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活着》有感

时间:2023-11-07 10:37:4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读《活着》有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活着》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活着》有感 篇1

  这段时间通过对《活着》的阅读,这本书给我的感触非常深。活着这本书主要是通过描写福贵悲惨的一生来告诉读者–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强的活下去,要时刻珍惜与家人一起生活的日子。

  书中有很多故事情节让我记忆深刻,尤其是家珍对福贵说的一段话给我印象最深:“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能给你做一双鞋。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这段话是福贵被抓壮丁回来后家珍对福贵说的,充分体现了家珍对福贵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安安稳稳地生活向往。从家珍的话中我能感受到她最大的期望就是一家人能够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她所盼望的幸福生活。

  想想以往在家的'日子,每天都陪在家人身边,那时的生活是多么地幸福。然而随着我不断的成长,现在我已经是一名解放军军人,能陪在家人身边的时间越来越少。每每与家人视频时,我的父母总是不自觉得流露出对我的深深思念。同时,我也未曾想到,那个不懂事的少年如今会无比怀念陪在父母身边时的日子。

  现在很多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人生目标都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打拼,一年甚至几年都没有时间回家去看望父母。我觉得,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哪怕你只是回家在他们眼前转几圈,他们都能高兴很久。我们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要多抽些时间陪陪父母,我们的父母不希望我们有多么的成功,只希望我们在外边能够踏踏实实地工作,平平安安地生活,有时间了能够回家看看他们。

  父母的生活重心永远在我们身上,他们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他们也希望一家人能够一直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所以我们在部队时要多给家人打电话报个平安,说说自己的成长体会,关心关心他们的身体,了解了解他们的近期生活;休假探亲时要多用一点时间陪伴在他们身边,而不是用大把的时间去与朋友吃吃喝喝。父母用他们一辈子时间来养育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他们的晚年时光中,给予他们充足的关心与陪伴呢?这才是我们能给他们的最珍贵最温暖的礼物。

  读《活着》有感 篇2

  第一次接触《活着》并不是通过看余华的小说,而是看电视剧《福贵》。这部电视剧通过改编余华的小说《活着》而拍摄的,那时候奶奶很喜欢看这个电视剧。也许是同样经过那样的年代吧!

  真正读到余华的小说,是同学送给我的.礼物,那是的我并不知道余华,也不知道他的小说,但因为同学的礼物,我很乐意的收下,并仔细的阅读了这本小说。起初,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并不大懂,只是深深沉沉的知道这是一个老人在回忆,回忆以前的日子,以前的痛楚,零零碎碎的片段,读得我懵懵懂懂。与此同时,也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我尝试过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认识主人公福贵,去走进他的悲惨世界,但我依旧还是在门外徘徊,着更激发了我对他的好奇心。于是,我决定上网查查这本书,搜出来的词条十分多,也看见了他的评价更是好多好多,人们不吝惜赞美之词。同时,我也了解到《福贵》是由这部小说改编,但毕竟是改遍,与小说原文内容还是有很些偏颇的地方。

  读《活着》有感 篇3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余华的小说《活着》,让我感受很深刻。这本书讲述了福贵苦难不同寻常的一生。福贵经历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一是家境由富到穷的巨大落差,二是所有的亲人都死去了。尤其是当他所有的亲人都离他而死去时,他心底那种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鲜血都流出来了。但他却奇迹般地挺了过来,依然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到风烛残年之时,依然牵着一头老牛做伴过日子。

  读过了《活着》这本书,想想自己以前的成长岁月,我明白了在人的一生中,总会经历种种磨难,总会遭遇无数的坎坷挫折,总会体验到痛苦难当的心情。回想一下自己,当自己还幼小的时候,总认为没有人喜欢自己,没有人理解自己觉得很是烦恼,总认为被父母责骂,被老师冷落,被同学嘲笑的日子就是痛苦的人生。还认为学习成绩不好,遭遇流言蜚语的打击,遭遇考试失败,就是没有希望的.的人。读过《活着》之后,我才发觉跟福贵经历的这一切比起来,这根本就不算什么!我才知道福贵在经历一种无言的痛苦,一种只能由自己柔弱的肩头去扛的痛苦。

