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老师教育反思经典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老师教育反思经典,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老师教育反思经典1
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每年每个班都有,而且我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方法和对策。要让学生真正从心理上敬畏老师,教育和引导学生建立一种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了这种关系是提高素质教育成果、搞好班级工作的重要条件。发现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是需要不断研究和反思的过程。需要时间和过程和学生进行磨合的。
我负责的是美术教学。各班都有哪些让人头疼的“多动生”……我刚五年级某班上课时就领教了阳阳的厉害,他课堂上与老师极不配合,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在课间我看到的却是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美术作业总是找各种理由完不成,……每次课堂上周围的孩子总是向我告状。于是,每次在学生制作时的间隙,我总是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总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再碰到他还是如此,毫无长进,真是“屡教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心想:他的家长看到孩子课堂如此表现会如何呢?今后,孩子的未来又是如何呢?但又觉得身为教师,放任自己的课堂,也是对自己和学生的不负责任。认真反思自己的方法,冷静面对现实!我觉得还是从“心”入手,只有触动灵魂,才会有所为。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因为自己的努力,让别人羡慕的人。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先让他欣赏别人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那就是展示别的同学的优秀作品。让后反问他在干什么?都有什么困难?他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参与进来呢?拒绝参与,老师是无论如何也教不会你的……没有材料,可先用老师的。”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为怕弄得难看,被人看笑话。”我顺着问:“如果你认真做了,或有困难老师可以帮你,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任务,……”“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品……”“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只要有时间,我总是把他叫到前面,进行“一对一”教学。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只要他作品有“亮点”,我都进行表扬。还告诉同学们: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任何一件美术作品,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互相鼓励,共同成长,共享快乐。阳阳在第一学期社团展示中,还选了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参与活动。我为了鼓励他,奖给他一幅自己的剪纸作品。奖品虽单薄,但能表示老师的一点心意。在以后的日子里,相信会为他树立一个对待困难和问题的态度,鼓励孩子只要参与,就会有收获。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我们教师决不能放弃,我们要为孩子树立一个“敢于面对困难”榜样,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奋进。执着向前,永不放弃。我们要坚信:执着的力量是强大的。回想自己的教育经历,如果遇到“多动生”就发脾气,就想放弃是对自己和学生的不负责任。教育工作难免会有一些坎坷与困难,遇到困难,努力解决,不放弃。做一个坚持不懈,坚定执着的人。
小学老师教育反思经典2
某教育集团在某县远近闻名,据说为提高学生成绩,从娃娃抓起,竟然让小学一年级学生参与晚自习。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说法出自一位当事人,言之凿凿,对该校的做法心生幽愤。小学一年级,六七岁的孩子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因晚自习拖延放学回家的时间,无法保证充足的睡眠,以至于家长生出强烈地担忧:“如此进行,又即将孕育一个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当教育的循序渐进被无端打破,只剩下孩子的叫苦不迭。尽管如此,审时度势的大多数家长仍不愿自己娃娃输在起跑线上。很难想象挑灯夜读的小不点儿,被剥夺了玩耍的时间,被勒令做着和年龄不相符的事情,该有多么心塞?很多时候,他们本来就是在做一种无用功!一边是心急如焚的家长拍手称赞,一边是开明的家长满腹忧患。他们的初衷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不惜倾尽自己能给予他们的一切。家长们巴不得亲生骨肉出人头地、光耀门楣,并且越快越好。然而,教育岂能太着急?教育的长期性需要它无论如何不能着急,更不可急功近利,否则自食其果。就像城区盖楼,地基不牢,或者其中的某一环节出现纰漏,极有可能造就烂尾楼,时刻存在着安全隐患。如果学生在懵懂的年龄被强迫进行填鸭式教育,不仅收效甚微,而且极容易造成身心俱疲,致使健康出现问题,得不偿失。
教育的顺序性决定着施教节奏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别说是一年级,即便小学准毕业生也绝不适合上晚自习,更别提令人啼笑皆非的“开夜车”。教育犹如一个耿直的谦谦君子,毕恭毕敬但绝不是软弱可欺,一旦你不温柔待他,反抗的呼声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爆发出来,落实到行动中去,让你措手不及。小孩子被逼成了高考生的样子,小胳膊小腿儿被束缚在课桌前,一派悬梁刺股的模样。“妈妈对我说:‘长大之后,一定要上清华北大!’”多少无知且无畏的期待,就像他们必须祖辈的'遗志,绝不要学自己的父母做一个没有文化的普通人。多少年来,家长们在口头上对孩子的要求和期许,仅仅止步于考上大学。他们才不去思量孩子适合什么?喜欢什么?我该为孩子实现梦想做些什么?也许不少家长会反驳:“我这一路对孩子的成长鞠躬尽瘁,这家伙还不给我争气,真是不孝!”这令人瞠目结舌的发泄,不正是一些家长的真实写照?他们曲解了教育孩子的意义,只让无辜的宝贝成为他们实现未完成的理想的工具。揠苗助长,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心理安慰。教育岂能“揠苗助长”?“我们如何引导教育正确的价值观?”值得社会各界来深思。愿每一名孩子都能拥有一个没有负累的愉快童年!
