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观后感(精选25篇)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攀登者》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攀登者》观后感 1
这次来看国庆三巨头之一的《攀登者》,讲述中国登山队两次登顶珠峰的故事,情节紧张,令人揪心,同时也为祖国登山队感到无比自豪。
影片场景特效非常真实,如果是3D的就更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了。此外,几个角色之间的感情也是另一条线,男女主的爱情线我觉得还可以,松林对队长由恨到理解的转变很催泪,黑牡丹和李国梁的'感情线就有些尴尬了,感觉黑牡丹这个角色设置除了添乱没有什么实质的作用,原型可绝不是这样的形象另外,很多台词和口型对不上真的很让人难受。
总之作为一部为国庆献礼的片子还是很能燃起人们民族自豪感的。
《攀登者》观后感 2
每一次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同时也牺牲了很多人,所谓的英雄之路,往往是用无名之辈的白骨堆积如此,才有中国人民的坚强和勇敢。
在登山队队长方五洲受伤的时候,李国梁自愿当队长,在窗口内登峰,但是,在途中遇到了危险,把录相机给了队友,因为他知道方五州他们登上顶的时候因为没有录像才没有得到其它国家的`认可,他知道六相机的重要性,所以,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住它。
然后大本营总指挥去松林把他们接了回来,本以为没有窗口期要撤退的时候,气象组策到了一个短暂的窗口期,风五周六带队登山,这一次他们登上了山顶,还录了像,并把五星红旗插到最高处。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前辈们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攀登者》观后感 3
国庆节的第三天,我和妈妈又看了一部记实的电影《攀登者》。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1960年,中国登山队员向喜马拉雅山脉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冲刺,完成了世界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由于当时在攀登过程中出现冰川滑坡,相机摔下山,登山队员登顶以后无法拍照,所以没有得到世界的认可。所以,15年以后,方五州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樱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的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更是严酷的现实和生与死的挑战。
他们为了国家的荣誉而奉献了一切,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攀登者》观后感 4
今天妈妈带我和哥哥去看了电影《攀登者》。
电影讲述了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可惜,由于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而被西方国家质疑,我们的登山队员用生命换来的荣誉不应被怀疑。队长在等了15年之后的1975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再次成功登顶珠峰。这其中的'艰辛是巨大的,为了保护摄像机,留下登顶证据,中国登山队付出了鲜血和生命。
电影里暴风雪和雪崩的画面到现在还在我脑海里浮现,实在是太可怕了。好佩服那些登山队员们,为了把中国的五星红旗插到珠峰顶上。他们勇于攀登、不畏生死,他们把祖国的荣誉,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
《攀登者》观后感 5
今天下午,我和弟弟还有爸爸去丹尼斯四楼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攀登者》。
里面讲的`是1960年三名男子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为了救队员的生命,他们没有把照片给拍下来,外国人嘲笑中国人,不承认中国人登上了珠峰!他们又一次登山是在1975年,他们登了两次,但是都没有成功,第三次去了北坡登峰,去了九名队员,他们历尽重重困难,终于成功登上了顶峰,把五星红旗挂在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测量了珠穆朗玛峰的中国高度8848.13米,他们为祖国争取了荣誉。
通过观看《攀登者》我们的先辈为祖国的荣誉努力的奋斗,甚至牺牲了生命,我长大以后也要为国争光。
《攀登者》观后感 6
今天爸爸带着我去电影院看电影。
我们看的电影攀登者。刚开始是一队人,爬珠穆朗玛峰。在路上遇到了雪崩,被雪崩推下去了好几个人,最后就剩三个人,这三个人,一直向上爬。过了好久,终于爬上了珠穆朗玛峰,在上山的过程中,照相机不小心从山上滚了下去,所以没有了证据。
随后他们又组建了一支队伍,准备再次爬上珠穆朗玛峰。登了好几次,也没有登上。在他们马上就要放弃的.时候,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拍下的照片。
这就是攀登者,一个充满团结电影!
