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书读后感

时间:2023-11-13 08:50:0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两地书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两地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地书读后感

  两地书读后感 篇1

  在大多数人眼中,鲁迅,或许是一个头戴盔甲,以笔为矛纸为盾的救国救命的勇士,然而读过了一些他与许广平的书信《两地书》,这位伟人的形象在我眼里更加立体了起来。

  这本书留给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他们二人通信之间称呼的变化,从“吾师”到“迅师”,从“广平兄”到颇有戏谑意味的“H·M”,就从这些称呼里,我仿佛见证了他们两个人从相识到相爱的幸福,而这样的幸福,在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还有令我动容的,是他们之间思想上的碰撞。在思想上,鲁迅年长许广平17岁,他的想法更加深刻和直接,但是他在信中并不会过多的与许广平展开争辩,每当要说起许广平不爱听的“老实话”,都会一再小心翼翼地说:“我说这些,大概你又不喜欢听了。”我觉得这样的默契,这样的爱情,无关年龄,充满了温柔与鼓励。

  我看到的大部分可能是他们生活中简单美好的那一面,他们的生活因为有了对方的存在而焕然一新,这也是鲁迅先生能更专心地应对当时黑暗的社会,以文字医治当时社会的原因吧。

  两地书读后感 篇2

  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信有多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对傅雷来说,他自己再忙也要写信,写很多内容。毫无疑问,对傅聪来说,是这一封封写满关怀的家书,陪着他走过人生最重要的时期。

  在家书中,有着傅雷对艺术的心得感悟。他认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得忠于艺术,保持艺术的完整性,为艺术而献身。要经常与社会接触,能保持对艺术的新鲜感和专一的注意。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在家书中,有着傅雷的教子之道,在傅聪大赛将即时,他说,得失置之度外,胜败兵家之常,以君子之心度人,作为借鉴之助。在儿子情绪低落时,告诉儿子学会坚强,学会适应环境,不要被外界干扰。得知儿子回国与苏联乐队合作,傅雷建议他从大局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在家书中,有看傅雷对儿子深沉的'爱,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你回来了,又走了,许多新的工作,新的忙碌,新的变化等着你。你是不会感到寂寞的,我们却是静下来,慢慢地恢复我们单调的生活,和才过去的欢乐和忙乱对比之下,不免一片空虚。”

  父爱是什么?是共意时的安慰劝导?是亦师亦友般地陪伴与教导?抑或者是得意时告诫的切勿自满?

  于傅聪而言,父爱就是那漂洋过海的一封封书信,搭建起一座名为“父爱”的桥梁。

  两地书读后感 篇3

  1954年,傅聪离开中国,前往了相隔万里的波兰留学。至此,12年的书信便就此展开了。

  傅聪从小在专制和严厉的家庭中长大,也常常因为一件小事遭到父亲的殴打。由此可以看出,他们父子两个关系并不是很好,两人的'鸿沟也越积越深。

  但是傅雷于1945年1月18日晚写出了第一封家信,也就是傅聪走后的第二天。整封信都表达了傅雷的懊悔之情,以及对儿子思念。随后的几封信中,也都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当傅聪有比赛,压力很大,傅雷得知后,书信一封——“烦闷时,可独自上街走走,看看古教堂、古建筑,或是到郊外散散步,多接近大自然,精神即会松动。”当傅聪比赛获奖时,傅雷不再吝啬夸奖——“你弹琴的成绩,叫我们非常高兴。”当傅聪历经感情痛苦时,傅雷像朋友一般为他开解——“我以前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儿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不免感触万千,但不要刻骨铭记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在着凭吊的心怀。”或许,从这时候开始,傅雷真正懂得了如何做父亲。

  书中虽然没有明确写出傅聪的回信,但是在傅雷的信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傅聪是十分信任傅雷的,并把自己的感想都写到了信中。

