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读后感

时间:2023-11-06 10:24: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琵琶行》读后感大全【6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琵琶行》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琵琶行》读后感大全【6篇】

《琵琶行》读后感1

  与音乐,自古以来就已结下不解之缘。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便是一部关于古代音乐的汇集,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启蒙,其中的诗歌是脱胎于音乐而来的;汉代的乐府诗是专门为了配合音乐进行演唱的歌词,如《孔雀东南飞》这样的作品,代表着汉乐府民歌的最高峰;唐代,真正是中国文学和艺术史上诗歌的“花季”,我们看到了诗歌生命整个的精神完全像花一样盛放开来……除了能用于吟诵和演唱之外,还有很多的作品直接与音乐相关,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描写妙声绝响的千古名篇;宋词又叫曲子词,其词牌名本来就是乐曲的名称,其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相关,是一种典型的音乐文学,而且是最为流行的音乐,所以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这样的.说法;元曲不管是散曲还是剧曲,都是曲牌体,可以说是元代的歌剧;之后的明清传奇,也是如此,都是一种便于歌唱的文学体裁。所以广义上的诗歌,都是在和音乐的交流吸收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它本身是一种混合的艺术,这在世界文学史和音乐史上都是一个奇观。

  今天,这门混合艺术的文字得以流传下来,而记录音乐的曲谱却大抵遗失。我们只能凭借文字去想象诗歌有可能的音乐形象,或者依靠当代音乐家重新谱曲、演奏和演唱来领略文字和音乐之间的彼此碰撞和交融了,以及混合之后升华而来的全新审美感受。

  近些年来,笔者一直在接触此类“新曲”,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上海昆剧团的作曲家周雪华创作的《华章雪韵·古诗词昆曲演唱》专辑和上海音乐学院连波教授创作的《未成曲调先有情·诗词歌曲选》专辑。特别是后一张专辑中的《琵琶行》,可谓作曲家的倾情大作。

  拨开历史的尘烟,往事已远,旋律依然。今天,何英乐海拾遗,选择了这首《琵琶行》作为个人专辑的主打曲,并由作曲家陈国良先生重新进行配器。她的此番演绎,就自身而言有别于以往任何一次创作,她又是如何基于白居易诗作和作曲家曲作重新定位音乐形象的呢?

《琵琶行》读后感2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本诗作于元和十年。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年秋天与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感伤不已,因此作诗。

  作者通过塑造一位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型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的意旨。叙事层层铺染,两条线索相互交织,描写生动细致,语言明白清理,婉转通畅。

  全诗共分五段。第一段由江边送客写起,点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作了典型环境的描写和气氛渲染,为下面人物的出现和情节的展开做了必要的艺术安排。第二段描写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所创作的艺术境界。诗人热情的`赞扬了琵琶女的精湛艺术才能和动人的艺术效果,为铺垫人物的身世做了准备。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身世,把乐曲的激愤和人物的不幸统一起来,表达出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和诗人对她的同情。第四段抒写对琵琶女的不幸的同情和自己不幸遭贬的抑郁和愤慨,揭示岀诗歌的主题。第五段写作者重温琵琶,伤感不已,泣下沾衣。

  诗的开篇,以江头送客、凄怆告别和萩花秋瑟瑟”的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描写,勾画了一幅充满悲剧气氛的典型环境。贬谪的抑郁,离别的悲伤,环境的荒寂,景物的凄凉,这种种环境的渲染,构成了诗歌的基调,也为人物的出场,、情节的发展做了准备。接下来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细腻笔法,在人物的迟缓犹豫的动作中,形象的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一个庄重、矜持、内心充满痛苦的琵琶艺人鲜明的出现在人们面前。

  这首诗深刻的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巧,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强烈的批判现实的斗争精神诗中所表达的愤慨而伤感的情绪不是只个人的,它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具有普遍意义,是这首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