《攀登者》观后感 7
国庆节期间,我们全家来到电影院,观看了《攀登者》。
影片讲述了六七十年代中国国家攀登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当时的登山设备和条件都很差,但是队员们凭借着一腔爱国热忱,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团队精神,两次登上珠穆朗玛峰,证明了我们国家的.实力。看完电影我觉得很震撼,很触动。当时他们那么难都能完成自己的梦想,现在我们有点困难就会哭鼻子,真是很羞愧啊。
以后我要向先辈们学习,不怕困难,敢于挑战自我,敢于攀登。
《攀登者》观后感 8
今天下午,我和弟弟还有爸爸去丹尼斯四楼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攀登者》。
里面讲的.是1960年三名男子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为了救队员的生命,他们没有把照片给拍下来,外国人嘲笑中国人,不承认中国人登上了珠峰!他们又一次登山是在1975年,他们登了两次,但是都没有成功,第三次去了北坡登峰,去了九名队员,他们历尽重重困难,终于成功登上了顶峰,把五星红旗挂在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测量了珠穆朗玛峰的中国高度8848.13米,他们为祖国争取了荣誉。
通过观看《攀登者》我们的先辈为祖国的荣誉努力的奋斗,甚至牺牲了生命,我长大以后也要为国争光。
《攀登者》观后感 9
今天,老师给我们播放了电影《攀登者》。
这部电影讲了中国登山队勇攀珠峰的故事。主角方五洲和杰布、曲松林在1960年登上了珠峰,却因未能用摄影机拍下360度影像,一直不被认可。
所以在1975的时候,重新组建了登山队。但第一个窗口期提前结束,导致大风口风力加大。幸好方五洲想到法子,用绳子拴上石头,才平安无事,但方五洲却受了伤。
第二次上珠峰,也出了意外。来了一阵强风,松林建议赶快在风暴来临前上山,五洲建议稳扎稳打,因为松林是副总指挥,所以采取了他的建议。但是雪崩了,然后李国梁带领的`突击队没能登顶,他还牺牲了。
最后气象组徐樱发现了短暂的窗口期,但因突击队有危险,为了告知突击队员,她牺牲了。最终,方五洲领着突击队登上了珠峰。
在电影里,我最感动的杨光和李国梁。
杨光在第一次登山时不幸犯了病,他的右腿截了肢,但他说“我还能跳上去。”就为了上去,和爸爸说一说别后悔。他装上了假肢,在大雪飞舞的花絮里,攀上了珠峰。
李国梁在第二次登峰时,作为队长在第一个人滑落时,本能地帮忙,但不幸被东西打中,滑了下去。在滑落的过程中还不停地用工具缓冲。到了最后,他顶着一头血,却把摄像机给了其他人,亲手割断了绳子,留给队友生的希望。
这部影片告诉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攀登者》观后感 10
看完了《攀登者》,这是一部好电影,它让我对吴京和张译的喜爱达到了一个新高,因为他两人在电影里特别好地展现出革命年代中国赤子身上的那种韧性和狠劲儿,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不服就干”。
这是一部不怕被剧透的故事,因为影片基本还原了历史的真实情况,1960年,出于维护国家荣誉,中国登山队在队长阵亡的情况下坚持作战,一名队员甚至不惜以废掉自己十根脚趾为代价,帮助全队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在登山过程中,由于遭遇雪崩,摄像机遗失了,没能留下登顶的证据,这件事让中国在国际登山界十几年抬不起头,而之前生死与共的登山队员们也因为这事互生龃龉,渐行渐远。
15年后,中国登山队终于等来了雪耻的机会,三个曾经托付生死而又不能原谅彼此的老队员们和一群热血激昂的新人一起抵达了珠峰大本营,他们要为祖国洗刷冤屈,重新登顶,这就是《攀登者》要讲的故事。
吴京和张译在演员里并不以英俊著称,但他们身上始终有股实干家那种朴实亲和的气质,影片中两人表现张弛有度,举重若轻,张译饰演的角色拖着队友尸体回营大哭时,我听我身后有人小声哽咽说:“给我张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京,很多年前,吴京给我留下的`印象还是那个在阴暗的小巷里被甄子丹乱棍打死的黄毛杀手,现在一转眼,他已经是家喻户晓的百亿影帝,当我在荧幕中看着吴京一步步登顶时,我觉得那不仅仅是他饰演的角色在凛冽的逆风中前行,更是他本人在一步一步地顽强向上。
片尾字幕升起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这就是这部影片的素质。
我一边跟着鼓掌一边就想起电影里引用的那句名言,有人问英国登山家马洛里,为什么要登珠峰,马洛里说:“因为它在那。”然后他就踏上了登顶之路并永眠于群山。
