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读后感

时间:2023-10-15 07:25: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读后感

《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读后感1

  学会学习,学习爱做家长的不仅要学会提高自己的修养,自身努力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给孩子正确的爱,只有爱的对了,才能给孩子好的成长环境……

  一本能改变你的家庭的书。第一次我如饥似渴的读完这本书,感觉这么多年来我心灵的指导师终于出现了,书中提到的许多家长所犯的错误我几乎全犯过,同样的问题王老师处理的结果令我茅塞顿开,于是我第二次读的时候认真的做了笔记,把书中的案例及解决方法都整理出来,然后照着实施,效果果然不错,和孩子的沟通愉快了,孩子学习劲头也变高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感谢王老师的书,希望各位家长都能拜读一下,你会受益匪浅的!

  学会沟通

  以前我也很羡慕那些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的爸爸妈妈,也许是我个人的原因,总有做长辈的威严,所以对孩子总是要求很严格,尽量以一个严父的角色来对待儿子,搞得我们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少,孩子看见我就犯怵,有什么事情也是直接跟他妈妈说。前一段时间经朋友介绍,我才认识了王金战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得不承认,在教育孩子这个方面,我还真的做的很差劲。我现在也在按照王老师所说的这些告诉我们家长的招数里面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尽量去多表扬孩子,不再那么严肃地去和孩子交流,现在我们的父子关系也在慢慢改善,昨天晚饭的时候,儿子还竟然给我讲起了在学校里的.趣事,说真的,我很感动。在找自己的缺点的同时我也在尝试慢慢改进,就想王老师说的那样,我们既然把孩子带到了人间,就有责任有义务把他教育好,给他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希望有一天我们也可以成为人人羡慕的父子兄弟。

  从这本书我已经知道孩子学习教育方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王老师真是一位懂得孩子心里的好老师,不知道未来我的孩子能否有幸也碰上这样的好老师,起码现在在幼儿园她的老师可不咋地,对孩子们凶神恶煞般,孩子老跟我要说不想去幼儿园了,觉得没意思,幼儿园没意思那意味着什么?可见孩子们是多么没有自由,多么受拘束。

  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未来在孩子学习教育方面应该从什么地方着手了。孩子没有所谓的好坏与优差之分,人为的划分,只会扼杀一个个有潜质的孩子,了解孩子,欣赏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和立场与孩子沟通,就可以跨越隔代之间的鸿沟。就可以将“差”生在短时间内转变为优等生。

《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读后感2

  很早就听说过郑委,知道他是著名的教育专家,中国家长教育领域的开拓者和实践者,不过他的书和教育理念却从来没有认真读过,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说文解字的这个电视频道有幸听见他在讲坛上的专题讲座“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后,然后马上购买这本书,看后细细想想,竟发觉感触颇多,简单的东西,大家都熟知的教育知识,他能给予通俗而深刻的解释,让读他文章的人受到启发,而且心中豁然开朗,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会不自觉地进行反省。

  比如他的教育“三句话”:第一句话:“孩子,爸爸妈妈没本事,靠你自己吧。”第二句话:“出去别害人,你出去要害人就别回这个家了。”第三句话:“大胆出去闯吧,实在没饭了,回家爸妈还管你一口饭吃。”这三句话正是我的父辈们常对我们说的,这些年有时还想,父辈们对孩子的要求就这么简单,为什么当年就不能依据孩子的特长好好培养呢?心里总有些许的抱怨。而郑委先生却一语道破天机,这就是德重要还是才重要?郑委先生说“大部分家长都说德重要。现实生活中天天都说德重要,但他们关注的却是孩子的才华!让孩子弹琴、跳舞、学奥数……我常说,弹钢琴和当小偷一样啊,都有基本的指法,要不断练习。

  当神偷也是才华,但是在有德的基础上才能讲究才华。”读到这里,以往困惑的问题迎刃而解,原来老三句教给我们的东西,竟是做人的根本,教育的根本,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忽视、抛弃甚至不屑的东西,其实早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在不知不觉中指导和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而我们却不愿意再把这样的理念传给下一代,其实我想,幸福真的很简单,著名佛学大师星云大师说过,一切孽障源于我们心里的欲望,不如享受放下的幸福。

  我想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这样,家长教给孩子的除了学习的技巧外,更重要的'还是那句已经被大多数人当做笑谈的那句话——“就是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幸福观”。就如我们这些家长在谈到孩子的问题时,大多数时间会旁征博引地否定教育的失败,其实,我们只想证明自己没有错,自己辛辛苦苦付出那么多,怎么会有错呢?错,都在孩子,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结果,心里就平衡了,而孩子却迷失了。

  回想我父亲的教育,从小就给我们很自由的空间,就算考试不好也总是鼓励说下次努力,从不责备和打骂,就是这样才让我总是充满信心,不断的进步。而我自己现在有时教育孩子却很极端,孩子听话了就一个劲的表扬,不听话时就大发脾气,骂孩子甚至是打孩子。

  这次读了郑委老师的书和观看了他的讲座深受启发,知道了孩子有问题说明他有进步的空间,要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感谢郑委先生,让我们在越来越感觉无力的孩子教育上突然有了方向,从我们做起,和孩子尤其在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中成长。

《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读后感3

  孩子是我们每一个做家长的骄傲!同样孩子的不省心经常让我会去恶补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但大都是读时心血来潮,读后波澜不惊。为了营造一个温馨的暑假,我依旧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内涵,老师也提供了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这本书是郑委老师之作。这本书真的对我影响很大!

