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3-11-01 12:51:24 设计 我要投稿

(荐)设计方案3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准备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设计方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荐)设计方案3篇

设计方案 篇1

  一、活动主题:

  “健康上网,益我身心”

  二、活动目的:

  让学生认识网络的利弊,了解有关健康上网知识,懂得如何健康上网,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三、准备阶段

  (1)召开班委会

  (2)选定主持人

  (3)拟定节目

  (4)节目的排练与必须物品的准备

  四、活动设计

  场景一:(简短)快板《是利还是弊》(创作者:郑达辉),快板引入,提出疑,思考网络带来的影响。

  场景二:不健康上网小品(创作者:杨晔)。小品简介:小是一名中学生,她爱好广泛,喜上网,起初小妈妈并不在意,后来妈妈发现小有网恋,妈妈十分焦急并十分关注,最后将陷入歧途挽救回来。分析点评:引用政治课本上学过的.健康上网知识对小品做简短的总结分析,或者请政治老师谈看法(视频录像)(小记者:吴志潼)。

  场景三:(简短)inerne基础知识竞答(设置小礼品),更好地了解网络知识。

  场景四:(简短)歌曲串烧《网络无限好》(创作者:陈林煌)

  场景五:健康上网小品(创作者:叶铭佳)。小品简介:小米是一名中学生,叙述的是小米一三代人:小米,小米爸爸,小米爷爷在里健康上网的生活小趣事。分析点评:请有代表性同学(例如成绩好的同学,电脑网络知识丰富的同学,沉迷网络游戏的同学)谈感想,或者现场采长,老师。

  场景六:(简短)展出“健康上网,益我身心”主题海报(绘画者:陈晓伦、陈柏钊)。在祥和的钢琴声中朗诵“健康上网,益我身心”倡议书(作者:黄珍宇)。

  场景七:(简短)班主任总结。

设计方案 篇2

  说“木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

  2、从文章所阐述的知识和道理中,看出它在文学鉴赏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做到融会贯通。

  3、注意理解诗歌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设想

  1、本文看似繁琐,其实内容并不多,在结构疏理上可简单化。

  2、为何用“木”不用“树”是全文的关键,这是重点。

  3、本文又是一篇可以用来作“引子”进行迁移性练习的好文章,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性学习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及其作用。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诗歌的语言它在现实中的意义是有所不一样的,我们先来看这么两个例子。举“憔悴”(“为伊消得人憔悴”、“斯人独憔悴,荷戟独徘徊”、“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雨”(“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秋风秋雨悉煞人”、“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说明它们的在诗歌中的意义和在现实生活在的不同。(艺术美感和生活素材的.关系)

  为什么一入诗,它们就有了美感,而且往往有相对统一的情感内涵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说“木叶”》就知道了。

  二、自由朗读全文,把重要字词句子摘录在书右。

  三、默读全文,理清结构

  1、(1-3)“木叶”为诗人所钟爱。

  2、(4-6)“木”被人喜欢的原因两个。

  3、(7)总结

  四、思考明确一个问题:古诗中为什么用“木”不用“树”?

  叫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明确:因为“木”有“疏朗”和“枯黄”的暗示内涵,所以就有了“深秋”的意味,而“树”则没有。

  五、作业:

  思考:为什么“木”就有了这种暗示呢?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从上节课的问题开始,从国旗下讲话中“做人上人”的思想入手,说明思想是有传统的,而文化、文学也是如此。再启示学生,如果屈原最初不用“木”,而要说“洞庭波兮树叶下”又会如何呢?

  2、明确,可见,“木”之所以有了那样的暗示性内涵,全是由“传统”造成的;那么什么又是“传统”呢,从文学上来说,尤其是从诗歌的“意象”上来讲,这个“传统”就是历代诗人们的诗句所够成的文化氛围,即一句句诗中的意象赋予了该意象的暗示性内涵。

  3、除了上节课讲到的“雨”之外,古诗中还有很多具有特点意象内涵的事物,请同学们想想看,写出来,然后再概括一下它们各自的暗示性内涵。

  二、在黑板上列出如下表格,让学生上来写。

  (意象分别有枫叶、柳、梅、菊、松、桥、水、草、花、马、门、柳絮、竹、舟、亭、酒、`风、剑、河、雁、雪,等等,也可自已想出一些意象内涵相对集中而且在古诗中较多见的来)

  意象

  雨

  鸟

  烛

  ……

  例句

  意象特征、暗示内涵

  学生写出的例句大体如下:

  鸟:打起黄莺儿/两个黄鹂鸣翠柳/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恨别鸟惊心/千山鸟飞绝/决眦入归鸟/柴门鸟雀噪/鸟鸣山更幽/羁鸟恋旧林/如随啼鸟识花情/青鸟殷勤为探看

  雨:寒雨连江夜入吴/骤雨初歇/夜来风雨声/渭城朝雨浥轻尘/红雨随心翻作浪/空山新雨后/叶上初阳千宿雨/山色空蒙雨亦奇/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江雨霏霏江草齐/天街小雨润如酥

