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读后感

时间:2024-08-25 14:25:22 赛赛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世界通史》读后感(精选10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世界通史》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世界通史》读后感(精选10篇)

  《世界通史》读后感 1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张明林主编的《世界通史》。这本书,引发了我很深的思考,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到底给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什么样的启示?

  这本书,记载了人类从古猿到真正的“人类”的点点滴滴。我们从古猿到类人猿,再到智人,最后到人类,几万年之后又形成了不同的人种。有生活在东亚的蒙古人种,遍布于中亚与欧洲的高加索人种,生存于布希曼人种等。所有的民族都在蓬勃发展,不断地创造出人类文明。在感慨人类文明是如此灿烂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从历史中看世界。

  近代西方之所以能够殖民世界各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方的技术水平高于其他地区。农业上,“三田”轮作制,一种新型的可以套在马的肩上的挽具,风车的广泛使用,都使西方的粮食产量大大增加。军事上,火器的.大规模使用,铸炮技术的发明,现代军队制度的出现,让西方的军队战斗力远高于东方。最具代表的就是航海业的发展,势头迅猛。有了这些基础,才有了工业革命,从而出现了代替人力的机器和坚船利炮。一八四零年,英国人便是凭借着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大清的武装舢板根本不是其对手。由此可见,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是多么重要。

  英国的光荣革命,法国的启蒙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些典型的案例都在告诉我们改革的重要性。金灿荣专家讲过,“一个国家想要富强,就必须经历一场极其伟大的社会革命,而社会革命需要一个极其伟大的政党,一个政党需要一个极其伟大的领袖。”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可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是多么伟大。俄国正是有了列宁与斯大林的领导,才有了二战中战胜德国的实力。韩国应为改革而实现了飞跃,成为了“亚洲四小龙”。日本也同样如此,在八十年代,成为了可以和美国旗鼓相当的经济体。中国因为有了改革开放,才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四十年,中国人终于富起来了。

  这些历史史实,无不在告诉我们要长足地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未来的中国,会更加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日子也在加快到了。我们应该学习历史经验,保持警惕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意识。坚持党的领导,便是最正确、最直接的方法。

  从历史看世界,我们便会得出最正确的答案。这本书看完,我对唐太宗的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

  《世界通史》读后感 2

  读世界通史,第一个感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南方古猿花了200万年才变成能人,但是早期智人只花了几万年就成了现代人。现代人走出非洲后,一万年前才刚刚有了氏族社会,没几千年就成了奴隶制、封建制社会。刚刚进入资本主义才三四百年,人类已经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再过几百年会怎么样?谁也无法确知。

  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人类已经构成了一个大社会,无法形成可能导致成种事件的长期有效的隔离,自然选择已经无法筛选出更好的基因,所以人类不会再进化;另一种观点认为,基因改造技术将能使我们不需等待生物进化的缓慢步骤就能重新设计DNA,创造改良的人种。我比较倾向于相信第二种观点。

  第二个感想是,制度的选择极为重要。人类社会早期的发展是基本同步的。过去的几千年中,世界各国都经历了从氏族、奴隶制到封建皇权的历程,各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可以说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到了现代,重要的制度分歧开始出现,在资本主义的路口,人类社会面临了不同的选择,也曾经分道扬镳。这种不同的选择,造就了截然不同的社会发展结果。

  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贯穿着人类历史的始终,古希腊就有公民大会,古罗马就有从平民中产生的保民官,但也正是从欧洲这块人文思想的沃土上,后来萌发了法西斯主义。这种斗争一度让人以为已经最终分出了胜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对自身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冷战的结局更明确地指示了方向,很多国家在向同一个方向转型,他们都从这种转型中获益匪浅,所以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有转回来的迹象。福山预言,历史很快就要终结了。

  可是,历史并没有真的'终结。历史遗忘了中国吗?

  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你以为“禁止农民盲目离开农村流入城市”是中国60多年前的独创?其实500年前英国的都铎王朝就颁布了惩治流浪者的法律;你以为只有中国人强拆强迁?400年前英国贵族就在跑马圈地了。甚至,一些中国人如今念兹在兹的一人一张选票,在几十年前的美国都还没有实现。几十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间。看起来,似乎我们落后得也并不遥远。可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的当下,几十年或许就真的会成为无法逾越的鸿沟,尤其是在努力追赶的方向都还不一定正确的情况下。