  《傅雷家书》不只是一封平凡的家书,它更像是一部体现父爱的书籍。

  两地书读后感 篇4

  父母对儿女的感情永远是深切的,体贴的,无微不至的,傅雷对自己的孩子也不例外。从这一百多篇家书中,我们便能感受到傅雷对自己儿子的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

  傅雷在这些书信中,告诉了儿子处世之道,告诉他如何做人,告诉他如何搞艺术,甚至如何对待生活,爱情等问题。虽然,书信中关切的话语带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威严,但是,我们仍能从中看出傅雷对儿子的关爱,期盼,同时也可以看出他们的父子情深。

  傅雷的爱体现在点点滴滴中,他常常在信中教儿子做人处世之道,如:“手插在上衣兜里比插在裤兜里更无礼貌”,“双手不拿刀叉时要平放在桌面上。”等。他还对孩子的思想十分注重,他说过“唯有把过去的.思想包袱一起扔掉了才能得到真正的精神上的和平恬静,才能真正心胸开朗的继续前进。”足以见得,他在教育孩子时,总是能发现孩子所处的状态,并且针对这些教育孩子。在艺术方面,他要求儿子真诚地爱艺术,发扬艺术,提高艺术的品味鉴赏力,要求儿子以开阔的胸襟拥抱不同风格的音乐。这些事情虽然琐碎,但无不体现出傅雷对儿子的无限关怀与深沉的爱。

  这本家书以一种家常谈话的口吻来展现,字里行间流露的是质朴与亲情,它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让人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忘怀,让人感受到虽然分隔两地,但是心在一起。

  傅雷对傅聪的爱是细腻深沉的,而傅聪也同样爱着,崇拜着父亲,他说:“赤子之心,爸爸的信从头到尾贯穿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个。”

  两地书读后感 篇5

  “多少读者来信,希望我多跟他们通信,可惜他们的程度与我相差太远,使我爱莫能助。”这是傅雷给傅聪的信中提到的,傅雷很想给傅聪来信的,那么傅雷为什么要给傅聪写家书呢?有四个原因,傅雷在1955年5月的信中有提到过,傅雷写信不是空唠叨,而是有好几种作用,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1954年,傅聪留学波兰,傅雷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在信中时刻用约韩。克里斯多夫的.例子来启发傅聪。同时傅雷会关注傅聪,时刻告诉她不要早恋,给傅聪讲清楚学问与爱情的关系,这些都可以看出傅雷即使与儿子在不同的地方。傅雷都时刻开导傅聪,虽说儿子留学在国外,但是傅雷会为儿子抄古诗文,让儿子提高文学素养。

  1961年,傅聪找到了自己的伴侣弥拉,远在中国的傅雷异常兴奋,在信中,他这样写道:“我们虽远隔万里,可是也跟着你们生活在一起。”这可以看出傅雷对傅聪和弥拉的挂念,以及对他们深深的爱。1966年8月12日,是傅雷夫妇写给他们的最后一封信,傅雷夫妇在信中说道:“想象我们的孙儿在你们的客厅及厨房里望着我们的照片,从而认识了远方的爷爷奶奶,这情景又是多么叫人感动。”我不知不觉流下了泪,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傅雷夫妇都惦记着傅雷的儿子,两地书,父子情!信中日常的叨唠和苦心孤诣的教育,都体现着深深的父子之情。

  两地书读后感 篇6

  分属两地,隔着汪洋大海,父在此岸,子在彼岸。傅雷父子之间的情谊即使相隔汪洋大海,也只是小小的距离。

  “孩子勇敢些,别怕,别踌躇,而最要紧的事是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这番话是傅雷对孩子在进行鼓励。傅雷总是在孩子低沉的时候给予鼓励,为孩子指明前行的方向。傅雷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培养两个儿子成才,对远在异国的儿子关心细致入微,从工作到生活,他为了不让傅聪担心自己,特地隐藏病情不告诉儿子,这体现了浓浓父爱。他们父子,虽然相隔万里,距离没有阻隔他们之间的爱。《傅雷家书》之所以好,不在于信的内容,而在于他们父子之间是真诚的、浓郁的.父子情谊。

