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评课稿

时间:2023-11-15 14:00:10 其他 我要投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评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活动。如何把评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评课稿1

  一、 真正体现以生为本。

  概念课的教学,老师往往通过简单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此种概念。这是一种静态呈现知识的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但本节课中,方老师紧扣体验式学习主题,创建情境,通过两次小组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引导学生在动态的学习中感悟知识的生成,从而在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并积极思考。整节课中,老师没有强加给学生知识,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二、 利用白板助力数学课堂。

  白板的使用是方老师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在教学时,教师利用拖拽、蒙层、克隆、旋转等功能,展示了长方体的面、棱的特点,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地展现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

  三、 制作模型,训练能力。

  方老师创设了制作长方体框架的活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通过选择方案,动手操作,再次加深了对长方体基本特征的理解,也得出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这一结论。对正方体的学习也就变得简单起来,加深了知识间的联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评课稿2

  xx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基本功扎实,教师思路清晰,教学方法得当,问题具有启发性,层层递进,感觉很舒服。

  课始,通过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不但让学生把两种图形做一个初步的比较,揭示出长方体是立体图形,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前让学生独立归纳总结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知识,学生对新知有了初步的认识。课上在老师的引导下逐一展示汇报,学生的`回答很精彩,这一环节教师思路清晰,引导有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评课稿3

  首先感谢县教研室为我们搭建了这个平台,能和这么多优秀老师们一起交流、学习,我感到很高兴。下面我就陈秀梅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指正。

  陈老师能够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能够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总体呈现四大特点:

  一、准确把握目标,体现新课标理念

  本课有3个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交流、归纳等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

  2、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在总结和归纳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及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陈老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给出学生要探究的目标,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有的放矢地进行探究,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比较、思考、讨论、整合,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小组代表回报,最后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每位学生都能通过有效地合作学习,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关系。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归纳总结”的数学学习方式。既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又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民主、平等、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3个教学目标。彰显了“教师为主导、学生的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各部分的名称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联系。

  数学本身是枯燥的,陈老师呢,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形美,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喜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陈老师是按照:整体感知---初步认识——深入理解——熟练掌握的顺序进行教学的。

  1,整体感知: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之前,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认识,在让每个学生从学具中拿出长方体、正方体举起来让大家互相看一看,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一个外观上的认识。

  2、初步认识,通过触摸、观察,交流达到认识其各部分名称,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3、深入理解:让学生同桌共同探讨正方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利用探究正方体的方法自主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并及时利用多媒体演示进行点拨,帮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棱按长、宽、高可分为三组,每组的四条棱相等。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了一个进一步的认识。

  4、熟练掌握: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归纳出这两个立体图形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使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整个教学环节紧凑,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过渡自然。后两个环节看书质疑和全课小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整合、归纳。使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尤为突出。

  三、合理运用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当今课堂教学的热点之一,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否则它就是一个花架子。多如: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陈老师用多媒体演示,通过大屏幕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直观的去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12条棱按长宽高分为三组,每组的4条棱完全相等,同时向学生传递了“比一比”这样一种探究方式。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时,陈老师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把一个具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慢慢变成正方体,让学生通过演示发现当长方体的长、宽、高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体,使学生体会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练习设计体现针对性、层次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练习作为学生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它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对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建构数学知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陈老师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了这样的练习:首先让学生通过判断对错,使学生更科学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填空巩固并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第二题既让学生,又为以后求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打下基础。第三题,较第二题难一些,让学生通过部分数据想出与之有关的数据,抽象出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整个练习设计由易到难,体现了练习设计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起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一点点延伸,一步步提高,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整体感知这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但再好的课在细节上也有需要改进的细节:

  1、在教学中,本来估计学生对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12条棱分为3组,每组的4条棱完全相等认识不到,老师再发挥多媒体优势,对学生进行适时点拨。但是,课上学生偏偏完全说出来了,这时老师再用多媒体演示就显得苍白无力了。老师这时要进一步让学生说出是怎样知道这些特征的,充分发现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研究问题的片面性。适时地告诉学生只凭猜测或者看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下结论是不科学的,任何一个结论都是要通过反复验证的,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让学生利用直尺或三角板量一量方法去验证,老师再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知道验证一个结论还可以用比一比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更直观的,准确地认识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等,12条棱按长、宽、高分为3组,每组的4条棱完全相等。再给长方体的特征下结论就比较严密了。

