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评课有感
听评课有感1
暑假,从网上购买了《听吴正宪老师评课》这本书。我爱不释手地读着,觉得吴老师的团队真是太给力了。
《听吴正宪老师评课》这本书是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团队成员品读吴老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智慧结晶,是在吴老师课堂现场、课堂实录的基础上编写的。
《听吴正宪老师评课》一书中,呈现了大量的精彩教学片断,并对这些教学片断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分类、总结,做出了独到的分析和解读。也对评课的涵义和方法进行了深入地阐述: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对一节课教学效果的评价。吴正宪老师认为:评课不仅要研究教材教法,更要研究教育思想;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还要研究学生的`学。评课是听课活动之后的延伸,是要引发教师们的参与,互动评课,从多角度思考课堂教学。另外,教师还要用心研究学生,通过学生的需求反思自己的教学。“评课”应该成为促进教师交流、共享智慧的重要手段,以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执教能力和教学质量。
在评课时应关注一下三个方面:
一、注重课后访谈,以学伦教。
吴老师评课时,注重对学生的课后访谈,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参与评课,以学生的视角评价老师的课堂教学,以学论教。
每次教学研讨活动,伴随下课铃声的响起,吴老师总会微笑地走上讲台,站在授课教师的身边,细心观察每个孩子的表情,随后是一连串的点睛之问。吴老师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为引领,让学生有机会表达真实的学习感受,这些感受像一面镜子,有助于教师更客观地看清自己的实践,促进了授课教师及听课教师的共同反思,进而提升教师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的意识和能力。
吴老师说:“学生会告诉你怎样做教师。”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一直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记得前天让学生做关于分数乘法的问题时,有道题是这样的:人体共有206块骨头,其中手骨的块数占全身骨头的27/103,手指骨的块数占手骨的14/27,人体的手指骨有多少块?
学生很快列出算式:
206×27/103×14/27=28(块)
当我让学生说完解题思路时,一个意外的声音传来。
网上购买,教学方法,澄迈县,小学数学,教师
听评课有感2
对王崧舟“诗意语文”,我早有耳闻,但却知之甚少。寒假我给自己指定的寒假生活就是阅读《听王崧舟老师评课》一书,从而走进王崧舟老师。
其中王崧舟对肖绍国执教的《月迹》、王春燕执教的《猴王出世》、彭才华执教的《凡卡》这三节课的点评,是分别从诗意感悟、文本本位、语文知识三个不同的侧重点进行的,由这可看出王崧舟的一些所遵循的教学理念。
在《猴王出世》这节课中,虽作为第一课时,但王春燕老师并没有把过多的时间放在分析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这一知识点上,而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文本中的句子,以此分析文中人物的形象,并让学生通过结合具体的文本、具体的语言、具体的情景,在自我实践中去思考、去感悟、去发现问题,并最终达到自我意会。如果单从课堂实录上看,也许我们对王春燕老师这节课的评价只停留在从文本出发,重视与教学文本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很明显,我们这样的点评有点流于表层,并未深入发掘这节课的'精彩之处。而王崧舟老师对其的点评分别从语言、人物形象、情感体会三个层次对课例进行点评,层次清晰、环环相扣。
王崧舟认为语文课程的本质是言语性, 而这一教学理念体现在《猴王出世》这一课中,则是把较多的时间用于品读、咀嚼、领悟、积累课文的语言和表达范式,简而言之,即是以语言表达为意图,学生的反馈也是语言表达,以文本为基础,尽可能的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另外,王崧舟认为这节课中成功之点还在于唤醒学生的语文意识,即唤醒意会。教师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其中去警觉、去思考、去感悟,也就是我们说的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王崧舟这本书所作的自序题目即是《不为点缀而为自省的评课》,评课就是评自己,是的,评课也许不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立竿见影,但是可以为解决问题指明方向。
听评课有感3
xxxx年4月24日下午,我有幸参加在赣榆区黄海路小学承办的《连云港市赣榆区xxxx年度教科研专题培训活动》,主要聆听了王彦明博士主题为《课堂听评课艺术》报告,王彦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博士,课程研究著名专家。王博士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听评课水平,从五个方面做了阐述:听评课及其分类;听评课的现实问题;听评课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听评课的艺术和慕课时代听评课。感触颇多。
首先,王博士在报告中指出听评课的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的两个现象:
现象一:王博士说很多的评课过程是大家相互吹捧的过程,十句话有九句半是假的,最后半句“我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这不成熟的建议也是无关痛痒的。
但有两种情况,评课可能是真的,一种是,在课堂上,当开课教师就某个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刚刚呈现的时候,听课的两个老师在低头说话,在交流。这个时候可能是真的,“这个环节设计的好!”或“这个环节怎么这么处理呢?”
