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人物事迹集锦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吧,事迹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那么拟定事迹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工匠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
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极致:焊点宽 0.16毫米 管壁厚0.33毫米
“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就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
专注:为避免失误 练习十分钟不眨眼
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坚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发动机
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正是这份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这里。35年,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这个数字,占到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总数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专注和坚守创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落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累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专注做一样东西,创造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高凤林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2
刘丽扎根采油井场近30年,用勤奋与韧劲解决了一个个生产难题。她带领“刘丽工作室”全体成员,先后实现技术革新1048项。
用团结与创新培养了一批批石油领域人才,在实干与奋斗中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石油精神。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
“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父亲这样说,艾爱国就在几十年的焊工岗位上这样做。
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艾爱国,站在领奖台上说,我热爱这个工作,热爱,我就有激情。短片中,普通青年焊工艾爱国,面对紫铜牢固焊接难题,敢于多次尝试。面对次次失败,绝不气馁,提出采用当时尚未普及的氩弧焊工艺焊接。这种技术需要长时间面对高温,汗流尽了,人消瘦了,戴着石棉手套的手起了无数血泡都没使他动摇,最终一举成功。成功的他依旧不断钻研,改进技术,并将自己的绝技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年轻人。
71岁的他,面对新的难题,依旧迎难而上,挑战高难度。不断创新,在技术突破时他常说:“焊工易学难精。我对自己的技术要求是达到极致。”
朴素的话语,蕴含精深的'道理。
极致,就是最高的造诣。艾爱国在焊接工的岗位上,对待自己的每一件焊接作品都精雕细琢,做到极致。那么,在我自己的教育工作岗位上,我应该怎样做到极致呢?
满怀激情。正如艾爱国所说,热爱,就有激情,激情,就有创新。几十年的教育工作,是积累了一些教育经验,然而这些经验是在过去中积淀的。有些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教育教学。就拿眼前的疫情来说,线上教学就是我们要攻克的难关。
平台使用可以学习,但与学生隔屏的情形下,如何能有线下教学的现场感,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呢?网络上推荐了一些老师的做法,这些做法适不适合我所教的学生?我的学生每天在家里是怎样的状态?网课时使用的是手机、平板还是电脑?网课时家中有无父母陪伴?会受到哪些因素干扰?这些疑问是通过冷冰冰的问卷调查?还是通过有温度的通话沟通?我想,真正的热爱,会让人充满激情的工作,做到极致。
学无止境。为跟上时代发展,花甲之年的艾爱国开始学用电脑,打字、制图,无一不能。主动学习,自己提升,将自己的经验撰写成论文、书籍,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反观自己,虽也能做到主动学习,毫无保留地传递。但在自己总结,精炼文字方面做地非常不足。学习,也要追求极致。学必思,思必记,整理成文,才是可以不断传递的经验。
勇于挑战。无论何时迎难而上,艾爱国的故事警醒着我。“双减”之下,疫情之下,教育面临无数挑战。作为一名有着多年党龄的一线教师,要敢于走出舒适区,挑战面前绝不后退,默默坚守,耐心、创新地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这才是一名党员应有的优秀品格!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4
洪家光,中共党员,1979年12月出生,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数控技术专业,现任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曾先后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谈起1998年刚从技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的心路历程,洪家光说:“每天与零件打交道,同样的动作做几千遍,我当时也曾迷茫过。但渐渐我想明白了,没有平凡的岗位,每一个岗位都有自己价值,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加工好每一个零件。”