  还有一句话我十分喜欢,那就是“不接到你的信,心里总是不安”这句话,体现了傅雷对儿子情感的寄托,十分牵挂儿子的情感,他们父子之间有一根看不见的线连接着二人,“家书”便是这根隐形的线,是他们父子间的牵绊,也是羁绊。

  “厉行节约,自制也应竭力做到”这一句话,让我想到了我父母从小对我的节约意识的培养,以及对自律习惯的养成。但傅雷却与儿子相隔万里,依然不忘培养儿子的品行,这包含了父子之间多少的情谊啊!这样的父子情,着实可贵,这样的亲情,更是难得。

  世上最真诚,最浓烈的爱,也全在这一封封家书中为我们展开……

  两地书读后感 篇7

  读了《傅雷家书》,我感受到父亲和儿子之间浓浓的两地父子情。

  在1954年1月30日晚的那封信中,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的爱流淌在字里行间。傅聪离家第二天,傅雷就想给他写信。傅雷夫妇没有一天不想着儿子,翻来覆去睡不着,老是想着儿子小时候的往事,并因此感到又快乐又惆怅。两人十分关心儿子生活和学习的情况,希望儿子能将这些事情的细节通过信件告知他们。即使来信潦草些也无妨,只求详细些。

  作为父亲,对于渐渐长大的儿子,既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又不免为儿子不得不远离自己而伤感。催促儿子写信这个细节充分体现了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牵挂,可见父亲在朴实的`文字背后流露出的浓浓父爱。

  在家信中,傅雷与儿子谈学习,练琴的时间必须正常化,不能少,也不能多难;谈做人,永远保持赤子之心;谈生活,要抓紧时间,生活纪律化……在书中,傅雷给儿子的每一封家书在含蓄的文字背后都充满了父爱的苦心孤意。

  在做人方面,生活细节方面,修养方面,演奏姿态方面,傅雷对儿子的指导中无不隐含着对儿子的爱。最难得的是,傅雷把儿子视为一个与自己完全平等的人,与他探讨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诗人及其作品,跟他交流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父子在书信中反复讨论,畅所欲言,这是多么和谐的父子之情啊!

  从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傅雷对儿子含蓄而又深沉的爱,每一封家书都令人回味无穷,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两地书读后感 篇8

  每一封信都饱含着深深的父子之情。儿子在钢琴前轻敲琴键,将自己所有的青春激情倾注在每一个饱满圆润的音符中,他时而有学术上的疑惑,时而想念远隔万里的故园,他便提笔拟一封家书给父母,或是拿起昔日父亲的家书再仔细研读一遍,以便从父辈的经验教训中汲取营养。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中常常抬眼,望向窗外,看看邮箱中是否有新到的信件,若是几星期都不见来信,他们便整宿整宿睡不安宁。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对于父亲而言,无论儿子是否长大成人,是否早已名满天下,他终究还是一个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指点和关心,多点“唠叨”“说教”至少可以使他少走些弯路,让自己的孩子在未来可以不后悔,拥有更加完美的人生,这便是浓厚且深沉的父爱!

  两地书读后感 篇9

  傅雷的家书不仅仅是给儿子的家书,而是一个个人生哲理,他对傅聪走上人生成功之路起了很大作用。

  傅雷先生有很身后的文化基础,他是一名优秀的翻译家。这也是让他给傅聪传递了很多正确的指导。虽然傅雷先生有时候很苛刻,但他的处事风格并不死板,这对傅雷一家都受到了深深的影响。

  从傅雷家书的一篇篇信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的'教导非常的明智。长大后他们的关系从父子变为朋友,再到俩个知己知彼的艺术家,经过这些挫折与经历,造就了傅聪在音乐界的伟大成就,这些都离不开他们父子二人的共同努力。