  《活着》说了一种乐观的精神,福贵承受了一切的苦难,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生存,这让我受触动最深。他不过是个普通人,他不懂生存有什么深奥的意义,他只知道活着就是一切了,只要活着什么都有可能。然而跟福贵承担的痛苦比起来,有时候我们显得很消极,遭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开始垂头丧气。现在想想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活着》告诉我,让我相信了只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沧海一粟,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的对待生命!好好活着!正是他想说的,也是我从中明白的一个道理。

  读《活着》有感 篇4

  一个充盈着阳光的下午,我坐在图书馆,翻开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活着》,我有很多的朋友推荐我去看一看这本书,说是非常值得一读。但却拖了好久才看这本书。看这本书时,我哭了好几次,久久不能平复,我的心情变得十分复杂。

  这本书首先说的是一个青年在乡下一次偶然的机遇让他听一位放牛耕田的老人说他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叫做福贵。年轻的时候投生于地主家庭。家庭富裕的他生活过得惬意潇洒,麋乱不羁。可是他却把家里的财产全部赌输了。他的生活变得一贫如洗。他后悔莫及,他痛彻心扉。当他改过自新,准备好好生活的时候,可是因为时代的不停变革,家人一一离去。他送走了父母的离开,送走了妻子的离开。甚至白发人送黑发人,送走了妻子,儿子,孙子的离开。只剩下他和他的一头老牛。他已经老了,这头牛也老的不成样子。他们都还坚强乐观的活着。

  看这本书的时候,无数次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个念头,那就是,他,福贵,他的生活已经如此的艰难,他的处境已经如此的不堪。我甚至可以说他的生活就像是生活在一个房子里,没有一点点光线投进,没有一点点的阳光而言。他为什么还要活着,为什么要这么辛苦的活着,究竟又有什么意义。这就回到了小说的开始,作者说的那句话,“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即使你的生活满目疮痍,即使你的生活千疮百孔,即使你的生活没有什么值得留念的,即使你的生活就是你一个人的独角戏,最后只剩下你一个人,你也要努力的活着,这是你自己的生活。你得活着,费劲心机的活着。只有活着。努力活着的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情,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活着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因为活着,我们可以迎接今天的阳光,因为活着,我们可以感受明天的雨水,因为活着,我们可以看见生命在土壤里不断的开花结果,散发出更加美妙的芬芳。但是,活着的本身也就是一场修行,过程中,我们会遭受各种各样的委屈,面临各种各样的心酸,你会有觉得撑不住的时候,你会有痛彻心扉的感觉,你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与借口想要和这个世界告别,但是,你得活着,你只有把人生的这场修行努力学好,才能迸发出更大的意义与精彩。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后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也是因为我们不得不走。”读到书中的这句话的时候,我感觉非常的无力。对啊,我们来的时候是身不由己,我们走的时候也是身不由己。一切的一切,在时间的面前竟然是这么的仓皇,这么的无力。我感觉自己真的很渺小,很不堪。我们无力承受生活中更大的打击,我们只是游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颗小小的蜉蝣。对啊,生命竟然是这么的无力,这么的无奈。我们活着,只是为了活着,为了证明,我们曾经来过。我们的生活是有意义的。我们要努力活着,去证明我们,我们这个小小的个体,也能够成为最璀璨的光芒。

  生命是每个人的,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想说,我们活着真的不应该因为任何事物,任何事物与我们活着的本身并没有本身的关联。活着的本身就是一种意义。这本《活着》,让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让我看见了生命的韧性,让我看到了活着本身的伟大意义。这是一本非常值得膜拜和咂摸的书,令人回味无穷。当你读过这本书的时候,再回过头回顾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活着,真好!

  读《活着》有感 篇5

  时间真的很残忍,一次次无情的带走福贵身边的人。福贵的一生很悲惨,年少不务正业输掉家产。值得庆幸的是他的妻子家珍一直不离不弃。即使福贵被抓壮丁去充军,家珍也没有选择离开福贵,而是选择担起这个家。家珍是这本书中我最心疼的一个人。

  余华这本书写的太过于真实,生活对我们有剥夺却没说什么时候会给予我们一些东西,活着就是活着,不为任何人,只为自己。

  最后的最后,福贵身边的.所有人都离开了他,他只剩下一头老牛陪着他。福贵一次次的失去亲人,一次次的承受痛苦,何其可怜!

