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13 08:06:46 设计 我要投稿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49人,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普遍不强,不能用恰当的衔接语把故事连贯地讲述出来,所以为了降低难度采用看图填空的形式。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设计了看图想象画面的环节,让学生们有话可说。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3.知道“三国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正确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经过。

  4、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具准备:1.有关洪水的课件。2.第三自然段的填空。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

  1、听写生字:

  冲倒

  决心

  带领

  治理

  安定

  伟大

  千辛万苦

  无家可归

  2、展示一位同学的听写情况,其他同学自己批改订正。

  二、走进文本

  (一)、媒体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洪水的课件)(看完后)你看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洪水的?(板书:滔滔、冲到、淹没)

  3、这么大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无家可归)

  4、什么叫“无家可归”?

  5、读出洪水的凶猛、百姓的苦难。

  个别读、齐读。

  6、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日,年复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那几句是写大禹想的?那几句写大禹做的?

  2、大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干了什么,后干什么?(相机板书: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3、大禹做的这些事能不能把顺序颠倒呢?

  4、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这里的“千”、“万”是不是真的指一个千,一个万?它们说明什么?

  5、想象一下:在那样的年代大禹是怎样挖河、怎样劈山的呢?

  6、文中的“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数字中的“九”?这又是为了说明了什么?

  7、经过千辛万苦后大禹终于引导洪水流入大海。那你能看着板书,按顺序说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1、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2、请小朋友观察插图,并想想你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感受到什么?

  3、根据画面,想象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

  场景一:第一次过家门场景二:第二次过家门场景三:第三次过家门

  4、是啊,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大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多媒体展示情景)理解“制服”“安定”。

  3、老百姓怎样谢大禹?启发想象。

  4、为什么课文开头叫他“禹”,最后却叫他“大禹”?

  5、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读出感激和敬佩之情。

  五、全文总结

  试背全文,按照“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

  六、布置作业。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教学本文,我紧扣“治水”,瞻前顾后,逐步深入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在教学大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千”和“万”以及“九”在这里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再请孩子们想象大禹带领百姓在开河劈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想象大禹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让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圈出其中的数字,再结合插图,让学生想想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中感受到大禹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形象。

  课文教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设计及思路,还需要我不断努力和改进的。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2

  【教学理念】

  本文的教学着重引导学生在“感悟”中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加深“感悟”。课文紧扣“治水”,从大禹治水前后老百姓生活的变化着笔,一步一步展示了大禹是以为治水的伟大英雄。在教学中,教师可按照课文的写作特点,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层层设疑、环环紧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分层次训练,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重点段(第二自然段)、重点句(他走遍了)的感悟,让学生能逐步感悟到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启迪学生学习这位伟大英雄的思想品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在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革命领袖毛泽东、朱德,认识了著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位古代传说中的英雄人物,他的名字叫——禹。(板书:禹)领读。

  2.简介禹:四千多年前,我国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大禹,是后人对他的尊称。(板书:大)领读“大禹”。

  3.从课文题目可以看出文章写了大禹的什么事呢?

  (板书:治水。)领读后提问:治的是什么水?学生预习课文后知道:治理的是洪水,也就是疏通水道,消除水患。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本单元学习的都是描写人物的文章和有关大禹的资料。了解大禹的身份有助于帮助学生感受大禹这个人物的品质。】

  二、初读课文

  1.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碰到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努力读通。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词)

  课件出示:洪水害人百姓治理地形挖通伟大被制服

  无家可归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代代相传

  (1)自己读读生字词。

  (2)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3)带读,指读,开火车读。

  (4)你会给哪个生字扩词呢?在扩词中注意区别“治”与“制”

  (5)齐读生字词,去掉拼音再读。

  (6)(出示只识不写的词语)

  让我们把这些生字词齐读两遍。

  文中“没”“倒”是多音字,能分别用它们的两个读音来组词吗?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5.指导读长句子

  (1)自己找文中有哪些难读的句子。

  (2)(出示)第2自然段的第三句话。

  第3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3)指名读,师生共同点评。

  注意句中的停顿,读得要正确、流利。

  (4)齐读两个句子。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点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接触文本,走进文本。带着问题读课文,能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检查朗读时先让学生将课文中的词语读准确,然后读准课文中的句子,这样设计能够帮助学生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大禹的什么事?

