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故事【精】
端午节的故事1
端午节的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已流传两千多年。史书记载,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由此可见,赛龙舟不仅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3、悬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4、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5、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端午节的来源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吉日,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1—4] 端午节,本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祝福语
1、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祝福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2、午节,赛龙舟,争先恐后,好热闹!一齐来过个开心的端午节吧!葫芦收五毒,平安过端午!
3、希望快乐将你围绕;总盼望幸福把你拥抱;总期望健康与你同在;总奢望能为你做的更多。祝福你,我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4、道我想啥吗?想你!知道为啥想你吗?因为喜欢你!知道为啥喜欢你吗?因为你有味道!知道为啥有味道吗?因为你是粽子。祝你端午节快乐哟!
5、友谊旅途上,有时你看不到我在你身旁;不是我把你遗忘,更不是让你一人走;是我选择走在你身后,当你不小心跌倒,我就跑上去踩端午节快乐!
6、天端午节!我收集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为原料,用无忧为外衣,以我的真心祝福为丝带为你包了一个特别的粽子送给你!吃了它你永远快乐,幸福。
7、吃粽子,赛龙舟,同饮雄黄酒,除病除灾除忧愁;戴香包,扦菖莆,共把屈原叩,祈运祈褔祈长寿,端午节快乐!
8、淡淡棕叶香,浓浓人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端午将至,粽香千里;我用真诚的心把快乐、平安、幸福包成一个粽子送给你。…恭祝您及家人端午节快乐!
9、我是棕叶你是米,一层一层裹住你;你是牙齿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粽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记得给我发动静,不然粽子噎死你!
10、在每个特殊的日子,被牵挂的人总是开心的,被思念的人总是快乐的,被感动的人总是幸福的,被祝福的人总是幸运的。短信只是形式,祝福只字片语,重要的是把你惦记。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的故事2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作辞颂扬
端午节的故事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3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
端午节传统习俗是吃粽子。快到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包粽子活动,大人们先把两片竹叶叠在一起,然后放入糯米等各种调料,包成立体的三角形,再用细绳缠紧。 粽子的口味有很多,如:加糖的,肉馅的,还有加蛋黄的等等 就连粽子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如:圆形,三角形……让我看的眼花缭乱。 过了一会儿,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拿来蒸,过上半个钟头,妈妈把粽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粽子像一个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拨开它的竹叶,我又看到里面的糯米从肉色变到黄色,我情不自禁的尝了一口,啊!好吃的无法形容……
忽然,我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阵“嘿哟”,“嘿哟”的'呐喊声,我连忙从窗口望出去,只见湖里的龙舟上一个人在擂鼓,还有八个人在划浆,而且比赛队员都整齐有规律地呐喊着,划动着,个个都生龙活虎,并且精神抖擞。看那一艘艘龙舟就像一支支发射出去的利箭一样向前冲去。在岸上的啦啦队员们也都大声的喊着;“加油”,“加油”!龙舟听到大家为它喊“加油”似乎变得更快了。
啊!端午节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赛龙舟比赛,真是趣味无穷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节那就好了!
端午节的故事4
端午的脚步悄然走近。早晨,一踏进厨房,一种箬叶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让人不由想起糯米那黏软绵长的口感。我的馋虫立刻被勾起来了。
“妈妈,你是不是包粽子了?”
“我哪会啊!这是你外婆裹好了,给我们寄过来的。”
外婆做的粽子,我最爱吃了。此时岂能再多加等待?我立马从锅中捞出一个个头最大的粽子宝宝,三下两下剥去粽叶就吃起来。动作虽急,却不舍得囫囵吞枣。先对着它轻轻吹了两口气,又小心翼翼咬下一个角,开始心满意足地品尝起来。
粽子对我来说,有种特殊的意义。三年前那个端午,外婆一大清早就在厨房忙碌起来,我看在一遍遍地清洗着如芭蕉扇一般大的.叶子,一脸不解,开口问道:“外婆,这是什么啊?”外婆乐呵呵地告诉我:“那就是包粽子的叶子。”一听这话,睡眼朦胧的我登时清醒了,拉着外婆的衣角恳求道:“我也要包粽子!”外婆笑着答应了。只见她熟练地将叶子卷成漏斗形,装进米,再放各种馅,最后用绳子一裹,胖鼓鼓的粽子就成型了,整套动作行云流水。我跃跃欲试,却发现根本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
“怎么这么难!”我感到十分气愤,嘟起嘴到一旁生起闷气来。外婆把我搂到怀里安慰道:“宁宁,没事的,第一次包就是这样的。”最后,在外婆的手把手教导下,我包出了人生中第一个鲜肉粽。此后,外婆成了我心中最厉害的人。
这份独特的记忆让我的心突然变得柔软,回味嘴里粽子的余香,眼眶不禁有些发热。好想念啊!远在家乡的外婆,你还好吗?我多想再和你一起过端午!