有未经证实的传言声称马洛里一定登上了珠峰,因为他之前许诺,如果登顶成功,他就把自己深爱的妻子照片留在那里,几十年后,当马洛里的尸体被发现时,人们并没有在其身上发现妻子的照片,因此有人据此认为马洛里之前一定是成功登顶了。
马洛里是否成功地把自己的挚爱留在珠峰之巅目前依然是个谜,然而,中国的攀登者们却毫无疑问地在珠峰上留下了他们的挚爱,那是他们勇气与牺牲的回报,一面飘扬于世界之巅的五星红旗。
《攀登者》观后感 11
作为一个户外徒步爱好者,《攀登者》这部以中国首次登顶珠峰为原型的电影,我是期待的。
《攀登者》作为一部商业片来说,已经很好了。起码让我们想起曾经真实发生的那些感动的人和事。尽管感情戏是个败笔,尽管登山不专业,尽管动作戏很夸张,它仍让我感受到了那种情怀,让我热泪滚滚。
它拍出了那个特殊年代的攀登精神,在祖国的荣誉面前,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为了捍卫祖国的荣誉,付出生命在所不惜的精神。
正是那种为了祖国,无畏的攀登精神让我动容,真实的攀登者的事迹被写进了学生的一篇课文,通过电影无疑能获得更直观的感受。个人觉得电影中加入的感情戏属于画蛇添足的败笔,虽然演员的演技都很棒,却弱化了这种无惧生死的为祖国而攀登的精神。
所以,特意在网上查找这些资料,记录如下。
1960年,中国登山队从西藏一侧的北坡攀登珠峰,这是中国第一次攀登珠峰。这里需要记住五个人:许竞、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刘连满。
1960年5月24日,组长许竞因在前方开路体力消耗过大,在来到海拔8000多米的突击营地后,已无法继续攀登,其余四人则继续冲顶。
在珠峰北坡最后的屏障—第二台阶,要攀登一个80多度的垂直岩壁,他们尝试多次都无法前进,消防员出身的刘连满想到了搭人梯的办法,他主动蹲下当“人梯”,让队友踩着自己的肩膀攀登。在海拔8000米之上,他用身体撑起队友,屈银华为了不让自己带有冰爪的登山靴扎伤队友,毅然决然地脱下冰爪,只穿着袜子踩在刘连满的肩上,用人力在岩壁上打进钢锥。
艰难的登上第二台阶,刘连满体力严重透支,只得留在海拔8700米处的生命禁区,三位队友继续冲顶。此时的刘连满近乎晕迷,于是他写下了几行字当作遗书。写下“遗书”后,钻进睡袋晕睡过去。
“王富洲同志,我知道我不行了,我看氧气瓶里还有点氧,给你们3人回来时用吧!也许管用。永别了!你们的同志刘连满”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王富洲、屈银华、贡布在夜色中成功顶登。这次登顶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顶。他们下撤时发现刘连满奇迹般的活着,屈银华因冻伤被截去了脚趾和脚跟。遗憾的是这次的登顶却因没能留下影像资料,不能获得国际登山界的.承认。
1961年,《中尼边界条约》正式签署,两国历史上遗留的边界问题得到解决。
1975年,中国再一次组建登山队,再次向世界证明。1975年5月27日,这一天共有9名登山队员成功从北坡登顶珠峰,其中还有一位女性登山者—潘多。这一次不仅拍下影像,并测量出了珠穆朗玛峰的准确高度8848.13米。
在这次登顶中,队员们在第二台阶的岩壁上架起了被称为“中国梯”的金属梯,后来,世界各地的许多登山者都通过这座梯子成功登顶。
这些攀登者,在条件无比艰苦的情况下,拼死也要登顶,他们是为了祖国,为了捍卫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捍卫祖国的尊严。这就是攀登精神。
《攀登者》观后感 12
漫漫人生长路,恰似攀登一座高山,我们在这过程中会遇到无数个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像征服那座珠穆朗玛峰,我们要直面困难,从中汲取经验,勇往直前。
在《攀登者》里,主人公为了证明中国,而勇闯珠峰。他一次一次被困难击倒,又一次一次地站起身来。雪崩、狂风、队长的牺牲、越过第二级阶梯,困难告诉他:要对任何事尽责任、有担当,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明白了,团结的力量最强大,世界上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困难和挫折往往会变成我们成长与前进的动力,如果我们正视困难,就会从中得到自己原本没有的东西,我们会汲取失败的经验,然后再一次挑战它,最后战胜它。攀登者们先后三次挑战珠峰,仅仅只有一次成功登顶,他们被一次次击败,但又一次次地去尝试,所以困难也是人生的“课堂”,它教导我们要坚持不懈。