《琵琶行》读后感3

  “琵琶行”写的是唐代诗人,美元和多年的诗。白居易字母词的东西,违反强大,被贬为江州司马,今年秋天上著名的旬阳河,感伤不已,所以诗的琵琶演奏的人。

  作者创建了一个高度侮辱,演奏琵琶的女人的典型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同一个世界的人见面,为什么熟人”的意向。染料铺叙事层,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生动细致的语言描述,以了解清洁,婉转流畅。

  这首诗是分为五个部分。书面江边游客从第一款,指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一个典型的环境和气氛渲染描述,出现以下字符和展开,进行必要的的艺术安排。其次介绍了琵琶女高超的艺术境界的创造。热情赞扬诗人的琵琶女精湛的技艺和令人印象深刻的艺术效果,人们的生活经验,铺平了道路做准备。琵琶女的生活经验写的自述第三段,在音乐的愤怒和遗憾的'是美国的字符来表达他们的不幸和同情她的琵琶女诗人。撰写第四段和不幸的女人琵琶同情他的不幸被放逐的抑郁和愤怒,揭示楚诗歌的主题。第五段审查作家琵琶,悲伤已经泣下沾衣。

  诗歌开始看到访问者江头,告别悲伤难过和秋花瑟瑟,“场景描述的丰富功能,勾勒出一个典型的环境,气氛充满悲剧。抑郁降级,悲伤的别离,荒凉的环境,景观荒凉,所有这些使环境,构成了诗歌的基调,但也为字符播放,情节的发展做了准备,然后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细腻的笔触,在缓慢运动的犹豫,女人弹琵琶,在人们面前的一个端庄,矜持,充满了剧烈的疼痛琵琶艺术家形象的描述性质。

  这首诗的深刻揭示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是聪明的,诗人的人表示深切的同情和诗的战斗精神的现实的强烈批评,表示愤怒和悲伤的情绪,不仅是个人,它具有很强的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是诗与对人民高度的亲和力。

《琵琶行》读后感4

  《琵琶行》是一长篇叙事诗,但是这首叙事诗的目的不在于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而在于抒发心中的感情,浇心中的块垒。

  这首诗一开篇就渲染了一种气氛,这是琵琶女出场的气氛,也是整个故事展开的气氛。

  送客的情形,本来就够悲凉了。而这情形又恰恰发生“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季——这是一个让人没有好心绪的季节。寂寞秋江,四顾寥落,举杯相对,醉不成欢。喝酒没有管弦相配,那叫做什么来着?叫做“喝闷酒”。

  琵琶声和琵琶女就是在这个时候出场的,在最需要音乐的时刻,它就来了。

  描写音乐的声音是很困难的,它不像视觉形象易于描写和展现。作者是怎样将这些声音描写出来的呢?

  “转轴拨弦三两声”,你看,仅仅一个调弦校音定调的动作,“三两声”里,就已经使人察觉出她的感情了;“弦弦掩抑声声思”,起初的演奏传达出了她低沉、抑郁的情调,流露出她不得志的哀怨之情;“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写她演奏的神态,在一种不经意中她已流露出了对往事的伤怀。

  作者听出了这是一首沉重的心曲,这倾注感情的演奏,已经暗示了琵琶女的悲惨的身世。她通过演奏琵琶,哀哀怨怨之中,把自己的身世给寄托出来了。

  这首诗的写作是作者内心调适的过程。他通过这个故事的'叙述,舒缓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当时白居易的文章仍然是第一流的,但他失去了皇帝的宠爱。而在皇帝面前了失了宠,你就什么都不是了。

  诗人从琵琶女的厄运联系到自己。一个弹,一个听;一个是年老色衰,一个是仕途坎坷。诗人抚今追昔,命运与这位女艺人多么酷似!

