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民俗活动

时间:2023-11-16 17:17:58 春节 我要投稿

春节的民俗活动

春节的民俗活动1

  一、活动宗旨

春节的民俗活动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形成广大群众在忙中有趣、闲中有乐,人人参与、全民喜爱的局面,为xx建设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文化活动的组织领导,切实落实方案,特成立20xx年xx社区春节文化活动工作及安全稳定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

  组员:xx

  三、参加对象及实施方法

  参加对象:xx社区人民群众及外来游客

  实施方法:在镇党委、政府牵头下,社区组织人员具体实施,游园活动礼品由社区统一进行采购,活动中使用的桌椅由社区统一运输到活动地点并在活动结束后收回。

  四、活动日程及职责安排

  (一)组织各苑区单元门挂灯笼。

  时间:xx

  地点:各苑区

  负责人:xxx

  (二)迎新春写对联

  时间:1月x日上午:10:00—11:30

  地点:xx农贸市场

  负责人:居民组长协助维持现场的秩序。

  (三)舞龙巡游文艺展演

  (xx居民组成舞龙队,10条龙)xx社区组织10条龙,社区舞龙人员和工作人员于上午9:00分统一从社区办公室集合出发,直接到禹王桥集合点集合。

  时间:1月x日(正月初一)上午10:00—12:00

  巡游线路:

  负责人:负责安全工作

  (四)“xx之夜”xx篝火晚会(社区组织30人的.沙朗队参加)

  时间:1月x日(正月初一)晚上18:40—22:00

  地点:xx广场

  负责人:xxx

  (五)“禹风羌韵”

  xx镇群众文化展演(社区组织6个节目参加)

  时间:1月x日(正月初三)上午10:00—12:00

  地点:xx广场

  负责人:xxx

  (六)群众游园活动

  时间:1月x日(正月初五)下午14:00-16:30

  地点:xx广场

  游园活动项目:xxx

  1、夹弹珠。

  在一个碗里装满水,再放入30颗弹珠。参与者用筷子夹弹珠。在指定时间内(三十秒)夹起弹珠。分一等奖(10颗)、二等奖(8颗)、三等奖(5颗)。

  负责人:xxx

  2、音乐椅子。

  选8位选手上场,准备7把椅子。椅子围成圈,参赛选手围着椅子跑。音乐为信号,音乐一停,选手去抢椅子坐下。一局比赛后,没有抢到椅子选手淘汰出局,椅子也要撤掉一把。每局下来,椅子数人数递减。坚持到最后的三人为胜。各获得奖品一份。

  负责人:xxx

  3、丢筷子。

  在5个玻璃杯中装水,以梯形摆放在桌上。参与者于1米外用筷子丢入玻璃杯中,每人每次20支筷子。分一等奖(15根)、二等奖(10根)、三等奖(8根)。

  负责人:xx

  (七)xx篝火晚会

  (社区组织,群众参与,10个火把手),活动结束后做到人走火灭,并邀请消防队协助灭火。社区17名居民组长协助维护晚会现场秩序,以免发生踩踏事件。

  时间:1月x日(正月初六)晚上18:40-22:00

  地点:xx广场

  负责人:xxx

  五、安全防范措施

  (一)各活动日程主要负责人、居民组长要认真履职,将活动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

  (二)各活动负责人负责具体组织参与者有序地参与活动,各居民组长佩戴“秩序维护”或“安全员”袖套,在活动开始前要对居民组长进行人员分组、定点落实人头安全责任,积极协调维持活动秩序,以便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三)社区干部及居民组长积极主动的配合公安特警或治安民警、交警人员在活动时间内维护现场秩序及活动周边交通秩序,加强活动现场应急处置能力,严防发生安全事故。

  (四)一旦发生群众突发疾病或受伤事件,社区干部及居民组长应主动配合医院急救车辆、人员工作,确保能将伤者及时送医。

  (五)本辖区不稳定人员及时排查、化解,落实专人跟踪,保证活动有序的开展。负责人:

  六、加强宣传,增加活动人气

  为组织、开展好此次文化活动,活动前,要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以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吸引广大群众踊跃参加。

春节的民俗活动2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离别……”对于家乡的念想,席慕蓉诗中所写正是我心中所想。匆匆来匆匆去,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注定那个春节是独特的,因为疫情给人带来的不安与担忧,导致没有留下多么深刻的回忆。一年没有回过家乡了,随着车中导航播报离家越来越近的路程,我的心情莫名兴奋,东阳——这个令我向往的地方,是我的家乡!我怀念家乡春节有甜甜的冻米糖、爽口的择子豆腐……记忆最深刻的是几年前观看的板凳龙表演。

  板凳龙是起源于江浙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这一种舞龙舞蹈。板凳龙一般由龙头、龙中段、龙尾三部分组成,龙身则是几十乃至上百档形似板凳的木板连接而成,每个板凳上均装有彩色灯笼。板与板之间用一木棍相连,每一个木棍有一人拿着,每条板凳上都扎着花灯,花灯上都画了自己喜欢的花草、树、鸟等图案,由于每只花灯都按自己的喜好所画,甚至五六条龙走在一起也找不出相同的图案。舞龙时,到了夜晚,花灯内点燃烛光,形成一条长长的灯。有篾扎板凳龙,即用竹篾扎成龙形置于板凳之上,以木脚示龙爪,造型逼真。