当困难与挫折降临,如果我们都以“与我何干”的想法去对待它,那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战胜这个困难,那么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路,我们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在电影中,老队员因当年主人公为了救自己而丢下摄影机,导致未能取证,最后没能为祖国效力而耿耿于怀。他恨主人公,也恨自己。多年后,担任登山总指挥的他为了完成自己当年的心愿,刚愎自用,不惜让新队员们去冒险,当队员们遇难后,他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最终明白了为自己队员的生命负责比其他的更重要。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不能逃避现实,逃避困难,因为困难也是人生的“课堂”,它教导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逃避、放弃,这只能让我们在困境的深渊中越陷越深,只有我们直面困难,感悟从中获得的经验,最后用于实践,才能帮助我们战胜人生当中更多的困难,所以困难也是“课堂”。
《攀登者》观后感 13
先看了《我和我的祖国》点映后,再看得《攀登者》,这两个片子的差距真的太大了,《攀登者》前二十分钟的摄影剪辑还能制造紧张感,画面中的大风大雪还是有震撼力的,但越到后面剪辑就开始混乱了,切得镜头也很生硬,音乐更是奇怪,一登雪山就开始加大音量刻意制造气氛,但貌似观众都很无感,一到爱情戏部分,音乐就开始煽情渐弱,两种音乐直接互切…
再说一下剧情,影片为什么给了很大部分的爱情戏,井柏然和黑牡丹的爱情线的意义是什么呢,黑牡丹的原型只是中国第一个爬上珠峰的.女登山者,但片子里把她塑造得略显傻白甜。章子怡和吴京的爱情说得过去,但影片最后吴京登上珠峰,画面是吴京在珠峰埋化石和回忆与章子怡在图书馆的场景互切,最后画面定格在他们在图书馆隔着桌子两手相牵,影片的基调好像一下子定义成爱情片了槽点实在太多说不完啦,但演员还是很努力,只是导演编剧不太行吧!
《攀登者》观后感 14
国庆很快就要来临了,不知道大家想好怎样度过国庆小长假了吗?不管是出门散散心,还是去电影院看看电影都是很不错的选择,而且国庆档也是各种好片不断,真的是诚意满满,像是《我和我的祖国》可以说太多知名的实力派演员加盟了,再加上豪华的导演阵容,真的是想不火都难。
而和《我和我的祖国》同一天上映的《攀登者》也是令人非常期待了,先看演员阵容,吴京这次联手章子怡、张译、胡歌、井柏然还有特别出演的成龙一起挑战珠峰,其实之前在电影预告的时候就已经引起了观众们的热议。
有些人担心这种题材的电影可能不会适合主流观影群体,但是从预售的情况来看很显然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了,这种坚守初心,勇攀高峰的精神还是很热血的,很容易感染观众的心,每天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当中,整个人的心也是躁动不安,很难说静下心来去欣赏一些事情。
可以在电影中感受到探险队克服种。种困难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那种激情还是很伟大的,而为了很好的达到一个真实的状态,《攀登者》剧组也是深入雪山力求每个动作都很到位,本身拍戏就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情,也许在镜头中出现的画面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为了拍好这段演员们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努力。
珠峰的条件还是比较恶劣的,长时间的拍摄对于每一位演员的身体素质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像是在高海拔下的高原反应,这种事情真的是没办法,那种头晕眼花的无力感很难去克服,而且高原反应因人而异,就连武打演员出身,平时给人感觉身体素质很好的吴京也是大感吃不消。
即使这样所有的演员都是很认真的在完成这自己的戏份,其实真正置身于现场的时候恐怕他们已经被大自然的那种别样的魅力给征服了,他们应该是怀着一种勇往直前的心在做这件事情的,不仅仅是在拍戏了。
穿着厚厚的登山服还是难挡雪山上的寒风,那种身体上的.难受还是很明显的,不过比起当初登山队无惧生死,从北坡出发首次登顶珠峰所遇到的艰险相比,这样的困难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但剧组还是尽可能地还原了一些细节,影片监制徐克表示,“珠峰是我们的高峰,既然是我们的山就要自己登上去,这就是攀登者精神。”
其实平时里也有一些节目中会提到每年因为攀登珠峰发生了哪些事情,但是一直没能够以一种艺术的手法让观众有个深刻的印象,而这种冒险精神还是需要去传递的,永不服输,坚定信心,征服心中的目标,此次《攀登者》很好地体现了这些,期待吴京、章子怡、张译、胡歌、井柏然、成龙在电影中可以带给观众一种不一样的热血体验,希望通过影片可以使更多的人坚定信念不要放弃,加油!