第二种情况,听完这节课,走出教室,两个老师在进行讨论的时候,这个时候也是真的,这节课的总体感觉怎么样,有些地方处理的蛮好的,有地方处理的不到位。
但是,一到教室里坐下来,“我们开始评课了哈。”大家马上把脸一收,开始说假话。王博士说,这种评课没有意思,对开课老师,对评课老师的专业成长、对教育教学没有帮助。
现象二:听评课只关注教师,忽视学生,多评教师,少评学生。
平时我们听课,多看教师如何上课,而忽视学生如何听课,这也是一个常态。大多数老师听课都是坐在教室后,看老师的表演。其实,应该在教室的左右两边或到学生中间看一看学生,最好就坐在前边看学生的反应和表现。看一节课是不是好课,不是看老师讲得多么好,而是看学生在这节课到底学的怎么样,如果学生全部达标,百分百掌握,老师也不花哨,学生非常喜欢上,这样的课就是好课。如果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就那么十几个学生跟着老师跑,其他的学生一脸的木讷,这个时候怎么能说他是好科呢?所以,坐在后面,不能看到学生的表情,只能看学生的后脑勺。因此,我们在提倡课堂观察的时候,就要关注到这一点。
其次,听完报告的感受: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也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锤炼、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数学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听课之前,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教师要想听课真正学点东西,就必须做一个听课的'有心人。要有心,听课就要做点准备工作。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课文写的是什么,是怎样写的,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文,准备怎样去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懵懵懂懂地听,不理解教学者的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
(二)听课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还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二者兼顾。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生的学,要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总而言之要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机结合。有时教师听课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注释课堂上的每个方面。根据授课者的特点和习惯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达成度;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
(三)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过几片电影,应进行反复的琢磨。思考的办法有很多,或翻翻听课记录,或与执教者交谈,或将几节“互相牵连”的课做番比较,或写一篇“听课心得”,或干脆将他人执教的内容拿到自己班上试试等。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分析他人课时,听课者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的课外工夫,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底和课前备课情况。这种情况对自己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广大教师必须扩大自己的视野,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并具有广泛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与学生的合作、与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与跨学科教师的相互交流,以求知者的身份,投身到这股互学习、争提高的学潮中去,在听课学习、评课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时俱进,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听评课有感4
学区长学校建大附中开展每年一度的教学全过程评优活动,邀请我校派文、理科评委各一名,学校委派我担任文科组评委,我很荣幸,也有点紧张。希望能不辜负学校的信任,配合学区长学校把这次大学区活动办好。
“我们评课主要不是看老师讲得有多么精彩,多么热闹,而是要看学生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这是我们这次评课的一个重要原则。”评委会上程校长掷地有声的话语依然清晰地想在耳边。程校长强调了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以评促教”,并谈了现在上课、评课的三大误区以及对英语教学的一些独到见解,让我受益良多。姚校长讲了这次全过程评优活动的具体安排,并强调了评分标准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重要条款,使我对这次活动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认认真真听完了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共十一节课,每节课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感觉像是获得了一次为期一个礼拜的学习机会,收获真的很大。评课总结会上,每位授课教师进行了教学反思,其态度之真诚令人感动。每位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都只是简短地谈了自己这节课的优点,对这节课的不足却非常认真的进行了反思,连细微之处也不放过。这一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学区长学校教师队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这次大学区活动已经结束了,短短一个星期的接触,程校长的严谨认真、姚校长的热情能干、安主任的稳重周到、周主任的真诚细致以及各位老师的友好和孩子们的礼貌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衷心希望也相信学区长学校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听评课有感5
在第八周的时候,学校在组织的“手拉手”活动中,进行,集体评课。参加活动的有平泉二中、平泉三中、平泉四中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所有历史老师。这次只评平泉回中九年级辅导班的刘老师的一节复习课。他讲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复习课,因为是复习课,教师从导入、构建单元知识体系、习题训练和学生展示四部分展开本节课。在听完之后,评课过程中,三所学校的老师分别就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发表了自己的意见。通过本次评课结合自己对本节课程的看法,我的收获首先就是复习课应该避免范围过大,否则学生不易掌握知识。其次是复习课要注意讲练结合,边复习旧知识,边通过习题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