  舞龙手们一般都是当地百里挑一的壮汉,个个生龙活虎般勇猛。舞龙时,前有大红灯笼开道,后有五彩旗幡拥随,鼓乐喧天,长号动地,流光溢彩的巨龙,时而似游龙嬉水,排成一字长蛇阵;时而似蛟龙出海,山呼海啸般飞旋于村头街巷,好生雄壮、闹猛!游动时又融体育、杂技、舞蹈为一炉,阵形变化丰富。到了夜晚,花灯内点燃烛光,在田野、在山间、在小巷上行走,一条长长的`灯笼,让人们充分感受到广场民间舞蹈气势恢宏、刚强柔美的特征,在锣声、号角、铳声震天,喝彩声此起彼伏的氛围中接受和领悟娱己娱人的生活习俗和敬天顺人的民众信仰。

  最精彩的当是盘龙了。瞧,盘龙开始了,鞭炮鼓乐齐鸣,龙头领先,龙身龙尾相随,呈圆形盘旋。盘旋的圈数一般为顺时针三圈、逆时针三圈。盘旋的速度随着鼓乐由缓到急。人们举着板凳,模仿着龙舞动时的姿态盘旋着。龙身越盘越紧,舞龙者的脚步也越来越快,到最后几乎是在狂奔了。如有舞者因为跟不上步伐摔了出去,按照传统的民间说法,摔出去的人将交好运。

  子鼠谢幕,金牛奔来,年去年又回。回望那些尘封在旧时光里的春节的记忆,满是美好的回忆和永恒的怀念!

春节的民俗活动3

  1、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2、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用筷子,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俗,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者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重视。

  3、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不要往外面吐,也不要往地上扔,要慢慢用手拿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紧靠自己的餐桌边,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4、剔牙:剔牙也要注意,相当恶心,真的要吐也请以餐巾纸掩口,吐在纸巾上。牙签用完放在盘中即可,千万不要口中咬着一根牙签与人交谈,状似流氓无赖状,非常难看。有些人甚至用完餐后,口中仍叨着牙签到处走动,那更是离谱的举止了。

  6、用餐的时候,不要吃得摇头摆脑,宽衣解带,满脸油汗,汁汤横流,响声大作。

  7、取菜的时候,应从盘子靠近或面对自己的盘边夹起,不要从盘子中间或靠近别人的一边夹起,更不要左顾右盼,翻来覆去,在公用的菜盘内挑挑拣拣,夹起来又放回去,会显得缺乏教养。

  8、进餐时要闭嘴咀嚼,细嚼慢咽,嘴里不要发出“叭叭”、“呱叽呱叽”的声音,口含食物时最好不要与别人交谈。不能在夹起饭菜时,伸长脖子,张开大嘴,伸着舌头用嘴去接菜。一次不要放入太多的食物进口,不然会给人留下一副馋相和贪婪的印象。

春节的民俗活动4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在立春那天正式迎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立春后,人们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

  贴“春”字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送春

  立春这天,民间艺人会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各户,谓之“送春”。

  拜太岁

  太岁为值岁之神,坐守当年,主管当年之休咎,因此民间也多祭之。从传统的干支纪年规则上来讲,立春之时就是新旧太岁进行交接之时。太岁神对应六十甲子,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太岁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古代立春是一个重大节日,称立春节、正月节、岁始、改岁等。立春岁首拜太岁是我国民间一种化煞消灾、祈福纳吉的古老传统习俗。

  立春节气的气候特点

  立春节气期间气候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乍暖还寒:一是日夜温差较大;二是冷空气活动频繁。春季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经常是白天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寒气袭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

  立春到了,但是气温并不会回升的那么快,并且老话讲春捂秋冻,不建议大家过早的脱掉冬装换上亮丽的春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应该注意保暖。气象学意义,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高于5°C,冬天就结束了。二十四节气认为,到“惊蛰”前后结束了冬天。大约公历3月初冬季结束。20xx年3月5日11:43:30为惊蛰节气后大概就不那么冷了。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所以立春后还冷的情况是正常的。

  北方立春的传统美食

  1.春饼

  立春这天,一项重要习俗就是“咬春”。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因此,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吃春饼的习俗,历史悠久。《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前一日,顺天府街东直门外,凡勋戚、内臣、达官、武士……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互相宴请,吃春饼和菜。”这一习俗,可追朔到晋,而兴于唐。《关中记》说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

  北京人吃春饼是用白面擀成圆形的饼,经烙制而成。清《调鼎集》记载春饼的制法是“擀面皮加包火腿肉、鸡肉等物,或四季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饼切段。”这是清朝的吃法。但现在演变为春饼抹甜面酱,卷洋角葱后食用。

