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的第一本书》有感

时间:2023-11-14 17:08:24 教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教师的第一本书》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教师的第一本书》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教师的第一本书》有感

读《教师的第一本书》有感1

  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最近我就读到了一本好书——《教师的第一本书》,从书中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书感受。

  一辈子做教师容易,很多老师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几乎都是“从一而终”,但一辈子学做教师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教师身上必须有温度、深度、广度。这个温度,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特质,是教师也是学生共同生活的缩影,是一个生命体存在的象征。温度让教师知冷知热,温度让教师不再高不可攀,温度让教师的生活不再清寒,温度让教师充满人文情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而教育是有温度的。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善意的举动,都能折射出教育的温暖。教育的温暖来自师生朝夕相处的真挚情谊,来自学生对学生的纯真关爱,来自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团结融洽。它就在班级的某个角落,就在校园的某个地方,就在我和你的身边,就在每天上演着的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里。

  教书,不是一味的把知识单方的灌输给学生,也不是一味的让学生模仿学习。况且学生也不是每个都那么听话。除了教书,还要育人,只有育人有方了,学生接受并适应了,才能更好的把书教好,使学生学得更好。

  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其老师身上找到影子。教学有方,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所谓“声不在高”,书教的好,不是在于老师的声高,而是在于所教的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究竟听进了多少、学会了多少知识。好的.教师,不是纯粹的和蔼可亲,而是在学生面前既有亲和力又有威信。亲和力可以使学生能够亲近老师,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威信能够震慑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定的自我约束,从而把知识输入自己的大脑,达到真正的掌握。

  对学生的爱要有别于他们的父母。我们的爱要爱得深沉,爱得理智,绝不能像一些孩子的父母,爱则溺爱,酿成悲剧,恨则弃之,不管不问。我们不能爱一时一事,满足于甜言蜜语,我们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爱心,要在学生感到迷惘,对学习失支信心的时刻,化作一座桥,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这样,学生才会向我们走来,才能向我们打开心扉,乐于接受我们的爱和教育。回想当初,初上讲台的自己,总认为:你对学生好,学生就会对你好,你待学生如朋友,学生亦会待你如朋友。然而真正的结果是:你的课堂乱了,你的声音听不清了,你布置的作业收不齐了,你的……你越是柔声细气,善待他们,他们越是与你没大没小,上课也不认真听讲,自由言论虽多,但却与学习无关。这充分说明,自己和优秀教师的巨大差距。

  在书中,提到的一个万玮老师,就是一个有爱又可敬的好老师。他治理班级和教育学生的方法并不是单一化的:软和硬,而是视情而定。他时而用爱教育学生,时而用严厉来训诫学生,时而用自我惩罚来感化学生。书中称之为:教学机智。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很容易看到点头、微笑的教师,但却很难找到善于倾听的教师,而更多看到的是当各种声音汇集在教师耳边的时候,教师既无心去倾听学生讲了什么,又急于抢在学生前面把学生引向所谓的“正道”。如此倾听,非但不能从中“听”出其思辨的轨迹,以及诱导他们对其中的不足不断补充与完善,更不能鼓励学生学会思辨,不断获取正确的教育信息。

  一个人只有虚心才能容纳百川,人一辈子要不断认识自己。做人也好,做老师也好,我们的手中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来量别人的长处,另一把尺子来量自己的短处。说到底,我们可以向书本学习,可以向同行学习,可以向专家学习,还可以向学生学习。理论上模糊,事业上就必然马虎,工作中就会事倍功半。所以要广泛的阅读教育理论专著、学习名家的教育理论等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丰富的理论作为基础,那我们在工作中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向同行学习,学习他们在教学中的理念与做法,补充自己在教学中所忽略的,博采众家之长。

  教学是一种技能,也是教师的机智所在。一个优秀的实践的教师一定要有教学机智。一个优秀的实践的教师一定要教学有方。要想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就一定要有一套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书中许多优秀教师的教育机智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于漪老师用这句话鞭策自己。教师的人生是自己的,怎么看待、设想、规划自己的人生,就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教师的成长之门只能由教师个人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各位同仁们,打开书本,汲取知识和营养才有助于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才能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