每一年,我都买好了彩绳,可外婆又要到何时,才能来帮我编手链呢?
还记得那个宁静的午后,慈祥的外婆坐在阳台上,几根彩线在手中飞快穿梭,来来回回。阳光照在她的身上,他眯着眼,嘴角微微上扬,仿佛在消受莫大的欢愉。而小小的我趴在她的腿上,聚精会神地看着,眼里满是渴望。半小时过去,她打上了最后一个结,大功告成。我迫不及待地将手伸过去,吵着要戴上。那串五彩手链在白嫩的小手上熠熠生辉,也装饰了我们的笑。光阴如梭,曾经合适的手链渐渐嫌小,却成了我最珍贵收藏。
记忆穿过岁月而来,时光在一年年的粽香中轮回,时光从一根根细线中穿过,时光从一个个端午中走过……一切都没变,只是外婆不在身边。我唯有静默独坐,回忆端午那些事儿。
端午节的故事5
端午节就要到了,这是一个神奇的节日,当然也有关于它的神奇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美丽机灵的姑娘叫端午,她的爸爸做生意失败了,没有钱还债,债主名叫周伯强,听说这事后,马上找到了端午的爸爸,说:“你做生意失败了,怎么还我钱?但如果你把你的女儿端午嫁给我,你就不用还钱了!”
爸爸和端午都被这个提议吓坏了,于是狡猾的周伯强思索了一会儿,说:“跟我来。”端午和爸爸跟着他走进了他家别墅里的鹅卵石小路,道路都是用黑色和白色的鹅卵石铺成的。周伯强对端午说:“就让上天的旨意来决定吧!我准备两个袋子,里面各放黑色、白色石子一枚,然后你我各从袋子里取出一枚石子,如果颜色不一样,你就要嫁给我;如果颜色一样,你就不用嫁给我了!”为了表示自己的慷慨,周伯强还加了一句话:“你爸爸的钱也不用还我了!”可怜的'端午和爸爸,实在无计可施,只好答应了。
然而,就在周伯强捡石子的时候,眼尖的端午发现,他明明是在自己的袋子里装了两个白色的石子,而在端午的袋子里装了两个黑色的石子。那么就是说,无论端午拿出哪颗石子,最后都是和周伯强的颜色不一样!机灵的端午急出一身冷汗,但她并没有慌张,突然,一个好办法来了。于是端午拿出一颗石子,然后假装不注意掉在了路上,路上都是黑色白色的石子,当然判断不出刚刚端午拿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石子,于是端午建议看看袋子里的石子是什么颜色,袋子里只剩下一个黑色的鹅卵石,那么按照周伯强说的“一黑一白”的说法,掉在地上的应该就是白色的了,和周伯强拿出来的石子的颜色是一样的,这样,端午就不用嫁给周伯强了,而端午爸爸的债也不用还了。
后人为了纪念端午的智慧,就把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的故事6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来了,我们都知道,在端午节这天孩子们都要系五彩线,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就让我来给你讲一讲吧!
从前,有一个恶魔,叫艾米丽,他有一个嗜好,就是吃小孩!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他总来村子里索要小孩,如果不给,那么嘿嘿嘿,这个村子就要倒霉了!洪涝啊、旱灾啊、台风啊,应有尽有,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村子里特伯利家是一个幸福温馨的大家庭,爸爸妈妈养育了四个聪明可爱的孩子,每天晚上一家人都围坐在炉火前讲故事。不巧,这天晚上,恶魔艾米丽敲响了这家的门。爸爸特伯利惊得心砰砰跳,他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抉择:是送出去一个孩子,还是把孩子们都藏起来?哎,怎么能藏住呢?只能是引火上身,最后全村都倒霉!于是经过苦苦的挣扎之后,他决定将最小的`儿子送出去。
就在送出孩子之后,他整个人就变了,不吃不喝,不哭不笑!故事?早就随着他的心一起死了!哀莫大于心死!在经历了内心的不断拷问后,他决定出走,去寻找自己的孩子。他知道艾米丽就住在村子东面的大山上,那山高耸巍峨,看上去很陡峭,而且荆棘丛生,没有一个人敢攀上那座山,然而特伯利顾不了那么多,手脚划出血了,衣服被荆棘勾破了,双腿肿胀得像两条大面包……一切的一切他都不在乎,他只要自己的儿子!
