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江南春》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南春》教学设计一等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南春》教学设计一等奖 1
教学目标:
1.通过个别读、范读、配乐读等形式能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读出诗的韵味。
2.抓字词理解及想象画面理解诗意,领会诗的意境。
3.借助资料领悟诗情,体会诗人的愈忧民。通过本堂课的学诗方法拓展学习《题临安邸》,感受不一样的抒情方式。
教学过程:
一、谈“春”导诗
1.师: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师: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杜牧写的《江南春》(板书课题);
3.读题
师: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生:江南的春天
师:那我们就可以断定诗的主要内容就是写
小结学法:理解诗题,能帮助我们知道诗的主要内容(板书:解诗题)
二、初读感知
师:自古美景出江南,那一山一水,一楼一桥,都似巧夺天工、具匠心。就让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去感受杜牧笔下的江南春景。
自由朗读这首诗。
(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读好了自己借助注释去理解诗句的大致意思
2.交流反馈
①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描情画景,字字千斤,我们可得读准了。你来试试(抽生1),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了有意见请举手。
抽生2抽生3
②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在古代,很多诗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而作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诗可以用来谱成曲,吟唱出来的。因此,诗歌往往读起来都是很有节奏的,怎样才能体现出节奏感呢?
(抽生交流节奏并出示标有节奏的幻灯片)
③大家再来试试,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着把诗歌的节奏韵律读出。
抽生读
师范读
(配乐)读
三、想象画面,体会景美:
(师)白居易说:“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南正美!那么,杜牧的眼中又是怎样的江南呢?
1.默读古诗圈出景物(圈在古诗中)
2.交流(拿学生的课文纸反馈)
预设1.学生没有圈出“绿”和“红”,引导学生看“注释”,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老师哦
预设2.你为什么要圈出“绿”和“红”?
3.抓关键字词想象画面
(师)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这些景物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①比如:(出示课件)千里莺啼绿映红
引导“莺”想画面:
可从听觉、视觉、其他动物用四字词语来概括
②分四人小组合作想象画面
要求:1.根据景物想象画面
2.交流讨论完成学习单,学习单上的画面机动增减
3商量出最满意的画面让组里写字高手写在卡片上,完成了贴到黑板上。
温馨提示:如果你想贴的画面已被其他组贴了,那你就不能贴了,只能另想其他画面,时间规定3分钟。
4.看黑板上贴的画面,同桌互说诗的意思
5.采访小诗人,诗人来到你这,看到了什么?
生答;来到你这,又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看到的都是美景?
理解“千里”。这“千里”是指“一千里”吗?虚指
6.播放视频画面
感受江南美景
7.学生看画面读古诗
整个江南,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傍水的村庄,那依山的躇,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看着这样的春景,你的内心是?用你的声音读出你的感受
见到如此美景,诗人也是忍不住想要赞美一番(板书:赞美)
配乐齐读
8.小结学法:
想象画面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板书:想画面)
四、品读感悟诗情
由小结“画面”引入
这么多的画面,怎么三四句(大组)的画面这么少呢?
请生交流,形成两大问题:
一是为什么景物写得这么少?写法怎么变了?
二是晴天怎么变成雨天了呢?
三是为什么不说是“江南四百八十寺”呢?
我们要先来了解诗人。
3.(出示简介:杜牧,字牧之,因生活在渐渐没落的晚唐时期,所以从青年起他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国家的理想。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被称为“小杜”。)
4.这样一位愈忧民的文人,在他眼中,江南除了那些秀丽的山山水水之外,还有这些规模宏大的寺庙,那么为什么不说是“江南四百八十寺”呢?
让我们来了解一段历史。
5.(出示: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四百八十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6.借助这些资料(板书:借助资料)
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板书: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的思想感情)。
7.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这种赞叹之中的的点点哀愁吗?自己先试试。(指名读)
8.当回小诗人,到前面来吟一吟怎样?