  傅雷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代表,他对子女那样深厚沉稳的爱,让他儿子变为一个极其优秀的人,在傅聪获得巨大成就的之后,傅雷告诫傅聪要戒骄戒躁,让他时刻保持清醒,让他在艺术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傅雷总是怪罪自己对子女非常苛刻,直到后来一直后悔,这是多么浓厚的父爱呀,但如果没有那一声声教导就不会有傅聪的伟大造诣。

  傅雷是个做事雷厉风行的人,例如有些信就写的十分干练短小,而他的严谨也可以在此体现出,还有他那强烈的爱国和爱子之心,让他变成了一个有担当的父亲,尽管饱受政治磨难,但他依然一如既往的热爱祖国,这是十分伟大的责任心。

  尽管相隔万里,但亲情永远是零距离。

  两地书读后感 篇10

  在《傅雷家书》中有一句“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了,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里斯多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这是傅雷写给他儿子傅聪的话,从字面就可以看出作为父亲对儿子的思念和牵挂。对于长大的儿子,他希望他能茁壮成长,希望他可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先生把自己比作园丁和警卫,他一方面将全部身心倾注在孩子身上,精心栽培孩子,另一方面又要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时刻提点孩子,防止孩子误入歧途。他为自己早年对孩子的严厉而自责“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他为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而懊悔“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不去,像噩梦一般。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在整本书中,从写信的时间间隔就可以看出,傅雷对孩子的重视。也可以看出他对孩子的爱。

  两地书读后感 篇11

  “你老是怕对父母不尽心,我老师怕成为你的包袱。”这是跨越两地的父子情,使流传至今的深沉爱。

  《傅雷家书》是用一封又一封书信格式,为我们展示出一位父亲对儿子真切的教诲,更多的则是一种父子间,最为深切而真挚的爱。他是如此纯洁,又令人动情。这书信是大人物用最深沉的语言,书写出来的爱与关怀。每一个文字,每一撇,每一捺,似乎都有血液在流动,有心脏在跳动。这就是父子间最深沉的情谊,他跨越多年,到如今,读之,依旧动容。

  在一个深了的夜,四周已静,而无杂声,风声掠起,无扰他人。傅雷正点着那盏老旧的台灯,坐在书桌旁,用有些微微颤抖的右手,拿起了笔,在纸上一字又一字的书写着,他有些弯了的后背,似乎有几分苍老。她轻咳两声,却仿佛没有看到桌旁的热水,他在纸上写下一行又一行的文字,傅雷的'眼角已淌下泪水,他赶紧试干眼泪,怕留在纸上让孩子分心。

  傅聪接过父亲寄来的信,便迫不及待地翻开,阅读。他慢慢地读着父亲留下的一行又一行,深沉的话语,上下嘴唇不自觉的抿在了一起,时儿点头,时儿又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他的手紧紧地握着书信,可双手却又不禁颤抖起来,泪水也在那一刻夺眶而出,久不能平息。

  这是父子间最真挚的情与爱。《傅雷家书》传的是信,递的是真情。文字背后是深沉与温暖,是浓浓的父子情。

  两地书读后感 篇12

  从1953年到1966年,无数封家书联系一起,映照的是父亲对儿子浓浓的关切,教导与期望,是父子间浓浓的爱。

  信中,父子似朋友般的相处,好是似一成不变般的唠叨的教诲,却是呕心沥血般的关切和爱意,“你觉得我这段话说的对不对”,“你是不是这么觉得”,没有父亲高高在上的架子,朋友般的探讨,虽身在两地,心却紧密相连,这样的说话方式又何不是爱的表现呢?