  这本书然我感到沉重,生命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那么容易就会流逝。我不是书中人,却仿佛感受到了福贵一次次的绝望和痛苦。我想我以后会更加的热爱生活,努力的活成最好的样子。活着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任何人和任何事。

  读《活着》有感 篇6

  从这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晚年时对人生的那种态度,平静、洒脱、自然······

  阖上书本,依稀能看见一位老人牵着一头老黄牛在树下经过的场景,背影坚定而落寞。

  我暗叹余华的写作才华,他就像一个外科医生,慢条斯理地将生活的'残酷本质从虚假仁道中剥离出来,甚至以很缓慢地方式,将人们在阅读中可能存在的一个一个又一个像好的方向发展的幻想逐个打碎。

  我想,余华写这篇小说,并不是像让我们因此而悲伤,而是如小说名一样"活着".生命中其实没有幸运和不幸运,生命只是活着,静静的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活着就是去忍受,忍受那些悲喜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一切,然后坚强的活下来。

  活着就有希望!

  读《活着》有感 篇7

  今天终于看完余华的作品《活着》,最打动我的是文中的家珍和小庆,家珍既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还有新时期女性自立自强的倔强,小庆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跑步时把鞋当手套,光脚丫跑步,既让人心疼又让人心酸。而作品又是以福贵为线索贯穿了中国社会从解放前夕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整个社会的变迁,也展现了中国社会向文明的发展过程。

  早听说拍成电视剧《富贵》我打算再看一遍。理解电视剧和作品的不同。

  至于这部小说的.主题与内涵,一直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许多人都认为这部小说太过于消极,过于沉重,对读者可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会有这样的评论也是难免的,因为的确,这部小说从头至尾都浸没在一种悲剧的气氛中,主人公富贵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的离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难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读者读完整部小说,合上书本,看到封面上小说的题目——“活着”二字时,都会思索: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是否像主人富贵一样,活着就是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说的结局——富贵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种消极的观点:人和动物的生命价值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存在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是一种“活着”的状态而已。

  然而我认为上述观点并不完全准确,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惨,但他从未放弃,一直坚持活下去,无论或者是多么辛苦。因此我认为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个道理:活着虽然充满了苦难,但路还得走下去。余华在书中写道:“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责任,是活着的意义,也许生命有些事你无法预料,无法改变,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负责,去担当。因此不论活着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活着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责任。

  读《活着》有感 篇8

  待繁花落尽,《活着》中也只剩福贵一人仍活在世上,让我心惊、心痉。“活着”这两个字眼,总以静默的姿态出现,用一种漫不经心的论调涵盖了曾经的酸楚,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韧度,在我们背后,托起生命的力量。有人说,在家珍、有庆、凤霞、苦根死后,福贵是替他们活着,但若有朝一日福贵也死了,谁又替他活着?难道生命就像链条一样断了,不复存在?

  其实,幸存者无法替罹难者活着,在世的人也不必替死去的人活着,人活着就是为自己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福贵有过三次流泪,三次都到那个医院的那个小房间,三次都是一个人独自面对俨然已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那种叠加的`悲恸也许已不能用哭来表达。那是一种怎样的人间悲剧,儿子、女儿、女婿都接连把这当作人生最后的驿站,空间的重叠和时间长河的暗涌无一不将这种悲情渲染到极致,停滞了时间,静谧了空间,有一种隐忍,坚忍的物质在流淌。

  老福贵依旧没有倒下,依旧活着,坚忍地活着,尽管有一些孤零零的味道。我眼前忽然闪过一丝亮光,与其在苦难之时绝望地死去,不如拭去让人同情的忧伤,轻轻挽起照在脸上的阳光。或者说不如活在当下,演绎生命,绽放异样的光彩。

  连续两届奥运会都因最后失误而无缘金牌的埃蒙斯,应该算是悲情至极,可他并没有像1965年世界台球冠军路易斯那样投河自尽,而是把祝福的拥抱大度地送给了冠军。

  时光流转,生命不息。

  或许我们也应该像老福贵那要正视苦难,勇于活在当下。痛定思痛,重建信心。

  不要逃避,而要正视;

  不能忘记,而要牢记;