9.(师)是呀,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这逝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他的情隐含在烟雨中,这请抒发的非常含蓄、间接
五、总结背诵:
杜牧的笔下,盛开的是春天千里江南的美丽画卷,寄托的却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春天那份浪漫的希冀,与作者再一次徜徉于千里江南万般情思中吧。
《江南春》教学设计一等奖 2
【课前预习】
1.学生在课外认真正确地朗读诗词。
2.有条件的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生活和创作的资料。
3.体会每首诗词的情感。
【相关课程标准】
1.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直至背诵;
2.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3.在比较中体会作者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评价任务】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熟读成诵。
2.通过重点词语和语句分析作品的情感。
3.通过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体裁、不同诗词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春景
导语:同学们,在这个斑斓春色单元的语文课堂里,我们一同徜徉在春的世界中感受它无穷的魅力。春的美是多样的,北国的春天与江南的春天风格迥异,那么在诗人的作品中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带给我们的又是一种怎样的心灵体验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诗词八首》,共同来感受一下。首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江南春绝句》和《玉楼春》两首诗词。
活动二:诗词赏析探寻春景
一、读“江南春”绝句,领悟诗的多方位审美
(一)赏“江南春”千里美景
1.朗读诗歌,把握节奏;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
2.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的是哪里的春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具体描绘了哪些景物?
明确:描绘的是江南的春景。从题目及描写的景色中可以看出。诗中描绘了莺歌燕语、绿柳桃红、水村山郭、酒旗飘展,描绘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二)品“江南春”千古佳句
3.诗中“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明朝学者杨慎认为应该为“十里莺啼绿荫红”,后又有人认为改为“一里”更为恰当,你认为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
“千里”改作“十里”,似乎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其实十里也听不到,一里也怕看不明。因为“千里”,正极言江南地广,是就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某处景色。诗人描写的景物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写,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南春景图。如果不用“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三)探“江南春”千古幽思
4.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诗歌,边读边在脑海浮现出诗中描绘的画面。思考一下: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回答:最后两句在写景中又蕴含着诗人对历史和生活的无限感叹:江山依旧,南朝却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统治者迷信的神佛并没能保佑他们。这里是写景,更是对现实的讽喻,这是借古讽今的手法。
总结过渡:春天的美景引发的并不都是美好的体验,我们也不由在杜牧这一感叹中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那么,宋代词人宋祁面对美好的春景又引发了他怎样的情感呢?
二、读“玉楼春”佳词,探析词的通感化手法
(一)赏“玉楼春”东城美景
1.学生初读诗歌,注意停顿和把握节奏。学生先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其他学生纠正。
注意读准加点字的读音:()棹()
作者宋祁,字子京,宋代史学家、文学家。
2.学生齐读诗歌,思考诗歌描绘了哪些景色?请用笔标出来。
明确:皱波纹、绿杨烟外、红杏闹枝头带来的盎然生机。
(二)扣“玉楼春”惜春情思
3.学生自读诗歌,思考:词的上下两片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上片写景,表现城市游乐生活。下片抒情,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问题预设1:学生经过品读和思考,基本能说出:上片描写景色,下片抒发感情。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追问: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若第一个问题仍回答不到位,教师可提示:这里描写的景色与之前的诗词中的景色有何不同?
问题预设2:作者笔下的游乐生活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生对这种概括性的问题可能感到为难,可提示:词人对这种生活的感受是什么?喜爱还是厌恶?从哪里看出?
明确:作者笔下的这种生活是美好的。晓寒还在,绿杨已笼烟。在上片中极力渲染了春景的美好,正是为了下片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问题预设3:怎样看待词人在下片所抒发的“及时行乐”的情感态度?
此题可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明确:
春景的如诗如画让人心醉,但美好的春天终会逝去。作者由此想到了人生苦短,青春易逝。然而珍惜春天、珍惜青春?却有不同的回答。作者由此认为要珍惜春光,及时行乐。不过,作者提醒珍惜大好时光,还是有意义的。同学们该怎样“惜时”呢?相信大家会做出正确的回答。
(三)探“通感化”描写手法
4.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再读诗歌,讨论探究:“红杏枝头春意闹”是流传千古的名句,其中用得最妙的是“闹”,而清代的李渔认为“闹”字不好,可用“吵”“斗”字代替,请你谈谈“闹”的妙处。
学生讨论明确:
“闹”有争吵、热闹之意。“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也把生机勃勃地大好春光都点染了出来。“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运用通感手法,化视觉形象为听觉,把红杏在枝头盛开的情况点染得十分生动,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莺歌燕舞、繁花争艳的大好春光,写出了一派春意盎然蓬蓬勃勃的生机。因此王国维认为“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小结:春天从来是美的,然而这种美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悟。诗人表现美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可以客观地描述也可以融入诗人的情感。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活动三:比较阅读领悟春景
三、比探杜诗、宋词“春诗”之异同
过渡:方法交流寻捷径。
怎样做比较阅读?你有哪些好的方法?