  2、对集合圈的处理上,如果能让学生说出长方体包含正方体,用一个大集合圈表示长方体时,就可以在这个大集合圈内,画一个小集合圈表示正方体。就更能体现关注学生探究过程教育理念。

  3、在处理“有三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这一判断题的处理上,学生无从考虑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当三个面是相邻的面时其他三个面就是和他们相对的面也是正方形,那么这个图形就是正方体。如果有一组是相对的面,另一个面相对的面也是正方形,剩下的一组对面一定正方形,既帮学生认识到三个面是正方形的本质,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关注学生不是只停留在关注他们学习知识上,更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性格、品质的培养。在小组汇报这一环节上,有一女生作为小组代表对正方体特征的汇报时,孩子因为紧张说错答案,而另一组有一男生又急于纠错,造成这个女生更紧张。老师要对男生说咱们一起听完同学的汇报好吗,向学生传递学会倾听是对发言者最起码的尊重。同时鼓励那个女生大胆发言。这样就可同时保护两个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今后形成一种充满自信,尊重他人的良好品格具有积极意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评课稿4

  由于要上六数教研组的公开课,又要与区级的“几何直观教学”研究专题相对应,所以我选择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在“小学数学教学网”找到了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吴冬冬执教的这一课的教学视频,趁着双休日在家好好地揣摩了一下,现对这节课谈几点体会:

  1、切一个土豆,理清三个概念。

  面、棱和顶点,这三个概念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课堂上,如果仅仅是让学生面对现成的教具或学具,学生得到的经验是肤浅的、模糊的。吴老师通过切土豆,让学生感悟到了面、棱、顶点不是三个孤零零的元素,而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第一刀切下去,学生感受到面是平平的,而切之前土豆的面是凹凸不平的,数学上的“面”有别于生活中的“面”;第二刀切下去,增加了一个面,两个面相交形成了棱,立体图形中的棱不同于平面图形中的边;第三刀切下去,还多了一个“角”。一个普普通通的土豆,在吴老师的引导下,面、棱、顶点被一个个神奇地创造出来。

  2、独具匠心,探究“棱”的特征。

  长方体特征的认知难点在于棱的特征的认识。吴老师独具匠心引导学生探究“棱”的特征。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搭框架,发现颜色相同的棱长度就相等;再通过直觉判断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明白从一个角度看长方体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9条棱,从而认识直观图;最后通过逐次擦去棱,在想象长方体的过程中感知长方体的大小是由从同一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决定的,长、宽、高的认识水到渠成。

  吴老师没有让学生根据现成的长方体物体总结棱的特征,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直觉判断、变式呈现中发现棱的特征,认识长、宽、高,然后由棱及面,发现面的特征,体现了由“线——面——体”螺旋上升的认识。

  3、简约的练习设计,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在练习时,吴老师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冰箱长、宽、高的数据,说一说知道了冰箱的哪些信息的练习,让学生寻求脑中冰箱的表象与三个数据之间的联系。再通过看到一些长、宽、高的数据猜猜是什么物体的练习,让学生学会根据长宽高的数据构建出一个整体的长方体模型,然后与选项比对,从而确定答案;也有学生先在脑海里再现出三个选项的简约表象,再与长宽高的数据比对。

  吴老师这样的练习设计,看似简约,但我相信长方体最终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的一定是一个既清晰又简约的形象。

  所以,在参考了众多教学设计的前提下,我对吴老师的这节课是大为叹服,教学视频我是看了N次,最后,我觉得这节课我完全可以模仿着在我们班“仿上”一遍!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评课稿05-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评课稿02-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评课稿03-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评课稿03-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评课稿3篇03-16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评课稿(3篇)03-16

长方体和正方体评课稿06-01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评课稿04-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评课稿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