叶片是航空发动机重要的`组成部件。20xx年,公司接手了一个难度巨大的任务——打磨飞机发动机叶片的滚轮,并且要把误差缩小在0.003mm内。被称为“拼命三郎”“工作疯子”的洪家光主动请缨,带领团队经过10多年的马不停蹄,上千次尝试,将误差缩小到了0.002mm。
此后,他又先后攻克了多个国家新一代重点型号发动机叶片磨削工具金刚石滚轮的加工课题,改写了公司金钢石滚轮大型面无法加工的历史,创造了让同行惊叹的佳绩。此项技术的应用累计为公司创造产值9200余万元,并已成功授权为国家发明专利。这个重要的突破写上了“中国制造”,留下了洪家光的名字。
20xx年,洪家光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这是洪家光微信朋友圈的个性签名,也是他实现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340多个技术难题的精神“密码”。
20xx年2月3日,洪家光作为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首棒火炬手,传递冬奥火炬。他说:“作为新时代的航发人,见证并亲历了航空发动机事业迎来新的春天,参与其中、奋战其中,这是人生的机遇,也是奋斗的舞台。我将以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姿态,继续扎根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一线,刻苦钻研、攻坚克难,奋力跑出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加速度。”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5
身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量具钳工、中国兵器首席技师、“三晋工匠”的周建民,从业39年来共完成1.6万余套专用量具,没有出现一次质量问题。他制作量具不借助任何机器设备,全凭眼看、耳听和手感,就能使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而今,他的任务就是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
“带徒弟是一个技术分享的过程,是快乐的。教徒弟能够促使师傅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徒弟的成功也是师傅的成功。”多年来,在该集团工会组织开展的师带徒活动中,周建民总是毫无保留地手把手教徒弟,凭借特殊的带徒体系,成为大家争相追逐的“明星”,不同班组、不同工种的职工纷纷想要拜他为师。
严要求、敢放手。在带徒弟的过程中,周建民是出了名的严格。量具是产品的“先行官”。周建民所在班组生产的专用量规,大多用来检测军工零件是否符合标准,所以对量规的精度要求极高。“量规的精度最高可达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比绣花还细。”周建民说,虽然对徒弟要求严格,但也要让他们放手去干活。周建民在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后,会让每一个“新手小白”尽快上手实践,大胆尝试。
一人一册一方案。周建民会根据每名徒弟存在的不同问题,因人而异,制订出适合其实际的目标,并将自己多年来归纳、总结出的“三要诀加工法”“冷热配合法”“基准转换法”等生产中的绝技绝活、先进操作法编写成册发给每一个徒弟,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为公司生产的`骨干力量。
20xx年,周建民的徒弟刘希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山西集训队,但高强度的训练让他有点吃不消,想要放弃集训。周建民看出了刘希的心思,说了一句让刘希至今难忘的话:“天道酬勤。”师傅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刘希。最终,在此次大赛中他取得个人第五名的成绩,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6
20xx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各国元首都收到了来自中国的国礼。这个中国的国礼被命名为和美,是放在金盘子里的颜色明亮的白丝巾。这条白丝巾特别是谁也抓不住。因为这条丝巾来自有近三千年历史的锻炼技术。
传统的锤子雕刻作品大多是铜器,金银器上的锤子雕刻很少,被命名为和美的国礼,设计要求是非常美丽的银器锤子雕刻。更加困难的是,作品所需的纹理不是规范的几何图形,而是要求呈现纺织品自然柔软的垂下状态,表现纺织品的自然皱纹,在宽度只有0.1毫米的皱纹中也要刻上图案,表现纺织品随着光线的`移动而产生的明暗变化如何把只有0.6毫米的银片变成这个国礼?锤子使用的主要工具叫做锤子。古代的锤子工匠可以用锤子在金属器具上刻出千变万化的浮雕图案。在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现场,中国技术美术集团锤击师孟剑峰已经敲击了23年锤击,作为行业名人,他被命令制作这个国礼。工果你想做好工作,你必须首先利用它的工具。一个独特的锤子雕刻作品需要设计和创造最合适的锤子。孟剑峰从古代锤子触摸前辈的智慧,从古代法律探索启示路径。8天后,孟剑锋终于制作了丝巾图案最难的锤子。
其次,实际面临的锤子对象是厚度只有0.6毫米的银片,比蛋壳厚一点头发。根据设计图案,在这片薄银片上挖出细微的经纬线,交错成细致的纺织纹理。在锤子的过程中,如果用力稍微多一点,把银片敲透的话,整个作品就会放弃工作废弃。这就是传中不能出现百万分之一的错误。但是孟剑峰做的,国礼的作品终于完成了,在金色的盘子里,白色柔软的丝巾自然重叠,收到礼物的人想拿那条丝巾。现在这个锤子的国礼已经成为行业技术传说。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年轻就该有梦想与坚守。青春应该属于梦想,因为梦不断地去追求去奋斗的青春才是最美丽的。梦想人人都可以拥有,而能够一路坚持下来的人却很少。我们在追梦的过程中会遇到迷惘与挫折,这属于一个追梦者的人生滋味。看看这些“大国工匠”哪一个不是千锤百炼,哪一个不是呕心沥血,他们为了做好每一道工序,无数次做着同样的工作,进行着反复的操作。
争做自己行业的大国工匠。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将简单的招式炼化成自己的绝技,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人生的精彩,他们以其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在通往工匠的路上砥砺前行,为公司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知识和技能,我们要不断地进步充实自己,扎扎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8