师生交流。
指导语:两首诗词虽然都是描写春天美景的,因为作者生活年代不同,人生境遇不同,所处地位不同,因而风格也迥然不同,你能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齐读这两首诗词,来品味两首诗词的异同之处。
学生讨论探究后,明确:
(一)“春诗”之异
1.《江南春》:全诗四句,写景开阔,处处柳绿桃红,莺歌燕舞,有山有水。在这怡红快绿之中,水秀山明之处,还有前朝留下来的壮丽的佛寺,若隐若现在朦胧烟雨之中,更增添了无限风光。这二十八个字中,诗人描绘的景物,既有当时的特色,又不拘泥于一地,而是形象地概括了整个江南地区。
《玉楼春》着笔细节:词的上片写景,开头首句总写春光明媚;二句转为实写“皱波纹”,拟人化的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四句从远处绿杨烟外,近处红杏闹春,特别“闹”字将大好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2.《江南春》情感奔放:本诗立意高远,文字明白如画,诗中景物都和“江南春”这个特定情境相适应,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的美丽景色。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自然就奔放自然。
《玉楼春》:本词章法井然,立意小巧,情感细腻。言情缠绵但不轻薄,措辞华美但不浮艳,将珍惜时光、留连春光的情怀书写得淋漓尽致。
(二)“春诗”之同
1.景物:杜牧大手笔展开大图景,表现了江南春天的明丽之美、朦胧之美;宋祁的词也描写春天的明丽美景,其中“闹”字历来倍受称赞,运用拟人的手法突出了春意勃发,百花争春斗艳的情景。
2.笔法:两首诗词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景物,作者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细致的观察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
四、开展“春诗”朗诵会
指导语:通过以上分析,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描写的春景、写景的手法及作者的情感,那么应该如何朗诵这两首诗呢?
(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略加点拔)
1.学生练习:在把握诗情的基础上完成以下活动。
⑴配乐范读。
⑵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评价,师加以指导。
⑶生配乐诵读。
2.熟读成诵,背诵这两首诗词。
板书设计
莺啼绿红
晴景
村郭酒旗赞美
南朝数寺感叹
雨景
楼台烟雨
春光无限好(写景)
赞美春天
珍惜青春
(感叹)
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亮点:
1.本教案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比较阅读,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即使是相同的美景,不同的人,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
2.在学习中,要让学生对诗句的语言加以揣摩,明确词语的妙处。引导学生要学会感悟到诗人蕴藏在诗中的情感,而把握了诗人的情感,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旨在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特的感受。
不足:课堂上要留有足够时间让孩子们读书,品味、成诵。
《江南春》教学设计一等奖 3
一、情景引入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2)分组读。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4、再读古诗,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5、学生交流收获,提出不懂的地方。
三、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一)前两行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3、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4、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5、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雨景、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愈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合作交流、品味意境。
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1、小组交流探讨。
2、汇报交流成果。
五、拓展延伸
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来我们春天吧!齐读古诗:
春日题画
[宋]朱熹[清]袁牧
胜日寻芳泗水滨,村落晚晴天,无边光景一时新。桃花映水鲜。
等闲识得东风面,牧童何处去?
万紫千红总是春。牛背一鸥眠。
六、作业
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七、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唐)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愈忧民之情
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江南春》教学设计一等奖 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4.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感知诗歌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3.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分享诗词积累。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上节课,我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些课外积累的作业,大家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积累吗?可以是描写黄河的诗词,也可以是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大家在分享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学生分享积累的诗词。)
2.自然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两首诗风格则迥然不同,我们来看看这首《江南春》。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揭示诗题,简介作者。
(1)教师板书诗题:江南春,学生讨论题意。(江南的春天。)
(2)简介作者。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以七绝最为出色。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词语。)
过渡:春天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如果让大家只用几个词语来描绘春天,大家肯定会觉得不够全面、不够客观。那么,诗人杜牧是怎样用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出了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呢?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诗,感受诗中的春景。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教师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诵读研讨,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过渡: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能不能做到读准字音,且读出感情。
(3)检查学习效果。
①指名分行朗读,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
②指名读全诗,进行比较评价。在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
4.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过渡:这首诗如果要读得更有意味,我们还必须了解诗歌的意思。大家平时在读懂诗歌意思方面有什么高招吗?(学生讨论:抓住重点字词、查工具书、了解相关背景等。)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棒,请大家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全诗。实在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注。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标注难点。
(2)四人一组,交流学习。
学习前两句诗——晴景,写今。
①交流对词语的理解,集体订正。
[千里]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如绿叶衬红花,桃红映柳绿。
[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风]酒旗迎风招展。
②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
明确:听觉——莺啼视觉——绿,红,水村,山郭,酒旗触觉——风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④这两句诗描绘的春景有什么特点?