  烛:何当共剪西窗烛/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云母屏风烛影深/银烛秋光泛画屏/红烛自怜无好计/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洞房昨夜停红烛

  枫叶:江枫渔火对愁眠/枫叶荻花秋瑟瑟/停车坐爱枫林晚/晓来谁染霜林醉/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柳: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情最是台城柳,依然烟笼十里堤/枝上柳絮吹又少/羌笛何须怨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月:月上柳梢头/残月脸边明/杨柳岸晓风残月/别时茫茫江浸月/山高月下/烟笼寒水月笼沙/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月是故乡明/举杯邀明月/床前明月光/近水楼台先得月/明月几时有/秦时明月汉时关

  雪:飞雪连天射白鹿/独钓寒江雪/楼船夜雪瓜洲渡

  花:花非花,雾非雾/无可奈何花落去/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径不曾缘客扫/花落知多少

  日:夕阳无限好/日出江花红胜火/东边日出西边雨

  杜鹃:杜鹃夜半犹啼血/杜鹃枝上杜鹃啼/望帝春心托杜鹃

  风:山雨欲来风满楼

  松:静听松风寒

  三、简要评说这些意象的特征和内涵。

  鸟:有空远感觉;

  雨:一是清新可爱的雨,还有一个是忧愁的;

  烛:相思情、愁别意

  柳:留恋、离别含义

  月:美丽、忧愁、冷清

  日:多为夕阳

  四、课后作业:

  在古诗中找一个意象,列出有该意象的四首以上的诗词(越新鲜越好,越多越好),并简要说出其意象大致特征及内涵。

设计方案 篇3

  一.实验目的

  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简单的形态鉴定

  二.实验原理

  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

  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上都有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表面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较多,油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

  增殖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因此,增殖培养事实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

  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通过上述的增殖培养只能说我们要分离的微生物从数量上的劣势转变为优势,从而提高了筛选的效率,但是要得到纯种微生物就必须进行纯种分离。纯种分离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平板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单孢子或单细胞分离法、菌丝尖端切割法等。

  三.实验材料

  1、器材:

  小铁铲和无菌纸或袋(可省)、培养皿8个、载玻片、盖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量筒、滴管、吸水纸、无菌水试管5支(每支4.5mL水)、烧杯3个、三角瓶5个、电炉、玻璃棒、接种环、镊子、恒温培养箱、高温灭菌锅、移液枪(枪头10个)、天平、滤纸、pH试纸等。

  2、试剂:

  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原料(牛肉膏0.9g、NaCl1.5g、琼脂4.5g、蛋白胨3.0g)、Lugol氏碘液、可溶性淀粉0.6g、结晶紫染液、番红染液、95%乙醇、无菌水等。

  3、土样:取自桂林师专甲山校区药用植物园面的土壤,地下10cm左右。

  四.实验方法步骤

  1、采集土样带上小铁铲和无菌袋到土豆地采集较细碎土壤

  2、样品稀释在无菌纸上称取样品1g,放入100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手摇10分钟使土和水充分混合。用1mL无菌吸管吸取0.5mL注入4.5mL无菌水试管中,梯度稀释至10-6。

  3、分离用稀释样品的同支吸管分别依次从10-6、10-5、10-4样品稀释液中,吸取lmL,注入无菌培养皿中,然后倒入灭菌并融化冷至50℃左右的固体培养基,小心摇动冷凝后,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48小时。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1.0g;NaCl0.5g;牛肉膏0.3g;琼脂1.5g;pH6.4左右;100ml水定容。

  4、初步鉴定对多种菌进行形态特征的观察,简单染色、革兰氏染色以及芽孢染色观察,记录结果。

  5、α-淀粉酶鉴定

  1)实验原理:

  细菌能否产生α-淀粉酶主要依据是鉴定有能否分解淀粉。α-淀粉酶该酶可以把淀粉分解,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2)步骤:

  将培养的的各种待测菌种接种在含有2%淀粉液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基的配制—称取蛋白胨1.0g;NaCl0.5g;牛肉膏0.3g;可溶性淀粉0.2g;琼脂1.5g;pH6.4左右;100ml水定容(注:先将可溶性淀粉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到溶化好的培养基中,调匀),倒置于37℃温箱中培养18-24小时后,取出平板,向皿中注入l滴Lugol氏碘液,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如菌落周围有无色圈,说明该菌能分解淀粉。

  6、纯化从平板上选取淀粉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之比较大的菌落,用接种环沾取少量培养物至斜面上,并进行2-3次划线分离,挑取单菌落至斜面上,培养后观察菌苔生长情况并镜检验证为纯培养。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经典)设计方案09-01

设计方案08-16

(精选)设计方案08-20

(精选)设计方案09-10

设计方案[经典]09-12

[经典]设计方案09-16

【精选】设计方案10-24

【经典】设计方案10-06

设计方案(经典)10-05

设计方案[精选]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