  3、学生讨论交流。

  4、(出示)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的故事。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生字。

  1.(出示字卡)打乱顺序读生字词。

  2.看课后笔顺表自学生字。

  3.反馈交流。

  4、自己来记忆这些生字。

  5.指导写字。

  形:左宽右窄。

  伟、被、理、治、娃、洪:左窄右宽。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7、反馈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在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同时,教师要给予适时的指导,使写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五、作业

  《习字册》描红写字。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5课。

  先来复习一下生字,看看同学们掌握得怎样?

  治理洪水害人百姓地形挖通被制服伟大

  无家可归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代代相传

  2,这里的水指什么水呢?(洪水)

  洪水你们遇到过吗?

  3,大家请看屏幕,洪水来啦。

  多媒体放映

  4、你觉得这洪水怎样?(凶猛)。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

  5、书上是怎样写洪水的凶猛的呢?请你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找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

  *交流(滔滔、淹没、冲倒)

  *理解“无家可归”(老百姓因为洪水没有住的地方,多可怜啊)

  *谁愿意读,读出洪水的凶猛,和那些可怜的老百姓。

  (感受到洪水的凶猛了吗?再凶猛些)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洪水录像的观看和对课文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重点词语的品读,让学生了解洪水的凶猛,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危害。】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一)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大禹看到这情景,是怎么想的呢?

  1、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齐读,读好“下决心”。

  2、治理洪水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禹的父亲花了九年时间都失败了,那么大禹又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我请个小朋友来读一读第2小节。其他小朋友思考这个问题。

  3、说说大禹做了什么事?

  出示句子(---吃尽了千辛万苦-----)

  指读、齐读。

  4、看图片,理解“水流”和“地形”。

  水流是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到地势低的地方,地势的高或者低就叫地形。

  5、如果我们要查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得爬高山,过大河,非常辛苦!有一个词讲大禹爬过的山特别多,趟过的河特别多,是哪个词?

  “千山万水”齐读

  看图片,近处,远处,都是山,数也数不清!这其中还有无数条河!谁再来读读这个词?

  6、出示句子这其中的每一座山,大禹都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条河,大禹都趟过,这就叫(“走遍”)。

  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会遇到那些困难呢,你会填吗?

  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禹。

  炎热的夏天,烈日当头。

  禹的双脚一直泡在水中,所以。

  7、师(动情讲述):传说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由于走的路太多了,他两条腿上小腿的毛全部磨光了。小腿上划出了一道道的血痕,由于过的河太多了,得了严重的腿病。更厉害的是,由于长时间地浸泡在水中,他两只脚上的趾甲全部被泡掉啦,露出了鲜红鲜红的肉。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拄着拐棍,一步一步地坚持走遍了这千山万水。你们说,大禹吃的`苦多吗?书上用了哪个词?

  8、出示句子读“千辛万苦”(指导读好)(板书)

  9、这其中的每一种苦他都吃过、都尝过,这就叫“吃尽”(文字点红)

  10、这些词语读好了,句子也一定能读好,练习读句子,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二)同学们,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大家往下读一读(出示句子)看屏幕,指名读。

  1、这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同一个数字。哪一个字?(齐答):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2、是不是就指“九座大山”,“九条大河”(是指数量很多,数也数不清。)(齐读,读出数量多)

  3、挖通九条大河是怎么回事?明白吗?(边看图边讲解):这儿是一条大河,这里还有一条大河。挖通就是指把这两条大河给连通。你知道为什么要把2条河连通呢?

  (当洪水来临的时候,这条河装不下这么多的洪水,于是,通过这儿流到了这条河,这条河如果还是装不下,那就流到另外一条河,最后流入了大海。挖的这部分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

  4、老师在黑板上这样一画看起来很容易,真挖起来就不轻松了,猜一猜这两条河之间有多远?大胆地猜一猜:

  5、教师介绍:老师查了一下资料,两条河之间有九十多公里,相当于九万多米的距离,要把这么长的距离挖通是多么辛苦啊!同学们一条河就这么长,更何况有很多河呢?辛苦吗?