(明媚、有声有色、充满生机。)
学习后两句诗——雨景,怀古。
①体会情感基调: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
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
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这一时期,当权者曾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时代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朝的统治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固。
交流后明确: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②理解背景知识后,再读这两句诗,感悟诗人的担忧。
示例:诗人可能在想:希望通过建造寺院保佑江山的稳固是不可能的,南朝修了那么多寺庙都灭亡了,物是人非,我们的国家竟然还在仿效这种做法,这不仅不会巩固国家的统治,相反,会加速国家的灭亡啊!
③引导学生带着感情重读全诗。
过渡:同学们,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赞叹之中隐含的哀愁吗?自己先试试。(再指名读。)
5.熟读成诵,吟出诗韵。
过渡: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展开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寄托的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学到这里,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了呢?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去欣赏江南春景吧!
(1)播放视频。(欣赏谱曲的《江南春》。)
提示:古代的许多诗歌都可以用来谱成曲,这样也方便了传播。吟吟唱唱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大家可以跟着一起哼一哼,唱一唱。
(2)再读诗歌,背诵诗歌,读出江南春日的美好和作者的忧伤。
《江南春》教学设计一等奖 5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笔下典型的“江南”春景。
2.品味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句虚实结合的写法,和诗作中流露出的历史沧桑感。
三、教学过程:
1.解读“江南”春:
回顾课内外涉及“江南”春景的诗词作品,在意象上大都逃不开“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影子。加上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这一切构成了这首《江南春》的意象群。
“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加上风中飘动的“酒旗”,一连串最具代表性的“江南”春景如画卷一般展开。千里江南,风光无限。
2.解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有别于前两首写“春”的诗歌,这首《江南春》的`最后两句,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颇有难度。教师应在讲解时,简单铺垫相关历史信息:南朝时期,社会动乱,统治者和普通民众笃信佛教的不在少数,南朝梁武帝为其中代表。
六下的学生接触到的诗歌多为写景状物类,对于诗歌中“抚今追昔”的情感尚无接触。因此,诗歌后两句,教师应加以细解: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有过渡到江南风光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揉进了沧桑之感,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物在春风春雨中若隐若现,更增添扑朔迷离之美。仿佛时光倒转,历史的画面逐渐清晰,楼台寺庙隐隐而来,又在烟雨中隐隐而逝,令人遐思无尽。
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发挥到极致。
3.补充拓展:
明代杨慎对“千里”二字颇有微词,认为其所涵括的江南春景太大,有夸张之嫌。而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中曾有问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请学生谈谈对“千里”二字的看法。
教师点拨:
1.明确诗词作品中“虚”的表现手法,诗词不是写“实”,需要艺术加工。
2.明确诗作后两句所承载的历史沧桑感,唯“千里”二字,方有与后两句相配的分量。
《江南春》教学设计一等奖 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从中感受自然美。从而背诵古诗。
2.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3.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在读的基础上,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课件录屏软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创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江南春》板书课题:江南春
《江南春》是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出朗读节奏。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3.说一说江南给你留下印像最深刻的是什么?
诗人描写了江南秀丽的景色,同时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所作所为。
4.作者笔下的江南春色,描写了哪些景物和事情呢?我们一起走进古诗,通过分析字词来了解诗意。
(二)、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
酒旗风:酒家的酒幌子在空中飘扬。
诗意: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树红花,水村伴着山郭,一面面酒旗在空中飘扬。
2.课件出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指曾经建都在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诗意:好一派迷人的江南美景呀,可惜南朝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
(三)、悟诗情
1.同学们,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昔日的江南春景,去看那里的景色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现在你眼前是什么景象?
出现在眼前的有黄莺、绿柳、红花、水村、酒旗,写出了江南的'美景和美酒。
2.春雨中的江南又是一番怎样景象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看到了寺庙、楼台、烟雨,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哀愁。“烟雨”一词用的极妙,不仅写出了深邃的历史感,更引发了读者不断的联想。
三、小结
1.这首诗不仅表现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与无限的神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2.同学们,诗人笔下的江南之春美不胜收,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诵读这首诗。
作业布置:积累和春天有关的古诗
《江南春》教学设计一等奖 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习《江南春》一诗,启发学生依据诗句展开想象,领会诗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师:现在已经是春暖花开三月天了,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有关春天的诗吗?谁能来背背?