读《教师的第一本书》有感2

  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温度”,做个有温度的师。 ——题记

  读《教师的第一本书》,看到了这么一篇《把脉教育的温度》。“温度”,一个多么温暖的词语,著名特级老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教师身上必须有温度、深度、广度。”温度让教师更加具有亲和力,温度让教师更加接地气,温度让教师更加具有人文情怀。

  那么,教师的温度来自哪里呢?我的理解是:如果我们做一个有“爱”的老师,做一个有“妙招”的老师,我们就是一个有“温度”的老师。书中的万平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她用自己温暖的行动诠释了她说的:“教育的生命力在于教育的温度,我想用自己的心和行动将教育理念变成有温度的爱与教育。”

  做一个有“爱”的教师。万平老师的爱体现在“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上,从她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开始,她就是孩子的大姐姐、大朋友,不轻易发脾气,由衷地赞扬孩子的闪光点,时时与孩子交流想法,用写心灵日记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并在征得孩子同意的基础上把心灵日记的内容编撰成《小笔头》《小木桥》之类的班级小报刊,成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档案,这样的老师怎么不是一个有“温度”的老师呢?在我们的身边,不是也有许多这样的老师吗?当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有爱的老师就会找个适当的机会,拉着孩子的小手,用母亲一般温和的语言跟他沟通,鼓励他,让他重新燃起信心;当孩子身体不舒服时,有爱的老师就会亲切地摸摸孩子的额头,关切地嘱咐孩子按时吃药,多休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一般的温暖;空闲的时候,有爱的老师就会来到孩子们的中间,与孩子聊聊天,说说话,交流一下各自的想法,甚至可以知道一些你以前不知道的专属孩子们的“小秘密”,让孩子觉得老师不是高不可攀的······有温度的老师,就是能够最大限度的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爱。

  做一个有“妙招”的老师。每个教师在接手一个班级后,面对的不仅是几十个孩子,更有孩子背后的几十个家长,几十个家庭,是一个以孩子为连接点的复杂的“小社会”,因此,与家长的沟通就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学问。万平老师有“三不”原则:不和家长吃饭,不家访,不请家长到自己家里来,用这三不原则与家长保持等距离的职业关心,使工作起来更方便。万平老师还有很多家校沟通的“妙招”,每周一期的《家校通讯》,使每一位家长都能够结合班级状况对自己的家庭教育进行反思和调整;“家长沙龙”是万平老师为不同类型的家长举办的不同主题的讨论会,就某一个孩子教育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使班级教育拥有了不同的层次和针对性,教育的效果就是多元的、立体的。还有网络教育形式咪咪乐园等。这样的老师怎么不是一个有“温度”的老师呢?在我们的草根教师民众中,这样有思想、出妙招的'老师也比比皆是。为了激发孩子的竞争心,有妙招的老师在教学中设置争星榜,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得一颗颗星星,给争得星星的孩子们颁发不同的奖励,让孩子在争星的过程中培养了竞争意识,明白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证明自己;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有妙招的老师与学生一起制订了专属自己班级的“班规”,这些班规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凝聚了师生的合力,贴近学生的心里需要,让孩子自愿接受班规的约束,造就了一个向心力极强的班级,班级风貌不同一般······有温度的老师,就是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想出许多有利于孩子发展的“妙招”。

  我始终相信,真正的教育在草根,正因为有了很多很多有“爱”有“妙招”,充满温度的草根老师,我们的教育才能够健康的、平安地一路前行。

  那么,让我们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吧,至少,有了温度,我们不会凉了自己。

【读《教师的第一本书》有感】相关文章:

教师读一本书读后感04-03

教师必读的十本书读书心得03-18

值得产品经理读的十二本书07-02

读《父亲是一本书》有感04-12

读《骆驼祥子》这本书的后感06-28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03-09

读一本书作文06-14

教育随笔-耐心慢读孩子这本书08-05

如何读一本书07-10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设计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