  6、比这辛苦的还有呢,如果遇到大山,画图,如果河与河之间有一座大山,(板画:大山)那还得劈开大山。劈开大山明白吗?来,再看老师画。(师边板画,边讲解)挖河挖到这,遇到山了,过不去,那就一块石头一块石头地搬,挖,把这座山分成两半,让河水从这条河流到这条河。远远看去好像是劈开的,其实是被挖开的。同学们都知道古代有没有车?是阿,没有车,他们还得把这挖下来的成千上万的石头一筐一筐地挑到远处去。多辛苦啊!劈开一座山已经是万分辛苦啦,他们要劈开多少座?

  7、这其中的苦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吗?(不能)这种苦我们就叫它——板书:千辛万苦(生齐答)

  8、师:是啊,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能把大禹吃的苦用过朗读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过渡: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大禹治水前前后后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感悟大禹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利用简笔画,将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形象地展现出来,更为直观。】

  三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

  1、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快拿起书本读一读第3自然段!

  2、完成填空: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3、请你们再细细地去读读这段话,看看从这些数字中读懂了什么?

  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

  (不是,他不顾自己的家人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老百姓,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他抓紧每分每秒,争取能早日把洪水制服。)

  4、老百姓们听说了这个故事,非常的感动。于是就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5、大禹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读的时候请注意这些数字)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数字中感受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崇敬的品质。】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出示一幅图片(风平浪静的湖面)

  1、图片说话经过十三年的千辛万苦,洪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看!洪水被什么样了?

  2、出示片段:第4自然段。谁来读好它?齐读。

  3、人们还到处流浪,无家可归吗?这样的日子就叫:----------的日子(读“安定”)谁来读好它?齐读!

  4、是谁给老百姓带来了这安定的生活?

  5、13年后,大禹终于制服了洪水,终于要回家和家人团聚了。乡亲们知道后,都出来迎接他,孩子们也都围上来想看看这位治水英雄。

  现在你们就是乡里的孩子们,你们想对大禹叔叔说什么呢?老师就是大禹叔叔。

  (*大禹叔叔啊,你治理洪水吃了很多苦,真是一位勇敢顽强、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

  *为了使乡亲们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再苦再累也值得。为老百姓服务,这是我应该做的。)

  6、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顽强、一心为公的伟大英雄----大禹!

  齐读最后一小节。

  【设计意图利用情境对话,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感受大禹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五、学习生字:被制

  1、观察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2、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3、指导书写,学生描红,临写。

  被:左右结构。学习新偏旁“衣字旁”

  制: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搜集古代神话传说

  第三课时

  一、复习词语

  1、给生字组词

  2、听写词语

  治理洪水百姓害人冲到

  交通伟大决心安定带领

  无家可归千辛万苦

  二、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三、指导完成课堂练习。

  1.读多音字,口头组词。

  mei()dao()

  没倒

  mo dao()

  2、口头扩词

  形

  治

  通

  3、指导完成本课《练习册》相关习题

  四、课后作业

  1、搜集古代神话传说,开个“小小故事会”。

  《大禹治水》是一个神话故事。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还有许许多多,比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可以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千山万水

  大禹治水

  千辛万苦

  (代代相传)三过家门而不如入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3

  教学重点: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挂图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 ) ( ) ( ) 久( ) ( ) ( )

  理( ) ( ) ( ) 伟( ) ( ) ( )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2、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自制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简介大禹,同时播放课件:《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播放课文朗读,将学生引入文章。)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课件。(观看洪水泛滥时的情景)

  3、引读,抓关键词:看!洪水是多么的凶猛啊!它来到田野,农田被 ,它来到村庄,房屋被 。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流浪,再也没有了幸福的生活,老百姓们 。

  4、再指名朗读。

  5、教师范读,学生评价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禹是怎样治水的呢?,找出相关语句。

  4、禹治水多不容易呀!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治水的艰难?