就在见到艾米丽的那一刻,他全部的悔恨、痛苦终于倾泻出来,他左手操起树枝,右手抓着一大把野花,准备开战!然而,就在他挥舞手中的树枝和花束准备冲锋的时候,艾米丽却自动败下阵来逃走了!最终他找回自己的孩子,一家人团聚在一起。
艾米丽为什么不战而逃呢?原来是他最害怕五颜六色的东西,是五颜六色的野花帮助了特伯利。从此以后,特伯利就发明了“五彩线”,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孩子们都要系五彩线。
端午节的故事7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节日的牵挂与思念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花刚开过,一片片翠绿毫不吝啬的随处蔓延,越描越浓。不经意间,悠悠飘来一缕淡淡的馨香,耸眉贪婪地吸允,好熟悉的粽叶清香。淡淡的粽叶和艾蒿的清香,依然令人浮想联翩。
今年的端午节我来到了乡下的姥姥家在放假的那一天晚上我到了姥姥家她正在包粽子,妈妈和我也来帮忙姥姥说包粽子首先要有箬叶,箬叶到册上采的才新鲜,可这里没有,只好去街上买。街边有好多好多箬叶,在我的眼里,它们长的都一样,绿色的,长长的叶子,可是包粽子得新鲜的箬叶才好,我经过精挑细选,才选好了要包粽子的箬叶,箬叶买回家后,还得用剪子剪去箬叶的'两端,放在水里泡个一天半会儿的才能包!有了箬叶还不行,还得有糯米和馅料,馅料妈妈买的是肉。
肉买好米买好后,一切都准备好了,只欠“姥姥”这阵东风了!姥姥包粽子前,当然要先把糯米搅匀,再依次放下一勺盐,两勺酱油,两勺味精,接着才可以包,姥姥把箬叶折成三角形,留下一个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馅儿,接着又添满,再将箬叶包在糯米上用线一绑,就形成了一个枕头形,我看姥姥做了许久,做得糯米没了,馅米空了才停下来,停下来后,我望着一个个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着姥姥快点蒸几个,可姥姥说,一时半会儿也蒸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着都是流口水,又怎么肯出去呢?但是姥姥一定要我先出去玩会儿,我只得依依不舍的离开。过了一会儿,我怀着满腔喜悦回家了,早说垂沫流了“三尺”的我飞一般的跑回家了一到门前就闻到了一阵阵扑鼻而来的香味,马上跑到厨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劳抛到九霄云外了,我一看盘中正冒着香气和热气的粽子,也不管烫,随手抓起一个,还真烫,我一下子把粽子扬到这只手,一下子把粽子又抛到那只手,一下子又那只手挠挠,便把它放在碗里,用小刀将粽子切开,一下子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我馋的一下子禁咬了一口,回味无穷!
科技在发达,时光在飞逝,但是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不会变,也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的流传下去,越来越盛……
端午节的故事8
从前有个孝子,这天和他老娘去赶集,老娘走着走着就走不动,孝子弯下腰背着老娘就走,这情景被路过的一士匪看见了,士匪很感动。因为端午节这天士匪们要下山抢劫,土匪不想伤了这个孝子,于是土匪告诉孝子,端午这天在门上插艾蒿可保平安。孝子回去后就告诉全村的人,让他们端午节这天在门上插上艾蒿可保平安。全村人都照做了。端午节这天,土匪果然来抢劫,出发前土匪头子有命,不许碰门上插艾蒿的.人家。当他们来到孝子所在的村庄时,见每户人家门上都插有艾蒿,想起头头的吩咐。所以他们就没有抢那个村庄。从此端午节门上插艾蒿防土匪的事不径而走。到后来虽然已经没有土匪了,但人们还是保留个这个习惯据说可以驱邪。
端午节的故事9
端午节起源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端午节传说故事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是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
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是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故事10
相传楚国大夫屈原因苦劝楚王无果,忧愤投江自尽。楚国百姓怀念这位为人清正的大夫,于是将糯米包成包投入江中,希望鱼群吃了米而不吃屈原尸身。后世延续为传统,渐渐演化为端午节。
江浙之地的人们逆涛竞渡,纪念伍子胥直言纳谏,东汉孝女曹娥投江殉父,后人感怀她孝心可嘉,也在五月初五行礼纪念,无论是哪一说,端午节都是中国人共同精神世界里,不灭的'记忆与牵绊。端午凝聚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
仲夏时节天气湿热,先民用艾草、蒲叶防疫防病。顺应天时,趋利避害。小孩佩戴香包,系五色线。到七夕节才剪下来,丢到屋檐任喜鹊衔取,驱虫驱疫,期盼多福安康。
民间活动: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端午节的故事11
端午节粽子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端午节的故事12