  不过,我还是有谨慎的乐观。历史不会永远忘记中国的,终有一天理性的阳光会照进这片土地。希望,到那时候,这个民族一定要紧紧地抓住机会,再也不要错失。

  《世界通史》读后感 3

  在合适的时间读到一本合适的书,是人生一大幸事。茫茫书海,读到一本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书怎能说不需要缘分?当我开始读斯塔夫利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的时候,想法很简单,我就是想读一本能够引导我全面认识这个世界的史书。

  我记得当时和好友鼎谈到一个问题,未来会有什么新的行业?鼎在IBM,接触和思考的是现在顶尖的技术开发,他的目光是直接投射到前方的。我想换一个角度,了解了解历史,因为历史中往往有未来。断断续续读了两个月,每周大概总能读五六天,每天二三十页,这么着细水长流,居然在上周读完了。

  《全球通史》带给我的收获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记住了1500年这个重要的年份。公元1500年之前,地球上人类居住的各个地区之间是彼此孤立着的。虽然有贸易,有战争,有文化上的交流,但是相对1500年后的世界来说,交流和联系既不够丰富,也缺乏内在的动力。大洋洲尚不为人所知,玛雅、阿兹科特和印加的高度发达的文明还在欧亚大陆的视线之外,即使在欧亚大陆上,罗马帝国的兴衰对汉王朝的治乱也是影响甚微。一方面,交通工具的匮乏使辽阔的海洋和漫长的陆地成为隔绝人们沟通和交流的巨大障碍,另一方面,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等级森严的封建官僚体系以及封闭性的'文化传统窒息了东方创造新的历史的欲望。随着西方在武器、船舶制造等技术上取得的突破,西方扩张的历史开始了。全球开始产生经济联系,经济上的关联日益把各个地区紧紧拉到一起,不是生拉硬扯,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至于今。

  1500年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拐点。当然,这是一个象征性的说法。历史是无法斩断的河流,变化并不是在这一年里完成的。注意到没有,这种划分法和我们一贯学习的上古—中古—近现代的划分法截然不同,那种划分法就不一定适合欧洲以外的地区。就好像好多历史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的一样:各个地区的历史的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全球史观。全球史观在全书以一贯之,起码,作者已经是努力地以一贯之。我相信,这也是今天处于全球化中的我们所必须具备的历史观。

  斯塔夫利阿诺斯的另一个观点也深深影响了我:“每个时代都书写他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书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临他自己的问题。这在变化节奏成指数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的历史。”对现代人类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呢?是科技。我们的时代的问题是什么呢?高速的技术变革和滞后的社会变革之间的矛盾。人类将如何应对这种矛盾呢?我渴望参与到探索答案的过程中。感谢斯塔夫利阿诺斯,也感谢向我推荐这本书的好友。没有她的介绍,我将错过这本影响我一生的书。

  《世界通史》读后感 4

  《世界通史》看完了,最为可惜的,本书的内容缺少了对文化的描写,使阅读有些乏味了。

  不登高山,无以知群峰的磅薄,不临大海,无以知海阔天空的广大,只看历史的文献,就只能对人类的文明有抽象的.认识,只待在温床,所谓的大好河山,就只能更加的模糊。

  古人云游四海,步履名山大川,于是成就了广阔的眼界与见识,我想,一个男儿应存着志在四方的心,去更深入地学习,更专一地探索未知的世界。

  《世界通史》读后感 5

  这个地理的好朋友,它以时间的形式来让我们去进一步感知它,它又将自己身世的奥秘交给自己的朋友地理,供人们去研究它。在茫茫宇宙,人类小得比不上芝麻,但是人们却在漫长道路上奋发、顽强地活着,人类的文明,或许宇宙不知道它的存在,但它却试图去了解宇宙,去不断探追过去、创造未来。

  如果拿数字来举例子,时间是X轴,事情就是y轴,岁月是X轴,人类文明则是y轴,历史是一个完整的.涵数啊!为了更加的了解它,我学习了《世界通史》。这是一本足足四百页的巨著,讲述了人类从出现、繁衍、出现文明,然后经过无数的战争漫长如深夜般的岁月的故事,我看了数日,读完了最后一页,不禁感慨干戈的频繁。

  在那“爰丧其马”的战乱岁月里,人们的坎坷与风雨喋喋难尽。回顾世界历史,那是一个战争史,是一个充满鲜血、残酷的历史,它犹如一个车轮,有着千篇一律性和莹鼎一脔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可以将《世界通史》其书内容总结为四种事情,不断的侵略、不断的剥削、不断地起义、不断地政变。大抵上是这个情况。

  《世界通史》读后感 6

  曾经亚力山大率军队在欧洲建立起巨大的国度,蒙古人忽必烈则以战争取得了大半个亚洲的广袤版图,为什么他们并没有那么光彩有光彩的.文化,而又取得了仿佛比中国更大的领土呢?

