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竹石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竹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指名背诵《石灰吟》。
2.汇报自学预习的情况。
(1)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
(2)询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习《竹石》
1.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之一。
(2)理解诗题。(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首诗是题写在他画的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抓字眼,明诗意。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
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坚韧不拔。
任尔:随你。人,任平。尔,你。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的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松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3.想意境,悟诗情。
(1)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你喜欢竹子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诗人喜欢竹子吗?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作者非常喜欢竹子。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劲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3)以诗人的身份,怀着对劲竹的敬佩之情朗诵全诗。
竹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2个生字。
2、能背诵诗歌。
3、能说出诗歌的大意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等,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2、树立敢于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2个生字。能说出诗歌的大意和意境‘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等,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树立敢于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郑燮的故事,有关竹的诗句
2、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板书设计:
30、竹石
郑燮
咬定 千磨万击
坚劲
立根 东西南北风
咏物明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三、体情
1、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竹,“岁寒三友——竹松梅”也有竹。有多少人吟诵过这看似普通的竹子!
交流诵读我们课外搜集的竹的典故,竹的诗句。
典故:宋代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
诗句: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李白《慈老竹》“里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郑燮《竹》“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五、巩固
在画的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写竹的诗句。
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如竹与石的对话、把自己假想成郑燮,用情景的创设来加强对文本的体验。教学过程讲究承接、回环,从入课时赏画到结课时在画上题诗,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竹石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重点 :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 :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发现我们漓江边用来防水土流失而种得最多的植物是什么吗? (竹子)除了江边还有那里也可以 呢?请看下图。(展示2-6幅的幻灯)
2 .观察比较竹子的样子和生长环境
你觉得那个地方的竹子生命力最顽强?(学生讨论)
我们古代有一个的大书画家也觉得长在石头上的竹子生命力最顽强。你们想进一步了解他是谁吗?
3 .说到诗人郑燮,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你想了解郑板桥的故事吗?
4.请品味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展示幻灯7)
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
5.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
二、指导朗读
1.学生先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展示幻灯8)先听读——跟领读——齐读,感受诗中抑扬顿挫的读法。
3.抽一个同学到小黑板用斜线画出停顿。指导读准节奏。(二二一二停顿)
4.请个别读再抽同学评价。请男女分开读,比一比效果。
三、理解诗题。
板书:竹石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四、集体交流,理解诗意。边分析边打板书(幻灯9)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
1.这个“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抓住一个“咬” 字,想象竹根盘根错节的模样,想象竹根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你还能想到用其他词来形容吗?(如“抓、攀”等。)
“咬”:像用牙齿咬住一样,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2.学生朗读诗句老师边画山、竹表现其牢牢扎根在山石间的情景。
(二)“立根原在破岩中”
1.理解“ 立:站立,扎根。立根(把根扎在……)”。
讨论交流:“破岩”是什么?体会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2.通过朗读表现竹子生长环境的艰险、贫瘠。
3.把一、二两句诗联系起来读,你又读懂了什么?
欣赏《竹石图》(幻灯6和5)
初步感受竹子坚韧顽强的精神,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读读议议,展开想象,再现竹子牢牢扎根在山石间,不怕艰险、顽强生长的情景,深入体会竹子坚韧顽强的品质。
(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4.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立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坚韧不拔。)
5.朗读,读出竹子的坚韧。
6.读着读着,你对这样的竹子产生了怎样的感情?(肃然起敬。)
7.朗读,读出对竹子的崇敬之情。
8.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
9.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
(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请自读诗句给这两句诗找出多音字在书上注音,并理解。
“磨”是读mò “磨——磨砺、磨难、困难” “还”是 读 hái“还是”
“劲”也是多音字在此处是形容词只有读作“jìng”才符合作者的真实意图。“劲”指竹子“挺拔有力、威武挺立”
”
“坚”是“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意思,坚劲:坚定强劲。击:打击 任:任凭。 任尔:随你。尔,你。
2.竹子不屈服于哪些?在交流中理解“千磨万击” “东西南北风”
3.想象竹子遇到的磨难、打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5.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的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四)看板书小结。
(五)看课件12填空.
五、想意境,悟诗情,总结升华。
(1)在你的生活中,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展示幻灯11)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小学生现在也要像竹子扎根一样把文化知识的基础打牢固,将来长大了才能经得起社会各行业的磨练,才能有顽强的拼搏精神)
(2)诗人喜欢竹子吗?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作者非常喜欢竹子。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劲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3)以诗人的身份,怀着对劲竹的敬佩之情朗诵全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指明学生回答)
(4)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然后跟课件10歌唱诗。
(5).请学生互相考一下你对诗意的理解。(可前后也可以四人小组)
六、拓展
1.阅读郑燮另一首写竹子的诗:
竹
清 郑燮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2.说说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课文是也是借物喻人的?(《石灰吟》《左公柳》)
3.哪些课文中是写什么人也很有骨气。(《詹天佑》)
六、布置作业。
1.在采集本上用简笔画画一画你心中的竹子,并在空白处题写《竹石》,要求默写或抄写。也可以题写你喜欢的有关写竹的诗句或像文人墨客们那样爱竹,请你也来赞一赞竹子吧!想好之后写下来。
2.假如郑燮还活着,他现在走到你身边,你会对他说什么?怎样跟他交朋友?写一段话。
3.搜集有关咏竹的诗句。
补充资料,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
竹石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沪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古诗诵读。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教学目标:
1. 读准“劲”的读音,读清楚古诗的韵脚“松”、“中”、“风”,理解“咬”、“磨”、“击”、“任”、“尔”的含义。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歌唱古诗,在理解大意地基础上背诵。
3. 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 话题导入,认识“竹”字(2分钟)
1.识“竹”字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板书“竹”字)。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创造这个字的,(出示“竹”字的 )。甲骨文的“竹”字很像两根细枝上垂下的六片叶子,这和竹叶的样子很像。所有与竹相关的字,都采用“竹”作边旁。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见过竹子?