粽子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是一种祭祀用食品。粽子用作祭祀,并不自祭祀原屈原。粽子最初用作祭祖及神灵。东晋范注《祠制》说:“仲夏荐角黍。”说明当时有夏至以角黍祭祀祖先神灵的习俗。角黍,即角形的粽子。所谓‘角’,是指古代祭祀时最高级的供品为牛,粽子的形状代表牛角;‘黍’就是一种黄黏米。用谷物制成的‘角黍’代表‘阳’;包角黍用的‘菰叶’(粽叶)为‘阴’,阴阳结合,有驱邪纳福、祈求平安的意思。”
粽子来历的民间传说
据唐沈亚之《屈原外传》记载,屈原投江后,人们非常思念他,每到五月初五,就用竹筒装上食物,投向水中祭祀。到了东汉建武年间(公年22-55年),长沙有个各叫区回的人,大白天忽然看见了三闾大夫屈原显灵,说到祭祀食物被蛟龙窃走,并告诉他以后再投,须裹上蓼叶,再缠上五色线,这些东西,蛟龙害怕,就不会吃了。区回把这次奇遇告诉了乡民,乡民们便按屈原吩咐精心制作粽子。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这个神奇的传说,最先被梁朝文学家吴均写成一篇志怪小说,收在《续齐谐记》里。说明粽子是人们纪念屈原的祭祀食品,后来又成为端午节最主要的节日食品,至于为什么把它投向水中,一种说法是给屈原吃的,另一种说法“作此投江,以饲蛟龙。”也就是说专门用粽子来喂蛟龙,以免它伤害屈原的身体。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粽子来历的另一种说法纪念台骀
山西民俗学家认为,粽子的来历和古时三晋先民治水的故事有关。
台骀,作为远古历史人物,据山西省历史学者考证,台骀治水从年代上要早于大禹治水,是颛顼帝时代治水官员。
当时台骀为治水患,奔波南北,疏导汾水,一路导水至灵石山头被阻,台骀带领百姓奋战在灵石山头,开山泄水工程异常艰难,人们日夜施工吃住都在山上,挖山不止。
当时水满为患又无路可通,也没有船只,(禹王治水时也是徒步上下,才有三过家门而不进的.故事,据考证台骀治水要早于大禹,台骀治水以汾水为主,是以治水的历史和传说只在山西流传,而大禹治的是黄河,所以大禹的治水足迹和功绩要大于台骀)台骀和他带领的开山百姓每天的饮食来源就成了问题,汾河两岸每家都有劳力在随台骀治水,为了保证粮食的按时运送到工地,不耽误和影响人们的饮食保障,人们想出了以水送食的办法,用竹桶和芦叶等包裹食物,以木筏相乘顺流而下,把食物送给下游的治水的人们,途中也有不少食品被水中的鱼虾吃掉。随着人口的流动,很快(粽子的最早原形)这种食品就传遍了整个汉民族。
现在山西民间,五月五日祭奠汾神台骀,祭品中就有粽子。
粽子的来历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端午节的故事13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习俗是相同。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端午节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故事14
说起介子推,人们大都将其与寒食节联系在一起。不过有说法认为,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原本与纪念介子推有关。
据说,介子推是晋文公重耳的大臣。晋文公重耳曾经流亡在外十九年,介子推曾偷偷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回国称君,封赏所有随他流亡的王公大臣,惟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便做《龙蛇之歌》以感悟晋文公,然后就背着老母亲跑到绵山隐居起来。《龙蛇之歌》的意思为“有一条矫健强壮的龙,遭到了上天的谴怒,卷角弃甲,遁迹于下土。志愿不能实现,蛇也和他同伍,龙蛇一齐行走,在草野中仍有分别。龙等到了升天之日,安居于他的龙庭,唯有蛇依然蹉跎失意,沉滞在灰色的泥土。抬头望着天空满怀怨恨,缠绕于心的是无限悲苦。并非乐于与龙为伍,忧心如焚是因为他没有丝毫的关心和眷顾。”重耳读此文后,悔之莫及,亲自到绵山寻访,但介子推拒不出山。重耳无奈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他出来。谁知火烧了三日,介子推竟抱着大树和母亲被活活烧死。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五月初五不得生火。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粽子为寒食的一种,五月初五端午食粽子就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慢慢流传了下来。
端午节的故事15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佳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佳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故事】相关文章:
端午节的故事06-23
端午节故事01-16
端午节故事07-01
端午节的故事06-19
端午节传说故事07-09
与端午节相关的故事03-08
端午节的故事作文07-03
关于端午节的故事06-25
端午节的习俗与故事06-26
端午节屈原的故事06-26