  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各种熟食和炒菜。因其荤素搭配,食物种类繁多,故各种营养成分均很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钙、钾、镁、硒等矿物质。又因平时家中不常制做,故而新颖别致,令人见了胃口大开,可以养胃生津、滋阴化燥,特别适合老人孩子食用。

  吃春饼时,每人面前最好放一只干净的平碟子,将春饼置于其上,放上和菜或其他炒菜,卷好,拿着吃。在吃春饼的同时,还可以配些汤水来滋润。春饼宜配绿豆稀饭或红豆小米粥等。但若有一碗酸辣汤,或其他汤类,亦无不可。

  2.萝卜

  立春这一日,我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还可以增强妇女的生育机能,立春萝卜又称为“子孙萝卜”。

  过去“咬春”就是买个萝卜来吃,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在老北京,这一日从一大清早,就有人挑着担子在胡同里吆喝:“萝卜赛梨……”那时候再穷的人家也要买个萝卜给孩子咬咬春。

  李时珍对萝卜更是赞誉有加,认为它“根叶皆可生,可熟,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您看,李时珍开出了一串萝卜的食谱。而且,萝卜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它可祛痰、通气、止咳,甚至解酒、解毒、补脾胃、御风寒。由此可见,吃萝卜表面看来仅是一种风俗,实际上它是古人关于营养、健身、祛病的经验之谈。

  民间也有“萝卜上市,医生没事”的记载。萝卜中还有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消除体内的废物,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尤其是白萝卜或者水萝卜,其富含的酶可以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通常,酶能够吸收食物中的淀粉,更能化解胃中的积食,起到很好的消化效果,预防胃痛和胃溃疡。

春节的民俗活动5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

  贴年红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拜年

  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年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新年好等话。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烧炮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炮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炮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炮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爆竹”、“炮仗”、“鞭炮”。炮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与驱逐鬼怪。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烧炮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春节的民俗活动6

  大门是一家人进出的通道,也是家也外界的联系点也分割点。大门在古人的信仰观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引入生气之门,也是保护居住安全的重要屏障,所以对大门要特别重视。人们往往在大门上悬挂一些辟邪物。避除不祥,保护一家安全。最开始是悬挂套板、桃符,后来演变为贴春联、门神的习俗。春联是由避邪物演变而来的。贴春联是过年的重要传统分俗之一,每到大年三十,无论城乡,家家户户都要张贴红纸春联,渲染新年的喜庆气氛。每逢此时,到处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鲜艳的春联成了过新年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春联,又叫春贴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使用最广泛、最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节日用联。春联来源于古代驱鬼辟邪的.桃木,后来演变成为桃符,悬挂在门上。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好的春联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可以说春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目前的春联一般是对偶的上下联,写在红纸上,贴于门户两边,字数讲究平仄格律,结构对称,对杖工整,且风格千姿百态,不仅大大增添了节日的气氛,还使人看后情趣盎然,深受教育。春联不仅满足了人们辟邪的心理,还寄寓了人们希翼美好生活的情感。此外人们在春节贴春联时还有许多禁忌与讲究。如丧家未满三年的,就不能用红纸;如果死者为男性,要贴青色的对联;死者为女性,就要贴黄色的对联,内容也改成哀伤之词;直到三年守孝期满为止。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中巫术的因素逐渐地消逝,喜庆、吉祥的成分越来越浓了。在新的时代,广大的人民群众赋予春联新时代的内容,创作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春联,使春联成为表达喜庆吉祥意愿的民间艺术形式。

春节的民俗活动7

  祭天祈年是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

  祭灶、蒸花馍(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型。)

  写春联(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吃灶糖、扫尘(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贴年画(19张)有的传统习惯。)置天地桌(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接神习俗。天地桌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主要为接神使用。)、吃年夜饭、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接神(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踩祟(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噼叭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拜年、占岁(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饮屠苏酒(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贴“赤口”、“送年”。

  春节传统食物年糕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北方有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汉代杨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做方法。明、清时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食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

  饺子北方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中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征生活富裕。

  元宵南方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无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盛行“八宝元宵”、马思远元宵。民国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音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春节来历“春节”一词真正广为流行还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农历新年现在也被称为农历年、旧历年。日本阴历天保暦在明治维新后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停用,改用太阳历计日,原来的阴历便称之为旧暦,人民的庆祝活动也只在西历元日起的三天国定假日,虽然如此,日本人仍然依照传统习俗过年,只是更改过年的日期,把过年的传统习俗改为格里历新年进行,但原琉球国领地冲绳县以及奄美诸岛等地区仍有旧正月的庆祝活动。同样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如韩国及越南,即使官方历法改用了西历,官方及民间仍然有农历春节的庆祝活动。

【春节的民俗活动】相关文章:

春节的民俗活动内容01-19

春节的民俗08-10

春节的民俗11-01

春节的民俗活动和饮食文化01-18

春节的民俗作文07-12

福清春节的民俗06-27

春节的民俗作文01-08

春节民俗活动心得体会11-08

春节的民风民俗作文04-08

天津的春节民俗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