在提高的过程中,除了参加其他老师的评课活动,回中组织了三四次在校领导教师对我的.课的评价。此外,师大来的巡回指导教师和平泉县的特聘名师以及学校的领导老师一起在实习中期的时候对我的课程又进行了一次评价。在这几次评课的锻炼中我的教学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首先就是面对听评课活动,在讲台上的胆子变大了。刚开始的时候,听说要听评自己的课,总会紧张焦虑,甚至站到讲台会口误连连。这样锻炼了几次后,不会在讲课前再这样焦虑了。其次是教态更加自然了。在许多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得到提高。其中根据教师们在评课过程中对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形成的最重要的一点认识就是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将大部分时间和几会留给学生,关注学生的变化。这在新的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是重要的关键点。
在小组成员互听互评的过程中,我们相互之间相互提出建议,一起讨论扬长避短的方法,在给小组其他成员建议的同时,谈谈自己的感想。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建议是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等教学技能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在近半年的教学评价中,我从最初的登上讲台不知所措的新教师逐渐成长,希望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
听评课有感6
本周三上午,在四楼录播室观摩了沈老师的《渔歌子》这一课。听过后,觉得收获颇多。沈老师采用的是复习导入,先复习了一首之前学过的有关江南的词,接着由此导入新课,揭示今天的新课,板书课题----渔歌子。接下来是介绍诗人张致和的背景。我觉得沈老师开场过渡的很好,很自然。
下面就进入今天的课题。沈老师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好的学习目标是成功的一半。沈老师的目标非常的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很详细。为了同学们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为了学生能更有效地进行自学,沈老师给学生制定了一些学习指导。接下来学习进入了自学阶段,学生学习得非常的认真,气氛也非常的活跃。这些都为学生在展示的时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馈阶段,沈老师找学生一一反馈问题,学生的表现也非常的.积极。先是引导学生一遍一遍的熟读,一遍一遍的读并不显得枯燥无味,而是经过一遍一遍的练习,一遍一遍的读,学生能更好地更熟练地阅读每一个字。接着就是引导学生理解词的意思,最后诠释整首词的思想感情。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沈老师的活动展示,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把词里面的景物表现出来,显得更有趣,更生动、形象。本节课沈老师也是做足了准备,她做了一些道具,把词里面的景物以图片的形式一一展现在黑板上,加上学生的表演,更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更好的体会诗人的情感。
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每个老师身上都有我学生的地方。以后,我会多听老师的课,多向其他老师学习。取他人所长,补己之短,这样,自己的教学之路才会走得更长远......
评课人:
20xx年XX月XX日
听评课有感7
我们平时所谈及的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教学过程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和数据,并依据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作为区教师进修学院的一名研训员,在教研活动中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是有着它独特的不同之处,它要求教研活动组织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的分析、研究。课堂观察是一线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却往往忽视了这种方法。
本书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故事分享。 第二部分:问题解答。第三部分:范式创新。第四部分:课例研究。
本书围绕“传统听评课”、“听评课三大转变”阐述了课堂观察的目的、课堂观察的理念。让我明白了:“听别人的课”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学习”、“怎么教”服务于“教什么”、从“教学有效”到“教师成长”这些日常工作中很是需要的道理。
我在阅读这一书的过程中,深深感悟到:要听好教师的课,首先得做好听课的准备,而在所有听课的准备活动中,最重要就是形成正确的课堂观察理念。但是课堂观察理念并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听课者课堂教学理念的自然形成并沉淀的。听课者的`课堂教学理念有可能来自于阅读与观察,更多时候来自于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感悟与体验。前者可以让后者进展得更快,但却无法取代后者。所以,每位教师在走进他人的课堂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课堂观察理念,这些课堂观察理念有着别人所没有的长处,也有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短处;之所以在这儿把自己的主张并在实践中尝试的课堂观察理念写出来,就是希望能够在彼此课堂观察理念的交互与碰撞中,能够让自己课堂理念中的长处更多,让自己课堂理念中的短处更少。
因此,课堂观察的目的既不是对他人的课堂进行鉴别与改造,也不是来装饰自己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课堂观察来优化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以此来提升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正是借助于对上课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提升,借助于对听课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提高,来实现对上课教师与听课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改造。不管别人怎么关心自己的课堂,也不管别人对你的课堂提出多么宝贵的意见,你的课堂总是受自己课堂教学理念的引导,总是受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制约。换句话说,课堂教学既受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支撑,也受自己课堂教学能力的限制,所有外在的因素要改变课堂教学品质,必须通过改变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才可能实现。