小学老师教育反思经典3
这是一个老话题,但这个老话题还是经常有人提起,有老而弥香的意味。对于“科研兴师”,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相信它,只是在日常工作中看到的行动却很少,它更多的是出现在工作总结中。不过,就像“经典就是没多少人做但都在喊”一样,它确实是经典,甚至可以说是真理。
做老师,还是应该相信一些名人名家的话的。任何一个人,没有研究就没有发展,也就无所谓成长。杜威早就提出要做“研究型教师”,斯腾豪斯主张“教师作为研究者”,要求教师“集服务、专业研究、专业学习于一体”。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工作能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道路上来。”这是说给管理者听的,但教师能自觉地走到这条道路上来不是更好吗?魏书生认为:教育科研能使教师发现一个新的更丰富的自我,从而也能发现一个更广阔的教学天地,更新了,便有了新的眼力、新的观察力、新的承受力、新的胸怀。陶行知先生说:“教员最重要的精神,是求事业能力的长进,要把我们的教材教法一天长进一天”。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明确指出:“发展与培养是不能给予或传播给人。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波斯纳则是更具体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它清楚地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反思是最为常见的研究行动。这些名人的语言,有的是基于经验,有的是基于实践,有的是基于理论,但揭示的是教师发展和成长的规律。
教育科研的规范方式是课题研究,但课题研究不是唯一的方式,对教师成长来说,作用最大的还是经常性地对工作的不断反思、实践、反思,所以对自己行动的研究才是促进成长最有效的方式。那么,教师的行动在哪里?不可否认,最主要的是课堂,而且是发展、变化、动态的课堂。哲学家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其实,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走进同样的一节课堂,课堂的主旨就是变化,怎样把握课堂的变化,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标志。真正的课堂应当是一个积极的思考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因为教师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丰富程度,这是我们研究的矿山。郑金洲教授说:“真实的教育实践场景既是研究得以进行的主要依托,同时又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所在。”在每天都要经历的课堂上,教师都有哪些真实的体验或感受:愉快、痛苦、沉闷、苦恼、力不从心;仰或是发现了什么?出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忽视了什么?遗憾了什么?灵感了什么?感悟了什么......等等。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真实素材,把这些切身体会到的东西,加以思考、整理、综合、研究、挖掘、总结、提升,进而优化课堂,优化自己,这不正是科研所追求的研究价值取向吗?其实,人最可怕的`是习惯于司空见惯的事情,对身边“经常性”的事件无动于衷,我们不能像波拉德说的那样“都是自己思想的奴隶”,每天都“重复昨天的故事”,退休时总结自己“三十年如一日”。这才是当教师的悲剧。
教师不能把研究看得很高,看得很神秘。有人说:研究是一种生活,也有人说:研究是一种状态,这都是很有道理的。研究可以先从记或写开始,写就是记录,记录教学生活中的“一盏一盏的灯”。对我们而言,记录恐怕是最基本最容易的一项技能,最重要是看能否形成经常性的行为,就是说容易达到,贵在坚持。其实,记录就是研究,记录的过程伴有你的思维和创造,不仅是思考的过程,也是提升的过程。朱永新赞赏记录“实际上是超我与本我的对话,是超我对本我的监督。”并告诫“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拥有了这个项链,也就美丽了自己的事业。我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就是因为记录自己孩子的成长而开始成为专家的。所以,生命要留下“痕迹”,就要教海中去“拾贝”。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育课例、随笔、反思、札记,甚至感言、感动、感悟,或一篇一篇,或一段一段,或一句一句,都可以成为教师生命中的明珠,点亮未来的前程。
有人说: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模式,这道出的是一个真谛。研究不仅仅是解决了什么问题,取得了什么显性的成果,更重要的是研究能唤醒专业意识,助推思维的发展,提升思维的品质。发展的思维会使你看到别致的风景,成就不同凡响的自己。诚然,研究不一定能使自己超越别人,但一定能超越自己,让自己变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岂不是一种成长的幸福?
【小学老师教育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老师教育反思08-31
小学老师教育反思(经典)08-24
小学老师教育反思经典09-25
小学老师教育反思08-30
[热门]小学老师教育反思08-27
小学老师教育反思【必备】08-23
(热门)小学老师教育反思09-20
小学老师教育反思集锦10-09
小学老师的反思教育随笔03-25
教育随笔:小学老师的反思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