  学会活在当下,让一切真实地保留在记忆之中,直到我们慢慢地躺入记忆为止。

  读《活着》有感 篇9

  福贵的一生跌宕起伏,作者余华用着朴实无华的言语叙述着他不平凡的一生。若用一词语概括他的一生,许多人,能想到的应会是“悲剧”,而我却会选择用“活着”一词来概括。

  福贵面对亲人全逝去的惨痛,最亲的人在面前相继死去,却束手无策这种感觉无疑不此刀割还痛。纵观全文,你会发现福贵每个阶段活着的理由都会不同。

  当他被抓去当壮丁时,他活着的理由是为了远方病弱的妻子和年过半百的双亲。活着,是的,在逆境中向阳生长,不为其他,为自己。

  相比福贵,我不由得想起有着同样有着悲惨经历的祥子。但祥子的结局是走向末路的.悲剧,那是多么无望与茫然。祥子苟活于世,活着如无根野草。活着不为自己,也是多么可悲。

  著名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就很好的诠释了为自己活着。露丝幸存下来后有为了心爱的人殉情吗?不,她没有。她爱人舍命给让他存活下去,临死前深情嘱咐让她好好活下去,冰冷的海水葬着他与她曾经的回忆,淹没在那个悲惨的时代,但露丝并未被逝去的男友而愧活着,本来就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纷乱凡尘中为自己活着,简直难上加难。与其说是为自己,还是被人误解读成自我,倒不如说是对人生最好释怀。

  试问在当今社会,真得所有人会为活着而活着吗?成年人的世界遭受到种种挫折,和面对种种生离死别,有多少人承受不了常压抑与黑睛,我们永远不会知道这些人曾遭受怎般打击与绝望,我们曾望见成每年人崩溃和泣不成声的一瞬间。人非草木,纵使外界怎样寒风冻骨,也不能保证自己毫发无伤,而这是我们最终所要经历的事,死亡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后的归宿。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纵然不以满腔热血迎待明日朝阳,也要对朝阳有所期盼。

  愿我们所经苦难后能愈经愈坚,生如逆旅,向阳而生。

  读《活着》有感 篇10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读这句话,似懂非懂。

  这本书很好看,使我花了一晚上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就读完了,读的时候,并未打算一个晚上就读完,读完后就让我联想到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所讲的苦难。

  男主人公福贵似乎一生都活在苦难中,只有在一开始享受了几天富贵日子。从败光家产,到气死父亲,妻儿被接走,明明是准备去城里请大夫为母亲看病,却被人捉去拉大炮,好不容易逃回来,发现母亲死了,女儿聋了哑了,好不容易将女儿拉扯大了,儿子却被抽血抽过多而死,难得为女儿找了个好婆家,不久却难产而死,妻子不久也死了,女婿被水泥板压死,小孙子被豆子撑死。最终和一头老牛相守相依至今。

  即使这样,但他们没有放弃,没有放弃活下去,是他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深深打动了我,是他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深深震憾了我。福贵是不幸的,但他并未用死亡结束他的不幸,而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不幸,换来了晚年的安稳与从容。

  我相信,即使现在再苦再累,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世界会给你回报的,就如史铁生,在20岁双腿瘫痪时,如果他选择放弃生命,也许就没有我现在所认识的史铁生。

  一切已然,必属本然,必然与当然。

  读《活着》有感 篇11

  记不得当时是怎么得知这本书的,印象中是一口气就把它读完了!我曾经开玩笑地对表妹说:其实我的内心很丰富,完全可以写一本书,只是我不知道怎么表达。表妹大笑着说:得了吧!照你这样说我也是,其实我说的是心里话。

  我是一个爱思考生命意思的人,从初中到大学没有中断过。

  读到高中以后呆在家里的时间就少了,那时候学习任务也重,每次放假回家都是狠狠地休息,对于村里发生的变化无暇去留意,只有偶尔几次听到姥姥和妈妈不经意的说起:“某某不在了”,我才若有所思地从玩命的学习和放荡的休息状态中回过神来,开始回想自己和那个不会再出现的人所接触过的一切,没有多少片段,也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印象中最深刻的还是小时候:带着我们一群小孩儿出去捉鱼;偷了她家菜园里的一颗菜苗被追到老远;做了坏事担心被找上门不敢待在家;把用过的火柴盒积攒起来留个我们……