听评课有感8
一直以来,很羡慕那些优秀的执教者,更羡慕听课以后才思泉涌、娓娓道来,而且能评到点,能带给自己学习,给他人带去帮助的评课者。所以一直也在寻找为什么自己不会讲、不会听、不会评,带着这些疑问,我读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和《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一书,窦桂梅老师书中用平实的语言,美丽的文字记录了一篇又一篇的精炼而又精彩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而在《听窦桂梅老师评课》听评课记录,把我深深的吸引,也让我深深地震撼。原来课可以这样讲,课可以这样听,课可以这样评。
细细品味窦桂梅老师的每一篇实录,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不同年段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课文,窦老师都能找到一个全新的视角引领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我以前在教的时候根据很多课例将文本落脚在对帝国主义的恨和“雪我国耻,振我中华”的空洞誓言上。而窦老师为了让学生留下的不仅仅是情感,而是沉甸甸的思考,她从理性的角度出发,想办法引领学生走进思考的空间。中华的复兴不是靠非理性的仇恨所能完成的,必须让孩子们明白,除了耻辱和仇恨,我们很需要保持理性的反思。这就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用真实的课例告诉我们,教师不应该是教材的传声筒,而应该是一名有勇气的思想者。运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去引导启迪学生。
听窦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语言的盛宴,语言是热情四溢,感染力着每一位听课者。在《秋天的怀念》一文结束后老师深情的说“母亲的好好儿活化作了我的血液,借了我一生啊,成就了我一生啊。是这句话让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找到了另一种生命的延展!再读课题。在隽永深情的语境中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体会。她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极其富有活力,比如评价学生的发言情况“你真用心,谢谢你给同学提的醒儿,要多看书,注意积累”、“你可真会运用语言,读到课外阅读上的话,就在这里用来评价,这就不仅仅是积累这句话了,而是运用语言,表达你的观点。”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就是因为你读的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才得到这样好的评价;你的幽默极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可以感受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一笑解千“丑”;真是一笑解千“愁”,谢谢你的发现,真棒啊!”等等。
而窦老师的评课让我深深地感到“评课”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式,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盲目听十节课不如认真剖析一节课。这就要求我们在听课的时候改变听的方式,由听课者变成参与者,知道要听什么,怎么听?听前听后要思考什么。我想在听课的过程中只有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备而听,才能听的出效率,听得出成长。因为只有确定了听课的方向,和自己的研究方向,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才能深入到问题的核心。就好像上学期我们开展的语文教研活动一样,每个人都围绕执教者的`教案进行解读、分析,说一说自己想怎样上,给执教者提出建议,然后在听的过程中选择自己的观课点进行听课,听课后进行细致的分析,这样我感觉才能真正地在听的过程中获得成长。而我们在听课后的评课中也要注意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执教老师优势和不足之处,从建议上着手,真正地起到学习和促进作用。窦桂梅老师告诉我,“真正的评课应该给予教师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我感觉其实还应该说一句话,那就是“真正的评课应该给予自己超越原有水平的营养。”这样才能在在评课的过程中建立一种思维方式,站在被评课教师的角度想问题,不能听了就评,信口开河,而应该想清楚,被评课的这位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你评课的重点是什么。而且,不能仅仅用‘耳’听,用‘笔’记,用‘嘴’说,它还应该是专业上的引领与带动。”
纵观窦老师的评课,她都是这样“缺点不漏,优点说尽,方法给够”,给每一位被评课教师传递最真实的心声。可是,反观我以前的许多的评课,很多的是流于形式,有时不知从而说起,有时被动发言,却因为种种原因忽视应该怎样才能正确的评课。窦老师在评价老师的课时,树立了一个重要的观念——评课不是批评,更不是无谓的赞美,评课就是要发现课堂的问题,而且问题就是执教老师的朋友,问题是听课老师的朋友。评课的重要目的就是正视问题和发现不足,这才有助于教师找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听评课有感9
通过评估给了我成长的机会,安排了一节科学课——斜坡的科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看老师怎样去挖掘,学生的一切操作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你要让学生干什么,怎样去操作,老师的`合理安排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制作斜坡的过程中,只给了学生一个木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如把三块木板都交给他们由学生自己选择,不同长度的斜坡的省力情况,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验中同学们积极动手动脑,小组合作,非常愉快。合理分工,有搭建斜坡的,有观察数据的,有记录表格的,有用测力计缓慢均匀拉动物体的,每个同学积极参与到合作中来。有的小组讨论的非常激烈,每个同学说每个同学的理由,真正把课堂交给了每个学生。
最后学生归纳实验的结果,老师加以补充,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得出知识,老师再加以引导。老师和学生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到了知识,老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会了知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我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把课堂还原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听评课有感10