《攀登者》观后感 15
原本以为,看完这片子的感受会比较像“霍格沃茨最终取得胜利”、“百万雄师过大江”这种,或者感慨一番“人类渺小,造化神奇”。我错了。实际观感,很像是看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在暗夜里独行,尽管跌跌撞撞,却出奇坚定地朝着同样的方向。顺着他的脚步看去,远处有雪色的光,耀眼明亮。这种光芒给他的背影勾勒出漂亮的轮廓。于是我便能看见他的动作。他跌倒又爬起,再跌倒、再爬起。也曾停下过,又忽然腾地跳起,接着便跑起来。笑声、哭声、呼喊声、喘息声伴着瞬息万变的风声,竟像是一部古老的乐章。
有时,看着他艰难地站起,心中亦有钝钝的'痛感;他疲惫地倒下,我也觉得有些累了。却又实在想看着他到达终点,看着他走进那束光。终于到了。镜头推过去,原来,那是他的母亲,笼着一袭光华,张开双臂,笑着,将他抱进怀里。他又开心地钻出来,骄傲地站好,说,“您看,我来了。我也可以的,对不?”两人笑着笑着,眼眶中皆盈满了泪水,泪水中藏着回忆,藏着故人,也藏着更高的天际,和更远的远方。记得看电影前随手点开了一个胡歌的访谈,其中大概有这样一句话。是说,登顶并非挑战自然,而是,被自然接纳。也许确实是这样。
也会暗暗觉得,这一众主演,以及这个题材本身值得更好的叙事节奏、情节逻辑以及更恰当的配乐(有几处音乐有些奇怪),但我还是非常感激这部电影的。在认识它以前,珠峰的高度对我来说是且仅是一个试卷上分值不高但必须记住的数字。但如今却因为它的存在,会去尽力了解背后的故事。
《攀登者》观后感 16
假期,我和妈妈一起去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得已丢掉了摄影机。完成了世界首次被迫登顶这一世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国际认可。
从1960到1975,中国的攀登者们遭到了15年的质疑与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们的遗愿如犹在耳,第二代攀登者们再次出发,向着世界第一高峰发起冲击。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看完电影《攀登者》让我想起来,今年的.九月一日《开学第一课》夏伯渝老人的英雄事迹。
26岁的夏伯渝在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被冻伤而做了截肢手术,但是,失去双腿的他没有放弃梦想,先后五次再向珠峰发起挑战,终于在2018年5月,以69岁高龄成功登顶珠峰,站在珠峰峰顶挥舞着五星红旗。
然而,令他自豪的不仅仅是站在了世界最高峰,更是因为他参与了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珠峰北坡8600米高度,号称第二台阶的一个九十度的绝壁上架设了“中国梯”这一壮举。虽然那是一个十分普通的梯子,但是在架设的过程中也是十分的艰难,因为海拔高,本来就缺少氧气,再加上天气极寒,他们每做一个动作都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最终用了一天时间,才将“中国梯”牢牢地架设在了第二台阶上。此后,相继有1300多名登山队员,踩着夏老他们架设的“中国梯”,从珠峰北端登顶。
经历几十年的历程,夏老那颗希望五星红旗在珠峰飘扬的初心,始终激励着他即使失去双腿也一定要站在峰顶如今的中国已毅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后,中国将继续展现大国姿态,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一系列超级工程建成,让每一名中国人都为五星红旗永远高高迎风飘扬而骄傲、自豪,但是,永远也不能忘记那部挂在世界之巅的“中国梯”。
《攀登者》观后感 17
今天我看了电影《攀登者》,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
这部电影讲了中国登山队两次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事。第一次是在1960年,由于在登顶前救队友丢了照相机,没有留下映像资料,不被国际认可,中国登山队员因此受到很多人的误解,受尽了委屈和磨难。直到1973年登山队员再次成功登上珠峰,插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并留下影像资料,终于实现了队员们的心愿:中国人自己的山,一定要自己登上去!