师傅带徒弟是长期从事技术工作的常见模式。小刘宾告诉记者,回顾自己近40年的奋斗历程,首先要感谢自己的师傅。
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了学习苏联劳动储备制度,并设立了技术学校,贯彻教学原则,培养既有文化技术理论又有操作技能的工人。据小刘宾说,他的主人是中国第一个技术学校的学生,他去苏联学习技术。
考核是拜师入门不可或缺的。“第一次见面,师傅问我,你当兵回来会怎么办?我说我什么都做不了,然后他给了我几个问题让我解决。”小刘宾回忆说,师傅给出了六个三角函数公式,要用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
“虽然我没有完成高中,但这些事情对我来说仍然很简单。在军队呆了三年后,我没有放弃对文化课程的。学习,解决了一个方程,然后推出去验证。结果,数字是合适的.,我感到非常兴奋。”主人看到,问题解决得很好,让刘向宾跟着他学习。
铣床是机械加工中最困难的工作之一,它需要很好地掌握数学、物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因为以前没有数控机床,都是手动机床,所以手动计算要求很高,空间尺寸的测量也应该准确。
小刘斌说,第一批技术人员,思想有点保守,尤其是在教“独特技能”时,不能相信的人不会传播。一些航天产品的关键部件,通常白天不做,晚上锁门。工作完成后,第二天黎明,主人会让他拆除所有的工具和夹具。
“现在不一样了。我当师傅,带了30多个徒弟。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我所有的技能都教给他们。”小刘宾告诉《新京报》,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上天堂,所以任何一步都要做好。没有99.9%的产品,所有产品的标准都必须是100%。这也是师傅给他的教导。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9
他们技艺精湛,比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他给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的误差。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他们每天都在精益求精,每一刻都在一丝不苟的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可以说学习伴随一生。在他们的人生中有对祖国的责任,有对单位的责任,有对自己的责任,正是这责任的信念支撑他们走到中国第一。
高铁研磨师宁允展,深海钳工,管延安。船上缝钢板这些人物的事迹更加突出了他们的责任感对国家的责任。
20xx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事迹学习心得(篇7)通过观看《大国工匠》给我了很多启发。
《大国工匠》主要讲述的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他们以精炼的技术,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的兴盛,更加的繁荣。
有时候,一毫米的厚度就有可能导致致命的危机,在那时候机器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通过双手打磨一件零件,只有凭借技艺的高超才会拥有超凡的能力。
《大国工匠》就是给我们诉说了技艺的重要性。带我们认识了高超的技术人员,告诉我们在工作方面,我们要一丝不苟,要坚持不懈,更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只有拥有高超的技能才能永垂不朽。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0
小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小徐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小徐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小徐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在无比艰难的两个多月里,小徐和队友们挖出了300多千克药,且成功排除发动机故障,而他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结束后双腿几乎无法行走。
像这样危险的任务,小徐已不记得完成多少次了。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小徐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28年过去了,小徐已不再年轻,同时进厂的工友们都已离开或调换岗位,只有小徐一直坚守,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呐!”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1
从1987年参加工作至今,徐立平一直从事着极其危险的'航天发动机固体动力燃料药面的微整形工作,相当于在炸药堆里雕刻火药。
他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实践,自学数控知识并亲手设计出多个改良设备,大大提升了药面雕刻精准度。他为火箭上天、神舟遨游、北斗导航、嫦娥探月等一项项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精雕细刻”,以匠人之心,用双手助力着大国航天梦。
20xx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先进事迹张路明坚守科研一线近40年,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战神”称号。
他主导研发了我国四代短波通信产品,曾带领团队成功解决边海防通信难题,他和团队助力新一代战机、新一代通信网络等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屡屡为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立下功勋。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2