  我想,中国历代的君王也一定有这样的能力,但我们中国人讲和平与道德,虽有能力而决不会去做,这是值得炎黄子孙最为自豪的地方……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该如何迈进?我愿意践着古人的足迹,一步一步前行。

  《世界通史》读后感 7

  人类所归总的各门学科教育,是融为一体的,没有哪个茕茕子立,它们有着各种联系。要想学习地理学,就要了解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类活动轨迹,还要了解高山峻石的形成,岩浆喷发的原因,由此涉及到了历史与物理学,而学好物理学要先将数学学好,研究历史,要将载道的文学学好,战国时代的哲人庄子这样说道:“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能辩之。”

  “天地一体也。”

  如此思维:众多的.学科,它们的根本是一,如果是“二”,那就不对了。然而,这个“一”是何物呢?

  《世界通史》读后感 8

  这本《世界通史》,我在内心处深深地说,它有些乏味,但是它里面仍有使我发出感叹的人事物。

  我崇仰北美洲的菲力普王,他带着印第安国王的子民顽强抵抗西班牙殖民者的侵略。

  我敬佩波力瓦尔,他曾经为了解放拉丁,牺牲了不只是同伴。

  我赞许织毛工起义!那些渴望光明的人阿,不顾自己的身命,开创新形起义的先河。

  我为马克思的理想所折服,那是寻求共产主义道路上的里程碑。

  “我”是何等的渺小!在这世上的每一个角落,有着千千万万渴望自由与正义的人呐,他们都有异口同声地感慨,不约而同地向往——

  有多少人,憎恨着那西班牙、英国那贵族殖民主义者,他们侵夺来的是金钱与土地,丧失的是人类的'良心!

  有多少人厌恶着纳粹、日本人的贪婪、丑恶嘴脸,他们似乎以为自己所向披靡,最后却被正义的千千万万的人们所摧枯拉朽、高屋建瓴般地战胜了。有多少人悲哀着巴黎公社这样的惨剧?

  又有多少人为破坏机器运动而无奈摇头?

  有多少人得知丧权辱国的条约成立后而悲痛万分?

  又有多少人回念着非洲,在“古道西风瘦马”般的心情中度过奴役、恐惧的一生?

  对于历史的感慨,就此搁笔吧!我觉得无论如何描述,归根结底还是期期艾艾、书不尽意,这是深为遗憾的。

  《世界通史》读后感 9

  在这给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作者用简短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世界300多万年历史的发展与进程,将历史上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生动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从人类、文明、文物、战役、朝代兴衰各个方面介绍了世界历史文化。我想,看过这本书的人已经猜到了吧,没错,他就是—《世界通史》。

  这本书是爸爸推荐给我的,还说:“很有趣的!”我并不相信,也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看了第一篇。

  第一篇讲的是人类的进化史:人类是由南猿进化来的,南猿又被分为两种,一种是纤细型,还有一种是粗壮型,经专家推断,人类就是由纤细型南猿进化而来的.。纤细型南猿进化成能人,能人进化成直立人,直立人进化成海德堡人,海德堡人又进化成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又进化成智人,最后才由智人进化成现代人。智人俗称猿人,最早发现的是爪哇人,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书上还画有示意图呢。

  读了第一篇后,我发现,《世界通史》真的很有趣。我每天都读一点,我也不再讨厌看历史书了。爸爸向我推荐这本书,我也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去书店买一本看看哦!

  《世界通史》读后感 10

  对于读《世界通史》,自己感悟最深的,唯有这个文化的可贵,一个国家甚至连灾亡都不怕,但文化要是没有了,是无比可耻的、可悲的`。

  在那战争频繁的时代,世界各国的君主都为了争夺、利益而进行杀戮,我可以想象到,那是个“万古如长夜”的时代呀!

  然而,我们的中国,是一个培育了多少优秀儿女的华夏民族,多少贤圣的出现呀!我知道,我的祖国一直都是光辉而文明的屹立于世界东方。

【《世界通史》读后感】相关文章:

【精选】《全球通史》读书笔记05-15

全球通史读后感【经典】02-26

全球通史读后感11-23

《全球通史》读后感12-19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02-28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05-15

《中国通史》读后感04-29

中国通史读后感04-29

《中国通史》读后感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