生:背书......
师:看来大家确实学得不错,那么我们今天就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古诗。下面请大家读课题(板书:江南春)然后告诉大家自己发现了什么?
生:这首诗是写江南的春天景色的。
师:是的,自古美景出江南,那一山一水,一楼一桥,都似巧夺天工、匠心独韵。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一展柔情。江南好啊,风景如诗,烟雨如画,所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意正浓的江南更是人间仙境,美不胜收。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一步一景,去感受文人笔下那缠绵悱恻的江南春景。
(录音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
1、下面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古诗,尝试把字音和句断读正确。(自由朗读)
2、指明朗读,相机正音
(1)要求读准字音,有错误的的地方可正音,尤其是一些后鼻音。
(2)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在古代,很多诗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感情而作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诗可以用来谱成曲,吟唱出来的。因此,诗歌往往读起来都是很有节奏的,大家再来试试,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着把诗歌的节奏韵律读出來。
三、精读:
1、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描情画景,字字千斤,意味深远。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诗歌的第一、二句,看看作者在诗歌中向我们描绘了一副怎样的春景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边读书,边在书上做做记号!看看你都读懂了吗。
2、(交流)
(1)“莺啼”是表示听到了黄莺在啼叫。
那声音听起来如何?(清脆,婉转,悦耳,美妙……)果然是银铃声声啊,真就应了那句话:春色千重寻莺叫,鸟声一路管弦同。这叫声鸣唱的是什么?是——春天,是——美好……,怎不叫人喜爱,谁来读读?
(2)在这一句中你还看到了什么?
(绿树红花)在哪里?哪里告诉你的?(绿映红)哦~(出示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成语来形容?(春意盎然,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是啊,这绿树掩映着的岂止是红花啊,那简直就是——(美丽的江南、美丽的春天……)
谁再来读这句,把属于江南春天最美的颜色,最美的声音用你的朗读读出來
(3)继续交流,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村庄)这是怎样的村庄?(被绿水环绕的村庄)恩,那是“小桥流水人家”,还有呢?(山郭)什么是山郭?(靠山的城墙)依山而建的城墙啊,爬满青苔,撒遍岁月,可是在这春意闹人的季节里,看起来却那样的`令人——神往、喜欢。你还看到了什么?(酒旗在随风翻飞)见到过酒旗么?它是什么样子的(酒店门前的布招牌,出示图)
(4)你看,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那傍水的村庄,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多么令人心驰神往!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这千里江南之中。那么这里的“千里”是什么呢?(指整个江南)你觉得这整个江南的春景能用什么样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她?(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看着这样的春景,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喜爱江南美丽的春景)那就试着读出这种喜爱来。
3、那么是不是整首诗歌都是这样的感情呢?我们还要从这首诗的作者来了解。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牧。你了解杜牧吗?
(出示简介:杜牧,字牧之,因生活在渐渐没落的晚唐时期,所以从青年起他就关心国事,抱有挽救国家的理想。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被称为“小杜”。)
设计意图:诗人是成就诗文的主题,通过对诗人的了解,初步掌握一些相关文学知识,同时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服务。
4、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他的诗中还会有些什么样的情感呢?我们继续往下读。(出示第三、四句诗句)
5、你看到了什么?(南朝四百八十寺)它们怎么样?“寺”就是——寺庙,在作者的眼中,江南除了那些秀丽的山山水水之外,还有这些规模宏大的寺庙,那么为什么不说是“江南四百八十寺”呢?让我们来了解一段历史。
(出示: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时间存在较短的时期。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巩固江山。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四百八十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6、现在大江东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亡,那些荒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当年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看到此情此景,现在你又是怎样的感想?
7、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板书: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的思想感情)。
8、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这种赞叹之中的的点点哀愁吗?自己先试试。(指名读)
9、当回小诗人,到前面来吟一吟怎样?
四。巩固新知:
1、张鳌曾说:静者心多妙,飘然思不群。杜牧的笔下,盛开的是春天千里江南的美丽画卷,寄托的却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古诗学到这里,你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缠绵悱恻的情感了呢?就让我们再一次带上对江南春天那份浪漫的希冀,与作者再一次徜徉于千里江南万般情思中吧。
2、齐诵《江南春》
五、布置作业
本课学的是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请同学课下按照自己的兴趣寻找几首描写其他季节的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江南春(杜牧)
《江南春》教学设计一等奖 8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江南水乡的美景,培养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几幅江南的.美景图]
小朋友,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说一说吗?(指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景色?你觉得美吗?