  5、学生交流。指名朗读。

  6、引导启发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呀!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请你想想,当他渴了 ,当他饿了 ,当他累了 ,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 。(理解“千辛万苦”)他的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他

  (理解“千山万水”)。禹就是这样坚定!(一起来读第二句话。)

  7、禹察看了水流和地形之后,发现有些河流被泥沙、石块堵住了,有些河流被大山挡住了去路。(指读第三句话)

  8、指导朗读(体会禹治水时的`艰辛)

  9、面对强悍的洪水,禹没有退缩,面对大河大山,禹也没有退缩,在千辛万苦之后,他终于成功了!(朗读第二自然段)

  10、从禹的治水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体会禹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从而感受到禹的智慧。)

  四、学习第三段

  1、禹治理洪水整整花了13年的时间,在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呢。(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 )

  2、学生自由读第三节。完成填空,填写文中数字。

  3、你发现你填的都是表示什么的词啊?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引读

  一次,大禹路过自家门口,听到刚出生的儿子哇哇大哭,他多想回去看一看啊,可他没有回去。

  禹第二次路过家门,看到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他多想去抱抱自己的孩子啊,可他仍然没有回去。

  禹第三次路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他多想看看儿子长成什么样了,可他还是没有回去。

  因为——(禹下决心治理洪水)

  5、你从中看出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6、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1、在禹吃尽了千辛万苦之后,洪水终于被制服了!(出示第四段)

  2、指名朗读。

  3、小结:洪水曾经使百姓无家可归,而现在,洪水终于像野马一样被制服了,老百姓耕种、收获,再也不用四处流浪,他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4、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你是大禹的儿子,你会对他说什么?学到这儿,你想对大禹说什么?

  六、总结全文

  教师引导,指明学生补充。

  七、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

  2、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或者弟弟妹妹听。像大禹治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说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有时间请你读一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大禹 “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高贵精神。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首先考虑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为什么会是世人敬仰、代代相传的治水英雄”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在教学中以文本的内容与课前布置搜集的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让学生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在课后知识拓展时,播放《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大禹为什么受到世人的敬仰。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并把它世代传颂。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敬业精神。

  教学方法:

  游戏法、竞赛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几篇神话故事,同学们喜欢学习这样的'课文吗?

  那我们今天学习本学期最后一篇课文32课《大禹治水》。

  2、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自然段。

  2、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准字音,学生评价。

  3、画出生字词,同桌互相学习,组词、说话。

  4、小老师上台教读生字,扩词。教师正音。

  5、教师带读生字,学生齐读生字。

  6、玩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三、送生字宝宝回家,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齐读生字、指名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2、游戏巩固生字:火眼金睛游戏、找朋友游戏。

  3、学习词语库:

  1)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理解词义。重点指导“无家可归”、“成千上万”、“不辞辛劳”、“顶风冒雨”、“世代相传”。

  3)在这一课里你还积累了哪些好词?

  二、精读、品读课文。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正音。

  2、细读课文,品其内涵,学生质疑。

  (1)出示“有一次,天下着大雨,大禹带着治水的队伍路过家门,听见儿子在家里啼哭,他的心被牵动了”。想象一下:他的心为什么被牵动?此时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出示“他多么想进去看看可爱的儿子”。让学生演一演,此时大禹心情复杂,他会是什么表情、什么动作?想象一下,他身边的人会说些什么?他回答些什么?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篇课文。

  第三课时

  一、分角色表演课文。

  二、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一字开花”游戏。

  3、仔细观察生字,发现生字书写的特点。

  注意指导:火字旁的书写以及“贺”、“姓”的书写。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写。

  5、进行组词练习。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学会本课生字的基础上,能了解一定的解词方法,并通过品词析句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3、能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艰辛以及其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去过吗?是纪念谁的呢?

  2、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他世代为后人所传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

  3、齐读课题。

  “治”是我们要学的生字,拿出手来跟着老师一块写(注意:左边的三点水瘦一点,让出位置给右边的台,上面的私字头要宽宽的,像顶帽子盖住下面的扁口)

  (治是本课的生字,虽然笔画不多,但是在间架结构的认识上,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学生写字上的难点自然也就成为了教师教学的重点。)

  4、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怎么做的呢?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它们。

  (整体教学可以使繁文简教,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初步接触课文之始,便抛出两个主问题,使本课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借助拼音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词儿连读)

  2、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生字都会读吗?

  看着生字,心里默默地读读想想,不会的打开书再看一看。

  3、滔滔淹没冲倒害得老百姓

  治理仔细地形挖通

  被制服感激伟大英雄

  (1)第一行,谁会读?