2.知竹画
师:如果见到的是画在画上的竹子,那就是——竹子画。
3.揭诗题
师:以竹子为主题的绘画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又往往把竹子和石头(板书“石”字)画到一张画上,诗人又为这样的画题了一首诗,这首诗就叫——《竹石》。
【设计意图:从“竹”字的字形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竹”的象形字很像竹叶,为《竹石》的绘画埋下伏笔。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步一步揭示诗题,学生会对《竹石》会产生亲近感。】
二、 吟诵古诗,感受“竹”韵(8分钟)
1.读古诗
师:谁愿意试着朗读一下诗题?
师:对,就这样读,要读得正式,读得庄重。预备起——《竹石》。
师:好诗在手,我们可要认认真真地朗读一番。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要注意“劲”字读作“jìng”,是“坚强有力”的意思。
2.吟古诗
师:我们刚才读诗的方法是现代人的读法,那么我们古人运用平长仄短来吟古诗。(出示平仄)标上平仄,就是这样一首诗。认真听,老师是怎样吟诗的。
师:谁愿意先来吟给大家听一听?
师:在这样的吟诗声里,你有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该诗赞美竹子高尚的情感要首先通过朗读让学生有所感受,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正式庄重的朗读符合该诗的基调。再加以平长仄短的吟诗,使学生进一步从声音里感受该诗特有的韵律与情感。】
三、 解读文本,揣摩“竹”意(15分钟)
1. 整体感知
师:你知道《竹石》主要写的是什么吗?
2. 解题
师:我们再结合资料(出示资料),你发现了什么?
师:其实,《竹石》是一首——题画诗,写的是——画上的竹石。
3. 解诗
师:默读古诗,你能说说诗中写了画上竹子的哪些方面呢?
(1) 扎根破岩: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板书:扎根破岩)
师:在哪句诗中发现的?
师:这句诗中你喜欢哪些字?说说为什么。
师:“咬定”就是——用力地咬着不松口。诗中“咬定”的是——青山。是说竹子的——根——咬定青山。也就是竹子的根生在——青山之中。
师:“立根”就是——生根,根本来生长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师:这两句诗的意思就是——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师:你能给竹子和破岩前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这个画面吗?
师:这样的竹子,给你带来的感觉是——很坚强。为什么这么说?
师:诗人把它写成一句诗,叫——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师:同学们朗读这两句诗时,“松”和“中”读得要比其他字长,这两个字是这首诗的——韵脚。还有一个字也是韵脚——风。我们看看,这三个字的.韵母都是——ong。我们来读一下,ong。你发现读ong的时候,声音特别——厚重、有力、悠远,而这样厚重悠远的声音正和竹子坚强的品格结合在一起,一起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师:你发现了诗中写到了竹子扎根破岩,继续找,你还发现了什么?)
(2) 坚定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板书:坚定强劲)
师:在哪句诗里?这句诗中你喜欢哪些字?
师:坚劲就是——坚定挺拔。磨就是——折磨,你运用的是——组词法。同样的解词方法还能解决哪些字——击,击就是——打击;任,任就是——任凭。千磨万击是一千次折磨、一万次打击吗——不是,而是——无数次折磨和打击。
师:还有一个字,尔就是——你。那么这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次的折磨和打击仍然坚定挺拔,任凭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师:你能发挥想象,描述一下竹子受到怎么样的磨难还坚定挺拔吗?
师:你能用四字词语说说这样的竹子带给你来的感受吗?(不屈不挠)
师:诗人把它写成一句诗,叫——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师:你发现了诗中写到了竹子坚定强劲,继续找,你还发现了什么?)
4.描述
师:你能结合板书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竹石》的画面吗?
师:同学们,这就是简单的古诗带给我们丰富的想象啊!当我们学习了这些的时候再来吟诗,我们就要注意把松、中、风这样的字吟得厚重有力。就再一次用我们吟诗的声音传达我们心中那不屈不挠的竹子吧。
5.唱诗
师:你们听,老师的吟诵又有什么不一样?(诗唱诗)你发现了吗?
师:原来《竹石》是可以——唱出来的。这首诗要表达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们就应该用浑厚的曲调唱出来。谁想模仿着唱一唱?