影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气象专家,他们预测的天气非常的准确,特别是最后冲顶的时候,对冲顶“窗口期”的`预测更加精确,竟然精确到“分”,“行百里者半九十”,要不然就会前功尽弃,北坳的天气恶劣,每个人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努力工作,获取最新的气象信息,传给前方的登山队员。
这部电影使我懂得了:要努力地去干好每一件事,把每一件事做到最完美,抓住“窗口期”,做到争分夺秒,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攀登者》观后感 18
国庆节10月1日,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电影院看了《攀登着》,具体内容是这样:
刚开始队长方五州、松林、杰布等人组成的登山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可由于雪崩队长不幸身亡,松林也受了重伤,但方五州抓住了他,松林命保住了,但相机丢了。在后面,他们搭了一个人梯,从第2阶梯登上去,因为那雪太滑,他就光脚爬了上去,他的脚因此被冻伤,最后被切了半个脚掌。他们在凌晨4点多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山顶,但因没有相机没有拍下360度影像,他们就只好把国旗埋在这寒风刺骨的'山顶。因为没有360度影像照片,西方不承认他们登顶了,由于西方不承认,中国这次登峰就不能算成功,为了证明中国人可以登上珠穆朗玛峰,国家再一次组建了登山队,经过了一次次艰难的训练,他们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李国良为了保护相机,自己掉入了冰裂缝。看到这里我被他深深的打动了。
这一次冲顶,中国人在第二阶梯搭梯搭了梯子,被国外称为“中国梯”,并且测量出珠穆朗玛峰的真实高度为8848.13米。
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登上珠峰吗?为什么要重新测量珠峰的高度吗?原因是在国外看中国都登不了自己的山,要划分给其他国家,但中国不甘心,建立了登山队登珠峰重新测量,是因为中国的山应该自己测量,而不是外国人口中的8400米,因此他们便重新测量了珠峰的高度。
看完攀登者我知道要先有目标才有希望,如果没有目标盲目前进是不会有希望的,并且他还证明了中国的山中国人是可以登上顶的。
《攀登者》观后感 19
珠穆朗玛峰,世界最高峰,人们一直都想征服他,但是征服他谈何容易,影片《攀登者》就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在1960年中国组建了第一支登山队,想要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们历经千辛万苦,也遇到了许多危险,在临近山顶时,他们遇到雪崩,老队长牺牲了,为了完成老队长的遗愿,他们继续前进,在准备宿营时,突遇十级大风暴,也为了救人,他们不小心把相机掉到了山下,所以这次登顶虽然成功但并没有得到一些西方国家的认同。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在做了充分的准备之后,1975年再次冲顶,第一次冲顶他们错过了最佳的登顶时期,遇到了大风暴,队员受伤,登顶失败。第二次他们继续冲顶,可是他们走到第二台阶时,有一名队员踏空,导致氧气罐飞落,砸中走在队尾的队长,大家又滑了下来,而且还遇到了冰崖,在这危急时刻,队长割断绳子,牺牲了自己,保全了大家,第二次登顶又失败了。就在大家要放弃的时候,气象组的专家又意外发现了珠穆朗玛峰的第三次窗口期,但国家气象局并没有认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错过时机,尽快登顶,他们再一次做了周密的安排,气象组随同登山,时刻监测天气情况,寻找最合适的登顶时间,在气象组的帮助下,在第二台阶前他们终于错开了大风暴,9人登顶成功,而气象组的主任却因高原反应,永远地留在了珠峰。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了珠穆朗玛峰最顶端,向全世界人民宣告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壮举!这一刻,无比的激动人心,这一刻,我们也终于测算出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8848.13米。
看完这部电影,我被登山队员们坚忍不拔,面对困难永不退缩的精神深深震撼了。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永远都是一个攀登者,我要学习他们这种精神,克服困难,永不言败,去攀登那一个个“珠穆朗玛峰”!