  这里面还藏着两个多音字呢,谁找到了。

  知道还可以怎么读吗?“倒”组个词?出示练习。

  课文中怎么提到这两个词语的?(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冲倒了——)

  其实判断多音字读音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在句子中一读就明白了。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四步教学法:1、联系词语读准字音。2、提问学生其他读音并组词。3、找到课文句子明确读音。4、总结提炼归纳方法。教师仅仅简单的一句话:“多音字判断最好放在具体的句子中一读就明白了。”却蕴含着今后指导学生今后判断多音字的方法。)

  我们一块读读这行词。

  (2)下一行不难读,谁来试试?

  (3)最后一行,一起读读?

  又出现了一个制,刚才是治水的治,现在是制服的制。有什么区别呢?

  先看治,可以组什么词?读读!(治病、治家、治河、治国、治虫)

  发现了吗?治大多指的是—治理的意思,所以治水就是——(治理洪水)。

  小结:其实有时组组词也是挺好的一个解词办法!

  那制服呢,课文中说谁被制服了?(洪水)

  生活中还听过什么被制服吗?(老虎风沙坏人)

  原来都挺厉害的,但后来都在强大的力量下变得听话了、服从了,这就是“制服”,能分清吗?

  (第一个“治”,我采用的是“扩词意会”法,即:给出学生一串相关的词语,让学生读读悟悟,进而自然体会这些“治”大多都是—治理的意思,也很快理解了治水就是治理洪水的意思。教师顺势点拨道:其实有时组组词也是一个解词的好方法。看似无意的一句话实际却传递着一种信息,相信学生今后在遇到此类词语的时候也一定能尝试着运用这样的扩词解词法。和“治”不同的“制”的教学,我则采用了“联系生活造句”法,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联系文本来理解,然后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听过“什么被什么制服吗”?一位学生马上联想到武松打虎的故事,说:武松把老虎制服了。接着又有孩子说道:坏蛋被警察制服了。还有的说:牧民制服了野马。这些生活中的经验巧妙地帮助孩子理解了“制服”的意思,同时“被字句”“把字句”“一般陈述句”等多种句式都在学生的发言中获得了体现,真是一词多得呀!相信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后,这两个治(制)可能很难混淆了。)

  (4)齐读生词。

  3、刚才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大家自己读读课文,能找到答案吗?

  4、大禹为什么要治理洪水呢?谁找到了答案?(生读第一小节)

  三、学习第一小节。

  1、可怕的洪水到底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呢?让我们一块看一看。(录像)

  2、回想刚才情景,猜想洪水中老百姓会怎样呢?

  学生一: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

  学生二: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大声地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

  3、从大家的发言中,我们都感受到洪水的凶猛、百姓的可怜,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呢?(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1)反复读读词语,都读懂吗?读懂哪个说哪个。

  (滔滔就是很大的水)

  (无家可归就是没有家可以回。)

  (出示图片)你们看,洪水来了,老百姓的房子没了,农田没了,家里的一切都没了,只好四处流浪、无家可归,真是太可怜了!

  (2)连起来读读,让我们感受到洪水下百姓苦难的生活。

  4、拿起书,让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感受那滔滔的洪水和人们的苦难!

  5、传说,当时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是悲惨。

  6、正因为如此,(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再读读,读出大禹治水的决心。

  7、禹为什么要治洪水,现在明白了吗?

  (对于“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一问题,教师首先通过录像让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再联系生活想象洪水中百姓境况,在有了充分的直观感受后迅速回归文本展开教学。学生先通过浏览课文自然找到书中的答案(第一小节),自己再读文感悟,体会到“洪水的浩大和百姓的不幸”,又从“滔滔、淹没、冲倒”这些词语中具体去想象洪水的凶猛,从“无家可归”中去咀嚼百姓的苦不堪言,这样由文到段再到词句,教师始终放手引导学生自己一步步地读懂文章,最后我们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孩子真的走近了百姓,走近了洪水,更读懂了文章。)

  8、说起容易做起难,大禹是怎么做的呢?这个问题谁找到了答案?在第几小节?

  四、学习第二小节。

  1、治洪水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的呢?

  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

  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谁来读读?禹是怎么治水的?画出表示大禹治水的动作的词语。

  ((察看、挖通、劈开……)

  (2)那么你能根据课文把下面的这组词连一连吗?