洪家光以精妙绝伦的手艺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潜心研究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39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他先后完成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3
刘湘宾,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国家高级技师,现任7107厂首席技师,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劳模创新工作室、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航天九院首届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宝鸡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曾获“全国技术能手”、 “中国质量工匠”、“陕西省劳动模范”、“三秦工匠”、“航天贡献奖”等多项奖励,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航天报国是他的理想,“攻坚克难、精益求精”是他奋斗历程的真实写照。参加工作以来,刘湘宾先后解决了铝基复合材料的难加工、精度难保证等系列技术难题;改进了国家重点型号和传统加工方案,提高效率3倍以上;自制特种工装夹具及刀具,提高了产品合格率等等,为我国重点型号防务装备、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以及二代导航卫星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宝鸡是西部工业重镇,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拥有各类技术工人30余万人,近年来围绕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先后实施工业强市“1459”工程、“一四五十”发展战略。始终坚持全力培育产业工人成长的金色土壤,着力在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领域探索创新,初步形成与五大产业集群相适应的`改革政策体系,一大批优秀技术工人秉承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成长为“宝鸡工匠”,他们以精湛技艺、精致产品、精细品质,打造了宝鸡制造、宝鸡创造的亮丽名片。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4
刘更生教授是研究中医文献的,近十多年却业余玩起了砖刻,他戏称自己为“砖家”,他的玩法在国内可谓独树一帜。
到了刘更生的工作室,就是到了一座砖刻的文化宫。砖刻的表现形式包括真草隶篆、阴文阳文,内容又多涉岐黄,出自中医典籍。一见面,刘老师就在两面砖架墙中间,给我们介绍他最为心仪的几块砖刻作品。“二至丸”是他的中药方名系列作品之一,篆书,刻在半块青砖上,构图取太极之意,阴阳合一,画面古朴而生动,又合于这一药方“冬夏二至”的内涵。“知道”二字大气典雅,刻在一块红砖上,对书法颇有研究的苏斌先生一眼看出,两字取自泰山经石峪石刻。刘更生连称“慧眼”,说这两个字确实是他从经石峪石刻拓片上摹来的。
在砖刻作品“一千砖头富翁”前,刘更生大笑自嘲:“这方砖完全摹自齐白石先生的`一方印‘三百石印富翁’,哈哈,我比白石翁还富有!”至于“一千砖头”的来历,刘更生却按下不表,给我们卖了个关子。隶书砖刻“三耕堂”,是刘更生去年虚岁六十时,用于总结和自勉的一件作品。他说,总结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生活经历,可概括为“三耕”:一是一辈子当老师,卖嘴皮子,可谓“舌耕”;二是专业为中医文献,搞中医古籍整理,早年没有电脑,天天爬格子,是谓“笔耕”;最近十余年,喜欢上玩砖刻,就是“刀耕”了。加起来凑成“三耕”,他就成了“三耕堂主人”。
一名大学教授为何喜欢上了砖刻,刘更生给我们谈起“一千块砖头”的缘起。20xx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从千佛山校区迁往新校区长清校区。老校区有一座文献楼面临拆迁,此楼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比山东中医药大学(原山东中医学院)建院还早。从大学时代起,刘更生在这座楼上学习工作了30年,建立了很厚的感情。20xx年,当得到这座楼要拆掉的消息,刘更生实在不舍,就想留下一些砖作纪念。一座历经半个多世纪老楼,在铲车轰鸣声中很快被夷为平地。同事郭栋得知他的想法,从工地的民工手里“抢救”了上千块红砖头,雇了一辆农用三轮车帮他拉到了长清校区的家里。刘更生激动不已,就将这上千块砖头存放在自家储藏室。这些废砖头以每块五毛钱买来,刘更生为此付了七百元钱。
望着散作一堆,回归原初状态的“文献楼”,刘更生忽一日萌生了一个念头。他从小喜欢篆刻,想用刻刀让这堆砖头重获生命。当他拿起刻刀在砖头上试了试,不觉心头一震,这砖头质地密实均匀,竟然是很好的镌刻材料。从此,一块块废砖在刘更生的刻刀下活起来,镌刻的内容围绕《黄帝内经》和传统文化,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变,每一块砖刻都匠心独运,力求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不知不觉,刘更生已坚持砖刻十余年,砖刻作品已完成300多件,开辟了独具风格的艺术门类。刘更生的砖刻作品做成的拓片,成了山东中医药大学对外开展文化交流的靓丽名片,他的名气也逐渐大了起来。
本来,刘更生的砖刻材料限于那一千块红砖,随着名声大了,一些朋友主动为他搜集古砖。这搜砖、赠砖的背后,又有一串可资纪念的故事。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5
今天,央视新闻推出一档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那些劳动者用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而这个星期四晚自习的时候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大国工匠》,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在这个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借这8双手向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致敬!
