着说用低声:第三遍站着说用高声。
嘘,你们听谁来了(老鼠)
这个可恶的小老鼠,老是偷吃粮食,还总是跑来跑去,可烦人了,你们听小老鼠跑到哪里去了。(上行音阶)再听(下行音阶)
待会儿我们去捉老鼠好不好?(好)但是在捉老鼠之前我们得先练好本领,要知道她的去向才能捉住它们。对不对?下面我们来当老鼠的卧底,混进老鼠中间,来熟悉一下它的作案情况,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用身体动作表示出来,它跑哪去了,是跑上还是跑下。如果是下行音阶同样也是用动作表示出来。……
你们的耳朵真灵,我想呆会儿我们就可以捉了。下面请一些小朋友先当老鼠,谁来……小老鼠们你们听好了,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应该跑向哪里躲起来(高房子),如果是下行音阶你们要躲哪里去呢?
而小花猫们当你们听到上行音阶时你们猜一猜老鼠应该跑向哪里了(高房子),相反,当你们听到下行音阶时你们猜一猜老鼠应该跑向哪里了(低房子),如果听到(教师就在C调高音I或低音上1的主三和弦商弹了三遍)就是捉老鼠的信号,你们就可以转身去捉,捉之前千万要听清老鼠在那个房里,看那只小猫最聪明,捉的老鼠最多,明白了吗?
好,那咱们在捉之前先唱一首歌,鼓一鼓劲儿。“一只小花猫……”小花猫转过身,听仔细,小老鼠们你们也要小心了。……(玩)
交换一下……
小朋友表现得真不错,都抓到了老鼠,小花猫特别高兴交了你们这些能干的`好朋友,咱们一起来庆祝吧!唱:一只小……
结束
交换一下……
小朋友表现得真不错,都抓到了老鼠,小花猫特别高兴交了你们这些能干的好朋友,咱们一起来庆祝吧!唱:一只小……
结束
教学反思:
《猫捉老鼠》是一首充满童趣、富有情景、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根据小班幼儿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本次活动我主要运用了表演法、游戏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扮演小老鼠,在玩耍、吃米、躲藏等不同情境中,反复感受音乐旋律和歌词,提高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中班音乐捉老鼠教案6
设计思路:
近段时间,班级幼儿欣赏了大量的乐曲。孩子们对音乐欣赏感兴趣,并喜欢用语言、动作等多种形式来表达他们对音乐作品中音乐形象的理解,合作意识日益增强。《拨弦》是一首轻快、诙谐的乐曲,它形象鲜明,节奏感强,深受广大小朋友的喜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因此,我们在设计此活动方案时,如何让幼儿愉快地感受和体验乐曲轻快、诙谐的风格、让幼儿始终对音乐保持浓厚的兴趣成了贯穿整个活动的主线。由于音乐结构较松散,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捉"的情境,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用各自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乐曲中的`重音,感受该乐曲轻快、诙谐的风格。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乐曲轻快、诙谐的风格,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2、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及表现音乐形象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节奏感。
3、引导幼儿了解乐曲中重音出现的规律,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表现音乐形象。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猫和布偶。
2、打击乐器:鼓、沙锤、双响筒、铃鼓等。
3、道具:报纸棒、塑料玩具、苍蝇拍、蛋糕盒、帽子等。
4、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捉"。讨论:这段音乐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猫是怎样捉的?
2、引导幼儿欣赏音乐,讨论:追和打时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3、教师与幼儿共同听音乐用手指玩游戏,引导幼儿了解重音出现的规律,熟悉音乐形象。
4、为幼儿提供游戏道具,引导幼儿再次玩游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讨论: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捉?你准备怎么打呢?一个人去还是和朋友一起去?
5、教师出示打击乐器,鼓励幼儿用打击乐器来表现音乐形象。
6、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音乐作品--"拨弦"。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通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中班音乐捉老鼠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尝试简单地创编部分歌词。
2、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体验游戏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尾巴、磁带、电子琴、手帕做的小老鼠、多媒体课件
2、课前熟悉歌曲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表演进场
1、幼儿听音乐表演进场,自我介绍(教师多提问几个幼儿,加强角色意识)
2、起床活动,互相问早,听音乐,幼儿表演
3、休息:你起床做了些什么事情?谁是自己穿衣、洗脸、刷牙的?
小猫还有什么本领?
二、听音乐,尝试表现捉老鼠
1、请个别幼儿示范捉老鼠的动作,大家各自捉老鼠,记住捉了几只老鼠。
2、猫妈妈讲故事,看多媒体(故事里有只小猫捉老鼠的本领很棒,每只老鼠都逃不出它的手掌心,我们来听听、看看它是怎么捉老鼠的)
提问:故事里的'小猫是怎么捉老鼠的?有哪些动作?学一学
3、猫妈妈表现捉老鼠:瞪大眼睛,张开爪子,“喵”猛扑上去,把他捏死
三、学习歌曲,表现歌曲
1、猫妈妈高兴喜欢唱歌、跳舞,你们来看看猫妈妈是怎么跳的,你最喜欢哪个动作?(孩子模仿做一做)
2、不同方向地练习2——3遍
3、尝试改编部分歌词(1只变两只、许多,屋檐下变成~~~~、~~~~)练习几遍
4、选两段比较好的进行表演唱(出示老鼠)
第一次每人抓一只,第二次全部捉来
【中班音乐捉老鼠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捉老鼠教案06-23
中班音乐猫捉老鼠教案06-17
中班音乐猫捉老鼠教案3篇07-01
中班音乐猫捉老鼠教案(3篇)07-01
中班音乐猫捉老鼠教案 3篇07-04
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打电话04-17
中班音乐教案:小灰老鼠的故事07-01
中班音乐小老鼠打电话教案04-06
小青蛙捉害虫中班音乐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