  (察看—地形;挖通—大河;劈开—大山)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呢?

  小结:是的,你们看大禹他们通过挖河劈山的方式开出一条水道,将四处泛滥的洪水引导入了大海。板书:引

  (4)大家知道禹的父亲鲧过去也一直在治水,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用堵的方法治水)

  鲧只懂得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花了九年时间洪水没有治好。就这样禹接替了父亲的工作。

  (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弄懂文本内容,即:大禹治水的方法。具体的练习环节则由四步展开:1、圈画大禹治水的动词。2、通过动宾词组搭配练习理清治水的步骤。3、运用练习说话弄懂治水方法。4、资料对比禹父—鲧“堵”的方法,真切体会大禹的智慧。)

  2、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再读读这段话,从中你感受到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1)发现了吗?其实像千辛万苦这样带有数字的词句子中还有好几个,找到了吗?这些数字词都表示了什么呢?(都不是指实在的数字,而是指很多的意思。)

  千辛万苦就是很多的(辛苦),千山万水就是很多座山很多条河。

  (2)小结拓展: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读读语文角,记住它们:千秋万代、千言万语、十全十美、四面八方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3)“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的意思我们都懂了,那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又表示什么呢?

  (4)吃尽了千辛万苦,治水中他们到底吃过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你们能想象得出来吗?(同座互相说说)

  (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补充故事:传说大禹和老百姓一起劳动,带头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由于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大禹的指甲被泡烂,双腿得了关节炎,常常酸痛不已。

  (5)指导朗读

  (6)同学们,大禹这一切都是为了谁呢?(老百姓)一块读读,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我们一块读读!

  (7)读到这,你想对大禹说什么(为了百姓,宁愿自己……我真佩服你!)板书

  ——一心为民,令人钦佩!

  ——不怕困难,勇敢无畏!

  ——聪明智慧,为民治水

  (8)拿起书,让我们跟随着大禹一同去感受治水的艰辛。

  (本段教学的重点主要锁定为: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主要是抓住一连串的带有数字的词语。如:千辛万苦等,在此环节中的我的'设计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在读中去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带有数字的词语都非具体所指,而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2、通过语文角主动给出一串相关的数字词语,再次引导感受数字词语的妙用。

  3、让学生自己说出一些知道的数字词语,检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4、再次回归文本,透过“千辛万苦”“吃尽千辛万苦”等感悟治水艰辛。

  5、顺势展开想象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吃过哪些苦?孩子们出色的想象既充实了文本,更丰富了理解。我们高兴地发现,朗读中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情境,个个动情,人人投入,相信大禹那充满智慧、富含勇气的高大形象早已在孩子心中清晰起来。)

  3、小结:如果说大禹治水过程满含着艰辛,体现了大禹一心为民和非凡的勇气和决心,那么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更让我们深深感动,那么:

  1、大禹治水的十三年中为什么一次也没有回家看看呢?

  2、禹为什么能成为大家心目伟大英雄呢?

  3、孔子为什么说:没有大禹,我们可能都变成鱼虾了?让我们把这些问题留到下节课一块去解决,好吗?

  四、写字练习。

  1、指导写好“被”和“制”。

  (1)被

  左边是我们新学的部首——衣字部,要区别示字部。

  (2)制

  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左边的横画较多,要紧凑一些)

  (3)描红

  (在课堂的最后十分钟的生字写字教学中,教师重点教了两个字“被”和“制”,“被”字中涉及到本节课新学的一个偏旁“衣字旁”,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了讲解、书空、范写等都很得法,但是对于“制”教师也沿用了前一字的方法,平均用力。

  回顾本案例的教学,应该讲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是有所遗憾的,因为教师忽略和淡化了教材资源(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在生字的笔顺自学上是有所显现),同时也没有充分发挥二年级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其实这里完全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打开课本,通过教材的笔顺图自学笔顺,然后在调动孩子写字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去独立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就是因为教师还不够放心、放手,还未能真正做到相信学生,这也成为我们今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布置补充习题的作业。

  聪明智慧

  板书:大禹治水导一心为民

  勇敢无畏(不怕吃苦)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12-06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优秀05-27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8-03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7-07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6-01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02-01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5篇)06-09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4篇)06-07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4篇02-05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5篇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