学校组织每位教师学习和阅读《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本书,深刻感受到领导的希望与期盼: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期盼着老师们能够尽快提升教学素养。我认为《课堂观察》是一本有关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指导青年教师提高课堂观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书,也是一本指导学校老师如何听课评课的书。读后让人有收获,也有思索,现把我的读书体会总结如下:
1、《课堂观察》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听课评课的范式。
如果要研究课堂教学,可以采用课堂观察这种方法,它是一种教师教学常态的表现,一种专业的学习活动,一种合作教研的活动。通过课堂观察,旨在给任课教师提供一些符合他自身实际发展的建议,旨在一起探讨一些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方面的问题等。
2、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些具体的课堂观察方法,以及如何制定课堂观察量表的方法,而这些观察量表是需要每一个老师自己开发的,如果一个老师能开发出一张有学科特点又便于操作的观察量表,那就是一个善于思考的老师;如果一个老师能用这张表坚持课堂观察一年,那就能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如果一个老师能每学期更换一张观察量表,进行持续观察,那么他就能成为这个学科的专家。
3、读完此书,让我们知道了课堂观察是一个多人团结合作才能有所建树的校本教研活动,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做好这件事。它需要学校的总体的规划,需要教研组的集体操作,需要一定的观察程序,以及观察的四个维度。
4、本书的第三部分为读者举了一些范式创新的例子,特别是在课堂观察框架(第三版)和课堂观察工具方面,为想做这方面实验的老师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中的各项观察表格非常实用,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5、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各级教研员进一步开展课堂观察的基础。教研员开展课堂观察,需要进行跟踪听课,坚持数月,青年教师的改进与否,只有在跟踪听课中才能发现,才能见效果。
听评课有感11
每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优秀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每一堂课上得精彩。那么,怎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我想:这是很多老师都想弄明白的一个问题。平时,我也看了一些课例,也看了不少专家学者的点评,我发现,同一个老师的课堂设计,在不同的老师、专家看来,都会有不同的优缺点,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让人无所适从。
作为一个老教师,我自己备课时也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活动的安排,但用心最多的是“怎么教”的问题。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也是看老师是不是充分调动学生,学生有没有真正的被调动起来,师生交流是否自然融洽,课程的设计有没有亮点等等。很多情况下都是这样跟着感觉走。
国庆假期,我有幸读了《听王荣生教授评课》这本书,使我受益颇深。每个学期学校都要组织老师们上公开课,也号召老师们多听课,有些老师认为语文课很简单,人人都能听得懂。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语文课,很多人不认为自己是外行,但读了这本书后,我都觉得自己是外行。
王教授所说的教学内容不等于教材,对于同一个学校的师生来说,教材都是一样的。老师和同学都没有选择的自由。他说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教学重点,同样的教材可以有很多知识点,也有很多的切入点,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学重点的选择可以不同。同一篇教材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也不相同。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朗读,可以辩论,可以分组讨论,也可以编课本剧,可以讲析,可以播放电影,这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决定的。
王教授认为:方法是否合适的依据由教学内容来确定,“每种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当一种教学方法被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地方并产生合适的效果时,它就有效,反之就无效。”他的这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我觉得学习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而方法的选择固然要考虑教学内容,也离不开学生和老师的实际情况。《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立,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我经常考虑的问题是这堂课我要教什么,很少考虑学生要从中学什么。王教授建议我们在观课评教时,重点关注两个关联:第一,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的关联。第二,教了什么与学生实际学了什么的`关联。第一个关联,我的理解是关于“课时目标的科学定位与落实”的问题,也就是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二个关联,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一致性、有效性”的问题。有效教学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正因如此,王教授认为:“反思自己想教与实际所教之间的关联,审议自己所教与学生实际所学之间的关联,反思和审议自己想教、所教、学生所学与语文课程目标的关联,应该成为语文教师校本教研的主题,应该成为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主要途径,也应该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由教师作出的,一定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王教授提到的一堂好课的标准让我更有了明晰的方向。
【听评课有感】相关文章:
听评课体会03-03
听评课心得01-24
听评课总结07-06
听评课的收获07-02
听评课活动总结04-10
小学听评课制度07-01
语文听评课稿03-23
生物听评课总结11-22
听评课活动总结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