《攀登者》观后感 20
《攀登者》电影的原型史实介绍,转自邓铂鋆。中国人首次攀登珠峰是在冷战气氛最紧张的年代,某人溜到了印度,印度自此借机不断干涉我国内政,对我国有领土野心。
中苏决裂之后,面临重大经济困难的中国一个宣示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有能力凭借自己的手段排除艰难的标志。有关部门挤出宝贵的外汇采购重要物资并派专机运输。为了帮助登山队节省路途上的体力,日喀则修筑了一通向珠峰的现代意义上的行车公路(虽然很简陋)。登山活动并不太平。由于当地叛匪出没,登山队由一支150人的军队保卫,所有登山队成员都携带防身,因为登山行动前夕刚刚有一批解放军的医务人员遭到匪军袭击牺牲。登峰酝酿期间,中国正与尼泊尔进行边界谈判。中国提出平分珠峰,尼泊尔嘲讽:“贵国都没爬上去过,凭什么分一半?”同时,从当年开始操作了六十年“猴戏”的印度一直对存在企图,印度登山队计划攀登珠峰,宣示力量存在。在新一轮中尼边界谈判前夕,听闻印度登山队即将取得成功的高层下令,“登山队200人因为伤病只剩下19人符合登顶条件不要紧,只剩下一个人也要爬上去”。
接到命令的时候,登山队因为接连的`恶劣天气和意外遭遇重创。多名冲顶种子选手受伤,2名随行进行冰川研究和气象观测的青年科学家遇难。根据天气预报,下一次恶劣天气将在2天后袭击珠峰,一行人决定下撤。接到了冲顶命令之后,登山队召开动员大会,红旗下宣誓,选择4名尚保有实力的选手组成突击队,冲顶珠峰。突击队队长突发身体不适,不得不离队,又一名没有准备的后备队员补上缺额。这位队员本来是执行摄像任务的。为了避免更多的牺牲,多名适应高山气候的执行物资后援支持的藏胞队员下撤,本来他们要跟随登顶突击队前往海拔8200米处,帮助突击队搬运辎重。事实证明,这一决定是经验不足导致的判断失误,登顶4人携带物资明显不足,并消耗了大量体力搬运物资。
《攀登者》观后感 21
每次跟爸妈去爬虞山,是件非常惬意的事。一开始我总是步伐轻快,逐渐变得气喘吁吁,继续艰难地坚持,终将会到达山顶。那一刻,举目远眺,一切美景尽收眼底,顿觉心旷神怡。
今天下午,爸爸带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攀登者》。看完走出影院,我才发现,原来“登山”没有我想象中的那般美好,特别是攀登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等待攀登者的是深不见底的冰缝,极低的温度,能把人吹到几公里外的狂风……生命在这一切面前会显得尤其脆弱。
但是,山就在那,外国人还质疑中国人爬不上自己的山。面对如此艰苦的条件,方五洲,曲松林,杰布三个人历尽千辛万苦,在队员搭起的“生命阶梯”的帮助下,于1960年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玛峰。但是,又因为丢了照相机,拿不出证据,被外国人嘲笑。十五年后,又经历了无数人的牺牲,中国登山队再次登上珠峰峰顶,向全世界宣告珠峰的中国高度!
一个登山英雄因没有影像资料被人侮辱,其实方五洲是为了救曲松林才丢了照相机,这座“大山”压了曲松林十五年……
山就在那,攀上去,山就在脚下。
其实,不仅仅是电影里,我们每个人的`眼前都有一座座山。就说我自己,除了学习之外,还在攀登着的山——钢琴。每天固定时间练习,因为我坚信只要不懈努力,总有一天会到达登峰。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不也是因为这一句话,成了唐朝著名的大诗人。
相信,我们都可以成为勇敢的攀登者,一起加油!
《攀登者》观后感 22
今天是10月1日,为了庆祝祖国七十岁生日,我和爸爸去电影院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中国登山队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时,因为没有拍下顶峰的照片,所以,苏联人怀疑我们没有登上顶峰;为了证明中国登山队能登上珠峰,国家组织第二支登山队伍,他们没有辜负国家的期望,终于把中国的'国旗插在了珠穆朗玛峰峰顶上。
大家可能觉得登上珠穆朗玛峰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因为这种事情在电视上见多了。可是你们知道他们背后付出的汗水和艰辛吗?
登上顶峰需要四个阶段:北坳,大风口,冰裂缝,第二台阶。到达北坳时,才是真正的开始,天气寒冷,风向不定,突击队队长常五洲就是在北坳为了救战友而弄伤了胳膊。当到大风口时,突击队遇上了十级大台风,当时,巨大的岩石都能被刮跑,而突击队员们就是这样随时能被刮跑的情况下度过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到了冰裂缝,地上的冰裂缝全部被雪覆盖,只要稍不留神,就会掉下悬崖,直到冻死。挺过了三个阶段,就迎来了最大的困难:第二台阶。第二台阶最大角度为70度,如果遇上台风或雪崩,就会被刮跑,或者被雪淹没,那时候生命是以秒为单位,突击队队长就是在那里牺牲的。
我很佩服攀登者的勇气,他们不畏严寒,不畏困阻,遇到了台风和雪崩,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一一战胜了困难,因为他们背负着祖国对他们的期望,因为他们要向全世界证明中国攀登者登上了珠穆朗玛峰!