师:很多人已经掌握了唱诗的方法,这种唱诗,只要把平声延长一点,把仄声唱准一点,就可以了。来,我们一起来——
6.作者
师:《竹石》是一幅清雅的画,更是一首坚定的诗,它带给我们如此的震撼。那么,为画题此诗的诗人是——郑燮。(出示郑燮简介)原来郑燮的诗、书、画世称“三绝”,尤其擅画兰和竹。所以,他才能画出兀傲清劲、别具一格的竹子。他有一句流芳百世的铭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郑燮晚年的这首题画《竹石》就是他这种傲岸和刚直人格的写照。所以,诗中写的是竹,而要表达的却是——自己的情感。这样借助他物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
【设计意图:从诗题入手,让学生了解《竹石》是首题画诗,再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诗中写了竹石的哪些方面?学生随机找出诗中所写竹子扎根破岩、坚定强劲。在理解诗意的时候,采用了组词法和发音法,提高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逐句理解诗意,并想象描述古诗情景,在理解与描述中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诗意美和竹子不屈不挠的品质。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把古诗唱出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最后,结合作者生平资料,理解古诗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四、 拓展艺术,了解“竹”情(7分钟)
1.咏竹诗画
师:郑燮的笔下,有着这样不屈不挠的《竹石》,你都知道哪些有关竹子的诗呢?
师:竹子是坚韧顽强的象征,更是中国古诗的永恒的主题。我们看,(出示诗句)唐朝的王维有这样的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李商隐有诗云——嫩箨香苞初出林,五陵论价重如金。皇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宋代的张咏有诗云——卷帘阴薄漏山色,欹枕韵疑寒雨声。春晚不知桃李谢,岁寒非避雪霜深。
师:(出示图片)而竹子更是人们进行绘画创作的重要主题。
2.“四君子”
师:而竹又同梅、兰、菊合成“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成为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出示图片),明代黄凤池有《梅竹兰菊四谱》。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师:你看,人们对“竹”多么情有独钟!学习至此,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竹、赞美竹吗?
师:是啊,“竹”在汉语的世界里就成了一副清雅的画、一首坚韧的诗、一种不屈不挠的中国文化。
【设计意图:从咏竹诗、竹画和“四君子”入手,拓展学生的认识领域,让学生了解竹子不屈不挠的品质是中国绘画和诗词的一个主题,是中国的一种文化。】
五、 回归生活,引发“竹”思(3分钟)
师:当我们再一次观赏竹子的时候,我们会想到一个古老的字——竹,会想到一个刚直的诗人——郑燮,会想到一首厚重的古诗——竹石,我们会这样唱——
师:就让我们在这样的曲子里,做一个不屈不挠的君子吧!下课!
【设计意图:把《竹石》带进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诗情的意识,完成了《竹石》从生活到艺术再到生活的学习思路。】
板书:
竹石
扎根破岩 坚定强劲
竹石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习郑燮的《竹石》,理解诗中“咬定、青山、立根、原、破岩、千磨万击、坚劲、任尔”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重点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难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知道郑板桥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他很喜欢竹子。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初读《竹石》。
1.齐读,把古诗读正确。
2.再读,读出节奏感来,
3.再读,读出平仄的变化。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借助诗题,解释古诗。
1.读着“竹石”这个诗题,我不免产生了一个问题?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你们说呢?
2.自读,从文中找一找依据,说明这首诗写的到底是什么?
3.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竹石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认识“破、磨、击、尔、南”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扑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竹石图》,配以古琴乐)
导人:听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吧,说的`就是清代著名大画家郑燮的故事。他可喜欢竹子了,大家看到的这幅{竹石图}就是他62岁时的作品。
2、感知图画。说说画中的竹子给你的感觉。
3、感知古诗。
郑燮还会作诗呢,这画中的诗就是他自己写的,老师读给你们听听吧。
教师范读古诗。{配以课件《竹石图》及古琴乐)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把宇音读准)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4、救师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
咬定
破岩
千磨万击
坚劲
5、小组齐读古诗,读流利。
三、读诗悟情
1、欣赏图画,练习读古诗,整体感悟诗中怎样写画中竹的。
2、逐句练读。
①赏画。竹子长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读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教师描述诗句的意境:竹子紧紧扎根在岩缝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样.一点也不放松。
③学生自由读前两句诗,指导学生评读。标准:音准、有感情、韵律美。
④赏画想象:风吹来了,雨打来了,竹子害怕吗?
学生自由读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⑤引导学生想象: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教师总结: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⑥指名读全诗,学生评读。
3、再次整体感悟古诗。
①指名学生诵读全诗。
②对照图画,再读古诗,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③引导:你喜欢诗中的竹子吗?为什么?
④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4、练习背诵古诗。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交流好的背诗方法。
四、课后延伸
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诗人们时常写诗来赞美它们。课后读读(梅花)。下次课大家来交流学习体会。
板书设计:
【竹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文《竹石》教学设计07-05
竹石教学设计案例07-03
竹石课文教学设计07-05
古诗《竹石图》教案设计07-02
《竹影》教学设计04-02
《竹影》教学设计05-14
竹影教学设计04-30
关于竹石的诗意08-05
课文《竹影》的教学设计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