早期的大国,即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真可谓是勇敢的探险者、拓荒者。他们勇于向未知挺进。当其他欧洲国家的活动范围还仅限于欧洲本身时,葡萄牙、西班牙已开始了对欧洲外的土地的探索与争夺。于是,世界第一次被瓜分、地理大发现等都成了西班牙、葡萄牙的“杰作”,这两个国家也从外部掠夺来了大量财富。而最终,他们衰落了,因为他们的贪心、享乐之心等等。荷兰、俄罗斯两国人民的坚强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荷兰在独立前的抗争着实令我叹服;俄国人在强敌临近之际的英勇无畏令我对其深表敬佩。但是,荷兰成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活例子,苏联最终也未脱出僵化的模式。英国、法国、德国都曾拥有强大的军队,同时也有强大的综合实力。若是和平地、与时俱进地发展,他们不仅不会成为明日黄花,而且还会使世界人民少受些磨难。但他们的野心决定了他们失败的命运。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将所学来的东西快速、充分地消化利用的国家,可他们唯独没有学会与人为善,并最终葬送在自己的野心和缺乏远见上。美国从独立到现在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间运用了各种手段,极力地使自己获得的利益最大化。虽说美国崛起的手段没什么值得赞扬之处,但是其维护主权的坚定、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从这9个大国的兴衰史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崛起的过程中全部奉行扩张政策,而这扩张政策也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的衰败埋下了祸根。不论是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来看,还是从现在的国际形势来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决不能重蹈列强们的扩张政策的覆辙。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中国是拥有悠久文明史的礼仪之邦,是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国的崛起要不损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时要为构建和谐世界尽我们的一份力量。在我们和平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应学习那9个大国在扩张中体现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气,善于学习和借鉴的品质,也要注意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些大国曾有过的贪婪、野心以及取得些许胜利后的得意忘形,则是我们要严防出现在自己身上的问题。只有在努力维护和平的前提下的锐意进取、团结、独立、自主并不断创新,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才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喜人的成绩。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进步,因为国家是由一个个个人组成的。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爱好和平不仅仅是对国家的要求,它们同样也是个人应做到的。我们每个人都应有一颗爱国、进取、和平、创新之心。只有我们每个人不断进行自我提高,我们祖国的实力才能逐渐加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才会不断提高。当然,我所谓之人人进取等并非是说每个人都要按同一种方式去做事,而是希望我们人人都怀着强大祖国的理想去为祖国的发展而拼搏,并在此基础上发扬自己的个性。我认为,发扬每个人的个性十分重要,因为人的个性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扬,是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前提。
这部纪录片是品读历史的见证,更唤醒了人们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它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相关文章:
大国工匠精神的人物及事迹09-23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01-09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心得10-27
大国工匠的事迹11-03
大国工匠事迹02-27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精选12篇)10-04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1篇02-15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5篇06-13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2篇06-14
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3篇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