3、[出示课题]
指导字音:南nán。
指导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我的五分钟】
1、自己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两遍,直到读准读通为止。
2、四人小组互相读一读,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音。
[出示]莲叶小鱼西南可采莲
中间何戏(加拼音)
认读,正音:平舌音:采;
后鼻音:江。
3、在读准生字字音的基础上,四人小组读课文,并数数课文中共有几句话。
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
三、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句
[看图1]小朋友,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指导读第一句,重点放在“何田田”。
结合意境,指导朗读和背诵。
2、学习第二句【我的五分钟】
[看图2]除了采莲的姑娘和密密层层的莲叶以及饱满的莲蓬,你们还看到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出示]第二句指名读句子。
四人小组说说、演演:如果你们四个人分别是四条小鱼,你们在水里会怎么游戏呀?
指名四人小组戴上帽饰,上台表演。
指导读好第二句,体会鱼儿在水中的畅快以及人们采莲的欢乐。
指导背诵。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
指导背诵课文。学生练习背诵。
《江南春》教学设计一等奖 9
课时目标:
1、了解生字的间架结构搭配。
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其余6个汉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莲叶小鱼西南可采莲
中间何戏(不加拼音)
复习字词,开火车读,正音。
2、指导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习生字【我的.十分钟】
1、[出示]本课7个生字,认读。
2、自己看P74—P75的笔顺,在红字中自己练写。
3、四人小组互相检查,看有没有记住笔顺。
4、学生讨论,师指导学生说清楚重点笔画及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师重点指导:可:独体字,指导笔顺。
西:与“四”进行比较。
6、描红,完成《习字》。
三、自主练习
古诗交流会:
“独自或在别人的帮助下另选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念一念,背一背。”这是上节语文课布置的课外作业,最后的时间举行“古诗交流会”,将大家回家收集的有关荷花的古诗拿出来交流展示。
板书设计:
3、江南
莲何田田
鱼戏
智慧瞬间:
《江南春》教学设计一等奖 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江南春》。
2、能借助注释、插图、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
3、边读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插图、工具书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知诗人。
杜牧(803---852年),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京兆万年人(今陕西西安)。诗文俱佳,诗以七绝最为出色。是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与合称“小李杜”。
2、朗读古诗,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3、解词语。(提示:可以借助注释、工具书、插图等)
莺啼:酒旗:
烟雨:绿映红:我不理解的词语有:
4、读了古诗,我知道这首诗是描绘的是
(地点)(季节)的美丽景色。
5、读了古诗我想知道:
交流预设:
1、作者描写的景物有黄莺、绿树红花、酒旗、水村、山郭、寺庙。
2、画面:黄莺啼叫、绿树红花、酒旗飘扬、寺庙林立、烟雨迷蒙。
3、A、从中读出诗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B、对唐王朝命运的担忧。
C、对老百姓悲苦生活的痛心。
1、随机指导感情朗读,适时点评。
2、补充背景资料,品味诗情。
3、说话练习:看到南朝的寺庙,看到烟雨迷蒙中的楼台,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对皇帝说:
4、通过学习你认识了杜牧真是一位()的诗人。
拓展延伸
1、杜牧《泊秦淮》
2、李商隐《乐游原》
了解杜牧诗歌的写作风格,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拓宽学生知识是视野。
达标检测
1、我会理解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酒旗风:
句意:
(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百八十:
句意:
2、《江南春》描写江南柳暗花明、酒旗飘动的诗句是:
描写烟雨迷蒙、寺庙林立的诗句是:
测评反馈
及时纠正
作业
1、背诵并默写《江南春》。
2、结合古诗展开想象,写一个小片段描写江南春日的美景。
3、搜集杜牧的古诗,并积累最喜欢的一首。
板书设计
江南春
明朗绚丽赞美热爱
朦胧迷人痛心担忧
【《江南春》教学设计一等奖】相关文章:
《江南春》教学设计优秀01-22
一等奖教学设计01-30
苯的教学设计一等奖12-26
《意识的本质》教学设计一等奖12-13
细胞分化教学设计一等奖12-26
《画杨桃》教学设计一等奖12-13
苏轼浣溪沙教学设计一等奖12-26
可爱的家乡教学设计一等奖12-11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