《攀登者》观后感 23
上周末,观看了当红影星吴京主演的电影大片《攀登者》,剧中从现1960年的中国国情,1960年,国际登山界对珠穆朗玛峰属于中国还是尼泊尔产生了争议,并称:“中国没有登上过珠峰,凭什么说珠穆朗玛峰是中国的?”于是,中国为了珠穆朗玛峰的归属权,组建了一支登山队。在登山过程中,不幸遇到了雪崩,为方五洲(吴京饰)了挽救其中一位登山队员,丢失了摄影机,虽然最终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却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不被世界所承认。时隔15年,中国登山队再次向珠穆朗玛峰进发,经历了重重困难,最终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并测出最准确的高度8848。13米!
登山队员们在攀登珠穆朗玛峰进程中,不断遭遇各种难以预测的危险时刻,多次命悬一线。在种种困难面前,众人未曾妥协,选择团结一心,带着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奋勇向前,展露骨子里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不到长城非好汉,登顶珠峰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队员们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来,让世界见证中国奇迹。“冲顶中国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惊人的勇气、智慧和毅力,在极其严寒和饥饿的条件下忍受着冻伤的.巨大困难,成功的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了珠峰之巅,他们用忠贞的爱国主义情怀书写了中国辉煌。
登山队员们的团结拼搏无畏艰险,映照着中华儿女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一代一代的继承和传承下去。
《攀登者》观后感 24
一大波登山运动员聚集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大本营,为着同一个目标:不惜一切代价,登上珠穆朗玛峰。
这是因为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境,划界谈判时,中方提议将边境线划在珠峰顶峰,但尼方却主张珠峰完全在尼泊尔境内,这个我们怎么可以答应。尼方认为中国人没登上过珠峰,所以珠峰与中国无关。
中国人怎可忍受这般挑衅,为了国家主权,在1960年,国家组织200多人集结珠峰北坡大本营,只为冲上峰顶,让五星红旗在世界之巅迎风飘扬,证明珠峰的一半是属于中国的。最终三位勇士成功登上珠峰,本以为各国终于可以承认这个事实,可惜,我们登顶时并未留下影像资料,这给别人留下了怀疑的把柄。
所以1975年,一波新的登山队再次为了这个目标聚集在一起。这一次,多了些年轻力量,李国梁、杨光等,还有为登山队保驾护航的以何缨为首的气象队。他们登山队面对的是狂风,路滑,陡峭,低温的恶劣环境。每次狂风都会给登山队的前行带来巨大风险!屏幕前的我随着他们时而高兴时而担心难过。正当我为李国梁到达第二台阶时欢呼雀跃时,他们竟因为意外滑下第二台阶,导致李国梁即将坠入悬崖,为了保护相机,他为此牺牲自己。看的我心如刀割。可是悲伤并未停止,随后何缨为了保证登顶的顺利进行,拖着肺水肿的`身子爬到风口联络方五洲,只为他可以安全登顶,可以重新测量山的高度。
在登上路上,还有数不清的人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可是他们死的光荣,英勇为国。看了整部影片,只想说身为一名中国人,倍感骄傲。
《攀登者》观后感 25
看完电影《攀登者》让我想起来,今年的九月一日《开学第一课》夏伯渝老人的英雄事迹。
26岁的夏伯渝在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被冻伤而做了截肢手术,但是,失去双腿的他没有放弃梦想,先后五次再向珠峰发起挑战,终于在2018年5月,以69岁高龄成功登顶珠峰,站在珠峰峰顶挥舞着五星红旗。
然而,令他自豪的不仅仅是站在了世界最高峰,更是因为他参与了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珠峰北坡8600米高度,号称第二台阶的一个九十度的.绝壁上架设了“中国梯”这一壮举。虽然那是一个十分普通的梯子,但是在架设的过程中也是十分的艰难,因为海拔高,本来就缺少氧气,再加上天气极寒,他们每做一个动作都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最终用了一天时间,才将“中国梯”牢牢地架设在了第二台阶上。此后,相继有1300多名登山队员,踩着夏老他们架设的“中国梯”,从珠峰北端登顶。
经历几十年的历程,夏老那颗希望五星红旗在珠峰飘扬的初心,始终激励着他即使失去双腿也一定要站在峰顶如今的中国已毅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后,中国将继续展现大国姿态,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一系列超级工程建成,让每一名中国人都为五星红旗永远高高迎风飘扬而骄傲、自豪,但是,永远也不能忘记那部挂在世界之巅的“中国梯”。
【《攀登者》观后感】相关文章:
《攀登者》观后感07-02
攀登者观后感06-30
《攀登者》观后感08-30
攀登者观后感05-22
电影攀登者观后感12-10
小学攀登者观后感12-10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07-03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11-06
攀登者电影观后感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