  后来不知是由于我出去上学很少在村里了,还是他们年纪大了到闺女家里养老去了,慢慢地,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彼此都不知不觉的消失了。

  我对他们那一代人是有感情的。

  我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外公的爸爸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去世的,那时的我基本没有什么记忆,印象中他陪我愉快的玩耍。外公的妈妈是在我高三那年去世的`,我和她一起生活的时间很长,算上我是四世同堂。我听到很多关于他们年轻时的故事,看到过属于那个时代的印记。这一切让我深深地着迷,多变的时局注定他们动荡的人生,他们的经历太有魅力,太有代表性!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愈显珍贵!我曾经想过穷追不舍的追问下去,让他们给我一次说个够,那样我便可以组织一个完整的体系,把前前后后都联系起来,纵然没有编排成书的能力,也不至于眼睁睁的看着它们消失,而我最终没有细细的去追问。

  《活着》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渴望。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通过和小说中主人翁——福贵聊天的方式,道尽了中国过去六十年里基层老百姓的生活遭遇。从清末明初,到国共内战,再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太多的不平凡,那些一次又一次的社会变革,只有基层的老百姓才能够深刻的体会。福贵一生的悲剧无不和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他几十年里生活的变化就是中国当年历史的缩影。

  福贵本是地主家的少爷,因为年轻时嗜赌成性输光了家业,气死了父亲,成了佃农,在一段时间的懊悔和迷茫之后开始重拾对生活的希望。不久,在他去县城为老母抓药时,却意外地被部队抓了壮丁。母亲坚信他不可能又去赌博,等到他从枪林弹雨中侥幸逃生回到家里的时候,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带着两个孩子,而女儿也因一场病变得又聋又哑。“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好像一切又可以回到福贵离家前的情形,纵然辛苦,至少有希望。但是整本书就是这样:在每次从磨难中出来,读者长吁一口气就要产生美好幻想的时候,“希望”都被现实中的一次次死亡击得粉碎!

  这是一部让人读起来感到沉重的小说,作者没有刻意地夸张、渲染,而是用一种平静、缓慢的方式娓娓道来。在平白无奇的叙述中,把读者一点一点的带入,等你看到最后一页,阖上书本,那种苍凉的不快感油然而生,让你久久无法平静。

  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知道: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我们不断受到各方列强的侵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最危险的时刻。当把外面的敌人赶走以后又经历了内战。等到新中国成立,偌大的国家百废待兴,我们在夹迫中曲折向前。福贵的一生是苦难的、不幸的,这所有的苦难都是我们国家的苦难,所有的不幸都是我们国家的不幸。在为福贵的遭遇而感到心痛时,同样为我们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而心痛,她一路历经风雨,披荆斩棘。事实证明我们的民族是坚强的、伟大的。无论我们过去的生活多么困难,无论我们的民族受到多少迫害,我们最终都像书中的福贵一样,坚强地活了下来。苦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抱有团结、不屈的心。

  另一方面,《活着》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在繁华落尽,洗尽铅华之后,让我们思考活着的终极意义所在,我这个年岁很难去理解。在大二的时候,老师曾经问我们:“人为什么活着?”我记得当时的回答是:“活着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没有为什么。”

  读《活着》有感 篇12

  《我们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的作者是史铁生,我们从课文《我与地坛》中了解过他,活着是美丽的——读活着有感500字。我们知道了他是个残疾人,知道了他的主要经历和主要成就。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的母亲,在《我与低坛》中,我被深深打动了,这是位多么伟大而苦难的母亲。于是,我看了这本《我们活着的可能性有多少》,希望发现更多关于史铁生的事,当然还有他的母亲。

  他在《我与地坛》中写到: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让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文字间透着哀伤和悔恨,因为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母亲已不在,他已不能再做一点作为子女该做的事,唯一能做的就是哀叹和回忆。

  他回想起小时候,他问母亲:“你给大伙买过糖吃吗?”母亲回答:“为什么我要给大伙买糖?”“那你结过婚吗?”母亲大笑,揪着他的耳朵说:“我没结婚就敢有你了吗?”而当时他怎么会懂得这跟他有什么关系。每次想起这些,他总是禁不住笑起来,然后望着天空,眼中闪过泪光。我想不只是他会这样,任何一个了解他、关心他的朋友,甚至读者都会为之感慨。