  翻开前言,第一个问题引起我的共鸣:是啊,我们这一代人,家长何时烦过心,都是望天收、自由发展,而到我们做家长的时候怎么就这么累呢?郑老师说的好:只要拥有智慧,每一位家长都能把孩子培养成才,而智慧与知识,学历不相关!是的,教育是一门学问,而郑老师是用心来做这门学问的。从这本书中,我发现有许多经验和方法值得我借鉴。

  这本书中提出一个新的教育观点,即做一名智慧型的家长。对照老师的原则我才发现自己是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

  我们来说说郑老师说到的平等与尊重的原则

  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和他是平等相待的',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我感觉的自己像大姐姐一样,现在看来我没有用心去做。我总是把坐下来讲道理当成是对孩子的平等和尊重。可我没有把平等和尊重的前提“相信”与“信任”理解清楚,扪心自问,对孩子我是完全相信与信任的吗?没有,真的很惭愧,很多时候我总是不放心。在我眼里他一直是个小孩,很多事不敢放手让他去尝试,现在想想我这并不是爱他,某些程度上来说会害了他,在爸妈的呵护下他会没有想象的坚强,很多事不是孩子不去做,而是我们舍不得让他去做,看了郑老师之作,这个暑假,我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发现,孩子真的可以做的很好!很优秀!真的感谢老师的提供,郑老师真的教会我很多!“你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谁会相信你的孩子”,这句话我会牢记在心!

  我们再说说郑老师书里提到的听话原则

  孩子长这么大,我们从不强迫他上什么兴趣班,所有的兴趣班都是他自己选择的,可大多都半途而废,我总是会说我的孩子没有长性,做事不能坚持。按照老师的说法是我们家长没有帮助好,方法不对,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六字真言”是个好方法!这叫欲擒故纵、有机会我一定试试。

  接着说说郑老师书里提及的行动原则

  所谓行之合一就是去做。做一个好家长,真正的与孩子平等,尊重孩子,只有好家长才会有好孩子,好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做榜样,身教重于言传。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我也非常渴望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掌握教子方法和技巧,很好的帮助孩子。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我会努力的变成智慧型的家长。这个暑假因为我的改变,孩子的表现真的很好!我都没发现原来孩子可以如此优秀!希望我和孩子可以共同成长,一起进步!他的未来会更好!

《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读后感4

  在这个假期里,按照学校的要求学习了《有纪律的孩子更优秀》。一开始不以为然,可看着看着就放不下了。该书全面、详尽的对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诠释。

  首先,从事教育者包括家长都可以用“陶匠”和“园丁”两种不同的角色来加以说明。选择以“陶匠”作为理念的教育者,希望“塑造”他的学生,他会插手学生的成长,对学生加以限制、要求,要求学生守纪律,并为学生创造自主的空间,让学生为独立做好准备。也就是说,他要强迫学生独立自主、取得自由。以“园丁”为方针的教育者,着重的则是:年轻人需要良好的成长条件,所以支持他多于要求他,较少干涉学生的成长,相信学生自己会守纪律,也就是说,不太需要强制及权威。

  教育本身并不是一个机械化的工程,没有任何一个教育模式可以完美地套用到所有孩子的身上。教育,是种种对立之间永无休止的相互拉扯消长,父母、师长在许多对立的两极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该管教引导还是该放任成长;一视同仁或因材施教;纪律还是爱;坚持原则还是殷切关怀;该强制孩子还是信任孩子。取得平衡点不是去计算,而是加以整合,因为这些对立面缺一不可,要建立起真正的.教育,就得把这些对立的元素成功整合起来。

  我的孩子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梦想着自由,希望能获准按照自己的意思做或不做。他们渴望一种没有规则、禁令与斥责的生活,他们的“自由”就是“不受拘束。”本书作者认为:能成功走向自由之路的,一定是准备好服从,学会放弃,然后逐步找到自律、找到自我的人。反过来说,一个孩子如果还没做到自律,他就不会有自由。当孩子继续反抗着说“我要自由”时,我就会要求他,什么时候不再偷偷摸摸看电视、玩电脑了,作业不再拖拉、能按时完成,不用我催你了,我就不会这样时时管着你、时时“监视”你了,你就会得到自由。

  孩子们常常将“自由”与“独立”混为一谈。他们以为拒绝顺服于权威,觉得“不受”管束,就是“自由”了。家长们一定要明白:如果给予孩子们太大的空间,有时候反而会让他们感觉迷茫。就好像不交给他任何东西,将其在丢在一个黑暗的原始森林当中一样,他们对于身边的一切都无所知,这样怎么能够独立面对?

  《有纪律的孩子更优秀》为我解答了许多教育中的疑难,是我们身边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