  另外,白居易的诗是很通俗的,他有一种强烈的底层关怀意识,他的诗歌都是世俗化的、大众化的。在面向民间这一点上,他做得比谁都彻底。

  如果我们能够给白居易授一个名号的话,真可以叫他“民歌手”。

《琵琶行》读后感5

  我看过很多的诗和文章,但凡是描写声音的,几乎都是通过描写观众来侧面突出声音的优美,这种句子甚至也在我的作文中出现过,但白居易的这首《琵琶行》,是我见过的第一首直接描写声音的诗。

  诗里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描写琵琶女弹奏的那一段,那种场景就好似演唱会上,歌者先是低低的诉说,诉说……唱到高潮时激动起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下面的观众也听得如痴,如醉,挥舞着他们的双臂。紧接着,“砰”一声响,灯光突然熄灭了,歌者也停止了演唱。“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一束追光灯打下来,照射着歌者。全场鸦雀无声,隐隐约约能够听到歌者的喘息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紧接着灯光再次亮起,歌者再次演绎,“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鼓点声再次响起,台下的`观众拼命地呼喊着歌者的名字。然后“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曲终。

  接着琵琶女开始讲述自己的身世,讲述自己被丈夫抛弃,沦落至此。那么白居易呢?他也被人抛弃了,被皇帝,被朝廷抛弃,接着他说出了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再听一曲,白居易彻底崩溃,“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北岛曾写:“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或许当年白居易和琵琶女碰杯的声音就是他们的理想和梦,破碎的声音吧。

《琵琶行》读后感6

  曾记紫薇郎,默对紫薇芳。紫薇郎不再,紫薇仍馨香。旧时红尘女,门前紫陌忙。岁月卷红尘,只余情凄伤。偶识寒江头,月映水苍茫。酒愁相杂糅,余音悲绕梁。

  花开花落,光阴荏苒。不朽的被永远传唱,随势的经不起时间涤荡。又读《琵琶行》,又有所思所想。

  乐天是幸运的,是勇敢的,敢于说不,也只落了个远谪的下场。他何故悲?在高堂坐久,难以适应江湖的苦难吧?

  他是个“无能为力”的人,见农夫苦辛,也只有“念此私自愧”了,做不了什么,也不知是不是不愿做,现在来到这江湖之中,是否感到了高堂的.“自愧”呢?他辛苦为了他的理想,结果是悲凉,又有谁同情他?

  忽然,远处的琵琶诉说着一段不忍提起的往事,乐天仿佛感受到了什么,倾听,落泪,赋诗,千古。

  这段往事现今谁知晓?那琵琶?那江水?那月?只有诗,这诗,经千年咀嚼,早已成为固式,成为了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浮华褪尽,只留下苍白的无奈与无用的悲伤,远去的华舆卷起红尘滚滚,又有谁来听我倾尽悲肠?月影凉,心彷徨,物寒人伤,只有手中的琵琶还残存自己的体温,于是怆然一曲,引来千古传唱。

  千年之后,香魂重游,物是人非,讶然许久。重回故地,寻我的琵琶,却发现这是已枉然。但那诗句,却仍在,万古流芳,我嗔怒,为何曲我之意却可传?为何我之真情却不见?官官宦宦之迁升浊事,怎与我生而残凄之事相提并论!香魂不平,乐天仍在感受所谓“同病”。

  完全不同的境遇,却被曲解为“同是天涯沦落人”。对乐天,是斗争之败,会有重来之时;对琵琶女,是命运之悲,但远离繁靡之地岂不是解脱?虽是无奈,但谁又能说那商贾就一定“重利轻别离”呢?或许在远方的他也在思念妻子,可是谁又知道呢?说他的不是,可能是那女子的牢骚,或许是乐天的揣度吧。

  紫陌红尘扬紫薇,本是无情却有缘。谁知偶得《琵琶行》,引来千古误感叹!

【《琵琶行》读后感】相关文章:

琵琶行 教案07-03

琵琶行翻译07-03

《琵琶行》翻译07-04

白居易 琵琶行07-04

白居易的琵琶行07-04

《琵琶行》读后感09-28

《琵琶行》教案的设计范本07-05

文言文琵琶行原文及翻译07-03

《琵琶行》教案设计范本参考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