  史铁生的印象里,年轻时的母亲漂亮,且天性浪漫。她有过很多愿望,而愿望多的人似乎注定生活的不快乐。史铁生的姥爷在他未出生前就离开了人世,也因此,他的年轻的母亲没上成大学,很多梦想随之消散。长大后的史铁生还未有工作却已双腿瘫痪,以后他便悄悄的.学写作,他的母亲知道后,跟他说:“我年轻时的梦想也是写作。”但她说这话时,是那样惭愧地张望四周,看窗上的夕阳,看院中的老海棠。

  在史铁生四十六岁那年,他第一次回自己的涿州老家,去看母亲出嫁前的那间小屋,他想:那时我在哪儿?那时是不是已经注定,四十多年后她的儿子才会来看望这间小屋,来这儿想象母亲出嫁时的情景?

  他幻想自己在拒马河畔,看见一个19岁的年轻姑娘,那就是他的母亲,在桥上邂逅了他的父亲。然而这一幕只是虚幻,即使它是真的,那也只是发生在四十多年前。现在母亲已经走了,走了二十年了。

  史铁生的一生能说坎坷,而他的母亲何尝不是呢?

  当他再次想起小时侯调皮的问母亲“你结过婚吗”,然后惬意饿一笑,在含泪望向天空时,是否会看见天上映出的那张饱经风霜却扔微笑着的母亲的脸,擦干眼泪,微笑着,像个孩子。

  读《活着》有感 篇13

  “有庆再也不会从这条路上跑来了。”每当我看见这句话时,就会想起那本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悲伤的书——《活着》。

  这本书以旁观者的身份写了富贵“精彩”的一生,而他的“精彩”莫过于年少不懂事,嗜毒如命,败光了家产,气死了父亲。母亲生病,他在求药的过程中被抓去当了壮丁。回来时,母亲已染病而死,后来,妻子和女儿也死了。

  这本书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有庆的死了。在这里生死就像玩笑一般,富人的命值钱,而穷人的命便如粪土一般,在旧社会的.背景下,权力地位显得格外重要,而生命的去留却是格外的草率,有庆的悲哀不是死亡,而是他怀着对生活的美好念想和对社会的善意去对待着生活中所有的人或物,而现实回报给他的却是残酷的死亡。是人性的自私,是生命的草率。那些人,配不上他的善良。

  对于富贵而“精彩”的一生,我只有着感叹,没有可怜与同情,他的一切都是他自己造成的,每个人的生命质量都一样,只是你怎样体现,怎样发挥,他自己选择了好吃懒做,选择了吃喝嫖赌,才使他的人生走向了悲剧,并不是命运捉弄了他,而是他摧残了生命的质量,并不值得可怜。

  富贵能接受前半生的艳福,自然也接受得了后半生的苦难。他前半生活着是为了物质的索取,后半生则是为了单纯地活着。书中也提到了,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这不免有些消极,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人活着是为了提升生命的价值,是为了世界的进步而活着。

  年少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不要让自己最后只为活着而活着。

  读《活着》有感 篇14

  平静的近乎冷酷的笔触,余华用他哲学的思考为我们勾画出了血肉丰盈的福贵;艰难的近乎残忍的人生,福贵用他那悲剧的命运向我们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与活着的意义。

  鲜红的`封皮,一本《活着》,我几乎是哽咽着踏在福贵的人生之路上,每走出一小步,我都能感受到苦难的沉重,感受到泪水的微不足道。空气中处处弥漫着绝望的叹息,精神的支撑似乎随时会被瓦解,会在眨眼间烟消云散。福贵几乎时时身陷生与死的边缘,痛苦的挣扎,忍受着至亲们一个个的离去,在一次次希望的破灭中坚忍不屈的依旧活着。

【读《活着》有感】相关文章:

读《活着》有感07-02

《活着》读有感04-20

读活着有感03-13

读《活着》有感10-11

(通用)读《活着》有感08-17

读《活着》有感范文10-24

【通用】读《活着》有感09-09

余华《活着》有感03-29

读《活着》有感15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