  在对儿子儿时的教育中,傅雷是严厉的,是不近人情的,大到读书学习,小到吃饭说话,严格十分,但严厉衬托的又何不是父爱的深沉与伟大。

  “万一有什么低潮来想想你的爸爸举着她一双瘦长的手臂远远的在支撑你”更想想有这样坚强的党,政府与毛主席,时时刻刻做出许多伟大的事业,发出许多伟大的'言论,无形中但是有效的在鼓励你前进。孩子,我千言万语也说不完,我相信你一切都懂,问题只在于实践,这是父亲对孩子说的话,这是父亲对孩子莫大的支持与信任,更是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分隔两地,父亲拖着病痛的身子写了一封又一封信,儿子收到来信满是感动与挂念。一年一年又一年,父子的心在一封封家书中联系一起,浓浓亲情无不动容,这一切的一切,带着无时无刻的关心,伴着一句句的教导。儿子逐渐出色的样子,绘出了大海般如此深切的父子情,两地分割,家书往来,浓浓深情,源于父子。

  两地书读后感 篇13

  一封封家书,不阻迢迢千里;一片片心海,寄托父子之情

  阅读完《傅雷家书》,使我感慨万千。我想这本书作为写给孩子的书信,它已超出了它原本的价值。

  此书不但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值得数千家长和青少年去阅读,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于艺术的极高造诣。

  傅雷对儿子傅聪的爱是无私、真挚、深沉的,在教育儿子方面,他尽到了父亲应尽的职责;他对儿子事事关心,无论是爱国情怀、立身处世,还是艺术学习、感情婚姻方面,他都耐心地谆谆教导。最令我感慨的是傅雷对孩子的包容,傅聪出走英国、加入英国国籍等等使他的民族自尊心受挫,使他大失所望,但依旧设身处地去谅解孩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我认为本书的一大亮点,还在于傅雷与儿子进行的艺术探讨;作为一个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傅雷客观全面地去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艺术,更深入探究其艺术特色、各自长处与短处。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艺术之美,又激起了我强烈的民族自信心。还有傅雷对儿子的'艺术生涯十分重视、关心,他对艺术,对人生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如:“艺术家最需要的,除理智之外,还有一个‘爱’字”“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等让我十分敬佩。

  “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的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拳拳父爱,感人至深,也必将如一盏明灯照亮更多人心中的路,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两地书读后感 篇14

  总有一些感情,来得很平淡,却也刻骨绵长。他和她,从一封求教信开始,慢慢萌发情愫。不在身边的日子,彼此的思念越加强烈。他在别人的眼中,是战士,是导师,是文豪;她在别人的眼中,是少女,是学生,是进步分子……但在彼此的眼中,他是她的小白象,她是他的小刺猬……他们谈时事、谈生活、谈理想,谈得都是与情无关的事,却又事事关情。他是鲁迅,她是许广平。这是他们的书信,也是一个关于爱情、关于生活的故事。

  鲁迅其他的作品都在写别人,只有《两地书》是在和别人一起写自己。书中的鲁迅不再是“横眉冷对”的战士,而是一个“我可以爱”的暖男。他会因为想要与许广平继续通信,而开始磨叽到没话找话的地步;他会因为当时的物价很高,而精打细算,怕他的小鬼难以为继;他也会埋怨许广平不给他写公开信……他会自谈与许广平在一起承受了很多的'流言蜚语,但也抑制不住对许广平的思念;他会放下架子,求人为许广平、为她的家人谋工作;他也会因为忍受不了异地的相思之苦,而南下来到许广平工作的城市……

  一部“百科全书”式情书集,像《查令十字街84号》一样好看。这里有爱情,有民风,有时政,有文学,有思想,有人性……民国时期的爱情不止有林徽因和梁思成、沈从文和张兆和……还有鲁迅和许广平。

【两地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两地相隔表达相思的文案03-10

因为两地分居的辞职报告10-20

求职面试两地,时间又紧迫怎么办?07-13

老公得了华为外派墨西哥offer不想分居两地 怎么办07-11

离职是因为男友在这(原来分隔两地)HR会觉得可信吗07-12

《数学的书》读后感02-20

《大王书》读后感03-01

科学书读后感03-01

科普书读后感03-25

书的故事读后感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